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紀福音戰士》給日本動漫業帶來的衝擊和影響有哪些?
謝邀。
內涵上來說,EVA厭世的主題劇情,精妙的戰鬥場面,艱澀難懂的宗教符號,滿足考究癖的各種細節隱藏,在日本受挫的經濟,神戶大地震,沙林毒氣事件,宮崎勤事件的背景下被放大,全面戳中了otaku甚至一般市民的G點。這是EVA走上神壇必不可少的原因。對於這點,@Onward 其實已經說得比較全了,我在這裡談談EVA對於動漫業界的影響。
在進入這個話題前,我首先要介紹一個名字叫做大月俊倫的人。在看EVA新劇場版的時候,假如有注意結尾的字幕,會發現他的名字排在倒數第三的位置(倒數第二是監督摩砂雪和鶴卷和哉,倒數第一是總監督庵野秀明)。
此人究竟何德何能能排在這樣一個重要的位置,這就要從EVA開創的製作委員會模式開始說起。
在EVA成名之前,製作原創動畫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所謂原創動畫,就是指像EVA一樣沒有原作漫畫/小說/遊戲的動畫。原創動畫的好處是觀看動畫的觀眾全部都不知道後續劇情的發展,追看性和討論熱度會更佳,但很大的缺點就是缺乏投資商。因為作為投資商,沒有原作的大賣為保證,是不敢輕易為一部動畫注入資金的,特別是在投資商殺手GAINAX手下的這個企劃。他們在十年前製作《王立宇宙軍》時由於畫面過於精美劇情過於平淡讓BANDAI損失了一億多日元,後來的《飛躍巔峰》最終話也是出現了令人髮指的經費不足直接把原畫稿拿來播出的情況。在這個危急的關頭,製片人大月俊倫開發出一種新的資金籌集方法,就是剛剛提到的製作委員會模式。
用一個詞說明製作委員會模式就是私募基金。舊時的動畫公司通常要自負盈虧,從電視台的廣告贊助商手中拿下製作經費,做出的動畫賣得如何都要獨自去吃掉,而且所有事情都自己做,包括廣告公關,音樂製作,聲優召集等。當時大月俊倫牽頭成立了一個EVA製作委員會,以GAINAX上一部作品《藍寶石之謎》的成功為賣點,召集了一班投資商來籌集EVA的製作經費。有製作模型的模型出版商,配套漫畫發行的漫畫出版商,製作OPED的音樂公司,出售VCD的音像公司,他們聚集起來,約定日後按出資比例利益分攤,一起向電視台買一段播放時間。到這個時候,日本動畫的資金來源模式終於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以前在電視台廣告贊助商的贊助費底下低聲下氣,現在終於可以有自己的錢成為電視台買家;以前一個人幫資本家打工拿薪水,現在終於聯合所有工人發動了革命。
動畫製作公司終於放下了心頭大事,因為風險被製作委員會分攤了;也同樣可以專心製作動畫了,因為其他工作可以交給委員會的其他成員去做。而且製作委員會模式讓大量的資金湧入了動畫界,使整個日本動畫產業破天荒地出現了無數繼續發展和賺錢的可能。全世界的動畫公司,恐怕只有迪斯尼,才有財力去建主題公園、發行周邊產品、建立銷售和物流渠道,但製作委員會模式讓1:1大小高達、海賊王主題公園、哆啦a夢主題博物館的建立出現了可能。製作委員會拉入了玩具製作商的投資,使動畫周邊產品能直接進入原來就已經建好的銷售網路;委員會的關係網能把動畫作品打入更多人的眼中,動畫市場突然擴大了很多倍。為了配對這個突然變得龐大的市場,動畫題材變得多元化,有了各種幫助,日本動畫不再瞻前顧後地選擇題材,不用再不得不地拍王道的熱血冒險、糾纏的三角戀、宇宙機器人戰爭這些雖然有票房保證但已經被寫爛的題材,事實上EVA如此晦澀難懂的劇情也能取得成功是做給所有動畫公司的一面高高立在山頂的旗幟。從此以後,即使在低迷的經濟下,日本動畫產業創造了再繁榮,經濟產業鏈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大量原創動畫雨後春筍般地層出不窮,所謂的三大otaku動畫(EVA,機動戰艦Nadesico,少女革命)都是承著這道風走上神壇的。從此以後動畫脫離了漫畫的附屬物這個角色開始成為了日本經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EVA,不,應該說大月俊倫,帶來了日本動畫前所未有的最偉大的革命。
不過死性不改的GAINAX又幹上了以前已經犯過數次的錯誤:預算控制上的極端失敗。在庵野秀明這個瘋子的那顆熾熱的動畫魂面前,EVA的前六集就花去了經費的一半(所以可以看到前幾個使徒的戰鬥場面特別精彩),以致後期不得不使用了大量意識流自白場面、史上最長的定格場面、翻來覆去反覆用同一個鏡頭這些大膽又可恥的手法,甚至出現了TV25、26集這個名留青史極度晦澀難懂的結尾。偏偏歪打正著,這些手段日後竟然成為了EVA日後受歡迎的一個原因,觀眾得到了從來沒有試過的體驗,就像當年第一次在大銀幕上看不知所云的《2001太空漫遊》一樣。雖然有fans開心,但也有觀眾不收貨大喊坑爹,投資商也對庵野相當不滿。這個時候,大月俊倫再次提出了一個天(wu)才(chi)的想法:利用25、26集的省錢畫面作為一個新企劃的廣告!他再次向製作委員會提出邀請,向他們說出可行性,第二次募集資金,打出「劇場版真結局」的旗號,再次開始動畫製作。這個將計就計的想法成就了《死與新生》和《真心為你》兩部劇場版,人類在第三次衝擊中華麗地走向滅亡和重生,為舊世紀EVA畫上了圓滿的句號,使其真正地走進神作之列。
順帶也說一說關於製作委員會。從EVA開始,日本動畫全面走向製作委員會模式。一般製作委員會的名字會出現在片頭曲的最後。命名方法一般是XX製作委員會、XX Project、XX Partner。
也有一些有趣的命名方式,通常是以劇中出現的組織來命名。京都動畫公司最愛這套,他們所有動畫的製作委員會都是這樣命名的:
《全金屬狂潮校園篇》 - 陣代高校生徒會
《AIR》 - 翼人傳承會
《Kanon》 - 百花屋
《CLANNAD》 - 光坂高校演劇部
《涼宮春日的憂鬱》 - SOS團
《幸運☆星》 - 幸運☆天堂
《K-ON!》 - 櫻高輕音部
《日常》 - 東雲研究所
《冰果》 - 神山高校古典部OB會最後也提一下,大月俊倫也是90年代日本動畫聲優潮的主要推動者,著名聲優林原惠美也是他發掘出來的。後來發展到聲優開始單獨出來和劇情、作畫、音樂這些元素一樣變成賣點,具體例子請看花澤香菜。
EVA這部動漫其實已經被研究透了,任何你想問的問題已經有無數人問過和回答過了。
不懂的可以去http://www.tokyo3cn.com/bbs/forum.php
看完這個網站的精華貼(非常大的資訊量)差不多所有的問題都有答案了。
以下答案轉自EVA究極解析2珍藏特輯 動畫基地EVA增刊3。
《EVA》之所以為《EVA》,不僅是庵野秀明的創造,更有其幕後策劃以及整個「污錢計劃」的締造者大月俊倫的汗馬功勞。大月俊倫(Toshimichi Ohtsuki),1961年生於茨城縣,現任King Records常務董事、多媒體內客關聯作品的企劃·製作子公司Ganges的社長。l984年通過當臨時人員而進入King Records,任職與動畫聲樂部門Star Child Level。曾參與過電視劇《必殺仕事人》的錄製,以及電影《哥斯拉》原聲大碟的企畫。之後,大月俊倫出任《新世紀福音戰士》的製片人,在《EVA》結束後。又曾任《機動戰艦Nadesico》(96年)《少女革命烏蒂娜》(97年)《秋葉原電腦組》(98年)等一系列作品的製片,成為日本的視覺娛樂的關鍵人物。
大月俊倫作為製片人的特點,就是比那些中規中矩看著數據說話的商人們更「人性」或者更「個性」一些,當初就曾因進行一些非主流的企劃而被公司一再否定,最後卻總算堅持了下來,也算奠定了他的風格所在,直到發掘到《EVA》這塊大金礦。作為製片人,大月不僅為《EVA》保駕護航,同時他也在日本的形象產業(Character產業,國內對應的詞叫「衍生產品」)中掀起了巨大的改革波濤。甚至可以這樣說,《EVA》不僅作為一部動畫在動畫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它同時也將記載在日本動畫產業發展史的名冊中。直至今日日本繁榮得甚至有些過熱的動畫業,其肇始即為《EVA》。而《EVA》的商業運作,正是大月俊倫的得意手筆——將製作委員會模式引入TV動畫。
原本日本TV動畫的商業運作大致企劃得需要獲得「電通」或是「博報堂」這樣的廣告代理公司青睞,由他們來拿著企划去找贊助商投資。獲得贊助商的資金後,一部分交給動畫製作公司,一部分則交給電視台獲得時間檔。貼片廣告則作為回報由廣告代理商銷售。這種方式首先風險很高,如果動畫收視率不理想那麼將造成出資方和代理方的大災難,所以廣告代理方和贊助商的謹慎考慮將很難讓比較個性以及純原創的動畫出頭。而且贊助商所能擁有的不過是廣告時間,並不能擁有任何作品的版權,版權集中在一家(通常是電視台)的情況也不利於衍生產品的開發熱情。
而製作委員會方式則是一個企劃發起後,讓多家相關的企業以匿名和任意組合的方式(有關匿名組合涉及日本相關的法律,在此不作進一步說明)共同組成一家「製作委員會」負責作品的商業運作。(相應地,作品的Producer——製片人可能會有各家企業的代表,但大多只是掛個名字。實際操作由一個主要製片人負責,比如大月俊倫)這些相關企業可以是製作公司、漫畫原作出版社、唱片公司、電視台、玩具製造商甚至偶像歌手事務所,作品的版權屬於「製作委員會」本體,而不再是單獨的某家公司,而製作委員會的成員們則獲得相應的權力:周邊產品、CD或DVD發行販賣權或國際版權等各項權力,有了這等便利,污錢起來自然得心應手。而且最後收益是扣除了各家的規定手續費和傭金後,根據出資額比例再分配。這樣一來不僅可以通過製作委員會參與多個作品的投資,讓企劃更有機會啟動,把雞蛋放在不同的籃子里也分散了風險。
而製作委員會所改變的不只是作品的商業層面,也改變了作品的質量本身。過去的動畫里贊助商沒有著作權,所以贊助商必須依靠周邊衍生產品(Character 商品)來平本掙錢。因此能不能賣出周邊就成為動畫從企劃時就要考慮的關鍵。(編者註:遺憾的是,這就是目前中國動畫許多從業人員和專家對「產業」的認識和現狀)至於那些泛濫成災的機器人動畫,自然也會被人諷刺為「玩具製造商的廣告」。而一旦版權掌握在製作委員會手中,作品能否紅就成為了利益者們的追求目標,而不會只是瞄準能否賣周邊一項。正因為如此,許多也許被玩具製造商們忽視的優秀的創意和動畫得以誕生,日本動畫也不會單調地充滿各類「玩具動畫」——比如《新世紀Evangelion》這樣的以創作者為中心的有些「另類」的動畫。
在《EVA》中使用製作委員會方式,改變了動畫作品因為資金問題受制於電視台的局面,為創作者們打開了鐐銬,這不僅是大月俊倫在利益方面的考慮,也是他對於庵野秀明的理解與照顧。大月俊倫非常欣賞庵野秀明的才華,想要讓他不受束縛盡情創作出最滿意的動畫,他甚至曾對庵野明確表明自己想要保護作品的立場:如果自己因為聽到了反對意見想要插手《EVA》的創作,那麼庵野可以「君命有所不受」。而且就在《EVA》的製作過程中,庵野秀明每個月都會到大月俊倫的公寓里住一晚上(是暢談作品吧?真的只是談作品對吧?嗯嗯……但願是……),然後早上兩人一起冒著寒風逛中野Broadway(著名的商店街,有不少動漫店,有很多從業人員、大學生和發燒友來逛,與Otaku集中的秋葉原相映成趣)和LD店,之後才各自去上班。正因為有大月俊倫這樣興趣相投且眼光獨到的製片人或者說「伯樂」,像庵野秀明這樣的個性監督才得以在日本機械化的殘酷動畫製作鏈條中脫穎而出吧。
五六年前新劇場版上映前隨便寫的一篇,順手貼一下,雖然現在看來蠻幼稚的感覺啦
EVA是一個「現象」,日本只有三部動畫能稱得上現象級:《宇宙戰艦大和號》,《機動戰士高達》和(時間上)距離我們最近的這部《新世紀福音戰士》,能夠在上映十幾年後還不斷為人解析被人津津樂道的EVA已經不能說是簡簡單單的電視動畫了,正所謂「一部《紅樓夢》,道學家看到淫,經學家看到易,才子看到纏綿,革命家看到排滿」,EVA展示著它的全方位魅力,從人物到劇情,從社會倫理到宗教道德,幾乎什麼人都可以從裡面看到自己感興趣的——這是其長盛不衰的主因。
「有什麼好解析的,你們這群自以為是的OTAKU給我醒醒吧!」
會這樣說的只有一個人,庵野秀明。在廣大動畫迷眼中,這是個帶著強烈人格雙重性的存在,他是教主,他也是痞子。
庵野秀明的種種言論往往很令人費解,譬如他說「看EVA痴迷EVA還什麼解構EVA的統統是庸俗的不開竅的OTAKU」,就差沒大喊「覺醒吧道德」了——問題是,他老人家正是個不折不扣的重度otaku啊……
庵野帶領著Gainax一手創造了神話一般的EVA,在近似乎接受頂禮膜拜且撈錢的同時又不忘打擊他的fans們。從EVA的後半部分也不難看出,痞子是多麼的痛恨otaku們,恨不得都抓起來扇兩巴掌,然後吼道「給我醒悟吧!回歸現實吧!」
碇真嗣在上映後很長一段時間都是各大動畫人物排行榜的男主角最高位,他的軟弱,他的自閉,他的逃避讓很多看這部動畫的觀眾(當然,不一定都是otaku)有了同等的代入感——「什麼嘛……這不就是在說我么……」——大體這樣的感受。說回日本的otaku,在《電車男》里也很明顯的展示了,這是一個相當特殊的群體,在某樣事情上狂熱到近似乎本能才華(譬如動漫,遊戲,電影等),但因為長期「家裡蹲」而被人稱作「御宅族」,大多心理不開放,害怕與外界過多接觸。這樣的一個群體看到以往都是高大全形象的動畫突然出現了一個能夠代表的角色是多麼歡欣鼓舞,再加之EVA本身的所謂內涵更是能讓人研究上老長一陣,所以EVA吸引來最多的otaku也是毫無疑問的。
痞子庵野想必是在做EVA TV版臨尾聲的時候崩潰了,資金不足和fans太高的期待幾乎將他壓垮,所以EVA看起來就像惡作劇的結尾毋寧說是早有安排(鬼才信咧),不如說是庵野秀明對otaku觀眾的一個「報復」。他口口聲聲說這樣結局是為了把沉迷二次元的otaku們拉出小圈子,讓他們回歸現實。但事實上誰都看得出來在EVA這事上他與觀眾的敵對氣勢,作為少有的跟fans群鬧僵(觀眾會認為這個人有什麼資格說教給我們聽)的動畫監督,庵野毫不客氣的表露出他「看不起這些otaku」的情緒,這其實是個很奇怪的心理——「自己是otaku,但反而最看不起otaku」,多多少少帶點自卑源頭,想想《電車男》吧。
其實也不是沒有前科,剛進入商業動畫市場的Gainax雄心勃勃的極用心的製作了《王立宇宙軍》,結果居然慘變票房毒藥,他們怎麼也不敢相信這麼一部承載著極高夢想的作品居然會失敗,於是抱著「想要看半裸美少女和巨大機器人是吧,要看就來啊」的想法做了個《飛越巔峰》,結果居然一炮走紅……估計從那時起庵野乃至整個Gainax就開始頭腦脫線了,成了業界最亂出牌的代表。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庵野的看法,那就是所謂的動畫觀眾,真是庸俗,進一步的導致了後來的EVA對立事件。
在EVA上映的同年,日本還發生了一件更大的事,東京地鐵沙林毒氣事件。
現在回過頭來看這個會發現挺巧合的,奧姆真理教和EVA的不無可相比較處。麻原彰晃身為教主,他的心理陰暗面無限放大,傳輸給了信徒,所謂的末日情結導致了奧姆真理教信徒的憎惡世界和自我封閉。這點EVA也有反映,那就是「世界註定滅亡」和「補完計劃」,但與邪教的宗旨不同(同還得了),最終是希望能從「自閉」走向「自我醒悟」,重新尋回本我的一個過程。
95年那次事件對日本社會影響很大(村上春樹甚至進行了一系列的獨立訪談),有一種現象很讓人震驚——事件發生後,很大一部分日本人聞訊卻毫無感覺,事不關己一樣的繼續自己的生活。二戰過後的日本從軍國主義變成了民主政治,戰後一代的雄心勃勃導致經濟飛速發展,用句我們政治課上學來的都會的,就是「物質生活的豐富,但也使精神上缺乏最高信仰,精神生活一片空虛」,沒錯,到了90年代的年輕一代,迷茫,精神空虛,麻木,事不關己成了他們的tag。
我一直舉的是日本的例子,但說到這,恐怕要拿出國人來說法了,在很大程度上,我們這一代的信仰缺失要尤甚日本。
沒有信仰很容易讓整齊劃一的價值觀與個人價值觀產生矛盾,也就是說,文化系統中也隨之缺失了完善的價值體系,好比EVA中,沒有目標的碇真嗣面對使徒首先選擇的是逃避,他不清楚自己為什麼戰鬥,為了誰而努力。這就跟我們現實中的很多人一樣了,頭腦空白—&>迷茫—&>不知做什麼好—&>庸庸碌碌過日子,如果是更偏激點的,那麼還可能是這樣:空虛—&>找樂子—&>填補—&>加入邪教。年輕人聽到毒氣事件後麻木不仁,殊不知很可能釋放毒氣的教徒中有很多都是與自己同齡同輩的一樣空虛的人。
Otaku也大多是年輕人,對於ACG這些二次元世界的狂熱其實也是他們填補空虛的一個表現,所以庵野秀明這個重度otaku引經據典弄來設定概念的大雜燴動畫才讓他們反覆考據,與其說有混淆視聽之嫌,倒不如說這是一種從別的渠道緩解自己心靈空白的好方法,只是這個時候,嘴裡還念念叨叨的痞子庵野未免也太不知趣了。
給我們帶來了諸如「前方高能反應」,「提防精神污染」等fancy words
推薦閱讀:
※《黑子的籃球》是沖著腐女去的,還是只是恰好為腐文化提供了素材?
※為什麼《龍珠》里的一些角色名字帶「飯」(比如天津飯、孫悟飯),「飯」有什麼特殊意義嗎?
※美少女戰士中變身只是換了件衣服,為什麼其他人就認不出來了?
※為什麼一定要帶佐助回木葉?
TAG:動畫 | 日本動漫 | 文化創意產業 | 動漫 | 新世紀福音戰士EV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