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版《水滸傳》好在哪裡?

經常看到大神們點評老版的《西遊記》、《三國演義》及《紅樓夢》,卻很少人提及老版《水滸傳》,想聽聽大家的看法。


1.首先說一下篇幅。

老版水滸傳只拍了43集,有人說太少,我想說的是,四大名著中水滸傳本身就是一個很特殊的著作,本身的主題有的時候很矛盾,水滸義字當先,講的一群好漢,但是有的時候這群好漢往往做的就是強盜的事情,比如賺秦明、徐寧、盧俊義等,很陰險,不是義士所為。所以在拍電視劇作品的時候,為了使主題更鮮明,有許多東西必須刪掉和更改的,電視劇也是作品,是小說的再創造,在主題不改的情況下,是可以略有改動的,而且電視作品重在一個「精」字,不可能面面俱到,挑重要的情節拍往往會使人感到很精鍊。《哈利波特》每本書只是一部電影就拍完了,所以43集水滸傳我感覺不算少,有些人說情節太粗連不上,那麼我想說,98年央視版水滸傳是一部作品,只有看過原著的人才會欣賞到其中的妙處。就像《達芬奇密碼》什麼的,看過書的才會欣賞理解電影的。


2.再說布景。

有人說老版太土,不精緻。這一點我感覺是一件挺有意思的事情想和大家說說。簡單的不華麗的布景,往往反而很親切,夠味,能夠還原古代的氣息,我們喜歡的就是那種土味,這就把98年水滸與現在大陸其他武俠劇一下子區別開來,變得更高雅。其實,98年當時的影視技術可以拍出來場面很大很華麗的那種感覺,但是導演沒有那樣做,因為首先水滸傳講的是民間的事情,是土匪強盜江湖好漢的事情,不是三國里的將軍,不是西遊記里的神仙,不是紅樓夢裡的大家族,水滸傳要的就是那種古代農村(古代的環境其實就是農村)的味道,仔細看第一集高俅發跡開場的那些鏡頭,就是清明上河圖,完全是北宋民間的寫照,夠真實。許多人物的造型不求陽光帥氣,要的就是那種江湖味,試問,那些遊走江湖的英雄豪傑,有誰會穿著華麗的行頭,留著酷酷的發行呢,不羈的裝束更會透出一種真漢子的氣概,所以老版在這裡深解其中道理,比如丁海峰武松在行者之前的造型,基本上和和普通老百姓一樣的,沒什麼特殊的地方。


3.配樂。

一部好的影視作品,配樂的好壞簡直太重要了。一首《好漢歌》唱變大江南北,太有味道了,這首歌是那種可以吼出來的歌,聚義之後國母唱的天時地利人和,簡直蕩氣迴腸,一部作品兩首片尾曲,可見編導良苦用心。但是98水滸亮點絕不止這些,大家一定記得阮氏三雄唱的《英雄只生天地間》,把梁山造反派對世俗的不屑的豪爽唱的淋漓盡致;一到悲傷的地方就會響起簫聲,很悲涼的那種,燕青曾經吹過;還有潘金蓮見武松時的那段音樂很柔情。最重要的,給大家印象最深的要數嗩吶樂了,先是一陣急促的鼓點聲,然後當打戲打到恰到好處的時候,鼓點聲也到了高潮,隨著,那嗩吶聲就來了,嗩吶聲的經典我已經無法用語言來表達了。個人感覺配樂最完美的是武松醉打蔣門神,第一個高潮是達到蔣門神,武松躺在其上喝酒,第二個高潮是將凳子踢起,然後砸向蔣門神,音樂配合的都恰到好處,很完美很完美,百看不厭。


4.說一下細節問題。

對於會品電視劇的人們來說,細節不可少的,而且是一個很值得回味的地方。98水滸我喜歡的地方台詞什麼的我都可以背下來的。 我想說的是,什麼叫做演戲,演是主要的,相反對白有的時候是累贅,此時無聲勝有聲,有的細節你是用對白表達不出來的。這一點我舉幾個例子,教大家如何去品。武大郎戲分很少,但是演的絕對出色。憨厚之人的特點絕對應該話很少才對,那麼你怎樣表現出性格呢?眼神,神態,細節。在此,導演請了年紀大王思懿將近一輩的演員(具體忘了叫什麼名字了),首先就給人很憨的感覺,而且很土,和武松形成天大的對比。注意鏡頭,經常把他和武松一起拍,形成對比,16集兄弟重逢,武大坐凳子上腳夠不到地面,武松坐的時候威風凜凜,怪不得王思懿潘金蓮看武松看傻了。同樣是那集,李明啟老師的王婆演的太他媽像了,就是借鞋樣那塊「盆是盆碗是碗的」,把一個油嘴滑舌的老滑頭的形象表演的淋漓盡致,像李老師致敬!


5.演員選取。

其實這事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我把它放的比較靠後,但是希望大家能好好看看,是不是能和你們引起一些共鳴。每部古典名著第一次翻拍,都是本著弘揚民族文化的精神,沒有太多的功利心裡,這時候拍的東西是最純潔的,而且八九十年代那時候的演員們都是很敬業,真的是把演戲當做是藝術一樣去追求,所以那時候的電視劇,你別說什麼先入為主或者怎的,絕對比現在的質量要強的多。我記得我剛看丁海峰武松的時候,也接受不了,怎麼找個長臉的人演,我印象中的武松是祝延平老師那樣的方臉的,鬢角很長的那種英姿颯爽的武松,但是你們知道么,丁海峰硬是把他的武松強加到了我的腦子裡,而且現在我說真的,我就認丁版武松,一提武松,就想到丁海峰,這就叫演技。還有一個優勢的地方就是,因為拍的比較早,那些演員沒有被之前的的角色所干擾,他們絕大多數到現在也不是一線明星,這個反而比較好,因為這種不出名的演員演出名的人物(就是中國外國的一些名著),要比出名的演員演不出名的人物(就是現在一些爛大街的劇本)要容易讓觀眾接受。比如我見到宋江,我會想,哦,他是張涵予,見到李雪健,我會想,啊這不是宋江嗎。但是有的時候又不是絕對這樣的,魏宗萬老師演了高俅和司馬懿兩個經典角色,而且本人也比較出名,但是我看高俅絲毫不受干擾,還是很討厭,相反看司馬懿的時候還會很敬佩,所以歸根結底,我感覺,還是演技。演魯智深的臧金生老師為了演魯智深,從150斤狂增肥到240斤;沒有武術基礎的丁海峰為了演好打戲每天半夜還出去練拳,他和趙小悅在拍老虎戲之前都上了10w保險,生死未卜;其實每個演員在拍戲之前都經受了很多培訓,他們都不止把水滸傳原著看了多少遍的,這種精神在現在的演藝圈越來越少了的。

6.最後李雪健老師鳴個不平。

李雪健老師是一個文學養極高的人,從他潯陽樓題反詩的書法造詣就可以看出來的,他對宋江的理解,是有些人永遠理解不到位的,他演的越咬牙切齒,那麼他的目的越能達到,因為在他的理解里,宋江根本不算什麼英雄,至少從形象上不是,下面我來分析分析。 宋江和劉備好像有些相似,武藝一般,但是很會拉攏人心,很值得尊重,那外在形象也應該差不吧,錯了,劉備絕對是那種一表人才的相貌,陶謙和孫尚香的父母一眼便對劉備產生好感;宋江呢?書中描寫,又黑又瘦又矮,不僅不是相貌平凡,相反可能長的有些猥瑣的那種形象,所以當人不認識他的時候,很容易打他,比如李逵,王英,你說那些江湖的好漢看到那些儀錶堂堂的人怎麼能一看就來氣,然後大打出手呢?問題就來了,那為什麼宋江還這麼值得人尊重? 這個便是他的伎倆了。古代沒有媒體,宋江是一個自我推銷做廣告的一個成功人士,這一點你不得不佩服他。他仗義疏財是真的,當人有困難時他會毫不吝嗇的去幫助,其實他在幫助別人的同時,也在宣傳自己,那麼受他之助的人肯定會心存感激,對別人說,鄆城有一個叫宋江的人是多麼多麼仗義,加上他比較圓滑,基本上沒有像其他好漢去得罪別人,那麼每個人相傳的都是他的好話,一傳十十傳百,他的好名聲就建立起來了,古代交通什麼的都不發達,人們也單純,以這種傳話的形式正面宣傳一個人,很容易誇張化,而且,在江湖,必須得有一個那種招牌式的人物,有的時候僅僅是一個符號而已,就像大家現在感覺劉德華是一個神,但是其實他也是一個普通人,只不過被媒體有導向的宣傳塑造了而已,只能說,那時候,出現一個趨於完美的江湖公共人物是必須的,至於這個大家印象中的宋江和本人副不副實,已經顯得不那麼重要了。從這一點上說,宋江自己把自己塑造的相當成功。所以他的形象確實應該是李老師演的那樣的,確實不是一個真正的好漢,就像剛才所說,至少外型上不是。


很精彩,隨便舉一個牛逼的改編吧,就是最後的大結局,原著中宋江李逵死後,吳用花榮雙雙趕來墳前上吊,最後宋徽宗神遊蓼兒窪,之後大罵奸臣,為宋江修廟四時享祭風調雨順云云。電視劇版改為兩鬢斑白的吳用帶著宋江李逵花榮的骨灰坐牛車重回梁山,作為見證了梁山盛衰之人,最後在衰朽不堪的忠義堂上吊,留下一個沉痛的結局,一切好像大夢一場啊。個人覺得這個改編堪稱神筆


98版水滸是央視四大名著收官之作,其他三部在豆瓣的評分都在9.2分之上,只有《水滸傳》目前才8.3分,是嚴重被低估的一部劇作,私心因為這部作品,開始對豆瓣的評分持保留態度。

關於改編:

《水滸傳》爭議最大的部分還是來自改編:花榮、楊雄等兼并了其他人物的特點或者故事,五虎將之首的關勝只在受封時醬油了一把,甚至征遼大事件也直接刪掉。

針對這一點,想說的是:文學作品的影視改編本身就是再創造的過程,劇本改編主要任務就是將其調整為適合影視表現的有主線人物、有集中矛盾衝突的敘事節奏。西遊記不就把一部多重隱喻的作品改成了合家歡奇幻劇么,因為題材備受喜愛,加上整體主創的高水準,成就了一部經久不衰的傳世經典。

而水滸傳原著內容和節奏並不適合照搬,電視劇以百回本為基礎,參照部分宋史以及最非常有群眾基礎的評書片段改編,集中了突出了宋江帶領一百零八位英雄走向毀滅的的故事。細細品味也是極其成功的。

原著中林沖安然接受招安,跟著南征北戰,在凱旋途中得了風癱,後病故。央視版林沖聽說活捉了高俅一心手刃仇人被宋江阻止,意有鬱結口吐鮮血,跌落下馬,氣得魯智深一拳把馬捶倒。招安之時所有人都去忙招安的事,林沖孤苦一人卧病,一口氣沒出來被氣死,空留一副盔甲,房間外面嗩吶還在歡天喜地地吹著……魯智深也因為林沖之死心灰意冷離了眾人出家,衝突對比立現。

武松單臂擒方臘採用的就是評書的情節。孫二娘為救武松而慘死,對於武松來說,兩個嫂嫂,一個帶來了無法癒合的傷害,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一個捨命相救,由他來生擒方臘結束事端重新回歸自由人,也算是歸於圓滿。

改編中女性的形象也更豐滿了。還有感情戲,現代的編劇普遍喜歡夾帶私貨,畢竟多巴胺的分泌由不得大腦左右,不然會失去半邊天的觀眾。李逵與龐秋霞的感情戲熱血又悲壯,也更加突出悲劇的氛圍。

說說故事的主線人物宋江,這個人,在原著里就是面黑身矮的外形。不但面黑,腹也黑。一會忠義一會題反詩,做小吏時私放朝廷通緝巨盜,做大盜時又要招安,誰被他看上必定被連哄帶騙上梁山,可憐了盧俊義好端端的被滅了全家。這麼複雜的人格,央視水滸其實已經替他洗得很白了。

電視劇的改編盡量把原著的邏輯捋順得現代人能接受,比如,一向忠君的宋江怎麼會題反詩,因為宋江坐牢期間遇到一次大赦,可是唯獨沒有赦免宋江,看這逆人流而動的宋江,任是誰都會懷疑人生吧。

原著中鬧江州黃文炳被捉可是求饒的,但宋江依然讓弟兄把人家颳了吃了。電視劇中的宋江,骨子裡都是忠君的,黃文炳被送到宋江面前,黃文炳被拖出去處死的時候還大罵宋江是「做賊的骨頭」,看看宋江這滿心不甘的表情:

所以他一直心心念念招安才是合情合理。

梁山上原本就並非鐵板一塊,宋江帶了一大票人上山,晁蓋若不以退為進,兩派人就指不定怎麼著了,宋江當然也不是吃素的,再三推脫以死明志,但實際上兩人的較勁從未停止,以至於晁蓋臨死立遺囑,誰替他報仇就做寨主。而電視劇中,在攻打曾頭市之前,宋江還在情深意切地談梁山的出路,心心念念地想要招安,晁天王的性子怎麼能依,於是折箭起誓捉得史文恭的做寨主,實際上已經在淡化兩個人之間的矛盾了。

電視劇中,沒有幾個人願意招安,偷酒扯詔之類的抗議也不少,甚至林沖之死都沒能扭轉宋江的偏執。

如果不滿意梁山的結局我們可以拋開歷史自己續一個,雖然初期梁山與大宋力量對比懸殊,可是大宋正值奸臣當道之際,軍心渙散,而梁山豎起替天行道大旗,發動群眾那還不是分分鐘的事。農民起義成功的案例不是沒有,只是成功之後呢,歷朝歷代起義成功了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清洗功臣啊,那時候故事的走向就換了一種性質。說到底,這是無法掙脫的關於宿命的悲劇,倒是98版電視劇的結局最蕩氣迴腸。

最大刀闊斧的改編當屬征方臘的故事。

宋江方臘陣前對話,兩種截然不同的世界觀的碰撞,火花四濺,極其精彩。以及張順魂歸涌金門一節,電視劇把張順翻越涌金門的起因歸結於宋江洗腦失敗後還鍥而不捨,而對方卻回絕得乾淨利索,這種死法與普通的戰死更讓人抑鬱難平。

梁山眾將的戰死方式很多與原著不同,異常慘烈的犧牲相也在衝撞著人心。而且央視水滸也將冷兵器時代戰爭近身肉搏的殘酷呈現了出來。某一役戰後,宋江眼見滿目瘡痍,開始懷疑人生,「難道我真的錯了」?待到殿前受封時,屁股翹得老高,旨還沒有宣完就迫不及待謝恩,可見他等這一刻太久了。最後被聽聞弟兄們死傷散盡又開啟懷疑人生模式。說到底,宋江不過是個以物喜、隨己悲的普通人。

把這種悲劇發揮到淋漓盡致的當屬結局的改編,吳用萬念俱灰地抱著宋江三人的骨灰回到衰朽凄涼的梁山。全盛時酣暢痛快的情形歷歷在目,吳用在回憶中弔死忠義堂。就算悲劇,也要悲得傳奇,就是這樣。

另有一處改編也非常值得一提,原著中打敗方臘之後,魯智深誤以為聽到喊殺之聲,提了禪杖要殺將出去,被眾僧告知是錢塘江大潮,於是面對潮水頓悟,圓寂成正果。電視劇改編得是另一種精彩,把魯智深一個人的頓悟改成一群筋疲力盡的人面對潮水,略有所悟,血染的潮水映在每個人臉上。直接感受一下吧:

98版水滸最能體現編劇水平的一段_電視劇相關_電視劇_bilibili_嗶哩嗶哩

綜上,央視水滸的改編是區別與原著的另一種升華。

關於角色

李雪健老師對宋江的領悟不必說,他只是個普通人,被命運夾裹走了一遭。所以受封時等不及旨意還沒念完就謝恩,阮小七受氣也不敢吱聲,屁股依然老高地翹著。

題反詩那段戲一氣呵成,李雪健老師親自寫的, 詩作題完心中舒暢,痛快。

也是因為李雪健老師把宋江塑造得太入木三分了,當年都有觀眾把電視給砸了,至今我一哥們提起宋江都是怒目圓睜發盡上指。

林沖,前期仕途通順之時也是春風得意,一步步被逼上梁山之後才抑鬱寡歡。

魯智深。智深。

武松。

李逵。截了一張造型最萌的,可是「醫得小兒夜啼」的神韻還在對不。當初趙小銳老師進組試戲原本給他安排的是三阮之一,他說非李逵不演。

三阮。

一直記得阮小七著了方臘的行頭玩耍、鮮衣怒馬的不羈模樣。

真的的好演員,並不用靠古裝殺馬特表現自己的不同,造型服飾中規中矩,也都各有自己的神韻。

音樂

重要打鬥戲,只要嗩吶一響,就覺得血脈僨張、酣暢痛快。中間的一些插曲並不適合今時今日的流行氣氛,「好漢好漢合起來是座山」,人物一開嗓,豪氣頓生。片尾曲,聚義時期是痛痛快快的《好漢歌》,後期悲劇時期《天時地利人和》磅礴、大氣、蒼涼、悲愴。

美術

水滸城就是參照清明上河圖建的,開篇的幾分鐘簡直是清明上河圖的再現。大家可以去看看,就在第一集一開始。

再貼兩個一閃而過的畫面:

王婆茶館的對聯,還是半舊的。

綜上:《水滸傳》前期就像烈酒,澆得心肺酣暢痛快,後期悲壯蒼涼,餘音繞梁。

這部戲還有很多值得品味的地方,願經典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歷久彌新

謝謝你看到這裡。鞠躬。


說一下我最喜歡這版水滸的原因:道具,也就是劇中的各種器物,給人的感覺是能在現實生活中直接使的真東西,或者說劇里的茅舍、飯菜、碗筷、刀棍放到某個農村裡也毫無違和感,沒有各種貼紙、顏料堆砌、生造出來的浮誇與粗糙,每一件物都是實實在在的。


最高指示:

《水滸》只反貪官,不反皇帝,又屏晁蓋於一百零八人之外。宋江投降,搞修正主義,把晁的聚義廳改為忠義堂,讓人招安了。宋江同高俅的鬥爭,是地主階級內部這一派反對那一派的鬥爭。宋江投降了,就去打方臘。 《水滸》這部劇,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


這兩天在回顧央視版,看到潯陽樓這裡我的表情也跟店小二一樣

店家識得這詩嘛?張涵予敢像李雪健那樣不切鏡頭嘛?!

誒,痛快!


上面的答案很充分,老版(90S)在演員上的選擇很正劇,也就是揣摩人物,而非為了票房而選演員,因此這個班底非常難得,李雪健就是其中最精華者。
以我的看法,李雪健的演出之所以後來者無從超越,因為他表現的是一個普通人宋江,說到底,水滸傳是一個時代悲劇。何為時代悲劇,那就是在一個本質上悲劇的時代,一個普通人無論如何掙扎都是徒勞的,都不會換來自己想要的結局。宋江就是這樣一個人,所謂逼上梁山,其實真正感染人之處就在這裡。這一點上,李雪健的表演時刻抓住水滸傳的精髓,英雄只是表象,普通人的無力感才是其中的關鍵。所以,上面答案說李雪健表演的關鍵是猥瑣,我倒不以為然,其實深讀水滸傳,完全不會覺得宋江是個超常之人,他才是水滸英雄們的本相,不過販夫走卒,下里巴人,用力掙扎,終歸成空,所謂水滸,不過是平常人的一場大夢而已。所以李雪健的宋江完全不是一個生活中無法看到的人物,他就像宋江本人,不過是一個尋常小吏,被命運裹挾著走了一遭,終歸沒能救得了自己,也沒救任何人。假如從這個角度看,98版水滸傳所達到的藝術成就反倒是其他幾個四大作品完全無法企及的了,至少從現實主義的藝術觀說,這是沒有問題的。


98年《水滸》從頭到尾看過不下五遍,從小學,到如今,每看一遍都會四次掉眼淚。
第一次,武大死後,武二歸來,見到靈堂,痛吼的一聲「哥哥」,鏡頭從屋內拉向屋外,巷子里晨光熹微。
第二次,宋江放了高俅,林沖氣血攻心,彌留之際魯智深等好漢守在一旁,宋江匍匐在床下,以頭觸地。
第三次,打方臘時宋江執意招降,幾次未果,仍打算送一封書信過去。張順明知此去難回,仍要遂大哥的願。最終在涌金門被萬箭射死,血水一滴一滴流入長江。
第四次,征方臘歸來,眾兄弟四散飄零,回去復命的,奸臣用計個個將他們害死。宋江臨死,怕李逵鬧事,將他叫到一旁。一壺毒酒,李逵一飲而盡。「鐵牛死後,還是哥哥身邊一個小鬼。」

私以為,98版央視《水滸》好在以下幾個方面:
1.選角:將近二十年過去了,李雪健老師的宋江不必說,如今我們想起豹子頭林沖,行者武松,花和尚魯智深,浪子燕青,腦海中浮現的樣子一定是那幾個臉龐。雖然我們記不得這些演員的名字,但一旦他們出現在別的作品裡,你一定認得出,那不是梁山好漢嗎!
2.改編:古語說「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因為《水滸》原著中太多濫殺無辜,好漢們大多除暴不安良,劫富不濟貧。98年《水滸》去粗取精,改得老少皆宜。無論是原著中腹黑權謀的宋江,殘暴嗜血的李逵,還是逆來順受的林沖,電視劇都在確保其個性鮮明的基礎上,加以美化。我覺得這一點是挺難的。
3.感情:《水滸》原著並沒有過多的直接展現人物感情(當然作者本來也志不在此),但98年《水滸》對人物感情的演繹卻是十分到位的,這也是電視劇再創作的需要。武大武二的兄弟之情,魯提轄與林教頭的知己之情,鐵牛對大哥的崇拜之情,李逵失母的悲痛,甚至與龐家妹子道是無晴卻有晴的愛情,都絲絲入扣,可圈可點。


這部電視劇,有血性也有感情,有快意恩仇也有兒女情長,有刀口舔血也有繞指蜜糖,有理想抱負也有黯然神傷,有現實苟且也有神話幻想。


說一個技巧上的吧。老版本四大名著,有一個經常被人忽視的優點:從各種渠道大量汲取營養,加上自己的理解有機調和,從而獲得了獨特的生命力。

最獨特的地方就是幾乎處處都能看到傳統戲曲的一鱗片爪:李逵的眉毛,花臉!扈三娘的打扮,青衣!武松的打鬥,武生!大段大段的台詞,念白!配樂,嗩吶!央視版的這種「戲曲」風格現在幾乎已經看不到了。雖然現在看整本傳統戲曲的年輕人幾乎絕跡,但這不是說傳統戲曲就一無是處。流傳千百年,能夠吸引一代又一代人,其中必有可取之處。

98版水滸在博採眾家之長方面幾乎做到了極致。在借用傳統戲曲手法會有好效果的地方,大膽化用戲曲風格;在需要肢體語言和表情推動劇情之處,比如西門慶勾引潘金蓮的部分,宛如一出獨立的話劇;在現代電視劇大場面烘托氣氛的片段,例如高俅征梁山的水戰,將大製作發揮的淋漓盡致;在觀眾等著看男人對毆熱血沸騰的場景時,香港來的武術片指導,是你們盡情發揮的時候了,魯智深等著你們去調教呢。

恐怕只有央視版的這種大手筆,才有時間與精力將這麼多風格融會貫通。至於現在的那些偶像趕檔期的所謂「大製作」,嗯嗯,知道為什麼我們看美劇看的越來越多了吧。


看過原著與央視版水滸,表達一個有點不知天高地厚的意見,央視版水滸的改編使得水滸傳這部文學作品整個上了一個層次。

舉幾個例子(如有謬誤,望各位不吝賜教)1.水滸原作者還是被造反有罪,接受詔安是正途的思想所禁錮。所以原著哪怕是想表現官逼民反的事實,還是要假借一百單八位星宿魔君擾亂民間的故事衍生出來。當然,這也是是當時的時代特徵所決定的,卻並不妨礙這部作品的經典性。央視的改編大膽拋棄了這個架構,直接揭露了官逼民反的故事主旨,有力且準確。

2.在原作思想的影響下,原著中有些細節的處理不如央視的改編成熟。首先,原著中林沖在招安過程中並沒有過多著墨,而且之後也被招安,抗遼討方,患絞腸痧死了(感謝評論區李洋的指正,林沖患風癱,患絞腸痧的是時遷)。央視的改編中林沖面對高俅被捉,和在招安的過程中的反應令人印象深刻,直至最後氣極而亡。這段描寫實在是力透紙背。

3. 征討方臘這個環節。原著中各位草莽英雄接受招安後一百八十度大轉身,瞬間化身朝廷的代表大義凜然地把矛頭對準了和自己出身一樣的方臘部隊。在征討遼軍還戰無不勝的好漢面對方臘軍確死傷慘重,這裡的處理有點生硬。央視改編版中,討伐方臘時,各位好漢心中的矛盾刻畫的十分生動。而且果斷刪去了征遼的情節,使得故事更緊湊,而且讓討伐方臘過程中的大量傷亡也更加合理。來個題外話,電視劇版每個好漢犧牲時的情節都讓我心痛不已。而原著中好漢們犧牲的瞬間寫的都很倉促。

4. 央視的改編巧妙地化解了原著中對婦女的蔑視。在央視版水滸傳中,每一個女性角色都比原著顯得更生動立體。

5. 原著結尾上皇夢遊梁山泊,之後題靖忠之廟,宋公顯靈,享祭不絕等等顯得索然無味……不如央視版結局餘音不絕,引人嗟嘆。


來看這兩個細節吧:1.林沖發配去滄州,遇到自己曾經幫助過的李小二,李小二偶然聽到陸謙欲害林沖的密謀,被發現後被威脅不得泄露機密。然後林衝來酒店喝酒,李小二在老婆的反對下欲言又止,隱晦地提醒林沖,最後林沖似有察覺,鄭重地說了一句「你是個好人」。這段中李小二知恩圖報之心和對身家性命的擔憂之間的衝突充分展現了一個有良心的人在黑暗體制下的掙扎和妥協。
2.梁山被招安,使者在忠義堂上宣讀詔安文書,大吹大擂,而此時已下身癱瘓的林沖獨自躺在床上,聽到聲音,神情悲憤又無奈,勉強起身卻又一頭栽倒在凳子上,最後畫面定格在林沖那副盔甲披掛下,實在讓人悲從中來,淚如雨下!(這也是我個人認為的最好的改編)


視頻封面98版《水滸傳》王進打高俅、大鬧五台山、風雪山神廟、醉打蔣門神剪輯視頻 隨便看個片段。


出於篇幅和某些場景不便表現得原因,電視劇版的《水滸》做了很多刪減。96版的水滸我最近重新看了一遍,原著也基本讀了一遍。除了上述的兩個原因,電視劇也通過一些刪減和增補達到了某種避免觀眾對原著產生爭議的效果,同時也使其本質和原著產生偏差。武松的飾演者丁海峰在《魯豫有約》中說,這部電視劇已經很人性化了。

比如宋江賺秦明上山的情節,原著中是宋江差人殺人栽贓,導致秦明家破人亡,走投無路上的梁山。這個情節在電視劇中沒有展現。原著中宋江等人對盧俊義和安道全也大致使用了相同的手法,但刪去了利用李固的那段,也沒有交代安道全上山的情節。

李逵在江州和宋江,戴宗,張順吃酒,毆打哭泣的歌女的情節;逼朱仝上山砍死小衙內的情節;狄老翁捉鬼殺狄家小姐的情節,殺扈三娘全家的情節都被刪去。在電視劇中還添加了很多李逵賣萌的橋段,比如訓練時偷偷喝酒,壽張縣當官和小孩兒玩耍的細節等。
諸如此類的修改還有很多。就不一一列舉了。

後期晁蓋和宋江的微妙關係在電視劇中也沒有體現。比如段景住獻馬,原著中借段景住之口暗示宋江的實際地位和聲望已經高於晁蓋。宋江在後期與晁蓋的關係是一個很能體現其人格的時期。在電視劇中的宋江比原著中要單純得多,也正直得多,在電視劇中宋江為「胡國安邦」而詔安,充其量因為他的理想主義最終失敗了。觀眾討厭他,是因為作為投降派而討厭。但是細讀原著的話,對宋江的更深層次的為人和品質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按金聖嘆的評註,宋江之和時遷之流一樣屬於「下下品」。

在電視劇最大程度地化原本人物的戾氣所致的後果,為客觀上逼其為之的道德困境,把一切都順理成章化。如果說這個版本的電視劇好,那麼我認為就是好在設法使得水滸這個本身暴戾的故事能吻合現代人的價值觀。


林沖遇楊志那一段。感覺就是平行世界故事再來一遍,臨別之際林沖叮囑楊志一路保重,結果楊志去了東京一樣十分落魄,兩個人的故事從林沖買刀開始,到楊志賣刀結束髮配大名府生辰綱結束,一個寓意是:在這個年代,寶刀於英雄不再是利器,而是不祥之物了。


我覺得最好的地方是最後一集的最後一句台詞,深宮中傳來皇帝的一句「准奏」


演員好。武術設計好。招招式式都帥到爆表。看完央版在看書 腦海里全是央版的形象。配上趙季平的配樂更是燃。現在哪個武打片不用綠幕。不用特效。另外水滸傳里大部分都是步兵。以步兵為視角。打方臘的那幾集我看到的最真實最殘忍的攻城戰。沒有之一。如果真要說有缺點的話。大概就是劇情不完整吧


我就記得我小時侯看水滸傳,印象最深的就是各種好吃的...

走到哪家客棧都是:小二!來壺燒酒!二斤熟牛肉!

牛肉加酒是標配,尼瑪走到哪都有肉吃!


武松吃燒鵝論只吃,李逵下山接母到朱貴的客棧抱起一個大豬蹄就啃,林衝到山神廟都打包牛肉...你們吃那麼多肉消化的了嗎!!!吃口菜會噎死嗎!!!

每一集都有一大桌子肉我就沒見過菜!還尼瑪每次都不吃完,浪費!!!

幼小的我在電視前一下一下的咽口水......


你現在肯定沒法找同樣的人再唱一次片尾曲了。
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2885695


老版的演員是認認真真在演戲,而新版卻多了一分對收視率的迎合。


補充一下,央視版水滸經典之處在於對那些經典的段落的重現和經典角色的塑造做到了極致
雖然對原著的完整情節反應不夠,但是這些段落已經足以讓它無法被後來者超越了


推薦閱讀:

薛寶釵喜歡賈寶玉嗎?為什麼會和他結婚?
天然一段風韻,全在眉梢;平生萬種情思,悉堆眼角。 具有這樣氣質的人是什麼樣的體驗?
如何評價水滸傳中的秦明?
《水滸傳》中有哪些可悲的細節?

TAG:歷史 | 電視劇 | 水滸傳書籍 | 四大名著 | 水滸傳電視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