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的角色有哪些历史和文化艺术的原型?
包括古代和近现代历史人物,神话传说和文学形象,都有谁是HP系列人物的原型?
-
【哈利·波特】
首先哈利这个形象,原型应该是罗琳小时候的玩伴伊恩·波特,再结合罗琳在火车站遇见的小巫师组合而成的。
小时候在迪恩森林游玩的不仅有罗琳和她妹妹,还有一个邻居家的小男孩,伊恩·波特,他们几个是好朋友。罗琳喜欢在森林里拿着一根魔杖跑来跑去,把自己当作一个小女巫,她把妹妹和伊恩·波特感染了,三个人一起想些古怪的词语当作咒语。
罗琳更是对伊恩·波特义正言辞地纠正他的施咒姿势,“你这个不对,手部的动作要一挥,一抖。”
罗琳曾经多次表示“Harry”是她最喜欢的男孩名字,如果她有一个儿子的话,她将用这个名字给她的儿子命名。(但有了儿子后她并没有履行自己的诺言)
至于黑发戴圆框眼镜的乖巧形象,也许罗琳受过一部电影的启发吧……
维克多的阿帕奇之路 Vitya Glushakov, drug Apachey (1983)豆瓣简介:Schoolboy Victor Hlushakou interested in books and films about the Indians and wrote about them the story. Once on the bus Victor meets with an alcoholic uncle, Arkady. Friendships between them. Uncle Arkady attends parent meetings at school and helps Vita strengthen the authority in the classroom, protecting Vitya from Tomilina bully. As a result, familiarity with Victor leads to the fact that Uncle Arkady stops drinking and gets a job.
感受一下截图……
最后一张有种微妙的三人组感觉啊哈哈哈。
【罗恩飞车】
HP2中的飞车——福特,原型是罗琳好友的一辆车。
罗琳高中时,学校新来了一个学生希恩·哈里斯,一个驻扎在学校对面基地的军人的儿子。
罗琳发现他对新浪潮音乐和人文活动很感兴趣,这让他们成了好朋友。
在英国广播公司和美国艺术与娱乐广播公司的《传记》栏目访谈中,她说也喜欢希恩谈话的时候转换用词。她还承认罗恩·韦斯莱是参照他写的。
希恩是她第一个通过驾驶考试的朋友,更重要的是,希恩有车——一辆旧的青白色相间的福特昂利亚车。
【赫敏】
罗琳在某次采访中直言,自己身上有赫敏的影子。
小时候罗琳想用自己的智慧和分数给人留下好印象。她说她总是第一个举手发言,在学校以自命不凡而闻名,虽然这样的态度可能是想掩盖害羞和不安全感。
【玛姬姑妈】
在HP3中出现的玛姬姑妈,其原型是罗琳的外婆。
据罗琳回忆,自己的外婆对小孩子的照顾远不及她对家狗的关心。
貌似罗琳的外婆与罗琳的母亲发生过冲突,想必罗琳对此也耿耿于怀。
于是在HP3中,她把这段情节改编为玛姬姑妈嘲弄哈利,随后被哈利用魔法赶走。
【骑士公共汽车】
而罗琳的外公斯坦利则在小说里变成了骑士公交里的人物。
按照罗琳的描述,外公斯坦利总有着梦幻一般的想象力,以至有时分不清虚幻与现实的界限。他还喜欢对房子修修补补,在塔夫纳尔公园自己的工棚里做东西。
还有祖父厄恩,不仅是他的性格特征,连他的名字也出现在《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中,在故事中斯坦和厄恩是骑士巴士公司的司机,在大街上救了哈利一命。
【守护神·牡鹿】
罗琳小时候很喜欢一部迪士尼动画,《小鹿斑比》。斑比的爸爸让人想到,哈利在面对摄魂怪时,一只牡鹿从湖的对岸浮现出来。
【邓布利多】
1970年,罗琳在圣米歇尔学校读小学。
2年后的校长是艾尔弗雷德·邓恩。他名字的首字母(A.D.)和他的职业让有些人很好奇,也许他就是阿不思·邓布利多的原型。
【乌姆里奇】
罗琳小学遇过一位数学老师——摩根夫人,她是个矮小结实的女人,经常发出讨厌的叹息,对学生来说,这叹息声就是永远也不满意的表示,显然也是她观察自己的新学生的方式。
第一天上午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学生们做了一次数学测验,从他们的得分来决定谁聪明,谁不聪明,然后依此来安排座位。
【斯内普】
中学时代,罗琳的化学老师是约翰·内特尔希普。
他的化学课并不轻松,他会出其不意地让学生回答问题,经常让学生们很害怕,即便他们课前已有所准备。
罗琳努力地学化学,但内特尔希普会提问她,因为他说罗琳是班上最聪明的学生之一。
在学生中间制造恐惧的同时,这位老师又表现出了对学生的尊重,但学生不理解他所做的是否对他们好。
而我们能知道的是,内特尔希普的化学课确实对《哈利·波特》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罗琳以这位老师为形象,创造了斯内普教授。
【德思礼】
有一晚,罗琳在和男友争吵了之后,她离开了家,然后住进了位于曼彻斯特市郊-迪兹百利的一家宾馆。
那一晚罗琳花了很长一段时间努力地想了一些其它的问题——她想了很久想出了魁地奇世界杯,这也让她很快就决定了哈利的姨妈和叔叔的名字,她曾经想过用"迪兹百利",不过因为太喜欢"魁地奇"了,所以她不想用让她创造出"魁地奇"这个名字的小镇来给他们命名,所以到后来就用了"德思礼"。
【莫莉·普威特】
在葡萄牙工作时,与罗琳同住的是艾妮·凯丽和吉尔·普威特,她们也都是20岁出头的年龄,罗琳很快就和她们打成一片了。
艾妮·凯丽是来自科克的一位爱尔兰姑娘,性格十分开朗。吉尔·普威特是一位英国姑娘,有着非常独立自主的个性。3个女孩子在奥波多成了好朋友,而后来当罗琳陷入困境时,她们更是成了患难之交。
HP3的题词就是献给这两位朋友的。
【小矮星彼得】
母亲去世后的两年,罗琳的父亲——48岁的彼得·罗琳和他的前任秘书举行了一个小小的结婚仪式。对于父亲的再婚,罗琳和黛安娜可能怀有怨恨。
因为在《魔法石》中,她将题词献给了母亲、妹妹和女儿,但唯独没有提到她的父亲。
而在罗琳的小说中,有一个叫小矮星彼得的反面角色。
【摄魂怪】
1994年年初,罗琳发现自己沉浸在极度的沮丧之中并渴望寻求心理帮助。
《囚徒》中,那个令人恐惧的怪物摄魂怪,它的牺牲品将被它吸走所有的欢乐和美好的回忆,让他们变得无欲无求。
这也是那段时间里,罗琳内心的真实写照。
【魂器】
12岁时,罗琳写了故事《七颗受诅咒的钻石》。
罗琳说这个故事没有人物,情节也没展开。
【Cokeworth】
HP6的开场小镇,纳西莎与贝拉在这儿找到了斯内普。
之所以小镇叫Cokeworth,是因为罗琳觉得一看这个小镇名就知道小镇以煤炭工业为主。
这个小镇原型来自罗琳13岁时参加的一次学生交换旅行。
这场旅行乏善可陈,跑到一个产煤小镇,对年轻人来说那是最没意思的事情。
【圣戈里芒医院】
一次奇怪的事故让罗琳的女儿杰西卡不得不在圣若奥医院度过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而祸不单行的她脚趾又受到了感染,甚至还差点让她失去了脚趾,这更加恶化了罗琳与丈夫的关系。
《囚徒》中,特里劳妮教授警告拉文德·布朗说,她所畏惧的事情将在10月16日星期五那天发生。
而罗琳的婚礼在1992年10月16日。
-
很多。
布莱克三姐妹的原型据说是参考了英国mitford家族六姐妹。
韦斯莱家族借鉴了《荆棘鸟》克利里家族的设定。同样的红发,同样的条件困顿,同样都是七八个兄妹,都是只有一个女孩,甚至也有一对双胞胎,也是一死一残。
还有格林德沃这个人物的性格,有点吸血鬼莱斯特的感觉。邪魅狂狷与一头金发。
格林德沃与邓布利多,莱斯特与路易。
还有好几个人物角色的设定,例如掠夺者组合,想不起来在哪里觉得像了,想起来了再补。
--------------------------------------------------------------------------------------------------------------
伊丽莎白古吉的作品《古堡里的月亮公主》,罗琳说创作哈利波特有受这个这个故事的影响。小说中有一条大得吓人、怎么看都不像狗的大狗郎尔夫(毛毛);会用爪子画画传递消息的黑猫扎卡拉;神秘莫测的黑松树林(禁林);出没在森林里亦真亦幻的独角白马(独角兽);两个家族纠缠千年的怨仇……这本小说后来被改成电影《月亮坪的秘密》,某些场景的确有《哈利波特》的韵味。
麦格教授,Minerva McGonagall,Minerva是古罗马神话中的智慧女神,也就是希腊神话中的雅典娜,象征着智慧,勇气以及强大的武力。这跟麦格教授的人设炒鸡符合,想到霍格沃兹保卫战中她调动石像的时候超热血!
还记得老神棍西比尔·特里劳妮吗,她一直吹嘘她是预言大师卡珊德拉·特里劳妮的玄孙女,事实上她和卡珊德拉真的很像——
预言百发百中(赫敏:这不科,呃,不魔法)
没有人相信她的预言(拉文德和帕瓦蒂是意外)
简直了有木有,另外,西比尔是一个传说中很灵验的预言家的名字。
再结合书中特里劳妮的表现和遭遇,总感觉她挺可怜的……伏地魔孤儿院的出生于童年——奥利弗·退斯特 《雾都孤儿》查尔斯·狄更斯
贯穿全书的自我实现的预言——《麦克白》莎士比亚/ 书中乐队叫古怪姐妹(wierd sisters)是三女巫的别称
狼人——艾滋病人/携带者/通过咬伤(血液传播),可传给下一代,被排挤在社会边缘社会,极少数恶意传播者可造成恐慌
伏地魔——阿道夫·希特勒 /这个相当明显,很多答案也都说到了,大搞血统论自己却并不是所谓优势种族一员(伏地魔是混血,希特勒是奥地利人)
德思礼夫妇——《简·爱》中里德夫人 云妃的答案讲得相当详细。(可能因为简是女孩子,所以读完很久才想到与哈利童年的相似 )
格兰芬多的宝剑——亚瑟王的圣剑Excalibur (pm有相关文章)....
有空会补充以及把一些点展开成专栏文章
来自维基百科
1945年啊,发生了很多很多事。
邓布利多击败了格林德沃。
此贴自问自答,不定时更新,不定时修改,排序随机。图片来自网络一概侵删。
完结部分可见HP原型挖掘系列 - 收藏夹 - 知乎
“这世上没有过度解读的概念,你看到什么就是什么。”
哈利·詹姆斯·波特 Harry James Potter
HP的原型考据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而男主人公哈利的原型正如很多其他文学人物一样具有多个历史或艺术原型。Harry是英国十分普遍的名字,暗示他在麻瓜世界不起眼的身份。哈利也是罗琳最喜欢的男孩名字。
考据原型1:英国文学作品中的孤儿情结
在英国文学作品中,很多男女主人公都是父母双亡,成长于孤儿院或者亲戚的家中。而主人公的故事就是在悲惨的童年生活中开始,然后发生了一些奇遇或事件,由此转变了命运。比较典型的例子如下:
1.英国作家罗尔德·达尔的著名童话《詹姆斯与大仙桃》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是达尔最为知名的作品,但他的《詹姆斯与大仙桃》却是最早进入答主书橱的。故事讲述的是主人公詹姆斯在四岁时成了孤儿。他与两个可恶的姨妈(海绵团姨妈和大头钉姨妈)住在一起。她俩丑陋、贪婪,把小詹姆斯当奴仆使唤,让他吃不饱肚子。后来詹姆斯遇到了昆虫精灵,他们乘坐巨大的仙桃开始了刺激的探险,由此饱受欺凌的詹姆斯改变了命运,曾经一个朋友都没有的他最后收获了一大堆朋友。
而哈利也有着极为相似的命运,同样是父母双亡,同样是寄养在坏心肠的姨妈家里,同样是被当做奴仆,同样是饿肚子并且独来独往。而最后,在经过一番历险之后他收获了珍贵的友谊,进入魔法世界的他从此改变了命运。
而詹姆斯这个名字被安在了哈利父亲的身上。
2.夏洛特·勃朗特名作《简·爱》的女主人公简·爱
答主在第一次读HP系列时,最为意外地发现就是哈利的故事开头和《简·爱》简直一模一样。一个孤儿、一个孤女,都是在父母去世后寄养在姨妈、舅妈家。都是经历了十年的受人白眼的悲惨生活。《简爱》是英国名著,想必同为英国人的罗琳对简爱也是非常熟悉。佩妮姨妈和简爱的舅妈里德太太简直如出一辙,在1996版《简爱》中扮演里德太太的演员正是佩妮姨妈的演员。所以答主相信哈利和佩妮姨妈的生活原型正是简爱和里德太太。只是稍有不同的是,《哈利波特》受众面很年轻,哈利的童年生活的悲惨明显被罗琳风趣的语言淡化了,而《简爱》则相反,那种寒冷肃杀的气氛一直深深刻印在答主的记忆中。而达力的原型,无疑也是《简爱》中的简爱表哥——约翰·里德。只是这个人比达力还要糟糕百倍。
其他的一些英国作家作品,比如狄更斯的《雾都孤儿》等都热衷于将主人公设定为无父无母的孩子。甚至活跃于不列颠的亚瑟王传奇中的著名法师梅林也具有这种属性。
考据原型2:梅林——中世纪传说中的魔法师
著名的巫师王子,在他的传奇经历中能看到不少哈利和邓布利多的影子。
梅林是有史以来最著名的巫师,后来成为三代国王的顾问,其中就包含亚瑟王。梅林和哈利相似的地方很多。
1.他们都是孤儿,都在十一岁时接触魔法。包括他们都有黑色的头发以及绿眼睛,具有不同寻常的身世和超凡的勇气。
2.哈利的守护神是牡鹿(盎格鲁撒克逊祖先的图腾),代表男子气概、孤独、力量、美德和纯洁。而梅林是在一头鹿的指引下来到神秘之屋从而开始他的故事。而雄鹿也是梅林的众多阿尼玛格斯形象之一。
考据原型3:亚瑟王——古不列颠传奇国王
哈利在HP故事的一开始,就呈现出类似“失踪的王子”或“神秘君主”之类的人物,而大不列颠岛传说中的亚瑟王正是这类英雄传奇的典型。
类似亚瑟王这样设定的男主人公很多,而且不少都背负血海深仇。典型的例子就是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笔下《王子复仇记》中的哈姆雷特。
- 相似处:
1.亚瑟王拔出“石中剑”和哈利拔出格兰芬多宝剑有很相似的情节,石中剑插在一块四方的石头上,上面写着“凡能从石台上拔出此剑者,而且生于英格兰,它便是英格兰全境的国王”。显然,最后是亚瑟王拔出了石中剑。而“只有真正的格兰芬多才能拔出格兰芬多宝剑”,同样,哈利也像亚瑟王一样做到了。
格兰芬多宝剑的原型就是亚瑟王的石中剑,这一点已经获得哈迷们的共识。
2.亚瑟王和哈利都有一双绿宝石一样的碧眼,哈利的绿眼睛在HP中被赋予了极深的含义。
3.亚瑟从小过着寄居的生活,而哈利也一样在姨妈家寄人篱下十年。亚瑟在执政初期,这位年轻的国王对巫师王子梅林显露出了强烈的依赖。不列颠迎来了空前的统一和强大。这与哈利和邓布利多的关系如出一辙。而梅林正是哈利和邓布利多的共同原型之一。
而最有象征意义的是亚瑟王与他的圆桌骑士,与哈利和他的朋友们的很多相似之处。而哈利最好的朋友韦斯莱一家的原型基本来于国王和骑士。
4.亚瑟王在统治的萧条时期,曾乞求上天给他一个征兆,于是他就看见了圣杯。而哈利和他的朋友塞德里克在三巫赛迷宫寻找三强杯也和亚瑟王传奇不谋而合。圆桌骑士珀西瓦尔是珀西·韦斯莱的演变前的名字,珀西瓦尔出身农民家庭(正如韦斯莱一家比较贫寒),最后证明自己有高贵品德而成为圆桌骑士。珀西最后也同样历经重重阻隔回归家庭和哈利身边。更加有趣的是,男二号之一的罗恩Ron在传说中也是一位将军Running Weasel,在下棋上有天赋,因为一只染黄的老鼠死去,而罗恩在HP1曾试图把斑斑鼠变黄。哈利的朋友协助他战胜里德尔,正如亚瑟王的圆桌骑士协助亚瑟完成霸业一样。
考据原型4:太阳神阿波罗
这部分故事多来自于名垂千古的哈赫分析文《爱与飞翔》的解析。
哈利是火象的狮子座,以狮子为标志,由太阳神掌管。阿波罗是著名的众神领袖,他打败了代表邪恶的巨蟒,代表光明战胜黑暗。而哈利在密室杀死了蛇怪,同样是狮子座太阳神衍生的纳威持剑斩杀了巨蛇纳吉尼,这样的安排有很大的象征意义。而蛇的代表汤姆·里德尔最后被哈利“打败”。所以特里劳妮的预言很准确,那两个7月底出生的哈利和纳威,也只能是他俩杀死了巨蛇以及蛇的衍生体纳吉尼和里德尔。
而格兰芬多学院的图腾是格莱芬(又称狮鹫、狮身鹰首兽),狮子则是简化版本。格莱芬同样是亚瑟王和他的圆桌骑士们最为钟爱的装饰。
格莱芬是狮子和鹰的组合,它是毒蛇和蛇怪的天敌。所以代表格兰芬多的哈利和能代表拉文克劳的元素组合打败了蛇怪,而HP中最像罗伊娜·拉文克劳的则是两个格兰芬多人:米涅娃·麦格和赫敏·格兰杰。
而正是赫敏的帮助,让哈利打败了密室的蛇怪,她在哈利这个特殊人物身边的协助作用得到了邓布利多和麦格的高度赞扬。最后也是哈利与赫敏骑着鹰头马身有翼兽(现存的最接近格莱芬的神奇动物,是格莱芬与马结合生下的后裔。鹰头马身有翼兽同样是爱的象征,而“爱”正是HP系列的终极主题)营救了被困于西塔的小天狼星。
太阳神阿波罗的坐骑是格莱芬,火相的哈利代表硫,赫敏代表汞(守护星水星,也是“汞”的意思)。而硫和汞是古代炼金术的原料,能够提炼出黄金,也就是格兰芬多的标准色金色。
至于凤凰福克斯也有很深的衍生意义,它长着金色和红色的羽毛,代表了格兰芬多的两个标准色。凤凰的涅槃日会把自己的灰烬收进一个蛋里,带着这个蛋飞到太阳城,把蛋放在太阳神的祭坛上。而在HP中,只有哈利和邓布利多亲眼见过凤凰涅槃,这个很明显的象征意义就证明太阳神是哈利和邓布利多的原型之一,而最终正是他俩代表太阳神杀死了代表邪恶蛇神的汤姆·里德尔。
哈利的闪电伤疤,在古代传说中,闪电代表不可预测的神秘力量。
考据原型5:罗琳的邻居伊恩·波特
伊恩·波特是罗琳姐妹青梅竹马的朋友,他们常在罗琳家附近的迪恩森林玩游戏。显然罗琳对这个地方情有独钟,迪恩森林作为一个地名出现在《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中。罗琳喜欢在森林里拿着一根魔杖跑来跑去,把自己当作一个小魔女,她把妹妹和伊恩·波特感染了,三个人一起想些古怪的词语当作咒语,罗琳更是对伊恩·波特义正言辞地说:“你这个不对,手部的动作要一挥,一抖。”
这句台词被用在了《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中赫敏教导罗恩使用魔杖的情节中。
那个与罗琳相遇在火车站的眼镜小巫师作为哈利形象的灵感来源与上述原型相结合有了我们今天的哈利波特。
阿不思·邓布利多 Albus Percival Wulfric Brian Dumbledore
Albus的意思是”白色的、明快的、清晰的、耀眼的”等等,象征邓布利多一尘不染的情操和正义的力量、强大的魔法能力,而白色通常象征纯洁和美好。
Dumbledore在古英语中是大黄蜂的意思,罗琳说邓布利多总是很忙碌,精力非常充沛,而且罗琳喜欢这个词的发音。
Percival珀西瓦尔是AD的中间名,也是他父亲的教名。珀西瓦尔意思是刺穿帷幔,帷幔一词在神秘事务司的死刑室里提及过。Percival这个名字在姓名学中的释义是“刺穿帷幔”或“穿过山谷”。Percival是一名获得圣杯的圆桌骑士。而帷幕在英语里有生死之意。而珀西瓦尔也是《神奇动物在哪里》中美国巫师国会安全部长格雷夫斯的教名。
邓布利多的形象也多来自中世纪的占星师造型:长白胡子、尖顶巫师帽、缀满星光和星座的袍子,在宇宙繁星下用望远镜观测星空。
邓布利多的办公室桌子上也摆满了占星学仪器,具体可见HP官方设定集。
在相当之多的奇幻文学作品中,经常会出现类似邓布利多这样的人物设定:他默默地站在主角背后,充当人生导师和指引者,其设定基本是无所不能。他的存在相当于少年天子身边的辅政大臣和摄政王,掌握着整个故事的命脉走向,是作品中反派们的真正且是最大的敌人,而主角往往只是具有正义的象征意义。
相似的人物比如《不列颠诸王史》中的梅林,《纳尼亚传奇》的阿斯兰,《魔戒》中的甘道夫等等。但他们也各有各的不同,以答主浅显的阅读经历来看,邓布利多形象设定最接近梅林以及德国童话《嫫嫫》中的霍拉师傅。
考据原型1:梅林以及以梅林为原型的文学形象
梅林堪称所有先贤式人物的集大成者。
梅林大部分时间都是以一个德高望重的老人形象出现的,因为他是可以预见未来的人。而梅林也时常以年轻人和女人、动物的形象露脸。同样,邓布利多也有年轻的心态、女人一样细密的心思以及与凤凰密切的关系,而且长于变形。
他们在各自的世界中法力基本是称霸地位。
梅林为不列颠三代国王效力过(答主脑海里闪过的却是格林德沃、里德尔和波特)。梅林保护童年的亚瑟王直至他后来继承了王位,这之后他做了亚瑟的先知、魔法师和军事顾问。而邓布利多保护并指导哈利成长,以及致力于击败里德尔,他默默地引导并培训哈利成为一把斩蛇巨剑。
梅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无人能及,他的智慧和神奇的力量成为小说家和艺术家的创作灵感。斯莱特林学院的入学欢迎信上也吹嘘梅林来自蛇院(当然这是不可能的,时间线严重冲突,而且梅林的魔法是天生的)。同样在格兰芬多的欢迎信上(珀西·韦斯莱执笔),拿出身格兰芬多的邓布利多当做炫耀资本。显然在大家眼中,邓布利多几乎可以被称之当代梅林,在大家的印象中几乎已经和梅林平起平坐。
而梅林和邓布利多还有一个很大的相似点,这两人唯一的死穴都来自于他们的爱情。梅林的死穴是湖中仙女薇薇安,最后被困于薇薇安的梦魇中(困于心魔)。邓布利多的自然是格林德沃,他终生都没有从格林德沃对他的情感伤害中恢复过来(同样困于心魔)。
梅林和邓布利多都被赋予了简直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形象,有趣的是,在中国古代史上也有一位极为相似的人物,辅佐两代君主,但他的实际力量和口碑远超君主本人——他就是诸葛亮。
显然这类“贤相”式的人设非常受小说家欢迎。《纳尼亚》的阿斯兰、《魔戒》的甘道夫同样是辅助主角成长,最后功成退隐。
插一句题外话: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兴起刮起了黑先贤的荒唐风气。仿佛黑了一代智圣诸葛亮就能显出抹黑者自己的智慧了。往往抹黑诸葛亮的,是既不看《三国志》也不看《三国演义》的,看了网上几篇无根无据的评论就喜欢跟风起哄而已。而邓布利多也受到了和诸葛亮一样的待遇,明明是完美无缺,对,就是完美无缺的圣人,所以人们就爱鸡蛋里挑骨头。以至于邓黑比比皆是,而邓黑是如何脑残,云妃在以前的文章已经专门论述过,在此不赘述。
关于甘道夫:
甘道夫是托尔金小说《魔戒》系列的人物,和梅林的相似度也极高。在霍格沃茨的校长办公室也挂了甘道夫的画像。答主并不看指环王系列,所以对甘道夫的认识是来源于关于魔法方面的书籍,那里面的甘道夫骑扫帚,这一点和HP的巫师们相似度极高。然而指环王系列的甘道夫我只见过他骑马。
无论是外表形象,以及扶植君主上位,他和梅林及邓布利多都很相似。但是答主认为,他们性格上相去甚远。答主不曾看过指环王原著,只能从电影角度观察。甘道夫性格比较刚硬,爱呵斥别人。而邓布利多温凉如水,举手投足都是标准绅士,一颦一笑都体现出他极高的修养和内涵。梅林和邓布利多都有过年轻的形象,甘道夫似乎永远是一个老者的形象,而且大部分时间灰袍加身。邓布利多总是衣着华丽一尘不染,举手投足皆是贵气和涵养。
所以甘道夫远没有大家以为的那么像邓布利多,他们两人的差异挺大的。
关于霍拉师傅:
再说说德国童话《嫫嫫》中的霍拉师傅。
《嫫嫫》是答主所看过的最经典童话(没有之一),其中女主人公小姑娘嫫嫫背后隐匿的霍拉师傅,其形象和作用非常接近邓布利多的塑造。霍拉师傅是时间金殿的主人,也是时间之神。他第一次见到嫫嫫的时候,还是一个年龄和嫫嫫差不多大的、身着古老服装的少年。他能随心所欲地变形,可以穿现代和未来的衣服,并以一个年轻男孩的形象出现,当然也可以化身为一个白胡子飘飘的老人。
而邓布利多和霍拉师傅、梅林一样,大部分时间是以白胡子老者的形象示人,但他们的年轻形象仍旧深入人心。
霍拉师傅出众的变形能力来自于他是可以操纵时间的神。他默默地关注着女主人公嫫嫫的成长,暗暗派自己的宠物乌龟保护小姑娘免受灰先生的迫害。灰先生是一群盗取时间的古怪恶灵,他们的人设有点像摄魂怪的存在。灰先生们痛恨小姑娘嫫嫫妨碍了他们盗取人们的时间,但他们也知道,小女孩其实根本就不是最大的敌人。灰先生真正的敌人是霍拉师傅,嫫嫫只不过是对抗灰先生的一个象征。
孤女嫫嫫——霍拉师傅(宠物乌龟卡西欧佩娅)——灰先生的关系设定,和孤儿哈利——邓布利多(宠物凤凰福克斯)——伏地魔的设定基本是一致的。
霍拉师傅曾送给嫫嫫时间花挽救人们的时间,邓布利多也曾给哈利、赫敏时间转换器去挽救巴克比克和小天狼星的生命。时间花能让时间停止后另留出一小时给嫫嫫使用,时间转换器也让时间倒流,等于给了哈利、赫敏额外三小时救人。
真正救了人们丢失的时间的是霍拉师傅,正如巴克比克和小天狼星最大的恩人还是邓布利多一样。事成之后,霍拉师傅和邓布利多都飘然而去。
这里插一句题外话,关于小姑娘嫫嫫的情感归属,我从不认为是那个季季(算男主么?他的作用太小了)。我觉得嫫嫫真正的灵魂伴侣还是能做她爷爷的爷爷的霍拉师傅吧~~这个为全世界寻找丢失时间以及失去的人间真情的勇敢女孩,想必也会激起时间之神古老又年轻的爱情吧。
扯远了……有种支持邓哈的既视感……
考据原型2:英国历史上杰出的领袖以及风云人物
关于威灵顿公爵:
在考据格林德沃的原型时,提到了英国历史上的威灵顿公爵。原名亚瑟·韦尔斯利的威灵顿公爵在英国历史上威名赫赫,在那铁路战役因击败拿破仑·波拿巴而名垂青史。
具体详情见【HP原型挖掘系列】盖勒特·格林德沃,以下是截图:
历史上的威灵顿公爵是个非常孤独沉默的人,虽然他的一生中取得了很多别人非常羡慕的成就但是他却是一个不骄不躁的人,不管面临什么样的局面他总是可以用非常冷静的态度面对,所以有人说威灵顿公爵的性格非常好,是适合当将领的人。
邓布利多的成名之战是1945击败格林德沃,威灵顿青史留名是滑铁卢打破拿破仑的神话。
关于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人很崇拜他们历史上出现的杰出人才,比如纽特·斯卡曼德的教名取自牛顿。
英国二战时期最杰出的领袖是温斯顿·丘吉尔,曾被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英国人。瞧瞧他的履历:
- 他是英国政治家、历史学家、画家、演说家、作家、记者,出身于贵族家庭。
- 丘吉尔两度出任英国首相,反对绥靖政策。
- 他写的《不需要的战争》获1953年诺贝尔文学奖,著有《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16卷、《英语民族史》24卷等。
- 丘吉尔是历史上掌握英语单词数量最多的人之一(十二万多),被美国杂志《人物》列为近百年来世界最有说服力的一大演说家之一,曾荣获诺贝尔和平奖提名。
- 连续36年担任英国布里斯托大学校长。
- 领导英国人民取得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德作战的胜利。
颤抖吧,地球人……
再看邓布利多的塑造,很明显看得出罗琳崇拜丘吉尔。邓布利多一样是各种学霸各种碾压各种横空出世对抗黑恶势力,各种对抗无能政府,各种获奖各种当校长~~最终被封神~~~
我等凡人除了脱帽致敬啥也不用说了。
盖勒特·格林德沃 Gellert Grindelwald
Gellert是匈牙利版的Gerard,后者来源于日耳曼语的ger(矛)和hard(勇敢、顽强)。圣盖勒特是一个出生于意大利、在匈牙利工作的传教士和殉道者。Gellert同样也是德语姓氏,一位德国的启蒙运动作家。
盖勒特山是一座位于匈牙利布达佩斯的高山,可以俯瞰多瑙河。盖勒特山是以圣吉拉 (Saint Gerard)的名字命的名,后者从这座山上被扔下去摔死。著名的盖勒特饭店和盖勒特浴场就位于山脚下的盖勒特广场。盖勒特山洞位于山中,面对着盖勒特饭店和多瑙河。
Grindel是古德语的“闪电”,在拼写上也和传说中被贝奥武夫打败的怪物格伦戴尔很像。Wald在德语中是“森林”的意思。格林德沃 (Grindelwald)也是位于瑞士的一个滑雪胜地的名字,如下图所示。
而格林德沃作为一代黑暗君主,衍生地却如此美丽醉人,似乎在象征格林德沃的本质有令人神魂颠倒的魅力。
有趣但是纯属巧合的是,盖勒特 (Gellert)这个名字和格雷特 (Gelert)这个名字很像,后者是北威尔士传说中(但有现实依据)一条忠狗的名字。根据当地的神话,格雷特是卢埃林王子最忠实的伴侣,但被误认为是杀害王子的婴儿(王子的继承人)的罪魁祸首。它的“坟墓”是英国格温内思郡贝德格勒特(字面意思是格雷特的坟墓)的一个景点,这一传说也在该地区流行。
在德语中,wald的意思是“森林”。Grind是指结痂,也可以指grinsen,即咧嘴或灿烂的笑容。格林德沃本人一直被形容成阳光灿烂之人。
单词“grindel”或“grendel ”出现在包括英语在内的许多日耳曼语系的早期语言中。Grindan在古英语中意为“磨碎”,进一步引申为“破坏者”,即磨碎别的东西的人。在中古英语中,grindel意为“愤怒”。在古斯堪的纳维亚语中,grindill取自“风暴”,也可以指“咆哮”,或者发出响亮的、令人恐惧的呐喊声。在丹麦传说中,Grendel是一头可怕的、杀人的人形怪物。他后来被斯堪的纳维亚英雄贝奥武夫击败,这一事迹也在同名的中世纪故事中被记录了下来。这一切似乎又在暗示格林德沃的行事风格宛如风暴,而他确实引发了巫师世界的战争
考据原型1:拿破仑·波拿巴 Napoléon Bonaparte
很多人因为格林德沃于纳粹倒台的1945年与邓布利多战败而简单地把他视为魔法世界的希特勒,可是我觉得格林德沃与拿破仑的相似之处远超与希特勒的相似之处。
相似点1:地盘占领区几乎一模一样
拿破仑·波拿巴在最辉煌时期,欧洲除英国外,其余各国均向拿破仑臣服或结盟。拿破仑客观上建立了新的资本主义制度,形成了庞大的拿破仑帝国体系,创造了一系列军政奇迹与短暂的辉煌成就。
而众所周知,格林德沃征服了全欧洲的魔法世界,同样只有英国他从未染指。
相似点2:历史意义相当接近
拿破仑·波拿巴就像大家渴望已久的英雄现世一般,正符合法国大革命后期需要一个乱世枭雄扫荡天下的迫切需求。拿破仑军校出身,各方面都出类拔萃、有勇有谋。再加上年纪轻轻就志得意满,一路高歌猛进吞并了欧洲。年仅三十五岁就站到了历史的最顶端,加冕为法兰西的皇帝。盛年之时就创下了别人一辈子都达不到的盖世伟业。
他的《拿破仑法典》中宣扬的资本主义深深影响着后世。
后来拿皇御驾亲征统领四方,原本势不可当的他却最终在滑铁卢折戟沉沙,紧接着就是令人唏嘘的英雄暮年。这故事太过传奇、太过完美。尽管拿破仑侵略别国,带来了巨大的战争伤害。但他却匪夷所思地人气井喷、万民敬仰。法国人民每每谈及,多激动落泪,视其为偶像。
再说格林德沃。
格林德沃的理想是建立一个巫师统治麻瓜的帝国,即我族类统治世界,反抗麻瓜的“暴政”。法国大革命时期,就是第三阶级反抗压迫他们的第一、第二阶级。从格林德沃的角度,他正好是一个领导同类反抗压迫、带大家奔向自由,建立王道乐土的先驱者。
格林德沃所处的时代正好高度迎合“最伟大的利益”的观点。别说那些譬如克雷登斯·巴瑞波恩这样的普通地球人,连邓布利多这种洗脑天才都被其洗了脑,一度倒向黑魔王的怀抱。格林德沃和拿破仑一样,符合当时人民的意愿(或者说是政治投机)从而扶摇直上,拉起属于自己的一杆大旗。由此可见格林德沃的民众基础跟早年的拿皇有一拼,至于汤姆·里德尔一流根本无法与之相提并论。
因而他像拿皇一样横空出世,满足了那个时代被压抑的巫师们的迫切渴望。用邓布利多的话说就是“他(指GG)似乎势不可挡”。从HP原著和FB剧本中不难看出,“最伟大的利益”理论影响深远。
在最为辉煌的人生顶点,格林德沃的神话戛然而止。1945的决斗号称传奇,从此他和拿破仑一样偏居流放,名头响得带火了囚禁之地。幻影中的邓布利多对哈利谈及格林德沃,长泪如倾,哀哉痛惜格皇。反观汤姆咽气,邓公喜极而泣,万民争先唾之。
没人回答得了这个问题,所以作为提问者的格林德沃必须被干掉……
同样是乱世枭雄,拿破仑与希特勒,格林德沃与伏地魔就是差距这么大……
插句题外话:同样是HP系列的终极反派,格林德沃明显得到了哈迷们的普遍好感。至于汤姆啊,斥责揶揄之声N年不绝……
但格林德沃所留存的线索来看,他的纽蒙迦德集中营关押的都是他的反对者而不是麻瓜,希特勒搞得却是种族灭绝,只要你是犹太人你就该死。所以格林德沃和希特勒仍旧有本质的不同,而这一点上,他和拿破仑相对更接近一点。
相似点3:第一次逃窜
拿破仑于1814年与反法联盟对战战败,不得不签署退位诏书。换成一般人,都觉得政治生命算是彻底完结了,拿皇显然当时也这么想。所以他毫不犹豫喝毒药自杀,结果因为毒药过期没死成,被流放到厄尔巴岛。然而世人做梦也没想到,传奇再次上演。拿破仑到了这个地中海小岛被囚禁了不到一年就逃之夭夭,等他大模大样回到巴黎,手里已经有14万人的正规军了……
再看格林德沃,1926年他在地铁里群殴傲罗之际被小雀斑的蜷翼魔溜溜球所坑导致马失前蹄,不幸被关进监狱。虽然《神兽2》还没上映,但我们看过剧透的人知道格皇在第二部以“戏剧性”的方式轻松逃脱了……同拿破仑逃离厄尔巴岛一样,时间花了还不到一年。
相似点4:人生转折点、对手风格以及英雄暮年
拿破仑于著名的滑铁卢战役对战英国的威灵顿公爵,战败后流放圣赫勒拿岛直至去世。格林德沃于1945的著名决斗战对战前情人邓布利多,战败后在纽蒙迦德终身监禁。两人的相似指数很高。而且鉴于里德尔飞越海洋才到达纽蒙迦德,所以答主猜测纽蒙迦德监狱也在海上,和拿破仑的圣赫勒拿岛也很神似。
威灵顿公爵原名亚瑟·韦尔斯利,以他的行为做派看,1945年的邓布利多很有威灵顿公爵的影子。都是英国人,和死对头几乎同年。滑铁卢战役后,威灵顿公爵两次出任英国首相。1945年后,邓布利多数次提名魔法部长。威灵顿是上议院的领导人物之一,但他也不能阻止1832年改革法令获得通过。正如邓布利多也不能凌驾于政府之上,尽管他的人气已经让他成为无冕皇帝。
威灵顿险胜拿破仑之后,作为驻法占领军总司令,他反对签订惩罚性的和约,拒绝格布哈德·冯·布吕歇尔提出的枪杀拿破仑和焚烧巴黎的建议。他组织贷款以解救法国的财政,并提出在3年后撤出占领军。这几项政策使他赢得和会的感激,1818年带着6个外国授予的司令杖(陆军元帅的标志)回国。
公爵大人,我真心挺佩服您的……
邓布利多和格林德沃魔法水平极为接近,所以不存在完胜,只能是险胜。1945之后,格林德沃活得好好的,只是判了个流放海外终身监禁而已,这里面很可能有邓布利多的功劳。
拿破仑后来被流放于圣赫勒拿岛后,在他意识到自己已经无法回到欧洲后,他的健康状况急转直下。再加上这位昔日的皇帝从来没学会怎么和圣赫勒拿岛的总督处好关系,导致他不断地遭到这连名字都很难让人记住的、跳梁小丑的虐待。没几年拿破仑就病入膏肓爬不下床,牙也掉得差不多。拿皇人生最后的一个星期,已经是骨瘦如柴。
而格林德沃生前最后一次露脸的时候也是才爬起床,昔日金色的大鸟也是落毛凤凰不如鸡,枯瘦地宛如刚出集中营,牙和拿皇一样掉光了。
想必所有英雄虎落平阳的时候,也都是这般令人心碎吧。生命定格在人生的辉煌顶点才真叫做传奇啊……
考据原型2:阿道夫·希特勒的幕僚——海因里希·希姆莱等党卫军军官
在2005年《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出版前后进行的采访中,罗琳指出格林德沃在1945年被打败并不是一个巧合,而是暗示他与阿道夫·希特勒的联系,同时暗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场。
按照罗琳所说,格林德沃与邓布利多的决斗正发生在纳粹德国垮台的时候。当然,两个人还有其他相似之处。比如,格林德沃把一个古代符号(死亡圣器的标志)作为自己的logo,而纳粹则采用了万字符(卍),并将其翻转变成纳粹标记(卐)。
此外,格林德沃所在监狱的名字纽蒙迦德 (Nurmengard)也和法国城市纽伦堡 (Nuremberg)很像,这里是纳粹审判的进行地点。纽伦堡位于联邦德国的巴伐利亚州。
众所周知,希特勒完全可以被评为世界十大演讲家之一,著名的洗脑王。而格林德沃甚至把最不可能被洗脑的邓布利多都给洗了,可见他的洗脑能力堪称HP之最!
纽蒙迦德在监禁受害者和肇事者中扮演的两个角色,同样也象征了纽伦堡在二战中扮演的两个角色。这里既进行了审判纳粹的纽伦堡审判,也曾通过歧视犹太人的《纽伦堡法案》。纽蒙迦德的入口上方以及德姆斯特朗的墙壁上刻有“为了更伟大的利益”,这可能是为了象征奥斯威辛集中营入口处写着的“Arbeit Macht Frei”(德语,意为“劳动带来自由”)。
格林德沃最终被关进自己建立的监狱中,同样可能象征着鲁道夫·赫斯的命运。他从1966年起一直到1987年逝世,一直是施潘道监狱 (Spandau prison)的唯一囚犯。但是读者应该注意,不要将二者的关系想得过于紧密,因为罗琳只是用麻瓜历史作为出发点,用来构思魔法世界的历史,并不想利用此建立一个多层次的、深刻的隐喻,而是按着她自己的想法走。
阿道夫·希特勒曾是画师,自己亲自设计了纳粹标志。死亡圣器标志是佩弗利尔兄弟的作品,但是纽蒙迦德则是格林德沃自己的杰作。他和希特勒在艺术上都颇有造诣。
与海因里希·希姆莱的相似之处
相似点1:热心于在古代文献(比如童话)中寻找证明我族类高人一等的理论支持
海因里希·希姆莱曾在历史档案馆中搜查中世纪猎巫运动的资料,为日耳曼民族的种族优越论寻找依据。希姆莱还同时研究神秘学,因此神秘符号也同时出现在党卫军的黑色制服上。正是上图希姆莱帽檐上方的骷髅造型符号,其实是德国一个很老的军事符号,最早出现于19世纪初普鲁士人佩戴的军帽上。这个标志让纳粹看起来更加凶残。希姆莱着力塑造党卫军的神秘庄严感,他以古老而神秘的德国传说以及北欧神话中的如尼文为基础,党卫军制服领章上的符号“黑太阳”也是根据如尼文设计,最后被镶嵌在维威尔斯堡的地板上。
希姆莱通过巫术、神秘仪式和如尼文来蛊惑人心,许多青少年被骗入党卫军这一神秘而恐怖的组织。那些带有神话传说的奇特地貌也被党卫军拿来利用,希姆莱甚至请考古学家考察古日耳曼人的文化遗迹,其最终目的都是为纳粹对民众的精神控制提供帮助。并为打击敌对教会基督教寻找借口。希姆莱甚至从格林兄弟的童话中找到了打击基督教的借口。格林兄弟认为古日耳曼人有很多智慧的女祭司,而基督教和天主教教会则把她们视为女巫而纵火焚烧。天主教起源于犹太教,在希姆莱看,这显然是犹太人迫害日耳曼人的铁证。“以忠诚为荣”这行字被刻在了党卫军士兵的佩刀上,批判纳粹统治的人也被关进希姆莱修建的达豪集中营。同奥斯维辛和纽蒙迦德一样,达豪集中营也刻着属于他们的口号。
而邓布利多和格林德沃最喜欢的巫师童话《诗翁彼豆故事集》正是由如尼文写成,他们也是从地方民间神话《三兄弟的故事》中找到了支持他们‘最伟大的利益’的依据。由此死亡圣器的logo像‘黑太阳’一样成为黑巫师风靡一时的炫酷标记,从HP7原著克鲁姆的话中我们看得出当时德姆斯特朗的少年也被这些炫酷logo所吸引,成为他们耍帅赶时髦的流行标记。
至于把“最伟大的利益”刻在德姆斯特朗的墙壁上以及纽蒙迦德门口,显然这种例子在党卫军纳粹历史上屡见不鲜。
相似点2:私生活以及信件署名爱好
希姆莱在写给自己不为人知的情妇的私人信件中,用如尼文标记作为署名结尾。这个标记出现在希姆莱的戒指上。而邓布利多和格林德沃的通信署名处,也有死亡圣器的logo。这个logo同样出现在格林德沃的项链上。
希姆莱的信件
希姆莱戒指上的标志
希姆莱的私生活也很奇特,他曾在日记中写道自己宁愿冲锋陷阵,也不愿和女人在一起。希姆莱在娶妻之前,没有和任何女性发生过性关系。希姆莱在婚后明显忽视妻子,并且在办公室有了秘密恋情和私生子。
同样,在现有的官方资料中,格林德沃一直以同性恋或双性恋的形象出现在公众面前,尤其在《神奇动物在哪里》中格林德沃很明显表现出举止轻佻,以及善于温情控制对方(男女不限)的才能。至于他私生活的真面目,至今也是秘不示人。
考据原型3:薇薇安(湖中仙女)
在亚瑟王传说中,湖中精灵薇薇安因赠予亚瑟王王者之剑而广为人知,后来与梅林堕入情网。但是因为薇薇安对梅林的幽灵血统有顾忌,因此对梅林的爱情反应淡漠。然而梅林却被薇薇安的魅力所倾倒,把自己的魔法秘密泄露给她。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后薇薇安将梅林关入橡树,与其反目成仇。
薇薇安和梅林的关系,与格林德沃和邓布利多的关系非常相似。因此薇薇安应该是女性化的格林德沃的一个象征。
佩妮·伊万斯、达力·德思礼 Petunia Evans 、Dudley Dursley
Petunia是紫牵牛花的名字,代表愤怒和憎恨、嫉妒。Dudley是英国俚语“Dud”变化而来,意思是无聊的人;俚语为不中用的人,哈利就用达达这个名字讥笑过他。Dursley则是英国一个小镇的名字。
考据原型:英国女作家夏洛特·勃朗特名著《简·爱》中的萨拉·里德太太和约翰·里德
《简·爱》是英国家喻户晓的传世之作,女性小说的著名篇章。作为英国女性的JK罗琳肯定也拜读过勃朗特姐妹的作品。
答主第一次阅读《哈利·波特》系列的时候觉得开头部分和《简·爱》非常接近。尤其是里德太太母子与女主简·爱的关系和佩妮、达力与哈利的关系非常重合。
1.萨拉·里德太太和佩妮惊人地相似。里德太太一直嫉妒亡夫里德先生的妹妹——爱夫人。而佩妮姨妈的嫉妒对象是妹妹莉莉。
“我一直讨厌她母亲,因为她是我丈夫唯一的妹妹,很讨他喜欢……他(里德先生)一定要把孩子领回家,尽管我求他送给别人喂养,由我们付抚养费他也不干。我头一眼看这孩子就讨厌,她完全是个哭哭啼啼身体有病的小东西!……别的孩子哭就放开喉咙哇哇大哭,而他却咿咿呀呀、哼哼唧唧哭得好讨人嫌……” ——摘自《简·爱》第二十一章
大家是不是可以看出里德太太和佩妮简直是一个模子刻的。而里德先生和邓布利多也有相似之处,都是让里德太太or佩妮姨妈像对亲生孩子抚养侄女or外甥。当然,她们都没有真的把对方当做亲生孩子。
2.爱夫妇去世后,迫于里德先生的压力,她不得不收养爱夫妇的女儿简·爱。很快里德先生去世,简·爱在里德太太一家人的白眼下度过了10年寄人篱下的悲惨生活。
佩妮嫉妒妹妹莉莉,迫于邓布利多的压力勉强收养外甥哈利。哈利同样在女贞路(相当于简·爱所住的盖茨黑德庄园)度过十年悲惨童年。哈利和简都在十一岁时前往魔法学校和慈善女校读书,在那里结识了足够他们回忆一生的师长和朋友。
佩妮姨妈的演员在1996版《简爱》中扮演里德太太,啧啧,冥冥中天注定
3.约翰·里德是一直致力于虐待表妹简·爱的
他的暴行比达力虐待表弟哈利有过之而无不及。而约翰的母亲对此置若罔闻,正如佩妮对儿子欺负哈利也不闻不问一样。而里德家的保姆贝茜是唯一相对善待简·爱的,仅仅是相对而已。贝茜的身上依稀可以看到费格太太的影子
“他(约翰)叫他母亲老姑娘……蛮横无理老师和母亲作对,常常撕毁她的丝绸衣服,而他却依然是她的心肝宝贝。而我(简)不敢有丝毫闪失,干什么都尽心尽力,人家还要骂我淘气鬼,讨厌坯,行动迟缓,鬼鬼祟祟,从早骂到晚,没完没了……约翰肆无忌惮地殴打我,却无人责备他……” ——摘自《简·爱》第二章
只是《简·爱》与《哈利·波特》最大的不同就在于,《简·爱》并不追求美满结局,里德太太到死也没有和简爱和解,尽管简爱宽恕了她,她也拒绝了侄女善意的伸手。达力最后和哈利还算友好,而他的原型约翰·里德深陷于赌棍窝最后债台高筑而自杀。
赫敏·简·格兰杰 Hermione Jean Granger
在希腊神话中,Hermione是美女海伦和斯巴达王的女儿,她同时被俄瑞斯忒斯和涅俄普托勒摩斯追求。关于她的表述通常是“有智慧、但因此会令人不快”的意思;
英国著名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的故事《冬天的故事》中一个叫赫敏的人被变成石雕,HP2中赫敏确实被石化了。
赫敏是珀西的猫头鹰赫梅斯Hermes来自希腊辩术之神赫耳墨斯的阴性形式。他在希腊神话中是神界与人界之间的信使。他同时也很有智慧、口才,同时思维敏捷。而珀西在学术上的一贯作风正好是一个男版赫敏,所以在韦斯莱兄弟中除了罗恩,赫敏与珀西关系最好。
赫敏同样也是小说《绿色奇迹》中一个次要人物的名字。
赫敏也是让-巴普蒂斯特·吕利的戏剧《卡德摩斯与埃米奥娜》 (Cadmus et Hermione)中女主角的名字。
Hermione也是一艘1782年下水的英国护卫舰的名字,它在法国大革命时期在西印度群岛服役。不过这艘船的名字并没有固定,到1805年退役时,这艘船已经改过两次名字:1799年改称反击号 (Retaliation),1802年又改称惩罚号 (Retribution)。英国一艘在1939年下水的狄多级轻型巡洋舰也被称为HMS Hermione。
不过,赫敏选择这个名字的原因还是它不常见,这样就不会有很多人因为与她重名而遭到嘲笑。为了确保书迷们能够正确地念出这个名字,《哈利·波特与火焰杯》甚至出现了赫敏教威克多尔·克鲁姆念自己的名字的场景。克鲁姆所念出的最接近的发音时“赫-米-恩” (Herm-own-ninny)。
在阿不思·邓布利多遗嘱中,赫敏的中间名被拼写为“Jean”,但是在之前的采访中,罗琳说赫敏的中间名是“Jane”。罗琳在之后的采访中解释说,她不希望赫敏和乌姆里奇教授使用相同的中间名,因此将其改成了Jean,也就是John对应的女名,意为“上帝是仁慈的”。
Granger意为“农民”。具体而言,它是一个农场执行官的头衔,负责监督封建领主对谷仓租金和税款的征收。这个姓氏源于英语和法语,从盎格鲁诺曼语的“grainger”以及法语的“grangier”演变而来,而这两者又同时源于拉丁语“granica”,意为“粮仓”。这个姓氏也代表了赫敏出身与麻瓜家庭。此外,“Granger”也可以指美国“格兰吉运动” (Grange Movement)的成员。格兰吉运动是美国在19世纪爆发的一场农民运动。
赫敏原来计划姓“派克” (Puckle),但罗琳后来觉得这个姓氏与她性格不符。
(以上整理、改编于赫敏的维基百科)
考据原型1:水星神墨丘利
前面在解析哈利的原型时,提到了太阳神阿波罗是众神领袖。
太阳神使水星神墨丘利(Mercury)发明的七弦琴更加完美。
赫敏是土相的室女座,被水星神掌管(哈利是火相的狮子座)。水星也是最靠近太阳(哈利)的行星。水星是众神的信使,而赫梅斯(珀西的猫头鹰)也是众神的信使。赫敏和珀西之间也是很有共同点的。
希腊人给水星起了两个名字,早晨出现时叫阿波罗Apollo,夜晚出现叫赫梅斯Hermes,然而古希腊天文学家都知道,这俩个名字是同一颗星。由此可见太阳神阿波罗(哈利)和水星神(赫敏)据可被视为同一颗星。
哈利与赫敏,其实完全是两个身体,一个灵魂。
(以上参考于《爱与飞翔》)
考据原型2:J·K·罗琳本人以及象征女权的杰出女强人
罗琳曾说过自己最像原著中的赫敏,小时候喜欢抢着举手发言。罗琳曾有过一段失败的婚姻,而赫敏和罗恩的婚姻被罗琳称之为需要“婚姻咨询”。
罗琳曾说:“……书中没有角色是直接取自于生活的。其中一些人可能受到了现实人物的启发,但是一旦出现在纸上,他们就成为完全不同的人物了。不过呢,是啊,赫敏是对我十一岁时的讽刺——夸张的样子,我没那么聪明——赫敏是个处在天才分界线上的人——我希望我没那么烦人……有时候她是个难以置信的万事通。”
罗琳一直在《哈利波特》《神奇动物在哪里》中设置象征女权的角色,比如塞拉菲娜·皮奎里(棕黑皮肤、魔法国会女主席),而赫敏则是在毕业后进入魔法部法律执行司工作,而这个部门相对于其他,更接近魔法部的权力中枢。现实中那些政坛女强人,比如希拉里·克林顿,康多丽扎·赖斯、安格拉·默克尔等不是不婚,就是声势压倒丈夫。
考据原型3:辛迪瑞拉
赫敏曾是个不注重打扮,有些不修边幅的女孩。正如躺在煤灰里的灰姑娘一样,通过一场舞会惊艳了世界。而赫敏在霍格沃茨圣诞舞会上所穿的就是蓝色裙子,而不是电影里的粉红色。辛迪瑞拉的蓝裙子正是那些曾经埋于灰尘中的璞玉打磨出玉润华光的象征。
而赫敏扮演者艾玛·沃森也曾被邀请去饰演灰姑娘。
考据原型4:为世界上的弱势群体奔走的女性
赫敏终生致力于为家养小精灵的权益奔走,期望消除歧视。这是因为赫敏本人就来自麻瓜家庭,非常能切身体会到种族歧视带来的伤害。而这样的例子非常多。
世界著名的天主教慈善工作者特蕾莎修女,主要替印度加尔各答的穷人服务。因其一生致力于消除贫困,于1979年得到诺贝尔和平奖。
弗洛伦斯·南丁格尔出生于意大利的一个英国上流社会的家庭。在德国学习护理后,曾往伦敦的医院工作。于1853年成为伦敦慈善医院的护士长。从一个养尊处优的贵小姐到致力于为病人伤患服务,开创了现代护理业,极大提高了原本低微的护士的社会地位,被称为克里米亚天使。
著名盲聋女作家海伦·凯勒终生致力于为残疾人造福,建立了许多慈善机构,1964年荣获“总统自由勋章”,次年入选美国《时代周刊》评选的“二十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之一。她为残疾人这个弱势群体贡献了一生,她的人生经历和善举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人,赢得了全世界的尊重。
以上这些女性在从事慈善事业的时候,也有过饱受质疑和非议的时候。正如赫敏想为家养小精灵改善地位而努力时遇到了重重阻力。赫敏的人物形象趋于罗琳的理想化,她势必要把赫敏塑造为一个伟大女性,一个通过自身努力赢得他人尊重与爱戴的人。
小天狼星(西里斯)·奥莱恩·布莱克 Sirius Orion Black、
安多米达·布莱克·唐克斯Andromeda Black Tonks
之所以把这对堂姐弟写在一起,是因为笔者相信安多米达和小天狼星有着共同的原型。作为一个有着明显种族主义倾向的家庭出来的异类,安多米达和小天狼星应该是一个人的女性以及男性的两个分身。
布莱克家的成员都喜欢用星星给成员命名。星空自古以来就是人们所向往的,它显得那么深沉而神秘,自然受布莱克家族青睐。
格里莫广场:
Grimmauld Place其实是Grim Old Place,可理解为令人讨厌和古老的地方,Grim即是狗灵,死亡与不幸的代表。
“Sirius”本意为天狼星,是大犬座一颗亮星α星,同时也是全天最亮的恒星。距地球大概8.6光年,这颗星也被称作犬星(Dog Star),在希腊语中,seirios的意思是燃烧的,Sirius就是由该希腊词演变过来的。而布莱克(Black)是“黑色”。他变身成一只黑色的大狗(死亡的凶兆)。这颗星在魔法世界具有深刻的意义。
“Andromeda”是仙女座,多被翻译成安德罗墨达。她是埃塞俄比亚公主,因母亲(仙后座)夸耀其女比海里的仙女还美触怒海神波塞冬,导致公主被供奉给海怪来平息波塞冬的愤怒。安多米达被半人半神的英雄珀尔修斯所救,最后公主嫁给了珀尔修斯(英仙座)。
考据原型1:埃及女神伊西斯
天狼星是女神伊西斯的象征,它是古埃及宗教和哲学中心。埃及则是大多数魔法的发源地。
天狼星的出现标志着新年的到来,而伊西斯同样被看作是重生和轮回转世女神,以及亡灵的保护者。亡灵书中概述了一种将保护死者在冥府穿行的特别仪式,其中:书中所提伊西斯的大多数称号都表示她是死者的保护神。而小天狼星在象征死亡的“帷幔彼岸”也在映射这一切。
天狼星还是“亡灵之家”。这颗星实在太重要了,人们建造庙宇时都要对准它在天空中的轨迹。一位考古学家断定,大金字塔那些长长的隧道和风井使人们在白天也能看到星星,而且所看到的那部分天空正是天狼星出现的地方。另一位学者说“这些豁口是给亡灵指路的”。
埃及人利用天狼星制定他们的日历,因为天狼星的运行方式与季节有关。在夏季的第一天,它恰好在日出前那一刻升起,那就是古埃及的新年元旦。它还能预示每年尼罗河的潮汛,而尼罗河给生长各种生灵的土地提供了不可缺少的养料,我们现在还把夏季漫长而炎热的日子称为“伏天”,因为天狼星标志着夏天的来临。
在古罗马神话中,天狼星是众神汇聚之星,具有无边的法力。更重要的是,天狼星不是一年四季都能被看到,按古埃及立法,一年的开始是每年七月天狼星在晨曦中从东方显现的那一天算起。而在这之前,有七十天左右的时间天狼星从空中消失不见。我想这暗示了小天狼星必然会在哈利的人生中消失一段时间。天狼星的消失和重现,在古埃及有重大意义,代表死亡和复活。所以这颗恒星被视为赋予生命的星辰。
考据原型2:杰西卡·米特福德Jessica Mitford、埃斯蒙德·罗姆利 Esmond Romilly
照片上的人就是杰西卡·米特福德和埃斯蒙德·罗姆利,他们和布莱克姐弟一样是堂表姐弟的关系。更加有趣的是,他们还是夫妻。杰西卡和埃斯蒙德都来自纳粹家庭,都是异类,而且还结了婚。难怪乎小天狼星最喜欢的堂姐是安多米达,而他们俩之间的情感关系则也常常被哈迷们猜测。
罗琳说:“我14岁那年,姑婆送我一本《女儿们和反叛者》,米特福德立刻成了我心目中的英雄。她曾离家出走,带着一架记在她父亲账上的照相机去参加西班牙内战。我希望自己也有胆子去做这样的事情。她是自学成才的社会主义者,我喜欢她从未丧失青少年时期的品质,一直忠诚于自己的信仰。我想,我读过她写的所有东西。我甚至把自己的女儿也叫做‘杰西卡’。”
在考据贝拉特里克斯原型的时候,我们发现布莱克姐妹身上有很大的米特福德姐妹的影子。米特福德姐妹在英国的影响力很像中国的宋氏三姐妹,但前者在政治上的地位自然远不如后者。据笔者查到的资料来看,英国女性很多都对米特福德姐妹的传奇经历耳熟能详。
杰西卡是米特福德这个法西斯家庭中最为出名的异类,她在19岁时因跟其堂兄弟、温斯顿·丘吉尔的外甥埃斯蒙德·罗姆利相恋而私奔。
相似点1:与家族格格不入而离家出走或私奔,有私奔款项
在《哈利波特》系列中,布莱克家族是著名的纯血大家族。其中二小姐安多米达因与麻瓜出身的泰德·唐克斯私奔而被除名。安多米达在原著没什么戏份,她的故事却基本靠小天狼星的戏份折射出来。从小天狼星的人生经历也不难想象,作为他的投影的安多米达是怎样的人。
杰西卡的行为作派和尤妮娣最像,从小就是不老实的女孩子。尤妮娣带着蛇参加社交舞会就够令人震惊了,而杰西卡干的事情更令人瞠目结舌。
杰西卡的离家出走,在很小的时候就显露端倪。正如小天狼星一样,从小就显出极强的反叛性格,十六岁时一跑了之也只是个总爆发罢了。杰西卡九岁的时候,就给家族银行写信要求开一个离家出走账户。杰西卡致力于存钱,有一次杰西卡做了阑尾手术,医生把切下来的阑尾放在瓶子里给她。小妹妹黛博拉很好奇,想看看阑尾长什么样,杰西卡就把自己的阑尾卖给黛博拉,挣了一英镑。
在杰西卡与堂弟私奔以前,已经攒下八十英镑的“逃跑基金”。姐弟俩私奔后,杰西卡被米特福德家族除名,她父亲表示不会给杰西卡留任何遗产。
同样是小天狼星,他有叔叔阿尔法德给他的一笔“逃跑基金”。他带着钱投奔了好基友詹姆斯·波特,然后就被除名了。同样的经历也发生在安多米达的身上。
相似点2:家人姐妹性格相似
通过小天狼星之口,我们知道他的母亲沃尔布加(也是安多米达的婶母)是个神经兮兮的女巫。而米特福德姐妹的母亲西德尼·米特福德也是个性格怪异、严重缺乏母性关怀的妇人。她只喜欢长得漂亮的女儿,哪个孩子如果正好处在某个发育期长相不讨她喜欢,西德尼就对其动辄呵斥。
小天狼星和安多米达的姐妹都能在米特福德家的女孩中找到相似的原型,比如贝拉特里克斯的原型尤妮娣,纳西莎的原型戴安娜和黛博拉·米特福德等。这里面还有一个有趣的细节,贝拉特里克斯毫不掩饰自己对外甥女尼法朵拉·唐克斯的厌恶,想来她对尼法朵拉的母亲安多米达的态度注定是极为糟糕的。不过从外表上,原著有述安多米达和贝拉特里克斯长得非常像,想必年轻时也和贝拉一样是个美人。安多米达和贝拉特里克斯所选择的道路是两个极端,同样杰西卡·米特福德与尤妮娣·米特福德正好是南北两极。
相似点3:姐妹情仇
安多米达小时候和姐姐贝拉特里克斯以及妹妹纳西莎关系如何,我们的不得而知。但至少她们在有了彼此家庭后就老死不相往来了。
杰西卡小时候和两个姐姐戴安娜(纳西莎原型之一)、尤妮娣(贝拉特里克斯原型之一)关系非常好,戴安娜还是杰西卡小时候最喜欢的姐姐。然而好景不长,和丈夫(也是堂弟)的罗姆利私奔后,杰西卡给丘吉尔写信,要求把戴安娜和她的丈夫莫斯利(卢修斯原型之一)这个英国版希特勒关进监狱去。自此杰西卡与戴安娜再无往来。
尤妮娣和杰西卡公用的阅览室一分为二,一边是挂着希特勒肖像的纳粹小天地,一边是挂着镰刀斧头的共产主义小天地。尤妮娣和杰西卡都明白彼此的政治理念南辕北辙,甚至比戴安娜和杰西卡之间的鸿沟还要深。然而不可思议的是,在这种信仰极端对立的情况下,尤妮娣和杰西卡还把对方视为家人和好姐妹。尤妮娣为希特勒自杀,后来因并发症去世。杰西卡得知后非常悲伤,这应该是和布莱克姐妹最大的不同了。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尤妮娣对自己的堂弟、也就是杰西卡的丈夫埃斯蒙德·罗姆利的态度是“我对埃斯蒙德的态度是这样的——并且我期望他对我持相同的态度:要是有什么必要的理由需要开枪打死他,我连眼都不眨一下就会这么干了。可是根本不存在这样的必要,我和他还有什么理由不能成为朋友呢....至于你,你怎么可以认为我会反对你私奔,我永远都站在你这边......”
不难看出尤妮娣对这个和自己同样信仰对立的堂弟没有什么额外的好感,但由于他是杰西卡的丈夫,尤妮娣也就听之任之了。而贝拉特里克斯对汤姆·里德尔的狂热已经超出了对家人的爱,无论是弟弟还是妹妹,孩子还是她自己,只要妨碍了伏地魔的事业,那他们都是贝拉特里克斯的眼中钉。
所以在神秘事物司的时候她对堂弟和外甥女都没有一丝一毫的留情。
相似点4:丧夫
安多米达在1997年丧夫丧女,后来她一个人带大了外孙泰迪·卢平。而杰西卡·米特福德的丈夫埃斯蒙德·罗姆利在1940年结束飞行任务后返程时失踪,再也没能回到杰西卡身边。这一点和小天狼星的结局非常相似,因为他也是定义为在帷幔彼岸失踪而不是直接死亡的。
当然在现实生活中,飞机失事导致的世宗基本可以认定失联者100%死亡了,杰西卡和埃斯蒙德的女儿此时才一岁,杰西卡丧夫后大受刺激。
埃斯蒙德·罗姆利被称为男版杰西卡,他和妻子堪称一生一世一双人。埃斯蒙德曾被怀疑是丘吉尔的私生子(丘吉尔是埃斯蒙德的姨父),一个彻头彻尾的反战主义者。他和杰西卡简直是离家出走专业户,性格十足叛逆,愤青。他和小天狼星一样也有一个兄弟。
堂姐弟私奔后为他们的信仰奔忙,度过了艰难却快乐的短暂夫妻时光。杰西卡写了很多传记,是罗琳最喜欢的作家。与此同时,杰西卡的人生经历深刻影响了很多人,《唐顿庄园》中的三小姐茜玻据说也是以杰西卡为原型的。
还有一个颇为有趣的细节:杰西卡的女儿名叫Constancia,她的绰号叫“唐克Donk”,有没有联想到安多米达的女儿尼法朵拉·唐克斯(Tonks)?唐克斯生于1973年,她的丈夫莱姆斯·卢平生于1960年,比她大13岁。Constancia长大后爱上了美国民权领袖詹姆斯·弗曼,弗曼也比唐克Donk大13岁。
(杰西卡的资料部份参考了【考据】布莱克三姐妹——可能的历史原型,向原作者致敬)
考据原型3:狗灵传说
带魔法的黑狗经常在欧洲和北美洲神秘地出没。在英国,狗灵被成为黑夏克(Black Shuck,在盎格鲁撒克逊语中的意思是魔鬼)。英格兰中部把狗灵称为“大脚板”,这正好是小天狼星的化名。
在欧洲关于魔法的传说中,狗灵是专门看守墓地的,而且喜欢夜间游荡。块头比一般的狗大,来无踪去无影,往往突然出现或消失。许多人认为狗灵是死亡的凶兆,是撒旦的化身。狗灵的以上特点,全部出现在《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
雷古勒斯·阿克图卢斯·布莱克 Regulus Arcturus Black
Regulus(又称轩辕十四)是狮子座α星,在天球中属于狮子座,位于狮子座的正中央,是狮子座的心脏;在拉丁语里是“王子”的意思;Arcturus是牧夫座α星,是牧夫座中最亮的星,也是北半球夜空中最亮的恒星。而大犬座的一等星天狼星最为耀眼,质量却没有轩辕十四大。雷古勒斯出身蛇院,但名字确实属于狮院。不难看出,这个斯莱特林的身体内部,澎湃着格兰芬多的鲜血。
考据原型:施陶芬贝格 Stauffenberg
雷古勒斯·布莱克是典型的颠覆自己早期信仰、最终选择转头对抗自己所效忠政权的文学形象。而历史上有这种行为的例子屡见不鲜,而二战时期在第三帝国内部的瓦尔基里行动就是一群这样的人合谋发起反抗最高领袖的著名政变。而领头的就是照片上这位。
施陶芬贝格(Stauffenberg——1907年11月15日-1944年7月21日)纳粹德国陆军上校,密谋刺杀希特勒并把纳粹党清除出政府。他和雷古勒斯一样,出身血统高贵。施陶芬贝格是国防军内的抵抗组织“黑色乐队”核心人员。他加入抵抗组织后,立即采取刺杀行动,其中最后一次行动就是瓦尔基里行动。(长得真不赖!)
瓦尔基里Valkyrie的意思是“女武神、女战士”,她是北欧神话中奥丁神的婢女之一。而瓦尔基里正是贝拉特里克斯的原型尤妮娣·米特福德的中间名。而贝拉特里克斯也是有“女战士”之意。
共同点1:对上级从崇拜到反感
早年的施陶芬贝格也被纳粹所宣扬的国家社会主义和希特勒的“个人魅力”感染,成为纳粹忠实的信徒。但1939年当德国以进攻波兰开始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希特勒的伟岸形象在他心里开始崩塌。施陶芬贝格开始怀疑希特勒:在他看来希特勒不过是一个小市民,傻子指挥战争。
不难看出,施陶芬贝格的人生履历和雷古勒斯·布莱克极为相似。众所周知希特勒是里德尔的最主要原型之一,而施陶芬贝格和雷古勒斯都是纳粹或食死徒内部被洗脑甚久的成员。然而最终他们为了大义,决定颠覆自己一生的信仰,把希特勒/里德尔亲手送进地狱。
共同点2:攻击方式均为杀伤生命的行刺
最终,在看够了纳粹和希特勒惨无人道的暴行之后,以施陶芬贝格上校为首的一批纳粹内部军政要员制定了行刺计划,在希特勒已知的遇到的十五次行刺中,施陶芬贝格导演的这次暗杀计划最为接近成功。尽管他最后还是失败了,希特勒只是受了一点轻伤。而雷古勒斯袭击里德尔的挂坠盒魂器也是相当接近成功了。
雷古勒斯攻击里德尔的魂器,其实完全等同于行刺。然而,他和施陶芬贝格一样失败了,为此付出了生命。但是他们的行刺却都给目标造成极大重创。施陶芬贝格死后9个月,希特勒就在地堡饮弹自尽。雷古勒斯偷走挂坠盒,他的仆人虽然没能毁掉挂坠盒,但也尽了最大的努力。那么,这里还要提一个人。
共同点3:副手鼎力协助
哈夫登,他是施陶芬贝格的副官,中尉。参与了瓦尔基里计划,行刺失败后,他和施陶芬贝格一同被枪决。史料难查,但恰好最近答主看了汤姆·克鲁斯演的电影《刺杀希特勒》,对这位年轻勇敢的副官印象极深。
插一句题外话,哈夫登的扮演者杰米·帕克在舞台剧《哈利波特与倒霉孩子》里……
扮演哈利!
话题再转回来……
哈夫登和施陶芬贝格的关系,有点像克利切和雷古勒斯。当然我并不认为哈夫登会是克利切的原型,但是有些影子是看得出来的。
克利切对布莱克家族马首是瞻,而布莱克是里德尔最强力的支持群体之一,那么作为布莱克家的家养小精灵克利切对里德尔自然也应该卑躬屈膝唯命是从。里德尔是克利切主子的主子,属于头号主子,布莱克家的人自然就是二号主子。
希特勒是哈夫登上级的上级,他本应该彻头彻尾效忠元首,但他却和自己的二层主子施陶芬贝格串通一气,反抗头层主子希特勒的暴政。
克利切是有感情的生物,对自己十分厌恶的小天狼星以及把自己当成垃圾杂碎的里德尔是十分反感的。它最喜欢雷古勒斯,在这个二层主子死后,克利切尽了力去完成雷古勒斯的遗愿,去完成这个流产的行刺计划。最终哈利帮助它完成雷古勒斯的遗愿后,克利切立刻把哈利视为自己的主人。所以我认为,克利切最终接受哈利的原因是为了雷古勒斯,而不是哈利为了利用它故意对它的和善。
插一句:对,我就是觉得哈利对克利切和善就是为了利用。哈利永远不会原谅任何背叛小天狼星的人,这源自于哈利对小天狼星的爱。
而哈夫登对施陶芬贝格的感情,在电影里也可见一斑(我实在查不到史料)。这是被称作《刺杀希特勒》中给观众印象最深的一幕:
在行刺失败后的枪决现场,哈夫登不愿意看见施陶芬贝格死在自己前面,最终为主子挡枪而死。那一刻,他们不是上下级,而是生死相依的朋友。就像雷古勒斯替克利切这个被世人(包括答主本人)不当人看的卑微奴仆喝下毒药,而把生的希望留给自己的仆人一样,那一刻,雷古勒斯和克利切也不是主仆,而是亲人。
贝拉特里克斯·布莱克·莱斯特兰奇 Bellatrix Black Lestrange
“Bellatrix”这个名字的本意是一颗暗淡的黄色星星(参宿五),位于猎户座星群的左肩位置。是亚马逊(Amazon)族人中,一位英勇女战士的名字,亚马逊族传说是古代的勇猛女族,居住在黑海海边的Scythia。当然,“Belle”是法语中“美人”的意思,大概为了突出她昔日的美丽。她的夫姓“Lestrange”来自“strange”一词,即“古怪的”。
考据原型:
1.纳粹德国第一夫人玛格达·戈培尔
2.英国纳粹党成员以及希特勒狂热支持者尤妮娣·米特福德
尤妮娣与贝拉特里克斯的相似之处在【考据】布莱克三姐妹——可能的历史原型中被其作者详细阐述过,在这里想为其更新一下。
在近日研究纳粹历史的过程中,云妃发现贝拉特里克斯所表现出的特征捏合了玛格达·戈培尔和尤妮娣·米特福德两个人的人生经历,其中玛格达的身份、信仰以及在纳粹德国所占的地位都和贝拉特里克斯很高程度重合。而尤妮娣对排犹的狂热、对希特勒不可思议的迷恋也和贝拉特里克斯相吻合。
玛格达和尤妮娣的最终结局也注定了贝拉特里克斯的末路——为她们终生信仰的覆灭而陪葬。
1.玛格达·戈培尔
共同点1——“第一夫人”
希特勒在临死的时候才与爱娃·布劳恩结婚,其他时间都以单身汉形象示人。而爱娃一直是被希特勒金屋藏娇,很少有人知道其存在。爱娃不被允许参加希特勒重要的社交场合,所以作为纳粹宣传部长夫人的玛格达·戈培尔便代劳了“第一夫人”的职责。
反观贝拉特里克斯的情况:里德尔终身未婚,莱斯特兰奇夫妇在里德尔第一次失势后是仅有的几个忠实地去寻找他的食死徒,由此可见他们在食死徒中的级别是很高的。而且里德尔也说过事后会好好褒奖莱斯特兰奇夫妇的赤诚之心。主子单身,莱斯特兰奇夫人又是食死徒最高层中的唯一女性,理所当然要代理食死徒集团中的“第一夫人了”。
玛格达的梦想是成为德国“数一数二的女人”,反观贝拉特里克斯在食死徒中说她“数一数二”也是恰如其分。
共同点2——对孩子的态度
在HP6中,贝拉特里克斯有下面这番话:
“你应该感到骄傲!”贝拉特里克斯冷酷地说,“如果我有儿子,我巴不得牺牲他们去为黑魔王效忠呢!”
贝拉特里克斯没有孩子,她在嫁给罗道夫斯·莱斯特兰奇后依然狂热地爱慕汤姆·里德尔。这场挂名婚姻注定她不会为罗道夫斯生育孩子。而就贝拉特里克斯的本人意愿来看,即便她有孩子,她也愿意把孩子送往对她的黑魔王效忠的道路上,即便那是死路一条。
而历史上有一个人却实践了贝拉特里克斯的心愿,她就是第三帝国的第一夫人玛格达·戈培尔。
玛格达在嫁给保罗·约瑟夫·戈培尔之前有过一个儿子,后来加入纳粹。玛格达成为宣传部长太太后为响应希特勒“日耳曼民族应多生多育”的号召,她陆续为戈培尔生了五女一男。
上图是戈培尔夫妇和他们的六个孩子。最后那个穿制服的男士是玛格达和前夫生育的儿子 Harald Quandt ,他的照片是PS上去的。这些孩子继承了母亲绝佳容貌的基因,个个长的是天使一般。而贝拉特里克斯也是相貌漂亮,又是出身名门,想必在入狱前也是个美丽的贵小姐。
但是这样一群漂亮可爱的孩子却被他们的亲生父母用毒药杀死了,成为第三帝国彻底倒台的无辜殉葬品。只有玛格达和前夫的儿子得以幸存。
我不怀疑玛格达是很爱她的孩子们的,从她的角度讲就是因为太爱孩子,才不能忍受让孩子们苟活在没有纳粹德国的世界上。她非常清楚活下去的命运是什么,她是无法接受信仰坍塌、而无父无母的孩子们将会遭遇到的可怕命运(比如被反法西斯同盟国洗脑成反纳粹战士)也是她不敢面对的。
玛格达在毒杀六个亲骨肉后自杀,她的所作所为正应了贝拉特里克斯那句“如果我有儿子,我巴不得牺牲他们去为黑魔王效忠呢!”
作为第三帝国的模范家庭,玛格达和丈夫保罗·戈培尔的关系却非常不好。她因为戈培尔迷恋一个叫巴洛娃的女演员还不知悔改而提出离婚,但希特勒认为戈培尔夫妇离婚会给自己的事业带来负面影响,所以坚决给予阻止。尽管没有离婚,而且玛格达和丈夫最后一起共赴黄泉,但直到死她也没有做出任何与丈夫和解的意愿。
原著中的贝拉特里克斯和罗道夫斯关系如何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很难想象有那样一个性格、又狂热并毫不掩饰地爱着汤姆·里德尔的贝拉特里克斯能够与丈夫相处愉快。无论从哪个角度讲,大家都相信里德尔不愿意娶贝拉特里克斯,也不曾回馈她的爱情。
再看玛格达和希特勒,容貌漂亮、出身名门的玛格达对纳粹一腔热忱,精通多国语言。她是希特勒事业的支持者和维护者,两人自打见面后就互相仰慕。从许多方面讲,玛格达都会是希特勒完美无缺的妻子,是一个十分上得了台面的“第一夫人”。
希特勒如果从没考虑过娶玛格达为妻,恐怕是不可能的。但希特勒首先考虑的是利益,而他在玛格达身上获得的好处已经够多,不必非要娶她才能得到。因而希特勒通过中间人表示出即便他不娶玛格达,她也会在他的生活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希特勒需要的是一位女性知己,需要玛格达这样的女强人给他仕途上的支持和帮助,而他的私生活需要的是爱娃·布劳恩那样的花瓶。显然,玛格达是前者。
从汤姆·里德尔的角度看,且不谈懂不懂愛这类空泛的问题。里德尔并不渴望家庭的温暖,他对夫妻恩爱也不向往。他已经得到贝拉特里克斯的到达极致的爱情和忠诚,为什么还要娶她呢?得不到的总是最好的,永远吊着这个昔日的布莱克家的大小姐的胃口,于汤姆来说百利而无一害。
2.尤妮娣·米特福德
相对于德国女人玛格达·戈培尔,英国籍的尤妮娣·米特福德的行为举止更接近原著中的贝拉特里克斯。尤妮娣是一个十足的怪人,其离经叛道的举动让她祖国的国民甚至亲姐妹都瞠目结舌。
国内查到米特福德姐妹的史料很难,因此答主上网购买旧书翻印才找到一部分尤妮娣的资料。而尤妮娣对纳粹以及希特勒的狂热,比贝拉特里克斯有过之而无不及。
瓦尔基里Valkyrie的意思是“女武神、女战士”,她是北欧神话中奥丁神的婢女之一。而瓦尔基里正是尤妮娣·米特福德的中间名。而贝拉特里克斯也是有“女战士”之意。“瓦尔基里”也是最著名的一次刺杀希特勒的行动代号。
共同点1——出身大户人家
贝拉特里克斯出身寥若晨星的纯血家族布莱克家,其财产丰厚,在巫师社会有较高地位。尤妮娣出身的米特福德家亦是英国的名门望族。二战出任英国首相的丘吉尔是尤妮娣姑父,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集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教育家于一身的罗素则是尤妮娣的远方表兄。另一位姓罗素的表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担任检察官。
共同点2——乖戾而疯狂的性格
Unity Valkyrie Mitford是四姐妹中名字最不寻常的一个,她也是最离经叛道的一个。
尤妮娣从小备受冷落,很少与外界接触。她很渴望用超常举动在公众场合寻衅滋事引起众人注意。她盗用过国王专用信封,身上藏着老鼠和蛇吓唬舞会上的人。连和她关系最好的五妹杰西卡都说尤妮娣总是想寻找令人愤慨的、被父母禁止的东西。
1933年尤妮娣通过做投机政客的三姐夫莫斯利加入英国法西斯党,但是法西斯是怎么回事对她来说并不重要,令她兴奋的是自己穿上英国法西斯的制服招摇过市而使父母惊慌失措。尤妮娣不是那种好思考,爱提问的人,牛津那些法西斯分子给她的一切,她都不加思考照收不误。
尤妮娣的生活环境导致她如此性格,在对于希特勒的态度上,她自然比一般民众更容易被希特勒极富煽动性的言语所震撼。
反观贝拉特里克斯,女性都该给人以仁慈的感觉,而贝拉却酷爱钻心咒这样专门折磨人的咒语。她的初次登场是在冥想盆记忆中的法庭上,如此肃穆的公众场合她大声叫嚷,毫无名门闺秀该有的素养,甚至带着一点哗众取宠的意味。喜欢老鼠和蛇这种大众普遍恶心的东西到处寻衅滋事的尤妮娣和贝拉特里克斯实属一丘之貉。
加入纳粹党后的尤妮娣成为一个彻头彻尾的反犹太主义者,她欺凌看上去像犹太人的老妇人,霸占犹太人的房屋。她曾经公开给报纸写信说,“犹太人滚出英国!嗨,希特勒!”,信的末尾还要求把自己的全名登上,因为她希望每个人都知道她有多么痛恨犹太人。尤妮娣经常练习射杀犹太人,其骨子里流露出的残忍令人感到触目惊心。
我对尤妮娣只有一个评价——她是个疯女人。
她对于犹太人如此强烈的憎恨简直莫名其妙,尽管欧洲排挤犹太人由来已久,但是像尤妮娣这样的名门闺秀如此大放厥词,给英国带来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
而贝拉特里克斯竭力表现自己反麻瓜的立场,但如果她真的有她以为的那么恨麻瓜,早就会和混血的汤姆·里德尔划清界限。然而事实正相反,贝拉特里克斯很喜欢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第一夫人”的气派,里德尔一旦讲话完毕,贝拉特里克斯就要争着第一个响应发言。显然她这种幼稚可笑的举动引起同僚们的极度反感,印象中没有一个食死徒对她有好的评价。所以她加入食死徒的根本原因还是因为她对里德尔的爱情。
共同点3——不可理喻的爱情
我们不知道贝拉特里克斯最初是怎么加入食死徒组织的,但我想里德尔的男性魅力是吸引贝拉特里克斯的很大一个原因。
而尤妮娣·米特福德对希特勒的情感攻势,简直到了连纳粹德国国防部都不得不派间谍监视她意欲何为的地步。
尤妮娣梦想着与希特勒结识,用尽心思在希特勒喜欢光顾的巴伐利亚小餐馆踩点,连与希特勒擦身而过都能兴奋得如上云巅。她的所有聪明才智都用在跟踪希特勒身上,甚至掌握其行踪比希特勒的部下还清楚,一度引起希特勒警卫人员的恐慌。
鉴于尤妮娣的国籍以及与丘吉尔的关系,她的行为自始至终都在德国人的监视之下。最终经过很长时间的努力,希特勒向她抛出了橄榄枝。
尤妮娣彻底爱上了希特勒,他甚至成为了她敬仰的上帝。尤妮娣每天睡前都要对希特勒的签名照祈祷,面对她的热情希特勒则是顾虑重重。希特勒出于各种原因,不愿与德国以外的女性有男女私情。但两人频频在公众场合曝光已经闹得满城风雨,以至于希特勒情妇爱娃·布劳恩一气之下喝安眠药自杀未遂。
笔者看来,尤妮娣·米特福德是一个肤浅而盲目的小女人,她眼里的“英雄”太过崇高,她已经把希特勒彻底神化,全盘接受希特勒的排犹思想。但作为一个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应该知道,人民的利益总是要高于个人崇拜的,但尤妮娣却看不到这一点。
再说贝拉特里克斯,首先声明一点的是,汤姆·里德尔无论表面上看上去再怎么年轻英俊,也不能否认他比贝拉的父亲西格纳斯·布莱克还大十二岁的事实。里德尔真的完全可以给贝拉特里克斯当爹了。
里德尔比贝拉特里克斯大25岁,希特勒也比尤妮娣大25岁,好个惊人的巧合。
在其他食死徒全部或挂掉或被捕的情况下,贝拉特里克斯一直忠诚地陪伴里德尔到最后。此时的她和玛格达·戈培尔、爱娃·布劳恩一样为她们一生最崇拜的男人殉葬。尤妮娣·米特福德也是一样,在英德开战之际拔枪自尽。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共同点4——外表变化
米特福德姐妹个个美艳如花,外表有着极为优良的基因。她们又都性格古怪, 六姐妹缺乏父母关爱,又拉帮结派,对不是自己阵营的姐弟关系都形同陌路。他们生性孤僻,彼此漠不关心,这使得六姐弟以后的人生道路宛如传奇一般走向截然相反的道路。
对弟妹极不友好的大姐南希是一位作家,搞过同性恋,嫁过公子哥儿。老二帕梅拉较接地气,嫁给科学家。老三戴安娜几经波折嫁给英国最大的法西斯头目。老五杰西卡加入反法西斯的阵营,嫁给丘吉尔的侄子。老六黛博拉后来成为第十一代德文郡公爵夫人。
尤妮娣无疑也是美丽的,尽管在个个绝代佳人的姐妹中就不那么突出了。但是她良好的基因摆在那里,不敢说国色天香也称得上秀雅端庄了。
然而自打她自杀未遂后,除了英德开战再加上嫁给希特勒的希望彻底破灭,尤妮娣的精神面貌大不如前了。
六妹黛博拉在瑞士第一次见到自杀后的姐姐惊吓不小,后来回忆起来还是有些不寒而栗:“她看上去非常可怕。她在床上欠身坐着,一双深蓝色的大眼睛镶嵌在让人无法辨认的深埋着的脸上。因为这已经不是她原来的脸:头发绞缠在一起,牙齿发黄。9月3日她开枪自杀后她再也没有梳理过,原因是她无法忍受自己的头部被人触摸。下垂的双颊使牙齿看上去更大、更黄,因而更令人害怕。她的皮肤黄而干枯,笑起来眼神尤其呆滞无光,她的身体是那么瘦小。”
而贝拉特里克斯在监狱的生涯同样磨损了曾经美好的面容,前后反差的细节可以在原著中找到。
尤妮娣与希特勒从没有过性关系,正如很多哈迷也相信贝拉特里克斯与汤姆·里德尔也没有性关系一样。所以《哈利波特与倒霉孩子》的设定手动再见。
参考书目:《希特勒身边的女人们》
玛丽·露·巴瑞伯恩 Mary Lou Barebone和莫迪丝蒂·巴瑞伯恩Modesty Barebone
在探寻所有HP人物原型的时候,《神奇动物在哪里》的第二塞勒姆慈善会领导人玛丽·露·巴瑞伯恩的原型恐怕是数量最多的。玛丽·露代表的不是一个人,而是几百年内出现的一伙丧心病狂的暴徒。
她是一个罗琳塑造的女性角色,但玛丽·露身上所反映出的特质确是人类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一伙所谓“女巫猎人”,而这些人基本都是男性。玛丽·露背后的那段历史堪称全人类的耻辱,也是性别压迫最为登峰造极的暴行。蔓延于中世纪的猎巫风潮同时也令宗教蒙羞。
玛丽·露考据原型:
教皇英诺森八世及他手下两位神职人员海因里希.克雷默(Heinrich Kramer)、 雅各布.史宾格( Jakob Sprenger)
克雷默和史宾格是声名狼藉的《女巫之锤》的作者,他们倡议使用暴力迫害女性(他们眼里的女巫), 打开了疯狂的如洪水般的审判大门。 以此为契机,第一波席卷欧洲的猎巫风潮开始了。
他们在这本号称《女巫猎捕指南》的著作中写下了种种现在看荒诞不经的识别巫术、检验所谓女巫的方法,以及介绍了惨无人道的酷刑来让被捕的女巫屈打成招。其手段之残忍简直骇人听闻,审判毫无司法公正可言。《女巫之锤》的出版标志着宗教迫害的开始,本着 『宁可错杀一百也不可放过一个!』 的荒谬理念,在后世造成数百万无辜女性惨死。
如此暴虐的行径,连唐朝著名酷吏周兴和来俊臣都望洋兴叹。克雷默和史宾格也确实算得上欧洲的周兴、来俊臣了。
《女巫之锤》这种书籍认为女巫是和魔鬼勾结的,而在笔者看这本书本身就是恶魔之作。书中认为诸如胎记、黑痣等色素沉积都是巫师的标志。仅仅因为身上有胎记而被视为巫师接着被处死的荒唐事件比比皆是。
当时的人们认为,女巫与魔鬼结盟,身上会有魔鬼留下的印记(比如胎记等),针刺这些印记,女巫不会感到疼痛也不会流血。事实上,有些针是做了手脚的,在使用的时候,针头会缩进去,所以女巫不会感到疼痛也不会流血。
在FB电影中,玛丽·露显然是《女巫之锤》的被影响者。她仔细检查一个孩子脸上的胎记,想辨认出这是否是魔法或巫师的标记。好在这已经是1926年,科学的发展已经消除了很多关于魔法的迷信。若是在猎巫狂潮的中世纪,这个男孩很有可能被吊死了。
《女巫之锤》出版后获得巨大的成功,教堂的神职人员、制定法律的人甚至任何识字的人争相阅读。这本书的流行以及它在思想背景里对这种潮流的支持或多或少给了人们一种思维定式,正是它的误导作用,才使成千上万的人死去了。《女巫之锤》被猎巫者四处推销,其情形和下图很像:
《女巫之锤》原话:不能允许女巫活在世界上。
《女巫之锤》原话:对付撒旦的唯一办法就是把女巫从世界上消灭干净。
我能说作者你才是撒旦么?
欧洲的反巫浪潮中所针对的绝大部分是女性,而审判者都是男性。他们借由着审判女巫的名头对毫无反抗能力的女性肆意妄为实施性犯罪,比如受审女性必须赤身裸体接受女巫标记的检查。被控为女巫的女性不得享有聘请律师和提供证人的权力,唯一的证据就是他人检举和口供。屈打成招者成千上万,为自保陷害他人的更是数不胜数。
这种野蛮行径促使社会风气的严重败坏,激发了人类心灵最丑恶的一面:
1.因嫉妒他人漂亮外表而陷害其是女巫
2.因图谋受害者财产陷害其是女巫
3.因私怨随意陷害他人是女巫
4.因贪图女色遭拒绝陷害受害人是女巫
……
勾结陷害的连锁反应空前膨胀,搞得社会上无论达官显贵还是平民百姓都人人自危。猎巫狂潮也有一些男性受害者,他们的罪名也是和女巫勾结等。当然,这种持续发酵的暴行不是没有引起部分有识之士的怀疑和警觉,认为这是一种不正常的状况。然而在众口铄金、人云亦云、民众愚昧的年代为受害者伸张正义基本是痴心妄想,而且极有可能引火烧身。
猎巫狂潮是人类历史上把性别歧视演绎到极致的现象。猎巫者认为,女人生来从体力和智力上都不如男人,如果她能在哪方面胜过男人,那么她就是女巫,是利用巫术加上魔鬼引诱才胜过男人的。
猎巫运动促使男性把他们灵魂最深处的丑恶一面显露出来,显然残酷虐待女性带给他们极大的性快感和优越感。而女性被压抑,失去受教育的机会则更加愚昧,被演变成男人的附庸。而有智慧、有自己想法的女性,比如女科学家、女天文学家、女医生等自然就会被划为魔鬼的帮凶而被杀。
莫迪丝蒂考据原型:珍妮特·戴维斯
My momma, your momma, gonna catch a witch
My momma, your momma, flying on a switch
My momma, your momma, witches never cry
My momma, your momma, witches gonna dieWitch number one, drown in a river
Witch number two, gotta noose to give her
Witch number three, gonna watch her burn
Witch number four, flogging take a turn
小姑娘莫迪丝蒂所念的歌谣内容基本来自《女巫之锤》的理念:女巫必须死。以及中世纪残酷虐待女巫的刑罚:投河(类似浸猪笼的刑讯)、鞭刑(刑讯之一)、绞刑(女巫死刑惯用)、火刑(女巫死刑惯用)。而且在玛丽·露海报上的角落里也展示了女巫遭遇火刑的情景。
玛丽·露的第二塞勒姆名曰慈善会,收养一批孤儿。表面上看上去她应该是个富有爱心的女慈善家,可是这样的人却虐待收养的孩子。而作为肃清者和猎巫者的后人,玛丽·露收养这些可能有魔法天赋的孩子动机十分可疑。
玛丽·露给他们传销般灌输魔法等于罪恶的观念。这种情况容易联想起1612年在英国的一起臭名昭著的事件:一个名叫珍妮特·戴维斯的9岁女孩站出来指控亲生母亲是女巫,后来有十个人被牵连而丧生。受害者都是这女孩的家人。讽刺的是,20年后戴维斯被控诉了同样的罪名并接受审判。
一个九岁的小叫花子(莫迪丝蒂只有8岁),早该被历史厚重帷幕所遗忘的小把戏,竟因为她在有史以来最令人发指的女巫案中所扮演的令人不寒而栗的角色而名垂青史。
戴维斯是个古怪的孩子,她是她母亲伊丽莎白的私生女,上头有个哥哥(莫迪丝蒂也有兄弟姐妹)。她和家人的关系似乎比较紧张。在法庭上她指控母亲、哥哥和祖母以及她的邻居们是女巫或巫师,还把这些人在一起开群魔舞会等场景描绘地绘声绘色。戴维斯的指控导致她的家人和邻居都被绞死。
这个可鄙的女孩所说的谎言流传很广,影响力非常大。20年后,戴维斯和几个女伴被一个和当年的自己差不多大的男孩指控为女巫,指控的罪行基本上复制戴维斯当年的谎言。戴维斯入狱了很久,直到后来有人揭发男孩父亲唆使男孩告发这些女人是为了勒索,男孩也承认故事的灵感来自于戴维斯当年的事件。
最终戴维斯被判无罪,但她由于无力支付蹲监狱时欠下的伙食费而不得被释放。从此珍妮特·戴维斯不再历史档案中出现。
现在不难看出当年还是小孩的戴维斯背台词一样的指控极有可能是他人唆使,或者是她对母亲是所谓女巫这件事的恐惧和憎恨。社会舆论的压力让小戴维斯做出了这等灭绝人性的可怕诬告罪行。
那么再看玛丽·露是怎么对克莱登斯·巴瑞波恩描述他的女巫母亲的:
一个极度仇恨巫师的猎巫者,究竟凭什么养育巫师的孩子?奴化洗脑教育显然才是最终目的,让巫师之间内斗正是肃清者最热衷于干的事情。而玛丽·露正是肃清者的后代。
相关链接:【HP整理】pottermore:《北美魔法历史》 - 知乎专栏
历史上利用孩子做伪证从珍妮特·戴维斯开始蔓延开来,终于在声名狼藉的塞勒姆女巫审判案中发挥到极致。
莫迪丝蒂在《神奇动物在哪里》剧本中虽然没有诬告任何人,但她的身上显然存在着卷入猎巫风潮中的孩子们的影子。整日生活在压抑巫术的恐惧中,这也和珍妮特·戴维斯有着相似的地方。
“第二塞勒姆”原型:塞勒姆女巫审判的操纵者以及诬告他人的牵连者
美国马萨诸塞州塞勒姆女巫审判案是猎巫风潮中最臭名昭著的冤案事件之一。但是这件发生在1692年的集体犯罪事件,直到300年后也就是上世纪末才给受害者平反。
而在《神奇动物在哪里1》的时间段,也就是1926年期间,塞勒姆案距离平反还有漫长的近80年。所以玛丽·露在纽约街头举起“第二塞勒姆”的大旗时,打的还是猎巫、或者说是诬告的旗号。
第二塞勒姆的旗帜上色彩鲜明地展现了火焰,而猎巫风潮中整个欧洲都是火光熊熊。掰断魔杖象征着整个欧洲包括蔓延到美洲的对女性的厌恶。
在pottermore中提及的朵喀丝·十二树 (Dorcus Twelvetrees) 的名字原型显然来自塞勒姆女巫案的 朵喀丝·霍尔Dorcas Hoar,据说霍尔那年只有四岁就被指控为女巫。
塞勒姆女巫案的受害人很多教名是玛丽,也有男性受害人的姓氏接近罗琳笔下的肃清者巴瑞波恩的拼写。玛丽·露·巴瑞波恩的名字应该取材于这些当年案件的当事人。塞勒姆女巫案中的女巫根本子虚乌有,受害人皆清白。其中的具体情形和远在英国的珍妮特·戴维斯案的细节极为相似。
卢修斯·马尔福 Lucius Malfoy
“Lucius”和“Lucifer”(《圣经》中的魔王卢西弗)很接近,Lucifer意为‘明亮之星’,这个词后来成为魔鬼撒旦的名字。卢修斯也是古雅典一位极其残暴的立法官的名字。同时也曾有一位圣卢修斯接任圣康奈利成为罗马教皇。(康奈利是前魔法部长福吉的名字)。
在古代罗马早期的执政者名字中会发现不少斯莱特林人的名字(比如布鲁图斯、马库斯、西奥多、提贝卢斯等),其中云妃发现了两个卢修斯。一个是卢修斯·塔克文·苏佩布,他和妻子杀害了当时的罗马统治者塞尔维乌斯·图利乌斯(此人还是这位卢修斯的岳父)并篡位,卢修斯·苏佩布的暴行激起罗马人民的强烈不满。而死去的图利乌斯的儿子卢修斯·朱尼厄斯·布鲁图斯(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他没有随父姓)后来领导人民打败了卢修斯·苏佩布,把他赶出了罗马。
马尔福“Malfoy”起源于拉丁文“Maleficus”,意为“作恶之人”。中世纪时,这个名字用来指女巫,他们邪恶的行为称“maleficia”。狭义来说,“maleficia”指损害作恶或使牲畜生病或死亡;广义来说,它泛指一切对人产生负面影响的事物,譬如风暴、疯狂、疾病、厄运、失财、死亡等。英文里的“maleficent”意为“意图或结果有邪恶的、有害的”。而“Malfoy”在法语中“malfoi”意思是不好的信仰、欺诈、不诚实的、背信弃义的人。马尔福一家确实是信仰黑魔法的人。
有趣的是,臭名昭著的《女巫之锤》的拼写就是Malleus Maleficarum,《女巫之锤》的恶劣程度,详见【HP原型挖掘系列】玛丽·露·巴瑞伯恩和莫迪丝蒂·巴瑞伯恩 - 知乎专栏
考据原型1:奥斯瓦尔德·莫斯利 Oswald Mosley
2006年英国BBC曾经评选过最坏的十个英国人,提名者包括国王、主教和臭名昭著的“开膛手杰克”,在这群恶棍中,奥斯瓦尔德·莫斯利也“光荣”上榜。
奥斯瓦尔德·莫斯利男爵是英国首屈一指的法西斯头目。他是二战前英国的劳工部长,英国法西斯联盟的创始人。莫斯利之所以被认定是卢修斯的原型之一,那是因为他和希特勒的相处模式,与续弦妻子戴安娜·米特福德的婚姻,以及卢修斯对待纳粹事业的态度和卢修斯非常相似。
莫斯利因为他的法西斯主张使得他在英国极不受欢迎。他的小姨子尤妮娣·米特福德由于公然亲近希特勒被英国国民视为叛国者。而卢修斯的姨姐贝拉特里克斯也是异曲同工之妙。
共同点1:投机钻营、左右逢源的处事风格,以及在“事业”中的社会地位
莫斯利得到的评价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投机政客。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火刚刚熄灭,莫斯利就跻身政界当上英国最年轻的议员。在他的仕途中,两面三刀的个性彰显无余。他先加入英国保守党,接着为自由党助选,不久之后又摇身一变,成了英国工党党员,并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出任部长。1931年,莫斯利又和工党决裂,干脆自己组建“新党”。而新党好景不长,在几个月后的大选中一败涂地,自行消亡。(你到底站在哪一边……)
而莫斯利没有就此罢休,他的目光转移到两个纳粹榜样墨索里尼和希特勒身上。1932年莫斯利纠集一小撮人组建“英国法西斯联盟”,从形式到内容都竭力仿效德意志同类。连穿着都效仿意大利黑衫党。两个英国法西斯分子相遇,都会伸出右臂大喊一声“嗨,莫斯利”,就像两个德国纳粹高叫“嗨,希特勒”一样。
由此可见,此人毫无政治节操。而且惯用“拿来主义”的莫斯利,显然是一个在历史上热衷于上演闹剧的人。
再说卢修斯·马尔福,从pottermore给出的资料显示:马尔福家族的祖先是跟随英国国王威廉一世进行诺曼征服的巫师。靠投机倒把的魔法猫腻,马尔福的祖先获得了麻瓜当权者的信赖并得到了威尔特郡的土地。如果马尔福是个麻瓜,那么他就可以借此成为麻瓜贵族。可以说此时的马尔福家族确实是麻瓜贵族。尽管马尔福后世坚决否认他们曾经因为贪图麻瓜当权者的财富和权力而讨好麻瓜,但他们曾试图与麻瓜通婚却是事实。
但有充分的证据显示,第一位卢修斯·马尔福曾不成功地追求过伊丽莎白一世,甚至还有魔法史学家称,女王之后反对婚姻是因为马尔福的诅咒(而历史的真相是伊丽莎白无论和谁结婚,都牵扯着无数利益链条。只有终身不嫁才能维护英国的最高利益)。国际保密法颁布后,马尔福家族开始与麻瓜断绝来往。他们宣称自己是纯血统,而他们的祖先都是混血。断绝与麻瓜的关系,那么马尔福家族那就根本算不上贵族了。没有哪个麻瓜王室会傻到加封自己的反对者为贵族。
马尔福在魔法部长大选时资助自己看好的候选人,表面上却置身事外。卢修斯曾鼎立支持伏地魔,而汤姆第一次倒台后卢修斯赶紧站到正义的一方装受害者。伏地魔回归之后,面对前主子的责难,卢修斯又巧言为自己的背叛行为辩解。然而等霍格沃茨之战的时候,卢修斯对伏地魔真是一点作用没起,仅仅是在连天战火中寻找儿子,再度置身事外背叛主子。对卢修斯这种人,千万别侈谈忠诚。
二、在主人面前的发迹与失宠经历
莫斯利与卢修斯还有一个相似的地方。经过一段时间接触后,意大利的墨索里尼对莫斯利这伙英国法西斯开始觉得利用价值不大而断绝财政支持。因此,莫斯利把赌注都压在希特勒身上。他和妻子戴安娜都是狂热的纳粹支持者,公开称赞希特勒是最有魅力的男人。再加上尤妮娣·米特福德的煽风点火,希特勒对莫斯利也寄予厚望,希望他可以左右英国,让英国成为亲纳粹国家,但是希特勒最后失望了,因为莫斯利的影响力太小了。在英国节节败退的时候,他还举行过阅兵。莫斯利带着一群狂热的信徒,疯狂的喊着希特勒万岁。接着他就被捕了……英德最终没能站在同一阵壕,大英帝国在丘吉尔的带领下,站到了希特勒的坚决对立面。
再反观卢修斯·马尔福,作为食死徒的首席伏地魔对他也是寄予厚望,连宝贵的魂器日记本也让卢修斯保管。结果日记本经过一番折腾被哈利·波特毁掉,神秘事物司之战又落得惨败。伏地魔对卢修斯的恼火恐怕比希特勒对莫斯利还要大不少。
共同点3:妻族以及历史评价
卢修斯和莫斯利都是英国人,是自己国家“事业”的代表人物。因为支持各自的魔王进了监狱,他们的妻子都是“事业”的鼎立支持者。他们的主子都对他们从寄予厚望到失望透顶。他们妻子的姐妹都盲目崇拜魔王,妻族都是秀毓名门。
他们在各自的事业中名头很响,但是外强中干,在战争时代的洪流中实属跳梁小丑。莫斯利脱离本国实际,幻想单纯依靠政治投机及依附外国势力来牟取政治利益,即使能得逞一时,最终仍逃脱不了失败的命运。卢修斯·马尔福左右逢源,试图在伏地魔和魔法部之间取得平衡,可他作为一个斯莱特林最不明智的做法就是得罪了邓布利多,正如莫斯利得罪了丘吉尔一样。
考据原型2: 阿尔贝特·施佩尔 Albert Speer
施佩尔是德国建筑工程师,德意志第三帝国军备和战时生产部长。此人是阿道夫·希特勒的私人建筑师。云妃在研究纳粹第三帝国历史的时候发现他的人生履历与卢修斯·马尔福非常相似,但是施佩尔的智商明显比卢修斯高太多了。同样,莫斯利一流也不能与施佩尔相比。
共同点1:依靠谎言逃脱绞架后仍旧是社会名流,被昔日同僚痛恨
阿尔贝特·施佩尔非常受希特勒赏识,一度被认定是希特勒的接班人。他是德国建筑工程师,德意志第三帝国军备和战时生产部长。施佩尔大量使用战俘和强制的外国劳工以克服劳力不足,迅速提高军备生产,对纳粹德国后期的战争起了重大作用,被称为德国经济的“施佩尔时代”。他总揽了德国战时军备大权。
施佩尔是纳粹战争的核心人物,和希特勒、军方、党卫军关系都很密切。恶劣影响甚至超过海因里希·希姆莱。他推动着战争发展,与此同时推动着犹太人集中营的死亡人数。他的军备生产奇迹建立在奴役犹太人的基础上。
然而在战后的军事法庭上,施佩尔声称自己对纳粹的暴行并不知情,表现的追悔莫及,但不认为自己有罪。而事实上,他的罪行早该上绞架,甚至他的副手都被绞死了。而施佩尔却蒙蔽了控方,最终只是判了20年有期徒刑。他在法庭上的表演被昔日的纳粹同僚甚为鄙视。
服刑期间的施佩尔写回忆录,对自己为希特勒打造“日耳曼尼亚”这个纳粹乐土导致无数犹太人流离失所只字不提。作为建筑师他完全知道建造奥斯维辛集中营的黑幕,对此却置若罔闻。在第三帝国发展期间,施佩尔靠盗窃、胁迫等方式霸占犹太人的财产,尤其是画作等艺术品被他非法收入囊中。
为了销赃(犹太人的财产在施佩尔那里显然会带来麻烦)并获得收入,犹太人的艺术品甚至希特勒的素描都被施佩尔拿去换钱拍卖。这些来路不明的艺术品上拍卖会原本是非法的,但是如果将其充公洗白就会省却这些烦恼。而这个时候,博金博克的原型出现了。
共同点2:试图倒卖主子私人物品销毁自己黑历史罪证
卡尔·哈贝斯托克是希特勒麾下的供货商,一向不关心艺术品的来源。施佩尔通过他,两人狼狈为奸购买了很多非法艺术品。哈贝斯托克和施佩尔的关系很像博金博克和卢修斯的关系。
昔日主子的东西被拿出来拍卖,很容易联想到卢修斯把伏地魔托他保管的魂器日记本等黑魔法物品拿出来到博金博克店销赃来应付魔法部的查抄,最终日记本被塞到金妮·韦斯莱的手里。
卢修斯和施佩尔为了洗白自己,把容易引起怀疑的黑魔法物品或犹太人艺术品卖到品行堪虞的奸商和拍卖会那里,连主子的东西也急于脱手。两人的奸诈本质都彰显无遗。
共同点3:罪行尽人皆知却无法给他定罪,曾经入狱但不足以抵消罪恶
施佩尔出狱后依旧扮演着纳粹好人的角色,甚至声称自己曾经试图灌毒气到希特勒地堡中试图刺杀元首这样的事情。他给人一种悔过自新、曾经被蒙蔽、对纳粹屠杀不知情的形象,出狱没几周他就接受专访,把故事以五万马克的价格卖给媒体,再加上回忆录出版,赚得盆满钵满。而他昔日的同党甚至副手都被绞死了,施佩尔最后在情妇的怀里善终。在他死后,人们终于发现施佩尔知情并积极参与残害犹太人的罪行。
卢修斯在伏地魔第一次倒台后竭力撇清和对方的关系,和许多食死徒一样说自己中了夺魂咒,被蒙蔽而逃脱了审判。他的行为引起了以小巴蒂·克劳奇为首的昔日同僚的憎恨。战后卢修斯依旧在政界钻营并平步青云。霍格沃茨之战后,马尔福一家仅仅因为纳西莎曾在哈利死与未死的问题上对伏地魔说谎就免于了责罚。当他们的食死徒同僚在奋勇作战的时候,马尔福一家却只顾自己逃跑,早已不在意主子的战争胜败。从HP7开头就可以看出,马尔福夫妇在食死徒中的人缘实在不怎么样,对任何集团都不忠诚、左右逢源的角色永远会受到鄙视。
卢修斯·马尔福所奉行的纯血主义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风靡全球的种族排他主义的缩影。这种思想荼毒欧洲,造成六百万犹太人的死亡。同样奉行种族主义的还有东亚国家日本,所谓大东亚共荣圈也不过是大和民族至上,其他种族下等的愚民思想。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日本给周边国家尤其是中国和朝鲜带来深切的战争痛苦,使三千五百万中国人死于战火。
种族主义是人类文明历史的一颗毒瘤,它在罗琳的笔下以刚愎自用的纯血巫师奉行纯血主义的形象呈现在读者面前。读书的时候只想着演员的颜值,角色所拥有的财富和偷来的“高贵”身份,却不思考这些故事背后所暗示的深刻含义和给予全人类的启迪,那么读书也不过是肤浅地打发无聊罢了。
汤姆·马沃罗·里德尔 Tom Marvolo Riddle
Voldemort从法语“Vol de mor”演变过来,原意是“死亡的飞翔”或“飞离死亡”。Vol也有小偷的意思(联想到汤姆喜欢偷孤儿院孩子的玩具)。在中世纪有个巫师叫Voldermortist。在另一种语言中,“Voldermortist”表示“邪恶之王”或“黑魔王”。传说Voldermortist一度想在亚瑟王时代利用魔咒蛊惑好人来搞垮梅林(亚瑟王的顾问、魔法师和预言家),贿赂那些已经堕落的人。传说中,梅林只用了一道简单的麻痹咒就打败了Voldermortist(联想哈利的除你武器万能咒),并把他丢到湖里喂一只多头怪兽,那是湖中女王的宠物。梅林解放了被施咒的人们。这故事发生在亚瑟王朝前12-13年前的故事。
Riddle在英文中是谜语的意思。
除了前面提到的Voldermortist,汤姆·里德尔的人物原型似乎很多,在相当多的文学作品中的反派都有一些共通的地方。很多哈迷相信第二次世界大战罪魁希特勒是汤姆·里德尔的原型。但是希特勒和里德尔到底哪里相似以及哪里不同,仔细研究其中的细节则是一件非常浩瀚的工程……
考据原型:阿道夫·希特勒Adolf Hitler
共同点1:家庭成员的相貌相似共通
希特勒曾说“不能让人知道我的底细,不能让人知道我的出身和家庭背景。”
事实证明,希特勒的出身与纳粹理想的高贵种族相差甚远。他家人的情况真是一个比一个糟糕,希特勒的哥哥是名重婚者,妹妹曾经和杀人狂订婚。与希特勒乱伦的外甥女格丽·劳巴尔开枪自杀。一个侄子死于东线战场,另一个侄子公开反对希特并利用叔叔的名号勒哗众取宠。
照片上的人就是那个一直拿叔叔的名头渔利的跳梁小丑威廉·希特勒,正如大家所看到的,他的两只眼睛是往相反的方向看。而这个相貌特征正是里德尔母族冈特一家的相貌。
18岁的梅洛普头发毫无光泽,脸色苍白,相貌平平,两只眼睛也瞪着相反的方向。
下面这是希特勒的表妹阿洛伊西娅·法伊特,因为是精神病人被希特勒的追随者视为不配生存的人,被送进毒气室杀死。
从阿洛伊西娅的形象不难联想到梅洛普。
哈利觉得他从未见到过比梅洛普更无精打采的人。
至于冈特一家的外貌,无不是神经兮兮,两眼瞪着相反方向的。
共同点2:家庭成员的血统背景都有近亲结婚、精神病的先例
德国的纳粹警察曾秘密调查希特勒在奥地利的亲属,并私下将这些人称之为笨蛋和疯子。其中希特勒的表妹阿洛伊西娅·法伊特一家被发现有很多精神病患者。而里德尔母族冈特一家明显不是正常人,他们傲慢地不可思议,精神有明显的障碍。
阿洛伊西娅·法伊特(左上角的女孩)的精神病史在医院有详细记录,因为病情她显然在纳粹眼中是应该除掉的无用之人。最终阿洛伊西娅·法伊特死于表哥希特勒倡导的优胜劣汰种族论下的屠杀。阿洛伊西娅是希特勒的亲表妹,然而除去她希特勒显然没有一丝一毫的怜悯,反而还急于与他们撇清关系。
再看汤姆里德尔第一次看到半疯的舅舅莫芬·冈特时显然充满了失望,他急于掩盖冈特一家与自己的关系。因为这家人是疯子和穷鬼,他们的存在只能让伏地魔公爵感到丢脸。所以当里德尔将杀父的罪行嫁祸给舅舅时,没有一丝一毫的内疚,仿佛这一切都是冈特家欠自己的。
法伊特家的其他家庭成员也有程度不一的精神病现象,他们的祖先出现这种情况更多。很明显,希特勒的家族存在着精神病遗传的现象。
而汤姆·里德尔母族的祖先是萨拉查·斯莱特林,借用罗恩·韦斯莱的话讲就是‘斯莱特林是个疯子’。斯莱特林是不是疯子我们不得而知,但他明显和霍格沃茨另外三巨头具有完全不同的人格。
至于阿道夫·希特勒本人,显然他平时的社会性是正常的,但就他的思想和后来的行为看,很多人(包括答主本人)都认定希特勒是一个疯子,他的第三帝国同样遗臭万年。
从汤姆·里德尔漠视生命,甚至不分青红皂白随意屠杀部下的行为来看,这种人不是个笨蛋就是个疯子。显然里德尔是后者。
关于希特勒和里德尔的家庭,还有一个非常惊人的巧合。
上图是希特勒的父母,他们的血缘非常相近。阿道夫·希特勒是近亲结婚的产物。希特勒的父亲是私生子,性格非常粗暴,对妻儿从没个好脸色。
再看汤姆·里德尔,私生子的身份落到了他本人身上。母亲是世代纯血巫师近亲结婚的产物、精神障碍。父亲明显是个麻瓜浪荡子,对梅洛普和小汤姆只有厌恨和漠视。
综上所述,希特勒和里德尔的家庭状况相似地糟糕,两位当事人都以此为耻,急于掩盖。
共同点3:掩盖血统真相,编造谎言
希特勒的政敌攻击他有犹太血统,因为有大量的姓希特勒的犹太人移民美国。这对一直狂热地推行种族主义排犹反犹的元首先生可谓是致命一击。尽管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希特勒有犹太血统,但他的出身明显不是他鼓吹的高等种族。希特勒把残疾人视为不配生存的人,而他自己的家族就有许多精神病人。
希特勒急于掩盖这一切,恨不得这些奥地利亲属不存在。他找系谱学家篡改了自己的族谱,于是希特勒摇身一变成了高贵的、纯洁的高等雅利安人。
汤姆·里德尔发迹的时候靠的是打起捍卫纯血统的旗号吸引了以布莱克、马尔福等斯莱特林纯血巫师的追随。从原著角度看,汤姆并没有十分刻意隐瞒自己是混血的血统,从实际利益角度看这无可厚非,毕竟真正的纯血只是少数。如果他十分苛求血统,那么汤姆所获得的支持就非常有限了。
但值得注意的是,里德尔尽管没有特别遮掩自己是混血,但是对自己的麻瓜父亲可是绝口不提。而他倾力打造的光环是围绕着“斯莱特林的继承人”这个噱头的,在里德尔上学期间,他的小集团就已经非常崇拜他们头儿的显赫祖先了。
共同点4:世人不愿意直呼其名
德国著名音乐家瓦格纳的儿媳威妮弗蕾德·瓦格纳在丈夫死后曾经被希特勒求婚。威妮弗蕾德是个忠贞不渝的纳粹主义者,在此基础上她饱受争议。威妮弗蕾德曾多次利用自己和希特勒的关系救助过犹太人,但她自始至终都和希特勒站在一边。威妮弗蕾德晚年回忆,他们这些老年纳粹分子在战后给希特勒取了一个化名:
因为不能公开谈论希特勒,如果想谈及他,就用化名代替。希特勒的化名在德语里代表“我们神圣的阿道夫”。
至于汤姆·里德尔,众所周知“伏地魔”这个词大众是不敢提起的,所以用“You know who”代替。
共同点5:两性关系以及单身印象
希特勒在他的宣传部长保罗·约瑟夫·戈培尔的包装下,一直以单身汉的形象自居。这使得无数崇拜他的女性趋之若鹜。私下里希特勒与多名女性有过情感纠葛,但以现有的资料看,他对这些女性的态度没有一个可以称之为“爱情”的。
- 格丽·劳巴尔——希特勒的外甥女。目前看应该是希特勒最投入感情的一位女性,其控制欲和占有欲在格丽的身上显露无遗。但格丽受不了舅舅监视她的生活,最终这份压力导致格丽开枪自杀。
- 爱娃·布劳恩——希特勒的妻子(临死前一天希特勒才决定和爱娃结婚)。爱娃不能公开露面以免损害希特勒单身形象,她被希特勒金屋藏娇每天过着百无聊赖的被包养生活。由于希特勒态度的冷淡以及后来尤妮娣·米特福德的介入,爱娃两次喝安眠药自杀未遂。在最后嫁给希特勒当了太太后的第二天,爱娃服毒自杀。
- 尤妮娣·米特福德——希特勒的英国籍崇拜者。尤妮娣非常想嫁给希特勒(瞎子都看得出来),但希特勒不愿意娶外国女性。后来英德开战,尤妮娣在绝望中开枪自杀。
- 玛格达·戈培尔夫人——纳粹宣传部长戈培尔的妻子。戈培尔曾经颇有怨言地称妻子崇拜元首有些过了头,担心她移情别恋。而希特勒则认为自己不需要娶玛格达为妻就已经能在她身上捞足好处。最终玛格达在地堡毒死六个孩子后和丈夫一起自杀为希特勒和他的纳粹帝国殉葬。
以上这些和希特勒有些情感纠葛的女人全都为希特勒自杀身亡,一个能把女人搞得自杀的男人是绝不可能真心爱过她们的。
至于威妮弗蕾德·瓦格纳、莱妮·里芬施塔尔还有其他几位曾被希特勒追求过的女性,出于各种原因,希特勒都没有给她们婚姻。基本上都是拿她们当跳板或者存心像逗金丝雀一样当个宠物玩玩而已。
希特勒没有真心爱过任何一位女性。
再看汤姆·里德尔。
以原著多面向青少年的情况看,现实社会中的阴暗面是很少被《哈利·波特》系列提及的。但从一个社会人的角度看,以汤姆·里德尔的资质,投怀送抱的女性恐怕也是过江之鲫。但这种负面的故事自然不可能拿到原著里来讲。试想一个如此反派搞得性魅力四射,那就很有纳粹右翼势力死灰复燃、扭曲读者三观的嫌疑了。
所以这些女性统统在贝拉特里克斯身上体现了。
汤姆·里德尔终身未婚,也没有任何一个供人嚼舌根的公开情妇。尽管贝拉特里克斯的爱情尽人皆知,但是里德尔自始至终从未理会过。贝拉特兰克斯是陪伴里德尔走到人生最后的人,正如爱娃·布劳恩对希特勒一样。
阿道夫·希特勒和汤姆·里德尔还有许多共同点:
1.都遭遇过曾经忠实的部下反叛:希特勒麾下能找到不少斯内普和雷古勒斯·布莱克的原型。
2.希特勒和他的纳粹高官都曾非法霸占犹太人的艺术品等财产,而里德尔偷窃麻瓜孩子的玩意以及四巨头的遗物也如出一辙。
3.都有先行者和死对头:希特勒有先行者墨索里尼(这货和格林德沃还是同年出生,1945年被枪决),死对头丘吉尔等人。里德尔有先行者格林德沃,死对头邓布利多等人。
4.都以臭名昭著的种族主义煽动起一群支持他的丧心病狂的人。
5.希特勒曾写过恶名远扬的畅销书《我的奋斗》,这或许是里德尔日记的灵感来源。
6.纳粹穷途末路之际,戈培尔一直替希特勒鼓吹秘密武器神话。里德尔在败亡之前致力于追寻战无不胜的魔杖。
历史总是相似的。
关于汤姆·里德尔所在的伍氏孤儿院的原型:
1.《简·爱》中的罗沃德慈善女校
英国女作家夏洛特·勃朗特的《简·爱》驰名世界,其中对于孤女简·爱所去的慈善女校罗沃德的描写可谓深入人心。《哈利·波特》系列对于伍氏孤儿院的孩子们的描写与罗沃德的孤女学生们的描述很接近,当然《哈利波特》的深刻程度远没有《简·爱》那么强烈以及有感染力。但是异曲同工的影子总是能看出来的。
《简·爱》中的罗沃德慈善女校,简直是我童年的阴影……
2.《雾都孤儿》中的济贫院
如果一个国家只挑一位作家代表他们的民族,那么代表英国的必然是狄更斯。他的代表作《雾都孤儿》在全世界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力。其中通过骇人听闻的暴力场景,揭露了十九世纪英国济贫院制度的腐败和大都市伦敦黑暗的地下世界、犯罪社会。作为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狄更斯对济贫院虐待孩子的制度描绘地入木三分,通过描写处于犯罪边缘的孩子们的经历,揭示了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社会的冷漠无情如何造就了罪犯,如何酝酿了威胁社会和生命的反社会力量。
狄更斯的作品在英国有极大的影响力,容易给读者一种世界级恶棍多出自条件恶劣的孤儿院的印象。汤姆·里德尔所在的伍氏孤儿院处二十世纪初,那个年代的孤儿院条件也是很差的。
韦斯莱家族 Weasley Family
韦斯莱家族成员在给子女取名时可能遵循了某种规律,他们的名字大多来自亚瑟王传奇和中世纪的历史人物,不是国王就是骑士。在中世纪,橙色的头发被看作是巫术的标志。
韦斯莱一家的历史原型们都是满满的格兰芬多既视感。
韦斯莱一家是典型的凯尔特人,红头发白皮肤。凯尔特人先来到英伦三岛,在这里休养生息许多年。后来日耳曼人来到英伦砍瓜切菜般对付凯尔特人。这些日耳曼人金发碧眼,是现在英格兰主体民族日耳曼族的盎格鲁撒克逊人,就是马尔福一家那种金发碧眼的日耳曼族盎格鲁撒克逊人。
因此,韦斯莱与马尔福之间的争斗,源自于久远的凯尔特人与日耳曼人之间的争斗。
“韦斯莱”这个姓氏来源于鼬鼠,而这也是亚瑟·韦斯莱的守护神形态。
在英语中,“韦斯莱” (Weasley)一词的发音很像“织布工” (weaver),巧合的是,韦斯莱夫人就有织毛衣的喜好。
亚瑟·韦斯莱 Arthur Weasley
Arthur Weasley的教名显然来自亚瑟·潘德拉贡(Arthur Pendragon)的教名。不过以亚瑟·韦斯莱在原著中的作用来看,他的意义显然远远没有亚瑟王那么大的分量。亚瑟王(凯尔特人)打败了撒克逊人和其他敌人,他在和平与协调中把英国人民联合起来。这正像亚瑟·韦斯莱维持麻瓜与巫师的友好关系一样。
但是在亚瑟王的故事中,还有一个惊人的巧合。在15世纪左右的英国作家马洛礼笔下的《亚瑟王之死》中,随着时间推移,亚瑟王的领土在不断扩大,他甚至挺进了欧洲内陆并击溃了强劲的罗马帝国的皇帝卢修斯。马洛礼笔下的亚瑟王向卢修斯大帝宣战,并拒绝了进贡的要求,他率军前往在欧洲,在米高山杀死了巨人,并在罗马击败了这位帝国统治者。这是亚瑟王传奇生涯中最辉煌的一段日子。
在《哈利波特与密室》中,亚瑟·韦斯莱与卢修斯·马尔福在丽痕书店打了一架。
英国历史上还有一位赫赫有名的风云人物和亚瑟·韦斯莱名字拼写非常接近。他就是19世纪最为知名的军事家威灵顿公爵。威灵顿公爵原名亚瑟·韦尔斯利(Arthur Wellesley),他最知名的战绩是滑铁卢战役中击败拿破仑·波拿巴,是世界历史上唯一获得7国元帅军衔者,人称世界征服者的征服者。
威廉姆·亚瑟·韦斯莱 William "Bill" Arthur Weasley
韦斯莱家长子比尔·韦斯莱,正式的名字为“威廉姆”,和威廉·马歇尔(William Marshal)的名字相同。12时期中期至13世纪早期之间,这个骑士默默无闻地辅佐了四个金雀花王朝的国王(亨利二世、理查一世、约翰和亨利三世),并最终成为英格兰摄政王。那时,他被称为“骑士之花”。
威廉元帅是英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骑士。
在《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中,比尔和芙蓉·德拉库尔结了婚,而芙蓉这个名字的意思便是“庭中之花”。
查理·韦斯莱 Charlie Weasley
查理的名字很可能来自查理大帝,战胜了来自东北亚的游牧部落匈奴和柔然人(即阿瓦尔人)之后建立了囊括西欧大部分地区的庞大帝国。他在行政、司法、军事制度及经济生产等方面都有杰出的建树,并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他引入了欧洲文明,被后世尊称为“欧洲之父”。
查理大帝还是国际上最流行的法国式扑克牌上的红桃K人物。
珀西·韦斯莱 Percy Weasley
珀西是“珀西瓦尔Percival”的缩写,根据出身农民家庭,最后证明自己具有高贵品德的亚瑟王圆桌骑士珀西瓦尔命名。他是亚瑟王传说中圆桌骑士团的成员之一,也是三圣杯骑士之一。在HP系列中,无论前面发生过什么事情,珀西最终还是回归正义的一方。他和圆桌骑士珀西瓦尔一样最后证明了自己的高贵品德。
HP中还被以珀西瓦尔命名的是邓布利多的爹地,以及美国魔法国会安全部长珀西瓦尔·格雷维斯。
弗雷德·韦斯莱/乔治·韦斯莱 Fred Weasley / George Weasley
弗雷德的名字是“弗雷德里克”Frederick的缩写,它可能取自腓特烈一世。腓特烈是第二次和第三次十字军东征时期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他的绰号是“巴巴罗萨”,意为“红胡子”。腓特烈一世被认为是中世纪德国最成功的统治者之一,在其执政期间,神圣罗马帝国的国力达到顶峰,成为全欧最强的国家。
乔治·韦斯莱的灵感可能来自圣乔治。圣乔治是基督教的著名烈士、圣人。经常以屠龙英雄的形象出现在西方文学、雕塑、绘画等领域。他被塑造成身穿盔甲的骑士,承载阿斯卡隆圣剑,骑着白马,杀死一条毒龙,龙血流在地面上形成一个巨大的十字,成为了后来的圣乔治旗,这便是有名的圣乔治屠龙。HP系列中,韦斯莱家经常和龙打交道的则是查理·韦斯莱。
关于这对双胞胎的性格,很多哈迷相信来自于美国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名垂青史的爱情巨著《飘》(又译《乱世佳人》)中女主儿时的青梅竹马玩伴斯图特·塔尔顿、布伦特·塔尔顿双胞胎兄弟。这对双胞胎精灵古怪,很讨女主角的喜欢,后来塔尔顿兄弟在美国南北战争中战死。
塔尔顿兄弟非常喜欢女主角斯佳丽·奥哈拉,喜欢到甚至想兄弟俩共同拥有斯佳丽一个情人。而在韦斯莱双胞胎身上也发生了相似的事情。安吉丽娜·约翰逊曾是弗雷德·韦斯莱的女友,弗雷德去世后,她嫁给双胞胎弟弟乔治·韦斯莱。
罗纳德·比利尔斯·韦斯莱 Ronald Billius Weasley
罗恩名字来源可能亚瑟王的长矛。Ron是Rhongomyniad的简写,它在威尔士语中意为“暗杀者长矛”。众所周知亚瑟王是哈利的原型之一,而罗恩则是一直充当哈利的先锋,等同于亚瑟王的长矛。
传说中有一个古代将军名叫Running Weasel,他在下棋方面极有天赋(和罗恩·韦斯莱相同)。此人在一次意外中因为一只染了黄色的老鼠死去,而罗恩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中曾尝试将一只老鼠变黄。
原型:谢安·哈里斯
在《哈利波特与密室》中,罗琳在书刊前页提起了谢安·哈里斯。据罗琳传记中回忆,谢安·哈里斯有一辆和HP2中一模一样的青绿色的福特安格利亚汽车。谢安是罗琳少年时期的同窗好友,他们经常一起坐这辆车四处兜风、吸烟。罗琳的母亲安妮被诊断出多功能硬化症那段时间,谢安常载着她暂时离开种种烦恼,正如《密室》里的老福特安格利亚载着哈利逃离女贞路4号,而后飞往霍格沃茨,在禁林里饱经风霜后,又一次救哈利和罗恩于水火,逃离八眼巨蛛的追赶。
这辆汽车对罗琳来说象征着自由,而谢安则是罗恩的原型之一。罗琳也承认她在描写罗恩的时候参照了谢安·哈里斯。而罗琳自己的影子在原著中在赫敏的身上闪现。
据未证实的消息,谢安·哈里斯曾经是罗琳的男友,因不明原因分手。
金妮薇娅·莫丽·韦斯莱 Ginevra Molly Weasley
Ginevra是名字桂妮维亚的意大利语形式,桂妮维亚是亚瑟王的王后。
桂妮维亚王后据说拥有"令人惊叹地美丽,那美丽足以令所有男人心动”。在《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中,罗琳将金妮描述地也是倾倒众生。至于前五部那个旧靴子一样不起眼的金妮,实在不知又是谁。
亚瑟王因中仙女莫佳娜的魔药将其误认成桂妮维亚,自此亚瑟稀里糊涂地和莫佳娜有了私生子莫德雷德。不知详情的桂妮维亚因此和圆桌骑士之一的兰斯洛特有了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王后与兰斯洛特的私情引起了圆桌骑士的不满,自此亚瑟王与兰斯洛特开始交恶。
以桂妮维亚的私情开始,圆桌骑士陷入分裂。
穆丽尔姨婆有一个名字叫兰斯洛特的亲戚,他的名字来源于圆桌骑士兰斯洛特。
(图为2004版《亚瑟王》中的桂妮维亚王后)
至于金妮和桂妮维亚王后有多少相似度,仁者见智。
以下金黑时间,慎入。金粉谢绝~~:
图为《梅林传奇》版桂妮维亚王后,俗称滚娘。这位王后和金妮有多少相似度,同样仁者见智。
牛顿·阿蒂米斯·菲多·斯卡曼德 Newton Artemis Fido Scamander
即纽特·斯卡曼德
“Newton”这个名字源于水螈这种生物,英文为“Newt”,而这也是牛顿的昵称。而历史上的英格兰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自然哲学家和炼金术士艾萨克·牛顿的姓氏就是“Newton”。
艾萨克·牛顿是英国神一样的人物,他是英国皇家学会会长,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百科全书式的“全才”,著有《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光学》。
“Artemis”是希腊神话中的月亮女神与狩猎的象征。“Fido”是一种常见的狗的名字,源于拉丁文单词的“忠诚”。姓氏“Scamander”的发音与“Salamander”(有尾目,主要包括蝾螈、小鲵和大鲵)类似,而牛顿本人的昵称“Newt”的意思正是其中的一种。
纽特的故事还在继续中,因此对于他的原型考据仅仅是在现有已知的官方资料基础上进行探佚。
考据原型1:《多立德医生历险记》中的男主人公多立德医生
《多立德医生历险记》的作者罗夫丁是英国人,后来加入美国籍。考虑到罗琳是英国人,她受到英国本土和美国文化的熏陶一定是比较大的。纽特·斯卡曼德和他的神奇生物们的塑造,这种人与动物共同冒险的故事早有先例,比如瑞典童话《尼尔斯骑鹅旅行记》等。
共同点1:豢养大量的动物,兼做兽医
约翰·多立德是一名医生,行医之外他最大的爱好就是饲养动物。以至于医生的家每一个地方都养着大大小小的动物,甚至钢琴里都养着小白鼠。其中几只动物是他最宠爱的,包括一只鹦鹉。
纽特·斯卡曼德对神奇魔法生物的喜爱有目共睹,他的手提箱里装满了珍稀的魔法生物。和多立德医生一样,纽特也有最喜欢的动物,比如嗅嗅和护树罗锅皮克特。
多立德医生在鹦鹉的指导下学会了动物的语言,同时他改行做了兽医。同时在他的动物朋友的引领下,开始了他周游世界、关爱动物、行医慈善的传奇历程。
纽特同样是足迹遍布全球,像多立德医生一样照顾看护生病的动物。他有一套独有的和神奇生物交流的方式,比如跳独特舞蹈吸引毒角兽。
共同点2:都涉及到动物马戏团
在尚未上映的《神奇动物在哪里2》中,涉及到了巫师马戏团。这个剧情原本在FB第一部马戏团应该出场,后来因为剧情而剪掉。
马戏团是所有关于动物的童话热衷的题材。在多立德医生的传奇故事中就有一部《多立德医生的马戏团》。
多立德医生善良、温和、正直,他的历险记无不热情歌颂人道主义精神。同样的人格魅力也在纽特·斯卡曼德身上闪现。《神奇动物在哪里》原书所得收入也将捐献给慈善事业。
考据原型2:以戴安·弗西为代表的、献身于动物保护事业的先驱者
云妃曾在罗琳的某次访谈中看到《神奇动物在哪里》是送给某位动物学家的。虽然姓名不可考,但是相似的人和故事却在现实生活中不断上演。
FB接下来的剧情显然是蒂娜和纽特在一起了,他们最后和共同热爱的动物们住在一起。而同样和动物们共同生活的著名人物就包括“金刚恋人”戴安·弗西。
戴安·弗西(Dian Fossey,1932年1月16日-1985年12月27日)是一位美国动物学家,因对山地大猩猩的研究和保护而闻名于世。她与山地大猩猩之间的动人故事感动了世界,戴安的整个生命都献给了保护山地大猩猩这个极度濒危物种的伟大事业,最终她死于偷猎者枪下。
戴安热爱山地大猩猩,她长期与一个大猩猩族群保持着友谊。甚至最后大猩猩已经把她视为自己族群的一员,还会拥抱戴安。戴安和纽特一样融入了动物世界,反而和人类生疏起来。她带着枪深入山林,不是为了猎杀动物,而是为了对抗偷猎者,以至于人们认为戴安是想发动一场动物与人的战争,而她是站在动物那边的。
和戴安一样的还有英国女科学家珍·古道尔,她从26岁开始,就独自在非洲丛林中研究黑猩猩,她的研究扭转了许多关于黑猩猩的错误认识。加拿大的碧露蒂·高地卡斯则专注于红毛猩猩的研究,并拯救被走私、贩卖的小猩猩。
罗琳显然是想通过纽特·斯卡曼德这个角色,致敬所有在维护自然环保、保护珍稀动物的人们。这些情感都流于笔下,流入《神奇动物在哪里》的剧本中。
米涅娃·麦格 Minerva McGonagall
在罗马神话里,米涅娃通常被翻译成密涅瓦(人文社翻译为米勒娃)。密涅瓦是罗马的手工业保护女神、医神,以及雕塑家、诗人和音乐家的保护神,同时也是战争女神。“Minerva”是希腊神话中智慧、勇气、策略和公正女神雅典娜的罗马名字,而这个名字也和米勒娃本人的个性相符。在罗马神话中,密涅瓦 (Minerva)也是商贸和学校女神。“Minerva”这个名字也意为“智慧”。
“McGonagall”这个姓氏源于苏格兰人威廉·托帕石·麦格 (William Topaz McGonagall),他被认为是最糟糕的英语诗人之一。不过,罗琳说这跟米勒娃没什么关系,她只是喜欢这个姓。苏格兰语姓氏“McGonagall”(或“McGonigle”、“McGonegal”)源于凯尔特姓氏“Conegal”,意为“最勇敢”,外加意为“之子”的前缀“Mc”。
考据原型1:罗马月亮女神狄安娜
罗马女神狄安娜是十二位月亮女神之一,其他十一位中有两个哈迷熟悉的名字:璐娜和米涅娃。狄安娜在希腊的名字叫阿耳忒弥斯,她是三位处女女神之一。同为处女女神的妹妹就是大名鼎鼎的智慧女神雅典娜。
而米涅娃·麦格当初正是差点被分院帽送到象征智慧的拉文克劳学院。
狄安娜和麦格一样性情严厉,她的妹妹除了雅典娜就是密涅瓦(同米勒娃、米涅娃)女神。与此同时,狄安娜在古罗马中后期以及中世纪被作为巫术的女神,她有一个特殊本领,就是把自己变成一只猫。
麦格的阿尼玛格斯形象就是一只花斑猫。
狄安娜最初只是罗马的一个山林女神,但是她后来吞并罗马另一位月神璐娜(Luna),因而成为了罗马最主要的月亮女神,璐娜是HP中一个重要角色的名字,她来自象征智慧的拉文克劳。同时,璐娜还是诗中记载的狄安娜的一个别名。
考据原型2:罗马智慧女神密涅瓦(即希腊智慧女神雅典娜)
密涅瓦(拉丁语:Minerva)是女性手工业的保护女神,学生、学童的保护女神,智慧女神、战神、艺术家和手工艺人的保护神。
雅典娜与姐姐狄安娜关系很好,喜欢帮助英雄去完成使命,因而也获得了英雄们的无限尊崇。这和麦格帮助哈利完成寻找魂器的使命很相似。雅典娜是希腊奥林帕斯十二主神之一,是希腊神话中的智慧女神,对应罗马神话的密涅瓦(Minerva)。作为女战神,她的智慧和力量都超过战神阿瑞斯。
麦格和身披甲胄的雅典娜一样骁勇善战,参加了天文塔之战和霍格沃茨保卫战。
考据原型3:埃及猫女神巴斯特
猫头女神巴斯特象征着月亮的温暖和女性魅力力量,她最初的形象是狮神,是太阳神的妻子和女儿。她能够杀死攻击太阳神的蛇。埃及妇女甚至企图将猫眼散发出的神秘气质移用到她们的双眸上,因而发展出她们特有的眼线描划法。
赫敏在HP3的时候很羡慕罗恩一家可以去埃及玩,而埃及正是古代魔法的发源地。其中猫在古埃及和古印度的文化中受到尊崇,古埃及还出土了大量猫类的木乃伊。猫不仅是古代文明的宠物——大约五千年前就被人类驯服,而且他们早就与魔法有着密切联系。
猫类喜欢夜间活动,便自然与黑暗、月亮,以及精灵世界联系在一起。古埃及首都布巴斯蒂城就是为了祭献猫头女神巴斯特的。猫在欧洲也受到欢迎,在早期的英国历史中也受到尊敬。但随着基督教取代多神教,猫逐渐变成了憎恨、恐怖和迷信的象征。猫在古埃及与古挪威被人极度崇拜,但在中世纪的迷信气氛中却成了恐惧与不祥的象征。
在HP中,最有女巫气质的就是麦格,这主要是因为她与猫类的特殊联系。在十六世纪的苏格兰地区,人们都相信猫是女巫的同伴,能够与主人沟通。
原著中有“活麦格”之称的赫敏·格兰杰也养了一只公猫克鲁克山,公猫在埃及也与太阳神有关。(发现克鲁克山喜欢哈利了么?)赫敏带着猫的她更接近人们对女巫的定义。在埃及猫被视为女神的化身,在中世纪的欧洲猫被视为女巫的化身。
很多人相信猫具有透视功能,这也是HP原著中猫经常被描写成疑似看透隐形衣的情况。
亚瑟王 King Arthur
亚瑟王 (King Arthur)是中世纪英国的国王,麻瓜和巫师间都流传着他的故事。他统治当今英国所在的区域,邪恶女巫莫佳娜·潘德拉贡是他同母异父的姐姐。巫师梅林是亚瑟王宫廷中的关键人物,而圆桌骑士也在他的宫廷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传奇不列颠国王亚瑟和他身穿闪亮盔甲的骑士,成为骑士精神与荣耀的至高象征。千百年来,亚瑟王的神话不断被改写,以符合瞬息万变世界对英雄的需求。作为一个不列颠传说人物,他的原型也一直被英国历史学家、文学家不断探究。我们现今所熟知的亚瑟王传说基本都是在伦敦塔编撰出来的。
亚瑟很有可能是多个不列颠历史上的风云人物捏合而成的形象,最终化为人们遐想中的传奇。
亚瑟王在《哈利波特》系列中并没有出场,但他和圆桌骑士的影子一直充盈其间。甚至在官方Pottermore中,卡多根爵士也被纳入亚瑟王圆桌骑士中间。
亚瑟王的圆桌骑士是根据十字军东征的动乱而杜撰出的人物。
考据原型1:安布罗修斯·奥勒蓝尼亚斯Ambrosius Aurelianus
现存记载亚瑟王正义之举的最早文本,并非来自虚构的亚瑟王小说,而是来自于一段史实。其涉及到英国历史上一段动荡时期。
卡梅洛特城原型:凯德伯里城堡
凯德伯里城堡常被认为是卡梅洛特城堡的所在地。而卡梅洛特城是位于亚瑟王王国中心的传奇宫廷。现如今那里只有一座山岗耸立于一片山谷之中。但是考古挖掘显示在一千五百年前,凯德伯里城堡是重要要塞,很适合当国王的城堡。
安布罗修斯·奥勒蓝尼亚斯:
这座城堡拥有英国五世纪面积最大的保护区,其中发掘出的考古文物也符合聂尼奥斯(《大不列颠诸王史》作者)为亚瑟王设定的年代——西元五世纪。
经过亚瑟王传奇专家考证,安布罗修斯·奥勒蓝尼亚斯在五世纪的时候带领罗马化的英国民众反抗盎格鲁撒克逊侵略者,亚瑟是罗马名字,而安布罗修斯很有可能就是亚瑟王的原型。(PS。安布罗修斯被设定成梅林的姓氏)
安布罗修斯具有罗马血统,地位崇高。所以他骑马上战场,并且有资格佩戴凯尔特长剑。而亚瑟王石中剑的传说来自于当时凯尔特人独特的宝剑花纹锻造法。因为传说中这种花纹可以赋予剑神奇的力量。
安布罗修斯——这位对抗撒克逊入侵者保卫英国的五世纪战士,身上佩戴一把宝剑,这些条件与亚瑟王传说相吻合。但是安布罗修斯活跃的时间不够长,也不是国王。所以他只能是部分与亚瑟相符合,为原型之一。
而写于五世纪的编年史中,还有另一个人符合亚瑟王的重要元素。
考据原型2:里奥汤玛斯
里奥汤玛斯是不列颠人,关于他生平最详细的记载来自作家约丹尼斯。约丹尼斯称里奥汤玛斯为不列颠国王。他记下罗马人如何请求里奥汤玛斯到法国助战,里奥汤玛斯带了一万两千人渡海前去帮助。走海路证明里奥汤玛斯有舰队,而在那个年代能有舰队绝对是非常有分量的人物。
里奥汤玛斯意图增兵对抗另一个野蛮日耳曼部落——西哥德人。但是他被部下背叛并泄露了自己的位置,里奥汤玛斯遭到了伏击。而亚瑟王也是被莫德雷德背叛,阿凡杜斯背叛里奥汤玛斯。亚瑟被莫德雷德刺伤后送入魔岛阿瓦隆,然而历史上还真有个叫阿瓦隆的古代村落就在里奥汤玛斯最后一战的地点附近。阿瓦隆村在勃艮第,里奥汤玛斯死前正是朝勃艮第前进,以便逃离哥德人。
和亚瑟王一样,里奥汤玛斯并没有当场死亡,而是受伤。他有可能最后死在阿瓦隆或者葬在那里。
里奥汤玛斯是英国五世纪至尊国王和领袖,他统领大军,是忠实盟友,且在遭背叛死在阿瓦隆附近。
综上所述,亚瑟王的传说来自于安伯罗修斯和里奥汤玛斯的生平事迹,作家们利用这些事迹,编撰出亚瑟王的生平。虚构人物亚瑟王后来演变成传奇,他与具有高道德的忠实武士亲近,住在完美的卡梅洛特城堡。最后惨遭他最信任的人背叛。
(待续)
读Dracula的时候,就有一种感觉,罗琳写伏地魔的时候脑子里肯定想着这位经典的吸血鬼德古拉伯爵。
吸血鬼德古拉伯爵永生,人类不可战胜,唯有在白天的时候找到他的馆柩灭他的尸身才能打败他,这完全就是打败伏地魔的任务流程嘛——先找到魂器,通过毁灭魂器的方式打败伏地魔。
德古拉夺走了主角至爱的生命,伏地魔也是各种作死杀了干爹小天狼星。
最主要是死法都是一样的结局,从头至尾都铺垫着这两位Boss多难打败,可最后都几乎是被秒杀了。德古拉伯爵被轻易秒杀了,伏地魔也差不多,死在逆袭勤奋哥手里了。
伏地魔原型应该是这个出处——看过这么个考据
布莱克三姐妹可能的历史原型:
贝拉特里克斯——尤妮蒂·米特福德 Unity Mitford——迷恋与疯狂
安多米达——杰西卡·米特福德 Jessica Mitford——家族的黑羊
纳西莎——戴安娜·米特福德 Diana Mitford——纳粹的新娘
传送门:【考据】布莱克三姐妹——可能的历史原型
皮皮鬼的原型应该是学校里爱恶作剧的学生。
Zephyrus Snape和Lily.Zephyrus是Ovid"Fasti"里的西风之神。游荡时看见了Chloris小妖女。强奸之,Chloris却变成了Flora花之神。So, Lily为百合花,Flora的变体,destined to save Zephyrus Snape,奈何半路杀出个詹姆斯
另外Snape与Lily也等同于《秘密花园》里的Dr. Neville。喜欢Lily了一辈子,奈何Lily嫁给了自己的哥。就算Lily死去这份爱也不渝,把爱深藏在自己的心里。他一直很抵触Lily的侄女,甚至想把她送走,因为侄女长了和Lily一样的眼睛,他看到就会痛苦和疯狂。在音乐剧版本里有一个很经典的唱段“Lily"s Eyes",就像Snape说Harry有他母亲的Green eyes一样。
希特勒—伏地魔(随口一说)
萨拉查·斯莱特林(Salazar Slytherin),斯莱特林学院的创始人。原型是许世林。
南宋绍兴年间,蛇精白素贞化为人型与人类许仙结婚生下世界上第一位蛇佬腔许世林。许世林继承了母亲白素贞的八百年修为且因是文曲星下凡,修炼成了长生术。中翰林,救母,后云游四海,约800年后来到英格兰,创办斯莱特林学院。
邓布利多就是西方文化中有智慧的长者形象。
推薦閱讀:
※為什麼巫師用貓頭鷹送信?
※哈利波特同人文中有哪些毀三觀的奇葩設定?
※如何評價人文社中文版《神奇動物在哪裡原創電影劇本》?
※霍格沃茨決戰時斯內普為什麼不告訴哈利信息?
※哈利波特中蛇語是否有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