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奇(kitsch)是否存在於反社會型人格障礙中?

待補充


刻奇行為的定義:
一、自我感動及感傷;
二、難以拒絕的自我感到和感傷;
三、與別人一道分享的自我感動及感傷;
四、因為意識到與別人一道,感傷變得愈發加倍;
五、滔滔不絕洶湧的感傷最終上升到了崇高的地步,體驗這種感傷也就是體驗崇高;
六、這種崇高是虛假的,附加寒意大過實際意義;
七、當賦予感傷崇高的意義之後,容不得別人不被感動與感傷。誰要是不假如這個感傷的洪流,就是居心叵測;
八、這是最重要的,Kitsch是一種自我愚弄。

要不,後天的ASPD,真的悲傷了,那麼或許可以理解為等價於普通人?

如果是先天的,精神病態者,只會感受到一種「空洞感」,或者乾脆沒感覺

連前提條件都不符,哪來的刻奇?


補充一下樓上的回答,基本沒錯,但是反社會人格者或許最不刻奇,但是卻能做出最刻奇的行為。

反社會人格者基本沒有真實的情感,所以自然就不能否定,但是也不用否定。問題是往往在葬禮上表現得無動於衷,在災難中表現得冷酷自私會遭人白眼,或者革命勝利一點也不高興,對自身的渴求不利,那麼這時候就要上面具了。

反社會人格者當然不感到悲傷,但是會象徵性地流下幾滴眼淚,或者做感傷狀,總而言之在應該感到「悲傷」的場合下,哪怕沒有感到悲傷也會做出悲傷的表情,大概和普通人刻奇是沒有兩樣的。只是動機可能會不同,普通人刻奇,是因為要滿足自我,不能承認自己在某些場合下其實也冷血,自私。而反社會人格者做出刻奇的行為,不是因為需要自我滿足,而是有其他目的的。一旦這個目的被移除,比如博得同情之類的,反社會人格者就不會再有刻奇的行為了。或者反社會人格者意識不到惺惺作態有什麼好處,因為智商不足之類的原因,也會表現得無動於衷。

簡而言之就是反社會人格自我紊亂或者不存在,就不需要自媚了。


蟹妖。

這個問題我非常喜歡。

從兩個方面來說。

性格和社群需求方面。


第一,有些人天生就喜歡嘩眾取寵,覺得通過一些行為讓滿堂皆笑是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無論這件事是否對自己有印象,他還是那麼做了,他享受片刻的視線集中的快感。

當然這種人還是少數,在朋友面前也許這麼做可以活躍氣氛。

但大多數人都是在刻意的刻奇。

因為在無法通過現有自身價值贏得尊重的同時,簡單的話題行為吸引到他人的注意會獲得暫時的「重視」

即使這個重視是虛偽的,片面的。

可悲的是大部分人還是知道的。

第二,社群需要。

相聲您聽過的吧。

逗哏,捧哏。

朋友圈內亦是如此,幾個人在一起不同的性格才能構建豐富的社交內容。

而刻奇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而這部分人就是我剛才所說的那部分人。

而唯一可能存在的差別,就是目的性刻奇和無理由的刻奇。

這有很大的差別。


說下個人觀點。

這不是一種反社會人格,可以確定。

但這是一種悲哀的性格狀態。

充斥著偽裝,謊言,嘩眾取寵的刻奇。


缺乏真實深入的情感能力與情感體驗,才需要用刻奇來填補空洞。刻奇是一種形式上類似感情,而且盡量模仿成感情的「情緒」。
對於無情型人格或其亞種表演型人格,刻奇符合其心理結構,而且有時需求會非常強烈。

現實中無情型人格,並不是那種面無情緒的冷麵殺手,也不是面如桃花心如蛇蠍的美女蛇,那是電視劇里的人物。
他可能淚流滿面,然後把親媽的碎屍放入冰箱的冷血少年,也可能是昨天還楚楚可憐愛你愛的要死,今天就把你一腳踢開,轉向有力人士賣萌的綠茶姑娘。

你覺得他們的嚎啕與柔情是假的嗎?錯,在那一瞬間,他們是「真誠」的。因為情感空洞,他們更需要情緒讓自己有感覺,更需要表演給自己看。

刻奇的特點是不自知。
無情型人格也是如此。這些都不是故意的,有計劃的。
也許無情型人格[特別是高智商反社會人格或表演型人格],行動中有很多心計、算計與欺騙與表演,但他們不是「故意」要成為反社會人格的,非由己定。

比如,你去問田朴珺小姐,她愛王石嗎?她也許會真誠地認為在戀愛,並為此感動。雖然全國人民都知道,這姑娘愛的只有她自己。


我覺得正相反,刻奇正是組成社會的大部分成員不得不具備的。刻奇是媚己,不是媚俗。


推薦閱讀:

為什麼有人說寫日記的人容易抑鬱?
缺愛的人怎麼從懦弱,自暴自棄中振作,去勇敢面對?

TAG:心理學 | 行為學 | 人格分裂 | 媚俗 | 反社會型人格障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