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后期中的「透」要如何做到?
PS: 本人後期渣一枚,最近請教前輩時大大表示我的片子「灰而不透」。在此請教一下在攝影后期的處理中如何做到這個「透」字!
PPS: 有朋友建議上片子,我就獻醜了。感覺不止有不透的問題,還請大家就別的問題多多多指教!
李濤的教程:如何通過控制原色讓你的照片變的通透就講的很好啊
http://www.zcool.com.cn/article/ZMTQyMTEy.html
先回答提主的問題,「灰而不透」,簡單點來說照片的通透本質是對比度的問題,灰調的照片要透,就必須要學會在「灰度中找對比「。照片後期是先定調,再定色,調子不對,亂加顏色只會讓畫面越來越臟。以下是我就自己拍攝的照片寫的一片關於照片後期的思路,希望通過它讓你對於」透「的理解有些許幫助。
---------------------
《如何調出相對高級的小清新》第一次在知乎上回答,非常緊張,畢竟大神非常多,說的不好的地方請各位前輩多包涵。看了很多回答,發現對於照片通透、乾淨、質感的解釋都沒有什麼問題,但是在後期過程中其實我們可以簡單點,後期的過程簡單點~
Hello,大家好,我是陳星星,這是陳星星分享的第一次調色教程,這次的教程是基於我的一組人像客片中的一張。這組客片接的也很有戲劇性,結婚前兩天我在老家找了一個花店訂手捧花,加了老闆娘微信後,看了我朋友圈後想要跟我約一組寫真。於是,我在結婚前一天,花了一個小時左右在她店裡及附近拍完了一組,完整圖請戳這裡:?????
先附上原圖和做完後期的成片,左為原圖,右為調色後。
這張使用佳能5Dmark3+50 f1.8stm拍攝,拍攝時間中午12點左右(勸大家如果不是特殊情況還是不要正午拍攝,頂光下的片很難修)
這類小清新的照片的後期思路有一個大的方向,用術語來說就是往高調片走,通俗來說就是明度較高(較亮)的片子。在直方圖上的一般表現是這樣的:
大量的照片信息集中在直方圖的最右邊(亮部區域),直方圖的最左邊也有足夠多的暗部信息保證片子亮而不飄。
通過以上的闡述可以引出照片的一個後期思路,也可以說是後期原則,「亮而不曝,黑而不死」,這句話需要一點時間來理解。再深入的解釋下,所謂「亮而不曝」就是足夠的高光,但是高光中有細節、層次,「黑而不死」的體現就是暗部足夠黑但是依然透氣。看看你們自己不滿意的片子,暗部是不是都飄起來沒有沉下去?這個原則可謂是照片「乾淨」的秘密。
修圖之前我們先來分析一下原圖的問題,最直觀的表現就是曝光不足,人臉、環境黑。
這裡我需要再引入一個後期原則之二「先定調、後調色」,結合這張圖的定調就是要解決之前的問題。那麼如何定調?LR和ACR的基礎調整中就可以實現,給一個合理的曝光,暗部隨之要沉下去(陰影+黑色色階配合使用),恢復一些高光細節,做到亮而不曝(高光+白色色階,這裡記住,白色一定要比高光減的少)。看看,只這一步,片子是不是舒服很多了?到這裡做個液化磨皮是不是也能出片了,但是我們要更好,所以繼續往下走。
繼續分析第一步之後的照片問題,問題一:妹子膚色黃、不夠通透,綠的不夠好看。針對樹和天空可以繼續在基礎調整中拉曝光配合其他進行微調,但是LR和ACR里還有一個叫做HSL的工具也能夠做一些微調,先看HSL調整後的圖,膚色是不是通透了些(有人要喊:星星,我覺得還不夠啊,別急,後面還有)膚色和環境是不是拉開了層次?
在HSL里可謂是對照片進行二次升級,正常情況下,橙色控制膚色,為了讓皮膚更加通透,我選擇降橙色飽和度,提高明度,色相往左偏紅往右偏黃,看個人喜好。黃綠色相的調整是為了讓黃綠能夠分開,綠中帶點黃,相配合的就是降飽和、提明度顯的綠色不會那麼假也更通透,藍色在這張里主要控制天空,為了給天空更多的細節和層次做了一次加飽和、降明度處理。這裡再拎出後期原則之三「黃綠要分家」,你要問我為什麼,你回想一下生活里的一些植物的綠色,大部分是不是綠中帶點黃?尊重自然色就對了。
大家不用記參數,每張圖的參數都不可能一樣,這也是預設為什麼用不好的原因(給自己挖個坑,後面說一說如何用好LR的預設)。HSL里你只要快速的拖動每個顏色的色相就能分辨出它們在圖裡控制的區域,這個需要大量的實際調片來練習。到這裡LR部分我已經完成了60%,繼續往下看。
在分離色調中我們可以對高光和暗部加顏色,為什麼你覺得自己的片子飄,站不穩,問題的根源就是在暗部,我們在暗部給一個合理的顏色(這裡我選擇的是青色,目的是讓樹的顏色不要顯的那麼黃)細心的你是否能看出這兩張的區別?這裡引入後期原則之四「高光要乾淨」,通俗來說就是高光的顏色要單一,實際操作層面就是在分離色調中你要控制自己高光先不給顏色。
LR或ACR里的最後一步,通過相機校準把膚色和環境色拉開一些。
這裡調整的目的是讓膚色更紅潤些,跟環境的綠色分開的更加明顯,體現在操作層面就是紅原色和綠原色的控制。藍原色色相一般不動,這個後續的教程會有涉及,通過增加飽和度讓畫面整體飽和度有一些提升,彌補一些丟失的顏色細節。
好啦,lr或acr里的調整就到此結束了,剩下的就是進入ps進行修瑕疵、磨皮、液化、疊素材的處理啦~
以上便是陳星星的第一次調色教程,在寫這篇教程的時候很多東西是就圖講調色,裡面涉及到的幾個調色原則每一個都可以深入展開的去講解,我也會在後續的教程中進行補充。
最後的最後,做一下自我介紹,我是陳星星,是一名在國企上班的獨立攝影師,我暫時不靠攝影吃飯,以後可能會,不管怎麼樣,我希望自己對於攝影的熱情能夠一直保持下去。
微博:@我是陳星星_ 微信:61237841
如果你有照片後期方面的困惑或對我這篇教程的建議,可以關注我的微博或加微信進行交流。
原圖+預設地址:https://pan.baidu.com/s/1o8atutk 密碼: 2msk
照片不通透是目前數碼相機、手機的通病。「灰」就像照片上蒙了一層塵,所以把灰塵擦掉的視覺感受是什麼樣的?是黑度更黑,輪廓更明確清晰(類似 HDR)。所以最簡單的做法就是調整色階。但這樣容易帶來畫面的不自然。稍複雜也更自然的方法如下:
1. 打開照片-複製該圖層-混合模式調整為柔光:
2-4 步都是針對該複製圖層進行操作。
2. 濾鏡菜單-其他-高反差保留。打開預覽選項,根據需要,自行調整半徑大小:
3. 濾鏡菜單-銳化-USM 銳化,自行調整各項數值:
4. 如果覺得不夠味,可以再適當調整輸入色階;5. 最後根據需要,調整該複製圖層的透明度。完成!
透的概念,我之前也有追求過,也學習過當時一位前輩做的PDF——《如何避免將單反當卡片用》似乎是這個名字。講得很淺顯很基礎,但我還是很受用的。
簡單來講就是:
1、適當的曝光——呈現它在晴朗的陽光下的樣子。
2、正確的色彩還原——呈現它在晴朗的陽光下的樣子。可以用白色作為參照,當然不是指過曝。
3、恰當的反光——呈現它在晴朗的陽光下的樣子。反光是表現質感的重要因素。
講到底,仍然是前期的基本功和後期的技巧與經驗。你需要學習基本的曝光知識和基礎的色彩構成知識。
透並非是照片的唯一標準,甚至有些情況下不能算作標準之一。不過我還是相信一句話,在跑之前,得先學會走。很多人走不穩就想證明自己會跑,這總歸是不能長久發展的。
大致做了一下,表達我前面說的意思,做得匆忙,並不算好,只是個示意。實際上透不透還是要為照片本身服務。
最迅速的辦法:套一個膠片的色彩查找,秒透。。。
一般的辦法:白色階
自虐的辦法:32bit HDR
正常的辦法:打回RAW重做
不用後期的辦法,用Otus這樣的鏡頭,配合足夠專業的燈光。。。。。。
2015李濤講後期--如何通過控制原色讓你的照片變的通透視頻
還是回答這個視頻
李濤大神最新的教程專門有講關於照片通透的處理,教程清楚易懂,理論也棒棒噠~~
照片為什麼不通透這個問題也曾經困擾了好久……
現在拍出來基本都比較通透了。
個人感覺,有以下幾個原因。
(原因比較簡短,先說明後舉例)
一、設備。
雖然我不是器材黨,但是通過幾年拍攝感覺通透確實與設備緊密相關。
特別是鏡頭。
題目如果以後有條件,可以試試全副+高素質定焦頭,會感覺讓照片通透容易多了。
二、天氣條件。
拍攝通透與否,與天氣密切相關。
空氣良好的地方,早晚去拍會比較透。
大中午拍必定光線很硬甚至慘白一片。
所以天氣條件,說白了也就是光線狀況。
三、後期。
一般來說,加大對比度,增加飽和度有利於提高通透度。
舉例
首先第一張,這張拍攝於西塘夜景。原片未調。
因為燈籠光線色彩比較好,鏡頭也還可以,放大後會感覺比較透。
如果您有個微距鏡頭,雨後去拍,也會得到較好通透效果。
(沒雨就自備一個小噴水壺)
這是原片
然後簡單ps一下。改下顏色,提高一點飽和度。
微距拍片一般都挺通透的
這張拍於漠河烏蘇里江,中國最北點,對面是俄羅斯。
這裡空氣條件非常棒。
可以感覺到,底片藍天江水都很純,已經具有通透的潛質了。那麼進一步該如何處理?
首先,把色溫調偏藍一點,讓藍天江水更加偏藍。
接下來,提高對比度,讓畫面更鮮艷。
進一步提高飽和度,讓藍色更藍(我調的比較隨意,顏色可能有些刺眼了,這裡只為提供思路)
和原片比,變的更通透了。
嗯再次聲明,我為了顯示對比調的有點過,大家不用調這麼深。
類似的照片都可以這麼調。這張也是漠河。好地方啊。
這裡是北紅村,中國真正的最北村莊,應該是中國空氣最好的地方之一。
下午四點,夕陽西斜,原片未調。
我覺得顏色,通透度什麼的已經都很好了。
如果想進一步提高效果,弄弄色溫,加點一點自然飽和度即可。
所以雖然後期調很重要,但個人認為前期條件(器材+天氣+拍的什麼)更重要。
此片也是原片未調,雖然有些灰度,但是我感覺,它也挺通透的。
這些都是如何變通透的簡單方法。
如果往高了說,還可以試試用蒙版把不同區域擦出來,每一塊區域挨塊細調,畫面必定通透無比。
但是:
一,很容易不自然,需要比較熟練的技術和不錯的色彩搭配感覺。
二,唉,耐心活,很多人都比較懶,比如我……
個人覺得可以適當提高對比度,提高飽和度,尤其是對比度,我覺得相當重要
哈,最近剛看了李濤老師的色彩與通透,很符合題主的要求,網上都可以找得到的,推薦。
我一直覺得「通透」「油潤」「空氣感」等等都是攝影玄學辭彙。
所謂的「通透」,和光線,環境,空氣質量關係非常大。
發兩張,剛下完雨,傍晚放晴的片子,機內JPG直出(GND把天空壓的太暗了請自動忽略,反正這是直出的JPG)
[圖片未上傳成功]
對於其他的照片,ps柔光可以解決,或者調節曲線加對比,加飽和,但對於光線和建築的,黑白處理,加銳化就OK
去除顏色中的補色,比如藍中去黃色,綠草去品紅等。
複製圖層,放在最上,模式調成微光,然後調節透明度。
你給的圖不太適用..我自己嘗試了一下不一樣的後期思路.
好像不同顯示屏效果差好多..鬱悶.
好, 有時間補充一下了.
看過 @葉明 某個回答, 很受啟發. 首先看原圖直方圖
右邊基本沒值, 說明這幅圖偏暗, 並且對比度不會高. 所以最簡單的修圖方法就是把右邊的小三角往右移一些.
但這照片問題不止如此. 構圖是還行的, 但主體跟背景的顏色不夠分明. 並且有些多餘的細節, 我覺得是整幅圖的noise. 於是用印章把他們去掉了. 然後為了突出背景和公仔的區別, 把背景的飽和度調低, 然後把公仔的飽和度調高...另外, 其實後期不一定要追求"透", 比如日式調色就是故意降低調成"灰"的. 要多嘗試不同的後期風格.
個人認為,黑白灰三者相輔相成,在照片上灰度負責體現物體的細節,細節變化越微妙過渡越自然,畫面給人感覺越透
這張照片的中間灰調子我用了許多過渡,冷暖,飽和等等
而黑白則能夠表達畫面是否對比強烈,大膽的壓暗與提亮能提升畫面的空間感
將黑白灰關係理解透徹,畫面自然顯得通透
打個小廣告啦啦啦,我的lofter
捲毛
-拍照也拍了好幾年了,自己瞎玩,在初期找風格的時候簡直是痛苦,一張圖修幾小時反反覆復,看到好看的照片總會下意識的覺得:誒我去這色調好好看啊,現在我是覺得色調雖然是很重要,照片本身才是最吸引人的。
-分享一下我在瞎玩過程中,琢磨出來的幾點。
-前期是非常非常非常重要的,攝影就是在玩光,是這個理,尤其想要通透的效果的話
因為是手機碼的,沒找到關於人像的圖片,用靜物圖片代替一下,陽光下的東西都顯得格外的可愛,如果光線不足,也要保證畫面正常曝光,所有的信息都保留完整,這個大前提相當重要。
-還有就是我覺得大光圈拍出的照片會更加通透,主體突出,背景虛化就很小清新,而且大光圖低感光拍出的照片畫質很可愛
啊…手機里真的全是靜物的圖啊…但大致是這個理吧。
-然後再是後期,通透的特點就是明亮,看起來很舒服,曲線是很重要的,一般對比度會調高,拉個「S」型曲線,然後…具體的可以上電腦說,因為說不定也沒人看[攤手]
找到一張人像…
喜歡一種色調就去鑽研去學真的很棒,多學習幾種風格的調色,最後會找到自己真的喜歡的,再放幾張圖,別嫌棄我~有漂亮姑娘
哈哈哈用我一隻傻熊哥結尾,好累謝謝看到這裡的旁友
其實所謂「透」,還是相片的高光暗角之間對比(簡稱寬容度)的不同所給人的直觀視覺感受,還有就是一張相片中色彩的鮮艷度與飽和度,主要想突出什麼顏色。看了題主的相片,整體偏綠色調就給人一種灰灰的感覺,建議可以通過拉高鮮艷度降低飽和度實現色彩的豐富,又不至於達到「艷俗」的境地,再增加對比度,把陰影壓低。
附上幾幅今年春節前回珠海拍的片。上圖為直出JPEG,下圖為RAW調色後的成片
私以為,不知道為什麼,色調偏冷好像就容易給人「透」的感覺,不過這因人而異吧,感覺這屬於玄學了...
以上幾個片子,高光部分我都選擇了藍色的加強;暗角根據不同的圖片,有的增強了黃色有的增強了洋紅;都增加了鮮艷度而降低了飽和度。另,曝光度和對比度的控制乃一大殺器。
其次我覺得比較重要的一點就是【景深】了,表達什麼樣的主題就要用什麼樣的景深,不要一味地大光圈也不要一味的小光圈,適合場景的才是最好的。在強光日照下用1.2或者2.8有何不可?
攝影后期用lightroom比較方便,像photoshop我只有在把照片變成這樣子才會用...
這是從知乎上某個大大那裡學到的,鏈接忘記了,歡迎提醒,我再貼上
個人覺得這兩篇文章蠻適合你的:
如何調出這種風格的照片? - 攝影
什麼是「電影感」?怎麼讓自己拍的短片具有「電影感」? - 影視
透的感覺其實和灰沒什麼關係,顏色乾淨,照片整體的配色整潔。
為什麼有的人調照片總覺得灰,就不斷的想辦法去灰加銳,然後發現照片銳度有了但是畫面很臟,這就是顏色不幹凈,雜色太多,配色不整潔。
顏色準確,光影主題清晰,灰不灰根本無所謂。
4個步驟:
1,調整色階,目的是明確照片的明暗關係,拉開空間感。
2,追加飽和度,讓照片更鮮艷,更亮,更通透,更討好眼球。
3,強化環境周圍,讓冷暖調更突出。
4,銳化,讓被拍攝物更清晰,真實。
確定好步驟,我們來試下:
在PS中打開圖片,CTRL加J複製一層。
CTRL加L打開色階,觀察,可以看到陰影和高光都明顯超出,將兩個拉回正常值。
Ctrl加U,飽和度追加20到30之間的合適範圍,可以看到圖片已經改善很多了。
使用色彩平衡,分別調節下陰影和高光,突出下冷暖色調,然後CTRL加J複製一層,濾鏡》高反差保留,數值設置為1即可,選擇圖層混合模式為柔光,可以看到畫面兩個泥人的輪廓清晰不少,想更加清晰可以在複製該層。最後我還使用蒙版加曲線稍微加亮了兩個泥人,四周也稍微壓暗了點。
最後對比一下看看。
拿繪畫來舉例,一個素描,用鉛筆畫出了結構,上了明暗。而透不透,主要在於明暗關係是否準確。
推薦閱讀:
※這是什麼攝影風格,如何調色?
※黑白膠捲拍攝和用彩負拍攝後 後期成黑白 這兩種片有分別嗎?不同在哪裡?
※自學攝影不到半年,第一次拍了一組,請問大家有什麼意見,不足在哪裡,努力的方向是什麼。?
※這樣的皮膚怎樣快速磨皮?
TAG:AdobePhotoshop | 攝影 | 攝影師 | 攝影后期技術 | RAW原始圖像文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