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野圭吾是一流小說家嗎?他的作品好在哪裡?

本題來自知乎圓桌 ? 發現 · 日本,更多日本相關話題歡迎關注討論。


作為出版過東野圭吾自傳和小說的人,必須說兩句。
我自定義東野圭吾的創作分為三季:1985-1996的迷茫期;1996-2006的巔峰期;2006年獲得直木獎之後到現在的「呵呵期」——靠名氣寫不是東西的東西圈錢,作品質量大多只能評論「呵呵」,故為「呵呵期。
我們覺得他是一流,主要是讀了他巔峰期的作品;我們覺得他什麼不是,主要是因為讀了他第一和第三時期的東西。
下面直接貼個以前寫的文章,看看他的創作經歷,有點長,讀完了也許就不用看別人評論了

——

一九九四年以後,日本推理文學呈現出了新的特點。這種特點已經不能簡單地解讀為「新本格推理的新發展」,而是「推理文學」本身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一個比新本格更「新」的時代。這個時代和前面談到的啟蒙時代、本格時代、社會派時代和新本格時代比肩而立,一起構成了日本推理九十年的歷程。

之所以下這樣的結論,主要原因在於在這個時期里,推理文學的創新已經超脫了「術」的層面,或者說,「術」的創新積累到了一定的量,從而引發了「道」的升華。從江戶川亂步時代的「奇異味道」,到橫溝正史時代的密室等本格要素的成熟和松本清張時代文學性的升華,再到新本格一期的新型謎團引入,最後是新本格二期妖怪、科幻、理系等元素的出現——到了二十世紀末,日本推理終於成長為了一種多元的、獨立的、成熟的文學類型,甚至突破了推理文學的束縛,以至於看上去已經不再那麼「像」推理小說。

之前的每個時代都會有屬於自己的領軍人物,這個多元的時代也不會例外。如果說哪位作家最能彰顯這個時代的特點,那無疑是被中國讀者稱作「暢銷君」的東野圭吾。東野圭吾可以說是在中國擁有最多讀者的日本推理作家,也是一位經歷頗為特別、值得大家去了解的作家。

東野圭吾,一九五八年二月四日生於大阪府大阪市生野區。小時候,東野圭吾對於自己感興趣的東西都會不遺餘力地去嘗試和體驗。比如,他看了本有趣的漫畫,就會想著自己也來畫一本。用他自己的話說,「我很喜歡去試著模仿那些自己覺得很棒的事物。」

東野圭吾先後就讀於大阪市立小路小學校、大阪市立東生野中學校、大阪府立阪南高等學校,最終考入大阪府立大學,讀的是工學系電氣工程專業。升入大學後,東野圭吾成為了學校射箭部的隊長。他格外喜歡社團活動和體育運動,這一點在他初期的作品中被體現得淋漓盡致。

東野圭吾是一位標準的「理科男」,在讀中學之前,他並不喜歡讀書,更不要說讀推理小說。在十六歲那年,不知什麼緣故,他讀到了一本以高中生為主角的推理小說。後來,東野圭吾回憶說:「我覺得這樣的小說實在有趣,……自己好像也可以寫寫看。」這本把東野圭吾引入推理殿堂的書,就是江戶川亂步獎作品、小峰元創作的《阿基米德借刀殺人》。後來,東野圭吾陸續讀了一些推理小說,其中有很多松本清張的作品。至今為止,東野圭吾一致認為松本清張的小說對自己影響最大,而他的作品中也充盈著「清張味道」。

畢業後,東野圭吾成為日本電裝株式會社的一名技術人員。東野圭吾對這份工作並不滿意。「在公司待了兩年左右,感覺上班族的日子十分單調,所以我很想給這樣千篇一律的生活製造些不一樣的……該說是刺激吧。……因為其他目標的實現可能需要花錢,或是需要購買些道具之類的,而小說則不同,只要有鉛筆和紙,到哪裡都能寫。所以我就每天利用下班之後的時間寫小說,並且將把寫好的作品寄去參加江戶川亂步獎的評選。我希望在工作之外,能有個比較不一樣的生活支柱……雖然收入穩定,但我總覺得自己的薪水太少了。所以想如果能夠靠獎金,或是稿費收入來賺點外快,應該也不錯。」看得出,東野圭吾很坦率,並沒有為自己從事推理創作找什麼「華麗」的借口。

一九八三年,東野圭吾以一部《人偶之家》角逐第二十九屆江戶川亂步獎,但只是入圍了第二輪。一九八四年,他又創作了《魔球》,這次通過了所有輪次的預選,但仍然沒有拿到最終的大獎。和很多初出茅廬便斬獲大獎的作家相比,東野圭吾的起點實在難說順利。好在那個時期的東野圭吾並沒有把創作推理小說看得非常嚴肅,不然經過兩次打擊,很難說他不會打退堂鼓。

一九八五年,東野圭吾憑藉《放學後》一舉摘得第三十一屆江戶川亂步大獎。《放學後》是一部校園題材的推理小說,是一部非常典型的本格推理,描寫了一個運動社團里連續發生的兩樁殺人事件,其中包括了密室等本格元素。

人的心態可能就是如此微妙:沒有獲獎的時候,東野圭吾並沒有太多想法;然而一旦獲獎,東野圭吾卻產生了一種「理科思維」——既然能夠獲得江戶川亂步獎,就證明自己一定可以靠創作為生!於是,東野圭吾辭去了工作,收拾行囊來到東京打拚。我們注意到,東野圭吾生於大阪,也就是東京人眼中的「關西鄉下人」。「鄉下人」想在東京出頭,是要付出巨大努力的;同時,「鄉下人」的心態也是非常重要的,不管「打拚」是成功還是失敗。

《放學後》取得了超過十萬冊的銷量,但實際上這不能說明什麼問題,因為幾乎每一部江戶川亂步獎作品都可以取得這樣的銷量。能不能在獲獎之後站穩腳跟,成了東野圭吾創作生涯成敗的關鍵。但很不幸,這個階段的東野圭吾顯然不是很順利。他創作了一大批本格色彩濃郁的作品,如《畢業——雪月花殺人事件》、《白馬山莊殺人事件》、《十一字殺人》等等。這些作品多以校園為背景,娛樂性較強。坦白地說,東野圭吾並不太適合創作相對傳統的本格推理。縱觀其創作生涯,這個時間段的作品大都是水準之作,沒有太多的亮點,有些甚至可以用「不堪入目」來形容。東野圭吾在其半自傳體文集《東野圭吾的最後致意》中講到,偶然間重讀了早年創作的本格推理《畢業——雪月花殺人事件》,對於裡面設計的核心詭計,自己竟然完全沒有看懂!這也證明東野圭吾在這個時期確實沒有找到屬於自己的創作之路,而這個時期整整持續了十一年。

在這十餘年間,東野圭吾幾乎成為了推理界的「透明人」,作品銷量十分慘淡,再也沒有一本作品超過十萬冊。成名後的東野圭吾很少提及這個時期的事情,讀者和評論界都不難看出,這是有些自負的東野內心裡最深的一道傷疤。一直以來,東野圭吾對於出版界的一些事情表現得相對冷漠,這也許是對某個時期出版社冷漠反應的一種宣洩。

窮則思變,東野圭吾嘗試著在推理小說中融入更多的「異類」元素——這些元素可以是非本格的,但必須是有深度的,最好是可以引發爭議、能夠帶動銷量的。在一九九〇年,東野圭吾創作了小說《宿命》。這是公認的東野轉型之作,標誌著「東野流」開始成形。小說沒有把焦點放在謎團之上,而是注重刻畫人物的性格和在這種性格之下的行為。這點很明顯是受到了社會派推理的影響,屬於寫實主義。但不同的是,東野圭吾沒有讓自己的作品背上松本清張式的「責任感」,他的刻畫某種程度上是為了銷量的「灑狗血」,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揭露」和「批判」。事情證明,東野圭吾的選擇完全正確的,他的「狗血」灑到了讀者的心裡。因為尚處於嘗試階段,《宿命》在當時並沒有引發太大的轟動,但東野卻堅定了自己的想法,不遺餘力地試圖把更多非本格的元素融入創作里。

一九九一年,東野圭吾出版了新作《變身》,文中涉及大量有關腦科學的內容;一九九三年,另一部作品《分身》出版,東野圭吾在作品裡大膽嘗試了克隆技術的應用;而一九九五年的《平行世界的愛情故事》更是創造了一個完全虛擬的背景環境。雖然並沒有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但東野圭吾的一系列嘗試無疑是正確的,為其後的大紅大紫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一九九六年,東野圭吾第一次嘗到了轉型的甜頭。這一年出版的兩部作品,使得東野圭吾正式邁入了暢銷作家的行列。這兩部作品就是《名偵探的守則》和《惡意》。

《名偵探的守則》是東野圭吾對於本格以及新本格推理徹底的「清算」。在嬉笑怒罵之間,東野圭吾通過一件件「推理嚴謹,結局奇異」的故事告訴讀者,本格或新本格推理已經嚴重脫離現實,陷入了模式化的誤區里不能自拔。一方面,東野圭吾在受到傳統推理「戕害」和「歧視」十餘年之後,終於找到了「吐槽」的機會,一番番冷嘲熱諷毫不給同行留情,甚至有「公報私仇」、「矯枉過正」的痕迹;而另一方面,這部作品標誌著東野圭吾正式告別了傳統推理——一種為其奮鬥了十年的類型文學,其中滋味,絕對不僅僅是「快意恩仇」可以簡單概括的。故事最後,東野圭吾在通篇諷刺之後,居然涉及了一個意味深長的結局——也許在其內心深處一個自己都不曾知道的角落,永遠為自己十年的努力保留著一席之地。在《放學後》之後,《名偵探的守則》是東野圭吾第一本銷量突破十萬大關的作品。與其類似的作品,還有《名偵探的詛咒》和《超·殺人事件》。

如果說《名偵探的守則》是對「舊勢力」的「清算」,那麼《惡意》則是東野新風格的完美展現。作品在不到三分之一的地方,就明確地指出了兇手是誰——兇手對自己的罪行供認不諱,卻對犯罪動機含糊閃爍。他明確地告訴警方,自己別無他求,只想速死。在之後三分之二的篇幅里,「犯罪動機」成為了唯一的懸念。

動機是犯罪的根源,牽扯到了人性層面的問題。在東野圭吾看來,這就是他一直在尋找的那種「有深度,能暢銷」的元素,應該將其發揚光大,應該不遺餘力地把「狗血」灑上去——即便絕大多數讀者對於人性的探討不感興趣,他們也會對其陰暗的一面暴露在陽光下津津樂道。

一九九八年,東野圭吾創作了《秘密》。這部小說在保持了「灑狗血」的基礎上,還出現了「靈魂轉移」的設定,這集中體現了東野圭吾新時期的創作特徵。一九九九年,這部作品一舉奪得了日本推理作家協會獎,也是東野圭吾第一本銷量超過五十萬冊的作品。作品取得轟動,順理成章地入圍了直木獎最終決選,可惜最終沒有獲獎。

這個時候,命運又和已經找到創作方向的東野圭吾開啟了玩笑。後來東野圭吾回憶說,其實最初自己並沒有把直木獎看得非常重要,《秘密》也不是專門為角逐此獎而創作的。但是,既然方方面面反響如此之好,自己就自然而然地覺得,此書榮獲直木大獎也是水到渠成的事。在落選之後,「理科男」的自尊又幫助東野圭吾找到了新的奮鬥目標——既然自己的推理小說已經無限接近大眾文學了,那為什麼不能斬獲日本大眾文學的最高榮譽直木獎呢?

於是,東野圭吾開始了漫長的「直木之旅」。一九九九年,東野圭吾創作了《白夜行》。這部小說被很多讀者視為東野圭吾最高傑作,銷量很快就突破了一百萬。這部小說塑造了全日本知名的「惡女」唐澤雪穗,借她的經歷描繪出了人性在極端條件下的表現,被譽為「絕望之書」。所有人都認為這部小說會獲得直木大獎,這點甚至連東野圭吾的對手都不懷疑。然而,《白夜行》依然和大獎無緣。這次落選在日本文壇引發了爭議,人們質疑直木獎的含金量,也有人斷言,東野圭吾將終身與直木獎無緣,因為他不可能寫出比《白夜行》更好的作品。但不管怎樣,《白夜行》本身成為了一個標誌,標誌著東野圭吾風格的成型,也標誌著日本推理正式進入了多元化的新時代。

接下來,東野圭吾精心創作的《單戀》、《信》和《幻夜》又分別落選了直木獎,加上之前的《秘密》和《白夜行》,他已經五度錯失直木獎,創造了日本文壇最另類的紀錄。同在這個時期,東野圭吾的其他作品也取得了非常出色的成績,比較有代表性的有《湖邊兇殺案》、《彷徨之刃》等。一邊,東野圭吾的作品是日本最暢銷的小說;另一邊,這些小說卻無法實現創作者的終極目標。

二〇〇六年,東野圭吾終身難忘的一年。東野圭吾抱著「不成功,便成仁」的決心,寫出了那部地球人都知道的《嫌疑人X的獻身》(實際完成於二〇〇五年,但參與評獎和打榜均在二〇〇六年)。東野自稱「這是我能想到最好的詭計,最純粹的愛情」。這部作品甫一上市,銷量就超過了一百萬冊。很多讀者一口氣讀完了全書,然後號啕大哭了一場。在日本,有三個最權威的推理小說榜單,分別是「這本推理小說了不起」、「本格推理best10」和「周刊文春 best10」。《嫌疑人X的獻身》創造了歷史,成為迄今唯一一部在同一年包攬三大榜單第一名的作品。同時,這部作品還獲得了第六屆本格推理小說大獎。

面對這樣一部作品,沒有人可以做出第二種選擇。第一百三十四屆直木獎被無可爭議地授予給了《嫌疑人X的獻身》。東野圭吾從此摘掉了「最被直木獎厭惡的男人」的帽子,奠定了其「日本推理第一人」的地位。在獲獎後的記者見面會上,東野說出了如下帶有調侃意味的獲獎感言:「落選之後猛灌燒酒,和大家說著評選委員的壞話,玩著普通人玩不了的有趣遊戲……今天獲勝了,感覺真不錯,這樣的記憶一去不復返了。」

可以說,作品的方向和直木獎是東野圭吾作家生涯的兩個心結;而現在,這兩個結都被全滿地解開了。對於東野圭吾來說,以後的事情全部變得簡單起來。

在獲得直木獎以後,東野圭吾保持著每年創作兩到三部作品的節奏,每部作品均成為日本最暢銷的小說。他精心打造了「神探伽利略」和「刑警加賀恭一郎」兩大系列,目前前一個系列有八部作品(《神探伽利略》、《預知夢》、《嫌疑人X的獻身》、《伽利略的苦惱》、《聖女的救濟》、《盛夏的方程式》、《虛化的道像師》、《禁斷的魔法》),主人公是大學教授湯川學,由影星福山雅治出演;後一個系列目前有九部作品(《畢業——雪月花殺人事件》、《沉睡的森林》、《誰殺了她》、《惡意》、《我殺了他》、《再一個謊言》、《紅手指》、《新參者》、《麒麟之翼》),主人公是警察加賀恭一郎,由偶像阿部寬出演。除了系列作品,東野圭吾近幾年的非系列作品同樣出色,包括《悖論13》、《流星之絆》、《假面舞會》、《雜貨店的奇蹟》等。

目前,東野圭吾被眾望所歸地推選為日本推理作家協會理事長(2013年卸任)。他每天除了創作,還喜歡到東京銀座的酒吧小酌幾杯,前面章節提到的大澤在昌、奧田英朗等作家是他的酒友。東野圭吾現在很少接受媒體採訪,甚至不讓出版社寄樣書給自己——他的理由是看到書架上都是寫著自己名字的書,感覺很奇怪。因為這些習慣,東野圭吾給讀者不太好接近,甚至有很大架子的印象,甚至有同行批評他只在乎自己的收入,沒有承擔起推廣推理文化的責任。不過,考慮到前面提到的東野圭吾長達十餘年的失意,我們應該允許這位天才作家的一些小小的個性。

一九九九年以後,東野圭吾就有了「出版界的印鈔機」之稱,是暢銷和利潤的最大保障。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東野圭吾每年僅從日本本土拿到的版稅就有兩億日元;而他還有近三十部作品被影視化,這筆收入也是非常可觀的;如果再加上全球其他國家的版稅收入,東野圭吾每年的收入幾乎是不可想像的——僅在中國,東野圭吾的單冊作品版稅預付金就由二〇〇八年之前的一萬元人民幣飆升至二〇一二年的超過一百萬人民幣!

東野圭吾的「暢銷」不是偶然的,而是在大量實踐的基礎上,被他找到了一條高效的暢銷書加工線——大眾讀物的外殼、陰暗面的暴露、時尚元素的融合、豐滿立體的人物(尤其是壞女人)、適度的篇幅、平易的語言、刺激的開篇、大量的影視化……可以說,東野圭吾是筆者心中最聰明、最具商業頭腦的日本推理作家,他考慮了所有會影響作品銷量的因素,一一加以解決。東野圭吾的每一部作品幾乎都有三個特點——篇幅在兩百三十頁至三百三十頁之間,正適合讀者;開篇十頁迅速引發矛盾,讓人在書店拿起來就被吸引;小說極度「劇本化」,劇組拿過來稍稍改編就能拍成影視劇。這些細節都充分說明,東野圭吾取得「暢銷君」的稱號,真的是有道理的。

有的讀者頗為不屑於東野圭吾式的商業化操縱,更有讀者批評東野圭吾根本不是推理小說作家。但筆者認為,在日本推理文學極度多元化和商業化的今天,東野圭吾的存在絕對是利大於弊的。想到每年會有十幾萬讀者由於看了東野圭吾的作品而愛上了推理文學(哪怕讀者自己都沒有意識到),我們就沒有道理排斥這位暢銷君。

東野圭吾的經歷,尤其是在一九九九年發表《白夜行》之後的創作歷程,就是日本推理新千年多元化的最好寫照。在他的引領和啟發之下,越來越多的創作者也跨入了「千面作家」的行列;也正因此,越來越多的創作者成為了暢銷小說印刷機。


對於「一流」的說法,東野圭吾本人一度有過五味雜陳的感覺,他有著日本作家中難得的一流相貌,小說生涯經歷了堪稱一流的「起步」,不過,隨後二十餘年屢屢與獎項失之交臂,轉型的陣痛,蟄伏的落寞,讓他遭遇了「超一流」的挫折與磨練。直到《毒笑小說》和《黑笑小說》問世,他對自己(比如:出道二十年,十四年都是滯銷作家)和出版界的種種怪現狀的辛辣嘲諷,「落選後猛灌燒酒,說著評委們的壞話」,「是否一流」對東野圭吾來說,真的不再重要——而在不少推理小說愛好者的眼中,他有機會成為日本推理小說界的下一個江戶川亂步或松本清張。

東野到底好在哪裡?下面是我個人的一些看法:

-大學時主修電氣工程學,擔任工程師數年之久,這讓他的不少作品中有著濃厚的理工科背景,談到東野的寫作風格,並非傳統的本格推理,又難以概括為社會派,當年靠「校園青春推理」成名,如今他又大膽突破日式推理小說框架,融入了科幻、社會等眾多元素,作品涉獵面極廣,風格差異之大在日本推理屆獨樹一幟:挖掘人性之醜惡的白夜行,深入探討同性戀的單戀,具有濃厚幻想色彩的秘密,對推理小說界極盡嘲諷的黑笑/毒笑小說,用物理學探案的《偵探伽利略》等等——東野圭吾成功開拓了日本推理小說的疆域

-東野的文字堪稱「語到極致是平常」,樸實無華,平易近人,很少故弄玄虛,賣弄文筆,他的筆下沒有福爾摩斯或波洛,有的只是真實、普通的人,他不愛寫固定的偵探,每部小說的主角幾乎都不同,少數幾個多次出場的人物,加賀是警察,伽利略則是物理學教授。雖然風格平實,但對人性入木三分的刻畫以及東野特有的大逆轉風格結局,令人讀來欲罷不能——東野用實際行動踐行了松本清張「文學既暴露」的主張,不僅具有社會責任感,而且對敏感問題敢於講真話

-東野的首部作品《放學後》一舉獲得了江戶川亂步獎,他還是唯一一名同時囊括日本推理小說屆所有最高獎項的作家,近年來,其作品的暢銷程度令人瞠目結舌,大量作品被改編成電影和電視劇,無論是收入還是影響力早已躋身日本一流作家的行列,更重要的是,在其處女作成功後的20多年裡,不僅屢屢在評選中鎩羽而歸,而且風格轉型和諸多嘗試備受爭議,多數作品也與暢銷書無緣,經歷起伏動蕩,東野在日本眾多推理小說作家中顯得愈發沉穩、處變不驚,曾經痛苦的經歷,讓他愈發關注小人物的遭遇——犯不著去討好誰,也沒把自己看得那麼重。

其實上面說了這麼多,簡單概括一句話就是:推理小說,不僅僅是推理,哪怕是沒有一絲陽光的黑夜,東野圭吾依然有辦法帶領你前行。


金庸32歲寫出了自己的武俠處女作《書劍恩仇錄》,"家家說書劍,戶戶論金庸",盛況空前,如果金庸先生一直保持的是這個水準,那隻能說是一個不錯的武俠小說寫手遠遠達不到宗師的地位。

老舍先生如果只看他早期的《二馬》,《趙子曰》,沒有《四世同堂》.《駱駝祥子》這樣厚重沉鬱的作品打底,那他很容易被歸入到「鴛鴦蝴蝶派。」

弗羅斯特大部分優秀的詩篇寫於五十歲之後。

馬克吐溫五十九歲才發表了《哈克貝恩》歷險記,笛福寫《魯濱遜漂流記》時已五十八歲。

塞尚最有價值的作品大多完成於他繪畫生涯的末期。

大多數作家都需要數十年的創作積累,才能進入創作成熟期。

對於一個作家來說憑藉作品特別是處女作名噪一時的很多,但能否成為一流作家,在文學史上留下自己濃墨重彩的一筆,則需要作家自己持之以恆的毅力,艱苦卓絕的探索。現在還有多少人記得盧新華和他的《傷痕》?

這一點對於東野圭吾來說特別明顯。他自己開始寫作的第三年就憑《放學後》在1985年摘得江戶川亂步大獎。但此後飽嘗苦澀,幾經沉浮,硬是從刀槍林里趟出一條道。

去年寫稿談過東野圭吾的創作歷程,以下摘自我的舊文。

當時獲的江戶川亂步大獎一事傳遍東野圭吾公司,年輕的他自己也認為可以憑藉職業寫作養活自己便辭了職去了東京。更重要的是在日本推理文學界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職業小說家只能專職寫作,不能兼職。

到了東京之後,東野圭吾被視為「關西鄉下人」飽受歧視,東京太大,「白居不易」。這段時間,東野圭吾飽受艱辛,雖然獲得大獎的《放學後》賣到了十萬冊,但任何一本獲得江戶川亂步大獎的作品都可以賣到十萬冊。他其後創作的一大批作品銷量不佳,甚至相當差。懷揣著一個年輕作者的夢想他當然希望自己的作品能變成暢銷佳作,但事與願違作品根本賣不出去。根據東野圭吾自己後來的回憶,他為了使自己作品的銷量好看一點,走遍了東京的主要書店,在每家書店都買兩本。最後書包太重,帶子差點斷了。

作品沒有銷量,就沒有多少收入,東京物價又頗高,後來有人說東野圭吾這段時間差點餓死,其中艱辛可想一般。

比起物質上的不如意,更可怕的是精神上的苦悶,主流文學界對他作品的不認可。此時東野圭吾在吉川英治文學新人獎里當了四回候補,在日本推理作家協會獎里陪跑了四次,一直是個悲催的「候補隊員」。

1998年,創作已經開始轉變的東野圭吾終於寫出了自己的第一本真正意義上的暢銷書《秘密》,這本書入圍了日本大眾文學最高榮譽直木獎,但最終還是敗北。時間彷彿在輪迴,經歷總是這樣的相似,東野圭吾似乎又開始了他的「萬年候補」生涯。

1999年,無數推理迷心中的最愛《白夜行》問世,甫一出版,銷量便破一百萬。書中的人物,故事構造引起了巨大反響,信心滿滿的東野圭吾滿心認為這一次直木獎非他莫屬,但還是落選。評選結果出來,輿論界一片嘩然,評論界甚至有人認為如果《白夜行》都無法獲得直木獎,那麼東野圭吾這輩子都不可能獲得這項大獎。

「候補」的生涯不是好過的,1999年後,中了直木「魔咒」的東野圭吾創作的《單戀》《信》《幻夜》又三次落選直木獎。

抱著破釜沉舟的決心,東野圭吾2005年寫出了《嫌疑犯X的獻身》,東野圭吾後來稱這是他能想到的最好的故事。這本書剛一出版銷量便扶搖直上,書中的情感感動了無數人。這本書也締造了暢銷神話,在日本看推理小說的銷量主要看三個最權威的榜單:本格推理best10,這本推理小說了不起,周刊文春推理小說best10,《嫌疑犯X的獻身》在這三個榜單上都名列榜首,這是迄今為止還無人能超越的事。這本書挾著勢不可擋,雷霆萬鈞之勢最終斬獲了直木大獎,圓了東野圭吾的直木夢。

這之後,東野圭吾的聲名似乎達到了頂峰,他的作品一年在日本能賣出六百萬冊,令人瞠目結舌。此時的東野圭吾功名等身!

推理小說巨大的魅力在於精巧的設計「詭計」,抽絲剝繭地揭開謎底,令人看了謎底有巨大的衝擊和意外的驚喜。但傳統推理小說重視情節卻輕視人物形象情感的塑造,東野圭吾卻相當重視人物形象的刻畫,對人性仔細地描摹,在故事中讀者經常為他筆下人物亦正亦邪的人物著迷。比如《白夜行》,最後誰是兇手似乎已經不重要了,讀者更關注的是這場犯罪背後的人性和那令人心碎糾結的情感。在亮思為她跌落身亡時,唐澤美穗神情冷漠高傲地走了,在這一刻謎底真的不重要,無數的人此刻在為人性糾結。這也是東野圭吾故事的最大魅力。

但在這之前,東野圭吾是走過很長一段時間的「彎路」的。如果粗粗劃分東野圭吾的創作時期,可以劃分為十一年的本格派推理創作期,和後來形成自我風格的「東野流」創作期。

在本格派創作期,東野圭吾很不得志,作品銷量很差,老套的故事結構和模式讓東野圭吾開始思考推理小說的出路,東野圭吾開始創新,逐漸向社會派推理靠攏。1996年,開始轉型創新的東野圭吾看到了希望,他的兩本創新之作《名偵探的守則》和《惡意》開始暢銷,這給了他極大的信心,也為他之後的創新奠定了根基。他開始大刀闊斧地在小說中引進新的元素和寫作技巧,他在《秘密》中直接用了看似離奇的「靈魂轉換」,讓母親的靈魂進入女兒的身體,《分身》中用了當時仍十分超前的克隆題材,《嫌疑犯X的獻身》一開始則就把兇手告訴你,在這個故事中東野圭吾將一般推理小說最吸引人的元素置於不重要的位置,而石神的獻身動機則成了全篇最引人注意的點,動機是最能牽扯到人性的東西,正是這種創新戳中了無數人的淚點。

正是因為創新,向社會派推理靠攏,所以東野圭吾作品的另一個魅力就是對社會現實的影射。比如《白夜行》寫作於金融危機開始的1997年,小說一開始的爛尾樓就暗示了日本當時的泡沫經濟,東野圭吾故事中的賣淫普及,黑社會的橫行等等都在影射日本社會。讀者在讀這類小說時,感覺故事離自己並不遙遠,更容易進入故事,對故事中的情感有充分認同。

東野圭吾故事魅力一個很重要的方面是他始終帶給讀者新鮮感,隨時能把自己感興趣的身邊的事融入到自己的故事中,把不同的元素,事件融入故事中,像避免瘟疫一樣避免自我重複。東野圭吾自己曾有過一段婚姻,他作品《放學後》的女主角和她前妻幾乎一模一樣,她兩個姐姐一個是教師,一個是空姐,他分別寫了兩篇以她們生活為底本的小說,中學時參加棒球部,於是這段經歷也融進了《魔球》等作品。他也不斷將自己不了解的陌生領域的元素極愛你自己的故事中帶給讀者新鮮刺激。東野圭吾後來自己說寫作時經常遇見瓶頸,要寫自己不喜歡的領域,但強迫自己喜歡上它。

除此之外,東野圭吾也在推理小說技巧上進行了巨大的突破,在《白夜行》中採用多條伏線並行推進,似乎是多條並不相關的線用一些隱秘的的小細節串起來。在《白夜行》中東野圭吾嘗試杜絕任何心理描寫,完全可以稱為「零度心理描寫」,將故事冷靜克制地呈現給讀者,給了讀者巨大的想像空間。東野圭吾的書一般不超過十頁便有巨大的矛盾衝突,直接吸引讀者眼球,敘述語言簡潔明了,從不拖泥帶水,不進行過分地渲染,使故事簡潔有張力,令很多讀者愛不釋手。


近幾年來,日本推理作家東野圭吾的作品陸續在中國大陸出版,由此也引發了日系推理熱潮。作為現今仍然活躍在日本推理文壇的天皇巨星,東野圭吾的高產能力頗受讀者注目。他於1985年獲得江戶川亂步獎而出道,迄今為止,東野圭吾已經寫了超過60本小說,可謂著作等身。如果把東野圭吾的作品按照發表年代分類,那麼大致可以分為早期、中期、近期三個作品時期。

從亂步獎出道作《放學後》開始,東野踏入文壇的頭幾年,創作歷程並不太順利。他最開始的作品都是本格推理,而且很多作品是清新流暢的校園推理(比如《學生街的殺人》和《畢業——雪月花殺人遊戲》)。這個時期的作品有如下特點:強調逆轉、注重詭計、文筆青澀。其實,東野圭吾從一開始就想努力嘗試突破,想在故事之外表達更多的東西,但這樣的表達似乎都不太成功,直到《宿命》。

1990年發表的《宿命》被視為東野圭吾創作生涯中最重要的轉折點。這本書在風格上可謂承上啟下,前期的逆轉和詭計,中期的題材和文筆,都在這本書上有著不錯的體現。這本書所體現的逆轉,也不在是為了逆轉而逆轉,而是為了表現主旨而逆轉。從此以後,他的作品便呈現出不斷變化的風格。

從《宿命》到《嫌疑人X的獻身》,可稱為東野創作生涯的中期。這部分時期的作品,可謂是風格多變、高產高質。要麼是表現人性心理的現實力作(《秘密》、《白夜行》、《幻夜》),要麼是在小說題材上有創新(《宿命》、《天使之耳》、伽利略系列),要麼帶有強烈的諷刺意味(《名偵探的守則》、《毒笑小說》、《怪笑小說》、《黑笑小說》、《超·殺人事件》),要麼在推理小說本身技法上有創新(《惡意》、《誰殺了她》、《雪地殺機》),總之,變才是不變的主題。在這個時期,東野從默默無聞直到漸成大名,《秘密》獲得了1999年第52屆日本推理作家協會獎,而《秘密》、《白夜行》、《單戀》、《信》、《幻夜》更是五度入圍直木獎。最終東野圭吾以《嫌疑人X的獻身》橫掃日本推理小說三大排行榜——「這本推理小說了不起!」、「周刊文春推理小說BEST10」、「本格推理小說BEST10」,並同時拿下第6屆本格推理小說大獎(小說部門)和代表日本通俗小說最高榮譽的直木獎(第134屆),獲得了無上榮光。在獲獎後的記者見面會上,東野說出了如下帶有調侃意味的獲獎感言:「落選之後猛灌燒酒,和大家說著評選委員的壞話,玩著普通人玩不了的有趣遊戲……今天獲勝了感覺真不錯,這樣的記憶一去不復返了。」

從《嫌疑人X的獻身》至今,算是東野圭吾的創作生涯的近期。他似乎更朝著主流大眾作家的方向發展,這個時期的《紅色手指》、《使命與心的極限》以及《流星之絆》等作品與其說是推理小說,倒不如說是主流暢銷小說,而且近幾年東野的小說不斷搬上銀幕,東野圭吾自己在寫新小說的時候,也越來越朝劇本的方向靠攏。而題材和故事雖然溫馨,但重複看幾本之後容易讓人厭倦,所以有讀者甚至懷疑東野功成名就之後是否失去了繼續變化的勇氣和創意。好在2009年的《新參者》憑藉新穎的敘事結構和風土人情的描寫再次令世人矚目,本書獲得了2009年「這本推理小說了不起!」、「周刊文春推理小說BEST10」年度第1名。同年東野圭吾獲得了「年度日本最受歡迎男作家」,他再次站到了日本推理文壇的巔峰。

很多讀者可能會對東野的風格轉變感到好奇:他是如何從一名本格推理作家轉變為社會派推理作家乃至大眾作家的?他又為何要做出如此改變?

在一次東野圭吾和藤木直人(《宿命》電影的男主角)的對談採訪中,東野是這麼說的:「有一天,我突然想成為一個作家,可是卻苦無出道的途徑。各種小獎項的比賽雖然很多,但是可以得到出書機會的獎項大概只有推理小說了,因此我只能做此選擇。」以本格到不能再本格的《放學後》出道,東野圭吾一開始被冠上青春校園推理作家的帽子,之後逐漸擴大自己的寫作範圍,但仍然忠實於本格推理。在1986年出版的《白馬山莊殺人事件》novels版的「作者的話」中談到:「我非常喜歡的設定就是密室和密碼,這些所謂古典式的小道具讓我著迷,縱使會被一般讀者認作落伍者(當時還是社會派大行其道),我也將繼續沉湎其中。」

但是,之後東野圭吾的寫作重點,卻慢慢從本格推理轉向意外性的設定,1990年發表的《宿命》中,東野圭吾也曾表明:「犯人製造了怎樣華麗精彩的詭計,這樣的謎團設定固然不錯,但我更希望創作出其他類型的意外性。」之後東野圭吾也的確創造了《誰殺了她》、《我殺了他》、《你殺了誰》(未完結)這類對本格推理小說自身進行創新的作品。而就在同一時期,東野也寫了不少探索人性的小說,可見他自己的創作理念已經改變了。在《名偵探的守則》中,東野圭吾借書中人物之口說了這樣一段話:「無論如何,以系列角色作為令人意外的兇手便已經完了。而且,雖然不能大聲說出來,使用那麼簡陋的方法來產生意外感的作家,或遲或早都會窮途末路。」從這裡可以看出東野在本格和非本格之間創作理念的掙扎,而他自己也把這種矛盾而複雜的心態寫成了一本小說——《名偵探的詛咒》。

作為一本世界觀的推理小說,本書卻出人意料地抽空了推理小說與其它類型小說最大的區別——詭計,把故事設定在沒有本格推理小說的世界中。但推動故事情節發展的關鍵人物——冒充的天下一大五郎,卻給這座小城帶來了本格推理小說的概念。宛如在平靜湖面下投入了一塊石頭,讓這座小城頓起波瀾。

整個情節,都在圍繞本格推理小說的存在與否而展開。天下一大五郎在調查案件當中,無論是受害人還是兇手,都非常奇怪:他們似乎就是為了這個案子而存在的。東野把他對本格推理小說的看法和自嘲都巧妙地融入了本書當中。比方說兇手最後說的話:「我就是為了實施這個事件而生的。這次事件的兇手角色,正是上天賦予我的角色。」或許東野最開始構思本格推理小說,也自行擔任上帝角色,設置兇手的屬性,但他在《名偵探的詛咒》中,放棄自我的上帝身份,以偵探的視角和自己設置的兇手直接對話,借兇手之口道出他自己一直疑惑的問題。

所以這本《名偵探的詛咒》更有一股私小說的味道,著重描寫的是東野自身理想轉變的過程。當年他非常喜歡本格推理小說,把書寫本格推理小說作為自己作家生涯的理想。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和作品數目的增加,相信東野圭吾自身也越來越彷徨,對他自身而言,再寫本格推理小說已經很難突破,或許他自己寫本格推理小說也生厭了。問題是,東野是否對本格推理小說徹底失望?沒有,雖然他在《名偵探的詛咒》中用了不少暗諷的語氣,結合自身感受來描寫本格推理小說的沒落過程,但是,東野沒有能力,也沒有意願宣判本格推理小說的死刑,他在這本書中所舉辦的,只是他給自己之前所寫的本格推理小說的隆重葬禮。

但是,東野在內心深處仍然希望把本格與非本格的元素結合起來,讓本格元素藉助非本格元素得到重生。所以多年之後,東野圭吾創作出了《嫌疑人X的獻身》,這本書巧妙融合了本格和愛情元素,兩者正好相輔相成,也難怪這本書能夠幫助東野圭吾登上推理文壇的頂峰。東野始終沒有忘記本格,哪怕他現在已經極少在作品當中融入本格元素了。


東野圭吾最厲害的地方在於「無跳戲」,從頭看到尾不會有覺得不自然的地方,因此讀者可以沉浸進去,真正進入一段安靜的時間。

想要做到這個水平,需要對劇情有相當的敏感度,另外需要把所有專業內的內容全部了解徹底,這樣才有可能把「不可能」的事情變為「可能」,但這也限制了他的寫作框架,因為格局一大,涉及到的細節也會越多。

東野圭吾的作品還是非常有良心的,寫故事就寫故事,沒什麼廢話,另外在故事結構和時代背景上,他對時間的把握非常嚴謹,作為虛構小說家,這是非常難得的。

能讓讀者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小說里是一項非常了不得的能力,以至於我在看短篇推理小說集的時候,可以一眼認出哪個故事是東野圭吾寫的,並且能感覺到他在故事上下的精力,每個作者有每個作者的追求,東野圭吾說自己要寫「讓讀者覺得不一樣的小說」,我覺得他兌現了自己的承諾。


謝邀。
我看到這個問題第一反應是。一流小說家?不算吧——應該。
然後就覺得很奇怪,因為我一向認為東野圭吾的小說是非常優秀的,甚至,私以為,是當代最優秀的日本作家之一。他確實也有一些差強人意的作品和一些讓人不忍直視的作品,但不可否認,他與島田莊司、有栖川有棲、京極夏彥等等等人一道,共同代表了眼下日本推理小說界的最高水準。
但當我談起一流小說家的時候,我會說到狄更斯、契訶夫、喬治奧威爾,中國的比如曹雪芹。我無論如何不會想到東野圭吾。
甚至作為阿加莎克里斯蒂和柯南道爾的腦殘粉,我都不敢言之鑿鑿地說這兩位算是一流小說家,更不要提一流文學家或是大文豪了。

我覺得關鍵原因在於,在世界文壇中,推理小說還並未打開局面。我們很少能找到一位大文豪是以推理小說聞名的。在查爾斯狄更斯所有作品裡面,最不出名的就是他未完成的一本推理小說。
在過去,推理小說是一種消遣,是不登大雅之堂的,雖然在讀者中大受歡迎,但作為通俗文學,它的文學價值往往是被低估的。

東野圭吾的推理小說,明顯地跟從了松本清張所開闢的社會派道路,他試圖在推理小說傳統的解謎樂趣之外,發掘出某種社會意義,甚至部分作品中「社會」的元素已經全面壓過了「推理」,以至於很難再界定是不是推理小說了。
很多人讀單純的推理會覺得很枯燥很費腦子,關於兇手到底用了什麼手法,就算理解了也根本不在意。就像《名偵探的守則》中說的:「哦——所以兇手建造了密室。但,那又怎麼樣呢?」
東野圭吾的推理並不單單以推理解謎取勝,所以他的受眾範圍更廣。就算不關心其中推理的情節,也可能會被其中人物的心理變化和命運歷程、反應的社會現象、甚至是男女主角的愛恨情仇吸引。理工科出身的東野很擅長寫社會派,他寫東西完全沒有矯飾,某些時候筆力狠辣直接到了讓人有點反應不過來的地步。他筆下關於一些社會問題的探討,比如《信》、《單戀》、《彷徨之刃》,你能看出確實是有他自己的想法的,因此也會引出你的看法,無論讀者是同意或反對,都是一種思考的經歷。


讀東野圭吾的作品,就是典型的各取所需的過程。我非常欣賞他的成就,但他離「一流小說家」,還有很長一段距離。

以上。


東野圭吾治癒系奇幻名作《解憂雜貨店》改編的同名電影在日本上映了。這個溫暖人心的故事在過去數年間感動了無數人,就像簡介中說的:現代人內心流失的東西,這家雜貨店都能幫你找回。

對許多東野圭吾的粉絲來說,這個故事很不一樣,它看起來簡直「一點也不東野圭吾」。

我們印象里的東野圭吾,是看到亮司屍體的時候面無表情說著「不認識」的雪穗;是說著「這隻泰迪熊中藏著只屬於我們兩個人的秘密」的藻奈美(直子);是「日夜守護站在絞刑架上的丈夫」的綾音;是「即使賭上自己所剩無幾的人生,也要貶低對方人格」的野野口修。

東野圭吾的故事裡總有這樣的主角,他們有著非人的毅力和耐心,無論是策劃一起謀殺還是僅僅為了守護某人。為了一個陷阱、一個圈套,他們往往會花大量的時間,經年累月地保持惡意或是決心,蟄伏,等待。

這就使這些詭計和陰謀帶有一種特殊的美感。

一種頗具古典主義氣質的美感。

赫拉利在《未來簡史》中提出了這樣一種觀點,他認為「在現代社會之前,多數文化都相信人類是某個偉大宇宙計劃的一部分。這個計劃的設計者是某些萬能的神或是永恆的自然規律,人類無法改變。」

所以在舊時代,基於這種無力回天之感,人們更容易對虛無主義的「某物」產生信仰和依賴——這大約是宗教盛行的緣由。多數宗教謳歌堅韌與順從,視忍耐為美德,那時的人們覺得所有的一切都運行在既定的軌道里,唯有時間可以兌現一切。

而現代科技的發展使人們的生活脫離了「神」的掌控,「現代文化不再相信有這種偉大宇宙計劃的存在……人類也不用將自己局限於任何預定的角色。只要能找對方法,我們就能為所欲為」。於是「活在當下,及時行樂」成為了新的口號和信仰。

當「忍耐」的美德被效率至上的社會風氣所放逐的時候,為了達到某個目的而精心布局,與漫長的時間成為共犯者,合謀一樁詭計精緻的殺人事件,就變得極為優雅。

這大概就是獨屬於東野圭吾世界裡的,壞人的浪漫。

想像一下,假如你是這個世界中的壞人,要策劃一起符合「東野式美學」的犯罪,你需要遵守哪些法則呢?

——以下劇透預警——

你最好比較年輕

這不是必須,卻無比重要。

年輕意味著你的剩餘時間綽綽有餘,你的時間詭計可以被更充分地醞釀和布局,你的不在場證明也因此更容易實現得無懈可擊。

這是站在成功率這個角度上的考量。

除此之外,年幼的兇手這個概念,本身就帶有一種別緻而扭曲的美感。

就像《白夜行》中的雪穗和亮司

2010年日本電影版《白夜行》

11歲的亮司為了保護同樣11歲的雪穗而殺死了親生父親,兩個孩子約定,在15年的追訴期里「作為陌生人活著」。

《白夜行》的時間跨度長達19年。在這19年中,雪穗和亮司從未碰面,更沒有說過一句話。整本書瀰漫著一種唯美的死亡氣息,和兩人之間曖昧的、約等於愛情的共生關係,而詭計也因為長得幾乎離譜的時間跨度而變得加倍動人。

在「時間越長,時間詭計的魅力越強」這一理論天然存在的基礎上,《白夜行》的驚艷更多地是建立在犯案時兩個主人公特殊的低齡設定上。

2006年日本電視劇版《白夜行》中的幼年雪穗(福田麻由子 飾)

試想如果是一對成年男女,在犯案後約定15年後再續前緣……拜託,15年後你們已經一大把年紀了,誰care你們能不能手牽手在太陽下散步呢?

而初始設置為小學五年級就完全沒有這個困擾——即使所有人都無法對抗時間的魔法,但11歲的雪穗不怕,26歲的雪穗也不怕。這個有著一雙貓眼的少女,小時候就有著超越年齡的美貌,長大成人後也依然保有著能夠顛倒眾生的美麗和優雅。

這是「年輕」帶來的先天優勢,在美感上具有強悍的說服力。

所以在東野圭吾所有關於時間的詭計里,《白夜行》最突出,雪穗最令人難忘。

假如身患絕症就更好了

這與第一條法則相當於是一條線上的兩端:如果你已經不年輕,那麼最好的情況是你已瀕死。

《惡意》誕生了東野圭吾筆下最極致的「動機」:即使他成績優秀,為人謙和,以德報怨,無數次幫助曾經欺負他的我,把我當做推心置腹的摯友,但是,我就是看他不爽!

2001年日本電視劇版《惡意》

這樣的動機讓人不寒而慄。

我們也因此知道,原來恨一個人的最高境界並不是奪取對方的性命,而是以他的死亡作為開始,窮盡一生乃至從今以後的永恆時間玷污其人格,毀掉其名譽。

而當你決定這樣做的時候,你就面臨一個抉擇:活著,持之以恆地抹黑一個死人,代價是擔著隨時被拆穿的風險;或者死去,讓真相從此被掩埋,以自己的死亡換取加諸在對方身上永遠無法被洗脫的污名。

無論怎樣看都是後者的操作性更佳。

所以野野口修成為了這一類時間詭計最佳的代言人:在他得知自己身患癌症時日無多的時候,他就開始著手損毀日高的名聲,如開篇似無意提起的殺死貓的細節,在很多頁數之後居然成為佐證日高人品卑劣的絕妙證據。

不僅如此,他在很久以前就花費大量時間偽造了小說的手稿,營造出日高脅迫自己為他代筆的假象。

日高就這樣在他曠日持久的惡意經營下被設計成了一個無才無德的可怕形象。

在野野口的預想中,這一切的最好結局應當出現在自己死後。到時候再也沒有人知道真相,所有曾經發生過的都將隨著自己的死亡而湮滅。

死無對證。

日劇《惡意》中的野野口修(佐佐木藏之介 飾)

日本這個民族,骨子裡對死亡之美有種近乎偏執的追求和憧憬。當一個完美的陰謀即將伴隨己身的死亡誕生,不難想像他們會為此撲火,以身殉葬。

假如你篤信不會碰上加賀,那麼野野口的詭計你值得擁有。

越近越好,零距離產生美

據說很多兇手會在行兇後回到案發現場,這也許是他們潛意識裡的自戀情結在作祟。才華橫溢的兇手總無法抑制對自己成就的陶醉,這種情形走到一個極端,便成了《流星之絆》中的老刑警柏原。

2008年日劇《流星之絆》中的柏原康孝(三浦友和 飾)

難以確定柏原在殺死了有明夫婦後究竟為何一直停留在有明三兄妹的身邊,在長達14年的追訴期間,他幾乎像代理父親一樣看顧著三個年輕人。

在追訴期行將結束的時候,他甚至說出了「如果我不是警察,我一定會手刃兇手」這樣的話。

在14年中,他始終表現出極為迫切的追查真兇的意願,比任何人都認真、投入,他用自己的言行不停地帶給三兄妹希望。

他在極近的距離欣賞著苦主深陷在舊日的陰影中,做著徒勞無功的努力,甚至不惜捏造證據,朝著背離真相的方向漸行漸遠。

在那個決定一切的11月到來之前,柏原的日子同樣艱難。他每一天都行走在身份可能大白於天下的刀尖上,感受著自己加諸在自己身上的高風險,這樣的耐心和執念令人費解也令人驚嘆。

因為他的存在,14年前發生的事,有明三兄妹一時一刻也不能忘。他時時提醒著三個年輕人:殺死雙親的仇恨還未得報,那麼我們誰也不能放下一切朝前走。

他就這樣將有明家的三個年輕人困在那個英仙座流星雨造訪的夜晚。

《流星之絆》算不上是東野圭吾的代表作,甚至難以稱得上是一部佳作,但故事實在講得不錯,書頁間流露的人情味兒叫人在闔卷之後還會為兇手的遭遇和所作所為扼腕嘆息。

而對於一個享受著14年「燈下黑」的殺人兇手來說,這樣的讀者待遇難道不是夢寐以求的嗎?

若你有志以漫長的歲月丈量自己的耐心和勇氣,就像柏原康孝一樣,以最可靠的形象停留在遺屬的身邊吧。

切記:不作為就是絕佳的作為

這是一種特殊的延時詭計,我們可以稱之為「神的不在場證明」。

在《聖女的救濟》中,真柴綾音用這樣的詭計懲罰了出軌的丈夫。

所有高級的詭計都面臨一個最終的問題:主角的不在場證明。

通常的延時詭計往往是布下一個定時的圈套,時機一到,兇手遠距離觸發機關。

但綾音不是的。

她的陷阱無需觸發,因為所有的一切早在一年前就已經被設計好:砒霜已經被施在凈水器,只要她的視線不離開義孝,義孝就不會死。

這是一個需要長時間忍耐的、艱苦卓絕的詭計。為此綾音「再也不能讓任何人接近廚房半步了」。只要丈夫在家,她必須每時每刻盯牢他,「就連上廁所和洗澡,她都會謹慎地選擇他決不會到廚房的時候才去」。

就像書中所說的那樣,「對綾音而言,所謂的婚姻生活就是守護站在絞刑架上的丈夫的日日夜夜」。

當義孝的所作所為最終令她徹底心冷,她要做的僅僅是:什麼也不做。

綾音當時微微一笑,這樣回答了他的話:在那之前,我還有一個請求。
她望著丈夫的雙眼說:從明天起,我會離開家兩三天,只是把你一個人丟在家裡,我有些放心不下。
他笑笑說,我還以為什麼重要的事呢,沒關係,我一個人在家不會有事的。
綾音點點頭,說了句,是嗎。
從這一瞬間起,她對丈夫的救濟就永遠地結束了。
——《聖女的救濟》

與過往的絕大多數預謀殺人不同,這一次,兇手是為了不殺人而竭盡全力。

東野圭吾將《聖女的救濟》稱為「從理論上而言可行,但從現實上而言卻是決不可能的」案件。無為,成為了女主角不可能被破解的不在場證明。

這種帶有哲學思辨色彩的詭計,是否令人神為之奪呢?

2013年日劇《神探伽利略》S2E11《聖女的救濟》

當你掌握了上述法則,你就已經具備了一個具有獨特審美品位、脫離了低級趣味的「東野式壞人」的素質。

你將從千千萬萬單純享受「手刃仇人」快感的低俗兇手中間脫穎而出,成為一個藝術家。

願你的忍耐和堅韌能夠在時間的催化下綻放惡之花。


《白夜行》

《嫌疑人X的獻身》

《惡意》

《時生》

《解憂雜貨店》

《殺人之門》

《彷徨之刃》

《分身》

《秘密》

《流星之絆》

如果東野圭吾只寫了上面十本作品加上除了這十本外你們最喜歡的三本,那麼毫無疑問,東野圭吾是一流小說家。

之所以到現在飽受爭議,是因為他實在是太「高產」了,上述的十本是我心中的「佳作」乃至「神作」,還有十幾本可以算是「中作」,剩下的那些可以稱得上「劣作」了。毫無疑問,正是這些「中作」和「劣作」們拉低了讀者對東野圭吾的評價。

陸遊算不算一流詩人?應該也沒人敢說不算,但是提到一流詩人的時候,怕是數遍了指頭也想不起陸遊來。很大一個原因是陸遊一生寫過上萬首詩,存世的就有九千多首,若是一一看過去,哪還能保證質量呢?

同樣的,如果古龍只寫過《絕代雙驕》、《多情劍客無情劍》、楚留香和陸小鳳系列,那他在武俠小說界的地位可能要與金庸平分秋色。

即使是這個圈子毫無爭議的第一人金庸,如果只寫了射鵰三部曲、《天龍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記》這六本,那他的地位怕是要再上升一點。但是有一點很值得稱道,金庸其他作品的篇幅普遍要短,而且質量也不低,所以也不怎麼扣分。

為什麼有人敢放言「金庸封筆古龍逝,江湖唯有英雄志」,是因為孫曉他這輩子就寫了這本《英雄志》,外加篇幅不及《英雄志》零頭的《隆慶天下》。

所以,看東野圭吾,單看我這個回答開頭的十本以及他的其他作品中你比較感興趣的題材就足夠了,其他的看了怕你失望。

問題還有下半部分:他的作品好在哪裡?

這裡就說我認識到的他跟其他作者的作品不太一樣的地方吧:

1、極為平淡的描寫,平淡的敘述,卻能讓你在平淡中戰慄,平淡中流淚。

2、把細節暗線埋進情節中,藏進字裡行間,直到結尾也沒有赤裸裸的揭示, 不仔細再看幾遍根本發現不了。代表作就是《白夜行》,可說全書沒有一句浪費的話,整本小說可以拿來做閱讀理解。有興趣的話可以移步我的另一個回答:《白夜行》中有什麼容易被人忽略的細節或者伏筆?。

3、理工科出身,詭計雖嚴密但並無生澀之感。(僅限於其佳作,看過《雪月花殺人事件》的應該知道那個詭計有多爛)

4、故事格局不大但引人思考。在我的感覺里,東野圭吾和島田莊司是兩個極端。島田莊司是上來描述的天花亂墜,讓人如墜雲霧,就像魔術解謎,表演的時候很神奇,揭秘了之後觀眾一看,原來就是這樣嘛,所以我把他的作品叫做「空有格局而無氣象」。而東野圭吾往往從很小的點出發,引發出很大的思考,甚至直指社會問題,我稱之為「格局雖小然細思極妙」


看到這個問題下面有些回答在拿東野圭吾跟村上春樹比較,用《占星術殺人魔法》里的段落來對比《解憂雜貨店》。真的不是來搞笑的嗎?拜託,非同類型的書也可以放在一起比較的咯?何況還是文學這種分門別類這麼明顯的東西。這已經不是關公戰秦瓊了,而是奧特曼大斗施瓦辛格。

你們怎麼不拿金庸跟莎士比亞比比,不挑《東坡樂府》來對照下方文山寫的歌詞?


即便我並不願意承認,但東野圭吾確實可以算是一流小說家——嗯,我並不是東野飯,看我ID就知道,因為有個兄弟非常迷東野,迷到什麼程度?他只看東野的小說,還自詡推理小說迷。為了揶揄他,順便嘲諷東野,我就給豆瓣ID取了個名字「西原兔有」——東野龜無嘛。

「一流的推理小說家」 「一流的通俗小說家」 「一流的暢銷小說家」
這三個名號他都是當之無愧的,讓我一個個來說明。


首先是「一流的暢銷小說家」,在推理圈,東野被戲稱為「暢銷君」,為何這麼黑他?因為他為了暢銷可以說是「不擇手段」。你得認清他是個高產作家,那麼高產作家絕對會偶有佳作,或是作品本身不錯,或是意想不到的火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白夜行》,東野在這本小說上傾注的心血並不多,開始只是雜誌連載的小說。時間線為何跨度這麼大?因為他想到哪裡就寫到哪裡……寫爛了怕是也無所謂。為何我這麼說?嗯,這本書雖然入圍了122屆直木獎,結果被《長崎搖搖晃晃的小調》截胡……好吧,不管怎麼說白夜行就是火了,火得離譜(私以為這是東野最被高估的小說,沒有之一),我們暢銷君哪裡會放過這個機會!!立馬狗尾續貂一部《幻夜》,掛著姊妹篇的名字大肆宣傳,為何我會說《白夜》是東野妙手偶得?很大程度上是這部《幻夜》……他是很想複製經典啦,順便給《白夜》一個結尾,可惜這部作品怎樣不用我說大家也都知道(而且東野很陰險,到底新海是不是雪穗,他不說,《幻夜》要是能火,他就會說是,要是不火,他就說不是-。-)。
除此之外還有《聖女的救濟》裡面,為了迎合影視劇添加的內海熏,其實這些都還好,主要是他對自己不出色的作品的宣傳招黑……

《宿命》:本部作品中我最喜歡的部分就是暗藏在最後一行的意外性。——東野圭吾
(卧槽,這意外性在哪?在哪!!)

《變身》:並非每個人都能接納這種駭人聽聞的殺人動機,我只想挑戰這一極限。——東野圭吾
(……我也是醉了,這動機還不如《放學後》呢)

《布谷鳥的蛋是誰的》:我試著用這部作品突破《嫌疑犯X的獻身》和《白夜行》的束縛。
——東野圭吾
(噗……這本書誰看誰上當。)

但是!!!不可否認,在日本推理小說暢銷界,東野鮮有敵手(雖然沉淪了很久,也能理解後來他的暢銷手段啦,我們黑他也是愛他喲~),湊佳苗等人是火過一陣,但是真正能和東野在暢銷這一塊媲美的,也就剩下宮部美雪阿姨了。出版社(南海)照著東野的套路,同樣引入了宮部美雪,其結果現在就在我們眼前……(題外話,宮部阿姨真真了不得,連續11年當選「日本最受歡迎女作家」,創日本史上最高紀錄,被稱為「日本文學史上的奇蹟」、「平成國民作家」……這些都不是開玩笑的,大陸很早就引進了《模仿犯》,可惜……)相比之下東野在11年中國作家富豪榜「外國作家榜」怒拿第五名,僅次於村上春樹……這就能說明很多問題了,至少,「一流的暢銷小說家」是坐實了。


其次就是「一流的通俗小說家」。除了頻頻入圍直木獎和吉川英治文學獎,東野在大陸最為人熟知的通俗文學就是「三笑」了,三笑算是諷刺小說集,不乏犀利的篇目,更為難得的是裡面還包含了七篇科幻小說,推薦《毒笑小說》裡面的第二篇「Angel」。然後就是作品裡面的社會性了,東野說過自己最喜歡的推理作家是松本清張,清張可是社會派的宗師級人物,使得社會派一度壟斷日本推理界,直至島田莊司和綾辻行人等「新本格」出現,這裡按下不表。《白夜行》《湖邊兇殺案》《信》《天空之蜂》《彷徨之人》《使命與心的極限》《天使之耳》……等作品統統可以歸入通俗文學類,當然推理小說本身也是通俗文學,但相對而言以上幾部作品的推理元素要來得更少一些,或者是像《彷徨之刃》這樣有針對性的描寫,或是像《天使之耳》(交通警察之夜)這樣直面社會某一群體的創作,《湖邊兇殺案》的教育問題,還有SF風格的《秘密》……體現更多的不是東野作為推理作家的功力,而是更多的人文關懷。因此,「一流的通俗小說家」也是可以排得上號的。


最後就得回歸我們的老本行,推理小說了。別的不說,光是東野圭吾這個「三冠王」(同時攬下江戶川亂步獎《放學後》,日本推理作家協會獎《秘密》,和直木獎《嫌疑犯X的獻身》),稱號就能堵住絕大多數人的嘴巴了。(好吧,我承認《秘密》水分真大,亂步獎含金量也不算特別高,三部裡面最本格的《X》獲得的居然是直木獎,我也是醉了。)更不用說同時拿下「這本推理小說了不起!」、「本格推理小說BEST 10」、「周刊文春推理小說BEST10」,對於推理小說家而言是多麼高的榮譽了。——這些大家都知道,下面我要說說他在推理作品上的成績。

我最推崇的作品,認為是東野生涯最高作的《惡意》,這本書在「動機」上已經寫絕了,太絕了,整體的節奏把握得非常好,結尾處的那一擊(結尾一擊也算是東野的賣點之一了,可惜他自己宣傳的《宿命》……)更是讓整本書的黑暗滲透進心裡,不得不服。——這本是「動機」方面東野最好的小說。

接下來大名鼎鼎的《嫌疑人X》,東野自評這是他能想到最好的詭計和最純粹的愛情,詭計本身其實乏善可陳,可是搭配上犯人的性格和愛情線等等細碎的描述,整部作品的完整度太高了,詭計服務於情節,情節服務於布局,外加超人氣偵探湯川老師,想不火都難。——這是東野最全面的一本小說,代表作,值得推理作者學習的好作品。

但是在詭計方面,《X》並不色最出色的,單獨把詭計拿出來,東野最好的詭計是《聖女的救濟》,這個詭計的驚艷程度達到了麻耶「崩壞」的級別,有種麻耶《螢》的味道,跳出了傳統毒殺詭計的圈子,是我自選最愛的「東野三大傑作」之一。

嗯,其實東野本身並不是「暢銷君」的,很有想法的他可能確實太過高產,作品良莠不齊,導致出道後很長一段時間銷量慘淡。於是憤怒的東野有了兩部另類的傑作,那就是《超 殺人事件》和《名偵探的守則》系列。要讀過至少一百本推理小說,才能體會到《超殺》和《守則》的魅力,看《超殺》《守則》《詛咒》時我差點笑岔了氣,尤其是對號入座後笑點更濃郁。

行了,這下東野在社會派上有代表作,在詭計上有代表作,在想法上有代表作,在偵探上還有湯川和加賀兩大系列。各種流派也能玩的溜,長篇短篇都能駕馭,本格社會SF都能來,還有結尾的那一筆逆轉。——「一流的推理小說家」,是沒人有意見了。

綜上所述,東野圭吾確實可以算是一流小說家,可惜我一開始看的就是他最好的那些作品,他也是太高產,三流作品太多,重複的題材也不罕見,難免有種越看越失望的感覺。所以我對他粉轉路人了……

最後推薦東野一些比較冷門的我覺得不錯的作品當彩蛋好了:《美兇器》《悖論13》《天使之耳》《沒有兇手的殺人夜》(短篇) 《雪地殺機》《時生》


…………………………………………………………………………………………………………

在知乎看到了前輩 @歐陽杼 ,豆瓣小組的熟面孔^-^~

…………………………………………………………………………………………………………

或許很多人眼裡村上春樹和東野圭吾不能比較,那我也只好說蘿蔔白菜各有所愛。就我看來,單憑《惡意》和《聖女的救濟》,東野圭吾就會是日本推理文學史上無可繞開的名字。同樣的,如果東野算三流,按照這樣的排法松本清張、森村誠一頂多算二流,可清張和森村在我心中都是大師級別的存在,堪比錢德勒。這樣的排位下居然還有人好意思把村上放在一流……


他是否一流的小說家,這個再議。但他肯定是一流的暢銷小說家。
品質如下:一,無論順境逆境都保持穩定的產出。
第二,整體作品維持在一個較高水準。即便最不好的幾本,亦有亮點。
第三,懂得暢銷小說的實質內核是「嚇人一跳」,而非刻意尋找流行元素。
第四,成名後仍探索寫作技巧,但同時不放棄追求文學抱負(現在好像有點昏掉)。
第五,會跟現實需求妥協,不文人氣過重。

我雖然看過他絕大多數小說,但並不是東野圭吾的粉絲。
時間篇幅有限,難以將他作品一一點評,那麼就來談一談他作品中的個人認為最重要的一大優點:
作為一個暢銷小說家,東野圭吾身上的確具備了一種可以與當代一流小說家包括嚴肅小說家媲美的能力。那就是小說的聚焦力。
什麼意思?
一部小說,無論文藝或者暢銷,一般都不會是單一線性寫作(我國例外多)。小說是一種織體。我們在觀看文學評論的時候,經常會看到「結構」一詞,結構就是作者在小說寫作中選擇的編織方式。一部小說線索越多人物越複雜或者主題越艱深,需要強度越高(有時是獨特性越高)的編織方式作為支撐。但編織方式的複雜化往往會給作者帶來難以估量的寫作難度。這一方面是複雜的結構會對每一條支線都提出一種相應的要求,並要求所有線索以一種有序的方式互相交織,產生意義——這個情況類似於交響樂團的指揮,或電影導演。但落在小說創作中,作者會比之前兩者,更多一重痛苦——那就是作為指揮、導演的他,同時也擔任著演奏者、表演者等工作。統御全局的結構能力和對於微如一個人物一出情節的刻畫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是兩種完全相悖的力量要求,前者講究把控全局的理性,後者要求呈現細部的豐富性和感染力,是感性層面的要求。(作曲家和畫家相比更類似一些。)
那麼我說的聚焦力是什麼?這是一個面對讀者閱讀觀感而生髮的詞語,讀者不是專業人士,不需要研究寫作技法,直觀的閱讀感受永遠擺在第一位,聚焦力就是一本小說,是否能從始至終抓住讀者視線的能力。而它取決於作家在寫作過程中如何反覆平衡理性的控制力和感性的具現力。所以即便是暢銷書作家,甚至尤其是暢銷書作家,需要建立自己一套絕對穩固的聚焦方式。
(從這一點上,順便簡單普及一下嚴肅小說和暢想小說的區分方式:前者為主題服務,後者為故事服務,偉大的小說往往兩者兼具,但首先還是看作者創作的定位誰先誰後。)
東野圭吾在我閱讀過的小說家中聚焦能力已可以算是一流,他的小說,單拎出來看,結構並不特別複雜,人物塑造也不特別深入,但這兩者卻經由他的調劑,產生了一種美妙的效果,使人感覺他故事的取徑比他實際的布局要更精巧,感覺他人物的狀態比他實際刻畫的力度要更深刻。也就是說,兩者之間產生了一種和諧的激勵關係。而且,通常能貫徹始終。
可以說東野圭吾在這方面有一種魔力——以至於讀者很少能跳脫他的掌控,看到或想到他要你去看去想的事物之外。這就是為什麼,即便他的有些小說你看完之後會產生遺憾,但幾乎總能迅速看完。
我舉另外兩個在傳統推理小說界更加有名也是我更加喜歡的作者的例子簡單對比一下,阿加莎克里斯蒂和松本清張。
阿加莎是一位創造故事樣式的大師,她突破了古典偵探小說的諸多禁忌,我是如此鍾愛她的小說甚至是不出名的那一部分,但即便是我,在閱讀的過程中仍不免感到,以現代讀者的閱讀方式,很可能會棄讀她相當一部分小說,尤其是兩大主打偵探系列外的作品。阿加莎遵照一種英國作家獨特的簡潔克制的寫作傳統,仔細看她的行文,會發現很多美妙的地方,但的確容易造成一種閱讀上的壓抑感受,對不習慣小說閱讀的讀者來說,那是很難克服的障礙。(當然,如果你有足夠好的耐性和素養,讀完她的作品,會感受到一種格外的震驚——甚至伴生某種遲來的恐懼,起碼你很難猜到兇手,對嗎?我只讀完一本丹布朗,就能在第二本的前60頁猜到真兇,但猜克里斯蒂,你至少要有20本以上的閱讀量,才能跟這位俏皮的老作家玩一點猜謎遊戲。)
我也深愛松本清張,他在人物刻畫上是如此感情豐沛、筆力驚人。但除了他最有名的幾部作品,他的大多數小說在完成推理布線的工作上都不甚潦草,有些甚至幾乎與推理無關。但他對底層人物,那些被冠以惡名的女性和那些奔波苦勞的男性的刻畫,卻會給你帶來極大的情感震撼。
與他們相比,東野圭吾的小說,即便是他最著名完成度也是最高的白夜行和嫌疑人,都很難達到像東方快車、無人生還,或者獸之道、砂器那樣一種奇絕與張力。
但他在聚焦力和平衡感上,的確要比兩位偉大的前輩完成的更好。你可能會說,那是因為他寫的東西相對簡單輕靈,的確是這樣沒錯,但一來他的簡單輕靈並不是簡陋取巧,二來,他在取捨上是做過很充分的考慮的——創作能力與野心平衡,這本身就是衡量一個作家高下的條件之一。在這裡,我是不同意把嚴肅小說放在暢銷小說之上進行討論的,它們的確截然不同,但一定要說嚴肅小說家高於暢銷小說家,這是非常不公平的,就像你不能武斷的說伯格曼高於希區柯克一樣,當然,反之亦然。
實際上小說中的這種平衡感,這種取捨的精準度,絕大多數都來自於作家後天異常艱辛的苦練和學習——在這方面可稱天賦的作家並非沒有,只是罕見,比如奈保爾。你看他20歲時候就寫出了米格爾大街那樣的作品,如此簡短精巧,如此簡潔有力,卻還能暗示出小說以外一個更宏大的世界來。除了魔鬼般的天賦,我實在想不出更恰到的描述。
東野圭吾的魔力,卻是苦修而成。你去看他的放學後,雖然那部小說包含了他構思和表達的一些獨特性,也因此拿到了亂步獎,但距離他的巔峰作品,差距可謂千里。人物模糊,敘事不清,轉折突兀的毛病,甚至行文生澀纏夾都屢屢可見,這也是他得獎後沒能一飛衝天的重要原因之一。
這種情況經過十多年的努力,到了《惡意》、《秘密》他的修行才卓見成效,寫作能力至臻成熟,之後終於寫就了令他聲譽鵲起的《白夜行》。從《放學後》到《白夜行》他先後用了將近10多部形態各異小說(抱歉沒具體核實數字)來試探讀者的反應,修正自己的問題,學習前人之道。並且這種苦修並沒有磨滅他鮮明的風格和靈性,這是尤其值得尊敬的。
創作之艱難,是必須做出非如此不可的選擇,並讓那數量浩繁性情不定的讀者都能產生極為相似的共同感受。聽說東野圭吾紅極一時之後,和他仰慕的前輩松本清張一樣夜夜流連於東京銀座最昂貴的夜店歡場,進門票(起步消費)就高達10萬日元,我想,這也是他理所應當獲得的自我犒賞吧。


你以為在看偵探小說,其實在讀日本社會


東野圭吾肯定是一流推理小說家,但推理小說統統被列為三至九流小說,所以只能對不起他。對我來說,東野作品吸引人的地方在於他歌頌罪人,但並不流於歌頌罪人之善的俗套,而是歌頌罪惡的韌性、天真和美。


首先聲明,本人特別不願意和別人討論幾流,什麼段位的問題。小的時候總有人願意跨時空問我,喬峰和郭靖誰厲害,霍元甲能打過葉問么?每到此時,就有點顯得無語。

一個文學作品的好壞,如同我們周圍的人一樣。各方面組成,文字修辭,邏輯結構,中心思想等。
要一個文學作品完全滿足各個方面的要求,無異於實施強姦時還需要對方有好的演技。

看過東野圭吾的作品原著。首先體會到的是用漢語感受不出來的更加接近作者的親切感。一般情況下看小說也好,看其他文學作品也好,總是隨著每個片段跳躍。但是看東野圭吾的作品,自身的感覺是自己扛著一台攝像機,隨著作者的指引一點一點的拍攝,哪怕有些時候劇情有點跌宕,但自身的內心卻不太起伏。腦海中的畫面是緩慢流暢的。

另外有一點不知道是否是自身內心的感受。日本的小說和其他文學作品,如電影亦或是電視劇,有很大的區別。主要在畫面上,大部分日本影視作品給人的感覺是赤裸的。在屏幕面前,雖然感覺自己可以隨時關上屏幕。但是裡面出現的內容總讓人感覺如同用黑白電視看不圓滿的故事。但是小說卻不是,看日本的很多小說感覺小說裡面的內容如同就在自己身邊,在自己學習工作的城市,在自己房後山屋前河的家鄉。


一流小說家不一定是一流推理小說家,但是一流推理小說家一定是一流小說家。推理小說家,武俠小說家,言情小說家都是小說家。問題集中在他是一流推理小說家嗎?毋庸置疑,他是毫無疑問的一流推理小說家。其實無論說他是不是一流,都會有人反對。評價永遠不可能一致。那麼不如換個問題,那些認為他不是一流小說家的人,你們心中推理屆能稱上一流的有哪些?黃金三巨頭?島田?京極?亂步?清張?對,他們都是一流的,甚至是乙一,伊坂,連城,西澤,道尾都是一流的。這不是比誰第一,包括東野在內,每個人都有獨到的地方,都有佳作和渣作,但是每個人也都是很優秀,完全可以堪稱一流。我一直是抱著尊敬和學習的態度去仰視他們的作品,而不是自以為比他們更厲害的角度去俯視並隨意定義。大陸的無論是讀者還是作家,如果抱著東野水平也就那樣的態度,那永遠都無法成長。別人的精髓真的不是想忽視就能忽視的。


不是


當從劇本和他的文學作品看

東野不能算一流作家,只能算高產作家.

我的論據是.................東野作品的精品率太低

東野圭吾的硬傷是其自身的文字駕馭能力的缺陷以及不足
總體表現為
1情節連貫性差
2大量第三人稱敘述
3前期懸念包袱埋得好,後期抖包袱時收不回來

東野儘管是理科生,不過他的邏輯能力其實兵不咋地.
我看過他的一些劇本
有些很明顯是不打草稿,隨著情節而寫的.
就好像現在大多數美劇編劇
前期儘可能的將事態擴大化
而後期收不回來導致爛尾
最有名的爛尾美劇是 lost

東野圭吾的作品也經常陷入這樣的怪圈
收放明顯不自如(我覺得收放最自如的是希區柯克)
東野大部分作品,比如新出的"麒麟之翼"這類早期作品.前期鋪墊沒的說.但後面收不回來.甚至有時懸疑完全解釋不清楚,最後只能打親情牌賺賺眼淚.

我覺得東野的"白夜行"算不上懸疑小說,可以說得上是愛情小說."白夜行"之所以能成功,是因為故事小,在東野的駕馭範圍內.
而"麒麟之翼"前期看上去是個雙線大故事,但最後只能以小故事來結尾.

作為推理小說來說,我認為東野最佳作品是"容疑者X的現身"只有一個理由
前面鋪墊是個大故事
後面推理過程把這個大故事解釋清楚了

希區柯克的成功也在於此.
現在很多懸疑作家都有一個誤區,浪費筆力把懸念寫的很深,故事寫的很大,卻超過自己的控制範圍.
疏不知,一個好的劇作家,最重要的就是控制力.

白夜行可以說是東野圭吾RP爆發的作品.

他永遠不能像金庸一樣持久創作

金庸有飛雪連天射白鹿
東野只有一部白夜行(請注意,他是高產作家)

東野現在50歲了
和東野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只比他大10歲的村上春樹
同樣是高產作家
但精品率後者高太多了


滿滿乾貨 絕對良心


不請自來。(首先說明東野大叔的書讀過了32本,大多是06之前的作品,畢竟之後的,嘖嘖嘖)這裡提到的作品大多指06前的本格派或過渡期的夾雜著社會派or東野派的作品

第一個問題用《後漢書·黃瓊傳》來回答

盛名之下 其實難副

若將東野圭吾算進一流作家的行列,那我想小四的傑作也能衝進二流的行列吧

第二個問題,則借用《左傳·僖公十年》的一句話加以聯想闡明

欲加之罪 何患無辭

你看 不存在的罪名都能強行添加到罪狀書上

那麼錦上添花褒獎之詞【非雪中送炭】豈不簡單


承認以及佩服東野圭吾的商業成就 但這絕對是不是文學成就。在AMZAOM能將圖書銷售量送入前三甲,這作家肯定不容小覷了。不過,這作家特指商業作家,成就也只是商業成就。

一流作家≠暢銷作家≠商業作家≠一流推理小說作家【最後一點東野圭吾也不能完全算

首先 我承認 東野大叔在新本格派,本格派,社會派推理小說文壇以及暢銷書文壇有較高地位

BUT被某些人到能夠撼動本格派推理小說文壇甚至是文壇半壁江山的地位簡直是痴人說夢

能夠憑藉《嫌疑人x的獻身》拿下直木獎的同時又拿下日本推理小說榜

三大榜單「這本推理小說了不起」「本格推理best10」「周刊文春 best10」的第一確實絕無僅有,讓之前拿到的江戶川亂步獎都黯淡無光了,瞬間百萬冊銷量。。。厲害厲害

然而我們換個角度想想,直木獎的定位充斥著商業價值娛樂性以及新人照顧等太多因素囊括其中

那麼這個獎項的水分加上與日俱增的不確定因素似乎不夠格讓他加入一流作家的行列吧。


尊重每一個人的審美選擇,也陳然明白每個人對審美對象的挑剔程度不同,及,尊重每個人去喜愛任意一樣審美對象的權利,以及不同評判事物的審美水準。我反感的不是文學審美就那個程度,但不值得我尊重的是他們把自己喜歡的文學作品地位過分誇大,把一個平凡無奇,或者稍微好那麼一點的文章吹的絕世無雙。

這無疑是一種僭越 一種褻瀆 及一種不尊重其他作者與作品的卑劣行為

文學是什麼

映照歷史廢墟和人們心靈的月光

這二者絕對是缺一不可。


慶幸的是 還有些人懂得推理小說的【劇情 人物 伏筆

下面是2015時Twitter上的一個本格推理小說歡迎程度排名,雖然不是官方的,但我認為這還是能作為一些說明數據:

鳴謝數據提供者 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people/a030fa69af2fc5b223c89221bdb2741c" data-hash="a030fa69af2fc5b223c89221bdb2741c">@Antarctic

Ps

アガサ· クリスティ 阿加莎-克里斯蒂
エラリー?クイーン 埃勒里-奎因
ジョン·ディックスン?カー 約翰-迪克森-卡爾
G·K チェスタトー GK-切斯特頓
アントニィ?バーグリー 安東尼-伯克萊
コリンー?デクスター 科瑞德-克斯特

クリスチアナ?ブランド 克里斯蒂安娜-布蘭德

ロス?マクドナルド 羅斯-麥克唐納

マーガレット?ミラー 瑪格麗特-米勒

ガストン?ルル 卡斯頓-勒胡
パット ?マガー 帕特里夏-麥傑爾
ジェイムズ?P?ホーガン 詹姆斯-P-霍根

嗯 沒錯 只有一個東野圭吾的作品 並且排在第66.
說實話我也是非常的震驚 可這就是事實
但同時我相信這些作家你們也有不少人知道 如果你們懂推理小說的話

可能你們中也有人會指責我說我不懂推理小說
但希望你們能認真讀完下面的話


你說你喜歡《解憂雜貨鋪》的人生治癒哲理
我想你可能沒讀過島田莊司的《占星術殺人事件》

在我們居住的這個星球上,在我們之間,有多少人的一生只是一場夢!
尤其是那些無休止的戰爭,這是我最不感興趣的。宇宙在不停地轉動,就好像是一個大鐘的內部。我們居住的星球,只不過是大鐘內部的一個微小齒輪的輪齒罷了,而我們更只是輪齒上的細菌。但這些細菌總是為了一些無聊的事情或喜或悲,朝生暮死卻要驚天動地。由於自己的渺小而看不到整個鐘的存在,便自以為不受時間的控制,這實在是太可笑了。每次想到這點,我就不禁失笑。一粒芥子,貪財何用呢?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為什麼還要如此執著於那些愚蠢的事情呢?

你堅持《白夜行》中那份孤獨是絕無僅有
你大概也沒見過松本清張的《零的焦點》中那份寂寥彷徨

但你看,天空混沌;波濤怒吼;燈塔淹入海中;把灰黑色的海浪推到兩旁;塔頂高聳入空;直把天空撐裂;海浪如血;時間在輕輕地呼吸;在這彷彿來自另外一個世界的呻吟聲里;在這海邊的墓地里;在這海邊的墓地里。

你也許會說《幻夜》的殘忍陰暗讓你腎上腺素暴增
你自是沒見過 阿加莎·克里斯蒂 的《無人生還》的毛骨悚然

十個印地安小男孩 為了吃飯去奔走
噎死一個沒法救,十個只剩九
九個印地安小男孩 深夜不寐真睏乏
倒頭一睡睡死啦,九個只剩八
八個印地安小男孩 德文城裡去獵奇
丟下一個命歸西,八個只剩七
七個印地安小男孩 伐樹砍枝不順手
斧劈兩半一命休,七個只剩六
六個印地安小男孩玩弄蜂房惹蜂怒
飛來一蜇命嗚呼,六個只剩五
五個印地安小男孩惹事生非打官司
官司纏身直到死,五個只剩四
四個印地安小男孩結夥出海遭大難
魚吞一個血斑斑,四個只剩三
三個印地安小男孩動物園裡遭禍殃
狗熊突然從天降,三個只剩兩
兩個印地安小男孩太陽底下長嘆息
曬死烤死悲戚戚,兩個只剩一
一個印地安小男孩,歸去來兮只一人
懸樑自盡了此生,一個也不剩

這份荒誕離奇 不是《幻夜》的殘忍能比吧

你大可以拿《時生》的溫柔感染來打動我
但我也想和你說說小衫健智的《還想再見你一面》中那份感動

如果你仍堅持《神探伽利略》中高超的作案手法難以想像
所以你也不會知道 約翰·狄克森·卡爾《三口棺材》中死人從棺材裡爬起的秘密


單論推理小說家:阿加莎克里斯蒂絕對是獨佔鰲頭

再將目光放到日本上,松本清張,江戶川亂步 這二人會比東野圭吾差?

再放寬一點視角:三島由紀夫,芥川龍之介 ,夏目漱石,森鷗外,川端康成又是什麼呢?

東野圭吾還需要磨練,06之後的持續高產期產生的多少爛書其實各位讀者也該有數了。

千萬別將視角狹窄到只看到一個作家一個作品

一流作品 一流小說是公認的

請別拿什麼

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來堵我,這句話只是解釋審美的差異性,但並不能否定文學審美的共性。

這句話對文學本身的好壞文學史的擷取並無指導意義

什麼是一流作家,正常人想的應該是列夫托爾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那是正確的

不會是小四吧,一流作品不是爵跡吧?

因為即使說文無第一 武無第二。但基本審美點不會改變,因為這至少經過歲月洗禮沉澱

東野圭吾的聰明之處是將本格推理小說多元素化。但假若拿掉書中的社會矛盾人物的陰暗殘忍碎屍亂倫的重口味殺人動機的反社會以及在古典推理小說不常見的因素。那還有什麼可讀呢,東野圭吾的書那些很強的故事性,這些新穎題材佔了半壁江山,當然這也是他成功的原因了,不得不說,東野圭吾將本格派,社會派,古典派三者集於一體這種創新值得其他作家的學習。只不過這些可替代性太強,可學習性太強,並非是獨有的、豐富的文學內涵。因此他的作品暫時還不能算得上一流。


說個故事。以前一群盜版書商去來我們學校賣書【大部分人不知道】,其中分為流行書,和諾貝爾得獎書兩主要部分,令人害怕的是,東野圭吾的書在門口處大賣,冊封上大言不慚的宣傳,居然將大部分學生被騙的乖乖交錢。我買了本托馬斯曼的《魔山》就回教室自習,午休之時一個女同學拿著本還沒開封的《麒麟之翼》只看完背後故事梗概,然後!居然!!!突然大嚷著:哎呀,這書太好玩了!,不停的安利給周遭的人,(我也看過這本書,真心覺得一般,難聽點沒什麼出彩之處),果不其然,她興高采烈的和我說了一堆,我耐心的聽完,來了句:我可能還是喜歡阿加莎克里斯蒂多一點。 然而,她一愣,臉一下子變了,來了一句:什麼啊,沒聽過。接著一臉嫌棄,一臉看著裝b犯的眼神,接著一個白眼就走了。我心裡蠻窩火的,但什麼都沒說,只是默默轉回臉看《魔山》了。


結尾處 我引用個人比較鍾愛的另一位日本暢銷作家 村上春樹所著《挪威的森林》中永澤所說的閱讀觀

對死後不足三十年的作家,原則上是不屑一顧的。那種書不足為信。不是說我不相信現代文學。我只是不願意在閱讀未經過時間洗禮的書籍方面浪費時間。人生短暫。如果讀的東西和別人雷同,思考方式也只能和別人雷同。鄉巴佬、小市民才那樣。有識之士不會如法炮製,取羞於人。——永澤


針對這個問題,我想從中國導演開始覬覦東野圭吾IP改編的角度來回答。賈樟柯導演今年將監製投拍東野圭吾的小說《悖論13》,加上2015年11月確認由蘇有朋導演的《嫌疑人X的獻身》以及英皇電影及萬達電影預計於2016年開拍的《解憂雜貨店》,今年一共有三部根據東野圭吾的作品改編的電影將在中國正式投入拍攝工作。

那麼,究竟是什麼樣的原因吸引了中國導演紛紛將視野放在東野圭吾的作品上呢?

第一點:作品暢銷
2014年的數據表明:他的作品自2007年底進入中國以來已出版64部,銷量累計超過600萬冊;而到了2015年,銷量達到近800萬冊。東野圭吾2015年更是登上了亞馬遜「年度暢銷圖書作家榜」榜首。這麼龐大的書迷基礎,本身就是票房保證,導演們蠢蠢欲動也是人之常情。

第二點:題材廣泛
書賣得好自然是因為寫得好,東野圭吾作為高產作家代表,作品的內容自然不會千篇一律,題材廣泛是他作品的一大特點。未成年犯罪、弒父殺母這種與親情緊密聯繫的社會問題;信用卡盜竊、商業機密等涉及經濟的犯罪案件;還有克隆人、反人類的科學實驗等等都是他信手拈來的好素材。而這其中許多題材都是中國影片還尚未涉獵的領域,正好填補這塊市場空白,自然能吸引眼球。

第三點:核心深刻
最後一點也是影響力最大的一點,那便是東野圭吾作品的核心思想,這是他與其他推理小說家最大的不同之處。閱讀他的小說,你能享受到推理案件帶來的快感,同時又能被每個案件背後所揭露的人性善惡問題所觸動。東野圭吾經過長期寫作探索出來的「寫實本格派」風格,更加註重社會性、人性化元素,使得案件更顯豐滿、真實,這就是書迷們欲罷不能的原因所在。

東野圭吾的小說對中國電影市場來說的確是一塊大肥肉,尤其是在中國影迷被同質化影片搞得視覺疲勞的時候,另闢蹊徑的作品將會是他們的心頭好。中國電影市場越來越廣闊,人們對文化產品的消費越來越多,要求也越來越高,正是亟須新鮮血液的時候。期待「東野圭吾小說+中國電影市場」這個全新組合發生美妙的化學反應,帶給中國影迷不一樣的視覺新體驗。

那麼東野圭吾究竟是不是一流小說家呢?答案自然是肯定的,無論是書迷基數,還是獲獎保證,而這都是作品內容本身帶來的連環效應,只有小說寫得好,才能得到讀者的認同,才能得到評委的讚許。所以,我敢大聲說,東野圭吾是一流小說家!

更多有關東野圭吾的作品、書評、疑惑,都可關注微信公眾賬號「辛說東野君」進行互動交流。


每次看東野的小說,總是會被碾壓智商。痛並快樂著,哈哈

——————————————分割線——————————————以下為正文

生活中總是不難發現,眾多叫囂著要幹嘛幹嘛,怎樣怎樣的人,最後的成就都不會太高。反而是那些平時默默無聞,走在人堆中最容易被人忽略的人往往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古有勾踐卧薪嘗膽、隱忍數年,終報滅國之仇。想來這些人還真是可怕啊,總是能在你不注意時厚積薄發,將你遠遠甩到身後。

故事主線

今年立下的flag是看完圖書館裡能借到的所有東野圭吾的推理小說。本想著去找上學期未看完的加賀探案集系列,沒想到找了半天只找到了一本《美麗的兇器》。故事講述的是一群服用興奮劑而獲得成功的運動員,在得到該有的一切的後轉而想銷毀自己從前的那段不堪的往事。為了這些,他們想去盜竊資料,卻是失手殺害了曾經幫助他們改造的人。之後毀屍滅跡,燒毀現場。本想萬事大吉,沒想到這一切都在一個被改造人的全程監視下。

這個女孩從小就跟著仙堂之則進行身體改造,歷經那麼多年後,即將成為全日本最為閃耀的女子全能選手。然而這一切都被這四個人破壞了,並且還殺害了從小養育她的人。她要報仇,為了仙堂,也為了自己。

從殺害警察開始,就註定著她萬劫不復的開始。本是為了復仇而出發,在路途中卻是因為遇到各種情況,碰到各種人,而殺害了對她圖謀不軌的人並重傷了許多人。或許是因為她的力氣太大,一米九的身高,加上常年訓練肌肉勻稱的線條。讓她能夠不費吹灰之力就能做到常人難以做到的事情。騎自行車比汽車都快,隨意一翻就能越過柵欄,輕鬆就能舉起一個成年大漢。難以想像這是多少年的改造才能打造出來的運動機器,為了運動而生的肌肉,卻是從來沒在運動場上展示她的矯健英姿。

她一個一個找到殺害仙堂的人,一個一個將Ta們殺死。完美的身軀,不顧一切的復仇,美麗的兇器彷彿就是為她量身定造一般。我也從一開始就認為,她就是那個美麗的兇器。直到她被佐倉祥子用那把殺了仙堂的槍打中,真相才慢慢地浮出水面。原本以為的本格推理兇殺案,瞬間成了一個策劃已久的謀殺案。佐倉祥子為了不讓事迹敗露,早早的就計劃殺害仙堂以及所有知道她事迹的人。這場謀殺,從數十年前的念頭,到現在的事實。祥子隱忍了那麼多年,美麗的兇器也終究完成了她的使命。

小感想

從一開始,我們總是會被表面的現象迷惑。總是以為看到什麼就是什麼,以為什麼就是什麼。固有思維將我們的想像力、創造力都束縛的嚴嚴實實,讓我們無法掙脫。每次看東野大大的書時更甚,一直以為應該是這樣的發展,應該是這樣的結局。總是在最後給你一個大大的翻轉,而且並不是沒有理由的翻轉。每個點在前面都有提到,只是我們總是被自己想到的吸引,從而忽略了那些細思極恐的細節。

自從《解憂雜貨鋪》之後,就愛看東野大大的書籍。雖然都是推理書籍,但是在其中卻能發現很多生活以及自己思維的差異。《白夜行》的相濡以沫,《嫌疑人X的獻身》的為愛付出,《放學後》的不解動機······這些都帶給了我全新的思考與感受,我看到了那個思維固化的自己、隨大流的自己、無主見的自己······

現在很多人都說起讀書無用論,覺得考上大學,讀了研又如何。你看那些小學、初中輟學的,現在當了老闆,大學生不都得給他打工嘛。我不知何時這種思想開始盛行,只是一昧覺得可怕。誠然,現在的大學生遍地都是,可要是沒有教育,這個世界會變成怎樣。民國那個文人輩出的時代會有嗎?80年代那個科技潮會有嗎?弱國會有外交嗎?

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改變,許多時候,自己可能以為許多看過的書籍都成過眼煙雲,不復記憶,其實它們仍是潛在氣質里、在談吐上、在胸襟的無涯,當然也可能顯露在生活和文字中。——三毛

看書的過程中,我們的思維會發生變化,我們的思想會變得開闊,我們的心胸會變得廣闊。這些都是在看書的過程中一點一點,一絲一絲改變的。我不知道看書會將我改變成怎樣的人,但我知道,不看書肯定不會變為我心中的那個模樣。


擁有《惡意》這樣的作品,塑造出加賀恭一郎這樣的人物,自然是一流小說家。好就好在不憚以最壞的惡意揣測人性,卻又用最大的善意悲憫眾生。


推薦閱讀:

《如果世上不再有貓》中對於「人生近看是悲劇,遠看就是喜劇」,是怎樣的態度呢?
如何評價夏目漱石《心》里老師和k的自殺?

TAG:推理小說 | 東野圭吾 | 日系推理 | 日本文學 | 日本小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