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張宗昌的《明湖賦》?此作和民間漢樂府(如江南可採蓮)算是異曲同工么?
大明湖,明湖大,
大明湖裡有荷花,
荷花上面有蛤蟆,
一戳一蹦達。姑且不要直接帶入張是逗比的刻板印象,也姑且不論用語用韻什麼的……
我覺得全文也可謂天真爛漫,有古樂府風……因為我一想到那首漢樂府……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
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
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採蓮人有採蓮人的自然流露,張宗昌也有張宗昌的天真氣息,彷彿張詩的氣質並不是那麼不堪……
王國維不是講境界為上么……張詩所造有我之境,不也盡目之所見而盎然生趣么?「一戳一蹦躂」不也躍然紙上么?
張詩的質樸固然比不得大詩人的返璞歸真,但張雖然頗有權勢,但舞文弄字可能是底層勞動人民級別的。所以,用看古樂府的眼光,去看待類似張這樣的人寫的東西,至少這首《明湖賦》也沒有那麼不堪吧?
-----------------------------------------------------------------------------------------------------------------------
我也看到帶三個表的回答模板,可怕!
我雖然題目也用「如何評價××」,但我是自己稍微想過了的……只是想知道專業的、厲害的大家會怎麼去評價,從而提高自己的姿勢水平……
-----------------------------------------------------------------------------------------------------------------------------------------
好捉急,明明很認真地提了個問卻搞得自己像個逗逼……請認真回答指導一下啊大家……
----------------------------------------------------------------------------------------------------------這問題放了這麼久,忽然就有人來饃。
雖然我自己很久以前就饃蛤,但提這個問題,確是希望有人指點。
我問題描述講得很清楚,既不是要你們一起來把張氏批判一番,更不是要你們來饃,沒有任何這個意思,謝謝。
蟹妖。我來演示一下高考答題技巧。
大帥寫詩,雖然是粗人做細活兒,然而偶爾還是可以寫出一些不錯的作品。這裡的不錯,並不是說藝術水準如何如何。張大帥不要說自己的作品,他也根本就不知道應該寫成什麼樣子,或許有名的詩人都認不全。那麼指的是什麼呢?
我們一般說詩言志。任何一種文學或藝術形式都有其存在意義。有些文體起到某些作用,是為應用文;有些文體抒發自己的感情,是為抒情文。文章寫出來之後呢?姜夔寫道:「文章信美知何用,漫贏得,天涯羈旅。」我文章寫得好,最後無人欣賞,自己也只能窮苦慘淡此生。儘管有人要否認,但仍然不能改變對於文學藝術作品來講觀眾是非常重要的因素這一結論。說白了,就是,你寫的怎麼樣,很大一部分要交由觀眾或者讀者來判斷,要交由市場來選擇。當然我們還要注意,對於張大帥來說,寫詩並不是他的主業,打仗(pao)才是(參見大帥另一首詩:要問女人有幾何, 俺也不知多少個。 昨天一孩喊俺爹,不知他娘是哪個?)。
這樣的話我們來看大帥的作品。諸如耳熟能詳的大風歌或是詠泰山等自不必說,就是題主貼出來的這一首,也有其可取之處。
詩從最早的發端發展到後面,產生了很多格律上的規則。而顯然這些規則對於大帥之作並不適用,一方面因為其確實不知,另一方面如果按照古體來講,大帥之作並不存在出格之事。反而因為格式的靈活,導致了大帥的作品有了意外的趣味。
大明湖,明湖大
開篇寫出地點。相比其他手法,此句可謂不事雕琢,古樸尋常。然而後半句一轉,用同樣的三個字給與了大明湖一個修飾:「大」。我們盡可以想像各種描述性辭彙,然而並不能比這一個詞更加出神入化。海明威曾寫一個漁民描述大海:「海是大的」。因為在他們的眼裡,對大海的所有的所有,極盡自己心中的語言也只能說出這一個詞。但正因為自己不會遣詞用句,無法準確描述,才側面襯托出了海的無法用語言描述窮盡的壯闊。張大帥此處的用語,與海明威異曲同工。
大明湖裡有荷花
平實的敘述。我們前面就說過,大帥之作不應從簡單的格律角度分析,而應該注重其中的韻味。唐朝詩人元結有詩:「吾愛石魚湖,石魚在湖裡。魚背有酒樽,繞魚是湖水。」又有詩:「欹石為水涯,半山在湖裡。」皆是與此類似的存在型句式,並無二致。大帥此言,盡得古人風味。
荷花上面有蛤蟆
一般來講,一首詩的第三句該是轉折之處。或語轉,或意轉,所謂文似看山不喜平;而此詩亦不例外,但又有不同。第三句雖用語與前句相似,然兩句三景,各具風致。湖水與荷花,荷花與蛤蟆,色調皆為綠色系,然各有偏重,形成一個和諧統一而又各具特色的系統。到此為止全部為靜景,氣氛已渲染足夠。一切的結果要留待後一句分曉。
一戳一蹦躂
破空之筆!全部的靜景在此一筆破開,人(我們假使此處有一個人)戳蛤蟆,蛤蟆蹦躂踩荷花,荷花一動,湖水隨之蕩漾,一切在一瞬間產生了變化,如同秦少游對蘇東坡之句「投石驚破水中天」一般令人拍案叫絕。在詩作結尾之處靜景突然變成動景,而並不給與常見的結句,從而引出無限的遐想。
而此處的深意就需要結合其他的東西來理解了。大明湖向來有四大怪,即所謂的「蛇不見,蛙不鳴,久雨不漲,久旱不涸」。此處的蛙不鳴便是與此詩結合最緊密的內涵。自然之景固然美,然而缺少了聲音,就少了很多的韻味。其時張大帥已經遊玩過大明湖,深知大明湖雖然成為名勝日久,但喧沸的人聲並不是屬於這個地方的東西,蛙鳴才是,所以他想讓蛙鳴重新響徹大明湖。結合當時的歷史背景,就可以明白,大明湖指的並不是大明湖本身,而是在軍閥混戰之下壓抑而沉悶的國內局勢。大帥意圖通過自己的力量改變時局,掌握舊中國的命運。
然而雖然有這麼多的內涵,我仍舊要給這首詩一個差評,原因是
………………………………
…………………………
……………………
………………
…………
……
……
…………
………………
……………………
…………………………
好好好,因為被舉報了所以修改答案。
真是搞不懂你們這些舉報黨,我又不是暴力膜……
Θ??Θ
大部分人都沒有說到點子上。我說一下。
所謂古樂府,本就是唱詞,相當於今天流行歌曲的歌詞。然而流行歌曲,在人們眼中,也是有神曲和口水歌的分別。呃,此處神曲是褒義……
既然古樂府都是歌詞,那麼就是要唱的。怎麼唱?這是關鍵。理解了這一點,也就知道江南可採蓮和張宗昌之流的區別了(就當是張寫的吧)。
《夢溪筆談》里有這樣的記載:
詩之外又有和聲,則所謂曲也。古樂府皆有聲有詞;連屬書之,如曰:"賀、賀、賀","何、何、何"之類,皆和聲也。今管弦中之?聲,亦其遺法也。唐人乃以詞填入曲中,不復用和聲。
歌詞是不能太整齊的,太齊總不好唱。因此,往往需要添一些襯字(和聲),以為過渡。這樣唱起來好聽。
有一種說法,這些過渡用的辭彙本來只是虛詞,無意義,但是後來有人填實,讓它有了意義,比如把「賀賀賀」變為「我愛你」。從而使句式不再整齊,變成了長短句,也就是詞。
詞中再添襯字,就成了曲?呵呵,瞎猜。
比如皇甫松的這首竹枝詞:
木棉花盡(竹枝)荔枝垂(女兒)
千花萬花(竹枝)待郎歸(女兒)
芙蓉並蒂(竹枝)一心連(女兒)
花侵隔子(竹枝)眼應穿(女兒)
竹枝詞中一般添竹枝、女兒為襯字。唱的時候,可能是一人主唱,眾人和聲。主唱者唱木棉花盡,眾和竹枝,主唱荔枝垂,眾和女兒……就這麼唱下去。至於中間是不是還要像今天的山歌一樣加許多的啊啊哦哦,也沒準。
比如:
主唱:木棉(那個——)花盡(哦——)
眾和:竹枝(哦——)
…………
這樣才是一首完整的竹枝詞。我們學習的那簡單的四句七言,是最主要的詞罷了。當然具體唱法是我猜的,宮廷里怎麼唱絕句,也不一樣。
回頭說樂府江南可採蓮。有學者推測,這首「歌」,可能是這麼唱的:
主唱:江南(哦誒——)可採蓮(哦——),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腦補各種虛字)
眾和:魚戲蓮葉間。 魚戲蓮葉東。 魚戲蓮葉西。 魚戲蓮葉南。 魚戲蓮葉北。 魚戲蓮葉間。(腦補各種唱法,我覺得可能是快速地唱過去,還有重沓)
古人記錄,襯字的大小比歌詞小一號。後來時光久遠,分不清大小了,就全當正詞看了。
綜上,江南可採蓮和一戳一蹦躂,完全不同。
以上全憑記憶,有錯請指出。我認為張將軍這首詩的問題吧就是(我也不是要繞開你們),張將軍作詩的事情我跟我的秘書也研究過就是,這個張宗昌老人家他不是正規的學格律出來的這些個東西。所以張將軍的詩啊剛才我就是想說也是咱們打油詩圈子裡存在的一個很大的問題。但是我覺得不要說這些搞武裝割據的這些武夫們了就是知乎上整天吟風弄月言必稱唐宋的這些人啊也是需要學習一個的。所以我認為(摳鼻子科)現在最要緊的是要弄清楚這四個問題:
一,大明湖這個地方是否有蛤蟆?
二,卧在荷花上這個行為是否符合蛤蟆的生活習性?
三,既然蛤蟆卧是在大明湖內的荷花上的,那麼具體是怎麼戳的?
四,當蛤蟆被戳的時候,是否真的能出現一戳一蹦噠的這個現象?
評價很簡單
一、原始人在山洞裡的壁畫,線條單調,用色簡單,是很古樸,很有價值的,現在的一些畫家,也有模仿這種畫風的,也有些能賣上價格的。
但是現代的畫家,光會畫這種畫是不行的,是無法被稱為畫家的。
鷹能學著像雞一樣低飛,但是它也能飛上藍天,比雞飛的高很多很多。
張這個詩,你能說他是故意模仿古人的風格,搞出來的嗎?如果是故意模仿,那麼他是否還有更高水平的作品呢?
二、就是古人的作品,也分個境界,不是說什麼樣的都行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
這三句,起碼有一個遞進關係
大明湖,明湖大,
大明湖裡有荷花,
1、大明湖是固有的地名「湖曰大明」。不是說這湖叫「明湖」,所以明湖大說不過去。
2、退一步說,就算這湖叫「明湖」,前兩句明顯是重複,這首詩本身很短,字數越少的作品,越是要精簡,不能累贅。
少游舉「小樓連苑橫空,下窺綉轂雕鞍驟」。東坡曰:「十三字只說得一個人騎馬樓前過。」
東坡雖然說的有點過份,屬於朋友間開開玩笑,不過也點出了詩詞用字要精練這個關鍵點。
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
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這四句開頭是重複的,但是後面東西南北,點出了方位,就是從最低的角度來說,也勝過了
大明湖,明湖大。
這三個字無意義的重複吧!
大明湖
大明湖,明湖大,
大明湖裡有荷花,
荷花上面有蛤蟆,
一戳一蹦達。
【賞析1】「大明湖,明湖大」雖無動詞,卻動感十足,表達了詩人對祖國河山的熱愛,「有荷花」卻筆鋒一轉,由大轉小,將讀者引入了大湖滿堂紅的遐想空間。就在讀者閉目掩卷滿鼻荷花香時,詩人卻化靜為動,以鮮活的生命力——蛤蟆之動,對比荷花之靜,以靜寫動,以動寫靜,則動靜劇增十倍。
【賞析2】「一戳」反映了詩人的童心,全詩從「無人之境」劃入「有我之境」,詩人以己入畫,與大明湖美景渾然天成,達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一戳」二字還顯示出了詩人不甘只欣賞美景,而要創造美景的入世精神。故此詩乍看是表達了詩人「出世」情懷,但細嚼之下,卻字裡行間暗示了詩人的「創世」情結 。
【賞析3】真正的詩人,既豪放,又婉約。辛稼軒蘇東坡之流皆如此。詩人除了名句「若將泰山倒過來,下頭細來上頭粗」這樣睥睨天下之霸氣外,亦粗中有細,懂得欣賞美景。此詩雖言景小令,但可貴的是,詩人描寫蛤蟆只限於「一蹦達」,而沒有刻意地刻畫蟾鳴之音,更隱含了「多做事、少說話」的實幹精神。從篇幅上看,此作應該和俳句比較,比如:
閑寂古池旁, 青蛙跳進水中央, 撲通一聲響。
我覺得張氏的作品更生動些。
我認為,該詩作內涵豐富,平實的文字下潛藏著深刻的哲理。文學功底不深,姑且從生活常識的角度來談一談。
俗話說「生命在於運動」。世界是運動的,「動」足以豐富人的生命、激發人內在的生機與活力。
但是,常常由於一些不可預料的原因,我們沉溺於現時的安逸而不再去自我奮鬥。詩中用「大明湖,明湖大,大明湖裡有荷花」一句淺顯的文字代表了這種美好卻消磨人鬥志的環境。結合下文可知,詩中的主人公「蛤蟆」,因此便趴在荷花上,一動不動,享受著安逸,卻也在不經意間消耗著自己的生命。
作為一位在民國那個英雄輩出的時代叱吒風雲的人物,張大帥一定不是那種安於享樂之人,他不僅要自身有所作為,他更見不得他人虛度光陰的慘狀。因而,當目睹了「荷花上面有蛤蟆」而蛤蟆卻不去運動,而空耗著自己的生命時,張大帥有些捉急。因而,在本詩的最高潮,他毅然將手指伸向了蛤蟆。而蛤蟆受到了大帥的鞭策,也意識到了虛度自身生命的可惜,毅然運動起來,此即「一戳一蹦達」。
我們可以想像,經過充分的運動,蛤蟆不僅通過運動獲得了使自身生命得以延長的寶貴的活力,同時,它的生命亦因此有了更多的意義、變得更加充實。因而,蛤蟆的生命在此過程中得到了實質上的延長。而張大帥僅用小小的「一戳」,為區區一隻蛤蟆延長壽命的行為也充分體現了他悲天憫人的情懷和有所作為的意志,更散發著他與蛤蟆惺惺相惜的英雄氣概。或許他之所以去幫助那隻蛤蟆,是因為他早已預料到,幾十年後,那隻蛤蟆,也是一條好漢吧。
首先呢,我要先說明,我認為啊這首詩寫的當然非常好,活潑有趣生動可愛。
有些同志可能會說「詩以言志,歌以詠情」、「採蓮這首詩旋律優美、表達了少女對意中人的思念」、「張大帥這首詩沒有什麼感情或者思想,只有搞怪惡趣」、「跟『駿馬啊~它四條腿!大海啊~它都是水!』一樣無聊」。但真的是這些嗎?面對這些個同志的質疑,我認為我們應該參考一下頗有藝術造詣的他的意見。
據說他就很喜歡這首詩,在他某次講話中就表現出了對這首詩的無限讚美,他說:「蛤蟆最終會跑到那個荷葉上,不僅要考慮它自身的來回蹦躂,還要考慮這個在它來回蹦躂這個歷史進程中『戳』的力量。」我們可以從他的講話中領悟到,一隻蛤蟆,要是只顧著自己瞎蹦躂,是會掉到水裡去的,只有在北邊戳一下之後才會蹦躂到很好的荷葉上,如果能在南邊也戳一下後就會跳到更好的荷葉上。
由此可見這首詩並不像是某些人所說的只能用來當兒歌,這首歌表面上看沒有「詠志」、「抒情」,但實際上卻隱藏了很深的寓意!在此呢,我希望大家熟讀它、背會它,最好啊做到能自己明白這樣一個思想:「跑的快不是真的快,蹦的好才是真的好!」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這首兒歌。
是什麼破壞莊稼呀?
為什麼不去抓他?
因為他呀會蹦噠,
一抓一蹦噠。
曾經很長一段時間,我姐姐的彩鈴就是這個,相當的魔性。
我們再來看張宗昌的明湖賦
大家認為與我說的兒歌更接近還是與漢樂府更接近呢?
所以這東西本身就不是詩詞,屬於兒歌的範疇,你給兩隻老虎改個名字叫《兩虎下山賦》,他也不是詩詞,最多是作者惡趣味罷了。
而漢樂府,我本人沒有太深的研究,但是從個人一點粗淺的知識推斷,漢代時並沒有出現今天我們所普遍認為的詩的形式,還停留在更接近於歌的狀態,我們講詩詞歌賦,是四種文學體裁,不是一種,所以要比較起來,大概就是《小蘋果》和《在希望的田野上》的比較,用詩詞的角度去評判的話,這是用物理學標準解釋心理學問題了,我個人認為是不搭界的。個人推斷,歡迎打臉,幫助我加強學習。
他這個詩的境界堪比松尾芭蕉的俳句《古池》:
寂靜古池邊
蛙入水中央
撲通一聲響
張的詩還是靠最後一句出彩
「一戳一蹦達」
很多人分析過了,用一個動作把一個頑皮的形象瞬間烘托出來了。
毛也有關於蛙的詩:
獨坐池塘如虎踞
綠蔭樹下養精神
春來我不先開口
哪個蟲兒敢作聲
麻麻,這裡有好多膜鬼,好可怕(′?? ? ??`) ?
大新聞,新聞大,
種養芹簟洞間滑。
張氏來嘗口水蛙,
一問一蹦噠~
荷葉上的青蛙那麼可愛,為什麼要戳?為什麼要戳?為什麼要戳?
有首詩叫《詠鵝》,還有首詩叫《詠雞》
題主你琢磨琢磨荷花上面趴個癩蛤蟆這玩意直接寫出來怎麼著也不是個滋味啊…
說明湖大不對的,明湖多少也算個簡稱,要不濟南的明湖中學早改名了…
明天考試今晚完全睡不著,=_=正經答次題吧。
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首句起興,採蓮本身就是一種很美好的活動,江南可採蓮,一句很好的將人的思緒引向了夏天的江南荷塘,甚至連採蓮的少男少女都呼之欲出。而後一句直接由全景視角轉入具體的荷葉,而田田這個形容詞是非常專的,既有顏色又有規模,與荷葉連接幾乎可以立即在人腦海中產生一大片綠油油的蓮葉連接在一起的畫面。然後再轉,以魚戲蓮葉間作為視角的終點。題主應該知道魚戲蓮葉間是一種很美的畫面。莊子就說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並且這裡作者一個戲字很好的將魚的從容之態描繪了出來,非常生動。後四句有人認為是唱出來的和聲,但我覺得這四句縱然不是和聲,放在這裡也有不錯的效果:東西南北,是魚四處暢遊,百無禁忌,自由天然之感頓生,很好的擴展和深化了之前詩意。
縱觀全詩,寫景視角是很典型的由全局到具體。游魚之嬉也很好的反應了整個採蓮場面的活潑悠然,起到了以小見大的作用。整個景緻由相對僵硬的江南採蓮,蓮葉,到生動細緻的魚戲,再經由東西南北四句完全活動開來,生機無限。使得整首詩清新雋永,活潑自然,暗含情味。
而大明湖明湖大,大明湖單純只是一個地名,而且來過濟南的都知道,大明湖是個很大的概念,能踏青能賞荷花有過秋柳詩社過年還有廟會,春夏秋冬景色各異,只提及一個大明湖,線索太多,等於沒有線索,只是扣了明湖賦這個名字。(也算開門見山直扣主題( ′ ▽ ` )?)後面緊接著一句明湖大…直接是順口溜了好么!大是個什麼玩意?怎麼叫大?比你家缸大就叫大?大本身是個很模糊的形容詞,他是需要對比的,沒有參照物只是說大等於沒說…綜上所述,這首所謂張宗昌所作的明湖賦開篇基本等於什麼都沒說,沒有在人腦子裡留下任何可以思索的印象。大明湖裡有荷花,好吧,說了一堆廢話之後終於出來個具體點的意向,對比上面那首詩,這裡的荷花真的很可憐,沒有得到任何具體的描摹,單薄的像一張白紙,而上詩用一個田田形容就很好的將蓮葉呈現在我們面前。再看荷花上面有蛤蟆…跟上面一樣用xx有xx的句式…這句寫的挺噁心,荷花本來還算美,上爬著個蛤蟆…背影殺手的感覺撲面而來=_=後面一戳一蹦躂作結…
tm這跟荷花有個雞毛關係!!!寫蛤蟆就寫蛤蟆糟蹋人家大明湖和荷花幹嘛!!!
總之就是沒有具體描寫荷花也沒有寫出大明湖是個什麼樣子……借明湖賦寫了個蛤蟆…還是一戳一蹦躂的癩蛤蟆…沒結構沒描寫沒形容,動詞無厘頭,句子都是xx有xx這樣的極簡風格,這怎麼可能美…
反正本來就是拿來黑張宗昌的+_+
這樣的打油詩,你自己覺得有趣好玩就行,千萬不要試圖給它附加任何內涵,那都會是累贅,反倒毀了它的趣味。
古樂府流傳至今的,那都是精品,大浪淘沙呀,豈是這種掛著名人趣事的打油詩能比的?
就好比現在歌曲這麼多,不說千年百年的,就說到2050年吧,保存下且還有許多聽眾的作品,你好意思拿個2048年某大佬(非歌壇,最好是軍界)的一首隨口唱出的「歌」(實在是找不到符合我心意的字詞了(╯3╰),姑且理解成伴著『生日歌』的調唱著『愛情誠可貴……』的詞這種組合吧。我真是不容易@_@)去關聯比較么?你捨得么?你要敢說捨得,我就聽一整天《你怎麼捨得我難過》!而且還是帕爾哈提版的!
第一、詩歌中的自然平實,可不是你理解的張口就說,它是語言錘鍊的最高境界,就是把技巧運用到無形。
第二、南朝民歌也好,北朝民歌也罷,無論語言如何,最起碼意境是美的,「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風吹草低見牛羊。」一個清麗動人,一個遼闊壯美,中國詩要講音韻、情感、畫面和諧的,就算是新體詩,天天不是睡這個,就是睡那個,但是人家只是隱喻,包含了深刻的寓意,再看看大帥的詩「好個蓬萊閣,他媽真不錯……舅子才喝多。」你除了看到一幫兵痞的囂張,張大帥又有什麼思考呢?
第三、中國古代很多詩人主張真詩在民間,但是旗號嘛,就是用完就扔的,你不會以為文藝復興那幫老外真想組建個元老院吧?掛羊頭,賣狗肉而已。而古人不過是因為搞不過文以載道那套官方支持的理論,只好把祖宗找回來,就像現在毛左對政府一不滿,就把太祖搬出來,你真讓他回到幾十塊一個月的生活試試,兩天就造反了。
第四、你看到的古代民歌都不知道被古代文人刪改多少回了,像這種張口閉口tmd,也不是沒有,早被老夫子們拿火燒了,就像數百年以後的人拿著《老婆最大》和《送別》的歌詞在n呼提問,這兩首歌都是民間音樂,差在哪呢?你告訴我差在哪?
此詩要用山東話來讀。
你這麼戳蛤蟆,會不會有種硬點的感覺?蛤蟆背上不是有毒么?戳什麼的,真的沒問題?
張宗昌詩集堪稱黑色幽默。
我真是粗人,瀉藥。。。
張大帥宗昌當年被時代雜誌評價為中國最有權勢的人物之一,不學有術,想起他的同行張作霖大帥,同樣的綠林出身,同樣周旋與俄日之間,同樣的短短几年間崛起,從十來條人槍到坐擁數省的大軍閥。
寫詩的愛好,那個時代的特色之一。
當然毛主席的詩詞大氣磅礴非常人能比的。
至於說有漢樂府詩的古風,本來就是人民的寫實。樸實無華,通俗易懂。
老張本來就是普通人自然就這實力。千萬不要說沒有我在課本里讀的詩那麼好,簡直太爛了。好吧-_-||我們在課本里的詩詞,那是歷盡千古無數文人騷客留下的絕唱啊。
簡單點~~不是我軍無能而是敵軍火力太強。
自己懂就懂了嘛,還要跑出來炫耀,唉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