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在一個群體中處於什麼水平最有利於個人的成長?

最優秀的人往往是貢獻者,能夠學習到的東西很少。那麼,一個人在群體中處於什麼樣的水平利於個人成長?


隊友最好都是實在人,坦誠溝通,互相聊天都是真實信息,這樣最有幫助。
1)如果你很聰明,隊友也許很博學,某些見聞能幫助你。多傾聽。
2)如果你很博學,隊友也許很細心、邏輯強、觀察力超過一般人,能幫你換個角度思考。
3)如果你聰明又博學,隊友也許夠膽略,敢做你不敢的事情。
4)如果你樣樣都好,隊友也許就是夠義氣,無論怎樣都撐你,讓你更有勇氣堅持下去。
5)如果隊友什麼都不會,也許他們能提出一個好問題。
只要都是智商正常的實在人,相處都很愉快的。
學習和提升,是自己空閑時間的事情。
他人並沒有義務幫助你成長。群體最重要的是協作,一起完成事情。
世界是怎樣,有待自己去發現。


謝邀。但是說實在的,我並不喜歡題主的問法,我們分析成功,只是強調周圍的環境有多重要,卻不關注環境與人的互動。我們只考慮如何從一個群體中獲得個人成長,卻不想想這個群體為什麼需要你這樣一個人?儘管如此,我還是覺得這是個有意義的問題,因為一個讓你獲得最大成長的團體,也一定會從你身上獲得最大貢獻

既然要把道理講明白,當然要找一些優秀的團體來舉例了。回顧20世紀10年代-30年代物理學史上物理學大發展的那段時間,一群非常優秀的物理學家和化學家在激烈的辯論,甚至無數次決不妥協、憤怒離場的辯論中產生了數不清的思想火花,正是這群人奠定了現代物理學化學的基礎。下面這張照片就是他們在第五次索爾維會議的著名合影,這也許是人類最聰明腦瓜的合影了——照片中人物共有17位先後獲得諾貝爾獎!

其實觀察矽谷的科技明星,你也會發現他們也有扎堆的情況,相互之間往往有過共事或者深入交流的經歷。為什麼會這樣呢?這就是群體的共振效應——在這樣的群體里,人們會互相激勵共同進步,讓這個群體的力量表現出1+1&>2的效果。這種群體是當然非常有利於個人成長。那麼這種團體都有什麼特徵呢?

  • 第一就是水平可比——我們都容易相信突然遇到名師而武功突飛猛進的神話。和大多數國人的印象相反,權威的存在並不利於成長。在一個沒有權威的群體裡面個體的主觀能動性才有可能充分發揮出來,才能勇於發言勇於犯錯。在這個團體工作的共同課題上,大家要水平差不多,至少能說得上話。當然,想要能夠和別人共振,先要能和別人在同一個頻率上說話。鋼球是不會和棉花共振的,要想和鋼球共振,起碼把自己變成一個鐵球吧。提升自己到一個群體的平均水平左右,僅僅這點就會激勵你進步。(順便提一句英文俚語啊,如果遇到有人同你講we are not on the same wavelength,我們波長不同,那就是話不投機半句多啦,趕緊閉嘴)
  • 第二就是主動貢獻——只有水平相仿的時候,才談的到有價值的貢獻。團體裡面每個人都要參與並貢獻自己的力量,因為這不僅為團體做了貢獻,更主要的是允許別人審視你的工作和思想,並對此提出建議和意見,這點同樣敦促讓你進步。團體裡面如果有很多人畜無害毫無貢獻的成員,真的會影響團隊的士氣!
  • 第三就是相互啟發——國人的爭論容易陷入兩個極端:無趣的炫耀和互相吹捧,或者令人生厭的抬杠挑刺和上綱上線。好的團隊裡面,針對你的想法和工作,大家也許會指出不足,但是更重要的是提出建設性的批評和建議。不僅告訴你哪裡不夠好(甚至不告訴你),更要告訴你怎麼做更好。
  • 第四就是爭當領導——注意領導不是權威。我遇到過一位出色的同事,問起他為什麼不論什麼都比別人知道的深刻透徹,他笑而不語。後來反覆追問他才告訴我一個訣竅:「我每次遇到不懂的話題,一定回家做足功課,第二天再講給同事聽。我要表現得比別人出色」。我非常認同,適當而友好的競爭能激發出很多人前行的動力

說到現在,題主應該明白你應該找什麼樣的群體,以及自己在群體中的定位吧?以上原則不僅適用於尋找最能讓你成長的群體,也適用於在現有的團體裡面組建自己的小圈子。如果你能加入這樣的群體,甚至能組建這樣的團體——那麼恭喜你,你已經在成長了!至於你在這樣團體中的水平,其實並不是你成長的關鍵,請不要過分強調環境因素,而忽略了自己的努力。

補充:關於題主說的「最優秀的人往往是貢獻者,能夠學習到的東西很少」這句話,上述的歷史就有現成的反例:愛因斯坦當然是照片中最優秀的學者之一,但是在同波爾爭論量子不確定性上,現在大家都傾向於認為他是錯的——愛因斯坦顯然應該學到了更多,儘管他當時並未完全服輸。

再補充:大家都有印象好象愛因斯坦是做專利審查員的時候突然靈光一現發現了狹義相對論,事實上即使是在這樣的時期,他也有一個小團體Olympia Academy同他一起討論數學、物理學和哲學問題,這些討論給了他很多靈感和啟發。


這是個好問題,但無可否認的是,一個人在一個群體中處在任何水平上,都不會有利於個人成長。

而你想要在這個群體中獲得成長,那就是跟這個群體去體驗世界的種種未知,當然前提是,你的隊友不能是豬隊友,當然也包括你。

是的,你沒有看錯,而當你開始想從這個群體里獲得什麼的時候,你註定只能是弱勢群體,因為沒有任何一個群體,會歡迎吃白食的人。

所以,現在你能明白,為什麼,強者,往往都是貢獻最多的。

-----------廣告線---------
微信公眾號:hnchanger
希望在這裡,能給你更多的成長
-----------廣告線---------


不同意你的那句話:「最優秀的人往往是貢獻者,能夠學習到的東西很少。」

你這樣說的話相當於把一個擁有自我提升能力的個人比喻成了一塊兒海綿,而且大家還都是一樣大的海綿,吸水量就那麼大,所以已經很優秀的人就無法吸收更多的知識了。

可是人是能夠不斷擴大自己「海綿面積」的存在,通過不同的學習渠道、不同程度的努力都可以增加自己的能力,所以關鍵不是一個人處於什麼水平,周圍有多少比自己厲害或者不如自己的人,而是自己處於什麼樣的心態,有一個想學習的心態併產生行動,最利於個人的成長。


在哪個位置都能。
在前頭,你可以學怎麼當領導,還有最多的鍛煉機會。
略往後,你可以學怎麼輔佐別人,跟最優秀的人接觸。
再往後,你可以學怎麼處理上下關係,提升自己綜合協調的能力。
墊底,這不用說了,進步最快。
每個牛人都要經歷從不牛到牛的過程,都要從墊底走到最優秀的。
牛人,是放在哪個位置都能發揮自己作用的。


從來不會有單方面的付出,付出的人的收穫往往是不被人所知的。
在群體里,只要你把自己處於一個學習者、合作者的地位上,你絕對有收穫。


不說雞湯~

我喜歡在剛進入一個群體中,處於倒數第一的位置!
親身經歷,我用了一年的時間,成為該群體第二/第三名(第一名比我大10歲,一年的時間,我還沒有趕上他)。

另外,我在群體中,處於過第一名以及中間的位置。
處於第一名時:我就是一個老師。當然我生活的很開心,大家都很喜歡我。但三四個月後再回顧發現,我個人水平提升的極少。
處於中間位置時:容易讓人混日子,因為難以發現自己的不足,發現不足又難以有強烈的改進的動機。

而處於倒數第一時,跟身邊的任何一個人都可以學習,看到別人都比你強時,也會有巨大的強烈的提升自己的動機
缺點:壓力會比較大。


說下我的做法:

如果你能在team里遇到願意誠心和你討論交流,並協助你的人,導師也好,前輩也好,you are so lucky,好好學好好乾就是了~

但大多數時候,社會比我們想像的複雜,team里的人也是千奇百怪滴~

遇到過時刻懷疑別人的隊友,去學習他的聰明(對於數據敏感,擁有超強的計算能力和遠見)
遇到過度君子之腹的隊友,去學習他善於思考和觀察的邏輯和角度(涉獵領域廣泛,一直在學習)
遇到過第一次見我就大喊討厭我的隊友,雖然我一直默默在心裡罵他SB,但我會特別注意他NB的地方,最快的速度迎頭趕上。

好吧,又要引用老爸的名言:只有看得到別人的優點,才會有最大的進步空間。

題主,當你認為你是team里最優秀的,你學到的東西一定會是很少的。嘗試改變自己對周圍人的認識,才是最有利於成長的。


臉皮厚、人品好、熱情、新入行的人,可以在團隊中更快進步。


當你在某個圈子做到第一的時候就去更牛逼的圈子當倒數第一,其實一輩子都只是在幾個圈子裡跳來跳去而已了


」最優秀的人往往是貢獻者,能夠學習到的東西很少。「題主這句話我完全無法苟同。相反我堅定的認為,要解決題主的問題,還就得做最優秀的貢獻者,做影響力中心,或者說朝著這個方向努力。

俗話說不想做知乎大牛的程序員勾搭不到高質量的妹子。不管是程序員對妹子的永恆追求還是題主對自我提升的迫切渴望,都表明了人是慾望的奴隸。聰明的有野心的人不會甘於慾望的奴役,他們會把慾望變成可量化的目標,也當做前進的動力。

你為了這個目標,發了瘋的努力,終於有一天你做了知乎大牛,成為圈子裡的影響力中心,掌握了話語權,知乎所有妹子都願意和你談笑風生的時候,暮然回首你會發現,正是你有了做影響力中心的初心,才最終成就了你,而成長是」不請自來「的,是「潤物細無聲」的。陳升在被問到「宇宙是否有盡頭」的時候說過一句話,「有就有,沒有就沒有「,看似戲謔,但是值得你們好好感受一下這句話。

高處不勝寒,當你成為了影響力中心,並不意味著到了深藏功與名的時候。相反的,你對提升自我的需求將會更加強烈,因為唯有不斷的學習提升,你的輸出才能滿足擁躉們、刺兒頭們對你無限的期待與挑剔。所謂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

同時,內在修為和思想境界不斷提升的過程,必將伴隨著你對自我的不斷「否定-重塑-肯定-否定-...「的無限循環。那時候你應該無暇再思考如何找准個人在群體中的位置,如何成長的問題。因為你一直在成長,成長得都身心俱疲了。某個深夜你合上書本,揉了揉酸漲的眼睛,將思緒來回這個你活膩了(越活越明白)的世界,你大概會反問自己,」我是不是走得太快了,是該停一停,讓靈魂跟上來了「。

綜上,我的觀點是,想要茁壯成長有很多種方法,那為什麼不走最炫酷的那條路呢。那就立志做影響力中心爭取能做到主動分享而不是搜羅一堆崇拜對象來模仿逼近。主動分享與被動接受,二者相較,前者應該能更早孵化」成長「這顆蛋。

好啦,以上淺見意淫居多,貽笑大方,僅供參考。畢竟離我成為知乎大牛,還有1200多天呢。你們暫時可以不用無腦點贊的。


跟長跑一樣,緊跟在第一後面的位置比較好


最牛逼的人是能讓沒他牛逼的人把活干好,其他的只能算「比較牛逼」。

另外,題主指的「最優秀的人往往是貢獻者」,把「優秀」限制在「做事」里了,只會做事當然只能在底層做做貢獻,會做人就能往上走了。

PS:某些環境下,除非是特別牛,不然是沒有機會改變「最優秀的人往往是貢獻者」的情況的,如個別體制單位不來上班也有工資。如果忍不了、想繼續提升,可以考慮趁年輕出來歷練歷練。


這個時代需要自學


成長是自我驅動的
外因可以促進或者逼迫,但那隻能是你能達到的下限
真正的上限是自己的努力決定的


自己內心永遠求知若渴,無論職位高低,無論貧賤富貴,這樣你會越來越優秀,越來越向上,越來越正能量,越來越牛X


拍得一手好馬屁的


三人行必有我師。

你啥水平也不能事事都比人強,認為啥都比人強的有2種人,一種是牛人,這種特別少,一般都是越牛越謙虛,往往都是另外一種超自信型的2B。


任何一個項目團隊,你參與得越深,獲得就越多。除了完成分內工作,多思考項目的完整性,多關心成長並與有同樣想法的人做儘可能深入的討論。成長不是孤立的……


低頭做事,抬頭做人...

處於什麼水平我覺得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否有個明確目標,並為了目標不斷努力。


這是一個Perspective的問題,三人行必有我師。當你認為沒的學習的時候,往往是你看待問題的角度阻礙了你發現閃光點。其實是要對自己的團隊有信心,每個人出現在團隊里都是有一個原因的,以一個開放的姿態,懂得欣賞是一種能力。


提問者的說法很有問題,在一個隊里你永遠要爭當最優秀的人!你的貢獻當然是最大,但你可以統領整個團體分配任務用經驗和智慧完成任務。真正的優秀者並不是總是孜孜不倦乾的人,而是有頭腦會給自己偷懶的人。


推薦閱讀:

大學生如何提高創新能力?
大三了,突然意識到對自己的專業既不是很喜歡也不是很討厭,該怎麼辦?
華中科技大學大三學生,不想浪費時間,請教各位前輩?
體育行業哪個最掙錢?
如何將英語從興趣轉變成為自己的副業或職業?

TAG:職業發展 | 成長 | 職業規劃 | 個人發展 | 個人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