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第一本小說是怎樣的感覺?期間遇到過哪些困難或有趣的事?


我想幾乎每個讀小說的都有資格回答吧。

因為據我了解,真正熱愛小說的,大抵都曾幻想過寫一部震古爍今的小說吧,我做這樣一個夢做了很多年。

閉上眼,仔細回顧一下,第一次動筆寫小說,那是在初一吧,寫了一篇半文半H的調侃同學的小說,一開始只是有了靈感寫了短篇,在同學間傳得很開,遂洋洋自得,於是上課、下課、晚自習、回家,無時不刻不在寫這部小說,絞盡腦汁編段子,最後甚至出現了男主(我那個同學)變性後先生了嬴政又分別生下劉邦、項羽的大腦洞。當時覺得寫得是真好啊,寫完的那一刻連忙獻媚一樣給同學們看,他們的反應都只是笑笑。

當時我想的是,哼,你們這群歷史盲,都不懂我,很久以後我才知道,有一對夫婦說過這樣兩句話,很適合我們這些人,至少很適合我。男人說:「我們常把自己的寫作衝動誤認為自己的寫作才能,自以為要寫就意味著會寫。」女人則說:「你的問題主要在於讀書不多而想得太多。」大家應該都知道這對夫婦是誰了。是的,他們便是錢鍾書夫婦。

再之後直到高中,都一直是短中篇靈感寫作,而不是長文。而高一那年接觸了武俠版,受了武俠版時不時的武俠叫衰的影響,覺得武俠已經步入了瓶頸,究竟如何出新是一個大問題。於是我試圖加上一些不常見的元素:譬如我將《白蛇傳》改編為武俠,將白素貞塑造為一個會獸語的一代宗師的女兒,將故事去玄幻化;又譬如我試圖冒天下之大不韙寫男配愛上男主男主卻性取向正常的武俠故事……事後證明,這二者依舊犯了楊絳先生的那句話:「你的問題主要在於讀書不多而想得太多。」不需要多讀多少,我只要閱讀量稍微上去一點點就會發現,我想的這麼自以為是武俠出路的構思,其實前人早已走爛乃至於不願再走了,甚至有的還專門成了系列,美其名為「耽美」。

我的小說寫作道路在大一那年有了起伏,那一年我寫了至今為止我回顧過最多、最受大家讚揚的唯一一部寫完的長篇小說,13W字。

一度讓我覺得,我的小說寫作水平上升了一個台階,因為這次寫作周期長達五個月,沒有拖沓沒有絞盡腦汁沒有生硬的地方。

事實證明,我當時的想法錯了,我把這次寫作極為順利、最受好評歸結為我寫作能力大幅度提高,而忽視了這次能寫得這麼好、反響這麼好的根本原因——

這部小說叫做《那些年我們一起》,寫的是我高中三年的生活,叫好的是讀了這部小說的我的那些同學們。

為什麼這部小說成功了,或者說在小範圍內成功了,不言而喻。

通俗點說,我手裡頭有足夠的貨

但顯然當時的我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這部小說的成功讓我沾沾自喜,馬不停蹄地開始了一部歷史小說的寫作,這是迄今為止最後一部小說了,寫了五章,五萬字,以呂釋之(呂雉的弟弟)和蕭化(蕭何的侄子)為主角,列了四卷的長度,第一卷的章節名字分別是《眾里尋他千百度》、《鳥盡弓藏走狗烹》、《千呼萬喚始出來》、《千古兵家第一聖》、《莫將呂公作太公》。
我還記得第一章的寫作方法是藉由劉邦、樊噲等人的回憶來勾勒出一個失蹤了多年的呂釋之的形象,並通過蕭化在查呂釋之檔案、同時去尋找此人的過程中再次形成一個形象。
當時我對這個手法暗自滿意,覺得我一定能寫好。

確實,我的寫作手法是提高了不少,不再直白的敘述,這一點我可以確認;我對於小說的背景設定也提升了不少,我甚至對背景資料自己寫了幾千字的設定。

但是——

但是我的小說里缺乏一樣東西,一樣致命的東西。

一位我很佩服的作家有言:

小說除人物外,另有兩物得下工夫,一是布景,一是道具,也就是帶特定功能的東西。言歸正傳,我小說初期里的朝廷僅是布景,給予作品立體感與時代感,並沒有目的性,即使是安道京那樣的角色,也只是用來烘托與對比,所謂的景泰朝並非主體,我沒有目的性在裡面,這種情況一直寫到第三冊。

第三冊裡面開始涉及較多的朝廷,不再只是砍殺與流浪,以今日的眼光來看,無疑感覺到當時自己的勇敢,所以多年後我在接受台灣網路平台博客來的訪問時說,當時我正處在「一個人的知識與勇氣呈現反比的時候」。

這一冊其實沒有太多歷史描寫,然而我已感到不足了,這不是說我不會抄,我手上早已準備全套的明史,包裝剪貼都很快,問題是我沒有史觀,我有的僅是黃仁宇灌輸的觀念,那隻能騙騙小學生,揚起德賽兩先生的嘴角,但要說服行家,則遠遠不足,為彌補此缺陷,我開始閱讀。

這種東西,理解地淺顯了,那叫做積累,如果再深一點,那就是世界觀,包括價值觀和歷史觀
你寫的東西,會傳達給別人,如果你的作品裡頭永遠永遠是打打殺殺,那永遠不會成功。

當我明白這個道理時,已經在《春秋》擱筆很久以後了,寫了五章之後愈發力不從心,人物開始脫離我腦海中的形象,我無法得知他們的動機、他們的想法,只能將他們變為殭屍。——而《那些年我們一起》則不同,那部小說裡頭雖然有未來幻想,但是人物的性格我是深深印在腦海中的。

面對許多事情的衝擊,人們有時受到了驚嚇,有時受到了打擊,有時變得沉默了,有時憤怒破壞,有時裝瘋賣傻,有時躲藏起來,但基本性格都沒有變,改變的是周圍,以及面對周圍的辦法。一個人的個性要改變,不是那麼容易,但思想卻是不斷被改變、被修正的。

當我明白這個道理時,我早已經丟下小說的文檔很久了,那時的我早已經打開了一扇叫做文章的大門了,在我沒下好決心之前,我不會再輕易動筆了。

我寫得很愉快。比小說快樂,也比小說快,估摸著最少一小時兩千字吧。

前天還在朋友圈發了這樣一段話:

碼了一天多,兩萬多字,終究不是很滿意於是刪去。我找到這篇文章貼出去定然又是一片叫好,但是我自己不滿意,又何必要把別人的叫好的信息反饋給我並給我一種「其實還不錯」的感受呢?終究我寫的東西在沒有賣錢時只需要對我一個人負責,在沒有轉化為經濟力的時候我寫的東西終歸是為了我自己一個人而寫。不說了,出去走一圈,從零開始。

最後,兩句話,送與我和諸位共勉。


把自己的寫作衝動誤認為自己的寫作才能,問題主要在於讀書不多而想得太多。


這個問題我覺得我必須答,不然簡直對不起自己。
首先我得說那時候我的閱讀範圍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紀德、余華、村上春樹、王小波、列夫托爾斯泰、屠格涅夫、蘇童、昆德拉、川端康成等等一批高逼格作家作品。(似懂非懂)
那時候我根據村上春樹「從腦子裡拉出一個故事」的原則開始了一場漫長的意識之旅。什麼都沒有準備好,除了我十六歲時候的生活經驗以及先進的三觀。當時牙疼剛剛好,於是我的故事就圍繞一顆牙開始,一個人丟失了一段記憶,牙疼是對過往記憶的隱喻。他在漂泊之時往昔鋪好通往未來的必經之路,重新記起過去的事情,然後的然後,以前的故事有了結果,牙齒碎掉,故事結束。當然一本十幾萬字地小說還有很多細節但是大多畫蛇添足少部分無關緊要於是不贅述。就是這麼文青病的主題,結構完全照抄村上春樹,語氣完全照抄王小波,內涵完全靠裝。我在寫完之後無數次問自己這特么會有人看?答案是,我自己都不想看,語病什麼就不說了,通篇的虛詞形容詞矯情地我呼吸困難。密密麻麻的字就像符咒,我來上張圖你們就懂了

那麼,這部小說對我的意義是什麼呢?咳咳,換個語氣,我高三上學期花了一百多個九點到十二點的時間不去刷題而嘔心瀝血絞盡腦汁寫的這部小說對我的意義是什麼呢?他讓我深深體會到另外一種生活方式的魅力,你在一個世界裡面無所不知,然而他們又彷彿有自己的生存軌跡,我甚至都不知道在下一面下下一面會發生什麼故事,會不會有什麼好句子,會不會有一個自己都被感動的不行的場景。簡直就是一場華麗盛大的探險!
在這場探險之中,你會發現你過去的經歷——讓你感動的迷惑的肅穆的憤怒的一一重現,那些珍貴的你都記不得的記憶,那些同樣珍貴的你的情結或者是執念顯露無疑。有時候寫著寫著我會恍惚以為自己已然飄渺,或者被「行進著創世神工作」的豪情激蕩得淚水盈眶。故事的劇情和我的心路歷程簡直相似——「萬物無一不是隱喻」。
我不認識其他寫小說的(其實我認識但是不屑於跟他們說我寫過小說),所以我不知道這是不是所有寫小說的人在寫小說時候的樂趣,或者只是對我是。而大家遇到的困難想必差不多,要不是筆力跟不上腦力沒法寫好,就是乾脆腦力衰竭看著白紙傷神一夜,或者是寫出來無比生硬但是為了度過枯竭期捏著鼻子強行寫,再或者是自我感覺挺好的回過頭來看——這特么是什麼玩意兒!
那時候我在日記裡面對自己說,這本小說我一定要寫完,哪怕再爛也要寫完,哪怕寫完之後就燒掉也要寫完。小說在我十六歲生日那天寫完,算是我給自己的生日禮物;而前不久我已經度過十八歲生日,但是永遠不會再有這麼飽含深情的禮物了。
我想用王小波的一句話來結束,「我一生經歷的無數次勃起,都不及那一次雄渾有力」。呃,錯了,是「那一天我二十一歲,在我一生的黃金時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愛,想吃,還想在一瞬間變成天上半明半暗的雲。」
那一天我十六歲,是我一生黃金時代里最不能忘懷的黃金時段。我有好多奢望。我想愛,想吃,還想在天空中幸福地大哭一場。


沒寫過小說,但是試著寫過幾個劇本。

就個人經驗而言,語言的應用技巧其實都還可以再議,僅僅是想要保持故事整體的一致,就是個非常難的事情,無論是長篇還是短篇的作品都一樣。

我在寫作的過程之前,就會收集一些素材,然後試著將它們編織在一起,在這過程之中,我要揀選,要保持一致;在寫作之中,也會發現新的素材,仍然要揀選,要保持一致;寫完了,再重新閱讀,經常還要修改,使得全體保持一致,而且經常要砍掉一些我非常喜歡的素材和情節。

我寫作的時候,經常覺得故事本身是會自然生長的,但是你需要不斷的修剪,才能結出果子來(味道好壞都再說)。

這個保持一致的過程,其實蠻痛苦的,而且非常依賴於運氣和靈感(如有神助)。所以說,古希臘的作家們敬重繆斯,那是有道理的。


和知乎各位可能不一樣,我第一部寫的是最俗套的言情,收穫慘淡。

在國內某個小說網發表,有那麼一兩個讀者喜歡,可在我現在看來這本書思路混亂,邏輯不通,文筆矯情的讓人想哭。
舉個栗子吧,下面這個是我當時覺得自己寫的很贊的一段。

方才粗略一看滿篇的廢話,還矯情的要死,一股子陳詞濫調,如同老太婆的裹腳布一樣臭長。
··
吃飯飯··~回來繼續寫


艾瑪終於一個我能答的問題了!!!
我是初二暑假開始寫的第一部小說,兩個月大概15w字,每天堅持更一章。當時是樂在其中,現在是不敢回首看啦,太羞恥了!!!//////
其實開始構思的時候我把定在了5w字,還以為蠻長的,然後寫過幾章,又看了很多別人寫的後,不管是抄別人的還是融合了七七八八自己腦補出來的,發現5w字根本不夠!然後定在10w,結果發現還是不夠,最後拖到15w,還是不夠啦,但是我沒時間了,因為初三已經開學(囧
不僅僅是字數可能會超過你的預算,而且內容方面也會歪的不成樣子,誠然你的文筆確實在變好,對於環境啦心理的描寫能力也在變強,但是你之前發過的爛章,已經被別人閱過啦!再想補真的有點困難。當時我是跟讀者說每天晚上七點準時更新,其他時段看到的都是在修改。
就是這樣修修改改第一本小說和暑假一起收了尾,現在想起來(我是真的不敢點開看了)真的是漏洞百出,想到什麼寫什麼。不過那時真的很快樂。我比較為自己自豪的是沒有TJ,嘛,15w字也沒什麼好太監的啦XDDD
有一點很重要,就是你必須不停地寫,不停地磨,還要不停地思考,不停地看,不停地反思,才能獲得提高。


這個問題好多話可以說!

雖然題主問的是「第一次」寫小說,但是因為自己多次寫到一半就停,所以這個「第一次」要分三段來講。

第一次寫小說是小學六年級,幼稚的故事幼稚的情節,3000字之後覺得「媽呀太愚蠢」,然後認識到,一個六年級小屁孩的辭彙儲備、經歷過的寫作訓練(不是專指寫命題作文,但包括)、生活閱歷和思考,是不足以把所想與所寫通過手中的筆聯繫起來的。

第二次是在初二,中二病的歲月,暗戀的鄰座少年。於是忍不住要把半夜想起少年側臉的心情訴諸筆端——也的確這麼做了。寫到不少橋段自己真的會抹眼淚,即使只是自己自娛自樂式的寫作經歷,並且沒有勇氣去結尾。但是在回頭讀那些段落時,收穫到的是,再扭曲、奇葩、神經的故事,只要是你心中所想,即便寫出來只能娛樂自己,也是一種難能可貴的自我剖析


第三次真正意義上的成熟寫作是在高二,經歷辭彙儲備的豐富、寫作技巧的訓練、大範圍大劑量的閱讀,加上對某個自己長時間關注領域的一些感悟,終於沉澱出了一篇符合「小說」完整定義的小說。

那個時候荷爾蒙過剩精力過剩,半夜睡不著披衣坐起構思情節,一個開頭改了不下兩萬次,查閱各種各樣的資料——因為這部小說的背景建構在一個我並不了解的世界,於是它的相關專業知識需要一點點積累——全憑一腔熱血。

下圖幾乎概括了我寫這部小說的過程——

當時為了細節的真實查了什麼成分能使人心跳加快、多大劑量可以尿檢查知、該成分一般存在於什麼常規藥物里、愛爾蘭飛英格蘭要多長時間、半月板撕裂與膝蓋積液炎症,最後是碳酸鎂是什麼味道。

寫一篇小說能夠了解到與你所處環境不同的另一個新世界,增加閱歷、拓寬視野。所以,這個過程,還是蠻歡樂的。


最重要的是,在發表這個故事的同時,認識了一群同樣熱愛這個領域的同好們。和他們一起討論情節發展的感覺,真是爽爆了。

小說停在9w字,結局裡女主角癱在頭等艙的座位里看著窗外漸漸縮小的地面建築,恍惚我會覺得那是我死去的唯一方式。


沒寫過「本」小說,也記不清第一次啦,就寫寫自己日常寫作的情形吧。

階段1 靈感乍現,覺得自己要紅了

很多時候遇到某個場景觸動人,又或者一個特別精彩的橋段,分分鐘腦補成句,立即趕著回去寫下來。
我想過那種同父異母兄妹亂倫結果發現妹妹是收養、女朋友離奇失蹤結果發現是懷孕了然後喜悅地冷靜一下(噢求別鄙視)
覺得自己好流弊!甚至腦補了轉發上萬上日報上人人QQ空間轉發過億的酷炫場景 (原諒我。。)

階段2 真的動筆

回到家打開電腦,寫完那一段才覺得,誒?然後呢?
後來學會列提綱,才發現為了填上自己靈光一現的坑,簡直要窮盡一生……
打個比方,兄妹為何要亂?妹妹戀愛受挫了咩?哥哥心理有壓力咩?被收養的事實怎麼發現的?爸媽什麼反應?怎麼應對?
真是分分鐘心焦,覺得頭髮都要掉光了……

我的電腦里有一個文件夾是放稿件的,但文檔數最大的那個永遠是………「碎片」→_→
很多片段現在看起來也寫的很棒,甚至當時的感覺都可以一模一樣地重現。
但問題就在於,故事說不圓,沒辦法展現給讀者。
這時候也只能扶牆痛哭,然後默默地對著那堆word說: 「乖一點啊,改日爺有錢有閑,再回來搞完你們。」
〒_〒

階段3A.放棄
這也就是我那個文件夾的來源,很可能也是很多人年少時文采斐然意圖寫作,但最終可能一輩子連一個短篇都沒完成過。
我不想這樣。那些文字,那些靈光一現,我想他們也不想。

階段3B.繼續
把他們從文件夾里解救出來,不放棄。
後來自己也摸索出一條道路,就是有些情節不是非得寫全的,可以從一個角度切入。
比方說,兄妹亂倫(我能不能舉個別的例子啊!!!!那麼多素材!!)幹嘛非得告訴你怎麼收養怎麼相識,自白說一句不就行了咩~
對於小說,讀者很多時候是不會太在意合理與否的。生活已經這麼艱難了,小說里還不能折騰一下了么!
通過這種方法,我極大程度地改善了自己寫文啰嗦的問題。什麼小(瑪)清(麗)新(蘇)的形容詞通通刪去,其他讀者不在乎的情節也刪刪刪!!

這種感覺……真是痛……並快樂著……

階段4.終成
補坑的過程太多淚,就不一一贅述了。
只說,看著文檔末尾最後一個游標閃現的感覺。
我的很多篇文都是深夜的時候完成的。室友都睡了,最後一個句號也不能打得耀武揚威。
只能默默滾輪滑鼠,再掃一眼那些密密麻麻的文字,等翻回到標題時,腦海中突然浮現出那些主人公的臉。
可能是一對經營陶瓷店的夫妻,可能是一對兄妹,甚至可能只是一碗牛肉麵。
但我,讓他們的愛情、坎坷、香氣,還有拙於示人的故事,終於可以被更多人聽到啦。

而此時,到底有多少人贊多少人評論多少人轉發其實都已不重要。
因為我看到那故事裡的人,輕輕地對我說了聲,「謝謝你。」


2014.12.5
等飯時碼的


寫過15本先後十個不同類型題材共一千多萬字寫了五年的專職寫手表示… 其實就是突然腦子裡靈光一閃想寫故事,覺得自己水平不足還是不寫了吧可是從下午到半夜四點滿腦子各種劇情興奮激動睡不著然後開機寫了兩萬字天亮了。
然後發到騰訊書城,一天收穫幾百贊幾千評論,十萬字點擊過一百萬,對了那是09年沒有刷流量的年代…從此一發不可收拾…讀者每天催更,我每天為了讓自己爽寫多少算多少不爽了就斷更…
那是第一本,之後寫了十多本可是都沒有第一本任性的經常斷更的書紅,我想大概是,因為第一個故事裡面每一個人物我都是那麼喜歡吧。
突然懷念當初單純的講故事的心態了。現在反而不敢動筆寫一個心裡真正想寫的故事,因為發現自己不足之處太多…


題主問的是寫第一「本」小說的感覺,因此筆者可以作弊地回答出版第一本書的心路歷程。
第一次投稿就出書這種事還輪不到我頭上,所以在出書之前,已經是有較長時間的寫作經歷了,本回答對小說寫作初學者沒有太多指導意義。但如果想知道自己寫下的十幾萬字印成一本書是什麼感覺,中間會經歷什麼,姑且可以往下一看。

當時的情形其實是這樣的,在微博上看到一個輕小說比賽的消息,是的就是那種不管寫得怎樣只要配上好看的插圖就能大賣的輕小說(並不)。雖說參賽也有獲獎就能出書賺錢搞不好還動畫化之類這樣那樣的動機,但最大的驅動力應該說是評委,複賽評委名單中赫然有一個馬伯庸
我靠那可是馬伯庸啊,親王當評委啊,能讓親王看我寫的小說啊啊啊啊……

然後我就文思尿崩去寫參賽作了嗎?並沒有,因為比賽後來受到各種阻力被停辦,主辦方破產,已經提交的稿件在火災中損毀……不是的啦,後來經過接近一年的腦補,在死線前最後二十天開始動筆寫完,初稿大約是七萬字。於是投稿參賽了。

結果很崩潰的是,親王他忽然不當評委了!主辦方也沒說任何原因,就是名單里忽然少了個親王。這可如何是好,我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迷失了方向啊!
不過寫也寫了,最後還是按照比賽流程,經過初賽,拉票,等複賽結果,等決賽結果,然後拿獎,就到了出書這個階段。
可以說非常痛苦,真的,我覺得完成一本書其實不是最難的,只要不是一上來就挑戰五百萬字網文大長篇,稍微努力一點都能寫完。最困難的部分在改稿
怎麼說呢,出版是一個商業行為,不管你多麼驚采絕艷,除非你的書剛好是生來就符合市場上大多數人的喜好,或者同時滿足了編輯和出版商所認為的大眾的喜好,否則就要改稿。當然寫短篇投雜誌也會要改,但那是短篇誒……
初稿只寫了半個多月,改稿卻改了三個月。除了要加夠出版字數,改劇情BUG,豐滿情節這些常規部分外,最難過的一關應該是改劇情。那種感覺就像親眼看到自己的本命長殘+性格大變,並且是自己一手促成……

當然這其中有也些有趣的事
1.有一段描寫鄉下茅房的場景,因為太過細緻,被勒令全部刪掉(「太噁心了,而且現在哪個小孩見過那種廁所的!」)
2.因為要出台版,台灣那邊的「茜」字只有一個讀音,所以原來有一對姐弟的名字是同字不同音這種設定被改掉了。
3.跟畫師是沒辦法直接交流的,不會是說能跟畫師討論人設,然後這裡怎樣畫那裡怎樣構圖,只能告訴編輯大概的要求,比較特殊的設定,再由編輯跟畫師交流。所以做同人志的各位太幸福了!最後插圖成品出來還是很滿意的,雖然完全變了個畫風,從我期待的黑暗系+水墨風變成萌系了,但是感覺也還不錯難道這就是反差萌?
4.這個不是改稿時的事,是寫初稿時的:因為起名無能,加上對名字要求挺高,要有逼格要有暗喻之類的,主角一直沒起名。結果寫到結尾了還是沒起好名,索性就把這當成了設定的一部分,最後還結合劇情變成了一個敘述性詭計。沒想到反而效果不錯,有讀者以為這是一開始就做的巧妙設定。
5.寫了兩萬字番外最後全部被刪哈哈哈哈(一點也不有趣吧!)
6.主角插圖的衣服上有個M字,這個我事先完全不知道。出書以後編輯說當時覺得衣服有點空,要加個什麼字母,然後全體編輯+畫師一致同意寫個M。我說你們至少事先跟我商量一下啊雖然寫的主角確實是個M!
7.回到第一段的問題,寫的字印成書到底什麼感覺:繁體版太棒了!!!簡體版則一點書的感覺也毫無……

不過最有趣的應該還是這個:
後來筆者見到了活的馬伯庸,跟他說了因他而參賽的這段故事。他的回應是:說不定如果當時他去當了評委,這本書不一定能獲獎。
當然他最後也沒看過這部因為想讓他看而創作的小說,而那時他看不看,對我來說也不重要了。
說完感覺好像一點也不有趣嘛……
只是回想起來,還是挺神奇的一段經歷,想到《一代宗師》里的那句話,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也許最近寫什麼都不順,正是因為沒有當時那份初心吧,寫這個回答也算是對自己的一個反省。


在寫。目前寫了十五萬字。沒繼續寫下去是因為被DDL打擾了……

至於為什麼要寫……
因為有些東西會讓你覺得,不捨得只寫在日記里,又不捨得明白地說出來。


高一上的時候吧,那時候剛剛開學一個月,突然就特別懷念初中的同學們。然後閑得無聊就去起點上面開了一個小說,想懷念一下以前的歲月~當然沒有很直接的這校園題材,而是用了東方玄幻的背景。當時沒動筆之前腦海中的幻想還是相當美好的。覺得我一定能夠成功地寫出一本很不錯的小說,但是寫到十幾章的時候就發現這是根本做不到的……

好在寫這本小說也不是為了賺錢或者什麼的,幾個初中同學還在看,有時也會給我一些建議之類的。我也不把這本小說的目標定在一本不錯的小說上了,就是當做練筆的。(幻想到大學之後能寫一本至少能賺到全勤獎的小說…【捂臉)

感覺對生活中的東西會更加地關注吧,經常看到一些場景的時候會在腦海中試圖描述這個場景,看小說的時候也會有意識地學習借鑒什麼的。

順便還學了雙拼…


放個黑歷史:我初中的時候寫過一本那種假棒子小說,就是那種類似於什麼天使街什麼狼的誘惑的山寨版,男的叫什麼炫什麼羽女的叫什麼娜什麼熙學校叫什麼聖x學園的,經常出現在租書店裡的那種,還帶點玄幻的…寫的時候有時候蠻爽,有時候其實冷靜的知道自己就是個sb。這種稿子也真tm有人賤價收購的,我自己都覺得從老闆到我都是sb
兩三年之後在某個地攤上居然看見了,十塊錢三本,掩面而過…


初中的時候寫了第一本小說,先是寫在日記本上,後來打到電腦里。寫的時候感覺很好,卻不好意思給別人看,所以自己是唯一的讀者。當時自己想寫就寫沒有任何顧慮,不說寫得好不好,起碼每個故事都有頭有尾。後來年紀大一點了,每次寫一點回過頭看都覺得這是什麼鬼,就此作罷。


感謝 @孔鯉 的邀請。其實我開始大量閱讀的時期很晚,應該是從初三寒假開始。當時讀了一些之後,很有動筆的衝動,只是限於學業的緊張,加之父母的嚴加管束,上學期間禁止看小說,遑論寫小說(走讀傷不起, 24小時處於監控下,天行健三國紅樓夢都被撕過。。。。),一直未能如願。

真正開始寫是從大一開始的。不幸的是,那時候身體得了很嚴重的病,但心中那種衝動非常強烈,加之當時讀了一個演講故事,說如何成為作家的(具體是誰記不得了,我記得他上台之後只說了一句話,大意是如果想成為作家,立馬動筆吧。)於是開始寫作。剛開始並沒有電腦,只能在信紙上塗塗畫畫。第一篇寫的是關於燕太子丹兒子的故事,當時是受了《史記》的影響,喜歡那種豪俠之氣。寫了六章,大約有兩萬字,可惜的是手稿已經掉了。不過現在回想一下,依舊覺得寫的相當爛。但因為從小到大沒接觸過寫作牛逼的人,還沾沾自喜,哎呀,今天又寫了三張紙,哎呀,今天又寫了一千多字,現在想想臉都被打腫了。。。。剛寫作時為人物對話很苦惱,一直在糾結說話前「道」、「說」這些字該不該加,後來發現,閱讀時這些字一般都是跳過去的。手寫蠻蛋疼的,加上字丑,再塗塗改改,每次寫出來回望一下,特么。。。。但手寫也有好處,改動的地方一目了然,思路的整理很清晰。

那段時期的寫作應該是探索階段。閱讀和寫作差別其實蠻大的,閱讀只需要一個字一個字讀下去,汲取快感情懷道理,看到高潮激動一下,看到感人處滴幾滴淚。但寫作不一樣。比如一開始覺得寫小說有充沛的想像力就行,各種天馬行空。特喵後來發現其實對於寫作來時,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一樣重要。你想出很多點子,但大多都是不連貫的,這時候就需要邏輯思維來整合這些點子,形成一個符合邏輯的故事體系。(其實現代很多寫小說的都是理科出生,滄月搞建築,江南搞化學,沈瓔瓔搞醫學,馬舸還是。。。微電子。。)這在構思情節的時候尤其重要。後來明白了,寫作不光要寫,還要想。。。。

後來讀小說的時候就有意去鍛煉。比如小說看到高潮了,這時候一般會丟下書,把故事中的人物關係都整合一下,然後問自己:「如果是你,接下來會怎麼寫呢?」把想到的寫下來,再和書中的做對比(這個習慣一直保持到現在),這時候也不會無腦認同書中作者的思路,而是將自己的思路和作者進行對比,自己想的優點在哪,缺點又在哪。(腦補了一下這時候的情景,一個人拿著書碎碎念,特么很符合蛇精病的樣子QAQ)

後來身體實在撐不住了,由於病重,生活自理都難,無奈放棄了一個學期。下學期改去搞音樂了。。。。

大二因為實在不甘心,重新拿起筆。依舊沒電腦,依舊苦逼手寫。。。那時候是一個高峰。病體依舊備受煎熬,但那段時期我肯定會銘記一生。心中無盡的哀怨,又充滿著憤恨和不甘心,每天不論狀態怎樣,強迫自己晚上坐下來寫到凌晨兩點。不過那時候已經搬出寢室,在校外租房住,環境很安靜。每天深夜陪伴我的只有一盞孤燈,一個人在燈下冥想寫作。那段時期也是我患病以來心裡最平靜的時刻。藝術真的可以治療拯救一個人的精神世界,當現實無情的摧毀我的一切,文學和音樂成為我安息的最後凈土。那時候每天拖著混沌的腦子,去想去寫。這篇是寫方孝孺的遺嗣的故事,寫了將近一百張,大約五萬字,也是第一個完成的小說。(現在看,其實寫的很爛。。。)這個手稿的一部分還在家裡。現在每次看到這本手稿,都想起當時的情景,真的是不勝唏噓。那時候也開始抽煙,特么經常坐三四個小時,半包煙特喵就沒了。。。。最好玩的是後來暑假時期醫生一搭脈,臉一沉,把我劈頭蓋臉一頓臭罵,什麼病剛好點就自己作balabala一大堆。。。。。那時候的寫作確實把本來就不好的身體拖得更爛,不過我一點都不後悔,因為我知道了自己還不算太爛,我在心裡給了自己一個笑臉。

其實寫作和閱歷真心分不開,這幾年我嘗遍了各種無奈和痛苦,以前寫作時總把這些當成累贅,只是寫心中的故事。後來我的思想發生了極大的改變,不敢說看清了這個世界,最起碼也算有故事的男人了(23333自戀一下),我嘗試著把我對世界的理解融入我的寫作中。後來又寫了一篇,是永樂年間事。當時為了寫這篇,準備了一個月,天天查資料。。。不過由於身體原因,效率那是相當低。那時候拿本信紙,捧著明史,明史紀事本末,國朝要聞一大堆,把覺得有用的通通摘抄下來。但是,一個人在商學院的經濟類圖書館捧著明史摘抄,那感覺。。。咳咳。。。我把這篇和以前寫的對比了一下,文氣根本不是一個級別的。不敢說寫的多好,但進步相當明顯。不再只限制於YY,而是更關注人的精神,人的思想,人的無奈。構思方面也成熟不少,邏輯性更強。網上發了兩萬字,剩下的依舊在碼字中。。。。。。。

那時候寫作的問題依舊很多,比如女性神態動作寫的還是不夠細膩(有段時間為了彌補下,特喵作死盯著妹子看,然後。。。咳咳,沒有然後了。。。。)節奏感把握不好,對話編的索然無味。後來發現,這些問題解決方法只有一個,那就是寫。一開始聽了網上一些人的建議,說對話寫不好就抱著莎士比亞啃,特喵啃了幾本就感覺說話邏輯好高端。現在寫的多了才發現,特喵這些問題都不叫問題,因為都是能越寫越好的。不怕問題多就怕不寫。。。。

就這麼多吧,複習備考期末去了。。。。


上知乎看了太多怎麼寫小說的相關問答

反而不知道怎麼寫了

其實吧 個人覺得:先試著寫寫,別抱著出書 火 賺錢這些觀點去寫 寫完一本寫結束了 自然會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

可以把眼界放低一點 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成為金庸 莫言 張愛玲他們的 我就常常跟自己說當一個「能寫出自己心裡所想的東西」的作家不就好了

喜歡寫作 喜歡把腦子裡的東西寫成小說 所以我不是沖著賺錢 沖著火去的 當然 我還是希望有人能賞識自己的

在成為作家之前 先成為寫手吧。


說一下真是體驗吧。

我第一次寫小說的衝動竟然是看完長江七號找到的啟發,僅僅只是啟發,並未從電影獲取更多靈感。於是準備寫一個單身父親帶著一個小孩一起去泡妞的故事,網路快餐閱讀時代,一定取個有衝突性的名字吧,於是就開始了這本處女作《處男的兒子》,衝突!

一開始的故事框架是處男爸爸帶著小處男兒子一起去泡妞、闖蕩、顛沛流離十幾年,兒子都結婚了,父親還是處男的故事。

一開始打算先刻畫一個青春期荷爾蒙少年,於是就有了以下:
寫到這裡的時候發現自己描寫青春期少年的文字根本停不下來!為什麼要去寫自己不擅長的父子逗比故事,而不去寫一頭得不到滿足的渴望飛翔的禽獸!

而且文筆到現在都有硬傷,大家也看見了吧,他他他……

於是,接下來十七萬字全部描寫一個少年旅程中遇見的那些女人們,到最後仍然是個處男的故事。

這本小說寫了六年,再次之前我聽見某某大作家大導演一部作品歷時七年八年十年我就在心裡默默的咒罵:裝逼!直到自己親手抄刀才明白力求完美是多麼不容易,不停的修改,不停的發現之前的文筆幼稚,不停的放棄,不停的鼓起勇氣,不停的被生活中的人鄙視,不停的偷偷坐在馬桶上用手機編輯小說,不停的被退稿,呵呵,直到現在也沒有付費網站收留,自己又不願意上傳到修仙玄幻之類網站,十幾萬字傳上去可能秒沉吧。


第一次是在小學一二年級左右,沒有如上煩惱(因為太幼稚了嘛)!
寫了一個孤兒院在前線抗擊侵略軍的故事,主題涉及民族危機階級鬥爭,當然實際效果非常搞笑,根本不能反映這個宏大的主題。當時的同桌給我買本子削鉛筆眼巴巴地看著我寫。在腦補完全部情節的情況下,我坑了這篇小說(字寫得太慢,跟不上腦補)。
後來三四年級的時候又和人合作,寫毫無文筆可言的太空歌劇,基本上就是流水賬大綱……因為原型全都是同班同學,塑造人物得心應手,安排命運如居上帝視角,心情十分舒暢。這個系列寫了三四本練習本,情節曲折離奇,以後翻出來看恐怕會羞恥至死吧。
五年級,受古代白話小說影響,開始寫布局縝密明線暗線埋一大堆的警世派小說,每個人還有人物詩,還排譜……不行已經羞恥死了,得匿名。
此後陸續寫過一堆,除了取材自生活的,也就是架空歷史和架空世界觀了。現在還在念書,對社會懂得太少,自愧只能瞎編。如上面很多答案所述,寫作需要資料積累和邏輯分析。關於排名第一的答案,我想我們自以為想像力豐富,其實卻被拘囿於生活經驗中,完全無法觸及那更宏大的恐怖和莫測。而小說不需要那麼多虛構。
虛構走向荒誕,走向生活的背面,而在那一層面上,再有鑒賞力、有耐心、經驗豐富的讀者也無法認同這種文學形式。小說終究講的是人性和社會,而不僅僅是一個腦洞。
我自己總是「為大道立言」,為表達一個理念而寫小說。這也是一種套路。但我個人喜歡純講故事的。
寫過最受(同學)歡迎的小說全是關於校園生活,人物基本都有原型,讓人(尤其是原型本人……)又愛又恨。手稿到處傳閱。有時候會和好朋友激動地討論情節:「哈哈下一章讓某甲當小賣部老闆/某乙的設定是落魄的相聲演員」之類……
說說這方面的體會:
原型類小說能否成功推廣到更大的群體?這要求作者放棄很多私人的梗,而只抓住人物本身的特質;寫一個活人,而不是他/她代入的角色(「把我寫成一個富甲天下的老闆」)。
這種小說的情節發展是樹形的,可以隨意展開,一般不會遇到編不下去的情況。因為先作者是認識人物再構思命運。這是一個牢靠的模式。也有這種情況:不大了解所寫的原型,於是按照腦補和道聽途說隨便寫,結果發現和原型的性格重疊率80%以上……這事我遇到過,瞎編的角色小習慣,後來發現是真實存在的……
作者和原型之間的關係也得過硬。否則要是一不留神寫出了入木三分的人物,等著絕交吧。


文筆可以不斷修改,但是斷了思緒,就不是能強求來的。
大綱在動筆前已經寫好,但寫著寫著,思緒就亂飛了,脫離了原本的軌道,然後就斷線了,接下來就只能靠未來日子裡的一閃靈光。


第一次寫小說是在初中,那時候網文剛火起來。看過之後心裡冒出無數小火花,於是乎開始了第一篇狗血玄幻。寫前幾十章的時候思如泉湧,挖了無數坑,覺得後面一定會無比精彩。班上小夥伴也競相傳閱。
可是到了中期,發現辭彙量不夠,描寫事物語句單薄,劇情漏洞多到自己都怕,人物性格單一。雄心壯志慢慢被消磨,絞盡腦汁才能擠出一章,這個時候才發現寫長篇小說是如此艱難的事情。


開始想放棄,後來克服心理問題堅持了。


推薦閱讀:

怎樣才能較好地設下故事淚點?
悲劇的極致必須是死亡嗎?
想寫一部小說,該如何開始,每一個步驟?

TAG:小說 | 創作 | 寫作 | 文學 | 小說創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