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优秀的心理咨询师需要具备哪些特质?

心理咨询师应该是什么样的人?或者说,一个自己也有很多困惑的人能当心理咨询师吗?

本题已加入圆桌 ? 成为心理咨询师 - 更多「心理咨询」相关的话题欢迎关注讨论


心理咨询师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不谈技术训练,我觉得三点最重要:真诚、开放、爱。真诚,以真诚的态度对待自己、对待来访者、对待你们之间的关系,不虚伪、不矫揉造作、不虚构自己高大全的形象并迷醉其中。开放,对对错保持开放的价值判断,不轻易下结论,不用自己的世界观去框定一切。爱,发自内心的爱,设身处地地理解和关怀。知道什么是真的为了对方好,什么其实只是为了自己,不陷入无谓的自我感动。
其实,说到底,成为优秀心理咨询师的原则,和成为一个优秀的人的原则,是一致的。
自己也有困惑的人能当咨询师吗?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困惑。这不是问题。
自身的困惑有时候会是一个很有用的资源,尤其是那些曾让你深陷其中,但你最终走出来的困惑。当你遇到有相似困惑的来访者时,这段经历会提示你,来访者卡在了哪里,而路又在何方。它让你能够真正理解来访者,并提供切实的帮助。
但自身的困惑有时候也会是一个问题。当你深陷在自身的困惑中难以自拔的时候,它可能影响你对来访者问题的判断,影响你给他提供帮助。举个例子,一个因为丈夫出轨而深受伤害的女咨询师,就可能因为无法释怀而影响对来访者恋爱或情感问题的判断。她没选择原谅,就很难理解原谅和和解意味着什么,虽然这可能对来访者更有帮助。
咨询师不是一个完美的人,他也终有难解的困惑,这是他的软肋。这并不是说,有这样软肋的人就不能当咨询师。重要的,是他对自己的困惑,对困惑可能对咨询的影响,保持清醒的觉知。当上例那个女咨询师在对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滔滔不绝,或者对男人的劣根和女人的独立振振有词的时候,很可能已经忘却来访者的需要和自己作为一个咨询师的身份。
最后说一个故事。我在佛学院遇到过一个有抑郁症但想做心理咨询师的僧人。他也提了和题主一样的问题,我和他说,佛陀当年,也是因为困惑才走向觉悟之道的。没有过困惑,就不会有真的觉悟。共勉。


前面几位都已经回答的很好的,我贴一下以前给本科生上课时参考一本书写的PPT

以上观点大家基本都提到了,最后一页是重点。如果不符合以上标准怎么办?
不要把以上特征用两分法来考虑,要么有,要么没有,大部分人都是在两点中间,按照自己的特征和目标来锻炼自己。


对于咨询师的个人特质上,首先我还比较同意 @王怡蕊 的说法,她说的性格方面的特点和一些人际表现,我觉得都比较到位了。当然,这一系列外在特质的表现,通常需要不少内在特质的支撑,我就根据自己观察,就咨询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意愿偏好、情绪情感、思维能力和价值观特点,稍微写写我看到的一些相对比较成熟优秀的咨询师特点,仅供大家参考吧。

1. 达到一般的心理健康水平,并勇于直面自身问题。

心理咨询师并不需要具有高超卓绝的心理素质,但是确实需要具有至少一般程度的心理健康水平。因为来访者和咨询师之间具有一种镜像神经天然相互镜映的过程,这个过程其实是人类得以在社会活动中互相理解和连接的基础。如果咨询师本身心理极不健康,则来访者可能通过镜像神经、社会学习或者其他咨询师的心理教育互动习得咨询师不良的人格、心理、情绪模式,这就与心理咨询的初衷背道而驰了。(当然,这个一般程度也受目前社会的普遍心理健康水平决定,如果全社会健康度相对低,咨询师也不可能鹤立鸡群的好,原因自然还是社会生活中镜像神经的相互作用。那么咨询师大体能达到所在社会的一般OK水平,或者再稍好一点,也就可以了。)

另外,这也不是说只有一开始心理健康才能够做咨询师,即使一开始健康,咨询师本身在生活中也会遇到自己的困扰,也可能在人生的某些阶段遇到心理问题。心理问题并非像大众以为的是某种人格缺陷或能力低下的表现,而是人生中自然可能发生的事情,就像体质好也可能得几天感冒,心理强健也有可能得几个月抑郁症,如此而已。但由于职业特点,咨询师确实需要比一般人更加勇于面对自身可能存在的人格和心理问题,把应对和解决它们作为职业生涯和个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完美主义焦虑者可以是很好的风险控制人员,自恋型人格能成为不错的公众人物,不少有分裂型特质的人科研搞得一等一……但要是做咨询师的话,这些问题就只好先去解决一下。这其实需要极高的勇气,因为面对错误和问题总是要艰难一些,尤其是与自己如影随形的那些。

2. 对人类和人类苦难感兴趣,并愿意为提升人类福祉付出。

总体来说心理咨询还是一个与人工作的行业,在区分对人(people)还是对事物(things)感兴趣的方面,至少咨询师得对人有相当程度的感兴趣(相比之下如果是对程序、项目、工具、数据等感兴趣,则倾向对事物感兴趣的概率就高些)。更进一步地,咨询师需要尤其对人类的苦难感兴趣。人类的苦难由何而来?人类在苦难中有怎样的体验?什么使人类留在苦难中,什么帮助人类脱离苦难?甚至什么样的苦难是可脱离的,而什么不可以?对苦难具有探索之心是必要的,并且也要准备好与他人共同经历,甚至一定程度上体验和承受苦难(而非单纯作为第三者旁观,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人们是为了未来美好积极的生活体验来到咨询中,但咨询内容的主题终归脱不开人类的苦难,来访者一好起来就会离开(也应该离开),而咨询师则会留下面对下一个苦难。

咨询工作就是这样一个过程,低沉挣扎的时光终归要远多于鼓舞激昂的时间,这其实听起来绝对不是特别愉快的。而一个相对比较健康的,令咨询师为心理健康事业奋斗的原因,就是为提升人类福祉服务的意愿。当然每个人都天然,也应该有自己的私心,也不是说随时随地咨询师都在为某个至高信念奋斗(毕竟,这是做心理咨询工作,又不是传教信教),但至少具有一些这样的心愿是必要的,甚至某种角度来说,这样的心愿在长期上对咨询师具有保护作用——如果你真是一点为来访福祉付出的心都没有,要想不违反咨询师职业道德简直会像登天一般难了……

3. 具有良好的情绪体验和情感沟通能力,并敢于真诚面对他人。

咨询工作有相当一部分是关系工作,更有研究显示,在长程咨询中,咨询师与来访者的咨访关系是最主要的治疗因素,其他知识、技能的作用都相对靠后,因此咨询师无论如何,都需要在情绪情感能力方面相当擅长才行。不过咨询师所需要的情绪情感能力,和一般人所说的EQ高、情绪好有相当的差异。咨询师所需要的是能够深入全面体验自身情绪(包括积极和消极情绪),同时愿意接纳和一定程度上体验他人情绪的能力;不仅如此,咨询师还要能够就这些体验进行有效的语言和非语言沟通,在不脱离体验本身的条件下,深入讨论关系中的情绪情感过程。看描述就可以知道,这种活动在日常社交中其实不那么经常发生,因此也不太容易通过一个人日常社交情况简单判断是不是具有这个能力。不过一般而言,日常中擅长社交的人,至少对自身和他人情绪和关系有相当的觉察和把控,因而会相对容易发展出这个能力来。

另外,由于咨询沟通以心理疗愈为目的的特殊性,咨询师还需要能够真诚地面对对方和自身的感受,并在必要时候愿意与对方在这些方面进行有建设性的讨论(因为人的真心是很难和虚假的表现产生深刻真实的情感连接的,即使产生了,是另一种病态的概率也不低),即咨询师一定程度上可以耐受自身和关系中自己可能的脆弱,仍然对对方真诚相待。其实社会大众所认为的“高EQ”有时多是手段策略的表现,并不真诚,自然在咨询中就可能不太适用。对于尤其不少中国咨询师来说,在虚伪的社会生活惯了,要发展出一套真诚的关系模式,其实也还真相当要花一番功夫。

4. 具有良好的逻辑分析能力和基本的学术能力。

虽然说情感关系能力几乎是心理咨询的先决条件,但同时逻辑分析和学术能力也相当重要。心理咨询毕竟是一项依循科学方法和研究证据的临床工作,要从来访者复杂的临床表现、漫长的人生经历中,提取出精炼的反应模式和心理本质;并根据当下个案特点,在业内已知方法中,尽量采取最为高效可靠的干预手法;根据动态变化的条件和环境,随时调整治疗计划和手法,同时又不模糊重点,最终达成心理问题的有效缓解或转变——这其实是个对智力要求不低的工作。更进一步地,因为心理咨询和治疗本身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咨询师还需要在一定程度上与行业科研接轨,以保证从循证角度,不断寻求更优良的干预手段和方法,提升自身能力,保持良性发展——这起码也需要一个基本的学术能力支持。

而这就是心理咨询这个行业变态的地方,它要求的是两种日常很少同时高水平并存的能力。事实上就我观察,有很多情绪情感有优势的咨询师,逻辑学术能力相当有限,甚至完全没有;同时,也有很多逻辑学术能力天然强的咨询师,情绪情感经常花了多年才能get到,甚至个别仍然get不到。(因为只从社会生存角度来说,只要一项高基本上就够用了,在天赋和个人成长上都会出现发展偏重,因此极少会看到天然就两方面都高的类型。)从某种角度来说,即使只靠情绪情感能力,经过努力也可以把咨询做到中等水平,但如果没有良好的逻辑分析能力支持复杂的个案概念化,及基本的学术能力来支持继续发展和学习,要从中等再提升就相当困难了。

5. 明确自身价值观,并能够开放接纳多元化的价值观。

咨询师并不需要“三观狂正”,毕竟每个人都有在相当范围内选择自己信念的权利,而不是为了某个职业就必须改造三观(还是那句话,心理咨询又不是信教),更何况什么叫“三观正”本身就是个值得商榷的问题。但是咨询师至少得对自己各方面的价值观非常明确,并理解自己作为人的局限性,以避免对来访者造成伤害。比如咨询师可以不接受同性恋,那他就不要接同性恋来访;咨询师可以极度男权,那至少就不要接女性或者伴侣来访……因为此时咨询师的价值观可能给来访者造成毁灭性的心理打击。

这些都是比较极端的例子,在更多时候,咨询师价值观对来访者的细微影响可能在不知不觉间发生(尤其在来访者将咨询师视为“权威”时),咨询师也不可能非要求只跟与自己价值观完全相同的来访者工作。因此就需要咨询师对自己的价值观极其清晰,同时能够开放地接纳他人与自身拥有不同的价值观,愿意在一定基础上尊重对方价值观,向着对方而非自身所定义的方向努力——这一点在国外咨询师教育中是被相当强调的,并有一系列专门训练,国内的政体和文化本身是一元化的,咨询师这方面的教育自然难免相对落后一些,但无论如何,这都是优秀咨询师特种中很重要的部分,我想终归会去发展吧。

-----------------------------------------

必须要说,并没有一个人一开始就能具有所有这些特点,行文中我也说明,有相当一部分是要后天进一步训练的,有一些能力本来就较少天然并存在单个人身上。所以通常刚入行的咨询师都是先从自己的优势入手,在学习过程中再花大力气提升自己的劣势方面。比较优秀的咨询师这五条基本都要达到中等或中等偏上水平,但肯定因为各人特点还是会有所偏重的。

另外,因为这是一系列全方位的特点和能力,相比之下,比如个人是不是有困惑这个问题,相对而言在里面的比重就没有那么大。更重要的是,并没有什么活人可以没有困惑,虽然许多人潜意识里总期待着某个完美的救世主来拯救自己,但客观地说这样的情况大体上不存在。心理咨询是一个平凡的人应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去帮助平凡的人的过程,很多时候正因为双方都是凡人,体会过世间的种种不公不易,心才更能够连接起来,因为彼此都理解:生活果然是很不容易的呢。


根据个人体会,我来补充几条楼上答案没有提到,也是很多时候被人忽略的:
一是节制。咨询师需要像一面镜子一样,如实观察和反映来访者当前的状态,因此,这要求咨询师具有抛开情感好恶,保持价值中立的能力,而且坚持咨询设置。这一点做起来并不那么容易,尤其是每个咨询师都有自己的「软肋」。不过,至少大部分时候,是应该有能力将自己从案例中分化出来的。如果一个咨询师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深陷情绪不能自察,那他咨询的状态就比较令人担心。举个例子吧,我认识一个学咨询的后辈,她无法容忍见到别人处于低落的情绪(用她的话来说:我就是见不得别人难受),所以遇到来访者很绝望的时候,她最多忍个两三秒,就没法憋住这样的话了:
「哎呀,别难受啦,想开点嘛,你现在还是很好的。」
「不会有事的,绝对不会,我相信情况一定可以好起来的,放心!」
而且她经常会跟着来访者一起哭泣。——当然,这没什么不好的,很多咨询师都有过在咨询时流泪的经历。但是这个姑娘一哭起来就没法自拔,而且完全丢掉了保持价值中立的能力,这就很成问题。总之,她的这些反应说明她是一个很善良的人,真的很善良,但不幸的是,以她种状态是没法成为一名合格的咨询师的。所以她需要去做自我体验,先处理一些自己的情结,提高自我分化能力。
你的问题只能是你自己去解决的,我可以陪伴你,支持你,但不能替代你的行动。
——始终能保持这种觉悟的咨询师,才是比较优秀的咨询师。

我前几天还在跟人讲:我几年前在咨询室里,遇到一个绝望的父亲。希望以大价钱请我离开北京,去一趟他家所在的城市,去「劝说」他的孩子做一件事。他的孩子当然拒绝接受咨询,甚至都拒绝和他讲话,而他觉得只要我去他家,一定会有魔力说出一些话来,帮助他的孩子回心转意。
(当然了,这个案例的信息做了虚构和模糊处理)
我当然做不到。——但是,重点在这里:这个父亲,在咨询室里,给我跪下了。
你们试过被人下跪哀求的感觉么?面对一个年龄可以作我父亲的老人。一点不夸张地说,很可怕,我心惊肉跳,头脑眩晕,几乎没法呼吸。本能地就要请他站起来说话,本能地就要躲开。
他追着我的方向一直跪着:「您不答应,我就不起来。」
这当然是一种要挟,但只有亲身经历过,才知道拒绝起来有多难过。好吧,你不起来,那你就跪吧。但是你要求的事情,我做不到。——那天他一直跪到咨询结束,几乎就要超过我的极限。
我觉得不是每个咨询师都能坚持到那个份上的。像我讲这件事的时候,听讲的咨询师就说:如果是我,我肯定就跟他走了。这当然也是很善良的人。可我觉得现在对咨询师「善良」的强调,恐怕有点太多了,以至于咨询师很容易被内疚所控制。有时候,咨询师需要的节制,要「冷静」得近于「无情」。但不是真的无情,共情和积极关注是始终要有的。这里看似矛盾,其实是统一的。

第二点体会是,作为心理咨询师不要太聪明,至少不要太愿意卖弄自己的聪明。最好是朴实一些,敦厚一些,甚至笨拙一些也比聪明更好。这一点是我个人的见解,也许因为我本身就不是个聪明人。可我确实见过很多同行,他们能一针见血地直指人心,也能发出超然并洞彻一切的微笑,他们本身就是一本会说话会行走的哲学书——可是他们聪明得让人太有压力,甚至让人害怕。而他们在咨询上的成就,往往也不能与他们的智力成正比。尤其是,当他们愿意表现自己的聪明和洞察力时(有的甚至觉得成为咨询师,帮人指路,就是展现自己聪明的最好方式),那他们就更容易在这一点上栽跟头。
这一点见仁见智吧,欢迎讨论。

最后一点,是要有足够的耐心,发自内心地尊重时间和习惯的力量。做什么都不能着急,做心理咨询尤其如此。因为改变不等于「理解」,而「理解」也不等于「听你讲过一遍」。就好像我们从理论上学过怎么开车,怎么加速减速,可我们实际开车时仍然需要长时间的练习,犯很多手忙脚乱的错误一样。这是一段必须要走的路,没法省时省力地一个筋斗云翻过去。有一些人性子比较急,他们自己掌握了一样东西之后,对于忍受初学者重复地犯错和练习就不太耐烦,这种心态恐怕也没法成为一名优秀的心理咨询师。写到这里,我觉得这其实还是和前面说的不要太聪明有点关系。

至于说到困惑的问题,我完全同意动机老师说的,每个人都是有困惑的。重点是你对待它们的态度。


很喜欢 动机在杭州 关于困惑的故事。我相信每个人在人生不同的阶段,会经历不同的事情面临不同的挑战,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困惑,磨砺和修行自己,是人生必修课,没有人能够逃过。

成为心理咨询师(尤其是动力学取向的,其他取向的咨询师我认为也可以吸纳这些态度)的修行,并不是成为没有困惑的完人,而是学习人在何种情况下、为何、以及以怎样的方式会去逃避体验、逃避自己、逃避生活。对这种逃避一方面宽容和理解,另一方面去学习如何支持行地帮助一个人诚实地面对和接纳自己和自己的过去,去更深地体验,去更有生命力地更真实地活着。

作为来访者,如果期望和完美地解决了所有困惑的咨询师工作,这本身已经提示了来访者所面临的问题的一个方面。
---------------------------
关于心理咨询师应该是什么样的人,我自己的看法简单来说如下。需要注明的是我相信很多特点和能力是能够通过培训、通过经验、通过自己生命的修行提高的。

  • 诚实地面对和接纳(注意接纳和不打算去改变是两个意思)自己的体验和来访者的体验,较少防御
  • 真诚和尊重。不轻易评判。咨询是为了来访者而不是满足自身的需要。能够承认自己错误和局限。
  • 能够容纳激烈的情感、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同时保持grounded,仍然持续开放地面对新经验
  • 对信息(言语、非言语、情绪情感信息;自身的和来自来访者的)的敏感度,以及对其进行综合分析(理论学习基础上)的能力
  • 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

---------------------------

看了看其他高票答案,我很认同清流所说的第四点,也是不太被提及的一点,就是优秀咨询师情绪情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上要双高,而且这两方面的能力还要随着培训经验能够越来越好地配合。


我以为足够合格的心理治疗师:

首先要有健康的自我心理,我们主任曾对我们说,要是你们自己都不健康,根本不可能成为心理治疗师。我记得我曾经看到过一句让我印象深刻的话,大概是这么说的“一个心理治疗师治愈病患的程度取决于他/她解决自己问题的能力跟程度。”试问一个本身就病入膏霜的治疗师,如何治疗病患?这不是一个吃药就能治好病的领域。

其次,基本的系统的心理学背景。对于出来做临床的,读的是临床心理学还是别的方向的心理学的差的真的很多,更别说那些之前读的不是心理学的。心理治疗真的跟唠嗑家长里短那是真的不一样的。至少在我接受的教育中,需要学习大脑结构,需要知道有些心理疾病可能的脑变化,需要知道各种药物的疗效以及副作用,需要学习各种正统疗法,而这些都只是基础。我真的有见过很多所谓的心理咨询师,不懂得ptsd跟抑郁症的区别,不知道双向障碍跟边缘型人格障碍的区别,等等。也许在国内,咨询师没有诊断权,但在咨询的时候不能自己心里有数来访者是什么问题,请问怎么咨询?真的就陪聊唠嗑收钱?

最后,聪明。人是很复杂的个体,每个个体都有ta的特殊性。我们上临床心理学第一课,老师的第一张ppt上就写着,对于这门学科,就没有所谓的模版。每个病人都会有ta的特殊性。这是一个要很勤快的专业,但也绝对不是一个可以勤能补拙的行当。


我以为的终究只是我以为的,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标准。


这是我曾经深深困惑过的问题。
记得那是我大二的时候吧,那之前我高考考得很差,志愿报的很屎,但在专业选择上还是毅然决然选择了心理学的,因为那是我向往的、内心觉得应该选择的一个方向。
大学期间我都充满了困惑、在抑郁情绪下过了很久。记得那年系里请了丛中(北大六院的老师,精神科、心理学背景吧)过来做讲座,现在实在不记得他讲了什么,只记得他讲自己略驼背的事情……
我当时问过他这个问题(我问的是“优秀的心理咨询师需要什么性格特质”),因为我内心向往做一个优秀的心理咨询师,我觉得那是个神圣的职业。而我那时候对好的心理咨询师是什么样的没有了解,所知都局限在一些影视作品上。这种情况下,我非常不确定自己是不是有那种能力和特长,以至于我会疑惑要不要在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我现在不记得他给了我什么答案,因为我听后也还是不知道自己是不是适合做咨询师,他给的答案不是我要的。(下面的答案也许只是给当年的自己,但我猜就算我穿越回去告诉自己,当年的我也也未必懂得,哈哈,随缘吧)

虽然没有得到明确的答案,但跟着内心的指引,我还是选择了这条路。经过三年研究生的学习(我觉得自己还是受到了比较专业的训练的),算得上入门了。
现在回头看提问者这3个问题:
1,什么样的人
我觉得跟其他职业一样,心理咨询师可以是“任何样”的人,没有“应该”。个人觉得,这个职业也跟其他职业一样,有人更容易做好这个职业,有人更不容易做好。
咨询师经过训练可能会长出一些和职业相关的特点,如更大的接纳性,但咨询师自己的个性特点也还在。所以咨询师也不是一样的人,就像医生、老师、歌手、画家、会计、公务员等一样,他们有一些职业养成的特有的特点,但深入了解下你会发现,他们自己的特点更多些。
2,有什么特质
楼上有很多专业的说法了,很多我都很赞同。
我的经验告诉我,在真正懂得这个行当之前,很可能不是很容易能判断出来自己是不是拥有那些特质(在不同的境界里面,对每个词的理解都很不一样,而且很多特质都是可以生长的,有没有生长的潜力,一下也不容易看出来)。
我不太知道,更加资深的心理咨询师是不是能精准判断出别人是不是很有那些成为优秀咨询师的特质。但让他们排除哪些人更不适合应该更容易些吧,我这么认为。
有时候就算有很优秀的特质,但没有那种想要做的动力,这本身也许就是不适合的吧。
所以,我觉得如果很想做,那么就去做,大不了可以在发现不适合之后再换一个方向,没什么不可以的。
3,自己有困惑能不能做咨询师
当然能啦,谁没有困惑。
自己的困惑其实可以是学习做心理咨询师的过程中一个很好的教材,自己做被试,还有什么能比这个更加深刻的学习材料?


1、弗洛伊德最早提出说,治疗师应该尽可能多地接触文学、神话、艺术、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教育。
而许多杰出的富有创造力的心理治疗师都是跨界的:

  • 安娜弗洛伊德(原先的职业是小学教师,干了5年病退,然后才开始被父亲弗洛伊德分析)
  • 罗伯特瓦尔德(Robert_Waelder,有物理学博士学位)
  • 斯金纳(早年是学文学的,立志要成为一个作家)
  • 温尼科特(儿科医生)
  • 埃利克·埃里克森(当过一段时间的流浪艺术家,25岁时被邀请到维也纳一所学校教艺术,那所学校的学生主要是安娜弗洛伊德的病人的孩子。也因此开始接触精神分析)
  • 卡尔罗杰斯(本来想当牧师的,也很有规划,先拿了历史的学士学位,按原计划攻读神学的时候,觉得自己更想做心理治疗)

2、大多数治疗师对人性及其所有表现拥有巨大的好奇心,这也是他们倾向于选择该职业的气质的一部分,他们探求人类异质性的兴趣越浓、机会越多,则在遇到特殊病人时感受到难以理解的时候就越少。

3、来自于社会少数民族的治疗师实际上在该职业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他们花了整整一生的时间来感受自己的边缘化,感受占优势的为数众多的群体的仪式和教条带给自己不舒服的感觉。具有精神分裂倾向或具有害羞气质的人们也同样在该职业中具有无比的优势。与众不同塑造了对基本的人类问题进行深思熟虑的习惯,而这是治疗师必不可少的资源。此外,如此多的病人描述了“没有归属感”感受,要共情这种普遍存在的感觉,局外人的情感体验则是一个很好的准备。

4、一个人的个人痛苦最终能够深化他/她的工作。心理治疗这个行业就是少数几个可以将个人最大的不幸重组为专业优势的职业之一。Elvin Semrad说,他之所以能够容忍病人剧烈而痛苦的情感,是因为他个人经历过——“悲伤的生活,以及一些人给予了我克服它、应对它的机会”。

5、海因茨·科胡特曾鼓励他同事的十四岁儿子写信给安娜·弗洛伊德,这个孩子在信中说自己想成为精神分析师,询问要为这一职业做些什么准备,安娜弗洛伊德回信了,下述是信中的摘录(你当然不一定是想成为精分取向的治疗师,但相信这席话仍有相当的分量):

安娜·弗洛伊德:
  如果你想要成为一名真正的精神分析师,你必须热爱真相,既包括科学真相,也包括个人真相;你对真相的欣赏必须高于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时的任何不舒服的感觉,不管这些事实是属于外在世界还是属于你自己的内在本性。
  而且,我认为一个精神分析师应该对社会学、宗教、文学和历史等领域的事实(感兴趣),否则他对病人的看法将过于狭隘。
  你应该成为喜爱读书的人,熟悉多个国家和文化的文学。在伟大的文学形象中,你会发现他们对人性的了解与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学家所努力了解的至少一样多。

参考资料:《精神分析治疗:实践指导》


首先来说,成为好的咨询师必须要有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看我之前文章的朋友可能知道我之前强调的是有专业知识,但是随着我做咨询师这行越来越久,我意识到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比专业知识更重要)。这个职业素养我个人的理解是对来访着的尊重,对自己职业的态度。做咨询师这行面对的都是人心的阴霾和人生的黑暗,甚至很多事情是我们日常中觉得不可理喻,不可理解,严重刷三观,碎节操的。也许,任何人都没有责任去尊重和耐心倾听这些事情,但是作为咨询师,无论你个人的价值观是否接受,这个行业赋予我的使命就是无论什么事情,都要去耐心地听,要去尊重对方。只有咨询师做到耐心地倾听,去尊重来访着,才能真正帮助到来访着。如果咨询师都做不到,也许这个来访者失去了TA生活中最后一线希望。不要试图去劝说来访着,也别对人家指指点点,他们的生活够糟糕了,说不好听点,够操蛋的了,身边的人估计早就把你能想到的想不到的说了很多很多遍了,要是这劝说,指点,指责,批评有用,人家干嘛花钱找你。说的再直白一点,咨询师不是辅导员,不是居委会大妈,咨询师没有必要婆婆妈妈地说,咨询师的一个尊重的眼神,一个男心地倾听,就显示出了最起码的职业素养。什么是道德呢?就是保护客户隐私。人家相信你,来找你咨询师是求救来了,不是给你送八卦素材来了。不要来访着前脚说完,咨询师后脚就把人家的“奇葩”事情满世界说。甚至还放到自己的主页上吸引点击率。作为咨询师好,要是觉得这世界上还有“奇葩”,还到处乱讲,那你得考虑考虑要不要干这行了。想想,如果你是来访着,看到自己的咨询师拿自己最隐私的故事去做宣传,你是什么感受?这个是会严重伤害到来访者的。一个咨询师有了这个职业素养和道德,即便你的咨询技能很差,即便专业知识懂得不多,都会多多少少有效果。因为你把评价来访着,不指责他们,给他们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去谈论他们的故事,即便只是吐槽,都会让来访者感到好受一些。

第二就是咨询师的咨询技能。这种技能有共情,倾听,提问,帮助来访者发现问题的根源,等等。(这些技能展开说,我能写一本书,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加我私聊哦)。但是这里重点还是要说一下倾听的能力。有耳朵就能听,你以为听到了就能帮助到来访者吗? 很多人想当然的认为心理咨询师的素质主要是说,是劝导来访者。其实错了,咨询师最主要的工作是倾听,有耐心的倾听。我的一位教授说过,不能耐心地倾听对方,要在对方叙述自己经历的时候插嘴,那你一定一个不合格的咨询师。于是他让同学两人一组,要求一个人说,一个人听,说的那个同学叙述自己的感受2分钟,而听的同学不允许自己插嘴,只可以间断的表达自己同意对方的感受。我突然发现,这样的倾听哪怕是两份钟都是那么难,总是不自觉地把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要说出来。2分钟貌似很难度过。后来,教授说,心理咨询师往往要默默地听一两个小时儿不发表自己的任何观点(真的是这样,听的时候还不能走神)。其实心理咨询师就是要让对方觉得咨询师是理解他们的,并且容纳的下他们任何的错误。加入自己的看法,就是有意无意的打算了这种信任。而且耐心的去听,仔细地了解对方身上发生了什么。心理治疗中没有觉得治疗同一种心理障碍的方法,因为每个人身上发生的事情都是独一无二的。耐心地听,也许一个不经意的细节是心理咨询师扭转乾坤的关键。只有耐心的听了,咨询师才能针对来访者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更深刻的去帮助来访者认识自己的问题。咨询师中的高手,不是通过简单的说教帮助来访者,而是全程通过提问,让来访者自己意识到问题,并且自己真心觉得自己要改变。在生活中,如果你能倾听你的朋友,家人,用心去理解包容和关心他们,你在生活中也会获得更多的信任。
有了职业道德和素养,加上能熟练使用咨询师的必备技巧,那么,你的咨询就是有效果的。

--------------------------------------
下面我们就说一下,在以上两点以上,作为咨询师,怎么无限提升自己。

作为心理咨询师需要大量的学习,当然最主要的是心理学的相关知识。个人认为,6个科目是成为心理咨询师必备的知识:社会心理学 (social psychology),人格心理学 (personality),发展心理学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心理障碍 (abnormal psychology),Learning (不知道这个怎么翻译);认知心理学(cognitive psychology)。很多人说要学习佛洛依德的理论。这些年的学习心理的经验总结,佛洛依德的议论其实不适合我们现在所谓的心理学。他的理论过于局限。我们不能简单把所有心理问题归结于性的问题。而事实上,至少在北美心理学界,佛洛依德理论在高校里都是不被学习。但是佛洛依德对创建心理学整个学科有着巨大的贡献,所以学习好心理学,佛洛依德的理论要客观的认识。既要认可他的贡献,又必须知道其局限性。如果可以的话,多专注一些不同的心理咨询疗法的内容,不如cbt,脱敏疗方等等,有很多很多的疗法,如果咨询师不断学习,融会贯通的话,会在咨询中起到意想不到的神奇效果。
专业知识的重要性就是在咨询的时候,可以给你的咨询带来明确的方向感。如果一个咨询师不知道专业知识,说这不够扎实,尤其对一些特有心理现象的特征不够了解,容易在很小的问题上绕圈子,或者浪费时间。尤其一些比较少见的心理现象,更是需要专业扎实的基本功,所以咨询师如果不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很容易在咨询中遇到瓶颈而冲不出去。比如说疑病症很少见,很容易和焦虑症混淆,所以咨询师不知道,就很难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甚至不知道这种心理现象的存在,在帮助来访者上,就很难起到效果。
中文相关的书籍很少,这里建议最好阅读原版的翻译课本。有兴趣的可以关注我们的公众号,我们有专业书籍推荐哦。

第二,只是知道以上的只是离成为一个好的心理咨询师还很远。第一原因是因为我国的心理学来自西方的心理学, 所以你要懂西方文化才能更好的了解心理学。然后呢,怎么把西方的心理学应用在我们国家。我们国家的文化和西方的文化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什么可以用,什么不可以使用,这个是个大问题。这个没有固定的答案,这个要心理学学者自己去判断思考。当你学习心理学,和使用心理学是两个感念。你学的 都是典型的,但是你应用的时候会发现典型的心理问题几乎不存在。几乎所有的问题都存在于这个和那个问题之间。这个就要求心理医生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强大的社会学知识和经验。比如说你有两个患者一个有宗教信仰,TA可能有抑郁,焦虑和强迫的问题。另一个是无宗教者,但是有同样的问题。你怎么办。书上的内容都是比较死的,怎么治病说的清清楚楚,但是先现实中,你能把一个方法放在这两个案例里吗?你要根据具体问题,相对做出调整,这个才是最难,最考验一个咨询师实力的地方。所以呢,想成为好咨询师,懂宗教也很重要。更形象一点的例子,你有两个患者,都是抑郁症。 一个因为是自己爱的人去世了,一个是因为从小受到虐待。同样的临床表现,你怎么去帮助他们。在治疗中,作为心理咨询师不能用完全同样的方法对带这两个例子。心理咨询师必须在治疗中做出相应的调整。 第三呢,心理医生一定要心胸宽广,包容。这种宽广和包容不是仅仅在心理工作上体现,应该是实实在在体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因为作为心理咨询师,你面对的人可能是被社会不理解,被他人排斥讨厌的人。比如说一个人尖酸刻薄,爱占小便宜,背后说人坏话。因为这些问题,TA可能被人排斥,讨厌。因为TA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但是总是让别人排斥,很可能造成抑郁的问题。TA去看心理咨询师。当你作为咨询师发现了问题,是很容易在治疗中帮助TA。但是TA要是出现在你的日常生活中,你作为咨询师是不是和其他人一样排斥讨厌TA呢。作为一个好的咨询师,你的宽容不仅要体现在治疗中,也要体现在生活中,去关怀,体谅这些人,在生活中帮助别人也特别重要。我说的这种包容必须是发自内心的,真实地。否则你要是装的关心,迟早有一点你得抑郁。但是怎么做到这一点呢。简单的说,作为咨询师你不能简单的用对错去评价判断一个人的是非。要从TA的生活环境,经历去发现问题的来源。这个是非常复杂的,并非对错好坏所能说明情况。
更重要的是,咨询师要学会照顾自己,保护自己。个也就是咨询师要会自我调节,要有能力把来访者和自己的感情分离开来。人的感情承受是有限的,心理咨询师不能用自己的感情去想来访者的感情。咨询师要非常的理智。 这个不是冷淡。你要是把来访者的感情放到你自己的身上,首先你感情上根本受不了。想想你能用自己的感情接受几个小孩子被父亲强奸的事实。第二, 感情用事的话你的理智就会被影响。要是来访着很悲伤的话,你不想和患者一起哭吧。所以你的冷静和理智是对你和来访着都有巨大意义的。

我观察的心理医生大概有三种
1. 伪心理咨询师。 这些人压根不是干心理的,自封自己是大师的那种。用一些大白话当真理的那种人。遇到所谓“讨厌”的人上来就骂,“可怜”的人就乱同情。这样的所谓的“医生”只能让他人更加痛苦。
2. 接受过一定训练和学习的咨询师。这个就是专业学习过心理学的。这些医生有较强的心理学基础,生活阅历还可以。对书上的内容熟悉,但是容易照本宣科。学的比较死。这样在很多时候不能运用自如,容易让治疗陷入一个很尴尬的环境。
3. 真正好的咨询师。 除了有以上的几点,用心理学的术语去说就是清晰的自我感念。大白话就是,知道自己是谁,知道自己要干什么。敢于面对自己的内心。楼上的一个朋友提的“对自己有足够的认识”也是说的这一点。这个也是儒家所提倡的 “吾日三省吾身”。 你现在想想,你敢于面对自己内心最脆弱最阴暗的地方吗?你敢于去在成人自己做的很错误的事情吗?是不是一想到这些问题就不由自主的回避。做不到面对自己内心最深处,就很难有清晰的自我认识。 想成为好的咨询师,就要努力的想像这个方面去努力。当这样的人做心理咨询师的时候,他们能很好的胜任自己的任务。 咨询师的任务说白了就是让对方从痛苦中解脱。人们看心理咨询师也就是想从咨询师那里指导怎么解决心理困惑从而开心起来。心理治疗的终极目标就是引导患者自内心与外在行为的统一,也就是正确认识接受自己 (但是如果心理咨询师自己做不到着点,可能比较难引导他人做到着点,或者引导的速度不太到位,这个也就是一个好心咨询师最难的一点)。再难也没事,总要去努力嘛。怎样引导他人认识自己也是非常有难度的,真正的心理指导绝是不把意见和决定强加给对方,而是耐心引导对方认识自己,自己认识自己从而解决问题。强加意见于他人的心理知道方法都是治标不治本的手段,甚至会让来访者讨厌咨询师。

自己有困惑不是很影响自己做心理咨询师。但是最危险的就是如果来访者和咨询师有类似的经历,咨询师很容易被来访者的情绪影响,严重的话咨询师自己会情绪失控,或者自己陷入严重的心理问题中出不来。所以,解决这个问题,咨询师要知道自己的在什么问题上会收到影响,慢慢让自己释怀这种情绪。但是这个过程也许会很长,那也要努力。否则咨询师这个行业很容易伤害到你。你把自己的情绪了解清楚了,就不用太担心了。其实咨询师自己有一定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会帮助你成为一名好的咨询师。你要是一步步走出心理阴影,你会更理解患者的,所以也许是好事,但是这个要看去自己怎么努力了。


前面几个回答已经非常全面了。我想从我个人的看法补充一些简单的信息,希望能有帮助。

我觉得咨询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不重要,这是一个身份,而不是一个人。当你面对来访者的时候,你需要做到咨询应该做的事情,节制、抱持、真诚等。这是大多数新受训咨询需要学会适应的一点,你是以你真诚的你在你的专业身份中,并不是你的专业身份在真诚的你之中

成为合格的心理咨询师,我认为特质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学习、受训。因为能力都是可以通过努力,成长去发展出来的。当然这是一个个人观点,如果硬是说要总结点什么的话,我认为有三点是需要的。


第一,就是有希望的特质。信任你自己,信任你周围的人,信任你的来访者。信任这些人身上永远有可以帮助他们改变、成长的资源和可能。信任他们有能够让他们快乐的潜在可能和宝藏。这点真的很重要,我依然记得,几年前我和我的一个督导抱怨我的一个来访者每次在我的咨询室里面,只是不停地抱怨周围的人,根本不愿意看到自己的错误,不愿意去改变。我的督导很温柔的和我说“李,如果你这么想的话,我非常建议你终止和这个人的工作”开玩笑,当时我在想,你知道我花了多久才有一个来访者吗,这对于一个刚起步的咨询师多难啊。接着她说“你知道,你也许是这世界上唯一一个信任她的人,因为听上去连她自己都不信任自己。如果你不信任她能够做的到的话,那么也许她的抱怨真的是对的,这个世界真的是没有办法变好的,那为什么我们还要工作呢?”

这句话给我很大的触动,我想对于咨询师来说,这种希望所包含的不是单纯的阿Q精神,而是一种原发的信任以及耐心。


第二,平衡自我各个能力的特质。有点拗口的一个能力。我想每一个咨询师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特点,比如说你很聪明、或者你很有耐心、或者说你很体贴之类的。但是要平衡的使用这些能力,如果你过分抖聪明的话就会变成炫耀,过分耐心的话就会变成不作为,过分体贴的话就会变成不真实。同样,对于那些我们不擅长的事情,比如说我们不是一个特别能面对冲突的人,或者我们不是一个特别感性的人。我们也不能完全忽视,比如缺乏真正冲突的咨询是一个“好好演戏”,而缺乏感性的咨询只不过是一个二人批斗大会罢了。平衡的使用这些能力,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特质。


第三,灵活的特质。每个咨询师受训背景不同、成长背景不同,这就造成了我们会在咨询时有一些非常好用、喜欢、惯用的技巧、思维方式或者(请允许我这么说)套路。但是生活仅仅有一个套路是不够的,来访者大多数时候都会带着他们的套路来到咨询室,他们的问题恰恰是自己有相对较为局限的套路。因此,灵活这一点不仅能够帮助咨询更好地推进,更能从根本上带给来访者一个好的榜样,关于生活的榜样。


简单的一些个人看法,希望能对题主有启发。


一个自己也有很多困惑的人能当心理咨询师吗?

对于这点以我从求助者处了解到的情况,不报乐观的态度。如果个人有过的困扰过大(有过惨痛的人生经历,患过心理疾病等),想从事心理咨询工作前建议先看一遍《危险的心理咨询》(A Perilous Calling: The Hazards of Psychotherapy Practice)。这本书里有很多例子,提到心理咨询工作可以说是双刃剑,受过较大的创伤经历可能在咨询过程中被唤起,对来访者有过多的情感卷入,承受不了来访者的共鸣性创伤等等,会出现先伤人后伤己的情况。


心理咨询是一项触摸和修复灵魂的工作,既是一门严谨的科学,也是一门微妙的艺术。


科学需要勤学、慎思和笃行;艺术则需要修行、空灵和感悟。


在中国的当下,心理咨询师是一个新兴的职业,一切都在探索之中,机遇与挑战并存,成就与风险同在。

心理咨询既是一条充满希望的光明之路,也是一条充满坎坷和曲折的艰辛之路。为了最大限度地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获取成就,规避风险,心理咨询师需要动静结合、内外兼修,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整体实力,能较好地胜任这项工作。


一、人生理念

知行合一、自觉觉他。


二、思想品德

正气充盈、积极乐观、充满爱心、助人为乐。


三、人格魅力

目标明确、信念坚定、真诚坦率、积极平和、爱岗敬业、善解人意、亲和力强、慈悲为怀、富有同情心、擅长沟通、表达能力强、具有语言魅力、富有行动力、感召力和挑战性、精力充沛、创造力强、事业有成、生活幸福、言谈举止恰到好处。


四、认知特点

思路宽阔、不拘一格、聪慧灵动、喜欢创新。传统与创新相结合、严谨与灵动相统一。


五、知识结构

博闻强记,涉猎广泛,学识渊博,活学活用。扎实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理论功底、丰富的人生阅历、一定程度的医学和法学知识、比较丰富和成功的心理咨询实践经验,传统文化素养、文史哲知识积累、国家的政策法规、时事新闻、热点问题、以及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和最新科技成果,等等。


六、行为模式

求真务实、崇尚行动、喜欢探索新事物和解决具体问题、待人处事既有理想又不脱离实际、原则性和灵活性完美结合。


七、形象气质

灵动开朗又不失端庄稳健、儒雅睿智又不失自然平实,给人以自然、平和、友善专业和睿智的感觉,让人欣然起信。


我一直有一个观点,并未得到很多同行的认同,那就是,我认为心理咨询师首先必须有一定的社会阅历和人生经验。

在来咨询的求助者中,很多人的年纪已经不小,身上带着各种时代化的标签、刻板印象和思维定势。此时,如果他们面对的是一个社会新鲜人,无论态度如何诚恳,思维如何阳光正面,理论如何深厚,都很难与他们达成共情,很难对他们形成触动。

我对年轻人并无偏见,但是人生这种东西,需要时间去摸索、煎熬和升华,好的教育背景和理论知识可以帮助你更通透地了解,却不能让你快速发育。而心理咨询师,却是个需要你发自内心的成熟、强大和坚韧的职业。


由杰拉德.斯考尼奥夫博士提出的心理咨询师的特质,他是美国心理协会及心理治疗学会的会员,美国精神分析协会资深专家。《111个失败的案例》作者。由 @行者阿苏 稍作修改:
一、心理咨询师拥有健全的心智。
要拥有一个健全的心智,咨询师本人必须知道什么是“心智健全”。
心理咨询师的心智健全超越时间、空间、国家和任何治疗学派。它是与自身的感情相融合但又不让感情支配行动;它能够区分理性防御和非理性防御;它能够理解真实的爱与自恋的爱;它是详辩事实与错觉、观念和意识形态、希望与迷恋、需要与沉溺的能力。它意味着能保持清醒和谦恭,知道自己何时处于疯狂,何时处于冷漠,并能加以处理。
二、心理咨询师是治疗的精通者。
达到心理治疗精通的程度,意味着自身与环境达到了和谐一致。和谐意味着在生活中无论顺境还是逆境都能自觉接受;和谐意味着理解并消化个人内心长久积聚的仇恨和轻蔑、追求正确和优越的需要、与我们认为最正确和优越的人结盟的需要。精通治疗的人知道自己有时是正确和优越的,有时是错误和低下的,当然通常他对自己是充满自信的。精通治疗者没有政治信念、动机和信仰,他质疑所有的政治信念、动机和信仰。
心理咨询师有老年人的睿智和孩子般的天真,他了解追求短暂的满足是愚蠢的,所以他能远离诱惑;他了解政治的本质是多变的,所以不会屈服;他觉察价值观的本质是狡猾的,所以不会轻易赞同。心理咨询师在来访者最激烈的辩论、恳求、诱惑和操纵面前仍能保持坚定的立场,咨询师知道此时让步就等于终结治疗。
三、心理咨询师追随践行传统的真知。
心理咨询师坚持理性,反对疯狂。当其他人头脑不清醒时,咨询师仍然保持稳定;当其他人追赶新潮流时,咨询师仍坚持做不媚俗的事;当其他人在最新的思潮中狂欢时,咨询师却敢于触摸那些过去历经尝试并被证明是正确的观念。当其他人转向那些非自然的事物,并称它们为自然事物之时,咨询师却避开那些非自然的事物,并再次肯定那些真正的自然事物。
这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并没有改变,改变的只是一些表面的标准;只是人们和他的自我陶醉感改变了。咨询师静静地走向现实的而不是非现实的道路,这条道路不仅是对少部分人,而且对任何人来说都是最好的;这条道路慢慢地带给人们满足,而非迅速带来幸福快乐,这是条信心之路,而非胜利之路。即使其他人宣称时代已经改变,那些不随时代一起改变的人是不可救药的落伍者,咨询师却静静的守护着那些已有的真知不变。咨询师不与群众对抗,只是简单而丝毫不受干扰地追随着传统的真知,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在黑暗中点燃一堆小小的篝火。
四、心理咨询师陪伴来访者显现真理。
咨询师让真理自然显现,而不去试图鼓动、引导、刺激或扭曲真理。咨询师不会把真理描述得比实际情况更柔和或者更冷酷,他只是提供一个安全的空间让真理现身。
因此无论来访者说出了什么,在咨询师耳中听不到邪恶,如果一位来访者笑着说,如果上帝死于痔疮那就好了,咨询师的鼻孔既不会张大也不会颤动;即使来访者笑得非常灿烂,脱口而出咨询师是人道主义的抽水马桶,这也丝毫不会惹恼咨询师。咨询师的嘴既不会为此闭得更紧,也不会为此分泌出更多的唾液。
咨询师既在来访者之上,又在来访者之下,咨询师走在来访者前面一点但又不超越他太多;咨询师支持来访者但又不在后面强行推他;咨询师挨来访者的揍,但从不回揍来访者。
五、心理咨询师回归淳朴天真。
咨询师不会附和社会上的非理性合唱,迷失自己的方向,不会跟随时尚而改变自己的标准,咨询师不会加入制造虚假希望的行列,不会加入功利性的把来访者视为快速修理“机器”以及转移仇恨和盲目自负者的行列。
咨询师将会包容自己,包容来访者,包容整个世界,回归到最谦恭温顺、最天真质朴的自我。咨询师知道,最终在所有的心理分析之后,咨询师仅仅还是一个咨询师而已——是人类巨大有机体的一个微小部分,宇宙中的一个小细胞,他知道每个细胞都相互联系,没有哪个细胞比其他细胞更重要,每个细胞都有自己的使命,并努力的完成这一使命而生活着。

要成为心理咨询师需要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深刻的自我成长体验。前期需要付出大量的努力才能上岗。
自己可以有问题,也不需要完美(完美只是对自己的否定)但这些也是自我成长的一部分


也许一个条件就够了:
有“病”——但又不能太重。

并非玩笑,具体解释一下:

假如一个人内心原本就“整合”到无限接近“没病”的状态,那么就会很难产生、且维持从事这个职业的兴趣和热情——世界那么美好,又何必来趟这滩混水呢?
反之,假如某人“病”得重到都不知道自己“有病”——我无数次听过有人说(呃,其实自己也曾经这么以为过):“我没问题!”——这种状态,也是做不好咨询师的。因为拒绝相信自己内心始终存在未知部分,意味着没有能力、和勇气面对“全部”的自己,这么狭隘和僵化的视野,又怎能帮助当事人不断拓展他们内心的疆域?

所以咨询师必须“有病”,否则就没有从业和进步的动力;
但又不能“病”得太重,否则就是泥菩萨过江,害人害己了。所谓咨询师必须经历“个人体验”,也就是有“做病人的经验”,很大一部分与此相关。

因此“有很多问题”,不是问题。但如果无视/看不见自己的“问题”,才真的是问题了。

比如为数不少的自诩为“咨询师”的从业者,总拿着探照灯照别人,谈起理论口若悬河,“分析”起别人眉飞色舞,却从不觉察自己为何如此热衷这些“向外看”的事情,就是很典型的“问题”状态。

不过这些东西都是可以改变的,只要相信自己内心总是存在未知部分、并且有正视这些部分的意愿,那么真正开窍只是时间问题。但如果缺乏这种对自己“好奇”的能力,比如总是在幻想如何用专业知识把自己武装到牙齿、或某天成为一个智深似海的人,然后就可以功成名就无往不利,什么个案都不怕,从此过上了一个“牛逼咨询师”的生活——那还是别胡思乱想了,先“治病”吧。

一个合格的咨询师需要具备的条件,其实跟当事人是一样的。
在咨询中收获最大的当事人,就是那些对自己最“好奇”的人——好奇的程度越大,咨询的收获越大。当“好奇”到几乎“忘记”咨询的“效果”,而是充分运用咨询的每一瞬间接近自己、了解自己,“效果”反而是最大化的。

就具体技术层面来说,想成为一个高效能的咨询师,就要通过不断的修炼,达到在每一次咨询中,忘掉“我应该是什么样”、“优秀”的咨询师是个什么样、我需要具备哪些能力、“我有这么多困惑怎么办”等等等等一切杂念,将所有的心理能量聚焦于当下的一瞬间、聚焦于如何通过接近自己的内心,来感知、接近当事人的内心……

——回到最开始的说法,“有病”是让某人成为咨询师的初始动力,是这个人从事这一职业的“下限”;“病得不太重”则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咨询师驾驭这份工作的能力——也就是“上限”。只要不是严重到连建立和维持咨询关系都困难的心理结构,这个“上限”是有机会提升的。
其他的“能力”或“素质”,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无需刻意追求。始终愿意“发现”自己,就足够了。
另外也可以参考两位前辈大拿的说法:弗洛伊德的“最适合做治疗师的是神经症性的人格”,和荣格的“受伤的治疗者”。——————————————————————————————————————————微信公众号:therapist5,欢迎访问~:)


在这里看到了好多老朋友的回答呀~我再说说自己的看法吧。

首先一个好的心理咨询师需要灵活呀!

在心理治疗过程中,治疗者要运用一些技巧(比如反映、澄清)来确保他所接收到病人的信息是准确的,避免曲解病人说话的含义。即便出现了对病人的误解,只要治疗者能以一种灵活和接纳的姿态来讨论误解,或者接受病人表露被误解时的负性情感,误解就有可能被消除。但如果治疗者对病人的负性情感缺乏认识,就会有碍误解的消除,且常常可能会导致病人终止治疗。

此外,治疗者在运用治疗手册时是否具有灵活性也会影响治疗的结果。此处治疗手册指一套心理治疗方法的指导理论和操作流程,可类比习武剑谱。有研究表明,相比不遵从手册或者完全照搬手册的治疗者,遵从治疗手册且在必要时能脱离手册的治疗者治疗效果更好,所谓无招胜有招吧。

其次自身的性格也很重要

如同并非所有病人都适合接受心理治疗一样,也不是所有的心理卫生专家都适合提供心理治疗,因为治疗者的性格与他对病人的治疗效果相关

Conte 等研究发现治疗者的以下性格特质与治疗的效果显著相关:

  • 令人愉快的(delightful)
  • 接纳人的(receptive)
  • 鼓励人的(rousing)
  • 不太沉默的(unsilent)
  • 能帮助病人进一步理解自我的(helping patients to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the self)

Anderson 等人在 2016 年发表在 & 的研究里探讨了这个问题:

如果对心理临床方向研究生(在正式上课受训前)做个性格特质评估,能否预测他们未来的治疗水平?

他们对一群心理临床的小鲜肉采用了“促进性人际技能 ( Facilitative Interpersonal Skills task,FIS )任务来研究:让这些研究生对一个挺有难度的标准化咨询录像片段做出回应,由此考察作为治疗师的人际技能

学生的反应被专业评定者从8个维度进行评分,分别是:

  • 言语流畅性(verbal fluency)
  • 情感表达(emotional expression)
  • 说服力(persuasiveness)
  • 热情/积极关注(warmth/positive regard)
  • 希望(hopefulness)
  • 共情(empathy)
  • 建立同盟的能力(alliance bond capacity)
  • 同盟破裂后的修复反应(alliance-rupture repair responsiveness)

结果发现,短程治疗中,FIS 能够强有力地预测当事人自我报告的症状改善。

鉴于该研究是前瞻性研究,这就意味着学生在入学之初的人际能力已经可以预测他们的助人能力。

有趣的是,2015 年 Anderson 和他的同事进一步发现 FIS 真的是重要的预测助人能力的因素,而后来他们受到的相关专业训练并不是

很多研究表明,治疗师的专业训练、经验、理论取向,往往不能用来解释大部分的治疗师水平差异。 所以,你读这么多年的书,也真不一定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心理医生。

不得不承认,有些人天生就善于倾听和体察别人的感受,快速赢得周围人的信任。在此基础上,经过长期的训练和实践,加上一定强度的督导,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心理医生。

问者加油哟~

-----------------------------------------------

本文节选自好好珍惜这样的心理咨询学生,哪怕 ta 还是新手,点击标题可阅读全文。

友心人(yosumn),鼓励批判性思考、有趣且专业的心理学科普社区。


谢邀!

对人和问题都有善意的好奇心和有助人助己精神。
相信并从中真正获得好处。

人往往是意识和意识到自己的需求才成为所渴望的。
荣格有讲受伤的治愈者!


复习咨询课刚好看到这个问题的 slides……这里按条列一下:

  • 对自己有足够的认识
  • 尊重并欣赏自己
  • 能接受改变
  • 能选择和经营自己的生活
  • 可靠、真诚、诚实
  • 有幽默感
  • 会犯错,并承认自己的错误
  • 活在当下
  • 重视文化的影响
  • 真诚地关心他人的福祉
  • 拥有有效的人际互动技巧
  • 全神贯注地工作,并从中寻求意义
  • 充满热情
  • 维持健康的人际界限

我觉得吧,拥有这些特质的人,做那种为他人服务的行业肯定能够做得很好的吧。
至于提问者最关心的——一个自己有很多困惑的人是否能做好咨询师。我想应该不可以。咨询关系中,咨询师与来访者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其中的动力系统各种纠葛——移情、反移情……如果咨询师甚至不能处理好本身的困惑,那么很难认为他在处理来访者的困惑以及处理咨询关系时,能够有很好的表现。
老师认为国内有一些咨询师的出身就是这样——自身有了困惑,于是去自学咨询,然后发现这一行还不错,还能挣钱,于是就去从事了这个行业。而其自身一来专业素养不强,二来甚至还没有处理好自身的问题,这样的人怎么能为他人提供帮助?
从另一面来看这个问题——我认为好的咨询师,一定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力量,或者通过向其他咨询师寻求帮助,来解决自身困惑的。


心理咨询师应该是什么样的人?
是一个有这种心愿的人。
或者说,成为优秀的心理咨询师需要具备哪些特质?
一边做心理一边自己的血值和魔法值不减反加的人。不然帮人补血是献自己的血,那就是骨灰级心理师了,做到自己变骨都不知道了。
一个自己也有很多困惑的人能当心理咨询师吗?
行的,只要一边帮人补血,自己的血不减反加就行。自己很多困惑就是血值低,但不减血就行。
自己不行的心理师可以学两招,第一招幽游白书《灵光镜反冲》,自己灵力不行的幽助师傅vs死死若丸时,用对方的灵力去作用于对方。


分享一篇文章,转载。这篇文章系统的说明了成为一名专业的心理咨询师需要多少积累,也许远远超过一般人的想象。心理咨询,是一项艰苦漫长的修行。

心理咨询师的成长之路


在我的印象中,有关咨询师的成长问题一直是我心中比较纠结的一个问题。从事心理学的教学与研究多年,我会遇到单纯的本科生对咨询行业的痴迷,也会接触到研究生对咨询行业的梦想。他们天真地认为,自己学了一些方法和理论,拿到了一个三级和二级的咨询证书,就可以从事咨询了。对此,我所能够做到的一点就是无言以对,其实心中有很多的话要说。但我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不要害人害己!我总是痛苦地抑制着我的冲动,这不是我的性格,但我还是忍住了。今天看到一些资料,稍加整理,供大家分享,希望为大家的成长提供一些帮助!

一、取证只是成为一个心理咨询师征途的开始

如果从取证成为一个心理咨询师,那是一个比较容易的方式,但取证是否意味着成为可以进入行业的心理咨询师呢?那还是有一段距离的。可以说,从取证开始,成为一个心理咨询师的征途才刚刚开始。从一个取证的心理咨询师,到成为一个被行业接受的心理咨询师,需要有许多的准备。

二、 成立学习小组是你持续发展的动力与支持

美国心理咨询界有一句名言:不要成为孤独的心理咨询师。也就是说成为一定群居动物的心理咨询师才是容易发展和安全的。取证之后的心理咨询师,有不少喜欢接手个案,但这往往是不恰当的。这时候,最好能够在心理咨询师同学或者心理疗法进修的同学中找到伙伴,然后组成学习小组。经过二、三年的时间的学习和体验,然后接手个案就比较稳定和安全。小组内的心理咨询师,相对具备心理咨询师持续发展的动力与支持,且在之后的几年时间内,一个小组或者几个小组的成员将会支持心理咨询师慢慢走向成熟。

应该成立怎样的学习小组呢?学习小组的成立宜精不宜滥。1.在人数上最多不要多过八人,如果超过,那么最好别超过十个人;2.在学习态度上,大家都有比较一致的热情;3.在喜欢的方向上,大家比较接近比较好;4.在各自的个性上,最好别有太偏激没有包容力的成员,大家相对比较健康;5.在学习上,大家要有一些适度的学习目标,例如一年中读什么书,有什么讨论;6.在小组中,应该建立一定的规则,包括迟到、不到、退人、推荐新人等等制度;7。要区分学习小组和体验成长小组,千万别混淆二者的功能。体验成长小组一般是由十分有经验的督导级心理咨询师带领的。成立志同道合的心理咨询师学习小组之后,应该干些什么呢?首先不要在这个小组中来解决个人的心理咨询问题,这是很不恰当的。如果这个小组因此最后成为为某一个或几个人的心理治疗小组,那就十分不恰当。这样的学习小组既无法完成学习互助人任务,也会使那些需要治疗的组员不可能真正获得心理治疗,有的时候反而会伤害那些需要治疗的组员。所以小组的目标要明确,一般最好的小组任务是从读书开始的。

读书要有取向的选择,选择可以是各种的,根据团体的喜欢兴趣来选择,可以提供的四种取向为,精神分析取向的,认知行为疗法取向的,人本主义治疗取向的,婚姻家庭治疗取向的。有一些想做心理咨询师的个体,在组织小组时有时候因为兴趣,去组织什么灵性成长小组,那么就可能由于方法走错而无法完成最后目标,也就是说这种团体通常无法使一个人或者一群人共同成为心理咨询师。

当代中国的心理咨询界,绝大部分心理咨询师基本认同这样一个概念:精神分析是比较基础的方法,而其他疗法相对是基础于或者是发展于精神分析的方法。所以选择精神分析作为一个学习的开始是好的。

学习精神分析是否是从阅读弗洛伊德文献开始呢?这通常不适合,因为阅读弗洛伊德文献适合更高一级的进修时才进行。可以推荐的阅读书目:《精神分析入门》、《精神分析治疗指南》、《弗洛伊德及其思想后继者》、《心理治疗实战录》、《心理治疗入门》、《病人与精神分析家》。选择家庭治疗的阅读书目可以是,《家庭治疗概论》、《家庭与家庭治疗》、《萨提亚治疗模式》等等。

学习阅读,大家要互相帮助,每次几章,可以轮流准备主持,大家准备问题,来进行讨论,这样效果会比较好。但要坚持,每二周一次或者一周一次。这样坚持个三年就会有成果。

三、有选择地参加一些真正主流疗法的培训

在组织学习小组的同时,要有选择地参加一些真正主流疗法的培训。有选择意味着,每个人的银子有限,通常三、五年内参与专业培训的银子大约需要二万到五万。如果不算着用,那十几万都可能。参加培训本身是一种对自己发展的投资,所以要谨慎和有选择。有选择也意味着,寻找与你匹配的疗法培训,而不是不与你匹配的。

为了有选择,可以在参加各种培训前利用书籍《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及其案例》(第六版或者第七版)来阅读了解一下你所要参加的培训—。在这本书中找不到说明的疗法,基本是旁枝末节的疗法,换句话说就是次要的疗法,在国际上比较少有人使用的。

别轻易听不少培训机构忽悠,有些培训机构是商业性或者拓展团体,所以他们不是为了给你增加专业能力来的,而是让你给他们送钱去的。所以,参加培训,你要参加就参加真正主流疗法的培训,这会对你的提升有真正帮助.

同时,真正有用的专业培训,通常是系统系列的。例如著名的中德精神分析班,中挪精神分析班,中美认知行为疗法班,中英人本聚焦疗法班,中国现代精神分析自体心理学研修班,中德家庭治疗班,中加情绪聚焦疗法班等等。这些一个培训都通常长达二年到五年。

所以,如果要省钱,除非很特殊,一般一到两天的培训参加意义不大。要参加就参加系统的专业培训。而且,还有一个好的人脉可以建立,这样对你今后从事这个行业是十分重要的。另外,一般专业的培训,目前就实际来看,平均四百元一天的培训可以理解和接受,个别的特别好的国外专家的五百到六百一天也可以有。因为培训成本放在那里。至于再高不少价格的培训,个人建议就别参加了,因为他们是希望你送钱给他们的。同时,如果是国外专家,也要谨慎,并非国外来的都是真专家,有许多也是来赚钱的。一般国外专家,你通常可以看他或她是否有在大学心理学背景或者精神科背景,如果没有的,那看看是否至少有社会工作者的背景,如果还没有,那就建议别参加了。别轻易被“国际大师” 的商业噱头所迷惑。要特别说明的是,真正来华的国际心理学大师,基本对钱不会太看重的,也就是培训费用反而不贵。所以参加培训的银子要用在刀口上。

参加专业培训期间,或者参加完专业培训后,作为想成为心理咨询师的人需要再做什么呢?一般来说,可以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读书小组集体参加培训,这样一可以享受培训折扣,二可以在培训期间和培训后深入小组内的讨论,如果参加不同方向的培训,那大家还可以分享到自己没有参加过的培训;第二种方式是在保持自己原来学习小组的情况下,在所参加的系统培训项目中寻找志同道合的同伴组成新的该培训疗法的第二学习小组。可以找一些该疗法的著作和教材来说深入学习,同时也可以互相交流讨论所学习的内容。这样人脉也开始增加起来,会有不少心理咨询的工作和合作机遇在这些培训项目后产生。这由参加培训继续或成立的两种方式的小组之一,无论是哪种,千万记得一件事情。别太崇拜你所参加培训的培训师了,许多心理咨询师在进入行业的初期会有一个通病,就是过度崇拜自己的培训师。但一定记住,培训师无论是培训方称为“大师”、“专家”,还是社会名声为“大师”、“专家”或者诸如此类的称呼,他们都不过是如我们一样的凡人而已。只是他们在专业上是走在更前面一些老师。能够对这些老师摆正自己的心态,会对自己的发展有益。参加培训除了学习知识,我经常看到参加培训的学员一字不差的笔记老师说的每个字,这种精神值得赞赏,但不要学习死了。老师所展示的只是一种疗法的框架和启示,真正要掌握某种疗法是需要我们自己继续在此基础上去探索的。可以说,老师教学再多,不过也只是一个启蒙和启示性的教学,真正要深入掌握这一疗法的本质,需要自己继续努力,并且将技术整合到自己的风格中来才是更有意义的。而且在这样的老师的协助下开始自己更独立的发展,你会发展得更健康和成熟。

四、寻找体验师进行自我体验

在学习小组和参加系统培训之后,有一个重要的内容要开始,那就是寻找体验师进行自我体验。这几乎就是专业化的真正开始。治疗别人之前自己先接受一定的治疗或者分析。我这里所阐述的体验分析,并不是那些体验式的培训、体验式培训工作坊,而是真正意义上的精神分析或者精神分析取向的心理治疗,也可以是人本主义心理治疗等。由于目前认知行为疗法一般不设置体验,所以没有参加认知行为疗法的体验。

体验分析师或者体验师的寻找十分关键,寻找体验师不能随便找一个心理咨询师就行的。我十多年来遇见过不少抱有这样的想法寻找体验师的心理咨询师,有不少本来挺有前途的心理咨询师被那些“体验师”搞糟搞乱了,有的反而体验出一些严重的心理问题来了。所以,如果找不到合适的体验师,宁愿不体验也不要轻易尝试。因为这件事情是不能开玩笑的,那是你自己打开内心给一个人,同时这个人可能会对你今后的一生的生命价值观都产生影响,这岂能儿戏?那什么是合适和合格的体验师呢?这是一个关于体验师标准的问题。我这里提供一些标准的看法,希望对你有用。

1.该体验师十年以上精神分析或者心理治疗经验的心理学工作者,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资历中至少要有一段五年以上,连续每周工作二十个个案以上的经历的心理咨询师。

2.该体验师需要有精神分析或者人本主义疗法的系统训练。这可以由阅读体验师的简历获得,一般在中国可以作体验师的心理咨询师,通常多会有中德精神分析项目、中挪精神分析项目、国际精神分析训练的等等专业精神分析训练(至少在三年以上的)背景,如果体验师并没有这样的背景(这些背景通常可以在网络上查到),那么小心了。不管怎么有名,都不要去轻易试验自己。

3.该体验师有稳定和充分的时间提供你体验分析。通常会发生的问题是,有一些需要体验者寻找到符合以上第一、第二条的体验师,但发现体验师一会跑去东边讲课,一会跑到西边培训,或者自身工作很忙,根本无法保证你的体验分析时间和体验分析的稳定性。那么这样的体验师你是不适合找的。稳定和充分的体验时间,对参加体验分析是十分需要的。

4.了解该体验师在行业内是否有比较不错的心理咨询声誉,了解该体验师是否在心理咨询中是能够有清晰的心理咨询设置。同时也可以从以前在该体验师处做过体验分析或者心理治疗的朋友处了解一下。

5.当你进入体验时,建议你先观察一下体验师的设置和分析时间安排是否很混乱,如果是很混乱的,建议你小心,要早点撤退了。因为设置和分析时间混乱通常意味着遇见一位不适合做体验师的体验师了。一般体验师的收费价格也是稳定的,开始就要谈好。如果体验师在和你的体验咨询过程中,知道你有某些社会关系等,要求你能够协助他做一些帮助他推广培训和组织培训之类的事情,那你基本知道早点离开这位老兄或老姐比较好。因为这是反移情的付诸行动,对体验分析是有害的。合格的体验师一般也会在体验期间很注意和你在社会活动中的接触,他或她绝对不会接受你的社会化的邀请。因为实际体验分析和心理咨询的设置规定是一样的。

6.在最早到你体验师那里,最好感觉个五到六次体验分析过程,如果你觉得你的体验师不合适或者感觉不好,那不管对方对么有名,多么有专业力量,坚决离开是为好。因为这涉及一个心理咨询的匹配性问题,未必任何一位有名的专业的体验师会适合你。

7.现在由于网络的发展流行网络的体验分析。这种方式在国际心理治疗界也在尝试。但就我个人以为,这样的方式会有用,也方便。但这种网络的体验方式我是抱有一定的谨慎态度的。网络体验分析和地面的面对面体验分析是十分不同的。所以我会建议你,如果你真的想体验,那么参加地面的面对面体验分析更有价值和意义。

8.在和你的体验师工作的初期,了解你的体验师是否是个涵容别人而不苛刻,工作有原则而不失弹性和幽默,具有一定的人文修养和人本主义信念的人十分重要。如果你的体验师不太具备这些素质,那么小心点,如果你发现这些在初期就影响了体验,那么早点离开为妙。同时,体验师的个人生活是有规则的,而不是很混乱的也是十分重要的。

找到合适的体验师,无论做二十次,或者五十次,还是几百次,都是很合适的。那将给你带来许多人生的回顾和财富。一,他们可以为你亲身示范心理咨询技术及其作用;二,体验师本身成熟的人格发展对自己会有很大;三是对于自身潜意识固着的溶解具有重要意义;四是对精神分析和心理治疗中的各种精神现象会有更直观的感受性把握。而这些能够帮助你在将来的心理咨询中发挥很重要的作用。

五、不懈地自我分析

在体验分析之后,我要说起自我分析,至少在我感觉里自我分析对我自己有很多帮助,有的甚至超过精神分析体验中的,虽然精神分析体验可以提供自我分析以基石。自我分析是心理咨询师十分重要的成长方式。自我分析有不少方式,我个人以为最好的开始,是慢慢从注意自己的梦做起。这样容易绕开自己理智化的防御。

我这里介绍关于梦工作的四步。

在开始梦的分析前,可以告诉自己内心,我要开始生命中的终生航行,我会开放地对待潜意识和自然,并且愿意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我不害怕。我和潜意识是朋友。

第一步,如果想开始自我分析,可以先开始注意自己的梦,记录自己的梦。准备个小本子,放在床边。睡觉做梦早上一醒来,就可以记忆关于梦的几个关键词。然后等洗漱完毕后,再根据关键词补充清晰。因为如果醒来不记几个关键词,有研究表明一般三到五分钟后许多梦就会被遗忘,再也想不起来。有的人觉得自己记忆力挺好的,早上一醒来就觉得可以记住梦了,满怀自信不去记录,但过一个小时再回忆梦,就会发现往往不容易回忆起来。开始记忆自己的梦,最好别做了梦就赶紧好奇着去分析,或者去翻阅书对照象征。其实这么做是很外行的。如果你真想做自我分析,开始记录梦后,未必要每个梦都分析。而只是先记录。你这样做之后会发现梦会渐渐有变化,或者变清晰。

第二步,开始记录梦一段时间,如果有某些感受的梦出现,例如,某个梦莫名其妙的让你感兴趣,或者让你念念不忘。就可以慢慢注意这样的梦。自己未必要理解分析这个梦,而是将此梦放在心里经常玩味玩味,感受感受。开始的时候未必有什么领悟或者特别的想法,但这样做了后,慢慢你会习惯起来。开始能够渐渐了解自己梦的一部分意义。但自我分析往往容易被误解。有时候,由于我们学习了心理学,会用心理学的象征含义来套梦,那是很错误的一种做法。因为每个象征的意义就人就背景如果不同,那么他们的意义也会十分不同。例如,你梦里见到一只蝴蝶,你接着想我真厉害,蝴蝶是转化的意义,看来我的自性性过程要完成了。这就是典型的防御性的解梦做法。其实这只蝴蝶在梦中是在什么背景下,而你的生活又是如何的,这些会有许多相关性,并不是梦中一个事物就代表全部了。不然那就不是解梦的自我分析过程,而是有点自我欺骗的意识过程了。

第三步,有了梦的玩味,可以用身心去体验体验梦中的角色或者梦的气氛,这会引起一定的联想或者感受。不管发生什么,谨记:这都是一种尝试,以开放的心态对待这些。是错是对、是福是祸并不首先重要,重要的是你能够坦诚对待自己的梦,并且愿意听取梦的潜意识所想提供给你的东西。分享我以前一个梦的经验,在梦中我和一个国外的治疗师在一起,有人在起诉这位治疗师。我当时为这个治疗师做律师而辩解。之后开始玩味这个梦,甚至和小组讨论这个梦。我当时的联想是我会参加这个治疗师来华的培训,而且我会完成她要求的固定课时,而且我坚信这点。但在6个月后我永远离开了这种训练,并且对这一疗法也抱有谨慎的态度。那时候我才知道,梦中的起诉者实际就是我自己,而辩解不过是一场伪装的游戏罢了。从根本上,我是不认同这位治疗师的种种做法的。这样的经历就增加了我的经验。

第四步,当你有了更多经验后,你可以自己围绕对梦的种种体验或者幻想或者情感,来做自由联想以及尝试性的自我诠释。如果不清晰,甚至可以和一些有专业素养的朋友讨论某些点。在这些过程中,你的意识会越来越和你的潜意识友好相处,与自然和谐相处。对于自己的了解也会随之加深,甚至在一些关键地方去超越自己的局限和盲点。我现在解梦的许多经验就是从自己梦工作的过程中学习来的。

自我分析的过程,也可以用绘画、沙盘、艺术、文学作品等方式来进行。

我过去的一位十分资深的国际分析协会的督导师Dr. Friedrich Markert说起他每个月都会去听话剧,阅读文学作品。那会给他带来许多生命的重要体验。我深以然也。好的文学、艺术、话剧等,乃至人文或者自然景观的深度旅行,可以带给我们许多深度的生命体验,这会帮助我们理解自己,同时也可以帮助我们去体验和理解来访者的生命。

在外面的世界看到里面的世界,在里面的世界看带外面的世界。自我分析同样可以在自己的口误、诙谐、最近的喜好中去体验、感受和讨论,只要能够去开放自己的心灵,那自我分析就会慢慢带给自己许多精神财富和生命体验。理解了自己,然后再去理解别人才变得容易。

自我分析的目标与个人体验分析的目标是十分类似或者一样的。在个人体验分析没有完成前,做自我分析往往会被自己固有的视角所局限。自我分析与个人体验是相辅相成的。所以自我分析可以和体验分析结合是比较好的开始,也可以在体验分析结束之后自己继续终生自我分析,大部分杰出的分析家或者心理治疗师都是这样做的。当然,如果一时没有找到体验分析师,也可以自己先开始。

如果解梦方面想读一些书,建议可读佛洛伊德的《梦的解析》第七章(其他的不是最重要的)、《人类梦史》、《用身体解释梦》(这本我的学生正在翻译中)三本著作。

同时,我经常也鼓励,认知行为疗法的咨询师也要做一些自我分析,即使他们可以不同意精神分析,但他们同样可以使用DTR 和功能分析的思维方式在自己的认知和行为的过程。这样的练习会使自己有对疗法更深的体会。而帮助自己能够在个案中协助来访者的认知及行为的调整,对自己的生活管理和情感管理也会有很好的帮助。

有些咨询师说,那是给来访者作的,我自己干什么去浪费时间。那只能说明你在这条路是存在问题的,如果你自己也不愿意实行你所宗的疗法来启发和管理你自己的生活,你怎么能够要求来访者来接受你的咨询呢?


推薦閱讀:

我想找一個適合的心理醫生,但覺得在我的城市很難,該怎麼辦?
一個人的哪種行為讓你覺得這個人不可交?
你有什麼原則(底線)是絕對不能打破的?
為什麼有的人喜歡挑舊的衣服穿?
為什麼人們會懼怕死亡?

TAG:心理 | 心理咨询 | 心理咨询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