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本剛畢業,想以後去美國 Top 5 商學院讀 MBA,該怎麼努力?

另外,現在在找工作,最好回答也包括擇業方向等,不勝感激!


我看到你們這樣熱情啊,不UPDATE一下也不好:
這個答案並其實更多的是想說給「求助達人」類型的一些人。
很多人尋求別人的幫助似乎是稀鬆平常的事情。周圍有很多人,一些技術含量極其低下的事情也不願意自己去做,比如有次有個人問我一個地方的地址,在美國,我當時在群里已經發過完整地址,前後不過一天的時間,然而還是有人會讓你再發一遍。對於這種類似的行為我是極其厭惡的,首先你問地址,說明你急需,等別人回答,別人不可能端著手機給你解答,也就不可能及時得到結果;然後類似地址這種爛事情,google一下用的了30秒嗎?而且查詢之後會留下查詢歷史,下次再用極其方便;最後,實在不行搜索一下聊天記錄又能怎樣?還有有人問我去過的某個餐館在哪裡,ok cool,別人可能沒有記住餐館的名字。於是我打開yelp,copy地址給別人發了過去。然而有次我問別人餐館地址,小夥伴很瀟洒的截了個圖,發了過來。於是我需要不停的切換app來輸入地址。我個人的感覺,長按複製,應該比截圖然後發送來得簡單吧?別人也應該很易用吧?同理電話號碼。所以我學到了一件事情:記住你應該記住的東西。

還有來到美國,幾乎任何應該獨立完成的東西都是自己做的,為什麼到了有些人那裡邊的如此麻煩?

所以我想講的意思,並不是打擊題主尋求幫助,有時候也是必須要做的事情,畢竟世界如此之大,歷史如此之廣。但尋求幫助的確應該是用在自己能力之外的事情上。

具體到這個問題,對於一個目標是去「TOP5」商學院讀MBA的成年人,我實在是忍不住吐槽,我難以想像一個到知乎提這種問題的人坐在所謂「TOP5」商學院的課堂里是多麼的無力以及尷尬。

@何亮 在問題在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就讀是怎樣一番體驗? - X 是種怎樣的體驗中的回答,其中一句感同身受:

能進哈佛的都不是囊包,所以每一個想法拋出後基本大家都能迅速理解的,甚至有比你想的還久還深的。這就跟打網球或羽毛球一樣,對手必須要能接住球還能打回來才有意思。

如果問題是:我想學習理髮汽修以及電焊,請問去哪裡學習比較好?我感覺這是一個很正常的問題。選擇學習這些東西的年輕人可能確實沒有分析篩選總結歸納問題的能力,但是目標是TOP商學院的人,這些能力是必備的。換句話說,商學院的考試早已經開始了,然而這個考試的第一步你就求助場外觀眾了。

就仔細分析一下這個問題吧,正常思路應該是這樣:
目的:想去頂尖商學院讀書。
實施方法:
1、哪些是頂尖商學院
2、入學要求是什麼
3、目前自身狀況是什麼
4、program教授哪些課程,是否適合自身
5、讀書費用怎麼解決
6、畢業之後如何擇業
7、學生年齡和經歷分布
8、學校相關聯繫人及聯繫方式

請問這些東西哪一條是google不能解決的問題?

來到美國學的第一課就是:Don"t trust anybody.這句話的意思是,遇到問題自己去解決,或者找權威機構去確認,不要相信「我朋友說的、他們說的、聽說的」。
怎樣考到TOP商學院,可以問。去聯繫學校老師問,去學校官網查,打電話發郵件,whatever.

然而你選擇了到知乎來提問。

首先你在網頁上提問。
等待有人回答。
篩選優質答案。
嘗試是否可行。
這個過程我想用過知乎的人都知道,沒兩三個月是不可能的,特別是這麼一個大問題。

所以,my point is:
我不認為處理問題會選擇效率如此低下的方式的人能夠有能力進入世界最好的5所商學院。

知乎的提問規範有哪些? - 知乎指南里早就說過了:

知乎上提問應遵循真實、客觀、簡潔、明確、規範的原則。

  • 真實:自己思考之後的真實疑惑,不為了提問而提問;
  • 明確:有針對性的提問,不尋求模糊空洞答案;

以下是常見不規範提問,舉例說明應如何避免。
4. 尋求或鼓勵過於寬泛的答案的調查性問題
調查性的問題,如果過於寬泛,容易變成每個人都可以發表觀點,但對其他人沒有價值的問題。因此,調查類問題需要緊扣某一個主題,並儘可能將答案限定在一個較小的範圍內,這樣圍繞某一主題匯聚眾人智慧得到的答案具有重複利用價值。

例如:你每天都做哪些事?(無法修改,需要刪除)
例如:推薦幾本好書?
可修改為:關於蘋果公司,最好的幾本書是哪些?

調查性的問題,如果過於寬泛,容易變成每個人都可以發表觀點,但對其他人沒有價值的問題。因此,調查類問題需要緊扣某一個主題,並儘可能將答案限定在一個較小的範圍內,這樣圍繞某一主題匯聚眾人智慧得到的答案具有重複利用價值。

「我想讀TOP5的商學院,現在背景是XXX,時間安排是XXX。GMAT考了XXX分,verbal XX分,math XX分,IR XX分,AWA XX分;托福考了XXX分,想在XX年之前出成績,目前的狀況是XXX,感到瓶頸,請問有什麼比較好的複習方案,或者有沒有含金量高的實習項目?」 在我看來這也許算個問題。

努力就會成功,這本身就是非常不嚴謹的一句話,你想通過什麼程度的努力來獲取什麼程度的成功?
對一隻魚講:你只要努力就會飛的比鳥還高。這不僅是對魚的不負責,甚至能毀掉魚的一切,雞湯是好喝,沒有饅頭這種乾貨你是喝不飽的。

------------------------------------

我並沒有想噴題主,沒有任何這個意思。但你一定要問我對題主想申請MBA支持不支持,我說支持。但申請也要按照學校的規章啊,當然題主的努力程度也是很重要的。你們不要見的風是的雨,說知乎已經不行了,再把我批判一番,類烏!

------------------------------------
有人說我沒有回答題主的問題,那麼聰明的你一定看出來了,我回答問題了嗎?


作為M7一個曾經的學生,我實名反對@李師寶的答案。雞湯可以灌,但是請不要誤導觀眾!直接高度質疑此案例真實性。二本基本註定了他的天花板,M7基本沒戲。當然,有些工作背景錢是砸的出的。但整個答案充滿軟廣嫌疑。通過你們申請和培訓,2本的學生也可以圓夢M7?

本來懶得說的,但是實在有點看不下去了。稍做調查,竟然真發現了此人的漏洞:

大家請注意,這位五年前的「留學專家」本人兩年前才考完托福和GMAT。分數高低我也懶的去說了。但最關鍵的是,他五年前就已經以一個留學專家姿態和這位學生侃侃而談了?

所以,這基本又是個虛構的軟廣。不是什麼雞湯。2本去讀m7不是不可能,但是屬於小概率事件。大家還是好好努力,做好自己吧。千萬別被某些別有用心的人誤導了。就像我說的,做教育的還是少點銅臭味,多點底線吧!
附一個我曾經的回答也許會對題主有幫助:
申請美國前十的商學院研究生需要哪些條件? - Yulin Wu 的回答 - 知乎
擇業方向(被知乎收錄):
MBA 畢業生有哪些主流的就業方向?相比於就讀前會有哪些轉變?


  1. 爭取round 1 申請(特別如果想進H/S這種學校):
    個人覺得 round 1,同樣的條件衝刺好學校成功的率更大!特別是一些比較傳統standard 背景的,一定儘可能爭取round1. 第一,學校在round1 會收一些standard背景的人, 這會減少round 2 standard 背景申請人的成功率,因為學校需要diversity; 第二,round2 很會有更多強勁的競爭者,特別一些來自feeder company 履歷強勁的人. standard 背景就是像我這種的,在feeder company 做 typical assignment 的 like Marketing.
  2. 至少在申請deadline 6 個月前開始準備:
    從決定申請到提交材料需要準備好以下4個方面: 1) 2個月 做 school search, 有條件的最好campus visit, 沒條件就盡量參加學校的event, 去 network with admission officer 還有校友,這不僅能在之後的essay,面試 大大幫助回答 why mba, why 這個學校的question, 更重要的是讓你更全面了解這個program,清楚什麼最適合自己,自己到底想不想要MBA; 2) 2個月準備GMAT, TOFEL. 在職的同學,英語底子好至少留6個星期準備GMAT。個人prefer 高效速戰速決,短期達到一種狀態和題感。3) 2個月準備resume還有essay,如果同時申請3~4所學校至少留2個月時間寫essay. 4) 2個月準備好推薦信。
  3. 真正想清楚 WHY MBA, Short and Long Term Career Goal 這些問題,要找有經驗的校友,有條件的請靠譜的consultant,討論自己的方向的可行性。搞清楚這幾個方面,可以說, essay 和 面試 就成功了一半。

GMAT

個人覺得TOP 10 GMAT 要爭取750+。

  1. 複習: 建議首先從diagnostic test 開始,了解自己的薄弱項, 逐個攻破。在SC,Manhattan SC 強力推薦,看完正確率直接從40% 提高到70~80%, 然後就狂做OG 的真題,真的非常有用。然後我花了1周練CR,就是做OG的題目。然後我花了一周在RC,沒有別的,就是做題,掐著時間的逼自己高效的做題,做出題感,就越來與順手,最後正確率基本90%。 後面2周花在Practice test,因為在職,總共只做了5套題目,考前3天看的機經。
  2. 考試: 我一戰二戰之間只隔了3周,而且這三周我其實什麼都沒有再看,knowledge, skills, capability 方面沒有本質的提高。唯一做的更好的就是一個字 『PACE』. 我一戰verbal , pace 非常不好,做到最後11題,卻只剩下9分鐘,所以最後只有37。二戰更好的掌握了PACE,verbal 提高到41。還有一個就是, 第二次考試,更熟悉了考場環境,考試節奏,狀態也好一些。
  3. 雖然官網對外宣傳的最低gmat成績不高,但校友和招生官了解到也許是因為有獎學金及2年學習時間申請工作簽證的原因,今年申請人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競爭都比較激烈,很多人的gmat都在700分以上而且工作經歷背景都很好。

School research

我的School research 很匆忙,沒有參加學校的任何event, 包括online event,光是從學校網站上找的信息。 所以申請有的學校的essay, why this program 的問題自然答的不好。後來準備面試的時候,找了好多校友,和校友聊天真的能得到很多很好的信息,所以大家一定要儘力network!

Essay

我覺得我 H/S 的 essay 寫的都不夠好,不夠有真情實感,沒有把自己最好的一面用一條appealing 的主線體現出來。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教訓,

1) 我申請前並沒有特別想清楚why MBA, why this school, career goal的這些問題,準備essay的時候才開始思考這些,也沒有跟有經驗的人討論,自然這些問題的透徹度直接影響了我的essay。 Yale 的 essay 不要求回答這些問題,這也可能是最後拿到Yale interview 的原因吧。

2) 找不找consultant的問題:請consultant 要花不少錢,而且如果花錢請了不太靠譜的consultant 還可能適得其反, 如果找到靠譜的當然會很有用。 個人推薦一定要多找幾個不同的consultant 聊一下再做決定,不要過於信任sales的推薦。在跟consultant 聊的過程中重點考察兩個方面
a) consultant 有沒有去根據你的實際情況給你建議,
b) consultant 有沒有提供你想申請學校的有用的信息來幫助你的essay。還有就是要去check 一下consultant 的 reputation. 最後,如果請了consultant,一定不要有依賴心理,或者覺得他們說的都是對的,因為最了解自己的還是自己,不是別人,要相信自己的gut feeling,別人的意見折其善者而從之。一定要自己獨立思考。consultant 能以他們的經驗和對學校的了解給我們有用的建議,但深挖自己的工作,申請的strategy, 自己package的theme 還是要自己獨立認真思考,consultant 給的建議只是用於自己參考。

推薦信

同樣的我的推薦信也準備的倉促,大概給了推薦人一個月的時間。從我個人經驗出發,建議大家,1)一定要首先根據自己的strategy,自己的整體package的確立的theme,跟推薦人有至少1個小時的discussion, 討論align請他們幫忙寫的方面,2)如果找的是自己老闆,一定要提醒他們推薦信不是公司performance review,要從學校的方面來寫。

申請前一對一諮詢

個人認為相當重要,對於工作經驗有亮點,但成績一般的同學更是需要展現能力了。另外,一對一諮詢其實也算是個小面試,大家還是要重視一下的。記得我在一對一諮詢的時候,把工作經驗中各個階段的具體項目都聊到了;還現場測試了英語交流的能力。如果第一步打好基礎了,可以說為之後的申請及面試打好了基礎。而且,一對一諮詢初步可以幫你判斷下申請及獎學金的可能性。還記得一對一諮詢時,我當時就問到僅僅靠申請可能很多亮點無法反應出來,招生官說這就是她們在提前一對一諮詢的目的。

面試問題

面試是skype面試的,差不多面試了30分鐘。都是常規的問題: why mba? why agsm? talk about leadership and related stories? go through cv 怎麼看待商業國際化,中國與外國的經濟關係 職業目標及agsm如何可以幫助你實現 你對agsm的認識……

整個面試過程其實就是你先介紹,面試官會追問,所以對自己的經歷這塊一定要狠熟悉。記得面試中,大部分時間都是我在講,面試過程很輕鬆,面試官也是全程微笑。記得面試完,我當時能感覺肯定錄取沒太多問題了。


組建了一個留學交流群(628878233),分享雅思托福資料、留學乾貨、答疑等,歡迎有興趣的同學加入 。


寫了一大堆,想一想還是刪了。其實我覺得拿念M7作為目標挺沒意思的,而且希望很容易落空。

我猜測你可能對這個二本學歷有所遺憾,想通過MBA來補足。你可以現在就開始上ChaseDream,好好研究一下到底怎麼申請MBA,比你現在來上知乎提問靠譜。多去看看MBA的世界你會拓寬很多眼界,比如這個世界也不止M7。我認識的一些在Top15但非M7的同學都很牛,你不妨把網撒得大一些。


最簡單的路:考清北復交的研究生,無論什麼專業,然後出來利用校召進500強,3年之後申請。

難度大的路: 找小公司,越小越好,最好除了老闆加上你不超過5-10個人,然後自己努力把它2-3年內做大,自己做成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然後去類似騰訊百度這樣級別的民企,2-3年之後申請。

難度大有背景而且拼運氣的路:自己開公司,做到非常非常NB,最好能上市。然後賣了公司申請。

開了外掛的路:找無比牛逼的人給你寫推薦信,那你現在就能走。(以前上新東方的時候老師講的,一個老托福考了550的學生拿著朱鎔基的推薦信進了哈佛)

===================================
因為題主的問題,稍微注釋下,美國商學院沒有top5這個概念,流行的是M7 (magic 7)的概念--HBS,Stanford GBS, Wharton, Columbia, Booth, Kellogg, Sloan.

P.S. M7都是真正的商學聖殿。

另外有一種是TOP3, HBS, Stanford GBS, Wharton。

據我所知M7, 90%的中國大陸學生都是清北復交高GPA出身。


同意很多同學說的看提問方式就知道一定進不了

而我想說的是,其實好學校+好GPA+好考試成績+好公司是並不是進去的標配,而是進去的低配。比如一個學生進了哈佛商學院,他的背景是清華+3.8+750/110+Bain,進清華並不是難的要命的事,3.8的GPA也不是,750的G和110的T更不是,Bain也不是。一個清華學生只要願意努力,家庭條件不太差各方面視野都跟上實現這一切並不是特別難。什麼叫難?就是你拼進一切還得看運氣就叫難。比如馬雲創辦阿里巴巴,那得吃多少比在Bain多的苦(比如別人鄙視創業的人,比如一貧如洗)還得靠運氣才能成功。

所以,二本進Top 5可能嗎?完全可能。但我們來看可行性:首先,已經在學校這塊栽了,學校栽了等於GPA也栽了。誰都不會認為清華3.0的GPA比二本3.5的含金量低吧?即使假設你的G/T還不錯,因為你的學校和GPA,為了做到和優秀同學平起平坐,你得在社會實踐或者工作經歷拿出一個大招來獲得進Top 5的門檻。這個大招得能秒殺500強管培經歷,得能秒殺MBB的項目經歷,得能秒殺投行PE的工作經驗。這得什麼樣的經歷啊,還不得創業出一個獨角獸公司?還不得去非洲做個公益項目影響萬千人而獲得聯合國的表彰?還不得拿到省部級官員或者頂尖大公司大中華區一把手推薦信?問題是,能有這樣經歷的同學(除了創業外)很難想像不是出自國內外頂尖名校。而且,你都有這些經歷了你去讀MBA幹嘛呢,已經是人生贏家了,完全沒必要啊。

某種程度上,讀MBA只是優秀的普通人的選擇,而不是天才、瘋子和英雄的選擇。那些各行各業真正改變世界的人有幾個有MBA學歷?再說極端點,如果一個人的視野和勇氣只局限在百萬年薪,融入圈子和學校名頭,那麼他也可能是狹隘的,保守的和懦弱的。我就是這樣的一個狹隘保守和懦弱的人,我不夠強大,我沒有足夠的自信,我希望自己可以一天天變的更堅定、獨立和自由。希望有一天我能成為學校希望培養的那種,可以改變世界一點點的人。

如果有同學需要完整的申請北美知名MBA的收益-成本分析、選校策略、申請規劃、文書和面試技巧,歡迎私信我,我這裡有來自哈佛商學院MBA完整的音頻講解


我申請到了Top5。

就事論事,簡單說下我對學校招生的標準的個人理解吧:

某種程度上,這真是個看出身的地方。我們總會聽到幾個破繭成蝶的勵志故事,但那真的只是少數。在線申請表格里,要求從一個列表上選擇自己的本科學校(我是一所211本科)。但那個列表裡沒有我的學校。沒有在表格里的學校一律用「其他」來代替。有些商學院甚至會問你在哪裡上的高中,因為美國有很有名的私立高中,能進那些中學,也是對家庭背景和個人能力的一種背書。當然啦,還會問你爸媽是什麼職業(可以選擇不填)。我也能理解學校為什麼問,因為這某種程度上可以反映家庭教育和背景(布希爸爸,布希大哥都是總統,布希弟弟在競選,家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可以去LinkedIn上看一下,Top5招收的中國學生背景,應該有40%是毋庸置疑的中國名校,20%美國學校。我見過的最差是重慶郵電大學。一個人因為本科學校的原因不被錄取,可能不是因為這個人不夠優秀,沒有潛力。而是因為,學校沒有足夠的時間和成本深入評估每一個學生。所以,學校只能通過過往的一層層篩選,進行再一次篩選。有名校經歷,明星公司經歷的人,以後成功(至少是常見的那種世俗成功)的概率是更高的,這毋庸質疑。還有些不知真偽的流言說,儘管商學院學費高昂,但其實從學費上是沒有什麼盈利的。學校的運轉要靠成功校友的捐贈。如果是這樣,學校怎樣會輕易在一個沒有把握的學生身上下注?

但是題主真的沒有機會嗎?Top20的機會大大的。Top5也是有的。GT要高,GPA要高,工作如果不能在明星公司的話,要做一些輕微地驚世駭俗的事情。

有點可悲的是,如果想申請商學院,就要按照商學院的那套招生遊戲規則去規劃自己的未來幾年的職業和人生,才有可能被錄取。但是,GT/GPA對你的人生真的有那麼重要嗎?或未易量。要給自己加個標籤,特別是對我們這些普通人來說,要耗費很多能量,以至於可能沒有精力去專註其他一些自己更喜歡或更重要的事情。

總而言之,為你的理想努力吧,題主加油!

有時候讀mba就跟雞與蛋的關係有點像。

沒有好的履歷,很難進好的學校。

沒有進好的學校,mba的作用也會大大削減。

==========

小廣告

普通背景如何申請世界頂級商學院MBA?

一個普通美漂的稅後百萬RMB年薪之路


誰說m7一定是北清復交的?我就不是
還有什麼而且我看到商學院畢業的人,出來仍然混的少的,大部分都有個共同點,就是不是他們想去讀書,而是公司想提拔他們,於是送他們出去讀書
什麼成績平平申請牛校,算了,我走了
----------------------------------------------
好吧,再來吐槽幾句
首先,不要再抱著什麼10年,20年前申請如何,新x方老師什麼的那套了
對於學校要分情況討論的,有些學校控本科名校,有些控gpa,有些控gmat,有些控眼緣,m7有家非常控眼緣的,他家對其他要求就比較低,也就是講究match度
其次,gmat是可以補你的gpa劣勢的,另外有某2個學校很控gpa,光gmat高沒用,現在申請GMAT550隻有某k的校友溫x,朱x能做到了
還有,lz為什麼這麼執著Top3或者M7,雖然本人是M7的,但是覺得S16都非常不錯,申請還是挺講究運氣的,我有不少朋友,M7開外的學校申不上,但是卻被M7甚至HSW錄取了,你要比的是同一pool的人,這個pool的其他人情況,你並不知道
--------------------------------------------------------------------------------
其實最實在的一條方法,捐錢那,哈佛明碼標價的!!


扔一頭大牛,一個哈佛商學院申請總結 | Top MBA申請回顧

申請人背景介紹
學校:Top 4 University. Undergraduate major in Economics. Lots ofextra-curriculum experience, including debate competition champion and organizer of a global students" forum

工作:6 years W/E in 2 Top FMCG companies as a sales manager. Have solid working achievements, including fast promotion and top recognition.

成績:GPA 3.5, GMAT 740, TOEFL 105

申請結果:
申請5所學校(R1:Chicago,Tuck;R2: HBS, Stanford,Wharton)
面試3所學校(R1:Chicago;R2:HBS,Wharton)
錄取1所學校(HBS),WL1所學校(Wharton)

申請故事
Q:為什麼能被學校錄取?核心競爭優勢是什麼?
A:唯一錄取的dream school之一HBS,這個讓人心跳加速的過程。HBS是申請的最後一所學校,也是我的申請學校中最晚髮結果的。前面一連串的打擊,到發榜的那天晚上其實人已經要崩潰了,在點擊申請結果鏈接的時候,心跳幾乎就要停止,當然也做好了接受最壞結果的準備。面對最後的意外驚喜,撲面而來的感覺是幸運和感激,感謝命運雖然殘酷地和我開了幾個月的玩笑但是是save the best to the last,感謝至親好友不斷的鼓勵、祈禱。這不是一個容易的過程,沒有他們的支持和幫助,一個人很難走下來。這也是一個幸運的結果,因為無數人付出了同樣甚至更多的努力也沒有得到理想的結果——這應該是大多數人的結果,申請本身就是那麼一個充滿艱辛的過程加上接受一個殘酷結果的高風險過程,商業又何嘗不是?我們在商業的旅程中行進,申請MBA的過程無疑是一個最好的縮影,也是一個實戰的心理演練。

從興奮中冷靜下來,要是總結自己為什麼會被錄取,濃縮下來我覺得就是兩點:堅持的精神和放鬆的心態。這說起來可能很籠統很玄乎,我試著用自己的經歷和感受把它說得盡量specific一些吧。

堅持的精神是我在這一年裡做得讓自己滿意的地方。過去的一年其實是我6年來工作壓力最大的一年,我接了新的assignment負責公司最大的global客戶,由於客戶總部在深圳,因此出差的頻率是很高的,我曾經有過3次一周五飛的經歷。同時,由於global客戶的各種指標是直接掛在公司高層領導的頭上的,因此公司從上到下都十分重視,一點風吹草動就會受到各級領導的關注,所以瑣事就會特別多、會議也會特別多,要處理的各種複雜的矛盾關係也就很多,因此每天只睡4-5個小時的日子就是家常便飯了。面對這樣的情況,我覺得起初的堅持來自於自己強大的申請動力:申請MBA或者說出國讀書是我糾結在心中那麼多年的一個心結,現在我想明白為什麼了,知道自己一定要爭取一下,這種心跳下產生的動力是巨大的。我曾經是一個無法一心二用的人,但在這種動力的驅使下,我可以在候機和飛機上背著厚厚的GMAT OG找各種零碎時間做題目,也可以在deadline前最後一刻在飛機上改essay以至於把電腦都拉在了飛機上差點就交不了(這正是申請HBS發生的事情)。這種動力支撐下的堅持很強,但並不持久。在起初的時候它很管用,但在面臨各種挫折,比如GMAT第一次沒考好,R1申請全滅的情況下,就會接受嚴峻的考驗,而這個時候就需要有耐心和毅力了,同時也需要有親朋好友的支撐和鼓勵。所以說,就堅持的精神而言,我認為很重要的就是你要有一個強大的申請動力(起初它可能就是個衝動或者不成熟的想法,這沒有關係,關鍵是要夠強大,強大到你每天醒來就想跳起來投入到這件事情中去)和面對挫折的勇氣、耐心以及一個積極支持你的環境,外因加上內因同時起作用,才能把這一年的路走下來。

放鬆的心態我做的並不好,但是很幸運,在HBS的路上,我偶得了這一點,因此這也是我認為自己能HBS申請成功而其他卻欠了火候的關鍵原因。這一點對我而言確實很難。我是個挺認真挺壓抑自己逆來順受的人,我知道努力和堅持的重要性,但也在這一過程中丟掉了一份洒脫和放肆。這其實是種蠻典型的中國好學生的情況,我們都被教育要「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因此總覺得過程痛苦才是對的,殊不知這樣的心態容易使人堅持,但卻往往在最後一剎那欠缺一份靈感和自信,而少了達至心靈最深處的神來之筆,而這正是essay from good to great最critical的事情,而且是沒人能交會你的事情。就像《黑天鵝》里的妮娜,跳好白天鵝容易,就是跳好黑天鵝難。要說在HBS的路上,我偶得了這一點,其實很大程度上來源於我內心覺得根本沒有希望能成功,因為TOEFL的成績比官方明文規定的109差了整整5分,但它又是我的dream school,不申請的話總覺得遺憾,於是就放開了隨便寫吧,想寫什麼寫什麼,交了也就不留遺憾。而恰恰就在這樣的環境下,前面花下去的功夫終於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艱苦的訓練加上放鬆時的靈感,essay就得到了大的提升。這種感覺當時是不曾體會的,需要過一陣子沉澱下來才能看清楚,當我前幾天翻看比較我的Wharton 30版essay和HBS 4版essay的時候,就會清楚地看到Wharton的文章寫得很緊,HBS的文章就很洒脫很有氣勢,寫出了我內心深處的激情和aggressiveness,不是那仔細分析貌似完美無缺而感覺上總是缺了點什麼的樣子了,所以放鬆的心態就是那麼一種「魔力」。其實,大量的練習和最後的放鬆無一可偏廢,如果練習少了就隨便放鬆,那就是亂寫,也就是連基本的well-rounded都沒做到,但是這一點我們中國人很多還是能做到的。申請美國Top MBA的都是各行各業的精英,這麼多年都靠這個摸爬滾打過來,但也恰恰因此在心態放鬆上特別有欠缺,這點值得將來不斷修鍊提高,因為商業本身也是如此,你必須勤學苦練,但也得心態放鬆積極,否則面臨不斷變化的形勢和競爭對手的強勢競爭,那不是容易壓力過大英年早逝就是過得鬱悶得不行。

所以總結下來我認為一切的心得聚焦在這兩個焦點上:堅持+放鬆,貌似很矛盾的兩點,但確實在高的境界上是對立統一的。解決好這對矛盾,結果是可以期待的,而且對我們未來對商業的認識是境界上的提升。畢竟商業其實就是解決常人不能解決的矛盾,這也是《基業長青》要告訴我們的核心理念。


突然看到,覺得還是應該鼓勵一下懷抱夢想的人,我來美國多年,很少上中國論壇,但是從大家回復來看,感覺大家對美國學校還是很了解。我自己是M7之一的mba學生,所以希望給你一些鼓勵。我覺得進入M7,或者其他頂級商學院,最關鍵是整體實力,其實最終考查的是能力和經歷兩部分。如果你覺得自己能力很強,那麼畢業後無論通過什麼,證明自己是同齡人中的領導者和佼佼者。然後創造「MBA Preferred」的經歷,去打動Adcom。我想說,條條大路通羅馬,你可以通過好多方式去培養,展現自己的能力。說不好某一天,你突然認識到,其實自己已經成就很多,MBA只不過是錦上添花之時,M7就不遙遠了。

當然,就如同樓上人所術,任何方面都不能放鬆,比如GPA,比如英語能力,比如社會實踐, community services.....

我一貫的主張,有夢就好,敢夢,敢去追夢的人值得鼓勵!


哥們,真的很難。top7那幫人從小到大就沒哪步走錯的,背景基本無懈可擊。


謝邀!
我想說說我人生中第一個認識的學生(客戶)就申請上了M7.

他是一個非常神奇的人。在這裡我想簡單地說說他的故事。

當他第一次來我們公司,說要申請M7的時候,我當時想說的就是——不可能。為啥不可能呢?二本,英語差,沒有經驗,沒有實習,gpa不高,但家裡非常有錢。脾氣非常奇怪,進屋把LV雙肩包往諮詢桌上一扔——我就要上美國MBA,最好的!前5,不上不行,要能上中介費給我們80w。非常土豪。

我跟他說,同學,咱不做夢行不。80w這水平上MBA,還是那種級別的,我們早發財了。美國最好的MBA是叫M7——Magic 7,不是按5-10這麼分的。你要真想上,給你條路子(1)攢牛逼企業工作經驗 (2)練好英語考好GMAT (3)你才大二,GPA提一提,起碼3.0畢業吧。然後,他一聽,走了。

事情過了五年。這個哥們回來了。我們都很吃驚。他還是那個樣子,不過LV的雙肩背換成了Prada的電腦包。但脾氣變好了,人有譜多了。說是畢業後進了戰略諮詢公司,做個幾個餐飲行業的經典案例後有的數據和經驗,這幾年創業,在北京開了15家連鎖餐廳。我還吃過在海淀的一家,挺好吃的。他說現在知道自己要什麼了。

以前要讀MBA就想要搞個門面,讓老爹服氣!現在啊,是真想學東西。中央廚房的管理和國際生鮮供應鏈確實需要學。海底撈能開到LA,我就能開到芝加哥!需要美國同學做合伙人。但目標沒變,就想上M7。

雖然他的條件整體上去,商業天賦也不錯,但英語真的太爛了。你不能說我商業上行了,我托福50還想申請M7,這個也是不現實的。

所以,他就在我們這裡學英語學GMAT。整整一年多。托福從37分考到了109。他每天在我們這裡自習到12點多,非常不容易。GMAT考到了760。我真的挺感動的。我們都看過很多說而不行動的人,或者喪氣的人,或者認為努力沒有用的人;當一個真正的行動者在你面前的時候,我真的覺得勤奮還是很可貴的;尤其在結果不確定下的勤奮。

最後,他去了M7的一所。現在居住在芝加哥。挺好的。


你G點夠嗎?

前段聽說有個美國人,沃頓本科,tier 1.5 IBD,頂級boutique諮詢高級經理,因本科G點低(好像3.1),被好多所鋸掉了,最後不知道去了哪裡,還是沒念了繼續在LEK干。所以。。。你工作再厲害,如果本科G點不高,真的就不要想了嗯。這個本科G點,真的就是這幫招生官的G點。你還不如十年拚命混成F500副總監或總監,然後叫公司掏錢去中歐念EMBA呢。

我個人認為,雖然頂級名校的MBA可以幫你在工作六七年的時候從年薪50萬弄到年薪100萬,但是申請難度也是巨大的。因為他們基本你之後再厲害都沒啥卵用,除非,你進得了高盛KKR級別的公司也可以。否則他們只會。。。死死地盯著你本科G點。


據說馬雲當年申請哈佛無數次被拒,發達之後每年去哈佛做演講過癮,幾年之後發現哈佛也不過爾爾,遂不再去。要追求牛逼的人生,從放下執念,找自己的特長開始。


我們根據Stanford GSB發布的錄取數據及畢業生就業去向整理了一個關於GSB的quick facts,方便大家做選校上的參考。文末同樣include了今年最新的申請文書題目及申請截止日期(2017-2018)。

http://weixin.qq.com/r/i3ykvAnETlQxrU3f9ymZ (二維碼自動識別)


鹵煮問錯地方了。。。
http://forum.chasedream.com/forum-13-1.html
去chasedream論壇找找吧。。。專門的商科申請論壇 找到那些被哈佛斯坦福等M7錄取的人 看看他們的帖子。。。然後自己制定計劃


二本不要緊如果你比較好的GPA,爭取進高端金融公司,然後工作幾年後申請香港商學院刷個研究生,順便把英語練好,在香港找大投行或者牛逼的四大之類的地方留下來工作,然後把CFA 或者CPA考了,然後GMAT考到760 托福考到110+ ,也許有機會申請到M7。申請牛逼的商學院你首先得把自己變成一個牛逼的人


假設我手裡有100萬要做投資,你怎麼說服我把這100萬投資給你?

你得先給我寫企劃書,做可行性分析,你得向我證明,我給你投100萬,你將來能給我帶來1000萬甚至更多的回報。我才投資給你,對不對?否則我為什麼要投資你?

申請頂尖商學院的邏輯同理。

申請商學院就好像找投資一樣。商學院選你,投資你,你將來怎麼回報商學院?能回報多少?

你只要能給出一個商學院投資你的理由即可。說白了,你怎麼證明將來自己一定會成功???

假設說我是個開飯店的。我要學MBA。我上了你們的課程,我將來把我的飯店做大,全球知名,到時候一提到我,就會問我是那個學校畢業的,自然也給學校增光。

再假設HBS錄了我,我畢業之後簡歷上寫的是HBS。HBS的品牌給我個人加分,我通過出色的業績,也是在給HBS這塊牌子做宣傳。人們會說「你看,HBS出來的學生就是不一樣」。最後是雙贏的事情。

所以在你申請的時候,只要能讓招生官看到:「恩,將來他一定會成功,我必須選他」 即可。

之所以在名校有優勢是因為人們普遍認為從名校畢業的人今後成功概率高(事實也多是如此)商學院在「投資」的時候,更容易投名校畢業生。

像gmat gpa這種成績只是從側面預測你將來會不會成功。

難就難在了你怎麼證明自己將來一定會成功,因為你無法像影視作品裡的主角一樣,靠著嘴遁就一統天下,讓人覺得你一定會成功的。靠的是事實和數據。


樓主,你好!

二本本科生想去美國讀最好的MBA項目,在表面上看有明顯的劣勢。且不管樓主的專業、GPA和課外活動(是否有海外交換經歷)等,本科學校就是明顯的硬傷(這一點其他回復中多人解釋了,這裡我就不多說了)。但是,的確有二本的申請人申請到M7,比如我身邊有上海二本的本科生申請到HBS,安徽三本的本科生申請到芝加哥Booth。雖然這是小概率事件,但是說明這不是mission impossible。相對於你表面的劣勢,你有一個很明顯的優勢。就是當時的你剛畢業(似乎是3年前的帖子),有時間和精力改變職業和生活的軌跡,為申請MBA做好準備。

如果能遇到3年前的你,我想和你聊聊下面幾件事情。

第一,讀MBA只是手段,不是目標。那麼,你的目標是什麼?

MBA說白了就是一種高級職業教育,讀MBA的目標是為了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或者給你機會找到更好的工作。問題是多數中國申請人不清楚自己想做怎樣的工作,只是聽說諮詢、投行不錯,VC/PE更好,大公司的leadership program薪資高、工作時間沒有那麼長等等,卻不清楚自己是否喜歡、是否適合、是否能長期從事。

不清楚自己想做什麼,能申請到MBA嗎?能!很多MBA畢業後選擇諮詢的人就是因為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這不意味著我們就應該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事實正好相反,職業目標越清晰、越知道如何做職業選擇的人,就更有可能取得更好的職業成就,也更有可能申請top MBA 項目。

離你發帖子已經3年過去了,不知道你是否已經找到了自己喜愛的工作,是否做的不錯。從帖子看,當時的你對於職業發展或職業目標沒有什麼想法。因此,你努力的第一條就是不斷嘗試、逐步搞清楚自己想幹什麼、擅長做什麼。不需要按照MBA前輩的道路選擇你的職業,很多行業和職位都可以申請到MBA。教師、工程師都曾申請到top MBA(前提是你希望通過商業做點事情,而不是僅僅做教師和工程師的本職工作)。相對於探索和尋找屬於自己的道路的艱難,一直做自己不喜歡或不能發揮才能的工作是更痛苦的。

第二,除了考試,還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你做。

申請MBA需要滿足一些基本條件。GMAT、托福/雅思、大學/研究生成績單、推薦信、簡歷、Essay。其中,過去的經歷是你不能改變的,考試成績可以努力考的更高。如果你本科的GPA不高,GMAT就需要考得更高。申請材料(簡歷和Essay)可以在認真反思後寫的更出彩。

但是,任何一個優秀的廚師都知道決定佳肴的關鍵並非廚師的技藝、而是食材的質量好壞。沒有好食材,技藝再高的廚師也做不出好菜。在MBA申請中,成績和申請材料(甚至運氣)都要基於過去幾年你的工作好壞和你對工作的理解和認識。這些是比準備考試和寫申請材料更重要的事情。

你工作的好壞!

在最好的公司工作,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你優秀的程度。但是,在非一流公司你也可以做出很出色的工作業績。一個努力想要做出高水平工作的人在申請中有哪些優勢?首先,如果你有不少工作成績,你的簡歷會和其他申請人不一樣,在眾多同質化的簡歷出挑出來;你會有更多可以講的經歷展現在Essay里;你更有底氣請老闆寫推薦信(即使像很多人那樣自己寫推薦信,你也可以基於事實地大膽表揚自己)。這些優勢,沒有進入到申請中後期是很難體會到的。所以很多人以為考GMAT是申請中最難的事情,開始真正申請後才發現寫申請材料更多,特別是發現過去幾年的工作沒有什麼值得寫的。

即使由於客觀條件限制,你沒有看起來很牛的成就,你也會因為持續地思考怎麼突破限制而對公司體制、部門之間的合作、行業的特點有自己的思考和想法。這些都是寫Essay的好素材。一個屢戰屢敗、屢敗屢戰的申請人比一個按日常流程工作的人更有可能申請到top MBA項目。

常常有人問我怎樣才能申請到最好的商學院。我的回答往往讓他們覺得我不真誠。我的回答是:過有質量的生活。是的,除了好好工作,請你過有質量的生活。什麼是有質量的生活?每個人的答案都不同,但是當你一個人的時候,你會清楚自己是否正在過這有質量的生活。

有質量的生活不僅僅是每年去海外做義工,也不僅僅是攀登雪山。老祖宗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是最好的方式。讀書是為了明理,行路是為了知人。一個明理、知人的申請不僅可以把簡歷寫的特別吸引人,也可以寫出很獨特的Essay,更可以在面試時很快與面試官建立良好的關係。之前有一個做總裁秘書的學員被芝加哥Booth錄取,對方說對於她豐富的業餘生活印象很深刻。不能簡單地說被錄取是因為她豐富的業餘生活,但是很顯然學校在意這個方面。

最後,關於MBA你需要了解的還遠不夠。

幾年前樓主剛大學畢業,懷著要申請美國top 5 MBA的想法開始職業生涯。非常可貴!有理想,就有前進的動力。我猜測樓主對於top 5沒有多少概念,但是top 5對多數人來說是「高大上」生活和工作的具象載體,是一個努力的模糊方向。

對於剛剛大學畢業的樓主來說,這樣的模糊方向是可以的。但是,對於一個真正決定申請海外MBA項目的申請人來說,是遠遠不夠的。我不是說你對於如何申請了解不夠,是說你不清楚top MBA 項目對你意味著什麼,對你現在和將來的工作與生活的影響是什麼。

絕大多數申請始終擔心「是否能夠申請到」這個問題,卻鮮有人關心「讀MBA是怎樣的生活、畢業後的生活怎樣」。我始終認為了解MBA讀書期間和畢業後的生活與工作是最好的申請助手。不僅能夠幫助你在GMAT考砸、Essay寫不出來的時刻堅定自己的信念,堅持做下來,還能給你帶來很多意想不到的幫助。

參加商學院的info session,認識不同行業的校友。在工作和業餘生活中結識同行的MBA畢業生,都是增加對MBA認識的好方法和途徑。我的一個學員在申請中通過LinkedIn認識諮詢公司的Partner,對方不僅給了很多申請中的建議,還幫助她介紹pre-MBA實習。這些是意外的收穫,但是其中對MBA的認識對她最終申請到MBA、並在矽谷找到工作都起到不小的作用。

回到樓主最初的問題,「該怎麼努力?」樓主已經努力了三年,我的回復對你可能沒有太多參考價值。很想了解現在的你做了哪些努力,有了自己的方向嗎?是不是已經或成功申請MBA了?


你是真的想還是說說而已?

你若是真的想,我就以我的親身經歷回答你。


推薦閱讀:

想半 DIY 留學申請,哪裡去找靠譜的只做修改文書的老師?
如何看待北大學生和留學中介機構——啟德留學發生的糾紛?
為什麼很多留學生回國都去留學機構當老師了?
推薦信的客觀性有保證嗎?在外國的教育體制中推薦信的作用有多大?

TAG:工商管理碩士MBA | 留學 | 留學申請 | 留學美國 | 商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