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中高寬容度的畫面是如何做到的?
12-08
人物和天空同時保持正常曝光,如:
《地心引力》
室內和窗外同時保持正常曝光,如:《記憶碎片》
大部分電影中,有許多寬容度極高的畫面,亮處和暗處都可以保持正常曝光,電影攝影師們都是如何做到的呢?
我猜測有幾種可能:
1.把人物打得跟天空一樣亮,這樣曝光就正常了
2.只選陰天拍攝這種場景(可是陰天其實天空相對人物來說也是很亮的啊。。。)
3.膠片就是有這麼高的寬容度
但是不知道對不對。
求大神不吝賜教
電影是需要補光的!!!!!
線性曝光的這個環節不知題主聽到過滅有,就是毛片環節看起來是灰掉的那種,在後期里可以有很大的調解餘地,這個是一個方面,膠片的寬容度是一個方面,但是正負兩及的曝光已經是極限了,到了畫面效果上其實是不夠用的,最主要的因素還是燈光的原因,室內的環境光要打,每個人物的輪廓光,結構光,眼睛的高光這個都是要仔細布置得。所以布光才是決定整個畫面有高寬容度的關鍵。
我補充下下,題主圖2為例,可以大概的根據畫面來分析下燈光的因素,光滑物體上有高光,這個一定有高光燈了。人物有清晰的輪廓,肯定為角色設置了輪廓光。面部的結構不那麼清晰但又有明顯的明暗對比,強燈設置了旗板把燈光柔掉了。看到碗上的那個白點了嗎?它的對面畫外肯定有個大旗板。大概就這樣吧,看看有滅有哪個大神把燈光圖畫出來,這樣就直觀了。另外打燈光是個講究的活!胡遷走說的在理兒!
這2張圖其實很淺顯。並沒有用到複雜的加強寬容度的技術。
前面已經有人說過了,過曝區域細節控制的好。這是電影機和普通家用機區別上的一個特性。
很明顯的,這2個圖的寬容度需求都沒達到coms的上限。現在普通相機的cmos寬容度都有14EV(d800E A7R)。電影機根本不止這個數。
當出現光比非常大的場景怎麼辦?
去看下RED的關於這個的一個介紹視頻。知乎答案不能傳圖,太麻煩了,自己有興趣的搜一下那個。
PS:關於膠片的寬容度比數碼高的說法,在任何情況和任何光線狀態下都是絕對錯誤的。記憶碎片那場戲如果是我,首先用ND紙把窗戶都糊上(記不清具體名稱,反正材質像色溫紙,用處就是像ND濾鏡一樣減光用的),甭管外面多亮,先減兩檔室外光。這樣室內可以少用些大燈,我猜這場戲應該是實景拍攝,肯定空間不大,能少燈就少,近距離聚光燈打臉太硬,所以2.5k反一下還是很有必要(也可能更大的燈)。這樣臉的照度和外面差兩檔以里就很好,也別糾結完全一樣,也不符合平時人們的視覺經驗。學電影膠片不認真,但記得當時都說上三下四,所以我很長時間用什麼機器都只敢上三下三的布光,out好久(本人技術學的不紮實),現在很多機器動態範圍很高,比膠片強,膠片的優勢是欠曝的地方不是數字的死黑,而是還有細節在。(以上是個人理解,上課時在放映廳看膠片試片也沒認真看,所以電影膠片實踐可以說幾乎沒有,說的不對請指點。)
使用NB攝影機,專業的RAW格式,最重要的是強大的燈光,,,好萊塢的片子經常會用到一幢樓高的布光系統(比如需要照亮整條街),,這種室內的布光就是小兒科了,
第一是樓上各位所說的光線,電影的布光非常重要。
第二點就是現代攝影機所有的log灰度模式拍攝,例如red的攝影機可以達到驚人的16檔寬容度,可以囊括天空以及暗部的所有細節。不是所有的電影都有高成本製作,在預算不足時間不足的情況下。很多電影所謂電影質感都不是靠布光得來的。而log模式拍攝的畫面會擁有極高的寬容度。
看了截圖我可以把這個問題翻譯成 如何做到光線平衡?
目前為止應該沒有任何一種數字攝影機感光晶元能力與膠片感光度能夠到達白天從室內往室外拍,以室內人物為曝光點窗外不過曝的。其實就是室內外光線平衡,外面多亮裡面就用燈打成多亮。
在外景也是一樣,拍人帶天空必定要給人補光。
各種場景布光+本來好萊塢用的機子的寬容度都是虐殺級別的
參見F65
測光表量一下天空的光量是多少
在合適的光比內
在室內打出平衡光比
或者用ND紙將窗戶搞定
逆光拍攝
一個反光板一般都找回來了。。。。。
首先指出一下題主所舉的兩個例子其實跟寬容度沒有太大關係。這兩個鏡頭中人臉和背景天空的曝光值是差不多的。其他答案中也說了這都是通過補光或者減光手段達到的。
此外地心引力不是膠片拍攝而是用的Alexa。膠片的確寬容度比數字要高,但是膠片的優勢在於處理高光過爆區域。在低照度下的表現膠片其實有的時候不如一些數字攝影機。
做過後期的人都知道,有種東西叫調色階………當然,前期布光也很重要,但不只是布光。
推薦閱讀:
※如何成為滑板攝影師?
※業餘攝影,請大佬幫忙點評下照片?
※拍過的膠捲和沒拍的放一起,有啥辦法區分?
※為什麼有「搞攝影的不願意做婚禮攝影」這種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