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充滿惡意、恨意的詩句或文字?

抱著對一個人或事物的最大惡意或不屑寫下的詩句,或文欄位(不是無痛呻吟的網上一抓一大把的那種)


惡意?

康有為70大壽時,厭惡其保皇行徑的章太炎送了一副壽聯給他:

上聯: 國之將亡必

下聯: 老而不死是

上下聯最末便是「有為」二字。而這兩句分別截了兩句古語:

國之將亡必有妖孽——《中庸》

老而不死是為——《論語》

康有為在慶生後不過半個月就駕鶴西去,不知是不是被噁心到了。

one more thing:

Irisetrose:有哪些一張照片,就是一個故事?

Irisetrose:有哪些美到極致的神翻譯?

Irisetrose:有哪些非常漂亮的比喻?


(建議大家不要給這個答題點贊了,多點贊排在後面的答題,應該讓更多人看到排在後面的優秀詩句)

大致看了一下,這首這麼經典的詩居然沒有人放上來。

西里西亞的紡織工人

海涅

憂鬱的眼裡沒有眼淚,

他們坐在織機旁,咬牙切齒:

「德意志,我們在織你的屍布,

我們織進去三重的詛咒——

我們織,我們織!

「一重詛咒給那個上帝,

饑寒交迫時我們向他求祈;

我們希望和期待都是徒然,

他對我們只是愚弄和欺騙——

我們織,我們織!

「一重詛咒給闊人們的國王,

我們的苦難不能感動他的心腸,

他榨取我們的最後一個錢幣,

還把我們像狗一樣槍斃——

我們織,我們織!

「一重詛咒給虛假的祖國,

這裡只繁榮著恥辱和罪惡,

這裡花朵未開就遭到摧折,

腐屍和糞土養著蛆蟲生活——

我們織,我們織!

梭子在飛,織機在響,

我們織布,日夜匆忙——

老德意志,我們在織你的屍布,

我們織進去三重的詛咒

我們織,我們織!


有位朋友回答了《扎波羅熱哥薩克寫給土耳其蘇丹穆罕默德四世的信》,我來擴展一下吧。

故事據說發生在17世紀,據說是1676年。俄羅斯經歷了數十年的混亂時期,終於趕走了波蘭侵略軍,羅曼諾夫王朝建立,實力正在恢復,彼得一世還沒掌控實權,一系列的改革正在醞釀;

波蘭剛剛經歷了侵略失敗,實力嚴重衰退,近一個世紀的擴張成果逐漸失去,大洪水時代來臨,與俄羅斯和瑞典的戰爭不斷,波蘭在白俄羅斯和烏克蘭的統治進一步衰弱;

而此時的奧斯曼土耳其,已經不是穆罕默德二世、蘇萊曼一世那個輝煌時代,蘇丹穆罕默德四世仍然極力維持帝國的四處擴張,窮兵黷武,卻接連在奧地利、俄羅斯、威尼斯等地遭到失敗,奧斯曼土耳其不可避免的從擴張時期走向衰落時期;

在這個時代,是烏克蘭草原上最自由的時代,不願意做俄羅斯或波蘭莊園主奴隸的農牧民逃離到烏克蘭南部,組成了一個個自治的村鎮,並自稱「哥薩克」。尤其是赫梅爾尼茨基起義之後,烏克蘭獲得了前所未有的自治;

故事就發生在這個時代;

與哥薩克人相鄰的是克里米亞汗國,這個汗國是金帳汗國分裂出來的一個韃靼人國家,國家的一個重要收入就是捕捉哥薩克或其他斯拉夫人賣到奧斯曼土耳其做奴隸,於是哥薩克與克里米亞汗國和奧斯曼土耳其可謂仇深似海,不斷的反抗並騷擾奧斯曼邊境的軍事據點,於是觸怒了伊斯坦布爾的蘇丹穆罕默德四世,蘇丹給哥薩克人寫了這樣一封信:

我,璀璨帝國的統治者蘇丹,先皇易卜拉欣一世之子,太陽和月亮的兄弟,神在地球上的子孫和化身,馬其頓、巴比倫、耶路撒冷、大小埃及王國的統治者,萬王之王,眾主之主,無與倫比的騎士,戰無不勝的統治者,耶穌基督聖墓的守護者,神欽定的代理,穆斯林的希望和藉慰,基督徒的依託和偉大的守護者,詔諭爾等扎波羅熱哥薩克,自願無條件的向我投降並永遠臣服,永不在邊境生患。
——土耳其蘇丹穆罕默德四世

收到這封信的哥薩克怒不可遏,扎波羅熱哥薩克的首領伊萬·謝爾科召集了手下的將領,準備給蘇丹寫一封回信,大家搜腸刮肚想詞噁心土耳其蘇丹,一邊寫一遍哈哈大笑,這不僅是一封信也是對土耳其的宣戰書,向世界證明了熱愛自由的哥薩克人永不屈服的精神;

後世的俄羅斯著名畫家伊利亞·列賓聽到這個故事,畫下了一幅傳世名作:《扎波羅熱哥薩克寫給土耳其蘇丹穆罕默德四世的信》,這幅畫先後有兩個版本:

1880年版本,收藏在聖彼得堡的俄羅斯國立博物館:

1893年版本,收藏在烏克蘭哈爾科夫藝術博物館;

註:書記員右上方的就是扎波羅熱哥薩克首領伊萬·謝爾科

紀念碑,波克洛夫市

陵墓,卡普洛夫卡村;

順便說一下,這幅《扎波羅熱哥薩克寫給土耳其蘇丹穆罕默德四世的信》曾經被國內一個叫李方東的畫匠剽竊創意,仿畫了一幅讓明粉痛恨的《努爾哈赤寫給明廷的信》

據說這幅畫拍賣了7000塊錢~

回到哥薩克人給土耳其蘇丹的回信,信中是這樣寫的:

Отвiт Запорожцiв Магомету IV
Ти, султан, чорт турецький, i проклятого чорта син ? брат, самого
Люцеферя секретарь. Якiй ты в чорта лицар, коли голою сракою ежака не
вбъешь?! Чорт ти, висрана твоя морда. Hе будешь ты, сукiн син, синiв
христ?янських пiд собой мати, твойого вiйска мы не бо?мося, землею i
водою будем биться з тобою, враже ти розпроклятий сину! Распронойоб твою
мать! Вавилоньский ты жихась, Макэдоньский колесник, Iерусалимський
бравирник, Александрiйський козолуп, Великого ? Малого Египта свинарь,
Армянська злодиюка, Татарський сагайдак, Каменецкий кат, у всего свiту i
пiдсвiту блазень, самого гаспида онук, а нашего хуя
крюк. Свиняча ти морда, кобыляча срака, рiзницька собака, нехрещений
лоб, ну и мать твою йоб. От так тобi Запор?жцi видказали, плюгавче. Не
будешь ти i свиней христiанських пасти. Теперь конча?мо, бо числа не
зна?мо i календаря не маемо, мiсяц у небi, год у книз?, а день такий у
нас, який i у вас, за це поцилуй в сраку нас!..

Пiдписали: Кошевой атаман Иван Сирко Зо всiм кошем Запорожськiм

這封信是用傳統斯拉夫語寫成,後來被學者德米特里·亞沃爾尼茨基謄寫,謄寫原件收藏於聖彼得堡的俄羅斯國立圖書館(不是莫斯科的俄羅斯國家圖書館),順便說一下,據說列賓畫作中的書記官的形象就是照著亞沃爾尼茨基畫的;

這封信裡面髒話連篇,網上常見的版本翻譯效果一般,我試著自己翻譯一下(我照著這封信的現代俄語版本翻譯):

扎波羅熱哥薩克寫給土耳其蘇丹穆罕默德四世:

你,蘇丹,土耳其的野鬼,SB鬼怪的兄弟和伴侶,路西法親選的小秘,算神馬騎士,連一隻掉刺光腚的刺蝟都搞不定,魔鬼一邊拉,你的軍隊跟著一邊吃,你就是個基督徒兒子養的母狗下的崽,我們不在乎你的軍隊,水和土地也會和你作戰(註:希波戰爭典故),CNMD。

你就是個巴比倫的野廚,馬其頓的修車軲轆的,耶路撒冷釀啤酒的,亞歷山大港日山羊的,大小埃及養豬的,亞美尼亞的小偷,韃靼的戀童癖,卡梅涅茨基(註:波烏白三國交界地名)的劊子手,跨越地上和地下世界的SB,我們JB射出來的殘障後代,你就是個豬的長嘴,大母馬的B,當肉吃的狗,沒受過洗的天靈蓋,CNMD;

這就是扎波羅熱人給你的回信,你這個丑B,基督徒養豬都不養你這樣的,這就是了斷,我們沒有日曆,也不曉得日期,年份就在書里,月份掛在天上,我們這裡的日期和你們那裡一樣,來親吻我們的屁股吧!

首領伊娃·謝爾科攜全體哥薩克。

至於奧斯曼土耳其蘇丹穆罕默德二世是否收到了這封信,史無記載,不得而知;

這封信在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民間非常有名,以至於在衛國戰爭期間,出現個無數個翻版,最著名的幾個都是《XXX游擊隊寫給阿道夫·希特勒的信》這種形式,

比如,白俄羅斯《平斯克游擊隊寫給阿道夫·希特勒的信》:

德軍總司令部收,法國、荷蘭、丹麥的劫掠者,比利時、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挪威的竊匪,世界大戰的發動者,我們國家的破壞者,發瘋的戰略家,引人發笑者,山寨版拿破崙,烏鴉模仿者,德語里的「偉大元首」,俄語里的「山野土匪」,漏網的上等兵——首席惡棍·小希特勒(註:原文是希特勒的俄語昵稱形式Гитлеришкa)

伊萬記錄,平斯克游擊隊方案、建議、答覆如下:

你,還有里賓特洛甫,整天發瘋想著征服歐洲。這太白痴了,就憑你們?你們那綿羊一樣的腦袋別煮了,小心粘到廠子里拉不出來。顯然,你被大母馬生下來的時候,忘了生大腦了,後來用一鍋麩子補上了。你自以為是拿破崙,忽悠德國人賣命。俗話說,不識淺灘切勿渡水,你丫結果歐洲還沒征服了,膝蓋就磕屁股上了,現在看是頭髮,很快你的獸頭上就是JB了,你的法西斯匪幫巢穴什麼也留不下,你個德國二尾(yi)子;

記住,你這個混蛋,別想嚇住我們,像個母狗一樣向全世界喊叫:我戰勝啦,我戰勝了紅軍、戰勝航空隊、莫斯科、防禦線、隱藏物。沒人信你,чортов пуп. Нас, едрена вошь, такой хуйней не проведешь, знали мы, старый пердун, что известный ты хвастун. 知道嗎,我們會去柏林干你媽,
что скоро в штаны начнешь срать! И не ошиблись!

Из-под Москвы удирая, бежали фрицы, штаны теряя. Под Сталинградом дело окончилось для них адом. Под Орлом по башке получили колом. Из-под Белгорода, обсирая пятки, мчались войска твои без оглядки. Около Припяти и Березины тоже немало насрали фрицы в штаны. Словом, дают вам и в хвост, и в гриву, лупят, что кобылу сиву.

От англичан и американцев из Африки бежали твои засранцы. Сейчас дают вам в Италии, а скоро получите кое-где далее. Словом, дело твое табак, этого не видит только дурак.
Странно, однако, как немцы терпят такое говно, такого безмозглогоидиота, как ты, да еще во главе страны. Поставили б тебя сортиры чистить, там бы ты смог обо всем поразмыслить. Ведь такому, как ты, вояке только и убирать говно да сцаки. Такой, как он, стратег даже у кур
вызывает смех.Слушай дальше, болван, слово пинских партизан. Слушай, заебанный
гнус, да мотай себе на обосранный ус: не раз говорил ты нам: — Вот уже, дескать, я вам задам! — А на тебя хуй положили и карателям твоим на шее наложили. Тогда ты Геббельсу сказал, чтоб тот листовку написал. Дескать, переходите к нам, рай будет у немцев вам. Передай Геббельсу, безмозглыйидиот, что и этот номер не пройдет. Родиной мы не торгуем, ее не продаем, а на листовки ваши плюем. Иной раз собираем, да жопу подтираем.Если ж ты, старая арийская блядь, еще раз пошлешь против нас свою рать,то мы всю твою задрипанную орду загоним кобыле в пизду. Болот у нас ватит, чтобы вашими трупами гатить.
Совет тебе наш один — убирайся на хуй, господин. Сматывайся из России, пока не поздно, говорим тебе серьезно. Не уйдешь добром, по горло накормим говном. Геббельсу и Риббентропу загоним кол в жопу. Тебя жсначала дубиной отмесим, а затем на хуй повесим. Остальную твою шпану загоним поглубже в землю.
На этом писать кончаю, чтобы сдох — скорей желаем. Скажи Риббентропу, чтобы он поцеловал тебя в жопу. Затем поставь Геббельса раком и сам поцелуй его в сраку. Ведь скоро ваш фашистский бардакпотерпит форменный крах. И тогда будет не до поцелуев таким, как вы,
хуям.
По поручению партизан, подписываюсь — Иван.

(翻譯這些玩意太累了,不翻了,湊合看吧)
日托米爾游擊隊版本(烏克蘭語)

平斯克游擊隊版本


「有日月朝暮懸,有鬼神掌著生死權。天地也!只合把清濁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盜跖,顏淵?為善的受貧窮更命短,造惡的享富貴又壽延。天地也!做得個怕硬欺軟,卻原來也這般順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為地!天也,你錯勘賢愚枉做天!哎,只落得兩淚漣漣。」
――關漢卿《竇娥冤》


千古第一檄文——《代李敬業討武曌檄》駱賓王

光宅元年(684年),武則天廢去剛登基的中宗李顯,另立四子李旦為帝,自己臨朝稱制;正想進一步登位稱帝,建立大周王朝。這引起了一些忠於唐室的大臣勛貴的憤怒。李勣之孫李敬業在揚州起兵反對。駱賓王為李府屬,被任為藝文令,掌管文書機要。期間他起草了著名的《代李敬業討武曌檄》。

駱賓王的這篇檄文,堪稱古今第一罵文。檄文把武則天的所作所為,從個人隱私到政治態度,方方面面,林林總總,里里外外公之於天下,罵了個淋漓盡致。

據《新唐書》所載,武則天初觀此文時,還嬉笑自若,當讀到「一抔之土未乾,六尺之孤何托」句時,驚問是誰寫的,嘆道:「有如此才,而使之淪落不偶,宰相之過也!」

正文:

偽臨朝武氏者,性非和順,地實寒微。昔充太宗下陳,曾以更衣入侍。洎乎晚節,穢亂春宮。潛隱先帝之私,陰圖後庭之嬖。入門見嫉,蛾眉不肯讓人;掩袖工讒,狐媚偏能惑主。踐元後於翚翟,陷吾君於聚麀。加以虺蜴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殘害忠良,殺姊屠兄,弒君鴆母。人神之所同嫉,天地之所不容。猶復包藏禍心,窺竊神器。君之愛子,幽之於別宮;賊之宗盟,委之以重任。嗚呼!霍子孟之不作,朱虛侯之已亡。燕啄皇孫,知漢祚之將盡;龍漦帝後,識夏庭之遽衰。

敬業皇唐舊臣,公侯冢子。奉先君之成業,荷本朝之厚恩。宋微子之興悲,良有以也;袁君山之流涕,豈徒然哉!是用氣憤風雲,志安社稷。因天下之失望,順宇內之推心,爰舉義旗,誓清妖孽。南連百越,北盡三河,鐵騎成群,玉軸相接。海陵紅粟,倉儲之積靡窮;江浦黃旗,匡複之功何遠?班聲動而北風起,劍氣沖而南斗平。喑嗚則山嶽崩頹,叱吒則風雲變色。以此制敵,何敵不摧;以此攻城,何城不克!

公等或居漢位,或協周親,或膺重寄於話言,或受顧命於宣室。言猶在耳,忠豈忘心?一抔之土未乾,六尺之孤何托?倘能轉禍為福,送往事居,共立勤王之勛,無廢舊君之命,凡諸爵賞,同指山河。若其眷戀窮城,徘徊歧路,坐昧先機之兆,必貽後至之誅。試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


秦腔《斬單童》中,單雄信唱詞:

俺單童為朋友把心操爛,

為朋友落在了這個其間。

你投唐不過是穿衣吃飯,

難道說李世民他讓你江山?

你是牛我和你同卧牛圈,

你是馬我和你同槽去拴。

咱二人身死後同游十殿,

上刀山下火海這冤讎才完。

我待你這些好一概莫算,

徐三哥待弟好當面一言。


遼宋兩國,和好百年。
盟約誓書,字字俱在。
爾能欺國,不能欺天!
——言訖,遼軍把「收復燕雲」的北宋打了個滿地找牙。現世報來得爽快。

初,詔旨到,後再拜曰:「陛下萬年!昭儀承恩,死吾分也。」至良娣,罵曰:「武氏狐媚,翻覆至此!我後為貓,使武氏為鼠,吾當扼其喉以報。」
——比起蕭妃的聲色俱厲,還是王皇后的恨更令人害怕。武昭儀,不管我是生是死,都不會承認你是大唐的皇后。你只是昭儀。
【講道理,《新唐書》這段話的真實性是存疑的……因為武則天也養貓,還曾經把貓和鸚鵡關在一個籠子里(喵果斷把鸚鵡吃了,一點面子不給),並沒有像書中所說,因為這個詛咒而怕貓】

我憑著馬薩格泰人的主人太陽發誓,不管你多麼嗜血如渴,我也會叫你把血喝飽的。
——最後,馬薩格泰人殺死了居魯士大帝,他們的女王把居魯士的頭顱放在了盛滿血的皮囊里,真正讓他「飽飲鮮血」。

亨九先生死王事已久,天下莫不聞之,曾經御祭七壇,天子親臨,淚滿龍顏,群臣嗚咽。汝何等逆徒,敢偽托其名,以污忠魄!
——夏完淳怒斥洪承疇

むかしより主をうつみの野間なれば むくいを待てや羽柴筑前
——被豐臣秀吉逼死的織田信孝(信長之子)辭世句。大意是「古有野間亂臣弒主,等待報應吧!羽柴筑前」。
(源賴朝的父親源義朝是在野間被逆臣長田忠致謀殺的,和信孝自殺在同一地方)


答乙庵短歌三章其一(清.鄭孝胥)
仰見秋日光,秋氣猛入腸。相守蟲嘯夜,相哀葉搖黃。枕書窗間人,二豎語膏肓。日車何時翻?一快偕汝亡。寂寞非寂寞,煎愁成沸腸。同居秋氣中,一觸如金創。


歲末雜感(清.丘逢甲)
極目寒山落照遲,邊風獵獵捲牙旗。黃犀入貢非今日,白馬馱經異昔時。山海龍呼愁變夏,春秋麟泣戒書夷。千年妖火彌張燄,太息流傳景教碑。


今日到南苑,明日到北海,何日再到古長安?嘆黎民膏血全枯,只為一人歌慶有;

五十割琉球,六十割台灣,而今又割東三省,痛赤縣邦圻益蹙,每逢萬壽祝疆無。

該壽聯被尊為「慈禧端佑康頤昭豫庄誠壽恭欽獻崇熙皇太后」——有人送輓聯

垂簾廿余年,年年割地;

尊號十六字,字字欺天。


-------
李鴻章,合肥人
翁同龢,常熟人。

宰相合肥天下瘦,司農常熟世間荒


還有一幅對聯是送給簽訂了馬關條約的李鴻章的,是一個戲子送的

楊三已死無蘇丑
李二先生是漢奸
---------
曾國藩與左宗棠鬥嘴

曾在給小妾洗腳

左出上聯:替如夫人洗腳

左宗棠有個忌諱,他雖然出將入相,以當世諸葛亮自居,卻沒有中過進士。因此官居極品還要去賭氣考試。於是特賜同進士出身

然後曾脫口對出下聯

賜同進士出身

非常工整,氣得左宗棠當場拂袖而去。

-------
老黃鶴樓有付對子

黃鶴飛來複飛去

白雲可殺不可留

這幅對子歷史上真實存在過。意境詭異,含義莫名其妙,不難看出恨意滿滿,來者身份不小,經歷曲折,卻是僧格林沁義子所題。

這個故事等有贊再借花獻佛。
-------

原作者譚伯牛,湘軍史專家

這是我最喜歡的一篇。

另外一篇叫罵出一個樊美人。也是恨意滿滿

-----------
罵出一個樊美人
咸豐年間,左宗棠是湖南巡撫駱秉章幕中的金牌師爺,氣焰囂張,不可一世。駱秉章樂得有如此英才為我所用,大事小事便都託付給左師爺,自己索性做個甩手掌柜。永州總兵樊燮因貪污腐化,到省城接受「雙規」,本應由巡撫訊問,也被駱秉章打發到左公館去接受調查。二人見面,樊燮拱手為禮,左宗棠卻讓他行跪拜禮。總兵是朝廷二品,師爺卻屬體制外聘用的臨時工,樊燮當然不跪。左宗棠勃然大怒,罵道:「忘八蛋,滾出去!」

此後,樊燮打點關係,一邊為自己翻案,一邊反攻倒算,檢舉左宗棠這個「著名劣幕」;左宗棠這方,則有胡林翼、郭嵩燾、潘祖蔭等人出面斡旋,幾個回合下來,勝負判然:左宗棠毫髪未損;樊燮則被革職,並遣回湖北原籍,監視居住。經此一役,樊燮心性大壞,變得神里神經。回家後,他蓋了一棟樓,遍請鄉鄰,舉酒發誓:左宗棠,不過是一個舉人,竟敢這麼欺負人!奪我的官,罵我的娘,舉人就了不起嗎?從今天起,我遍請名師來兒輩,要考不中舉人、進士,點不上翰林,就不配做我樊家的子孫!

儀式完畢,樊燮將家中改造成訓練營。首先,在列祖列宗的牌位邊上另立一塊牌位,上書「忘八蛋滾出去」六個字,每月的初一、十五,樊燮親自帶領兒子對著牌位跪拜行禮,口中並念念有詞:「不中舉人以上功名,不去此牌」。其次,樊家少爺以及重金聘請的教師,終日居住書樓,不許下來,其他人眾則一概不許上去,食物飲料都用吊籃轉運。最後,樊家少爺在家都不準穿著男裝,而做女式打扮。中了秀才,方許脫去女式外套;中了舉人,才讓換掉女式內衣。功夫不負有心人。十年內,其子樊增祥就考中進士,後來更做到護理兩江總督的高位。樊增祥且寫得一手好詩,是清末民初晚唐體的大家。民國詩評家汪國垣曾比照水滸一百單八將的形式,為光緒、宣統間的詩人們排定座次,稱《光宣詩壇點將錄》,樊增祥名列前茅,被封為天立星雙槍將董平。

不過,興許是少年時代男著女裝留下了後遺症,樊增祥的言動舉止俱有女性化傾向,故在雙槍將以外竟還得了個綽號,喚作「樊美人」。而據不可靠消息透露,樊氏的性取向也有點撲朔迷離,很符合「美人」的定義。
---------------------------


黃鶴樓曾經有這麼一幅對聯:「黃鶴飛來複飛去,白雲可殺不可留」;上聯就地取材,不難理解,下聯造語新奇,境界詭異,非作者自述創作體會,讀者恐怕難以理解。作者怎麼說的呢?他說:「李白詩:『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喻小人蔽君也。白雲是小人,如何不可殺?」對聯的作者是陳國瑞。對聯中的「白雲」就是曾國藩。

陳國瑞,湖北應城人,少年時被太平軍虜獲,當了童子軍,後投奔湘軍將領黃開榜,作了他的乾兒子。出戰,常著紅裝、充先鋒,號稱「紅孩兒」,屢戰屢勝,名動一時。同治元年,入僧格林沁部,極得信寵,情同父子。三年,以破苗沛霖有功,授浙江處州鎮總兵。時年二十九歲。

太平天國都城被攻破後,清廷戰略重點轉為剿捻。捻軍馳騁于山東、河南、安徽等地,行跡無定,擅長裹脅,雖然只是「癬疥之疾」,但清軍一直找不到對症之葯。僧格林沁有勇無謀,只會「疲師尾追」,「與賊俱流」,以致人勞馬乏,成效不彰。同治四年春,僧格林沁率領馬隊,連追一個多月,從河南追到山東,「日行百里,往返三千餘里」。陳國瑞認為蠻幹不合兵法,應該調整戰術,僧格林沁卻說功成在即,應當一鼓作氣,繼續追剿。意見不合,僧格林沁傳令繼續追擊,陳國瑞扯住僧格林沁坐騎,說:「要去你去,老子不去」;僧怒,說:「不去就不去,老子自己去」。於是,揮師出發。此老子見彼老子倔強,沒辦法,說了句:「國瑞卒不忍王獨敗」,還是帶兵出隊,擔任前鋒。果不其然,捻軍數萬餘人匯合之後,不再逃跑,而在汶上、鄆城間設伏。陳國瑞一至,即被包圍。僧格林沁調發親兵前去助戰,也被擊潰。捻軍隨即包圍了僧格林沁,並在曹州吳家店將僧軍全部殲滅。陳國瑞浴血奮戰,所部大多陣亡,自己身受重傷,僥倖逃脫。聞僧被殺,又捨生忘死,喬裝潛入敵中,找到僧格林沁的屍體,晝伏夜行,七天後回到軍營。朝廷認為僧格林沁之死,河南、山東的地方大員以及僧軍部將都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紛紛予以降職、記過等處分,唯有陳國瑞因為身負重傷仍苦戰到底,免予處罰。

僧格林沁死,曾國藩繼任為督師大臣。此前,南京收復,湘軍旋被裁撤,曾國藩北上剿捻,所帶部下多是李鴻章派遣的淮軍,劉銘傳即在其中。程學啟歿後,劉銘傳勇略為諸將冠,號稱淮軍第一名將,其部稱為「銘軍」。四年五月,銘軍駐紮在山東濟寧北部的長溝,陳國瑞率領殘部「游擊」至此,看到淮軍裝備精良,多為西洋武器,「心獨艷之」,於是「思奪其利器」。咸、同間,諸軍因為爭地盤、爭軍餉或者爭閑氣,往往發生「友軍」火拚之事;搶奪「友軍」武器,這倒要算頭一遭。但是,空手固然能入白刃,長矛能否奪火槍呢?陳國瑞率領親兵五百人突入銘軍陣地,趁其不備,先殺了數十人。劉銘傳立即布置迎戰。不要說銘軍這種百戰之師,就是一般軍隊,只要人手一枝火槍,以之迎戰配備各類長短冷兵器的敵軍,孰勝孰負,可想而知。所以,小半天功夫,陳國瑞帶來的五百人就被銘軍全部殲滅(估計是不準投降),陳國瑞跳登民房逃命,也被「梯而執之」。劉銘傳並不殺他(畢竟是朝廷命將),只是將他關起來,每天一碗瘦肉粥,不讓吃飽,也保證餓不死。就這麼過了幾天,才「請」他過來相見。陳國瑞一見劉銘傳,既不怒罵,也不求饒,只是哭訴:「此五百人,皆數年來所糾合四方之精銳。一旦為君所殲,吾軍自此衰矣」;既然陳國瑞認了栽,劉銘傳也就不為難他,聞言,「憐而釋之」。

但是,稀里糊塗死了五百人,總不能就此罷休,於是雙方都往上打報告,要求仲裁。足球比賽出現爭執,足協可以通過重播錄像,以定曲直。友軍火拚,未經錄像,判斷事實只能靠分析雙方的狀書。但是,不管是皇太后的軍機處,還是曾統帥的營務處,卻都不好判斷誰是誰非。為什麼呢?銘軍若說對方專為搶火槍而來,事雖有之,卻不合情理;陳國瑞若謊稱小事造釁,而全營被殲,也不合邏輯。所以,雙方投訴,必都不能秉筆直書,而要捏造兵勇械鬥、局面失控的平實文字。手持長矛搶火槍,這是浪漫主義;寫秉上訴,規定文體為現實主義風格。文體和事實之間產生不可調和的矛盾,沒有馬爾克斯或者殘雪的敘事才能,估計誰也寫不清這件匪夷所思、聳人聽聞的事件。所以,雙方文告只能盡量符合日常經驗,而細節方面也就不可避免的趨於含混模糊。軍機處、營務處諸公據此判案,也就只能各打五十大板,難得糊塗了。加之當日剿捻形勢甚為吃緊,任何嚴厲處罰都會損害士氣;陳國瑞的後台是以僧格林沁家為代表的忠親王一派,劉銘傳的上級為曾國藩、李鴻章,一有偏倚,必生怨望,所以,朝廷乾脆不加處罰:

「劉銘傳、陳國瑞勇丁互相械鬥,殺傷多人,實屬不成事體。該員等均系提、鎮大員,不思乘賊勢新挫之後奮鬥追擊,而於勇丁互相鬥殺不能禁止,且各執一詞,殊失大員體度。本當從重治罪,姑念該員等均曾立功,免其深究」[1];

儘管未受處罰,但是部下成建制被消滅,陳國瑞還是咽不下這口氣;而劉銘傳不得不防備他重來報復,所以接奉諭旨後,誰都不敢輕舉妄動,剿捻的任務也暫時擱置,雙方繼續在長溝相持。山東巡撫閻敬銘既勸不開,又耗不起,只好再次上報。諭旨下來,又是各打五十板:

「何以尚在長溝相持不下?豈謂朝廷不能執法從事耶!」 並命二軍趕快分道揚鑣,不要伺機啟釁。[2]

此事告一段落,就得說說曾國藩是如何成為陳國瑞要「殺」的「白雲」了。僧格林沁死前,曾國藩就接到數次諭旨,命令他派兵援剿[3]。他一直拖延,固然有湘軍剛剛解散,淮軍需要肅清安徽,暫時騰不出兵力的原因,但最主要的原因,則是不願背上「搶功」的惡名。僧格林沁自咸豐十年九月奉命剿捻,迄今已歷四年,能否成功不可知,但不願他人分功卻在情理之中。曾國荃聽說李鴻章要來助攻南京,氣急吐血,即是同樣的心理。曾國藩何等樣人,豈能不明白其中奧妙?所以,他拖了大半年,都沒有實際行動;朝廷也明白這個道理,故只能任其拖延[4]。同治四年五月,僧格林沁戰死,朝命立即改「助剿」為「督剿」,並授權節制直隸、山東、河南三省軍務,所有「旗、綠各營及地方文武員弁,均著歸曾國藩節制調遣」[5]。陳國瑞原是僧格林沁部下,根據最新指示,現在也要聽命於曾國藩。軍隊更換統帥,歷來就存在人事、資源諸方面等「整合」難題,而陳國瑞剛剛劃歸曾國藩指揮,就被其嫡系部隊「銘軍」滅掉一個營,其不能謹遵命令,甚至負氣為難,種種情形,不難揣測。曾國藩要統領各軍與捻軍作戰,則必不能容忍屬下有違抗軍令、仇視同儕的將領。倘若出現這種將領,要不鑿枘不合,棄之不用,如初起兵時的王錱;要不恩威兼施,引為己用,如自胡林翼處接管的鮑超。陳國瑞能戰的名聲,早已「簡在聖心」,沒有合適的理由,遽爾棄置,必會引起猜疑,認為曾、李妒賢嫉能,其道不廣。而長遠之患,則會坐實湘、淮兩軍都是私人部隊、於國有害的傳言。所以,如何妥善處置陳國瑞,乃是曾國藩接手剿捻事務的首要人事難題。

劉、陳對殺之時,曾國藩正從揚州趕赴淮安,聞信稍遲,朝廷已經批示「免其深究」,他也就不能通過對此事件的處理,暗蘊駕馭之術。失去「危機公關」的機會,就只有在例行公事中,抱著治病救人的態度,開展政治思想工作了。六月六日,在陳國瑞請示「餉項軍火如何籌措」的稟文上,他洋洋洒洒批複了兩千多字[6]。「餉項軍火」的正題,著墨不多,而「玉成該鎮」的跑題文字倒用了一千六百多字。

善於做思想工作的領導幹部,批評下屬時,從不直接表達自己的好惡,而慣於通過「群眾意見」暗喻褒貶。曾國藩也不例外,說留心察訪,搜集民意,發現「毀該鎮者十之七,譽該鎮者十之三」。群眾對「該鎮」不滿,可以稱為「劣跡」者,主要是以下數端:一、忘恩負義。黃開榜是陳國瑞義父,陳卻「不以為德,反以為仇」(據黃開榜親口所言)。二、性好私鬥。在袁甲三部,與其他部將「屢開明仗」;在壽州與李世忠斗,殺死二提督;在正陽關與鹽商斗,在汜水與米商斗。三、擾民虐官。辱罵毆打泗州知州,布政使「躲避床下,旋即告病」;在高郵搶掠官府,「合署眷屬,跳牆逃避」。四、吸食鴉片。極High之時,喜怒無常,有「因一麻油餅殺廚子」之事。五、藐視各路將帥,不聽調度,動不動就說「我將造反」。從公德到私德,貶斥無疑,群眾口中的陳國瑞,簡直就是個禽獸。批評也要適可而止,於是,曾國藩筆鋒一轉,開始說「該鎮」的好處:一、驍勇絕倫,戰略出眾。二、至性過人,喜歡聽人講忠臣孝子的故事,喜歡讀《孟子》[7]。三、不好色,不貪財。打仗出色,是公論,也是陳國瑞如此囂張的根本原因,否則,他早就被廢掉了,何必如此苦口。喜歡聽忠孝故事,不好色貪財,則是本質不壞,尚可救藥。這段材料,先罵後贊,又打又摸,乃是「政委」工作的標準文體;所以如此鋪陳,就是為以下的「警告」乃至「處罰」製造氣氛。

所謂「警告」,是三條原則。第一,不擾民。第二,不私鬥。第三,不梗令。不擾民、不梗令之說,都是大道理,不過泛泛而談;湘軍、淮軍將領也不能杜絕此二事,姑妄言之,姑妄聽之,當不得真。不私鬥,則聯繫前不久劉、陳對殺之事,予以針砭。經劉銘傳、李鴻章彙報,曾國藩已經知道起因在於搶洋槍,所以說「其初則該鎮理曲,其後則銘營太甚」,不再一味批評,而盡量持平。但是,「該鎮若再圖私鬥以泄此忿,則禍在一身而患在大局」。韓信忍受胯下之辱,事後「召辱己者而官之」,是豪傑風範;郭子儀祖墳被挖,不予追究,反而引咎自責,是名臣度量。「該鎮」雖被劉銘傳「軟禁」,但所受侮辱遠不及此,務必以韓、郭為榜樣,「不特不報復銘營,並且約束部下,以後永遠不與他營私鬥」。初出兵時,曾國藩所部與綠營「私鬥」,他忍恥包羞,南下衡陽,固然是修養高,但也跟當時形勢有關[8];陳國瑞號稱「名將」,一日之間,精銳部隊喪失殆盡,縱使「理曲」在先,也不能不責怪劉銘傳下手太狠。沒有任何補償,光讓他息事寧人,實在不能心口俱服。在陳國瑞看來,劉銘傳是曾國藩嫡系,自己是新到客軍,即使罪責相當,揆之嚴於律己之義,也應稍稍重責劉而撫慰陳;但是,對於淮軍將領,曾國藩並不像指揮湘軍那樣如臂使指,一切如意。劉銘傳名義上歸曾國藩節制,其實並不能令行禁止,真正控制權還掌握在李鴻章手裡。劉、陳爭鬥後,恐怕曾國藩因此責怪劉銘傳,李鴻章立即去信,申明不可責怪之意:

「省三血性奮往,歷練少淺,不免粗率之處。鴻章因其戰守可靠,向不擾民梗令,往往曲予含容。此次入東偶遲,致受薄懲,又與陳鎮爭氣,未分曲直,倘函丈再以此事劾責,則朝廷必疑其驕縱難制。渠必不自安,且無以策勵將來。除鴻章諄函勸飭外,師亦必憐其勞苦逐戰,勿加苛求」[9];

省三,劉銘傳字。「入東偶遲,致受薄懲」,指此前劉銘傳奉旨隨曾國藩往山東剿捻,因不願受僧格林沁節制,故意拖延時間,受到朝旨譴責[10]。此信用詞委婉,意見卻很堅定。劉銘傳出自李鴻章帳下,李對他,也只能以情相感,「往往曲予含容」。曾國藩若依法辦事,則是對他的「苛求」,他必然會鬧情緒(「必不自安」),以後的合作也不會愉快(「無以策勵將來」)。必須批評的話,也只能由李出面,而不能由曾發難(「除鴻章諄函勸飭外,師亦必……勿加苛求」)。形勢、人事,都迥異於統帶湘軍,所以曾國藩回信,也只能說:

「省三之事,亦嘗再三思慮……閣下多方培植,苦心琢磨,而成此令器,鄙人斷無不知愛惜之理。……國藩於季荃細商兩次,始定為二批:一宣示,一密告。……旋又轉念省三最愛體面,恐因此而名望大壞,遂將前擬宣示之批,一併秘之,全未咨行各處」[11];

只因為劉銘傳「最愛體面」,所以硬生生把擬定的處理意見(「宣示」和「密告」的批文)壓下(「一併秘之」),以示「愛惜」「令器」。身為統帥,碰到「驕縱難制」的下屬,竟不能直率批評,這樣的軍隊怎麼管理的好呢?自己的部將管不好,又怎麼讓陳國瑞這個客軍將領服氣呢?

曾國藩自知理虧,陳國瑞絕不會服氣,所以苦口婆心講了一番「歪」道理,還是要採取高壓政策,講幾條「硬」道理:「若該鎮不能細心領會,亦有數事當勒令遵從者」;第一,將八千人裁撤為三千人。第二,一年之內,不許與淮軍同扎一處。第三,去掉官銜中「欽差」字樣,不許自河南糧台以外領取軍餉。裁軍,是削弱其力量;不許與淮軍靠近,是限制活動範圍;明確規定餉源,則從經濟上加以制約。以上三條,陳國瑞「梗令」的話,則是對抗統帥,必將遭致嚴厲處罰(調任甚至降級);遵令的話,則實力減弱,掣肘更多,再想囂張也沒了資本。此份批示,看似諄諄善誘,「於該鎮有厚望焉」,實則老辣強橫,令其左右為難,進退失據。而外人(包括三地督撫、軍機大臣及皇太后)看來,卻覺得入情入理,仁至義盡,陳總兵倘若不思悔改,辜負曾統帥一片苦心,因此遭受處罰,必是咎由自取,不值得同情。

陳國瑞有苦說不出,卻不甘心受制,於是稟復各款,雖「詞氣極為謙謹」,但「故作游移」,並「無矢志遵行之語」。光看《三國演義》的陳國瑞,在文本解構上當然鬥不過古文大師曾國藩,所以一待回稟,曾國藩就據此密奏,參劾陳國瑞。而參劾的理由,卻非不遵命令,乃是僧格林沁陣亡時他「不顧主將」、草間偷活的舊賬。既然山東巡撫、布政使及僧軍各部將都因此受到不同程度的處罰,那就不能容許陳國瑞一個人「飾詞巧脫,逍遙法外」。即使身受重傷,情有可原,也「只可略從末減,未便概置不問」。不據復稟治罪、而選擇「補參」的理由,則還在於「稍留陳國瑞體面,冀收鷹犬之才,一策桑榆之效」;紅臉白臉,公義私情,都由老曾一人說盡,陳國瑞所有辯解全被預先噎住,旁人所有辯護全被預先駁倒。[12]。什麼是刀筆?這就是刀筆。奏上,一周內就奉到諭旨:「陳國瑞著撤去幫辦軍務,褫去黃馬褂」。

--------------------------------------------------------------------------------

[1] 同治四年五月二十六日軍機大臣奉上諭。見《曾國藩全集·奏稿》八。

[2] 同治四年閏五月初五日軍機大臣奉上諭。見《曾國藩全集·奏稿》八。

[3] 從同治三年十月十一日起,朝廷就開始催促他「督兵會剿」。

[4] 主帥不願分功,將領則害怕調歸僧氏指揮。李鴻章曾在給吳棠的信中說明這層意思:「僧邸勞苦功高,眾所欽仰,惟位望過崇,下情難達,南軍聞歸節制,莫不氣沮。劉省三雖疊奉諭派乃至被譴責而不辭,豈弟等所能強迫?」(《李文忠公朋僚函稿》卷六,同治四年四月十四日《復吳仲仙漕帥》)僧邸,指僧格林沁;南軍,即淮軍;劉省三,即劉銘傳。

[5] 同治四年五月四日明發諭旨。

[6] 《曾國藩全集·批牘》同治四年六月六日《批浙江處州陳鎮國瑞具稟暫駐歸德並餉項軍火如何籌措等情》。

[7] 左宗棠說:「陳國瑞舉動離奇,當由多看《三國演義》之故」(《左宗棠全集·書信》二,同治七年《答官秀峰伯相》);看來陳國瑞一身「學問」,得力於《三國》和《孟子》。

[8] 參看《每聞春風之怒號則寸心欲碎》一章。

[9] 《李文忠公朋僚函稿》卷六,同治四年閏五月二十九日《上曾相》。

[10] 《李文忠公朋僚函稿》卷六,同治四年四月十四日《復吳仲仙漕帥》。

[11] 《曾國藩全集·書信》七,同治四年六月八日《致李鴻章》。

[12] 《曾國藩全集·奏稿》八,同治四年七月二十四日《補參陳國瑞摺》、《再密陳陳國瑞事狀片》。

心灰意冷,索性幫辦的活也不幹了,陳國瑞請了個病假,南下江蘇,在清江浦療養。心緒惡劣,不免遷怒於人;某日,養子陳振邦不知何故得罪了他,陳國瑞大怒,揚言要殺逆子,正家法。振邦跑到漕運總督吳棠家求救,吳出來打圓場,陳不聽,執意要殺。其時,振邦已經積功升上總兵,赫然朝廷命官,且嘗直接聽命於吳棠;於公於私,吳棠都得保護他的人身安全,故將其藏在府中。陳國瑞聞信,親率數百親兵,連夜趕往督署,勒令交人。吳棠急命關門,陳國瑞即令破門。督署護衛又驚又怕,在內大喝:「乃敢反耶!」國瑞頗有辯才:「以子判父,非反而何?」不一會,連破大門、二門,殺奔到宅門前。宅門堅固,門前迴旋餘地不大,攻兵難以致效,久攻不克。僵持間,門內守衛眾口其罵,從充任「粵寇」童子軍的反革命「劣跡」一直罵到前不久被劉銘傳全殲精銳的「糗事」,其間必還夾雜各類人身攻擊用語(伯牛案:當日所罵具體為何,今不可考。以上內容,謹就個人閱讀及日常經驗臆造)。門不破,罵愈急,陳國瑞不勝羞怒,「痰涌氣厥」,誘發某種類似癲癇的病態,乃「以頭觸門」,「頹然仆地」。吳棠這才開門,命人將其抬到某廟,實行雙規。同時,據實上奏,「劾其病癲」。估計軍機處看了這份參稿,哭笑不得,才會有以下四條處理意見:首先,根據精神病人不得擔任公職的原則,「褫職」;其次,根據精神病人不承擔刑事責任的原則,不予治罪,「押送回籍」;再根據社會保障法中切實照顧好精神病人日常生活的原則,「收其鹽本、田產充公。存銀二萬五千兩,儲湖北官庫,分年付貲生計,毋令失所」;最後,根據國家幹部(離休)管理制度,囑咐地方官「俟其病痊,奏聞」。

經醫護人員精心護理,在各級官員悉心關懷下,陳國瑞將軍逐漸恢復了健康,並時常登高攬勝,感時抒懷。於是,黃鶴樓上,故將軍「著道士冠服」,慨然提筆,「作掌大書」,寫下了「白雲可殺不可留」的名句。

解題說過,「白雲」意指「蔽日」的小人。軍界最大最厚的一片「白雲」,自非曾國藩莫屬;其他劉銘傳、吳棠之流,則是奇形怪狀的各色「白雲」。「白雲」蔽日,不見長安;昔日的百戰名將、青年「大帥」[1],今日破產奪官,落魄如此。細說從前,展望未來,怎不恨殺「白雲」?怎不恨不殺「白雲」?此生若再見「白雲」,怎不仗劍而起,揪而殺之?所以,據此邏輯,才會有一段陳國瑞追殺曾國藩的故事。故事是這樣的:

「曾國藩晚入都,湖南、北同鄉京官公宴諸會館。酒酣,國瑞觸念往事:曾奏痛屈抑己;拔劍砍之。曾繞柱而走。閣學陳廷經於曾為同年,而國瑞宗人;以身翼蔽曾,奪其劍而罷」;

真有這回事么?我們先看看這個故事是誰講的。故事出自吳光耀的《庚戌文鈔》。吳光耀是陳國瑞的湖北老鄉,掌故專家汪康年說他「於湘人中興將帥深致不滿,而於鄂人及他省人有功被抑者則力為表揚……惟此書於所聞見輒為載筆,未嘗詳細考察,至於諸人履歷亦多舛錯」;然則此書不單像大部分筆記著作一樣,博聞而不闕疑,廣識而不核實,其作者還隱持「省籍歧視」,記人敘事,未免摻入主見,不夠客觀。那麼,我們有必要仔細考證一番,看這個故事是否有失實之嫌。

首先,故事情節就比較可疑。陳國瑞親歷行陣,手刃強敵無數,有心殺人的話,便是十個曾國藩也給他打發了。三十多歲的陳國瑞追殺年近六旬的曾國藩,曾還能「繞柱而走」,莫非《挺經》之效更勝《易筋經》?陳廷經一介書生,竟能於千鈞一髮時「以身翼蔽」,「奪其劍而罷」,身法如此高妙,手法如此准捷,莫非是化裝成內閣學士的大內高手?

當然,「戲說」是筆記著作的特點,讀者不必太多拘泥。考察歷史,大節為要,我們可從「亦多舛錯」的「諸人履歷」入手,檢驗作者對筆下人物的熟稔程度。他說「陳廷經於曾為同年」;同年,蓋指同年考取鄉試、會試之人。曾國藩在道光十四年中舉人,十八年中進士;陳廷經卻在道光二十四年中進士[2],明顯不是同年。履歷舛錯的毛病,又犯了一次。但是,記憶傳聞有誤,尚不足妨礙故事整體的可信度,只有從時間、地點及其他旁證入手,或真或假,才能查個水落石出。

吳光耀說事發地點在湖廣會館,我們可以根據《曾國藩日記》的記載,逐次核對他在湖廣會館的形跡,看能否發現「刺殺事件」的蛛絲馬跡。

曾國藩自咸豐二年離京以後,直到同治七年才再度入京。這次是調任直隸總督,並奉旨覲見二後皇帝,他於十二月十三日至京,明年正月二十日離京。一個多月內,他去了兩次湖廣會館。十二月二十一日,湖南同鄉在湖廣會館設宴招待他,聽戲、飲酒,從下午到晚上,十二點多才走,看不出受驚的痕迹。八年正月十日,到湖廣會館團拜,飲酒、聽戲,從四點多呆到九點多,回家後,「甚得佳眠」,也沒受到驚嚇。同治九年九月,調任兩江總督,臨行進京請訓。九月二十五日至京,十月十五日出京,其間去了一次湖廣會館。十月十一日,恰逢他六十大壽,同鄉京官及其他僚友隆重設宴於湖廣會館。下午三點至館,七點多回家,回家後還清理文件,並未遭遇突發事件[3]。此次離京後,直到死在江督任上,他再也沒到北京。由此可見,曾國藩在湖廣會館遇刺,不符事實。

吳光耀是不是記錯了地點呢?遍查同治七、八、九年在京日記,都沒有此類突發事件的記載。曾氏日記於待人、會宴諸事,紀錄甚詳,此種事件雖不愉快,但是也沒必要隱諱。據此,可以認為,曾國藩在京期間遇刺,不符事實。

還不甘心的話,我們再看看在京期間乃至直督任內,他與「當事者」二陳的交往。據日記記載,在京及直督任內,唯一一次三人共同見面,乃在九年七月廿三日:「陳小蕃來久談,陳鎮來一談」;小蕃,陳廷經字。陳鎮,即陳國瑞。此時曾國藩正處理天津教案,陳國瑞被法國公使羅淑亞點名抓捕[4],他力辯其不在事中,無須治罪。與二陳的會談,應該與此有關,陳國瑞這會也絕不可能「酒酣」、「拔劍」。

根據對曾國藩言行蹤跡的調查,我們找不到遇刺的痕迹。從陳國瑞在同治八、九年內的行蹤,也看不出他曾有此豪舉。刺殺武英殿大學士直隸總督未遂,若要論罪,必是死刑;倘若審官徇情、奧援出力,也是死罪可免,活罪難逃,發配新疆、東北等地,乃是題中應有之義。可是,考察事實,此期間的陳國瑞春風得意,直上青雲,怎麼也不像受過刑責的樣子。所以,「白雲可殺」,而終於未殺。人物、時間、地點,沒有任何證據支持此一事件的真實性,吳光耀捏造故事、意淫老鄉,可以結案定擬。九泉之下,他恐怕也因造謠誹謗而處身拔舌地獄了。慶雲(國瑞字)雖未追殺「白雲」,但是,人在長安,浮雲已散,陳國瑞將度過一段事機最順、意氣最甚的歲月,足以令其淡忘過往的屈辱,消泯曾經的恩怨。

同治七年春,捻軍張宗禹突犯直隸、山東,經醇王密薦,陳國瑞赴京,進入神機營,以頭等侍衛身份訓練旗兵。當時捻勢大盛,恭親王節制左宗棠、李鴻章、曾國荃諸軍,合圍會剿,成效不著。陳國瑞以剿捻起家,一時間很多人都想重新起用他。剿捻不力,退居後勤保障一線的曾國藩也不例外。五年底,他給李鴻章幼弟李昭慶傳授機宜,就說:「據擒賊供:所以怯陳國瑞者,以其夜間極善劫營,又打仗耐久,不肯收隊。湘、淮各軍槍炮遠勝於陳,但不肯戀戰,收隊太快云云」[5];淮軍初始,得蘇、滬餉源之利,過於倚靠洋槍大炮,養成驕嬌之氣。與捻軍相遇,對攻近戰,稍遜一籌,並不僅僅是不習騎戰的原因(陳國瑞在僧軍,並不統領馬隊,而是指揮步兵)。來自對手的讚揚最可寶貴,所以曾國藩不得不惹發相思,唱起「人不如故」的老調。六年初,他就寫信給李鴻章:「擬調陳國瑞前來金陵察酌,練成一軍,備賢昆仲及舍沅弟調遣」;按:曾國藩時任兩江總督,故稱調其來金陵;「舍沅弟」,曾國荃字沅浦,時任湖北巡撫。但是,古琴雖好,奈何調不準弦?陳國瑞桀驁難馴,他「反覆籌思」,權衡利弊,覺得並無把握用好這個「將才」,終於只能「決計不用」[6]。曾國藩不敢調,醇王卻敢,原因不在他比曾國藩更能「將將」,而是因為:一,湘、淮軍勢太盛,始終不令滿人放心。如果陳國瑞練成新軍,則可以收到制衡的效果;二,陳和僧格林沁情同父子,恭、醇和僧交情亦深,較之調派其他漢人將領,共事當更愉快,情感愈易融洽。

「陳大帥」之名久在人口,一旦來京,故將軍重作干城,王公貴戚「望門而求納交」,朝野稱頌,中外傾動。更令他心情愉快的是,聽到他重出江湖的消息,死敵劉銘傳立即告病還鄉,逃之夭夭[7]。老「白雲」退居二線,小「白雲」驚慌逃竄;坐觀浮雲窘態,恐怕比手刃浮雲更令人快活。

--------------------------------------------------------------------------------

[1] 陳國瑞在軍中,屬下皆以「大帥」呼之。

[2]

[3]

[4] 羅淑亞《天津滋事記》說陳國瑞雖未親自參與燒掠教堂,但是「以言語勉之,曰:『燒罷燒罷,予必偕汝。聞知天津有好孩子,滅外國人,毀壞他們的房屋!』……且以大員遇此事強辯,欲置身局外,自謂焚殺之時,在船上與童子作樂,更當作何等人品呢?」(《曾國藩全集·奏稿》十二,同治九年八月二日密諭附錄《譯出羅淑亞送到天津滋事記抄件》)人品不好,也要正法,法國人確實有點不講道理,所以曾國藩堅決不同意拿陳國瑞「議抵」。此外,奕譞、崇厚等人為之作證擔保,對陳國瑞撇清干係也有幫助。

[5]

[7] 《李文忠公朋僚函稿》同治七年正月十九日《上曾相》:「省三因陳國瑞為六、七王所倚愛,恐為中傷,浩然回里」;六、七王,即恭王、醇王。

排除干擾,輕裝上陣,陳國瑞入京的第一項任務就是訓練神機營的旗兵。神機營創設於咸豐末年,抽調在京八旗精銳組成,僧格林沁曾任指揮官,現在由醇王奕譞領銜。神機營固為「八旗精銳」,但依然保留了養鳥、斗蟈蟈、酗酒、私鬥等「日操」項目,所以比較湘、淮各軍以及陳國瑞原來統領的部隊,差距有如天壤。奕譞帶陳國瑞去各營視察,熟悉工作環境,幾天後,問他:「是可用耶?」他直話直說:「以國瑞言,無一用」。隨後,就是整風改造。他的方法很簡單,旗兵懶散已久,改造之法,無非「習勞」。「習勞」之法,就是每天帶領旗兵「荷戈環尋外城」,按今天的說法就是「拉練」,就是「跑圈」。體能訓練天天搞,「旗人疲欲死」,怨聲載道,從將領到士兵,「人人恐懼國瑞即真統旗兵」。奕譞一看,兵帥不合,汰練舊軍是行不通了,只有募練新軍。於是讓他在神機營士兵以外招募數千人,陳國瑞正有此意,兩人一拍即合。但是,直隸地方,士民疲玩,幾乎沒有合格的兵源,就地取材行不通;回鄉招募,加以訓練,再帶到北京,時間上來不及。怎麼辦?今日商業社會,新公司要在短期內獲取業績,在人事政策上最快捷有效的辦法就是高薪挖人;陳國瑞雖不做生意,生意經還是門清,他也搞了一套優餉挖兵的辦法。當日華北平原,左宗棠部隊最多,陳國瑞便宜行事,先對老左開挖。

左宗棠的楚軍沿襲湘軍的薪酬制度,普通士兵每月工資四兩多銀子;陳國瑞則開出七兩五錢的「天價」,派出「獵頭」,跑到楚軍各營「勾引勇丁」,甚至連左宗棠的親兵營也有「獵頭」們的蹤跡。除了工資高,陳國瑞的「募章」還規定:「賭博、洋煙不禁,搶奪不禁」。不論湘軍、淮軍,其基層士兵誠如王闓運所說:「以利為義」;兩軍待遇優劣懸殊如此,士兵用腳投票也就是很正常的事情。於是,短短几天,陳國瑞就從楚軍挖了三百多人。不但挖人,「逃勇」們順手牽羊,還帶走軍械裝備以及騾馬米糧,陳軍接兵人員並有趁機搶奪之事。左宗棠聞之大驚,這不是赤裸裸破壞就業市場秩序么?任之不管,非戰鬥減員必將愈演愈烈,楚軍崩潰堪虞,於是,趕緊上奏告狀,請責成奕譞「妥為駕馭」[1]。

當日,軍機處領班大臣是恭親王,大概覺得因陳國瑞之事,得罪奕譞或左宗棠任何一方,都不明智,還是居中作老好人比較恰當。於是,有了這麼兩條處理意見:首先,不追究陳國瑞的過錯。雖然「該侍衛謬妄至此」,本應懲處,但是「剿賊吃緊」,還是「姑示包容」。其次,給左宗棠一個面子。將陳國瑞及其軍隊調離神機營,交由左宗棠節制。表面上作了處理,實際上什麼也沒處理。不予處罰,固然是沒有處理;將他調到左宗棠麾下,好像是將處理之權交給了左宗棠,其實,是堵他的口。「嗣後該侍衛營中軍餉軍械,即由左宗棠隨時撥給。此中輕重機宜,諒該大臣自能斟酌辦理也」 [2]。

統帥之所以為統帥,就是要做到兩句話,所謂「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以外」。其實,「決勝」之事,多有賴於前線將領的現場指揮,主帥身處「千里以外」,是不能「遙制」的。主帥在「帷幄之中」,除了制定整體戰略,真正要竭盡心力「運籌」的乃是餉需問題。湘淮諸帥,自起兵到裁兵,從東南到西北,大部分時間、精力都用在籌餉上。甚至可以說,主帥威信之所以能夠建立,領導能力、人格魅力固然重要,籌餉的本事才是實實在在的功夫。否則,書生帶兵,僅靠道德文章,沒有銀錢糧草,武將們是萬萬不會服氣的。「籌餉難於籌兵」,是曾、胡、李、左的共識;無餉不可添兵,則是具體操作的常識[3]。明白了這一點,就不難想像,左宗棠必對突然增的三千陳軍(諭旨限額之數),深感棘手。但是,陳國瑞既然開得出七兩五錢的高價,不言而喻,他的餉源早有著落,並不需要左宗棠「隨時撥給」(至少短期內如此)。不需要經濟支持的話,名義上歸不歸左宗棠節制,對陳國瑞來說,有什麼本質區別?陳軍的早期投資,必然來自奕譞的撥款,花了神機營的錢,不聽神機營的令,怎麼可能?所以,實際上的控制權,左宗棠並沒有得到;當然,他也不希罕得到。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名義上場面上大家得過且過,私底下實踐中大家該幹嘛幹嘛。所以,「此中輕重機宜」,「該大臣」心中有數,必定能「斟酌辦理」。「該侍衛」心中也很亮堂,高薪挖兵、搶奪裝備的「既得利益」不被剝奪,以後收斂一點,還是能做一支自由自在馳騁在華北大地的「游擊之師」。

當日剿捻,大部隊有三支,分別由左宗棠、李鴻章、都興阿統率,重大戰役,也由此三路大軍應付。陳國瑞遊玩其中,打仗的機會不多,閑得發慌,甚為無聊。不為無益之事,何以遣無聊之日?要文斗,不要武鬥(汲取與劉銘傳爭鬥大敗的教訓),那就只好罵人。他寫信給左宗棠,「曆數其短」,如排擠曾國藩,是為「背恩」;壓制鮑超、蔣益澧等人,是為「攘功」[4]。陳國瑞並非言官,所言之事,跟他本人沒有一點關係,而且都是誅心之論,辨無可辨。左宗棠收信後只有搖頭苦笑,他不能也不屑於回信對罵,所以只有憋下這口怨氣。陳國瑞還不罷休,將信稿交給奕譞,囑為代奏,儼然把自己當作維持風紀的御史。下級如此猖狂,但又不能「節制」,再被他罵上幾回,笑話必然越鬧越大。因此,左宗棠借口所部與陳軍相隔遙遠,不利指揮,請求將陳國瑞交由山西巡撫節制[5]。但是,軍機處既然把皮球踢過來了,再要踢回去是不對的,所以諭旨云:「仍著左宗棠隨時調度,不必有所顧忌……該大臣身為統帥,不得諉諸他認為自全之計」[6];左宗棠都管不了,別人怎麼管得了?而且調離神機營本就是你左宗棠的建議,好事要做到底,這時候想卸肩,恭親王自然不答應了。

但是,沒過多久,陳國瑞「游擊」到山東境內,左宗棠奉命專防直隸運河兩岸,調度實有不及;恰逢李鴻章督師北上,進入山東境內。於是,朝旨俞允前請,將陳國瑞調歸李鴻章指揮。李鴻章是劉銘傳的上級,按照陳國瑞的作派,不和他為難是萬萬不能的,但是,不過兩月,清軍就取得了剿捻的全面勝利,陳、李之間也就來不及發生不得不說的故事。事後封官進爵,陳國瑞戰功雖不卓著,但也開復以前處分,並賞給雲騎尉世職。諸軍旋即裁撤;左宗棠楚軍入西北,李鴻章淮軍變成防軍,陳國瑞兩不相與,無所事事,遂往來江蘇、直隸間,終日遊玩。九年,發生天津教案,他並未參與動亂,前已說及,略去不表。綜觀同治七、八、九年間,陳國瑞優遊疆場,交結王公,無功而受祿,有事則開罵,一帆風順,萬事如意;如前所謂,正是一段「事機最順、意氣最盛」的黃金歲月。但是,禍福相倚,動靜相生,陳國瑞這種人註定不能過上平淡無奇的生活,不是他自己無事生非,就有別人要借題發揮。在揚州邂逅李世忠,就打破了陳國瑞的幸福生活。

李世忠,原名昭壽,河南人。咸豐中前期,他在淮南起兵,周旋於捻軍、太平軍、清軍之間,忽降忽叛,忽叛忽降。那時天下大亂,誰也騰不出手來懲治這個反覆小人。咸豐八年,勝保親赴清流招降,他才定下性來。此後奮勇殺「賊」,咸豐特為褒獎,賜名「世忠」。同治元年八月,勝保被逮捕,他上書朝廷,「請黜己官為之贖罪」(彼時李官提督)。次年,勝保賜死,李世忠失去倚靠,夾在僧軍、淮軍之間,不免屢受排擠。但是強弱之勢非同往日,再要造反,必定是自尋死路,因此,他只能低聲下氣,苟活其間。其中,欺負他最厲害的當屬陳國瑞。不但搶他的鹽,殺他的部將,連他自用的馬鞍、皮大衣也要強行索要;種種不堪之事,每一想起,李世忠不由得咬牙切齒,怒火中燒。但是,陳大帥是僧軍第一大將,打仗奮勇,聲名日起;他歷史污點太多,此時又沒有了靠山,於是人人切齒,聲名極壞。他要敢說個不字,陳國瑞必定把他當作「反賊」予以剿滅。太平天國滅亡後,他的軍隊被遣散,自己也開缺回籍;而陳國瑞混跡剿捻大軍,且有京中醇王等人撐腰,兩人實力對比太過懸殊,他就更不可能報復到陳國瑞。這口氣看來要一直憋到咽氣為止。

陳國瑞離開軍隊後,不樂北居,遂騎鶴下揚州,當起了寓公。李世忠雖已回到河南,但曾在揚州置辦房產,今擬變賣為養老之資,於是前往揚州處理產權交易。就這樣,同治十年,二人邂逅於煙花三月的揚州。李世忠憋氣已久,一直找不到報復的機會,老天有眼,讓他在揚州遇到一個賦閑的陳國瑞,此時不報仇雪恥,豈不遺憾終生?於是,辦妥交易,他便登門造訪。

美人遲暮,名將白頭,俱是難以為情的景況。其所以難為情,則因害怕寂寞。欲消除寂寞,最好的辦法是昨日重來,再創輝煌。但是天下太平,英雄無用武之地,除非起兵造反,否則欲求一戰而不可得。這個設想過於荒誕,不足為法。其次,則沉醉於輝煌的往事,逃避現實。其具體做法,或者寫回憶錄,或者找來阿貓阿狗,發泄一下傾訴欲。陳國瑞粗通文墨,寫書不能成章,只好通過侃大山解決此一問題。侃大山的對象,最好是曾經共事之人,因為有共同語言,易於交流;這個共事者的功績若不如己,則是上上之選,否則不能保證足夠的話語權。猶有甚者:倘若屢敗於己的對手,能夠把酒對坐,重溫當日戰事。我說我怎麼勝,他說他不該敗,然後我告訴他事實勝於雄辯,歷史不能假設。他登時語塞,滿面通紅,只好不發一語,埋頭喝酒。斯人可遇而不可求,簡直就是上帝贈與白頭名將的禮物。所以,於寂寞難耐中得見斯人,陳國瑞十分激動,十分愉快。加之二人功成名就,有車有房,講究持盈保泰,以禮相待;不能如從前做無產階級時動輒靠武力解決問題,所以他不擔心李世忠心懷不軌,真能搞出什麼花樣。李世忠雖有所謀,但不能過早暴露,乃強顏歡笑,虛與委蛇。於是,招妓命仆,飲酒聽戲,連日宴談,賓主盡歡。

席次,陳國瑞縱談往事近事,「一種恃強喜事光景」,談到興起,故態復萌,又找李世忠要東西。小到金魚,大到假山,乃至李世忠帶來揚州、作公關之用的花鼓戲班,陳國瑞也要他贈送報效。李世忠一一答應,只待陳國瑞完全失去警惕,他便有機可乘。陳國瑞果然中計,交往多天後,不復有防範之心,家中保衛大為鬆懈。於是,四月十四日,李世忠領著一幫打手,「軍營穿著,攜帶刀槍」,闖入陳宅,強行劫持了陳國瑞。據陳國瑞事後稟稱,「扭拖之時,揪落頭髮一綹」;看來,李世忠是扯著辮子,將他拖出家門的。此前,為運送家資,李世忠備好了船隻,出門後,陳就被綁到船上。旋即開船南下。途中,李世忠強迫陳國瑞手寫家信,稱當於某月某日送若干銀子至某處。按之國法,李世忠的行為已經由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罪升格為綁架勒索罪。

陳國瑞被綁走,其侄陳澤培趕緊帶人追趕。李船已經開行,陳澤培只能在岸上呼救,並揚言救出陳國瑞者,立賞萬兩,抓獲李世忠者,亦賞萬兩。當日河中船隻水手多為湖北人,聞聽陳大帥被綁架,早已萌發救人之意,待聽得還有高額懸賞,更是拚命追趕,個個爭先。一時間,河中岸上,「呼聲震天」,並在瓜洲四里鋪圍住李船。李世忠可沒料到這種情況,慌亂之下,將陳國瑞轉移到另外小船,自己也換船逃跑。喊打喊殺聲中,李世忠「倉皇落水」,洇渡逃跑。水手們登上大船,沒找到陳大帥,卻發現了李世忠運往家鄉的銀兩輜重,於是一哄而上,搶個精光。陳澤培隨後趕到,陳、李俱不見蹤跡,乃揪獲在船婢妾四人,帶回揚州,以備交換「戰俘」。途中,一人跳水自盡。明日,其他三人被押到揚州,遊街示眾。

李世忠人財兩空,不敢再回揚州,只好帶著被綁架的陳國瑞,開具失單,去南京「報案」。十七日,李世忠到了督署,請見總督。曾國藩在綁架案發生之次日就已得到消息,對李世忠的「無賴行徑」深感憤怒,於是不予接見,但令速將陳國瑞釋放,再作處理。李世忠趕緊將陳國瑞帶來,於是分頭審訊,整理案情。

兩份口供,各執一詞。李世忠列舉陳國瑞強搶鹽船、馬鞍、皮衣事實,強調此次不是綁架勒索,乃是討還舊債。陳國瑞則說鹽船變賣,用於發放獎金(職務犯罪),馬鞍、皮衣不是搶奪,而是李世忠自願贈送,他根本就沒有債務。對這段糊塗賬,曾國藩批示:「當時未經呈報有案,此次又未先行申訴,從前軍營無理之事,只好概置不論」;對於李世忠引此為綁架陳國瑞的借口,希圖逃責,曾國藩反唇相譏:「試問李世忠:咸豐間,擄財殺人之事,不知凡幾,若令被害之家一一全來訴冤,又將何以處之?」然後,「平情而論……陳國瑞所供規勸李世忠各語,即系生平甘言欺人之伎倆;李世忠之事事允其所請,即系生平蓄謀害人之伎倆。兩人之心術相近,而李世忠尤為兇狠」;二人都不是善男信女,「心術相近」,只需辨別過多過少的問題,無所謂有罪無罪的區別。陳國瑞「生平甘言欺人之伎倆」,言外之意,則是六年前陳國瑞回復曾國藩兩千字「長批」時,「詞氣極為謙謹」,卻「無矢志遵行之語」。李世忠「生平蓄謀害人之伎倆」,則指斥其屢降屢叛的劣跡。最後判決,原告被告都要受處罰:李世忠「軟禁陳鎮」,「擄人勒索」,本應嚴懲。而此前朝廷受降,「業已保全於前」,所以從寬處理,免其治罪,只是革去提督,勒令回籍,交地方官嚴加看管;陳國瑞是受害者,但是「好作大言,以致家屬效尤生事(指陳澤培劫持李妾並逼死一人),且先與李世忠交接往來,挾妓演戲,亦屬有玷官箴」,故降級為都司,也勒令回籍。其他為首滋事水手及陳澤培則另案處理,酌加懲辦[7]。

此判就像上次的長批,陳國瑞又受到不公平乃至粗暴的待遇。他固非良善,但就事論事,不能不說他是案中絕對無辜的受害者。至於「家屬效尤」,聚眾鬧事,並釀成命案;他當時被關在船艙,想管也管不了,實不應為此負責。唯一算得上的錯誤,只有「挾妓演戲」一條,可是僅憑這條,降職也就罷了,勒令回籍,不太過分了嗎?上次長批不能公平的原因,如前所述,在於曾國藩無法對淮軍將領一視同仁,情不得已,讓陳作了犧牲品。此判過分,原因又在哪裡呢?

曾國藩素來看不慣陳國瑞,伺機泄憤?然則去年天津教案,曾國藩就可應法國公使之請,將陳國瑞論罪「議抵」,何必等到今年?顯見,原因不在曾國藩的一己觀感。不過,真正原因卻和洋人有關,並可上溯到去年的教案。陳國瑞沒有親身參與天津愛國市民的砸搶燒殺,但是他袖手旁觀,並出語鼓勵,已經法國公使羅淑亞記錄在案;他平日言論,也有「志在驅夷」之類的大言。他的職務,相當於今日警備區司令;而名聞中外,又類似今日的公眾人物,所謂名人。揚州等口岸城市,則是教士、洋商麇聚之地,陳國瑞稍有排外舉動或者類似言行,必定引起西人注意。十年四月初,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就接到英國人投訴,說陳國瑞「分散銀錢,煽動百姓」,刊刻排外出版物《辟邪實錄》[8](伯牛按此書當日已是禁書),並「慫恿匪徒窺探進攻」。於是總署致函曾國藩,「引(天)津事為戒」,要他「傳飭陳鎮勿再逗留揚郡」。而曾國藩派人調查,則發現投訴之事,都是子虛烏有。「分散錢財,煽動百姓」云云,乃是陳國瑞於年終大做善事,給貧民發放錢米;刊刻禁書,查無實據;「慫恿匪徒」云云,純乎想當然耳的誅心之論。他這個總督剛剛在直隸任上處理教案,不盡妥當,被群眾罵為「漢奸」,倘再「因彼族無稽之謠,遽下逐客之令」,適足成全陳國瑞的令名,而盡毀自己的晚節。所以,他夾在總署指示和民間輿論之間,左右為難。恰在這個尷尬時刻,陳、李事發,送來一個攆走陳國瑞的機會,所以他的判決要故作嚴厲,過分其詞,將陳國瑞也「勒令回籍」。既處理了目前的突發事件,又消除了日後的外交危機,「斯一舉兩得之道也」[9]。

曾國藩「一舉兩得」,倒霉的陳國瑞卻「禍不單行」,綁架受辱不算,還得莫名其妙的「勒令回籍」。曾國藩簡直是他命里註定的對頭:上次被參奏,誘發他的精神病;這次被驅逐,斷送他的養老夢。嗚呼!「白雲可殺不可留」,否則,就只能「黃鶴飛來複飛去」了。

明年,曾國藩死於南京。光緒元年,陳國瑞偷偷潛回揚州。不久,牽涉一樁命案,於光緒二年發配到黑龍江齊齊哈爾。他名其住處為「卧虎軒」,改稱西泡子為「虎溪」,自號「虎溪釣客」。光緒八年,病歿,享年四十七歲[10]。

--------------------------------------------------------------------------------

[1] 《左宗棠全集·奏稿》三,同治七年三月十三日《陳國瑞誘致勇丁劫奪軍裝請敕神機營妥為駕馭摺》。

[2] 同治七年三月十三日上諭。

[3] 湘淮諸軍,上下所以和衷,將士所以用命,根本在於戰時的後勤保障以及戰後的財產分配。只是此章並不以此為重點,故詳細分析從略。作者將在討論營制的專章論述此一問題。

[4] 薛福成《庸庵筆記》卷二。

[5] 《左宗棠全集·奏稿》三,同治七年三月二十八日《請將陳國瑞交山西撫臣節製片》。

[6] 同治七年四月三日上諭。

[7] 《曾國藩全集·批牘》同治十年四月《披瓜洲吳鎮等稟前江南李提督與陳鎮國瑞互相滋事緣由》。

[8] 此書作者,署名饒州第一傷心人,實為湖南人周漢化名。是四卷本《辟邪紀實》的節選本,主要內容為指斥天主教為邪教,呼籲政府、人民加以禁絕。

[9] 此段引文參見《曾國藩全集·書信》十,同治十年四月間致沈秉成、丁日昌、李鴻章、陳蘭彬等人函札。

[10] 他在齊齊哈爾事迹,參見譚彥翹《虎溪釣客陳國瑞》一文。


你的惡行從愛爾蘭到契丹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你下賤的品行有如希臘戲劇的主角一般。

祝願你的體液在軀體里朽爛。

祝願你的一生短暫而不幸。

祝願智慧永遠棄你而去。

詛咒你的七代先祖!

願你活活被縫進死駱駝的肚子里!

願真主降災於你全家!

你這條污穢的狗。


汪精衛當漢奸後自提對聯:

立民族民權民生之宏願,開為黨為國為民之大業。

時人諷刺,添了數筆:

立泯族泯權泯生之宏願,開偽黨偽國偽民之大業。


懸胡青天上,埋胡紫塞旁。
胡無人,漢道昌。
——大唐種族滅絕計劃宣傳詞之《胡無人》,作者,李白。

評價:不清真,破壞民族和諧,帶著對少民的歧視與惡意。


「有便,告知山西蒲州相公張鳳盤,今張家事已完結,願他輔佐聖明天子於億萬年也!」

張居正死後遭到萬曆皇帝清算,抄家期間張居正長子張敬修不堪其辱,憤恨自縊,並在自己的遺書中留下了上面的血淚控訴。


蘇軾在御史台獄寫的絕筆詩(當然,沒死成)

予以事系御史台獄,獄吏稍見侵,自度不能堪,死獄中,不得一別子由,故和二詩授獄卒梁成,以遺子由。

聖主如天萬物春,小臣愚暗自忘身。

百年未滿先償債,十口無歸更累人。

是處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獨傷神。

與君世世為兄弟,更結人間未了因。

柏台霜氣夜凄凄,風動琅璫月向低。

夢繞雲山心似鹿,魂飛湯火命如雞。

眼中犀角真吾子,身後牛衣愧老妻。

百歲神遊定何處,桐鄉知葬浙江西。

至於蘇軾在御史台獄究竟有多慘,用一點旁證就可以說明,他的同期獄友蘇頌詩里說:遙憐北戶吳興守,垢辱通宵不忍聞。


以下文段來自《聖經》

那褻瀆耶和華名的,必被治死;全會眾總要用石頭打死他。不管是寄居的是本地人,他褻瀆耶和華名的時候,必被治死。[利24:16]
但那擅敢行事的,無論是本地人是寄居的,他褻瀆了耶和華,必從民中剪除。[民15:30]
"你必要用刀殺那城裡的居民、把城裡所有的、連牲畜、都用刀殺盡。你從那城裡所奪的財物都要堆積在街市上、用火將城和其內所奪的財物、都在耶和華你 神、面前燒盡.那城就永為荒堆、不可再建造。"[申命記13:15-16]
「你的同胞弟兄,或是你的兒女,或是你懷中的妻,或是如同你性命的朋友,若暗中引誘你,說,我們不如去事奉你和你列祖素來所不認識的別神;是你四圍列國的神。無論是離你近,離你遠,從地這邊到地那邊的神;你不可依從他,也不可聽從他,眼不可顧惜他。你不可憐恤他,也不可遮庇他;總要殺他。你先下手,然後眾民也下手,將他治死;要用石頭打死他,因為他想要勾引你離開那領你出埃及地為奴之家的耶和華你的神。」[申13:6]
如果新娘不是處女,就要用石頭將她打死(申22:21),女子是在城裡被強姦卻沒有喊叫,也要處死。[申22:24]
那些城邑所有的財物和牲畜,以色列人都取為自己的掠物;唯有一切人口都用刀擊殺,直到殺盡;凡有氣息的沒有留下一個。[書11:14]
我―萬軍之耶和華在忿恨中發烈怒的日子,必使天震動,使地搖撼,離其本位。[賽13:13]
人必象被追趕的鹿,象無人收聚的羊,各歸回本族,各逃到本土。[賽13:14]
凡被仇敵追上的必被刺死;凡被捉住的必被刀殺。[賽13:15]
他們的嬰孩必在他們眼前摔碎;他們的房屋必被搶奪;他們的妻子必被玷污。[賽13:16]
以利沙從那裡上伯特利去,正上去的時候,有些童子從城裡出來,戲笑他說:禿頭的上去罷!禿頭的上去罷!
[王下2:23]
他回頭看見,就奉耶和華的名咒詛他們。於是有兩個母熊從林中出來,撕裂他們中間四十二個童子。
[王下2:24]
凡不尋求耶和華以色列 神的、無論大小、男女、必被治死。[歷代志下15:13]
拿你的嬰孩摔在磐石上的,那人便為有福![詩137:9]
撒馬利亞必擔當自己的罪,因為悖逆他的神。他必倒在刀下,嬰孩必被摔死,孕婦必被剖開。[何西阿書
13:16 ]
我必使災禍臨到人身上,使他們行走如同瞎眼的,因為得罪了我。他們的血必倒出如灰塵;他們的肉必拋棄如糞土。
[西番雅書 1:17]
此等不信之人,被這世界的 神弄瞎了心眼,不叫基督榮耀福音的光照著他們。[林後4:4]
使一切不信真理、倒喜愛不義的人都被定罪。[帖後2:12]
倘若他們因認識主救主耶穌基督,得以脫離世上的污穢,後來又在其中被纏住制伏,他們末後的景況就比先前更不好了。他們曉得義路,竟背棄了傳給他們的聖命,倒不如不曉得為妙。俗語說得真不錯:「狗所吐的,它轉過來又吃;豬洗凈了,又回到泥里去滾。」這話在他們身上正合式。——《彼得後書》2章20至22節
沒有明白的,沒有尋求神的;都是偏離正路,一同變為無用。沒有行善的,連一個也沒有!
他們的喉嚨是敞開的墳墓;他們用舌頭弄詭詐。嘴唇里有虺蛇的毒氣。滿口是咒罵苦毒。殺人流血,他們的腳飛跑,所經過的路,便行殘害暴虐的事;平安的路,他們未曾知道。他們眼中不怕神。——《羅馬書》3章11至18節
只是那些膽怯的、不信的、可憎的、殺人的、淫亂的、行邪術的、拜偶像的和所有說謊的人,他們的分是在燒著硫磺的火湖裡。這就是第二次的死。——《啟示錄》21章8節
信他的人,不被定罪;不信的人,罪已經定了,因為他不信 神獨生子的名。——《約翰福音》3章18節

以下文段來自《古蘭經》

(2-191)你們在哪裡發現他們(不信道者),就在哪裡殺戮他們,
(9-5)就在那裡殺戮他們,俘虜他們,圍攻他們,
(8-65)你應當鼓勵信士們奮勇戰鬥,
(9-29)即曾受天經的人,你們要與他們戰鬥,直到他們依照自己 的能力,規規矩矩地交納丁稅,
(3-85)舍伊斯蘭教尋求別的宗教的人,他所尋求的宗教,絕不被接受,
(5-10)不信道而且否認我的跡象的人, 是火獄的居民,
(9-28)以物配主者,只是污穢
(2-193)你們當反抗他們,直到迫害消除,而宗教專為真主,
(14-17)(不信道者)一口一口地飲,幾乎咽不下去。死亡將從各處降臨他,但他永不會死。在那種刑罰之後,還有嚴峻的刑罰,
(5-33)(不信道者)他們的報酬,只是處以死刑,或釘死在其十字架上,或把手腳交互著割去,或驅逐出境。這是他們在今世所受的凌辱;他們在後世,將受重大的刑罰,
(22-9)他(不信道者)在今世要受凌辱,復活日我要使他嘗試燒灼的刑罰,
(22-19,20,21)不信者已經有為他們而裁製的火衣了,沸水將傾注在他們的頭上,他們的內臟和皮膚將被沸水所溶化,他們將享受鐵鞭的抽打。
(9-23)信道的人們啊!你們不要以自己的父兄為保護人,如果他們棄正信而取迷信(指不信)的話。你們中誰以他們為保護人,誰是不義者,
(3-28)信道的人,不可舍同教而以外教為盟友;誰犯此禁令,誰不得真主的保佑,
(25-52)所以你不要順從不信道者,你應當藉此《古蘭經》而與他們努力奮鬥,
(66-9)你當與不信道的人們和偽信的人們奮鬥,你當以嚴厲的態度對待他們。他們的歸宿是火獄,
(47-4)你們在戰場上遇到不信道者的時候,應當斬殺他們,你們既戰勝他們,就應當俘虜他們,
(2-161)終身不信道、臨死還不信道的人,必受真主的棄絕,必受天神和人類全體的詛咒
(2-171)你號召不信道者,就象叫喚只會聽呼喊的【牲畜】一樣。(不信道者)是聾的,是啞的,是瞎的,故他們不了解
(9-123)信道的人們啊!你們要討伐鄰近你們的不信道者,使他們感覺到你們的嚴厲。
(4-48)他們希望你們不信仰,猶如他們不信仰一樣,以便你們成為同類。所以,你們不要以他們中的任何人為朋友,除非他們為安拉之道遷移。假如他們違抗,那麼,你們在哪裡發現他們,你們就在哪裡俘虜他們和消滅他們,你們不要與他們中的任何人為朋友和援助者
(25-52)你不要服從不信仰者,你當依《古蘭經》盡最大努力向他們傳教並同他們鬥爭

====================================================================

更新:

感謝評論區 @呂中豪 補充佛經內容:

複次普廣:未來世中,若有惡人及惡神惡鬼,見有善男子、善女人,歸敬供養讚歎瞻禮地藏菩薩形像,或妄生譏毀,謗無功德及利益事,或露齒笑,或背面非,或勸人共非,或一人非,或多人非,乃至一念生譏毀者。如是之人,賢劫千佛滅度,譏毀之報,尚在阿鼻地獄受極重罪。過是劫已,方受餓鬼。又經千劫,復受畜生。又經千劫,方得人身。縱受人身,貧窮下賤,諸根不具,多被惡業來結其心。不久之間,復墮惡道。是故普廣,譏毀他人供養,尚獲此報,何況別生惡見毀滅。
——《地藏經》


看到有人說馬賽曲的。我補充一個《工人馬賽曲》(又名:舊世界一定要徹底打垮)。馬賽曲的曲調可以稱得上是世界級經典,第一個版本的國際歌和這首歌不約而同的選擇了直接套用。不過這首歌還是對原譜做了一定的修改,節奏更加明快,富有戰鬥氣息。一度當過臨時政府的國歌。

http://m.v.qq.com/play/play.html?vid=k0396ld8e3xptag=4_5.8.1.20312_copy


1.舊世界一定要徹底打垮,舊勢力一定要根連拔。
我們都憎恨沙皇的寶座,我國們都蔑視那十字架。
全世界受苦的人都是戰友,我國向飢餓者伸出手,
讓我們一同把敵人詛咒,讓我們肩並肩去戰鬥。
快來,工人們,站起來,去鬥爭!
快來,飢餓者,打擊敵人!
到處響起複仇的吼聲: 前進!前進!前進!前進!

2.
有錢人是一群虎豹狼豺,就連你賣命的錢主要都搶,
哪管你沒有穿,沒有口糧,看他們一個個多肥胖。
挨著餓,為他們大擺筵席!挨著餓,讓他們去投機!
挨著餓,看他們出賣良心!挨著餓,任他們嘲笑你。
快來,工人們,站起來,去鬥爭!
快來,飢餓者,打擊敵人!
到處響起複仇的吼聲: 前進!前進!前進!前進!

3.
只有在墳墓里才能安息,活一天,捐和稅就不能缺。
有錢人壓榨你,不擇手段,沙皇喝的是人民的血;
假如他,想打仗,擴充軍隊,要就你送子孫充炮灰,
假如他造宮殿舉行宴會,就要你拿鮮血去開胃。
快來,工人們,站起來,去鬥爭!
快來,飢餓者,打擊敵人!
到處響起複仇的吼聲: 前進!前進!前進!前進!

4.
難道你一輩子受人壓迫? 快起來,和敵人拚死活——
從那德涅泊河到那白海,從伏爾加一直到高加索。
打敵人,殺走狗,消滅狼豺,把沙皇和地主一掃光,
再也不許剝削者騎在頭上,看前面新生活閃光芒!
快來,工人們,站起來,去鬥爭!
快來,飢餓者,打擊敵人!
到處響起複仇的吼聲: 前進!前進!前進!前進!

5.
看東方將升起將真理的朝陽,太陽光普照在國土上,
一定要為人類爭來幸福,哪怕是灑熱血、拋頭顱。
從今後,大地上重見光明,決不讓惡勢力再生存,
各民族在這勞動的國家,手挽手,肩並肩,心連心。
快來,工人們,站起來,去鬥爭!
快來,飢餓者,打擊敵人!
到處響起複仇的吼聲: 前進!前進!前進!前進!


俺把昨天發在想法里的駙馬帖木兒辱華稱呼,略作整理如下:

大約1400年,駙馬帖木兒轉戰於喬治亞、敘利亞之間時,有個德國冒險者約翰·席爾特貝格投奔帖木兒。於是帖木兒想在這個德國人面前彰顯自己的威風,返回撒馬爾罕後,派人找了五百匹馬。然後把扣押了五年的明朝使者傅安、郭驥提出來,告訴德國人說這是遠方契丹國(中國)的使者,來給本駙馬朝貢了五百匹馬。

結果傅安和郭驥大吼,說跛子你已經五年沒有履行朝貢職責了……

帖木兒很生氣,德國人約翰·席爾特貝格回國後寫下遊記,記錄了帖木兒拖欠了五年給契丹國的朝貢貢賦。

1402年,西班牙卡斯提爾王國亨利三世,聽說帖木兒日翻了西方世界的公敵——奧斯曼帝國。非常害怕,又非常高興,於是派遣使者去安卡拉拜見了帖木兒。帖木兒把從奧斯曼搶來的匈牙利王族女子一名、希臘美女一名送給西班牙作為回禮。

於是在1403年,亨利三世又派出一個使團,由克拉維約帶領,這次去帖木兒的國都——撒馬爾罕。

1404年,克拉維約的西班牙使團來到撒馬爾罕。帖木兒故伎重演,於是派人把扣押了七年的明朝使者陳德文押了出來,然後熟知中國人好面子心理的帖木兒,讓陳德文座在下席,然後讓西班牙使者坐在了上席。

然後,帖木兒指著西班牙使者,對陳德文說:「看到沒,這是我的朋友西班牙國王派來的使者,所以就上座。而你家的豬皇帝,是個大奸大惡的篡位小人,也是我的仇敵,所以你只配坐下座。」

陳德文:「麻痹你先把七年不朝貢的事兒說清楚。」

帖木兒黑臉了。

西班牙使者克拉維約回去後,就寫了一本《奉使東方記》,說:

taugas的就是「桃花石」一詞在帖木兒時代的拼寫,那麼為什麼這麼一個好端端的詞,會被西班牙人記載為「豬皇帝」呢?

我們知道,突厥語的「野豬」,拼寫為tongguz。也就是通古斯。

而帖木兒帝國的文獻《帖木兒武功記》中,卻對taugas也就是桃花石拼寫為奇怪的「tanghuz」可汗,有人譯為「唐古斯」可汗。

所以嘛……

而正好,明朝皇帝的國姓「朱」和「豬」同音。相關蒙古文史料中都有元順帝夢見野豬預兆朱元璋之事的記載,很可能。帖木兒帝國也就此知道了,明朝皇帝姓「豬」。

於是,「桃花石」和「野豬」兩個在察合台突厥語中讀音有相似的詞兒,就被合併拼寫成了tanghuz。

換言之,也就是桃花石即中國、漢人,被換成了豬國、豬人。而中國的皇帝,則就是「豬皇帝」了……

(圖為帖木兒想像中的朱棣,話說這麼不清真的敵人,帖木兒敢不敢下手啊)

這尼瑪得是有多大的恨意啊。

不過沒事,帖木兒死後,被扣押的三個明朝使者都被帖木兒的兒子禮送回了明朝,帖木兒的兒子們又重新向「豬皇帝」進貢了。

《帖木兒武功記》至今沒有漢譯本,是個很遺憾的事情。不過據巴爾托德講述,《帖木兒武功記》是一本很爛的史書,神論頻出,畢竟這本書就是帖木兒親自派人撰寫而且多次親自批閱干預的「御用自吹文」。

巴托爾德敘述了一件很搞笑的事情,那就是帖木兒為了吹噓自己出身高貴。讓人在《帖木兒武功記》里編造出了八魯剌思氏(帖木兒出身氏族)的先祖合出剌和孛兒只斤氏的大汗合不勒兩人曾經訂立條約,聲稱是說八魯剌思氏要世世代代支持孛兒只斤氏為大汗,孛兒只斤氏要世世代代重用八魯剌思氏為宰相……

看到這個神論,我想起了這幾天播的《海上牧雲記》里的牧雲和穆如……

我忽然明白了……

帖木兒就是穆如寒江啊!

黑的兒火者(東察合台復國者)就是牧雲笙啊!

哈馬魯丁(差點滅亡東察合台的人)就是碩風和葉啊!

《海上牧雲記》,原來就是不清真的《帖木兒武功記》啊!


說到充滿惡意或者仇恨的字句,就不得不說一下法國的國歌《馬賽曲》。

經過過法國大革命的法蘭西人民,對於歌頌皇帝,讚揚祖國的那一套已經厭倦,他們需要的一曲激動人心的曲子,雖然這首曲子作為國歌有點惡意滿滿。

不過換個方位思考,似乎可以有力的威懾侵略者?


Allons enfants de la Patrie,
前進,祖國兒女,快奮起,
Le jour de gloire est arrivé!
光榮的一天等著你!
Contre nous de la tyrannie,
你看暴君正在對著我們
L"étendard sanglant est levé
舉起染滿鮮血的旗,
L"étendard sanglant est levé!
舉起染滿鮮血的旗!
Entendez-vous dans les campagnes
聽見沒有?兇殘的士兵
Mugir ces féroces soldats?
嗥叫在我們國土上,
Ils viennent jusque dans vos bras
他們衝到你身邊,
Egorger vos fils,vos compagnes!
殺死你的妻子和兒郎。
Aux armes, citoyens!
武裝起來,同胞,
Formez vos bataillons!
把隊伍組織好!
Marchons, marchons!
前進!前進!
Qu"un sang impur
用骯髒的血
Abreuve nos sillons!
做肥田的糞料!


委員不知亡國恨

隔海由刪抗X言

來自@穆好古 穆公在微博上的近代遺事

1938年,英國殖民政府對日綏靖,對香港反日言論進行管制,但香港文化官員漢語水平太低,無法對華文媒體進行有效管理,英國殖民政府致函國民政府要求予以協助。國民政府選派圖書雜誌審查委員會委員前往,時人諷曰「委員不知亡國恨,隔海由刪抗X言」。

穆公的信用那是沒得說,近代遺事系列的真實性基本有保證。但我這人軸啊,總想再找些資料印證,結果還真找著了。

台灣中央通訊社徵集室制
香港工商日報,民國二十八年八月一日
XX殘殺下,南鵬厲症流行,X拒給醫藥死者日多

陽江南鵬島,X兵減至僅得數十,唯唆使漢奸驅策我民眾日夜采鎢,無時刻停息,不堪苦役而傷病者數百人。X對我殘弱同胞諸多虐待,甚或推下海中以供魚腹者亦百人。 近日島上又發生疫症,X寇拒絕供給醫藥,因而染疫死者日有所聞,輾轉傳染,該島實已成為一極恐怖之死島等。 查島中糧食仍不給,漢奸譚某等幾次向X請糧接濟,半月來始得運到米石百多包,旋即告罄。什糧又不多,糧食問題日呈嚴重。 該島鎢砂已被採去七八,全島被翻及半,頓成千瘡百孔,泥濘載道,惟X寇在沿岸仍有所建設。關係擬築堤岸馬路一部同胞被拉充苦工,頗有乘間冒險逃出者雲。

上邊是剪報實物,下邊是這頁電子版全圖,右下紅圈中就是上邊那條新聞。

看見滿頁的XX了嗎?

抗日先烈有句話一定要講

========時代背景的分割線=======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後,英國為亞洲「穩定」做出了應有貢獻

1938年7月15日,英國駐日大使克萊琪同日本外相有田八郎在東京開始談判。7月24日,雙方簽署了《有田—克萊琪協定》
規定:英國「完全承認」日本造成的「中國之實際局勢」;承認日本在其佔領區內享有「特殊之要求」;允諾「凡有阻止日軍或有利於日軍之敵人之行動與因素」,英國「均無意加以贊助」。這一協定實際上是英國在東方放任侵略,縱容掠奪戰爭的醜行,是「東方慕尼黑」陰謀活動的重要步驟,是以犧牲中國利益,換取日本讓步的政策。

相關回答

馬前卒:你看過最好的黑色幽默故事是哪個?

一八零天改四次:有些電視里的國民黨是那麼白痴和不堪一擊,這是真的嗎?

一八零天改四次:以往常說台灣的是國民黨反動派,那麼國民黨正統在哪裡呢?


聞君有他心,拉雜摧燒之。摧燒之,當風揚其灰,從今以往,勿復相思!相思與君絕。


推薦閱讀:

你擁有超能力:可以用1到10判斷對方有多危險,比如兒童是1,手持武器的敵人是5,那10應該是什麼人?
如何以「長老姓唐,甜到憂傷」寫一個故事?
如何看待郭敬明因右眼視力不佳導致《爵跡》停更?
如何評論路內的小說《少年巴比倫》?

TAG:小說 | 文學 | 詩歌 | 詩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