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ne Austen的《傲慢與偏見》究竟想告訴我們什麼?
遇到自己的達西時,要有足夠的智慧把他認出來;沒遇到達西時,要有足夠的勇氣不把自己隨隨便便嫁出去。
我如果愛你,絕不像攀岩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愛你,絕不學痴情的鳥兒,為綠蔭重複單調的歌曲;
也不只像泉源,長年送來清涼的慰藉;
也不只像險峰,增加你的高度,襯托你的威儀;
甚至日光,甚至春雨,不,這些都還不夠。
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緊握在地下,;葉,相觸在雲里。
每一陣風過,我們都互相致意,但沒有人,聽懂我們的言語。
你有你的銅枝鐵干,像刀,像劍,也像戟。
我有我紅碩的花朵,像沉重的嘆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
我們共享霧靄,流嵐,虹霓。
彷彿永遠分離,卻又終身相依。
這才是偉大的愛情,忠貞就在這裡:
愛,不僅愛你偉岸的身軀,也愛你堅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舒婷《致橡樹》
我理解的《傲慢與偏見》,差不多就是這樣。也許那個時代伊麗莎白不可能在經濟上與達西先生達到這種「比肩」,但是我相信在人格和精神上,這就是伊麗莎白想要的。無論性別平等現實如何,我認為這也是每一個女性內心應該追求的。
這首詩列入了部分版本的高中課本,還有葉芝的《當你老了》等等,我認為語文老師有必要認真講一講。
我不把傲慢與偏見當成一個單純的愛情小說來看,看完這部作品我感受到更多的是作者對那個封建社會的諷刺。這幾個姐妹在我眼裡多多少少都不正常,除了女主角。
先來說說大姐,大姐喜歡賓利先生但是卻隱藏自己對賓利先生的愛慕之情所以導致了達西的誤會導致達西誤導了賓利讓賓利以為Jane不喜歡他。這其實很正常,在當時那個年代女性除非有一個好老公才能有一個好的社會地位,放在現代大家一定會認為為什麼女性就不能靠自己的能力去獲得幸福呢。她不懂得爭取,這是當時那個年代女性的特徵之一,所有的事情都被別人安排好了,無法給出自己的意見。第二點她沒有分辨是非的能力,在得知lydia和渣男結婚後竟然還天真的以為他們的婚姻是源於真愛,這同樣也是當時女性的特徵之一,無知。
然後是五妹lydia,她是我在本作中最討厭的人物沒有之一。毫無家教,在和渣男私奔後不知恥反為榮甚至把這當成和姐妹們炫耀的資本,還說出我本來可以給每個姐妹都找一個丈夫這樣的話,她根本不知道全家族的名聲都被她一個人給毀了。愚笨,愚笨和無知還是有點不同的,無知還有點救,可是lydia的愚笨在我看來真的是。。。
四妹kitty
其實kitty並沒有太討人厭,不過她有一段給我印象很深,如果我代替lydia的話我能做的比她還要好。她一直在模仿lydia的種種行為,哪怕是這種不可理喻的事情她也認為要比個高下,完全不知道什麼是對和錯。
三妹marry
Marry在我看來是有點可憐的人,但是同時她自身也有很多缺點,比如在賓利邀請別的女士彈鋼琴的時候,她搶先別人一步想炫耀自己的鋼琴技巧,卻沒有想到這是一種很沒有禮貌的行為。她雖然讀過很多書,可能是5個姐妹當中讀過書最多的人,但是她的情商為零,沒有一點處世經驗,她總是想用在書中學到的道理來讓別人覺得自己知識淵博,卻不知道自己這種急於表現自己的行為很幼稚可笑。
女主角
女主角是全作我最喜歡的人物,也是全作最為正常的一個人(用現代眼光來看的話)她有主見,有智慧,知道人情世故,懂得為人處世,大方得體體貼他人。她懂得什麼叫謙虛,不會因為別人的誇獎而得意忘形。可以說是一個近乎完美的人,唯一不足的地方是在自己妹妹和渣男結婚後沒有表現出反對,但是當時那個社會的價值觀和現代不同所以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5個姐妹的父母同樣不正常,她們的媽媽只是把他們當成用來跨入豪門的工具,她極力推銷自己的女兒嫁出去,從來沒想過女兒們的意見。她在得知lydia和渣男結婚的消息後並不感到難過卻為女兒覺得高興,因為她認為女兒嫁出去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她們的父親對她們疏於教育,那個富有的老婦人說過一句話,父親才不關心女兒們,這是在暗指重男輕女這在哪個封建時代都是存在的。不過我們都知道他最喜歡的女兒就是lizzy,這可能也是lizzy為什麼是最出色的女兒的原因。
說了這麼多其實我想說的是,作者想用這種最直接的方式把當時女性存在的問題都給讀者看。她們沒有獲得高等教育的資格,她們的人生價值只能體現在找一個好老公上,這種價值觀是畸形錯誤的,作者想讓我們看到的是,只有像女主角這樣的女性才有權利和資格去獲得真正的幸福。通過Charlotte的婚姻來和lizzy的婚姻做對比讓我們看到了兩種不同的價值觀所帶來的兩種不同的生活。只有Lizzy才配的上達西這麼出色的男人,同樣也只有lydia才配的上Wickham這種廢物。
第一次在知乎發的回答,寫的還不太嚴謹,大家隨便看看就好了(
Jane Austen個人的意見是,"Let your love educate you." 另外是最近看到的一段評論材料,覺得很好,這裡貼上:
"It"s for a reason we tend not to think of very much today: It is because each can educate and improve the other. It"s a lesson that sounds strange because we still tend think of love as liking someone who they already are, and of total acceptance. The person who is right for us, Austen is saying is not simply someone who makes us feel relaxed or comfortable; they have got to be able to help us overcome our failings and become more mature, more honest and kinder---and we need to do something similar for them."
簡單概括地說,就是讓你愛情培育你美好的人性光輝。愛不是對一個已有的人的全部接受,就像伊麗莎白和達西,並不是從一開始就擺脫了自身的傲慢、偏見、聽信一家之言、對平民階層帶有有色目光………等等。這份愛情,是在他們漸漸相處的過程中,逐漸磨合、了解、深入感知、作出明智判斷後,才從中生根發芽的。換句話說,伊麗莎白的liveliness和她那種朝陽般的聰敏和學識,讓達西的對女性的認識不再局限於貴族階層的吃吃喝喝,只學比較delicate女子氣技藝的女子,而對平民階層化、對真實世界有深刻生活感受的女子有了好感,從伊麗莎白身上找到生活的新力量。反過來,伊麗莎白雖然是一個近乎完美的女子,但達西的廣泛的社交影響力還有社會地位,能讓伊麗莎白突破自己長年在鄉村生活的局面,打開新生活的大門,對不同的生命方式有新的感知力。
我覺得這才是傲慢與偏見真正想要說的,題旨絕不局限於愛情,而是生命個體在進程中的互相融合、影響,並給對方帶去的克服自身缺點、找到自己真愛等等等等的大福利。
嗯!我是死忠粉!說三遍!【安利05版電影!!!】????
簡和賓利是我們夢想中要成為的人
但最適合我們的還是達西和伊麗莎白
可是我們大多數都變成了柯林斯和夏洛特
但是即便如此也不能做威克姆和莉迪亞優雅地說出我最大的妹妹已經成人了,所以你知道我有多大;
你已經儘可能的羞辱我了,所以別希望我能妥協。
即使貧窮也有自己對愛的選擇與堅持,
自己的幸福在自己的手裡,別被權勢所嚇退。
還有一段我特別喜愛的話,準備記下來:
If your feelings are still what they were last April,tell me so at once.My affections and wishes are unchanged,but one word from you will silence me on this subject for ever.
這段話深深感動了我,原來情誼還能這樣表達,還能表達得這般淋漓盡致,get了
閑來無事又看了一遍,喜歡伊麗莎白的著裝,喜歡愛美麗的衣服。她們都好瘦好瘦
伊麗莎白克服了偏見,達西收斂了傲慢。
愛情的意義或許就是促使雙方變成更好的自己。
Prejudice let you can"t accept me, pride let me can"t love you .
偏見讓你無法接受我,傲慢讓我無法愛你。
要是他沒有觸犯我的自尊,我也很容易原諒他的驕傲。
別擔心世上沒有人配得上你,總有一個有趣的靈魂對你說
I love you, most ardently.
兩個心高氣傲的人願為對方放下身段不容易,相愛也不容易,隔著家庭背景的巨大差異成功走到一起更是不容易。她大概是想借小說彌補現實生活中的遺憾,畢竟守了一段愛情一輩子。
這也是曾經困擾過我的問題。後來我一想,如果開篇男主是窮小子,或者女主是路人相貌的話會怎樣?然後我頓悟。
錢不是萬能的,沒錢是萬萬不能的。
剛讀完英文原版(硬生生啃完),說一點點理解:
我覺得如果把這部小說只是當作愛情小說來看的話,就有點可惜了。
通篇講的最多的事情是男主達西的傲慢與女主伊麗莎白對他的偏見,從舞會達西的表現到威克漢姆對達西的誹謗,使得女主對達西產生偏見。
而達西其實是一個外冷內熱,自帶高冷屬性的貴族男人(這性格跟我很像啊),由於自己的害羞與家庭成長環境,很多時候他選擇在社交場合做一個旁觀者。
由於各種各樣的社會關係,男主和女主產生了交集,並且有了相互的摩擦,但雙方懂得對自身問題的反思,最終走到了一起。
書中描寫了那麼多人物,大多數都有各種各樣的缺點,基本上都能在我們的生活中找到影子,作者塑造了一個相對完美的女主,她所看到的世界,我覺得應該就是作者自己看到的世界。比如說伊麗莎白的母親,她的妹妹,都是那種缺乏獨立思考的人。
作者還想告訴我們,要學會反思,書中多次寫到伊麗莎白後悔自己拒絕達西時的偏見和指責。
與其說這是部愛情小說,倒不如說是對人性的解讀。
作者塑造了一個理性,美麗,善良,執著,勇敢,不卑不亢的女主人翁,旨在向我們傳達作者自己的世界觀。
暫時想到這麼多
講一個印象深刻的一個片段
伊麗莎白面對凱瑟琳夫人的對男主和女主婚姻的干涉,勇敢地拒絕了她的要求,並進行了堅定的反駁。截取一段如下:由《傲慢與偏見》的婚姻觀想到的
作者清涼
「虛榮與驕傲是截然不同的兩件事,儘管字面上常常當作同義詞用,一個人可以驕傲但不虛榮。驕傲多數情況下無非是我們對自己的看法,但虛榮卻指的是我們過於看重其他人對我們的評價。」——《傲慢與偏見》
簡·奧斯汀,這個聰明但不精明的女人把人們往往忽視掉的一些現象做出了完美的詮釋,以諷刺、風趣還略帶英式矯情的口吻呈現出一部探討婚姻和金錢這個古老的課題的小說。
奧斯汀筆下展開的是一幅充滿田園風光,小鎮里的人情世態,看到18世紀末19世紀初的英國社會的風貌,一個以女性靠婚姻方可改變命運的時代。
在這一點上可以從貝納特太太對待她的五個女兒身上就不難看出,當一群有錢的單身漢闖進她們小鎮的那天起,這位自稱「神經衰弱」的太太就迫不及待的要將五個女兒介紹給這群男士們認識了。
在舞會上貝納特太太把大女兒簡介紹給了賓雷先生,賢淑美麗的簡遇到了熱情真誠的賓雷先生,這完全操控在她的手中。
而與賓雷同道而來舞會的達西先生就顯得木訥傲慢至極,談吐和行為的傲慢引起了二女兒伊麗莎白的注意,聰明伶俐的伊麗莎白由達西的傲慢而產生了偏見,引起了很大的誤會。
不難看出貝納特太太對待婚姻的做法是出於一種極強的俗世化的目的性,面對五個女兒的婚姻問題全部出於對方財產的考慮,當柯林斯拜訪這一家人的時候,(這個人要繼承貝納特老爺的財產,這意味等貝納特老爺死後她們會被掃地出門的現實)。
在此情況下貝納特太太又把伊麗莎白(二女兒)推薦給柯林斯當妻子,這樣她便安穩地繼續在這裡生活了,但一切不如她所願,個性獨立有主見的伊麗莎白當場拒絕了柯林斯的求婚,這個在伊麗莎白眼中做派荒謬透頂又迂腐的男人,簡直令她氣氛的奪門而出。
貝納特太太不予理解的咒罵伊麗莎白是個愚蠢的姑娘,顯然這不是兩代人的代溝,而是兩種婚姻觀的對立。
奧斯汀用理性又刻薄的語言諷刺了那些只靠金錢來維護婚姻的人,男女主人公最後美好的結合,也透露出奧斯汀婚姻觀的理想化詮釋,這或許正是奧斯汀終生未嫁的原因。
聰明的女人永遠是刻薄的,這不僅讓我聯想到上世紀四十年代的上海女作家張愛玲,在面對那個風花雪月、歌舞昇平的大上海之下的女性對待婚姻的態度,畸形的社會發展導致出現了《金鎖記》中曹七巧在婚姻中的扭曲病態的形象。
兩者的背景都是在一個封閉的社會下試圖尋找一種女性的權利(自由),而張愛玲的追求更是以一種女權的姿態出現的,近乎冷酷的對待小說中的女性,甚至是人生,用酸刻的文字書寫悲涼的故事後面是悲涼的婚姻觀,逃不出那個時代的束縛。
聰明的女人對待生活的理解都是透徹的,兩個人在用各自的方式講述女性婚姻的問題,不分種族與國別,道理是相同的。
然而當聰明的女人把對婚姻的看法寫出來的時候,男權的社會看到這些聰明女人寫的東西後就變成了「不喜歡」,這便有了最具有代表性的一個說法,還是很誠懇的。王小波曾經這樣的說過對張愛玲的看法:「張愛玲對這種生活了解得很透,小說寫得很地道。但說句良心話,我不喜歡。我總覺得小說可以寫痛苦,寫絕望,不能寫讓人心煩的事。」
好的愛情會使雙方都成長
大多數夫妻的結合可能就像柯林斯與夏綠蒂一樣,無關愛情,只關乎社會、家庭、生計
幸運的男女像彬格萊和吉英,在人海茫茫中遇見,彼此性格相投,心心相印,雖然有過小的誤會和阻撓但最終還是走在一起
而伊麗莎白和達西卻是在相識、相知中猜疑、判斷、否定、掙扎,然後勇敢堅決地擺脫偏見、放下隔閡、克服非議,坦誠面對自己的心,也收穫風風雨雨之後的愛情彩虹。他們因為對方,一個反思自己的偏見,一個解除自身的傲慢,都變成了更好的人,也能給身邊人帶來幸福和快樂,這大概就是好的愛情。
愛情應當是單純的,不應被金錢財富統治
愛情應當是平等的,不應被階級地位左右
愛情應當是自由的,不應被他人意見束縛
愛情是難以掩蓋的,要勇敢爭取、及時把握
這樣的愛情………還沒發生在我身上
達西真的超有魅力,嗯。
平凡的姑娘不僅可以想像會有一個有錢的男人拯救自己無聊的生活,並且與自己結婚,甚至可以妄想這個男人也許會愛上她。only above
永遠都不要輕易給別人貼標籤,更不要用你貼的標籤去影響對一個人的評價。伊麗莎白第一眼看到達西,他的傲慢無禮成為她對他的標籤並且以此左右她對他的看法,直到後來她知道那些故事,還有他幫她解決了妹妹的問題保住了家族名聲,才發現自己並沒有好好的去了解他。
人總是很容易用第一印象去給別人定位,繼續了解下去才會發現可能並不是這樣的,可是如果沒有繼續了解下去,那麼你這一生,可能都對人家帶有偏見
高中時期就看過《傲慢與偏見》,大學畢業後閑來無事時又刷了兩遍。
總的來說,我認為《傲慢與偏見》這本書並不是一本純粹的瑪麗蘇言情小說,反而是一本實用的女性勵志書籍。因為作者簡·奧斯汀在用講故事的方式來告訴女孩子們在面對愛情的時候怎麼做是正確的。
單純的只討論劇情,《傲慢與偏見》並沒有什麼新鮮的地方,甚至讓人覺得套路滿滿。因為它就是講了一個最老掉牙的故事:高富帥死心塌地愛上了鄉紳之女,最後兩人手拉手幸福過起了小日子。
這種故事放在哪個時代都是招人喜歡的,但是,這本書並不是在一味的迎合讀者的慾望,更不是誇張,開掛的瑪麗蘇小白文,反而是在用細膩的方式淡淡的給你講述正確的愛情觀,婚姻觀。
最後,你看完,並不會覺得女主是因為上輩子拯救了銀河系才會擁有高富帥這樣的好老公,而是會覺得,女主完全值得擁有這樣的愛情,完全值得擁有如此愛她的伴侶。
在我看來,一本值得閱讀的言情小說,並不在於它描述的愛情多麼完美。而是在於我們閱讀完後是否能真正從中有所收穫,尤其是在愛情觀,婚姻觀上的洗禮和改正。
你看無腦小白文,只會幻想自己也可以遇到霸道總裁和高富帥暖男,只會幻想自己的幼稚小白行為會讓他們死心塌地的愛上你,總之,小白文會讓你越來越陷入幻想,脫離實際。
《傲慢與偏見》則將你拉近現實,認真的告訴你,女生應該自尊自愛,不卑不亢,自信樂觀,勇敢上進。
很多女孩子會覺得之所以女主得到完美的愛情是因為她的顏值和家境,其實不然。
內在的重要性超出了我們的想像。
其實,我們一直都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只不過我們無法下定決心讓自己努力做到而已。
本文作者:time;公眾號:time內容創業;、
本文均為作者原創,未經允許和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必究!
伊麗莎白對達西的追求的回應,是真實的,甚至適用於今天的社會。她交於人(尤其是女人)以自立自強,思考,拋棄偏見與傲慢。
偏見,是對一個不了解的人和一件不明的事妄加評論、猜忌。片面,是偏見,正如對於身患艾滋的片面。
而傲慢,是對自己過分的自信。或許是目中無人,或許是目不斜視,抑或是拒絕。
伊麗莎白是機智聰敏的,或許不及林黛玉的「心比比干多一竅」,然而她們都有一個共同點:清楚自己的地位,理智思考。黛玉清楚自己寄人籬下的尷尬,故初進賈府時,步步留心,時時在意,連對「讀書」的兩次回答也因賈母的態度而改變。伊麗莎白對達西幾次三番的拒絕,也正是因為她領悟到當時英國,對「門當戶對」的,不下古代中國的要求。
門當戶對,或許並不是一個錯誤。因為在社會階層相同的男女之間,會有更多話題。諸如《西廂記》此類,大家小姐隨落魄書生奔向幸福生活的故事,它的實際後續並不會很美滿。正如卓文君含淚寫下的《白頭吟》,挽回的不是司馬相如,而是愛情。英國當時的門當戶對,更是逐利追名的渴望。
伊麗莎白與達西的結合,並不是跨越此觀點的,是她在達西排除了可能的障礙後,經過思慮的選擇與愛情的激勵的選擇。
它講述的是愛與理智。
把它當成一道考試題吧。
《傲慢與偏見》,傲慢與偏見適用的場景是戀愛之前,戀愛之中,以及之後,結婚或者分離。
因為傲慢,因為偏見,我不至於在遇上真正值得我愛的人變得麻木。經歷過太多場愛情的人一定也受過太多的傷,傷痕烙在心上,為了不去傷心,就只有把它變成無所謂的樣子。
因為傲慢,因為偏見,我會在戀愛之中質疑,考驗,將所有的黑暗都展現出來,如果一個人真的可以承受我生命里讓我痛苦到發瘋的黑暗,那他或者她也擁有了權力——讓我展現出善良,弱勢,或者其他一切美好的樣子的權力。
結婚之後,我將收斂傲慢與偏見,而且不在需要這些東西,它將成為我成長的回憶。
推薦閱讀:
※為什麼喜歡《百年孤獨》,卻讀不下《霍亂時期的愛情》?
※梅爾維爾的《白鯨》的悲劇性在哪裡?
TAG:外國文學 | 英國文學 | 西方文學 | 簡·奧斯汀JaneAusten | 傲慢與偏見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