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讓讀者感到尷尬,本質上是什麼原因?
看故事的時候,「尷尬」這種情緒是怎麼產生的?為什麼有些類似的情節,在一個故事裡是合理煽情,到另一個故事會讓人覺得「尷尬」?
我代入讀者身份去想想這個問題。
1。說了一件事情,和我的尋常認知不一樣。
比如校園文,裡面出現的劇情和人物心理活動,與我對青少年的行為模式認知出入較大的話,我就會出現那種無比尷尬的閱讀體驗。
2。用詞過於生僻,或者語句的風格和故事不夠契合。
比如使用歐美翻譯腔的筆法寫現代文,用充滿現代感的大白話寫古代文。自己造詞,刻意用過多的生僻字。都會帶來強烈的尷尬感。
3。作者喜歡「講述」故事,而不是「表現」故事。比如A是一個聰明人,作者就反覆且直接講述A是一個聰明人這個設定。而不是通過A的行為,A的活動,讓讀者自己感嘆,哇,A好聰明啊!
4。作者自己的故事邏輯無法咬合。前文後文不一致,人設的轉變沒有足夠的鋪墊,生硬強加設定。就是,故事沒辦法講順暢了,能感覺到作者沒有大局觀,完全是寫到哪,再隨意設定劇情,導致自己邏輯混亂。
5。還有一個比較主觀的一個尷尬點。我難以接受強硬宣揚價值觀的小說。比如,有了金錢才是成功的人這種思維貫穿全文。比如宗教宣傳,某某教很高貴,是聰明人的選擇,這個教的人都很善良。比如民族主義,不細說。發生了三件事情。
- 讀者對故事的世界觀已經掌握而且沉浸了進去,但在微妙的地方和作者構想的世界觀產生了不一致。
- 當故事角色做出某項行動的時候,讀者清晰的意識到角色的意圖和接下來的發展方向,而作者原本以為這個行動的深意是需要讀者看到後繼的劇情發展之後才能領悟的。
- 於故事角色的這個舉動,讀者同時知道作者希望它朝著某個方向發展,同時依據他對世界觀的理解又讓他非常確信這個發展是不可能發生的,讀者知道作者會被打臉。
這時候讀者,對於故事太過淺薄,缺乏意外性的不滿,加上讀者擔心作者被打臉,影響自己在劇情流中沉浸體驗的焦慮不安,加上隱隱約約感覺到的,自己對世界觀的理解可能只是一廂情願,和作者恐怕存在衝突的尷尬和憤怒,加在一起就是故事的尷尬現場。
人物塑造得好,觀眾拿槽點當萌點
人物塑造得不好,作者自己拿槽點當萌點
以一個讀者的視角看來,應該百分之百是技巧的問題,和內容無關,和立意格局什麼的統統無關,純粹就是作者的能力不行,寫出來的東西突破了讀者期待的下限。
我想這裡應該很多人批改過學生作文,那裡幼稚的,愚蠢的,可笑的橋段層出不窮,但是有沒有人在改這些東西時感到尷尬呢?沒有。因為在看這些玩意兒時,你會把自己擺在一個高於作者的位置上,對這些作文的期待很低,低到再爛也得硬著頭皮看下去的程度。
但是同樣的內容放在花錢訂閱的新番里,感受就不一樣了。改作文是我工作的一部分,但看新番是我的娛樂,我有權利要求編劇的水平比我高,至少不能比我不動腦的水平還要低。當我看到水平明顯低於我的心理預期的作品時,出於種種原因,我不願意立刻關掉看別的,心理預期與眼睛接收到的圖像產生落差,自然會全身不自在。
這種感覺,就是尷尬。
順便舉一個正面例子好了。前些年的動畫,未聞花名,故事極其簡單,人物也是標準化流水線設定,但是在煽情方面堪稱經典,細膩的情感描述使得這部作品多年以來一直在催淚排行榜上保持穩定的位置。
是做未聞花名,還是做某我不願提起名字以免被腦殘粉圍攻的弱智劇情戰鬥萌系動畫,這就是一個水平問題,沒有取巧,你行你上。
所謂尷尬,就是作者努力想要表達的東西,你get到這個點,但是完全無法帶入
原因一般有以下幾點:
1,三觀感人
比如知乎上常見的瓊瑤阿姨系列圖
2,立場問題
一些反戰敗作品,描述的好慘,而你卻只能在一旁冷笑
3,文筆拙劣
就好像看一些棒讀的配音演員,以及鮮肉們毫不留情的表演
4,故意賣弄
作者顯擺自己的文筆或者知識,有時候會適得其反引得讀者的厭惡
故事讓讀者感到尷尬,我覺得有以下幾點問題吧。
1.劇情突兀,發展過快,鋪墊不夠。
2.文字拙劣,用詞不準,語言無味。(信達雅,首先要做到信,信是語言文字的唯一標準。文章都是如此。)
3.劇情的三觀問題。
4.作者對於人物的刻畫脫離了已知人物應有的行為。(汪曾祺有篇文章講過小說中的人物該有他自己的語言、行為方式,我覺得我表述的不夠好,所以我列上原文,他舉了一個例子,「有位年輕作家給我看過一篇小說,那小說寫的還不錯,他寫的是他童年時代小學時跟他同桌的一個女同學的事,當然,這個小學生也可以回憶,但是他形容這個女同學長得很纖秀。我一看就覺得不對,因為小孩子沒有「纖秀「這個詞兒,沒有纖秀這種概念。可以說長得很好看,長得小小巧巧的、秀秀氣氣的,都可以,但纖秀是不行的。」深以為然也。)
邏輯有問題
感情線鋪設不到位就強行抒情
敘事節奏不流暢
劇情鋪墊不到位就強行神轉折
我看過的尬文大都是以上的幾種問題,其中一二佔大多數
@阿爽 蟹腰~
我們看故事能看到兩個方面。
第一是故事內容,故事裡面的人或事,在我們本能地設身處地的情況下,覺得尷尬。
有誤會和意外這一種不可避免的。比如說一不小心口胡了被笑了一天,說班主任的壞話結果發現班主任站在身後之類的。
有裡面的人物自己作的,常見於國產故事,給你一百萬離開我兒子之類的例子很多,就不多說了免得大家尷尬。
但是仔細想想這兩者其實是一樣的,除了本來就是要讓你覺得尷尬的人或事之外(個人覺得不太可能,因為尷尬很有可能讓觀眾齣戲),絕大多數都是作者或者編劇想講個笑話,結果把所有人都尬翻了。
而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問題?尷尬本身是一種難為情 窘迫的情緒。而講故事的人再把故事講給觀眾聽之前,自己已經在腦中筆下電腦里過過千百遍了,已經沒感覺了,就像你看一個笑話幾遍,就不會覺得好笑了。他就只能去揣測:「可能也許大概觀眾會覺得好笑?」,導致了這種情況的發生。(當然不排除作者或者編劇臉皮比較厚? 其實也很自然,隨著經歷的事情越來越多,很多小時候覺得好笑的事情,長大了之後就無感了,而上面那種情況只是單一重複地審視,導致他對那一件事情「厚臉皮」了而已)
第二是講故事的方式。人的思維是發散的,在想故事的時候,隨時可能鑽進了哪個牛角尖或者跳躍到外太空,而沒有經歷過完全相同的人生的觀眾99.999%是無法理解的。所以在人類這一共情能力低的物種之中(個人覺得共情的基礎至少是要經歷過相同或者類似的事情),你完全無法預料到觀眾會對你的故事產生什麼情緒。甚至你自己看你自己剛寫完的故事的時候都會覺得尷尬。
比如說看看諾蘭大師早期的作品,拍小人那個短篇我第一次看的時候也覺得很尷尬,後來的神作就算也都是思路清奇,但是都能讓觀眾很舒服。年輕老師第一次上講堂,課也會讓很多人覺得尷尬,越有經驗的老師越多人喜歡聽。
解決方法有兩種,第一種就是先講個自己聽,直到改到自己覺得不尷尬為止。這種方法因為你進行單一重複地審視很快就會結束,結果取決於你個人三觀與大眾三觀的差距。(所以這篇回答你們很可能也會覺得尷尬,儘管我已經盡我所能地改了 )
第二種是最好的辦法:不斷地講給觀眾聽,而且最好都是第一次聽的觀眾,然後根據觀眾的反饋不斷的改進。雖然不會有盡頭(讓100%的人都會覺得好),但是可以無限接近~ (例子:巡迴演講的演講家,當然是要不斷改進的心還在的,他的故事經過數百次觀眾的錘鍊,每一個句子語調錶情甚至BGM都是精心調整過的,只要不是講冷笑話,基本上都是能讓你覺得舒服的,甚至調動你的情緒,讓你笑讓你哭讓你感動)
所說的雖然是講故事,但是換成所言所行我覺得也沒問題。
就是當時代入感不夠,俗稱三觀不合,請注意,是「當時」,三觀並非一成不變,跟思維一樣,就是個一念之間的事兒,是動態的。
舉個例子,洗剪吹殺馬特風格給我整一套讓我這樣去上街我鐵定尷尬,但為什麼這種風格還是在部分人群中流行呢?因為他們並不覺得尷尬,他們與風格創始人在此刻神交心心相惜,他三觀合上了!所以,敢吹敢燙敢做作。
即使如此,也難以維持,堅持得了一個月,能堅持一年么?畢竟,倆色子搖一個數的概率還是蠻小的。
讀者「尷尬」的產生原因
1. 違背了讀者的基本認知
- 事件因果邏輯不服眾
- 脫離了基本的生活常理
2. 角色不合時宜的表現
- 在沒有足夠的信息鋪墊之下,強行反轉
- 角色未恰當地表現出符合當前場景的情緒和行為,類似「尬演」
- 主角光環過於強大,角色智商集體下線
3. 與讀者個人的三觀相違背
我之前想了很多也寫了很多全刪了,尷尬不代表一定是件不好的事。
但這種好與不好的界線在哪真的很難講清楚。台上的小丑使人發笑,但總有一小丟人笑不出來,而且滿臉寫著尷尬。
唐吉柯德荒誕滑稽,但我也笑不出來。
到底是代入感太強了,還是太難以帶入呢?
舉一個例:《喪女》(又名我不受歡迎,怎麼想都是你們的錯)
從頭到尾讓人臉酸尷尬,但好不好呢?好。就是你所寫的主角設定和劇情設定自己背景設定相衝突
比如你筆下的主角是郭靖一類性格角色,但是你把楊康的行為模式和劇情放進去,這特么就很尷尬了。
再比如說某科幻小說主角統治了某星球,吃飯的某一情節,吃飯地方叫XXX大酒樓,這也很尷尬。
看過很多書很多新人寫書從來都沒想過合理么?
再打個比方,一個身家幾個億十幾億甚至幾百億的富豪花銷能想的出來么?
各種方方面面的,如衣食住行,你能寫出來多少?
說說我自己的感覺唄。
首先是「齣戲」,當我看到一部作品齣戲時就會很尷尬完全不想看了,比如後面追兵要過來了,兩個人還在卿卿我我,完全不符合常理嘛,一下子就讓我跳出了原有的故事,讓我清晰地感覺到這只是一個作者YY的作品。跳出了這個故事,當然就沒心思繼續往下看了。同理還有牆上用血跡寫幾個大字…兄弟,你有那麼多血嗎?有這麼多力氣嗎?別人殺了你,你寫一個字別人知情者都能猜出來。
第二個是「無聊」,這個無聊是什麼意思呢?就是當我看了個開頭我就知道後面要發生什麼了,那我還看個毛啊?特別是那些跟風的作品,當真是手法拙劣、內容低俗。
第三個是「強加戲」,對故事性毫無用處的東西,強行要加進來,一下子就讓人跳出了原有的思考,覺得多餘。比如一些所謂的搞笑情節、所謂的給所謂的明星多一些戲份、比如全場毫無作用只負責賣萌的寵物…
第四個是「世界觀」不完整,我理解是所有故事都自帶故事本身的世界觀,比如《貓和老鼠》里的不會死亡,那麼大家看戲就都知道這兩個B不會死,看著它們鬥智斗勇就覺得很好玩,你要是突然某一次老鼠摔死了…突然世界觀就倒塌了,前面的故事一下子就不知所云了
正好最近看了一部尷尬癌都要犯了的書,把自己目前想到的尷尬點都碼出來。
1.故事發展轉折突兀,情節俗套雷人,鋪墊不足強行反轉。
比如,小說里的面癱高冷男主,和冷漠女主一直相看兩相厭。兩個人突然經歷了一場意外(比如被困在了著火的房間)生命垂危。這時候,二人突然說非常動情的情話,二人突然相愛,難捨難分。
2.人物塑造不完美
一個人物的行為和動作,與這個人物的設定不符合。比如,人物過於書面的語言,不符合常理和邏輯。
以上兩點,我截取一段小說原文輸上來,體會一下:(關鍵位置打碼防止作者寄刀片給我)
「你不能死!」**(男主)心中有一團火在燃燒:「在我眼裡,你不是隨隨便便的一個人,你是一個讓我歡喜讓我憂的女人!」
「再說一遍,我沒聽清。」**(女主)聽的清清楚楚,眼中在笑,笑里有淚:「你是不是喜歡上我了?」
「是,我是!」**(男主)心中最柔軟的部分被觸動,他抓起**(女主)的手:「我喜歡你,真的喜歡你,所以,你不要死。你不能讓我剛剛喜歡上你就離我而去,賜我空歡喜。」
……(受不了了,打不下去了。)
3.作者刻意說教,強行輸出價值觀
不論是旁白,還是讓其中一個人物說出某些道理,都會引起尷尬。真正的價值觀表達,是融入在人物的行為和情節中,讓讀者從中思考體悟到,而不是直接用文字表現。
4.基礎設定中的槽點,用自嘲的方式企圖緩解尷尬,欲蓋彌彰,自以為高明,實則圈地自萌。
讀過一本小說,男主姓趙,女主叫艾趙。兩人第一次見面寒暄原文如下:
「我叫趙*,你呢?」
「我叫艾趙。」女生突然尷尬一笑:「你怎麼就姓趙了,真是見鬼了,你可千萬別多想,我可不會愛你。」
男生冷冷說道:「你不用解釋,我知道,你爸爸姓艾,你媽姓趙,你是你爸愛慕你媽的結果。」
女生呆愣愣的站在原地,咬牙切齒:「你爸媽肯定沒教過你,太聰明的人,都惹人討厭。」
……
舉個例子,《春風十里不如你》裡面,張一山飾演的秋水,是一個文學青年,所以被罰跑步都在吟詩。但如果秋水的小說里,所有的人物,都喜歡吟詩,不管是商業大亨還是目不識丁的農婦。而且他們的名字也是取自於詩句。那隻能說,秋水是一個熱愛文學的人,而不是一個適合做文學的人。
一時只想到這些。
俗套情節
其實最多還是筆力不夠,句子用的不好。
除了作者水平有待提高,還有什麼好說的嗎?
跟泡妞一樣。
很多作者一邊瞧不起讀者,覺得「屎一樣的都看」;一邊又寫一些自己都覺得「屎」的內容想騙點錢。
就像那些騙子,一邊看不起姑娘,一邊又為了騙姑娘上床阿諛奉承,卑鄙無恥。
其實讀者就是圖個樂呵,你不樂意說書就別來掙這錢。
非弄得狀元郎微服私訪一樣可不就讓人讀著尷尬嗎。我覺得就是不結合現實來寫吧。
推薦閱讀:
※為什麼會有人看斗破蒼穹之類的小說到廢寢忘食的地步?
※歷史上趙括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寫第一本小說是怎樣的感覺?期間遇到過哪些困難或有趣的事?
※怎樣才能較好地設下故事淚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