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師們,當你覺得自己不適合這個專業了怎麼辦?

建築學學生,大二,還是一個比較好的建築學院。漸漸發現自己不適合這個專業,對於造型、色彩沒有過多的感受,做出來的設計呆板而難看。相比設計,更喜歡去做理性一點的東西,比如計算,或者電腦製圖。已經不能轉專業了,面對這種情況,該怎麼辦?


大部分的建築師,在工作中都不是在做建築方案設計的工作。所以,你覺得你造型,色彩方面的天賦不高,這一點並不能阻止你以後成為一位優秀的建築師。

大約十年前,我也有和你類似的想法,也許你聽一聽我的故事,就會對這個問題有新的認識。

我高考成績很優秀,當時是知道成績之後才報志願的,全國所有大學所有專業隨便選。我選了清華大學建築學專業。當時報志願的時候基本上還是什麼都不懂的孩子,還沒有考慮什麼適不適合的問題。班主任說,學建築很賺錢,於是就這麼愉快的決定了。
清華建築系很重視設計「概念」的培養,每一個課程設計,老師都會用一兩個星期甚至更多的時間來跟我們探討「概念」,並且在後面的設計深化階段時時圍繞著一開始的概念來生成作品。當時其實不太理解為什麼要這麼做,現在工作若干年後,在經歷了多次方案設計和彙報的實戰之後,回想起來,才知道「概念」的重要性。
但是問題來了。我是一個理性思維比較強的人,數學競賽,物理競賽我都可以拿高分。但是「概念」這個東西,其實是非常感性的。給我一個問題,讓我想辦法解決,我可以做得很好。但是讓我自己去創造一個問題,對我來說就很難。這也是我一個非常明顯的弱點。於是每每跟老師彙報,老師都說,你這個設計,沒有想法。
這個問題伴隨了我大學五年。我一直認為自己不適合建築,因為我沒有辦法在設計課程上拿高分。後來畢業後去了設計院工作,一開始也是做方案,做得也是馬馬虎虎,拿出來的東西,確實也不怎麼出彩。慢慢的,自信心開始受挫,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當年真的選錯專業了,一開始就不應該學建築。
直到我開始接觸施工圖設計。
大型設計院的分工是比較細的,有專門做方案設計的,也有專門做施工圖設計的。當我開始接觸施工圖之後,我才發現,施工圖和方案對建築師的要求完全不一樣。施工圖建築師的任務是,要準確理解方案建築師的想法,把方案里的設計想法落地,變成真正的建築做法。同時對方案進行深化設計,把方案階段一些沒有考慮到的地方進一步完善,根據各種建築規範的要求和工程經驗的指導,完成整個建築的深化設計直到可以施工的深度為止。施工圖設計要求建築師具備很強的邏輯理性思維,具備建築本專業各個方面非常紮實的知識儲備,對建築各個相關專業的知識也應有一定深度的了解。對於我來說,這些並不是特別難的要求。我自學了一級註冊建築師考試知識題的教材,對建築本專業的知識和相關專業的知識都有了相當深入的了解和掌握,就跟高中的時候學習物理是一樣的。而具備了這些知識之後,通過在施工圖設計過程中的經驗的積累,我很快就成為了院里施工圖畫得非常好的一名建築師。短短兩三年時間,我就成為了專業負責人,並且在很大程度上已經承擔起了項目總負責的工作。在這個過程中,我也獲得了工作中已經久違的成就感。
回到題主的問題:
答:建築設計本身也是有分工的,就像我上面說到的方案設計和施工圖設計。這兩個分工對於個人素質的要求也是不同的。任何行業,要想成為做大師級別都需要天賦,但是做為一個普通人,尤其是你能考上很好的學校,說明你的智商是比較高的,只要你足夠努力,你完全可以在建築行業成為一名優秀的建築師。希望你能繼續在建築的道路上揮灑汗水,不忘初心。


題主,我知道曾經有一個中國留學生,跑到賓大建築系讀書,由於賓大的傳統,重視學生的美術修養,而這個留學生因為沒什麼美術基礎,在大二的時候,被勸轉結構專業。無奈之下他選擇了轉學,到了麻省理工繼續建築學教育。後來工作後,他設計了很多項目,由於設計呆板難看,居民們也非常反感。不過後來也算是混出來了。他就是:

貝聿銘。


也許你還有其他的路可以走,但建築並非必然是你的絕路。現在你覺得自己不適合的建築可能只是別人塑造的建築這個職業的內涵令你無法適應,但你又有沒有自己去創造適合自己的建築呢?
不知道你課上學到建築十書沒,裡面有個概念就是建築的三要素:形式 功能 結構(美觀 實用 穩固)。你所不適應的暫時只是形式,但建築並非只含有這種意義。形式這種東西在外行看來是建築的靈魂,但在建築師眼中只是作為建築的一環,甚至有將形式僅作為功能的附屬、結構的表皮這種觀點。當然也有將形式作為核心的流派,而且在初接觸建築學生來看,外表夠炫夠酷的建築才好。但事實上卻顯偏頗。建築之所以為建築而非藝術是基於其實用的本質與物質的基礎,一說建築是凝固的藝術。不要將你不擅長的形式太多作詬病,設計一個建築擁有優良的功能、恰當的結構對接觸建築不久的人來說就已經值得肯定,這也應該不是你的弱點。
其實除了某些天賦過人的大牛,誰又會開始就翻手為圖、覆手成畫。通過系統的學習,以及平時多看多畫,美學的素養也是能夠慢慢提升的。功夫不負有心人 ,這個道理大家都懂。
建築本來就不是一個專才的學科,她需要多專業的知識貫通,在一個設計中,她也涵蓋了不僅是建築建造本身而且有水電氣等內部設備,光熱風等自然屬性,甚至是使用者在這個場所下的生活質量與心裡感知的要素。(學5年,真心沒這麼簡單啊)當你真正深入接觸建築這個領域,能夠靈活運用好各方面的能力。即便你的美學修養沒足以成為你的力量,但你必然也會得到對建築的獨特感知。可能到時候你就覺得自己沒有入錯行了,多少成就大事業的人開始時都有過對前路的迷惘。
再者如前所說,建築這個領域之廣,你可以選擇的未必就一定要是建築設計。建築理論研究、土木、工程、規劃、古建修復甚至是房地產開發的,都可以是建築學大系的分支。
本人也只是在讀的小菜,希望以上的小小看法能給你幫助。


我N年前在北京建築設計院工作過,當時我有一個同事,是工科出身,業餘愛好是在家做汽車發動機。幾乎沒什麼建築設計學習背景,可他是我所在的工作室最受歡迎的一位,獎金貌似也非常高。
他的特長就是建模速度,主建築師有什麼方案需要建模時就交給他,他能用別人建一個模的時間拿出幾十個模。。。其實就是在原方案基礎上的各種調整、變化,各種對比、推敲,他非常樂在其中,因為喜歡研究軟體,主建築師也老懷甚慰,挑花了眼。甲方看了複雜的推演過程也覺得錢沒白花。皆大歡喜。

我同學之前去英國建築排名第一的UCL讀建築設計的研究生,導師是個新著名大師,每天基本都是在學軟體。別說建模或者動畫製作了,連聲波推衍類的軟體都要學,作業做出來看著比科學論文還嚇人。

那麼多最新的最先進的軟體,就是等著你這樣喜歡計算喜歡電腦繪圖的建築師去掌握的啊!而且喜歡計算、喜歡電腦繪圖,這不就正符合如今建築設計參數化以及往死了忽悠人的發展趨勢么?


加油吧少年,未來是你噠!


你要相信我,你可能比你的同學們更適合做一個建築師。


你的問題我大二,和大四的時候也有過,但那時候我沒有考慮清楚,迷茫了。現在回過頭來看,最主要的問題還是自己喜歡什麼。想找到答案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我建議是在做好本專業課業的同時多花點時間接觸下別的東西,別著急決定以後做什麼。
本人現在也畢業一年了,也一直在找自己做什麼,一直覺得不適合建築,這種感覺很糾結,希望你能找到你要的答案。


從兩個方面來解答題主的疑惑。

1 普通綜合性建築設計院的架構:

【所長】
全面負責本所業務經營,內部管理,技術管理,對市場,團隊,技術負總責。成為所長需要超強的綜合能力外加機緣。

【技術副所長】
技術大牛,對本所所有設計業務進行技術層面把關。成為技術副所長需要至少8~10年左右的積累,一級註冊建築師通常是標配。

【設計總監】
方案設計大牛,這類同學通常在大學就已經顯山露水,出類拔萃,他們對設計有著異於常人的興趣和敏感度。成為方案所設計總監通常比技術副所長需要的年限更少,6~8年到這個級別的不在少數。

【管理副所長】
負責本所人員調配,團隊建設,業務分配,業務拓展等。溝通,協調,統籌,拓展能力是這個崗位的標配。通常我見到的管理副所長都是建築學出身,但有志於往管理方向發展的同學。

我.........是.........分.........割.........線.........

以上描述的是所一級管理層的職位描述,具體到項目層面每個項目通常會配置一名 【項目經理 】 加一名 【項目建築師 】,再往下就是底層設計師了,俗稱畫圖狗。

題主可以簡單參考,對號入座,找准自己的發展方向,即興趣和實際崗位的結合點。

2 學建築到底在學什麼?

造型?空間?色彩?材質?體量?虛實?
建模?渲染?手繪?排版?表達?溝通?

在學校時我們往往想到如上內容。

但,這些往往不及實際建築設計工作中需要解決問題的十分之一。因為,建築設計是一項複雜的系統性工作,它還涉及以下可能更重要的內容:

市場,競品,戶型,規劃,政策,規範
結構,設備,成本,工期,營銷,政府

我.........是.........分.........割.........線.........

題主,你的惆悵源於你還沒有看到更多,僅此而已。

完。


看到更喜歡理性一點的東西,那你更適合探尋建築的本質:環境。
未來拼的真心不會是非線性的奇奇怪怪,一定是建築最核心的東西:
聲環境,熱環境,光環境……建築物理是未來建築真正綠色化的核心知識,需要大量精確的計算。
所謂表皮和造型,如果落在沒有舒適環境的空間上,不叫建築,叫雕塑,清華李曉東做的麗江玉壺小學,名聲遠播,但它叫雕塑。
so,考上劉加平的研究生,用理性思維鑽研綠色建築技術,前景廣闊。
逃避此,而熱愛彼?


但凡認為做不到的事,都先思量一下是否真的為此付出了最大努力。


以這個為跳板,慢慢找到屬於自己的天地

有句俗話叫: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延伸到其他事情也一樣,話糙理不糙。能力都是慢慢培養的,沒有耐心做好一件事,就很難做好另一件


建築師並不需要有高超繪畫技巧的。我國的建築教育比較重視手繪,也就是筆頭功夫,因為過去是徒手製圖時代。建築設計注重的是空間想像和造型能力,那些大師們的手筆常常天馬行空,但並不妨礙對設計意圖的表達。在設計初期,要捕捉稍縱即逝的靈感,需要一定的手繪能力,以幫助建築師和其他人進行溝通,但不需要像美院那樣專業地表現。到了方案、技術作圖階段就要用尺規,但在設計院已經被電子軟體CAD取代,所以徒手畫圖能力不再那麼重要。


我大三下,先和你說一句,你一定能做出符合規範符合市場的建築的,而且能比一些「藝術生」做得更好。

先推薦你熟讀看幾本書:
第一階段:
《建築設計基礎》中建/南京大學出版社,兩個版本各有千秋,後者更容易看進去,前者更理性更有規範性。一定要熟讀!
《建築第一課》,@袁牧 老師寫的,當年我也是看著它受益匪淺的呀。這本書可以讓你知道你可以做什麼,你一定要做什麼。
第二階段:
如果你對於設計沒有章法,那推薦你看一下快題的書或者報一個快題班(其實你要知道建築的一切都是很理性的,馬克筆仿宋字快題啥咯全部是公式化的東西,配色筆畫都是有規範的甚至要背的。我覺得你既然理科邏輯很強,只是缺乏引導而已,你就可以從這個入手,培養興趣)
《快速設計100問》,黎志濤
「這本書從怎麼開始做設計到如何排平面如何表現都很詳細地講了,還有設計規範,真的是業界良心!其實完全不局限於快題設計的範圍。」
其實你這些書看下來就會發現,什麼美術啊不會很大制約你的設計的!!!建築就是理性第一!也就是功能第一!
至於必要的美術人文解決方法,《第一課》里有詳細解說!大師在手不怕的!

《中外建築史》、《大師作品分析》
這兩個是讓你的設計不會空洞,也就是療程最後一步,作品分析應當和快題設計同時看,這樣會有參照,相輔相成。建築史,不說了,建築的內涵。

快題作品集: 《建築快題設計》,江蘇科技出版社,蔡鴻。(只確定蔡鴻,其他信息應該對的吧),紅白封面。這個可以做模擬設計用。

總之,建築之門為你打開的!上述書本我全都買來讀過!真心推薦!

一個「療程」結束之後,我覺得應該可以把你的設計感覺帶動起來了,你可以就著你的初速度繼續前進了!!



與其現在思考是不是要換專業 倒不如畢業工作了掌握技能了再來看是不是真的「不合適」 很多時候有可能只是到了某個倦怠期 看什麼都不順眼 建築設計初期工作其實都是枯燥無味的 每個工作都一樣 要擅長在工作中發現樂趣和尋找自我滿足感比較重要


建築設計中是包含理性成分的,比如說施工圖設計,很理性!建築學畢業基本上走兩個方向,施工圖設計,建築設計。在學校裡面學的也有很理性的,建築構造,建築物理,建築設備,工程力學,畫法幾何,就像數學一樣!其實我個人覺得建築設計剛開始是沒有理性的,因為你可能不了解你要做的東西,不知道其內容,所以迷茫,等你走了經驗的時候,你發現創造也就來了!


我自己的切身感受是,建築雖然是一門兼容並蓄、感性與理性並行的一門學科,但是其本身更偏向於理性。

因為設計是需要邏輯的。 理性是建築的地基。 恐怕只有在理清邏輯的基礎上,才能給你的設計加上一對感性的翅膀飛起來。


由於家庭背景的原因,高三藝考的時候家人極度希望我考建築或者環藝,可是那時候在畫室學建築相關學的簡直想死。畫出來的圖也跟翔一樣,當然最後考學的時候也沒考過。
後來我大學上的動畫(愛好服裝,由於英語差6分沒有進入滿意的服裝院校)。
畢業因為種種原因沒能做自己喜歡的服裝也沒能幹老本行動畫而是在設計院做方案,我喜歡「動」的東西,飄逸的布料,運動的圖像。所以我完全不能理解建築的樂趣在哪裡,而且工作的也很痛苦,幾次跟老媽說爹不幹啦爹特么寧願去考研也特么不想做這破房子了!!!
嘛~好在現在堅持下來了,慢慢發現了其中樂趣,現在在做施工圖也覺得很有趣,尤其是親手創造出一棟建築的成就感,贊。

可是我愁..我很討厭看文字..那些堆積如山的規範我看著好想死....
不過我會努力的~
題主~共勉哦!


你大二,方案圖設計有挫折沒關係。你還沒有學習施工圖設計。
將來畢業以後建築學做建築有兩個方向,方案圖和施工圖。施工圖的設計非常理性,要求嚴謹。
同樣,方案的設計也需要積累和靈感,創意有時候就是那個點。
最後,你覺得你的方案不好,不代表甲方覺得。甲方的口味有時候比你想像中的要重……


做施工 ,建築行業也分很多專業的,不是個個都能成大師~


同命相連,我今年畢業,才真心覺得自己不適合做建築師,想轉去學理工科的專業,但是也來不及了,不知道該怎麼辦,你大二啊,可以選個適合自己的專業自學,也可以跨專業考研


推薦閱讀:

為什麼知乎大V很少作關於北電侯亮平的回答?
性格內向、而專業是非技術類的女生該從事何種工作?
大家說一說對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的印象吧?

TAG:建築師 | 大學 | 建築 | 建築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