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導演需不需要對拍攝或錄音等器材的使用十分了解?
這個問題沒有太標準的答案。拍電影需要全方位的素質能力,而導演就應該是一個劇組各種崗位中綜合能力最完整的。但現代電影的技術和製作太複雜,沒有任何一個導演敢說自己門門精通,那不可能。所以需要合作,需要其他崗位上的專家來幫助他。當然,導演各方面都懂一些,絕不是壞事。
有的導演比較懂攝影,有的比較懂表演,有的比較懂劇作,可能也有的比較懂聲音,還有的什麼都不懂,這在中國恐怕不少見。
總體說來,特別懂電影聲音設計的導演少,至少在中國是如此,中國電影極其不注重對聲音的設計。退一步說,即使比較懂聲音,要他再精通各種器材的使用和技術指標,可能也強人所難了,那不是必要的。
在一個完善工業體系下的劇組構成中,完全不需要導演去操作錄音器材,他只需要對聲音設計有概念就行了。不過更個人化的電影製作中,導演巴不得自己什麼活全乾了,也是有的。
我們看看中國電影錄音一把手陶經老師說的一段話:
那麼好,我們回歸到我們的聲音設計上來,我們做錄音的,都承擔一個任務,就是聲音設計,為什麼呢,因為普遍導演太差,他們一丁點都不懂,他們認為這個說不清楚啊,這個台詞不太好,什麼叫不太好,只能是我們自己來做。我們來做一些聲音設計,我們來做一些腳步聲的輕重緩急,我們來做演員的一些情感。大部分的導演這方面的能力都很差,原因是他們的藝術觀點不同,我這是說得客氣,另一方面,是他根本沒有這方面的訓練,這個東西和我們知曉的和國外做電影的人的教育不太一樣。
這已經很清楚啦,陶經老師認為,中國的導演普遍對錄音一丁點都不懂。他說的是設計層面,還不涉及操作,但概念上都不懂,操作顯然是更不可能懂的。
不用
一個好的導演需要對電影製作的各個環節都有所了解,所以錄音作為一個不可或缺的環節,導演是有義務對其中要素進行把控的。但是對於具體使用哪些器材,話筒怎麼擺放等等細節是可以交由錄音指導以及其他錄音團隊來完成的。
理想狀態下,導演會對各個部門提出自己的拍攝構想,比如某場戲需要突出懸疑或者曖昧的氣氛,然後攝影組錄音組的指導根據拍攝目標給出具體拍攝建議,然後大家一起制定最後的拍攝方案。
實際上錄音對於大部分電影來說的唯一要求就是自然還原現場,即把對白、現場環境音等要素錄清楚就好了,然後交給音效後期團隊,至於聲音的設計大多數情況下都是由後期完成。而且很多鏡頭中的聲音都不是現場錄下來的,比如車聲,風聲,甚至腳步的聲音,都是由錄音團隊單獨錄製或者從素材庫里買來然後後期合成。當然不需要,導演要什麼都會,那得累死
把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
影視圈子裡混過幾年。
有些導演攝製出身的,對機器的了解和對一些經驗判斷簡直厲害得誇張,舉個例子:
例如見過一些導演在取景的時候,都是四處走一圈然後說一攝你過來一下,用幾號鏡頭什麼角度怎麼拉,焦距怎麼走,多少iso多少圈多少F多少幀幹嘛幹嘛的blablablabla......
又或者美術指導出身的導演畫故事板那叫一個棒......
反正影視這一行,哪一個崗位都能出導演。現在不就是一堆演員演戲膩了出來該行做導演嘛....
我見過一個最勵志的,燈爺出身的導演,整個劇組的任何一個崗位他都干過,那叫一個勵志啊!
看什麼類型的導演。
獨立導演,當然需要了解並會使用攝像和錄音設備。但是這些設備相對都比較簡單。尤其是紀錄片獨立導演,會採用自動對焦的攝像機,外加一個攜帶型錄音器。
電視節目導演,會有一個總導演,負責現場調度,其他有各個舞美導演,服裝導演,燈光導演等等。一般來說,這些燈光導演,錄音導演,攝像導演也未必懂設備,只要把想要什麼風格告訴攝像師,燈光師,服裝師就可以。
商業電影導演,我沒做過,也沒跟過劇組不好回答。猜測應該和電視節目導演差不多,一般會有執行導演去負責吧。
導演需要的不僅僅是專業知識的堆積,也是運籌帷幄。可以不會,但是不可以不懂
一個產品經理要不要會編程
推薦閱讀:
※中國電影里有哪些硬傷?
※有哪些剪輯很酷炫的電影?
※為什麼在故事框架、元素和分鏡等都類似的情況下,復旦校慶片依然不如東京大學校慶片?技術上的差距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