秦始皇真的像歷史書上那麼殘暴么?當初他為何而死?扶蘇是怎麼死的?李斯和蒙恬乾的么?
關於暴不暴,殘忍不殘忍,
我們僅舉一例,我們拿一個最具判斷意義的歷史定律來衡量秦始皇,就可以管中窺豹。
這個定律,就是【狡兔死,走狗烹】。
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以及漢高祖劉邦,成吉思汗,康熙這是歷史公認的幾大明君,
漢武帝,出了名的殺功臣,主父堰,張湯、竇嬰,衛青之子等等;
宋太祖,杯酒釋兵權;
劉邦,殺韓信,彭越、英布,都是異姓王,草創班子基本健在;
康熙,殺周培公、姚啟聖、魏東亭。
我們可以看到,這其中有三個例外,走出了這個歷史定律,可以說是不世偉人。
他們是秦始皇、唐太宗、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是草原部族,征伐之遼闊令人嘆為觀止,他終身未殺一個功臣;
唐太宗以【從諫如流】而百世流芳,他的心胸海納百川,與天地同寬,
甚至可以容納各個少數民族,做到大包容,大融合,被稱為天可汗,
他也是少見的沒有殺過功臣的人,凌煙閣24人僅侯君集和張亮參與謀反而伏誅。
秦始皇掌國37年,稱帝11年,也無錯殺冤殺一位功臣,與此二位並列。
而問題在於,我從未聽見成吉思汗被稱為暴,唐太宗更被後世推崇為心胸開闊的仁君典範,
而令人納悶的是,同為三甲之列,千古一帝的秦始皇,卻為何成為了暴君典型?
何以為暴?
後世儒家自漢描黑到今而已。
秦始皇之死,在於長期積勞成疾,
他在最後一次大巡視中(只是個名義,實際上是要北上九原,傳位扶蘇),
在這個過程中,秦始皇暗疾發作,不得以,駐紮在原來趙國的沙丘宮養病,
沙丘中的秦始皇自感壽命將近,在留遺詔時,驟然而亡,
留下一道千古殘詔:【以兵屬蒙恬,與喪會咸陽而葬。。。】
大意很明顯:
這是寫給正在九原監軍的長子扶蘇的信,將兵權交給蒙恬,回咸陽主持喪事,
傳位與誰沒有寫完,但不言而明,自然是他點明了目前手握軍權,扶棺主喪的長公子扶蘇。
秦始皇駕崩時,年僅五十。
但這封殘詔,沒有被主管符璽事務的中車府令趙高發出,而是悄悄藏匿了,
並將李斯拉下水,兩人篡改遺詔,改立幼子胡亥為帝。
李斯被拉下水的核心原因在於:
秦始皇、李斯為法治代表,而扶蘇為寬政代表,
打天下應以法治,而治天下也應法治,但應寬而緩,
這就是【馬上得天下,不能馬上治天下】的道理,這也是呂不韋倡導寬政濟秦法的根源。
但在六國未滅前,提寬政是不合時宜的,這無疑是在秦始皇統一的路上當障礙物,
而大一統後的前期,秦始皇依然沒有認識到輕徭薄賦,修養生息的重要性,
而是轟轟烈烈的發動了【馳道】、【長城】、【靈渠】、【始皇陵】等多項史詩級工程,
扶蘇正是因此數諫始皇,而觸怒皇帝,從咸陽被趕到九原,給蒙恬做監軍,
但秦始皇並沒有解除扶蘇對三十萬大軍的軍權,
此可看做秦始皇對扶蘇的歷練,也可以看做一種遠離政治漩渦的保護。
但秦始皇畢竟是千古一帝,他在六國殘餘老氏族的抵抗中,
在秦國表面上風光無限,背後風雨如晦,雞鳴不已的陰霾中,
已經深刻的體察到了動蕩的根源,在於休息和生髮民力,
畢竟,七國在幾百年分裂廝殺後驟然大一統,人心思定,民心求安,
自己的步子邁的太急,太大,太快,秦國已經到了以寬政治理的時代。
在最後一次巡禮中,秦始皇有一個具有標誌性的行為,
就是去祭祀了【王道治國】的代表大禹,留下了會稽刻石,
【上會稽,祭大禹,望於南海,而立石頌秦德】,
秦始皇主動祭祀王道代表,可看做是其政治路線【由法治轉型王道】的巨大轉折點。
他已經深刻體察到了大國初定,郡縣制力行下,寬政緩刑的重要性,
而力主寬政的扶蘇毫無疑問是最佳的秦帝國繼任者。
但這一切,距離8月28日他死,不過只有短短几個月了,
痛哉!歷史留給這位醒悟過來的千古一帝的時間,實在太短了。
而秦始皇逝世,扶蘇上台,同樣力主鐵血法治的李斯則意味著政治地位的終結,
殘詔明確要立扶蘇,這對出身寒門的李斯,不啻於是舉頭一盆冷水,
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即刻就要終結,
在此煌煌功業和榮華富貴面前,李斯選擇了背叛;
而趙高為胡亥之師,胡亥年少輕狂,昏庸弱智,對其言聽計從,
於是,一個隱藏幾十年的野心家,與一個捨不得富貴的老丞相,勾結了,
李斯矯詔(李斯長期代皇帝寫詔,精通秦始皇筆體),賜死了扶蘇、蒙恬。
扶蘇與蒙恬,此二人的真實歷史與個性,不知如何判定,
史記說,【扶蘇剛毅而武勇,信人而奮士】;【長公子仁】。
但我們從史記的扶蘇之死的記載來看,扶蘇對這種異乎尋常的詔書和匪夷所思的命令,
幾乎是毫不懷疑,也毫無抵抗的,其過程完全屬於引頸就戮。
那麼,是扶蘇被誇大了,還是扶蘇在父皇的對抗中變得脆弱而愚忠,不得而知。
反正扶蘇接到假詔書,不辨真偽,甚至不顧蒙恬阻攔,當即自裁於九原軍中。
扶蘇若不自殺,必得稱帝,則中國歷史必將改寫。
長公子何以偏激昏庸至此?只能作為歷史煙霧了。
但如此詔書,無端賜死公認儲君和首席大將軍,大異尋常,其蹊蹺一眼可知,
由此則可推證,朝堂必定有宵小政變,大秦危在旦夕,
扶蘇自尋死,誠可嘆,但蒙恬繼而自甘入獄等死,不顧先皇重託,不顧大秦基業,
更令人匪夷所思。
蒙恬在扶蘇死後,自甘入獄,後被毒酒賜死。
蒙恬為何不舉兵靖亂,至今,令人難解,
以當時之秦風,仕官任職唯以功業論處,
即便是皇帝位,也是惟有才者居之,扶蘇雖死,但秦始皇余脈尚在,其中定有可繼大統者。
後來事實證明,秦三世子嬰果真不凡。
而蒙恬之所以放棄抵抗,或許第一是因為失去扶蘇這面正義的大旗,靖亂成了謀反;
這個原因很重要。
第二,或許是因為不願意反叛自己一手創建的秦國,對不起秦始皇。這就是愚忠。
但無論如何,兩人至死仍不知始皇之切實死訊,一切皆為李斯矯詔,用始皇詔書代命,
兩人死,千古不得瞑目。
終於,障礙掃清了,胡亥上台了,
對內,殘害前朝功臣元老,乃至秦始皇滿族,
對外,大舉徵發百姓修建始皇陵、阿房宮,並大幅度橫徵暴斂,殺人無數;
秦始皇臨終前要修改的錯誤路線,反而被以百倍的力度執行到了天際。。。。
終於,大澤鄉起義了,被滅國不久的六國老氏族暗潮,紛紛乘亂而起,大舉復國,
以楚國老氏族為首的項梁,項羽即是典型。
即便是這樣,休克中的秦國,依然在少府章邯的帶領下,沒有動用九原主力大軍,
只以一幫修始皇陵的刑徒組成軍隊,竟然就【如鷹擊雀、風捲殘雲】,
縱橫馳騁,將起義軍和六國氏族的烏合之眾打的聞風喪膽,
項羽的叔父項梁也在定陶之戰中被逼自殺。
秦軍橫掃天下的戰力之強,可見一斑。
這隻最後的秦軍,最後混入了部分九原王離的大軍,在九戰項羽全軍斷糧後,投降了。
最終,秦二世三年,趙高逼殺胡亥,立子嬰為秦三世,
胡亥時年24歲,被擁立3年;
秦三世因復辟浪潮風起,秦國失地極多,故由帝改稱王;
5天後,趙高被秦三世子嬰用計誅殺,秦廷得以撥亂反正,
但已經太晚了,
46天後,劉邦入關,
秦滅,
楚漢之爭始。
個人覺得吧,秦x皇都是這樣,法家思想指導嘛。李斯和趙高篡改遺詔,改立二公子胡亥。由於扶蘇是長子,害怕事後算賬,就假傳始皇名義賜毒扶蘇。而蒙恬也在二世登基後被賜毒而亡。
趙高,李斯假傳遺旨,要扶蘇和蒙恬自殺,扶蘇在邊關馬上拔劍自刎,蒙恬讓使者把他押到國都天牢,然後趙高又讓秦二世賜死蒙恬,蒙恬在獄中喝毒酒死了
推薦閱讀:
※如果可以,你最想給秦始皇什麼建議?
※秦始皇兵馬俑的做法是怎樣的?
※秦始皇兵馬俑里的銅馬車為什麼是四匹馬?
TAG:秦始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