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中,如果梁山沒有被招安,其結果可能怎樣?
以梁山的人口規模,沒有持續的經濟來源,是否意味著梁山最終一定會解散?如果是的話,接受招安是不是宋江的唯一選擇?
我們先按照小說里考慮他們的戰鬥力。首先梁山能形成這個集團是需要依託地理環境的,也就是水泊梁山。小說里也寫了,梁山能抵抗官兵多次,梁山好漢善於利用水泊梁山的地形水域也是很重要的一點。阮氏三兄弟還有浪里白條這種都是典型水戰人才。
梁山泊是後晉開運元年(944年),黃河決口於滑州,洪水淹沒汴、曹、單、濮、鄆五州之境,流入汶水,然後才在梁山周圍瀦成湖泊,這就是梁山泊。
然後呢?
很簡單,黃河又改道了。
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東京汴梁守將杜充為阻止金兵南下,在滑州(今河南省滑縣)人為決開黃河堤防,造成黃河改道(老蔣:我這也是看書學習了一個)。新河道經滑縣南和濮陽、東明兩縣之間,再經山東省鄄城、巨鹿、嘉祥、金鄉諸縣匯入泗水,由泗入淮,奪淮入海。
我估計真要那啥,杜充根本不會去想什麼山東那邊造反的逆賊吧,該掘還是掘。
也就從這時開始,黃河不從梁山泊走了,其結果就是最晚到1190s,梁山泊已經消失了。
你說這幫好漢還玩個毛啊。
所以說這個情況下,趕緊跟著趙構混,保不齊能比李定國早個四五百年成個典範。
不接受招安,其下場多半就是跟方臘一樣。在歷史上,宋金達成了秘密協議,要聯合滅遼,當時北方已經開始集結宋朝的精銳部隊,結果方臘造反,這支本來用於滅遼的部隊,就直接南下招乎到了方臘身上。值得一提的是,歷史上最後帶隊殺進方臘王宮的就是當時還是一個小校的韓世忠,後來韓世忠滯留江南的時候認識了梁紅玉,這兩口子在後來抗金中大放異彩。
從時間上來看,1120年宋金海上之盟達成,1121年宋軍平了臘,同一時間1120年金軍攻克遼上京,
1122年攻克了中京(內蒙赤峰),十二月遼南京被攻破。在歷史上,也正是因為平方臘,主力南調,沒能配合上金兵,沒有按計劃收復長城防線和燕雲十六州。
我們可以看到,如果梁山不降,那麼韓世忠所在的這支宋軍精銳就會先奔他們而去,方臘會迅速做大,宋軍也就不會參加滅遼的作戰,宋的虛實就難以暴露,金是否南下就是個未知數。那麼梁能做大嗎,這個基本上也是沒戲,山東的地利不好,戰略迴旋餘地小,抗日的時候山東根據地是損失最慘重的,而且那幾年宋軍人才輩出,就算是能打敗前幾撥宋軍,後面也多半會被宗澤平掉。
這問題大學時候有一堂課專門討論過,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同學的答案,他從經濟學角度分析梁山集團是否可持續發展,結論是靠打靠搶、靠自己小規模的農業生產都不可能一直做下去,唯一的出路是招安,由政府全盤收購。
後來想想,這確實是最可行的路子,縱觀南北宋各路反賊,最後能成事的,都是被招安的。梁山做大之後,基本只剩下三條路:起義造反推翻宋朝,佔山為王死耗,招安
1 推翻朝廷道路
先說說歷史真實的宋江起義
根據《宋史·張叔夜傳》記載:「宋江起河朔,轉略十郡,官軍莫敢嬰其鋒。聲言將至,叔夜使間者頕所向。賊徑趨海瀕,劫巨舟十餘,載鹵獲。於是募死士得千人,設伏近城,而出輕兵踞海誘之戰。先匿壯卒海旁,伺兵合,舉火焚其舟。賊聞之,皆無鬥志。伏兵乘之,禽其副賊,江乃降。」
一群流寇而已,沒根據地,幾千人就搞定了
水滸中的宋江起義就厲害多了,前幾次對付的官軍有呼延灼的連環馬和關勝,並一度攻下大名府。這些都是地方軍隊,大家知道宋朝的禁軍制度,中央部隊禁軍和地方雜牌不是一個等級的
等到童貫部隊時候,「話說樞密使童貫,受了天子統軍大元帥之職,徑到樞密院中,便發調兵符驗,要撥東京管下八路軍州,各起軍一萬。就差本處兵馬都監統率。又於京師御林軍內,選點二萬,守護中軍。樞密院下,一應事務,盡委副樞密使掌管。御營中選兩員良將,為左羽右翼。」禁軍開始出現。打敗禁軍,起碼標誌戰鬥力不輸
但是,真能推翻宋朝嗎?歷次交手,都是在梁山的主場作戰,更多的也是利用地形和人和。拉出去攻城略地,那就只能和《蕩寇志》結果一樣了,兵力越打越分散,佔據城池越多力量越弱,最後有生力量不斷被殲滅,只能死路一條。所以,所謂「佔了京師,讓哥哥做個皇帝,軍師做個丞相,我等做個將軍」這話也就是李逵說說算了
2 繼續在梁山死耗
梁山資源是有限的,隨著名聲越來越大,投奔的人越來越多,資源會越來越緊張。前面已經論證,梁山不具備長期佔據城池的能力,而且佔據城池就是對政府宣戰的直接表現,明目張胆造反。
但是不打城池,就憑著劫掠幾個客商,打幾個山莊之類的顯然已經不能滿足他們需求。對陣童貫時,梁山的軍隊就有十萬之眾了,更不要說家屬。這麼多人,夠一個中級縣城了,豈是一個山頭養得起
人越多,資源需求越大,需求越大,就要出去搶,搶的越多,剩下的就越少,投奔的還會更多,那就還要出去搶....當周圍地方搶光了,就只能在第一條和第三條之間選了
3 第一條死路,第二條最終還要回到第一條和第三條。你說梁山最後咋辦
突然好多贊,事先聲明,這篇在別的地方發過,確實是是我本人寫的。既然突然多了很多贊,那麼就繼續寫吧……
七十一回 討逆賊李綱奏本 除草寇宗澤點兵
當日五更三點,道君皇帝升殿。 凈鞭三下響,文武兩班齊,天子駕坐。殿頭官喝道:「有事出班啟奏,無事捲簾退朝。」兵部侍郎太常寺少卿李綱出班奏道:「今有濟州梁山泊賊首宋江,盧俊義累造大惡;打城池,搶擄倉廒,聚集兇徒惡黨,衝州撞府,邀劫商旅。此是心腹大患,若不早行誅剿,他日養成賊勢,難以制伏。 伏乞聖斷。」天子聞奏大驚,隨即降下聖旨,就要委大臣選將調兵,前去剿捕,務將掃清水泊,殺絕種類。一旁轉出一人,奏道:「微臣不才,願為陛下剿除此寇。」天子視之,見此人氣宇軒昂,一身正氣乃是監察御史張所,奇道:「卿監察百官,何苦上陣廝殺?」張所道:「大丈夫無它志略,今地方不靖,安能坐於刀筆之間?」天子大喜道:「愛卿果有此心,甚善,不知有何良策。」張所道:「梁山泊雖然彈丸之地然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此為地利。梁山賊寇雖為寇類,其間卻多有大宋兵將因剿匪無功,畏罪落草,故而梁山兵強馬烈,人多悍不畏死,我大宋武事不振已久,此為人和。」天子道:「既然如此,賊寇難剿,該當如何?。」張所對道:「梁山雖然險要,然亦失之閉塞,若斷其鹽道,則地利範圍其自身之害,而此時四海雖然不靖,天心民心卻依然在於陛下,故而可聚當世之英豪戰彼之一隅,一戰可平矣。提舉鴻慶宮宗澤弓馬嫻熟,武藝精湛,廊延路總管,兵馬都監劉延慶,劉光世父子能征善戰,北關鎮守節度使陸登足智多謀,臣保舉此眾人,領馬步精銳軍士,克日掃清山寨,班師還朝。」天子准奏,降下聖旨:著樞密院即便差人勒前往廊延路,北關等地星夜宣取。
不日,眾人先後皆至來見道君皇帝。天子看見眾人一表非俗,喜動天顏,當下封劉延慶為兵馬都指揮使,張所為監軍,宗澤為討逆正先鋒即日點兵,清剿水泊梁山。
宗澤忙奏道:「陛下,微臣曾聽聞昔日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林沖,與金槍班教頭徐寧亦在梁山賊寇之列,此二人不但武藝高強,而且頗能練兵,等閑只怕不能勝之,臣知林沖之師周侗素來忠義,現於湯陰縣閑居,若能聘得此人,則破梁山賊寇的把握更勝一分。」天子喜道:「甚善。」當即派人往湯陰縣傳旨。
且說周侗乃北宋徽宗年間以世外高人,其最得意的弟子林沖,盧俊義被奸佞所害後心灰意冷,隱居湯陰縣為一大戶人家西席教師,數年前得義子岳飛和張顯,王貴以及湯懷三個得意弟子,也就不再有了出山的打算,只是一門心思調教岳飛等四人,這日教演武藝剛罷,聽得門人報道:『有聖旨,特來宣取周老師赴京,有委用的事。』周侗與眾弟子迎接到府內,開讀已罷,設宴管待使臣,猶豫道:「天子傳旨,本當即可赴京,只是武科在即耽誤了弟子們科考確是不美。那王貴笑道:「老師忒迂腐,那科考早三年,晚三年還不是個考,哪裡比得上上陣殺敵快活。」周侗搖頭而不言,岳飛說道:「朝政昏暗,自要我等出力剿撫賊寇,剷除奸佞。若能剷除奸佞則賊寇自然不生。然奸人勢大,需先立功立行方能有所為。不然,我等練武何用?」周侗見弟子們躍躍欲試,也不好掃興,只得接了旨意,前往東京。
卻說劉延慶等人早已點起人馬,周侗到後道君皇帝差殿帥府兩員軍官前來點視。犒賞三軍已罷,劉延慶擺布十萬兵馬出城;前軍開路宗澤,中軍主將劉延慶,後軍催督陸登。馬步三軍人等,浩浩蕩蕩,就要向梁山泊來殺奔而去,方一出城,忽見路旁湧來一夥壯士當先三人。左手一人身長丈二,手提一條酒杯口粗的鐵棍。右手一人身騎自馬,手提銀槍,白袍銀甲,頭戴銀盔。當中一人身長八尺,頭戴金盔,身穿金甲,坐下青鬃馬,手提一桿鏨金虎頭槍。見了宗澤大聲呼道:「我等聽聞梁山賊寇盧俊義桿棒天下無對,心中不服,願隨軍與其比個高低。」宗澤遣人問過,乃知那使棍的乃是汝南王鄭恩之後鄭順,那騎白馬的是東正王張光遠之後張盡忠,那金甲後生乃是開平王高懷義之後高禛。三人本是勛威世家子弟,軍功不放在眼裡,自幼習武,每日里只聽人講梁山好漢如何如何,早已不服,聽聞朝廷清剿梁山,都覺得是個較量武藝的好時機紛紛帶著親兵家將要來投軍,在京城三人一見如故,結為兄弟,要一同清剿梁山。
宗澤不敢託大,忙通報劉延慶,劉延慶好生納悶,尋思這三人都是勛威將門,評話里人物的後代。這番若是一口回絕他們自然是想也別想。若是應允要是這三人,如果無事,自然百事皆無,若是有受了什麼閃失那可該當如何是好。考量之下,便傳令讓這三人去往後軍陸登帳下一同押運糧草,卻也不敢明說,只說梁山泊內武藝頂尖之人必然來劫糧草,三人方才歡歡喜喜地去了。
且說收了三人之後,大軍且行且訓,一路無話,眼看就要到濟州之地,一日到得一個去處,地名喚夾平山,兩邊兩座高山,一般形勢,中間卻是一條大驛路。宗澤在馬上正行之間,只聽得前山裡鑼鳴鼓響。
前鋒軍里周侗四下打量一番環顧眾人道:「前面必有強人!」岳飛聽言,把馬帶住,取出神臂弓來,整頓得端正,再插放飛魚袋內;宗澤一面叫騎馬的軍士催趲後面軍馬上來,且把人馬扎住了,和周侗兩個,引了二十餘騎軍馬向前探路。至前面半里多路,早見一簇人馬,約有一百餘人,儘是紅衣紅甲,擁有一個筆紅少年壯士,身長八尺,橫槍立馬在山坡前,大叫道:「今日我和你比試,分個勝敗,見個輸贏!」只見對過山岡子背後,早擁出一隊人馬來,也有百十餘人,都是白衣白甲,也擁著一個穿白少年壯士,身長九尺,手中也使一枝爛銀槍。這邊都是素白旗號,那壁都是絳紅旗號。只見兩邊紅白旗搖,震地花腔鼓擂,那兩個後生,更不打話,各人挺手中兵器,一個爛銀槍,一個鏨金虎頭槍,縱坐下馬。兩個就中間大闊路上打到三十餘合,不分勝敗。那周侗身後兄弟四個在馬上看了喝采。宗澤也是不住點頭。
且說二人在路中鬥了一陣,難見高低,周侗對岳飛笑道:「此二人武功雖好,若是耽誤了大軍反道不美,我兒可前去問個明白。」岳飛一聲:「喏!」便縱馬提槍飛奔上前,把槍往下一擲,只聽得一聲響,二人槍尖墜地,左手打開,右手拿著槍鑽上邊,這招名叫:「敗槍。」再無可救處。二人大驚,把岳飛看了,說道:「梁山賊寇必為此人剿滅,我等走吧。」拍馬就要走,岳飛忙打馬攔住說道:「二位好漢慢走,梁山賊寇眾多,一人如何剿得乾淨,我父周侗就在此處教演剿寇大軍槍棒,何不同去見過。」二人一驚,問道:「可是鎮八方忠義大俠周侗周光祖?」岳飛答道:「正是我義父。」二人叫道:「險些錯過了。」
二人縱馬跑來,見過了宗澤都來拜見周侗,那紅衣後生說道:「我叫羅延慶,這位穿白的叫楊再興,我聽聞朝廷要去剿捕梁山賊寇,尋思區區水窪草寇,若是能先朝廷一步去把他滅凈了,倒也顯得我等本事。豈料到得這裡,聽說這人也要去剿捕賊寇,我二人便在此比武,誰要是勝了誰就為主,另一人只得掠陣,不得出手。」
宗澤大喜忙派人通報了劉延慶,任命這二人為左右先鋒,在宗澤帳下聽用。此後一路無話,望梁山泊殺來。不日已至,便驅領大軍,近梁山泊下寨。
且說宋江等已有細作人探知多日了。宋江與吳用已自鐵桶般商量下計策,只等大軍到來,告示諸將,各要遵依,毋得差錯。
再說宗澤調撥軍兵,全身披掛,親自監督。戰鼓三通,前軍盡起。行不過十里之外,塵土起處,早有敵軍哨路,來的漸近,鸞鈴響處,約有三十餘騎哨馬,都戴青包巾,各穿綠戰襖,馬上盡系著紅纓,每邊拴掛數十個銅鈴,後插一把雉尾,都是釧銀細桿長槍,輕弓短箭。為頭的戰將是誰?怎生打扮?但見:
槍橫鴉角,刀插蛇皮,銷金的巾幘佛頭青,挑繡的戰袍鸚哥綠。腰系絨□真紫色,足穿氣軟香皮。雕鞍後對懸錦袋,內藏打將的石頭;戰馬邊緊掛銅鈴,後插招風的雉尾。驃騎將軍「沒羽箭」,張清哨路最當先。
馬上來的將軍,號旗上寫得分明:「巡哨都頭領「沒羽箭」張清。」左有龔旺,右有丁得孫,直哨到宗澤軍前,相離不遠,只隔百十步,勒馬便回。前軍先鋒二將,不得軍令,不敢亂動,報至中軍,主帥宗澤親到軍前,觀猶未盡,張清又哨將來。宗澤欲待遣人追戰,周侗說道:「此人鞍後錦袋中都是石子,丟不放空,不可追趕。」張清連哨了三遭,不見宗澤進兵,返回,行不到五里,只見山背後鑼聲響動,早轉出五百步軍來,當先四個步軍頭領,乃是「黑旋風」李逵,「混世魔王」樊瑞,「八臂那叱」項充,「飛天大聖」李袞,直奔前來,但見:
人人虎體,個個彪形。當先兩座惡星神,隨後二員真殺曜。李逵手持雙斧,樊瑞腰掣龍泉,項充牌畫玉爪狻猊,李袞牌描金睛獬豸。五百人絳衣赤襖,一部從紅旆朱纓。青山中走出一群魔,綠林內迸開三昧火。
那五百步軍就山坡下一字兒擺開,兩邊團牌齊齊扎住。宗澤領軍在前見了,便將玉塵尾一招,羅延慶引一隊軍馬衝擊前去。李逵,樊瑞引步軍分開兩路,都倒提著蠻牌,踅過山腳便走。宗澤大軍趕出山嘴,只見一派平川曠野之地,就把軍馬列成陣勢,遙望李逵,樊瑞度嶺穿林,都不見了。宗澤中軍立起攢木將台,令撥法官二員上去,左招右喚,一起一伏,擺作四門斗底陣。陣勢才完,只聽得山後炮響,就後山飛出一彪軍馬來。宗澤令左右攏住戰馬,自上將台看時,只見山東一路軍馬湧出來:前一隊軍馬紅旗,第二隊雜彩旗,第三隊青旗,第四隊又是雜彩旗。只見山西一路人馬也湧來:前一隊人馬是雜彩旗,第二隊白旗,第三隊又是雜彩旗,第四隊黑旗,黑旗背後儘是黃旗。大隊軍將,急先湧來,佔住中央,裡面列成陣勢。遠觀未實,近看分明,正南上這隊人馬,盡都是火焰紅旗,紅甲紅袍,朱纓赤馬,前面一把引軍紅旗,上面金銷南斗六星,下綉朱雀之狀,那把旗招展動處,紅旗中湧出一員大將,怎生結束,但見:
盔頂朱纓飄一顆,猩猩袍上花千朵。狸蠻帶束紫玉圍,狻猊甲露黃金鎖。狼牙木棍鐵釘排,龍駒遍體胭脂裹。紅旗招展半天霞,正按南方丙丁火。
號旗上寫得分明:「先鋒大將「霹靂火」秦明。」左右兩員副將:左是「聖水將」單廷,右邊是「神火將」魏定國。三員大將,手持兵器,都騎赤馬,立於陣前。東壁一隊人馬,儘是青旗,青甲,青袍,青纓,青馬,前面一把引軍青旗,上面金銷東斗四星,下綉青龍之狀。那把旗招展動處,青旗中湧出一員大將,怎生扮扮,但見:
藍靛包巾光滿目,翡翠征袍花一簇。鎧甲穿連獸吐環,寶刀閃爍龍吞玉。青驄遍體粉團花,戰襖護身鸚鵡綠。碧雲旗動遠山明,正按東方甲乙木。
號旗上寫得分明:「左軍大將「大刀」關勝。」左右兩員副將:左手是「丑郡馬」宣贊,右手是「井木犴」郝思文。三員大將,手持兵器,都騎青馬,立於陣前。西壁一隊人馬,儘是白旗,白甲,白袍,白纓,白馬,前面一把引軍白旗,上面金銷西斗五星,下綉白虎之狀。那把旗招展動處,白旗中湧出一員大將,怎生結束,但見:
漠漠寒雲護太陰,梨花萬朵疊層琛。素色羅袍光閃閃,爛銀鎧甲冷森森。賽霜駿馬騎獅子,出白長槍□綠沉。一簇旗飄雪練,正按西方庚辛金。
號 旗上寫得分明:「右軍大將「豹子頭」林沖。」左右兩員副將:左手是「鎮三山」黃信,右手是「病尉遲」孫立。三員大將,手持兵器,都騎白馬,立於陣前。後面一簇人馬,儘是黑旗,黑甲,黑袍,黑纓,黑馬,前面一把引軍黑旗,上面金銷北斗七星,下綉玄武之狀。那把旗招展動處,黑旗中湧出一員大將,怎生打扮,但見:
堂堂卷地烏雲起,鐵騎強弓勢莫比。 羅袍穿龍虎軀,烏油甲掛豺狼體。鞭似烏龍鞭兩條,馬如潑墨行千里。七星旗動玄武搖,正按北方壬癸水。
號旗上寫得分明:「合後大將「雙鞭」呼廷灼。」左右兩員副將:左手是「百勝將」韓滔,右手是「天目將」彭。三員大將,手持兵器,都騎黑馬,立於陣前。東南方門旗影里一隊軍馬,青旗,紅甲,前面一把引綉旗,上面金銷巽卦,下綉飛龍。那一把旗招展動處,捧出一員大將,怎生結束,但見:
擐甲披袍出戰場,手中拈著兩條槍。雕弓鸞鳳壺中插,寶劍沙魚鞘內藏。束霧衣飄黃錦帶,騰空馬頓紫絲韁。青旗紅焰龍蛇動,獨據東南守巽方。
號旗上寫得分明;「虎軍大將「雙槍將」董平。」左右兩員副將:左手是「摩雲金翅」歐鵬,右手是「火眼狻猊」鄧飛,手持兵器,都騎戰馬,立於陣前。西南方門旗影里一隊軍馬,紅旗,白甲,前面一把引軍綉旗,上面金銷坤卦,下綉飛熊。那把旗招展動處,捧出一員大將,怎生打扮,但見:
當先湧出英雄將,凜凜威風添氣象。魚麟鐵甲緊遮身,鳳翅金盔拴護項。衝波戰馬似龍形,開山大斧如弓樣。紅旗白甲火雲飛,正據西南坤位上。
號旗上寫得分明:「驃騎大將「急先鋒」索超。」左右兩員副將:左手是「錦毛虎」燕順,右手是「鐵笛仙」馬麟。三員大將,手持兵器,都騎戰馬,立於陣前。東北方門旗影里一隊軍馬, 旗,青甲,前面一把引軍綉旗,上面金銷艮卦,下綉飛豹。那把旗招展動處,捧出一員大將,怎生結束,但見:
虎坐雕鞍膽氣昂,彎弓插箭鬼神慌。朱纓銀蓋遮刀面,絨縷金鈴貼馬傍。盔頂穰花紅錯落,甲穿柳葉翠遮藏。旗青甲煙塵內,東北天山守艮方。
號旗上寫得分明:「驃騎大將「九紋龍」史進。」左右兩員副將:左手是「跳澗虎」陳達,右手是「白花蛇」楊春。三員大將,手把兵器,都騎戰馬,立於陣前。西北方門旗影里一隊軍馬,白旗,黑甲,前面一把引軍旗,上面金銷乾卦,下綉飛虎。那把旗招展動處,捧出一員大將,怎生打扮,但見:
雕鞍玉勒馬嘶風,介胄稜層黑霧蒙。豹尾壺中銀鏃箭,飛魚袋內鐵胎弓。甲邊翠縷穿雙鳳,刀面金花嵌小龍。一簇白旗飄黑甲,天門西北是乾宮。
號旗上寫得分明:「驃騎大將「青面獸」楊志。」左右兩員副將:左手是「錦豹子」楊林,右手是「小霸王」周通。三員大將,手把兵器,都騎戰馬,立於陣前。八方擺布的鐵桶相似,陣門裡馬軍隨馬隊,步軍隨步隊,各持鋼刀,大斧,闊劍,長槍,旗 齊整,隊伍威嚴。去那八陣中央,只見團團一遭,都是杏黃旗,間著六十四面長腳旗,上面金銷六十四卦,亦分四門。南門都是馬軍,正南上黃旗影里,捧出兩員上將,一般結束,但見:
熟銅鑼間花腔鼓,簇簇攢攢分隊伍。戧金鎧甲赭黃袍,剪絨戰襖葵花舞。垓心兩騎馬如龍,陣內一雙人似虎。周圍立定杏黃旗,正按中央戊己土。
那兩員首將都騎黃馬,上首是「美髯公」朱仝,下首是「插翅虎」雷橫,一遭人馬,盡都是黃旗,黃袍,銅甲,黃馬,黃纓。中央陣四門:東門是「金眼彪」施恩,西門是「白面郎君」鄭天壽,南門是「雲里金剛」宋萬,北門是「病大蟲」薛永。那黃旗中間,立著那面「替天行道」杏黃旗,旗杆上拴著四條絨繩,四個長壯軍士晃定。中間馬上有那一個守旗的壯士,怎生模樣,但見:
冠簪魚尾圈金線,甲皺龍鱗護錦衣。凜凜身軀長一丈,中軍守定杏黃旗。
這個守旗的壯士,便是「險道神」郁保四。那簇黃旗後,便是一叢炮架,立著那個炮手「轟天雷」凌振,帶著副手二十餘人,圍著炮架。架子後一帶,都擺著撓套索,準備捉將的器械,撓手後,又是一遭雜彩旗,團團便是七重圍子手,四面立著二十八面綉旗,上面銷金二十八宿星辰,中間立著一面堆絨綉就真珠圈邊,腳綴金鈴,頂插雉尾,鵝黃帥字旗。那一個守旗的壯士怎生模樣,但見:
鎧甲斜拴海獸皮,絳羅巾幘插花枝。天殺氣人難犯,守定中軍帥字旗。
這個守旗的壯士,便是「沒面目」焦挺。去那帥字旗邊,設立兩個護旗的將士,都騎戰馬,一般結束,手執鋼槍,腰懸利劍,一個是「毛頭星」孔明,一個是「獨火星」孔亮。馬前馬後,排著二十四個把狼牙棍的鐵甲軍士。後面兩把領戰綉旗,兩邊排著二十四枝方天畫戟。左手十二枝畫戟叢中,捧著一員驍將,怎生打扮,但見:
踞鞍立馬天風裡,鎧甲輝煌光焰起。麒麟束帶稱狼腰,獬豸吞胸當虎體。冠上明珠嵌曉星,鞘中寶劍藏秋水。方天畫戟雪霜寒,風動金錢豹子尾。
綉旗上寫得分明:「小溫候」呂方。那右手十二枝畫戟叢中,也捧著一員驍將,怎生打扮,但見:
三叉寶冠珠燦爛,兩條雉尾錦斕斑。柿紅戰襖遮銀鏡,柳綠征裙壓綉鞍。束帶雙跨魚獺尾,護心甲掛小連環。手持畫桿方天戟,飄動金錢五色。綉旗上寫得分明:「賽仁貴」郭盛。兩員將各持畫戟,立馬兩邊。畫戟中間,一簇鋼叉,兩員步軍驍將,一般結束,但見:
虎皮磕腦豹皮□,襯甲衣籠細織金。手內鋼叉光閃閃,腰間利劍冷森森。
一個是「兩頭蛇」解珍,一個是「雙尾蠍」解寶。弟兄兩個,各執著三股蓮花叉,引著一行步戰軍士,守護著中軍。隨後兩匹錦鞍馬上,兩員文士,掌管定賞功罰罪的人。左手那一個,烏紗帽,白羅 ,胸藏錦繡,筆走龍蛇,乃是梁山泊掌文案的秀士「聖手書生」蕭讓;右手那一個,綠紗巾, 羅衫,氣貫長虹,心如秋水,乃是梁山泊掌吏事的豪傑「鐵面孔目」裴宣。這兩個馬後,擺著紫衣持節的人,二十四個當路,將二十四把麻札刀。那刀林中立著兩個錦衣三串列刑劊子,怎生結束,有《西江月》為證:
一個皮主腰,乾紅簇就;一個羅踢串,彩色裝成。一個雙環撲獸創金明,一個頭巾畔花枝掩映。一個白紗衫遮籠錦體,一個禿袖半露鴉青。一個將漏塵斬鬼法刀掙,一個把水火棍手中提定。
上手是「鐵臂膊」蔡福,下手是「一枝花」蔡慶:弟兄兩個,立於陣前,左右都是擎刀手。背後兩邊擺著二十四枝金槍銀槍,每邊設立一員大將領隊。左邊十二枝金槍隊里,馬上一員驍將,手執金槍,側坐戰馬。怎生打扮,但見:
錦鞍駿馬紫絲韁,金翠花枝壓鬢旁。雀畫弓懸一彎月,龍泉劍掛九秋霜。綉袍巧制鸚哥綠,戰服輕裁柳葉黃。頂上櫻花紅燦爛,手拈鐵杆縷金槍。
這員驍將,乃是梁山泊「金槍手」徐寧。右手十二枝銀槍隊里,馬上一員驍將,手執銀槍,也側坐駿馬。怎生披掛,但見:
蜀錦鞍韉寶鐙光,五明駿馬玉玎。虎筋弦扣雕弓硬,燕尾梢攢箭羽長。綠錦袍明金孔雀,紅帶束紫鴛鴦。參差半露黃金甲,手執銀絲鐵杆槍。
這員驍將,乃是梁山泊「小李廣」花榮。兩勢下都是風流威猛二將:金槍手,銀槍手,各帶羅巾,鬢邊都插翠葉金花。左手十二個金槍手穿綠,右手十二個銀槍手穿紫。背後又錦衣對對,花帽雙雙,納袍簇簇,錦襖攢攢。兩壁廂碧幢翠,朱幡蓋,黃鉞白旄,青莎紫電。兩行二十四把鉞斧,二十四對鞭撾。中間一字兒三把銷金傘蓋,三匹綉鞍駿馬,正中馬前,立著兩個英雄。左手那個壯士,端的是儀容濟楚,世上無雙,有《西江月》為證:
頭巾側一根雉尾,束腰下四顆銅鈴。黃羅衫子晃金明,飄帶綉裙相稱。兜小襪麻鞋嫩白,壓腿護膝深青。旗標令字型大小神行,百里登時取應。
這個便是梁山泊能行快走的頭領「神行太保」戴宗,手持鵝黃令字綉旗,專管大軍中往來飛報軍情,調兵遣將,一應事務。右手那個對立的壯士,打扮得出眾超群,人中罕有,也有《西江月》為證:
褐衲襖滿身錦襯,青包巾遍體金銷。鬢邊插朵翠花嬌,玉環光耀。紅串綉裙裹肚,白襠素練圍腰。落生弩子捧頭挑,百萬軍中偏俏。
這個便是梁山泊風流子弟,能幹機密的頭領「浪子」燕青,背著強弓,插著利劍,手提著齊眉桿棒,專一護持中軍。遠望著中軍,去那右邊銷金青羅傘蓋底下,綉鞍馬上,坐著那個道德高人,有名羽士。怎生打扮,有《西江月》為證:
如意冠玉簪翠筆,絳綃衣鶴舞金霞。火神珠履映桃花,環佩玎斜掛。背上雌雄寶劍,匣中微噴光華。青羅傘蓋擁高牙,紫騮馬雕鞍穩跨。
這個便是梁山泊呼風喚雨,役使鬼神,行法真師「入雲龍」公孫勝,馬上背著兩口寶劍,手中按定紫絲韁。去那左邊銷金青羅傘蓋底下,錦鞍馬上,坐著那個足智多謀,全勝軍師吳用。怎生打扮,有《西江月》為證:
白道服羅沿邊,紫絲碧玉環。手中羽扇動天關,頭上綸巾微岸。貼里暗穿銀甲,垓心穩坐雕鞍。一雙銅鏈掛腰間,文武雙全師範。
這個便是梁山泊能通韜略,善用兵機,有道軍師「智多星」吳學究,馬上手擎羽扇,腰懸兩條銅鏈。去那正中銷金大紅羅傘蓋底下,那照夜玉獅子金鞍馬上,坐著那個有仁有義統軍大元帥。怎生打扮,但見:
鳳翅盔高攢金寶,渾金甲密砌龍麟。錦征袍花朵簇陽春,錕劍腰懸光噴。綉腿絨圈翡翠,玉玲瓏帶束麒麟。真珠傘蓋展紅雲,第一位天罡臨陣。
這個正是梁山泊主,濟州鄆城縣人氏,山東「及時雨」「呼保義」宋公明,全身結束,自仗錕 寶劍,坐騎金鞍白馬,立於陣中監戰,掌握中軍。馬後大戟長戈,錦鞍駿馬,整整齊齊,三五十員牙將,都騎戰馬,手執長槍,全副弓箭。馬後又設二十四枝畫角,全部軍鼓大樂。陣後又設兩隊游兵,伏於兩側,以為護持中軍羽翼。左是「沒遮攔」穆弘,引兄弟「小遮攔」穆春,管領馬步軍一千五百人;右是「赤發鬼」劉唐,引著「九尾龜」陶宗旺,管領馬步軍一千五百人,伏在兩脅。後陣又是一隊陰兵,簇擁著馬上三個女頭領:中間是「一丈青」扈三娘,左邊是「母大蟲」顧大嫂,右邊是「母夜叉」孫二娘;押陣後是她三個丈夫:中間「矮腳虎」王英,左是「小尉遲」孫新,右是「菜園子」張青,總管馬步軍兵三千。那座陣勢非同小可,但見:
明分八卦,暗合九宮,占天地之機關,奪風雲之氣象。前後列龜蛇之狀,左右分龍虎之形。丙丁前進,如萬條烈火燒山;壬癸後隨,似一片烏雲覆地。左勢下盤旋青氣,右手裡貫串白光,金霞遍滿中央,黃道全依戊己。四維有二十八宿之分,周回有六十四卦之變。盤盤曲曲,亂中隊伍變長蛇;整整齊齊,靜里威儀如伏虎。馬軍則一衝一突,步卒是或後或前。休誇八陣成功,謾說六韜取勝。孔明施妙計,李靖播神機。
先鋒官宗澤在陣中將台上,定睛看了梁山泊兵馬,無移時,擺成這個九宮八卦陣勢,軍馬豪傑,將士英雄,不住冷笑,說道:「可知但來此間收捕的官軍,便大敗回,倒也算是厲害。」看了半晌,只聽得宋江軍中催戰的鑼鼓不住聲發擂。宗澤且下將台,騎上戰馬,再出前軍來諸將中間道:「那個敢廝殺的出去打話?」先鋒隊里轉過一員猛將,挺身躍馬而出,就馬上欠身稟宗澤道:「小將願往。」看乃是後山楊再興,白袍銀甲,使一口爛銀槍,充右先鋒之職。宗澤便教軍中旗下發三通擂,將台上把紅旗招展兵馬,楊再興從門旗下飛馬出陣,兩軍一齊吶喊。楊再興兜住馬,橫著槍,厲聲大叫:「梁山賊寇聽了,後山楊再興在此,來個有本領的廝殺,不然,殺得你雞犬不留!」
宋江在陣中見此人威風凜凜,暗道:「朝廷軍中竟有此等人物!」便打馬出陣高聲說道:「楊將軍請了,且聽宋某一言,如今朝廷昏暗,奸佞當道,縱有軍功,也不見功名,何不入我山寨,一同替天行道。」
楊再興冷笑一聲,說道:「何用多言,爾等若是真要起兵清君側,誅奸佞,我楊再興倒要說聲佩服,但你等號稱替天行道,卻乾的是打家劫舍,邀劫商旅,衝州撞府,荼毒地方的勾當,比那貪官污吏又好到哪裡?」
一旁秦明是個性急之人,大吼一聲:「哥哥何須多言,待我會會這黃口小兒。」一擺狼牙棒直取楊再興而來。
楊再興見來將兇猛,心中大喜,喝道:「好賊寇,看槍。」挺槍就刺。
見二人在馬上槍來槍來棒去打了二十餘合。那雙槍將董平生怕被秦明搶了頭功,一擺雙槍,大吼一聲,直取宗澤而來。
羅延慶見了,舞動家傳五鉤神飛槍喝道:「胡廣羅延慶再此,賊寇還不授首更待何時!」拍馬來取董平。只見兩員大將,三條槍在馬上絞作一團,不下七八個照面,八九個回合,董平居然招架不住。按說這董平的武藝縱使不如羅延慶,也不至於如此狼狽,只是羅延慶乃是開唐大將飛虎將軍羅成之後,當年羅成拜定彥平為義父,專門學了單槍破雙槍的法門,是以雙槍將雖猛,但遇到了羅家槍就是遇到了剋星。不過十餘回合,董平是調轉馬頭就跑。
羅延慶大喝:「哪裡跑。」打馬就追,鄧飛,歐鵬見了紛紛舞動兵器就要來救,被羅延慶一擺五鉤神飛槍扯下馬來,身後軍士一擁而上,拿去綁了。羅延慶也不追趕董平,掉轉馬頭回了軍陣。
急先鋒索超大怒,舞動宣化板斧就要來救人,那王貴見羅延慶擒了二將,心中大急,讓道:「再不去,都要讓他們抓光了。」手舞大刀與索超殺在一起。
梁山軍中小李廣花容見董平戰不下楊再興,暗暗著急,取箭彎弓,瞅准了楊再興咽喉一箭射來,岳飛見了大怒,心想:「果然草寇,廝殺不過就放冷箭。」取了神臂弓一箭射去,將花容射出的箭劈成兩半。
花榮一看,知道對面也有箭法好手,大喝到:「好手段,認得花榮連珠箭么?」雙箭連珠又向楊再興射來,岳飛冷笑一聲,想到:這廝賣弄連珠箭。原來,周侗教授岳飛弓馬,不但左右開弓,更是傳了九箭連珠之法。岳飛見花榮雙箭連珠,心裡不願太欺負人,便射出三箭,兩箭劈斷花容之箭,一箭之奔花榮而去,花榮只聽得一聲響,再看時,手中弓弦已斷。不由惱羞成怒,拍馬殺出,大叫道:「暗箭傷人算什麼英雄好漢,來見識見識花爺槍法。」
岳飛笑道:「來得好。」一擺瀝泉神矛,直取花榮,一連五六槍,把花榮殺得渾身大汗,撥馬就走,宗澤見了,大喝一聲:「捉拿宋**寇就在此時。」手使烏鐵六沉點鋼槍揮軍殺出,兩軍廝殺,不多時,劉延慶,劉光世父子大軍殺到,頃刻間,後軍陸登及三勛將殺到,一陣掩殺,打得梁山泊大敗虧輸,亂軍中,梁山泊損兵折將,大敗虧輸。直道天色昏暗,劉延慶方才傳令鳴金收兵。宋江一點,嘍啰兵折了萬餘,頭領周通、楊春、陳達、鄭天壽、糊裡糊塗就被擒了。
宋江兩眼一花,放聲大哭:「宋江一聲忠義為本,不想遭此大難,對不住眾家兄弟!」就要自刎,吳用公孫勝慌忙攔住,說道:「兄長何必如此,我等有一計策,定叫那劉家父子片甲不留!」
欲知吳用說出什麼計策,且聽下回分解:小諸葛計敗智多星 岳鵬舉槍挑撲天雕。a
謝邀。
九成可能是:被朝廷圍剿——然後滅掉。
當然,還有其他可能性。
假設能從圍剿中全身而退,又趕上金兵南下,可以和大宋朝廷簽訂聯合戰線協定——然後被金兵滅掉。
然後宋江就決定排除異己。他先扶植盧俊義,搞掉林沖、三阮這些晁蓋舊部。然後說,這是陽謀,不是陰謀嘛。
再扶植關勝、呼延灼這些前朝廷軍卒,幹掉盧俊義。
然後再借口關勝和呼延灼有歷史問題,把他們也幹掉。
留著吳用和公孫勝,主持日常工作。
找個機會下毒酒弄死李逵。
從此就開始了家天下的好日子。每天自吹替天行道。
——當然,他的後代,多半最後還是會被成吉思汗南下給踩平。但在此之前,他好歹可以過上一段獨裁者的日子,享受著替天行道壽與天齊的喊聲,順便忙著把晁蓋、三阮、林沖們永遠從歷史書上抹去。
不招安你讓施耐庵怎麼寫?
一鼓作氣滅了大宋?
還是最終被朝廷剿滅?
明朝和宋朝才隔了不到一百年,第一種寫法讓施耐庵置大明於何地?恐怕寫出來施耐庵也活不久了。
第二種寫法,水滸傳是要歌頌英雄好漢的,英雄好漢都被朝廷剿滅了還玩什麼?
所以最出彩的故事還得是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挖了坑讓我損兵折將最後不得善終,才能讓《水滸傳》深入人心,才能讓歷史上只有十幾個人的梁山泊小團伙登仙入列,從此進入中國文化的殿堂里。
西風殘照漢家陵:如何看待水滸中的招安?
回家晚上再翻《水滸傳》忽然很理解宋江的招安行為,而且是很明智的選擇,教科書說水滸是講農民起義的故事,這是不對的,首先水滸里只有一個農民,便是陶宗旺,排行70多位,其它類似職業如阮氏兄弟,姑且把農林漁牧全拉上,也不超過10人,怎麼能叫農民起義呢?梁山在王倫時代,已經實現了馬斯洛提出的最基本的生產資料需求,搶個單身客人,發點小財,晁蓋時代,已經實現了大碗喝酒,大塊吃肉,論稱分金銀,宋江經過兼并重組,形成梁山產業集團,如果還打著晁蓋的口號,別說柴進,盧俊義這樣的軍官將領,朝廷要員,重量級人物,就是山頭首領,地方惡霸,都不會加盟的,因為吃肉喝酒分金銀對他們沒有任何吸引力,而宋江正好解決了這個問題,梁山90%以上都是有身居要位,或者佔山為王,為惡一方的混蛋,這樣的話,混個一官半職,重新得到組織認可是很有必要的,而宋江實現了大多數人的精神需求。
當然也有人會說,按李逵說的,殺到東京,奪了他的位,這個概率幾乎為0,大宋沒有那麼弱,在與遼金這樣的正牌軍對峙幾十年,都沒問題,更別說宋江這樣的散兵游俑了,更何況,宋江提出的招安才是打動,軍官將領,朝廷要員,山頭首領這些人的重要因素,真要舉起起義大旗,這些人未必跟著宋江干,而這些人正好是中堅力量。
今天聽鮑鵬山 對水滸的三條出路:造反,當強盜,招安。一一論證後,還是招安最合適。我覺得應該還有第四條路鮑老師沒有說:建立抗金統一戰線,開闢京翼魯豫敵後抗金根據地,積極開展群眾工作,即便不能得到宋廷支持,也能團結方臘等各路義軍。佔據民族大義做強做大,霸業可圖。
哪怕再卑鄙一些,在征討各路義軍時,混個編製,出工不出力,首鼠兩端,壯大實力,混成個小軍閥,並能在外族入侵後適時高舉一雪靖康恥奉迎二聖歸的旗幟,退可參照曹丞相模式奉趙構令諸侯,進可參考朱洪武模式。再不濟,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開展群眾運動,在運動中消化敵人,壯大自己~
…………………………………………………………………………
宋江:1091年出生到1124年死亡。
征方臘1121年。
宋江死後三年,1127年,靖康變,徽欽二帝被俘。
從1121年到1127年,宋江要能撐夠六年,形勢就會大逆轉,這六年,他的任務是要能夠遠離政治中心,並能保存梁山泊實力。最好的方式是領個正式編製,吞了王慶田虎,收編其殘部跟地盤。高築牆,廣積糧,為了打方臘問朝庭獅子大開口要糧要餉,朝庭不給,就出工不出力,經營好自己的地盤。本本份份做個司馬懿,然後把方臘吹成諸葛亮就是了。這段時間主要是處理好與朝庭跟方臘之間的關係,用辯士和金錢去賄賂討好童貫高俅,維持現狀。在私下裡與方臘和平談判,演好雙簧。這樣要能撐個三四年,觸發靖康變的歷史事件,屬於梁山軍的機會也就來了。
靖康變後,有多個歷史事件走向:
最差的是做個金偽政權,與南宋政權分庭抗禮。跟金暫時修好。解決南宋政權後再圖北伐。
其次,奉趙構以令諸侯,按照宋江的能力比苗傅劉正彥自然是要強上許多。想做英雄大不了做個于謙,挽狂瀾於既倒,討黃龍迎二聖,青史留名。想做梟雄就做個曹操,存趙實宋,適當時機來個黃袍加身~至於是一統還是二分,就視金國的實力而動。但是千萬別忘了在1128年,要向宗澤去要一個牛人,籠挌為梁山第一百零九將,賜第二把交椅。這樣到1142年才有可能直搗黃龍府,與諸君痛飲~
據史家考證研究,在宋代徽宗宣和年間,確有宋江其人及其領導的梁山泊起義,但不像《水滸傳》所寫的有108將,也沒有那麼多生動的戲劇性場面。
梁山泊位於山東西部,原是個很小的湖泊,後因從五代到北宋黃河多次缺口泛濫,使它與四周的許多小湖泊匯成一片,到北宋末年便形成橫八百里水域的大湖泊,湖中港汊交錯,蘆葦縱橫八百里域的大湖泊,湖中港汊交錯,蘆葦縱橫,並有許多天然小島,形勢險要複雜。當時許多破產農民、漁民以及一些被政府通緝追捕的逃犯遂藏匿於此,成群結夥,靠進行一些「非法」活動營生。有若干股勢力日益增大,人數愈聚愈多,到北宋末年更掀起了多次反抗官府腐敗、盤剝與壓迫的武裝鬥爭和農民起義。宋江起義軍就是其中的一股。
宋江起義的導火線是宋朝廷煙解決財政困難,設置「西城括田所」,宣布將整個梁山泊八百里水域全部收為「公有」,規定百姓凡入湖捕魚、采藕、割蒲,都要依船隻大小課以重稅,若有違規犯禁者,則以盜賊論處,貧苦的農民與漁民交不起重稅,長期積壓在胸中的對社會現實的不滿終於像火山一樣爆發了。他們在宋江等人的領導下,鋌而走險,武裝聚險,憑藉梁山泊易守難攻的地形,阻殺前來鎮壓的官兵。到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這支農民隊伍正式宣告起義。
史書記載,宋江起義軍中有三十六個主要頭領。他們是宋江、晁蓋、吳用、盧俊義、關勝、史進、柴進、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劉唐、張青、燕青、孫立、張順、張橫、呼延綽(《水滸傳》中為呼延灼)、李俊、花榮、秦明、李逵、雷橫、戴宗、索超、楊志、楊雄、董平、解珍、解寶、朱仝、穆橫(《水滸傳》為穆弘)、石秀、徐寧、李英(《水滸傳》中為李應)、花和尚(《水滸傳》有姓名為魯達、魯智深)、武松。宋江起義軍總人數由於史書無記載,無法統計,估計有近萬人。《水滸傳》寫梁山好漢有一百零八將,那是小說家的虛構,作者羅貫中等人「欲成其書,以三十六為天罡,添地煞七十二人之名」(郎瑛:《七修類稿》),以使小說更添傳奇色彩以迎合百姓喜好,琅琅上口,便於流傳。但小說畢竟是小說,讀者不可將它當成真實的歷史。
宋江起義軍正式宣布起義後不久,就離開了梁山泊,轉戰于山東青、齊與河南、河北一帶,史書記載說:這支起義軍「橫行河朔、東京,官兵數萬,無敢抗者。」約兩年後,到宣和三年(1121年)二月,宋江義軍從江蘇沭陽乘船進攻海州(今連雲港),被海州知州張叔夜所派伏兵包圍,損失慘重,退路又被切斷。在這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宋江不得不率眾投降,接受朝廷招安,成為宋朝官軍中的一部分。後來宋江部是否去江南出征方臘農民起義軍,史學界有爭論,至今尚無定論。但多數史學家認為,宋江部出征方臘可能性較大。
宋代是中國歷史上發生農民起義次數最多的朝代。有宋三百多年,農民起義大大小小有數百次之多,宋江起義只是其中規模與影響都較小的一次。但因南宋時編印出版了《宣和遺事》,把宋江起義史事演義化、故事化;明初又出現《水滸傳》,將宋江起義故事描述得更加生動感人,因而使這次本來規模與影響都較小的農民起義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廣泛流傳於民間,以至家喻戶曉、人人皆知。但是,小說雖與歷史有聯繫,畢竟不完全是一回事,這是我們看《水滸傳》時所要注意的。
轉載自百度
我認為「招安」是梁山眾好漢唯一的出路。可以看出梁山大部分人並不想接受招安,包括前首領晁天王在內,但是吳用說道大宋氣數未盡,推翻朝廷談何容易。
不扯閑話,正面回答如果梁山沒有被招安,其結果可能怎樣?
1.說岳全傳里講到盧俊義、林沖、岳飛的師傅同出一人——周侗,其教授過武藝的弟子很多,還包括徐寧、武松、史文恭。而岳飛是周侗年邁時所收,當時岳飛恰逢少年,力量過人,周侗巴不得將平生一十八般武藝,盡心傳授與螟蛉之子。都知道盧和林的功夫在梁山是數一數二的,而岳飛文武雙全,比盧、林二人更高。假想如果拖到岳家軍那時,梁山取勝的幾率就很小了。這一點就好比現在,民間武術高手再厲害,你也干不過職業搞散打的運動員。
在兩宋一代,大小農民起義幾百起,最有影響力的就是北宋方臘 南宋楊幺兩支。
王躞領兵數萬幾年時間都不能剿滅楊幺 岳飛一到,八日就滅了八百里洞庭湖,楊幺數十萬部眾灰飛煙滅。而梁山鼎盛時期人馬總數也不過十來萬。
2.岳飛上梁山入伙的概率?哈哈,這個基本沒有。首先從岳飛的性格上來看,就是殺了岳飛也不會投靠梁山,如果會投靠梁山,就不會明知被秦檜陷害也會從前線趕回,才有了著名的風波亭。再加上,岳飛是個大孝子,投靠梁山對不起背後的刺字「靜(盡)忠報國」。
梁山好漢盡數於此,歡迎鑒賞果果社交管理的微博
招安不是必然的,宋江存在那麼招安就是必然的。我們只能假設宋江早死(突然病逝),這個問題才有討論意義。
《水滸傳》裏宋軍戰鬥力都是比較渣的,雖然有美化主人公能力的用意,但客觀上宋軍戰鬥力確實有限,這是梁山的優勢之一。
從各路好漢上山緣由來看,宋朝腐敗不堪已經無藥可救,逼人走投無路。歷史上北宋那時也是氣數已盡,宋徽宗貪圖享樂昏庸無道,這是梁山優勢之二。
由於以上兩個優勢,全國也是揭竿而起,方臘在南方自立為王,佔有數州幾十縣,還是在江南富裕地區。當然還有王慶、田虎。這一方面牽制了宋軍主力,另一方面大大動搖了宋朝的財政能力和統治基礎。這是梁山的優勢之三。
但梁山好漢也有三大劣勢。首要就是內部不團結,投降派、落草為寇派和造反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絕大部分人並沒有太堅定的觀點,但還是讓宋江這個投降派佔了上風。如果假設宋江病逝,並不能解除梁山泊好漢內部的派系紛爭,梁山內部並沒有稱王,領導人產生缺乏制度化標準,極其容易內部火併,實際上早年不就發生了嘛。這是劣勢之一。
其次,地利也是一大劣勢。山東泰山、沂蒙地勢高,但四周地勢低,無法形成阻隔外界的山脈,軍事上不利於長期固守。同時宋朝首都開封府距離山東太近,這導致朝廷會全力對付梁山這個迫在眉睫的心腹大患,而梁山每個舉動都可能讓朝廷神經緊張,並每次派更多士兵進剿。
最後的劣勢就是歷史上即將南下的金國,其全盛期基本吊打宋軍。梁山好漢再猛,數量上也是吃虧的。面對金國傾國之兵,很難抵抗。
對於梁山比較好的策略就是先選出一個合格領導人,然後稱帝形成穩定的領導人和制度化的接班程序。之後,與方臘通力合作,輪番襲擾宋軍;一方被剿另一方就全力進攻宋軍以圖互保。時機成熟時,梁山軍應南下攻取徐州、沭陽一帶;方臘則應北上橫掃蘇皖與梁山軍會師,雙方以淮河為界,方臘向南攻擊,梁山先取山東全境再取皖北,然後進攻河北,直接切斷河南河北聯繫。
同時還要聯合王慶、田虎,輔助王慶佔據兩湖與江西;輔助田虎佔據河北、山西。四路人馬一同進軍河南,起碼能把宋朝趕進關中。
這樣歷史大概會進入一個「五國爭雄」的時代。而這時候,由於各國領土相對於大一統時期的宋要小得多,金兵南下則無處可逃,必然會拚死抵抗,因唇亡齒寒的關係,關東四國便會合力抗金,宋自身定無力東進只能躲在關中自保。你覺得這幫人裡面最最牛逼的也就是林沖。一個八十萬禁軍的教頭,普通的中層軍官。
真正的高級將領都在戍邊,要是他們回來了,梁山就成粉了。
按照《水滸傳》原著設定來看,不要根據史實或者《大宋宣和遺事》,我們僅僅是根據原著分析,歷史上的宋江和小說中的不一樣,按照原著設定,梁山軍隊可以平定田虎、王慶、方臘,毋庸置疑。更重要的是梁山軍可是打敗了遼軍,差點打的遼國滅亡,不要忘了這個設定。這時候的宋遼實力差不多,而大宋境內有田虎佔據河北、王慶佔據淮西、宋江佔據山東,更重要的是方臘佔據最富庶的江南地區,而北宋可控制的有效區域更是大打折扣,而且財富來源被切斷,事實上實力大大不如遼國。而梁山軍隊,可是具有滅遼的實力啊,打敗其他三個割據勢力也是沒問題的。就算最後損傷慘重,但是還是贏了。如果梁山扯起反旗滅宋,我想不出來北宋有什麼能力能抵擋得住?
所以梁山最好的出路就是,打到東京!地圖上看看,山東與河南接壤,直接斬首行動,各地反應不過來,成功可能性是很大的。
(這都是基於原著設定所做出的推論,與歷史無關,與其他書中所描述的梁山實力無關)
怎麼還有這樣的問題,實際上,招安的是小說,沒招安被消滅的是歷史。
歷史已經明明白白的給出答案來了啊!誰都不可能說的比歷史事實更有說服力了!
不會。
梁山不招安有三種可能:
一,太平天國式。
雖然軍隊戰鬥力不錯,但是,面對朝廷佔據優勢的錢,糧,兵員供應,面對周邊效忠朝廷的地主武裝勢力,以及有可能的朝廷借來外國僱傭兵,最後戰敗。
二,李自成式。
在宋朝與遼國大軍對峙的時候,突然從背後捅宋軍一刀。
以宋軍的尿性,有可能就直接崩潰。
梁山軍進了東京,宋江當皇帝,然後再被南下的遼軍或金軍擊敗。
三,李世民式。
朝廷大軍跟北國對峙的時候,突然發動取了東京。
然後以此為根據地南征北戰,滅盡一切其他起義軍,統一全中國,並在建國後對遼,對金都取得勝利,建立又一個偉大帝國。
我覺得,二的可能性最大。
連喬峰都被滅掉了,宋江一招降龍十八掌也不會,還想怎麼搞?
據說宋朝的造反多數不是以推翻朝廷為目的而是以被招安為目的的。因為宋朝的造反有這樣被逼著造反的,有那樣被逼著造反的,就是沒有窮得去造反的。看看水滸傳還真有道理。再看他們的口號,不是打著推翻宋朝。卻是什麼「替天行道」!我是要去幫皇帝打壞人呢啊 。。。你說這造反造的。。。
還有說林沖的八十萬禁軍,說說是皇帝的親衛部隊。。其實是用來降低失業率的。招收的多是老弱病殘。因為宋超太有錢了。降低失業率就代表著犯事的人就少。人人有口飯吃。誰還去犯罪啊?用降低失業率來降低犯罪率。。我們今天都是在玩老祖宗玩剩下的 啊 !也難怪。。。25—30%的世界人口出產了世界的80%+的GDp,別說養個百八十萬不幹活的軍隊。。連你遼朝金朝一起給養了。。怕什麼?
所以梁山的初衷本身就是想這被招安。。。不被招安就會不斷的找朝廷麻煩。直到朝廷真心來招安就是了。。朝廷如果不來招安。就自己在這弄點田。種點菜改行當農民算了。水滸的好漢以一敵百的戰神形象明顯的有被作者刻意的誇大,宋朝晚期的軍隊雖然整體素質不堪一擊,但是要知道水滸里的好漢雖然攻城但不霸佔城池,所以主要的根據地還是在水泊梁山,這條方針就決定性的限制了他的勢力膨脹和後期發展,那麼多人,包括牛羊馬畜的都蝸居在一個山頭上,早晚都會被朝廷剿滅,你看當初雙鞭呼延灼用連環馬陣差點就把梁山蕩平了,所以招安初期宋江做這樣的決定還是在為大傢伙著想,想讓大家有個正兒八經的名分,舒舒服服的過上好日子。但是後來慢慢錦衣玉食的日子已經慢慢改變了他的觀念,穿上了官服戴上了官帽他認為就這樣的得到名分了得到朝廷的信任了,征方臘時梁山好漢十有折七,返京之時街上路人百姓無不扼腕嘆息,這樣不說面對朝廷的毒酒他自己去了尚且罷了他還非要拉他的好兄弟李逵上路,生怕他死後李逵起兵造反毀了他的名聲。總之江湖事一言難盡,任何人最終都會找他自己的歸宿,命運使然無能為力啊。
梁山正規軍中,主要戰力在於投降的朝廷將領,而關勝、呼延灼、徐寧加入梁山之前,宋江是承諾過招安的,他們之前在朝廷也沒有坐到很高的位置。這和大多數好漢「殺人放火受招安」的主要套路一致。
也就是說,梁山能有這樣的規模,跟他們打的替天行道的口號有關。
石寶--- 關勝
鄧元覺---魯智深
龐萬春---花榮
是不是感覺有點像?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