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影里有哪些硬傷?

主要回答電影中和中國電影表現出的一些問題
最好能列舉出案例~


具體的硬傷可以舉出很多例子。

具有共性的大硬傷,主要是人物動機不足。動機是指一個人為什麼要做這件事,因為什麼而去做,很多國產電影給出的理由往往不充分。這是造成爛片的導火索。動機不足,人就不可信,後續的行為失去了根基,故事也失去了邏輯,顯得假,無聊。

例子數不勝數。

而這個動機不足產生的原因,有三個方面:

一是創作者忽視故事邏輯,覺得沒必要給人物行動設計充足的理由。這可能跟創作者的文藝細胞比較豐富有關,比普通人更能接受一些看似不合理的行為,也可能跟市場行情有關,故事不重要,只要有明星或ip就能搞定排期,搞定了排期就能收錢了。

二是在審查之下,故事的引爆事件(激勵事件)和危機不能設計得太大。引爆事件也就是因為出了個什麼事,導致人物動起來。如果引爆事件和危機不夠,對人物的刺激和驅動力就會不足,而後續故事又要求人必須動起來,於是觀眾就會覺得不對了。

引爆事件和危機的大小,關鍵在於壞蛋(或負面事物)的大小。故事年代為現代的國產電影有一個很奇特的現象,就是壞蛋很少,很多電影甚至就沒有,這在美國是不可想像的。沒有壞蛋(或負面事物)就沒有危機,沒有危機,人做出激烈反應就顯得假。

三,還是在審查之下,電影不能把人物設計成本身就具有充足動機的特殊身份,也就是警察、特工、軍人,或者政府聘用的編外公務員(例如「復仇者聯盟」和「速度與激情」里的那種人)。這類特殊身份實際上是賦予了人物天然的機會、權力和義務去處理危機,是最充分、最徹底的動機,因此也是美國大片最喜歡用的人物身份,造就了一批全球最賺錢的電影。

另外還有人物驅動型的故事,國產片同樣容易動機不足。人物驅動就是說因為這個人有什麼特質,促使他要去做什麼事情。比如他是個屌絲,他要改變自己的命運,所以他去做了一件驚人的事情。為什麼國產片在這方面也做不好?因為我國的階層固化非常嚴重,人口多樣性也不足,且整體偏窮和內向,現實中並沒有多少有特質、衝動、一根筋,為著目的不計代價的人。像阿甘、謝耳朵這樣的,美國現實里就有,他們拍沒問題,而中國幾乎沒有,有也是屬於非常罕見的奇葩。所以在中國觀眾看來,國產片里的人物表現出像阿甘、謝耳朵那樣一根筋的特質,就顯得假。國產電影的創作者往往一廂情願地認為觀眾能夠接受他的人物設定,但普通觀眾卻接受不了。


小時候,我媽做飯,只要有一次我誇她做飯好吃,接下來的連續三四天她就會一直做這個菜,直到把我吃吐為止。

以至於我輕易都不敢誇她做的菜好吃。

中國電影面臨的問題跟這個有點類似。

失戀三十三天火了,就拍了一堆毒舌gay蜜話題電影。

那些年火了,開始一堆青春題材電影。

大聖歸來大獲成功,一堆電影人開始扎堆研究。

IP模式成就了一兩部電影,於是同一個IP會有一堆人搶著做。

流量鮮肉模式獲得了一定的成功後,就停不下來,流量小生幾乎成為一部電影的最唯一看點。


一個兩個熱衷於複製成功,卻不下心去創造自己的成功。


對編劇的不重視。
對劇本的無所謂,劇本永遠可以跟著現實拍攝改,因為演員沒時間資金不足改也就認了,一件幾十塊錢的道具說沒有讓你把劇本改了,只能手動淘寶把鏈接發給他。
合著花錢買道具都要錢,編劇改劇本反正不要錢

加一個,角色標籤化嚴重,很多角色尤其是配角,他臉上就寫著自己是什麼樣的人,永遠是一個性格,思想也是,彷彿這人就純粹的不得了,不摻雜一點雜質,假的大家都不想看,傻子都知道現實中這種人太少太少,你不能真的把配角都當活道具啊


語言。
看看以前的老電影老電視就知道,人物的台詞和語言都是千錘百鍊的,不管是語法還是語音、語調、節奏,都特別講究。
記得複習老聊齋的時候,台詞都是精心設計,演員功力也非常好。看完一集意猶未盡,又搜了一集,不小心點進了一個台灣版民間故事裡,上來就是流行電視劇式的大白話,表演也是弔兒郎當,高下立現,看了兩分鐘就受不了關了。其實看評論,應該挺好看的,但是由於和之前看的聊齋反差太大,一時還是無法接受。
現在的大陸電影電視劇,已經全都是那種台灣流行劇的節奏了。因為製作周期短,面向的觀眾文化水平一般,在商業化的影視行業,台詞質量越來越不重要。以前吐槽配音演員,以為說話難受是聲優的問題。但是現在聲優水平已經挺高了,為什麼還那麼彆扭呢?台詞太糟糕,不管是內容還是長度,都嚴重影響了觀感。
現在的電視語言有哪些問題呢?
1.劇情發展全靠台詞推動。演技差,沒關係,台詞來撐。現在大多片子完全不用看了,光聽就行,像有聲書一樣,聽完劇情也就知道得八九不離十。本來要靠鏡頭、人物來表現的東西,全都念了出來。常看老電視、英美劇的觀眾應該熟悉,好的片子張弛有度,語言精鍊,有時候長時間的對手戲,卻一句台詞都沒有,或者只說半句話、幾個字,值得反覆揣摩。現在的國產,去看看最近比較火的那些電視劇→_→。
2.廢話太多。台詞泛濫了之後,必然產生許多廢話,一句話十來個字能說清的,非要嘰里呱啦說一堆。比如人家情侶鬧彆扭,男的說你聽我解釋我是真心愛你,女的說我不聽我不聽你就是不愛我,男的說我對天起誓今生要是對你不好我就天打五雷轟下輩子給你當牛做馬,女的說你別這樣我相信你我知道你對我好其實我早就原諒你了從今以後我們再也不分開,然後倆人抱一塊再放十分鐘秀恩愛mv。吶,其實如果沒台詞的話,可以這麼演啊,女的哭,男的抱女的,女的推男的,男的差點被推到河裡,女的趕忙拉回來,然後耍傲嬌,結果被自己逗笑,轉頭倆人又哭又笑抱在一起→_→。我不是說現在的片子沒這麼拍,而是有時候明明可以這麼拍,非要選擇說廢話。其中原因嘛,可能是寫本子的水平太次,也可能是有意往片子里注水,反正人家拍電視只是為了掙快錢唄。
3.聒噪。有沒有發現,現在的片子講話真的很大聲,像吵架一樣。說話可不是抑揚頓挫就行了,在不同場合、心情下說話,音量、語速都是不一樣的。不知有沒有人注意過平時的日常聊天,尤其是幾個女生聊,七嘴八舌之間突然有一個人降低音量跟旁邊的人說悄悄話,剩下的人則繼續侃。這就是在八卦嚼舌根了。像這樣的細節,則很難在電視上看到。
4.語速太快。這其實和前幾條有點關係。長篇大論、聲音又大,還一直保持著同樣的調調,每次發言像寫議論文,導致說話像放機關槍,嘚吧嘚嘚吧嘚,什麼停頓什麼留白,有時候聽得腦仁都快炸了。多說無益,找個老電視和現在的對比一下語速就聽出來了。
5.語言匱乏模式化。有的對話都成了套路,就像聽到噩耗要摔碗一樣,在特定情景下,有些台詞幾乎可以預測。"好點了沒?""嗯。""xx給你買了你最愛吃的xxx,快趁熱吃了吧,一會兒就涼了。""你一定要按時吃藥,這樣身體才能好起來。"這樣的台詞已經變成了流於形式的符號,既不能體現人物,也沒有任何營養。神馬?你說表現了人物的體貼?你來大姨媽的時候一定要多喝熱水,哎呀我真體貼。
6.不知所云。就像上課無法認真聽講一樣,有的台詞我真的是很努力地去聽了,但我真的不知道你在說什麼。尤其是古裝、談情說愛、商業劇里,甲巴拉巴拉說了一大串,乙呱唧呱唧又說一大串,兩人嗶嗶了幾輪之後,已經完全不知道說的是啥了,下次能不能畫個重點?
7.古裝劇語言現代化。畢竟古白話和現代語言是有區別的,不需要嚴格按照古語來,但能不能走點心,不要說那些這幾年新發明的詞,也不要亂套文言句式,不是你說個這會子就能演紅樓夢的。

沒想到隨便寫寫卻說了這麼多,水平有限,輕拍(?_?) 。


不知道尷尬為何物。


寫過一個本子的人小小聲說一句:中國電影其實沒硬傷,都有改的餘地,主要是圈子裡面很多人智商tm的硬傷。

==分割==

剛剛弄完一個本子,上周送審,今天製片灰溜溜地告訴我沒過,還得改。我說沒問題,反正早就習慣了,又不是第一次被踹。

鬼是中國恐怖片的禁忌,就算寫了也得圓回來。誰讓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無神論呢?這個是不能爭的。

為啥有人說中國恐怖片其實都是驚悚懸疑?沒法不驚悚懸疑。恐怖片的核心在於嚇人,而不是試圖講一個邏輯很圓滿的故事。lights out就是一3分鐘短片發展出來的電影,鏡頭語言很牛逼,也確實嚇人。女巫布萊爾是我很喜歡的一部恐怖片,當然是第一部,之後就廢了。這部電影故事合理嗎?沒在乎的。被嚇得很爽,這就夠了。問題在於,在中國你不可能拍這種片子,哪怕就是伽椰子這種無腦鬼屋必死的幼稚設定也不可能過審,不准你這樣拍,鬼、超能力、成精、巫術,通通不行。那為什麼那個刨墳盜墓的可以過?人家拍的是動作片玄幻片懂嗎?不恐怖,一點都不恐怖……誰借我把刀?我要弄死那幫孫子……

再比如我這次寫的本子,雙結局,國內送審一個,國外準備看看有沒有機會上多倫多電影節來一個真正結局。當然了,國內結局就是個懸疑劇真相大白的結局,我跟製片人說這是私生子,國外那個結局才是我真心想寫的,這是親兒子。

有人肯定會說,你就不會用心理恐怖來嚇人啊?我是想啊,但是就有一個前輩的作品因為「太可怕了,會留下心理陰影」的理由,然後送審不過,打回重寫。製片對我的要求就是恐怖可以,但是不能太恐怖,分寸就把握在能把小姑娘嚇到鑽懷就行了,再嚇就過頭……我就tm很想踹人了——至少也要鑽我的懷啊。

恐怖片其實很講究演員演技的,隨便扯個笨蛋來演的話,分分鐘觀眾齣戲去尿尿。Psycho為什麼牛逼?演員足夠牛逼啊。但是國內現在誰想演恐怖片啊?本子過審,片子拍出來還不一定過審呢,剪好了能不能上院線啊?演員又不是傻子,拍恐怖片就是浪費時間啊,有這功夫軋兩部流量或是IP多好啊。

再說投資方。國內恐怖片票房一般而言,很難高得起來,2000萬基本封頂。對於資方來說,沒意思,而且虧錢的可能性很大。

最後說觀眾。很多恐怖片的觀眾現在胃口很叼,眼光也毒。這些觀眾都是被那些很牛逼的國外恐怖片養出來的,有些人牛逼到可以掐時間算:驚嚇點差不多了啊,咋還不開始啊,哇靠——你看我剛剛說什麼來著,來了吧?雙驚嚇、真假驚嚇、巨響驚嚇,這些對於老手來說都不夠看。問題是這幫老手觀眾又特別喜歡去豆瓣貓眼破乎之類的網站吐槽恐怖片,第一時間槽完了,本來想去影院看的觀眾就直接改看槽了,不去看片了。老手觀眾把路堵死,新手觀眾培養不出來,恐怖片就越來越難搞。

當然了,我不算真正的圈裡人,我是一腳門裡一腳門外,反正我寫本子都挺鬱悶的,就別說那幫拍片的了……廣電制度是大毒瘤。並不是說沒有廣電就百花齊放欣欣向榮每部片子都精品了,而是沒有廣電,玩大浪淘沙的就不是玩政治的他們了,而是郭德綱嘴裡拿著真金白銀買票進場的衣食父母。這樣一來,路寬了,好東西容易出來,爛東西也容易下去。廣電規定好了只准你拿尿盆炒菜,觀眾卻回頭罵廚子炒出來的菜太騷……這tm我們也很無奈啊。


節奏把握和內容豐富程度。
巫師獵人上個廁所回來就漏掉一段劇情,美隊3兩個半小時的長度我都沒時間上廁所,一部瘋狂動物城刷下來還得上知乎看看漏掉什麼彩蛋。
中國電影反正你總能找到那麼一段兩段男女主人公欲拒還迎的親吻5分鐘、某人義正詞嚴強灌10分鐘雞湯或者15分鐘抽根煙回憶一下痛苦童年這種「也不影響主線劇情,完全可以上個廁所放鬆一下」的鏡頭。
至於那些為了露肉而露肉的鏡頭、跟劇情沒啥太大關係的男/女明星全身特寫鏡頭,嗯反正這些都是賣點,多拍拍總不會錯的。


個人感覺就是沒有製作特效的預算,那就盡量少出現,或者不出現,把特效用到關鍵鏡頭,做幾個精品鏡頭,也好過全部都是五毛特效強,不要覺得電腦特效是計算機一點就生成的,其實跟搬磚沒什麼區別.


從知乎這廣告上看,他們根本不是想拍出好電影。而是想拍出一堆不虧錢的電影。

就跟有提問說「巫師3的成功,對國內遊戲開發有什麼啟示」。

啟示就是:一個因為要開發完個好遊戲,並最終賺錢的事例,對一群因為要賺錢而去開發遊戲的人來講沒有作用。


審查制度,電影不分級


明星陣容比電影本身更重要,營銷比劇情更重要,票房比口碑更重要……


1.史詩級國產魔幻大片
2.各種港台天王起聚打造
3.xx導演《xx》電影之後又一神作
4.好萊塢金牌團隊入駐
5.汽車人總動員
6.瘋狂玩具城
7.消失的愛人
8.一夜什麼情,一夜之後怎麼辦最後我們是真愛,孤男寡女小荒島的色情擦邊球系列
9.自行車后座的校園看籃球打胎分手撕逼套路系列
10.女鬼是來打斷野炮情侶的邏輯搞笑鬼片系列
11.戰爭題材必須是碾壓級別的勝利,不僅是勝利的碾壓,還必須是戰術水平,武器,口號,醫療隊,團戰先手的各種碾壓


等有一天智商稅交夠了,就不會被套路了


就審查、創意等問題,大家都各抒己見:

我講一個問題:內地乃至華人圈現在缺乏青年動作明星。

現在我特別希望甄家班的喻亢能夠發展起來。


都是傷,目前還硬不起來


中國電影的硬傷?那不叫硬傷,那叫缺陷,我指的不是電影本身,是電影工業。

電影是一門集合數十個行業最頂尖的人才,合在一起製作出一部作品的行業,所有的部門所有的人員都必須密切合作嚴絲合縫才行,就像一座工廠,每個人負責一部分,有一個總控負責全局,才可能生產出合格的產品,而中國電影到目前為止都只是手工作坊,依靠幾個才華橫溢的天才,硬生生傾盡全力才打造出那麼幾部上檯面的作品,可天才又不是超市大酬賓,因此大部分國產影片基本都不過及格線。

而美國成熟的電影工業在各個方面都能保證有起碼的合格人才可用,道具,燈光,美術,攝影,編劇,導演,製片人等等,這樣才能製造出合格的影片,這背後不僅僅是經濟的強大,還是國家整體教育水平,工業水準,消費能力的體現,制度保障作為依託,所以全世界也就美國有這種實力,英國差一點,加法德等西歐國家差一檔次,日本韓國雖然是後起之秀,但無奈國家整體實力與人口不夠,後勁不足。

中國在人口經濟消費工業與教育方面都有潛力,但目前看來還是在作坊階段,只能用勤補拙,用空間換時間,這也是各大互聯網公司撒錢併購卻出不來好作品的原因,沒人才啊,錢再多也只是催高了明星導演的身價,後期製作的人才沒儲備,工業流程沒有,製作標準缺乏,制度保障缺失(對就是分級制度),造成國產電影一圈短板只有一兩個點突出,渾身硬傷。

就目前所看到的,培養人才確定製片人中心制建設工業標準和制度都漫漫不可及,唯一能做的就是擴大產值,通過擴大銀幕數量和開發二三四五線城市的市場來作為緩兵之計,希望到了荒地都開墾完的那天國產電影的配套設施都能跟上,不然就只能給好萊塢做了嫁衣,為別人打工了。


難以捉摸飄忽不定隨時在變的審查。


電影就是講故事!
編劇那麼渣編個好故事出來呀
下面才輪到導演來怎樣講故事


●浮誇

有些一二十年前的電影還是不錯的。
但最近的電影就看著精美其實浮誇(屬於創造歷史而不是還原歷史)

●浮躁

就弄一堆明星來圈錢,也不啟用新人和講深刻的故事

●娛樂為主

大部分國產電影,除非當時免費讓我看我可能會因為比較熱而想看。事後擺在那裡免費可以看了,我基本不會也不想去看(不能成為比較久的經典,都很快餐)。白給看也不看。

●當然了還是有好電影的,但不多【可能跟藝術從業者文化薄弱有關係】


硬傷。

大部分劇情沒邏輯。。。。

一言不合就愛上了,一言不合就死生不復相見了

一言不合就打上了,一言不合就相忘於江湖了

大部分劇情沒意義。。。


謝邀

15年一水的青春片,大家都跟風,這很中國。

硬傷很多呀,這方面的吐槽很多,我就不說了,說了肯定被封,這個有關歷史文化的渾水我就不淌了。
我想說的是

無論是消費者還是製片方,雙方硬傷都很多,但奇怪的是,雙方都在票房這個地方達成了妥協。這個很可怕。


推薦閱讀:

有哪些剪輯很酷炫的電影?
為什麼在故事框架、元素和分鏡等都類似的情況下,復旦校慶片依然不如東京大學校慶片?技術上的差距在哪?

TAG:電影 | 影視 | 電影製作 | 導演 | 影視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