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中老年人的整體道德水平和素質是不是比年輕人低?

最近遇到的幾件事讓我對中老年人的素質感到震驚。求證實。


受教育水平與道德素質水平正相關,由此看來假設成立。
私以為尊老愛幼是個中華糟粕道德(指不再適應當代的情況)。
尊幼愛老才是人們應該做的。
尊重兒童的想法,愛護受年齡限制生活有困難的老人。這比對兒童的某些行為溺愛,對老人受年代受教育程度限制的思想尊重要好的多吧。


———————————抓機分割—————————————
知乎第一個過百贊的答案,謝謝大家的厚愛。雖然直接回答問題的句子就是無圖無數據的第一句而已,但也不算離題太遠吧,原諒我自私保留該答案的想法。也更希望能夠拋磚引玉,有人能夠有數據來回答該問題。
最後,自認為三觀很正的我的一個輸出三觀的回答得到眾知己的贊同,心裡很愉快。也算是間接圓了我一個當教師的夢。謝謝知乎,謝謝大家。
p.s.謝謝劉婷婷的補充,我已修改相關語句(第二句括弧內內容)。您的知乎名重複者眾多,無法準確@您,請原諒。


老年一代, 大部分受教育水平低, 之所以能生存下來, 靠得不是學識, 是社會經驗, 他們積累了幾十年的社會經驗, 而這個經驗基本上就是 "欺軟怕硬" 和 "死抓住尊老愛幼這個詞不放".

再一個, 不知道什麼原因, 他們的羞恥心會小一點, 年輕人害羞的事情他們覺得無所謂, 比如哄搶超市打折蔬菜, 嗓門大, 不排隊等等.

中青一代, 受教育程度好了一些, 開放之後也見到了世界上的新東西, 所以思想和眼光會更開闊, 也更在乎自己在別人心中的形象, 所以公共道德會好一些. 缺點是太物質或者唯利是圖, 因為大部分都是看著自己家變有錢或者一夜暴富或者一夜暴窮的, 對金錢很在乎.

而再下一代, 00後們, 情況又不一樣了, 他們大部分是被當今的老年人帶大的, 自然學習和模仿的對象是老年人, 有了優渥的生活條件和不那麼高的公共道德, 這才是讓人擔憂的, 所以現在熊孩子那麼那麼多. 而另一部分由父母自己帶大, 這其中的父母們, 有多少是迫於壓力結婚生子的, 會生不會養也是造成熊孩子泛濫的另一個原因.

所以, 大家道德素質都不太高, 只不過老年人沒道德的表現基本都是外在的, 會被別人看到.
要想整體提升全民的道德素質, 不是那麼容易的事, 毀掉容易, 10年夠了, 重建的話需要100年, 三四代人努力.

P.S.
說一個我上個星期看到的真實事件
我去公園溜達, 那個公園裡有很多貓, 然後有一個大概剛會走, 應該不到兩歲的孩子在和一隻貓在玩, 那個孩子一直撫摸那個貓, 當時覺得畫面很溫馨.
然後, 一個中老年女人走了過去, 我想應該是孩子的奶奶/姥姥或者保姆, 我以為她要把孩子抱走, 當時還想: 不要分開他們啊, 讓孩子和小動物接觸一下多好.
結果這個女的, 一腳把貓踢開!!!! 然後抱走了孩子, 還大聲呵斥孩子, 說的什麼方言我沒聽懂, 但是很嚴厲,
我當時真的震驚了, 甚至很氣憤, 想罵她!
這個舉動會讓孩子怎麼想? 以後也虐待動物?
然後我又看到孩子的母親依然坐在長椅上玩兒手機, 剛才那一幕好像沒發生一樣.

之後在公園裡, 我想了好多,
這樣的人教育出來的孩子, 以後會怎麼樣, 被這樣教育出來的孩子構成的社會將是什麼樣?
當他們成為社會中堅力量的時候, 我們已經是老年人了, 我的老年生活會什麼樣? 會不會我出門在外面散步, 然後他們看我不順眼把我打死?

可能我太悲觀了, 想到了這麼多.


沒有系統調查過,但是就我身邊遇到的情況,確實比年輕人素質要低。
其實也很好理解的,因為年輕人受到的教育程度明顯高於老年人,尤其是在農村,50歲以上的人能有初中文化水平都算不錯的了。受教育程度高的一般在素質上會有所提升。
其實,上面的都是瞎扯,關鍵是下面這件事,就是剛剛才發生的,氣死我了
今天村裡要換醫保卡,而且我媽告訴我要本人現場拍照。我只好請假去拍照。排隊排了45分鐘,終於快輪到我了,誰知道我前面的大媽先拉了她兒媳婦進隊伍,後來又招了她丈夫和她公公,我以為這就算了,誰知道他兒子也慢吞吞地到了,又把兒子帶進隊。我就看著還有5個人輪到我,卻又等了20分鐘,而且我是請假來的,還要趕回去上課啊!當然,如果一個大媽拉4個也就算了,關鍵是大媽並非只有一個,是一幫大媽,帶上她的一大家子啊!
當我指責他們的行為的時候,他們鳥都不鳥我一下。不嘀咕我小年輕性子躁就不錯了!


直接丟結論,有時間再展開。
不是!
我想題主想說的道德,具體指向是公德。
公德一詞,作為公共道德之意,源於西方,是從未出現在中國人的語彙中的。直到20世紀初才由梁啟超將日本對(忘了具體哪個詞,可能是social morality,= =!)的翻譯引入,第一次進入中國人的視野。相對的,中國的道德,是基於私德而並非公德。私德的主要對象是自身、家庭、鄰居、鄉里。
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是因為西方社會注重團體生活,人與人在團體中是平等地位;而中國社會是一個差序格局,人與人是需要嚴格區分親疏貴賤的。所以在古代中國,真正被強調的是一個基於血緣,圍繞家庭的倫理體系,而不是在集團中的公共道德。
落到題主的問題上,並不是上一輩的人沒有道德或者道德不佳。真正的情況是他們從教育中接受的道德體系與目前所強調的公德體系是相左的。雖然公德從20世紀初就被提及,但其普及和內化是需要時間的,因為中國本身的社會形態也是漸進地變化的。同樣地,我們也無法如上一輩、兩輩人那般願意為家庭付出,這在他們看來就是禮崩樂壞。
所以這並非是一個道德高低的問題,而是一個道德觀念差異的問題。道德觀念本身並無高下,判斷標準應是其與社會形態變化是否相契合。這一點上同意 @劉婷婷 同學的答案,但也不只是簡單的發展緩慢的問題。

關於這個問題台灣學者有一本專著,有興趣可以看看。
陳弱水《公共意識與中國文化》

此外關於尊老愛幼簡單說兩句。
費孝通在《鄉土中國》中有過論述。他認為,尊老愛幼並不是單純地依據年齡排序的尊卑體系。尊老愛幼的文化內涵在於,在古代中國這樣的封閉性熟人社會裡,老子和兒子走的路通常幾乎是完全一致的。因此一個長者完全可以憑藉自己的生活經驗,預測出年輕人未來可能遇到的問題。由此,尊老這一點對整個群體延續是存在現實意義的。但是,這在今天的社會就不存在意義了嗎?事實上,我們往往誇大了社會的變遷而忽略了經驗的價值。另一方面,愛幼也不是上面哪位所說的溺愛,其本質上是對在社會中弱勢群體的保護措施,同樣也具有群體延續的現實意義。溺愛的真正根源是「只生一個好」。在一個以往男女雙方完整的家族中,若以每對夫妻平均生3個子女計,直系的孫輩就是9個。把原來9份的愛都加於如今一個孩子的身上,結果可想而知。但要求長輩停止給予子女愛是違背人性的,因此,上層設計如何調整,才是問題的關鍵。

哎。。好像已經小展開了。。請原諒一個唐僧。。_(:з」∠)_


本答案實名回應 @Zface的回答!

我覺得 @Zface回答的非常好,也能夠代表我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我認同他回答中的每一句話,也很認同他說的我們更應該尊幼愛老,我個人非常認同他認為一個尊重兒童這個觀點。但是我不認同這一句:私以為尊老愛幼是個中華糟粕道德。

我的觀點是:尊老的確不適合當下的社會現實,因為時代的背景以及時代變遷的迅速,導致老年人無論是觀念還是素質還是知識水平,都普遍落後於年輕人,但是,這種普遍落後是時代性的,即只適用於當下的時代,並不適用於「打土豪分田地」之前的時代,以及未來某一天中國達到發達國家水平從而使得社會變遷速度趨慢之後的時代。所以尊老愛幼不能說是中華糟粕道德。

為什麼說我們當下的時代和非當下的時代是不同的?這個說起來話就特別長了,有歷史原因也有社會發展的原因。簡單說起來主要是歷史事件導致的中華文化的巨大斷層以及改革開放以來社會的加速發展導致我們這幾代人之間一代和一代之間的斷層都非常巨大,一代和一代之間的物質生活條件和受教育機會都是不一樣的,這就直接導致了長輩比晚輩們的價值觀和自身素質都有很大的差異和差距。但是這種現象在過去的時代和未來的時代都不會有,過去的時代大家都知道,價值體系更新緩慢,代際之間的觀念高度兼容,長輩的生活經驗和人生信條對晚輩來說是一筆寶貴的財富,那是真正的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而未來的時代請參考歐洲發達國家。所以老年人素質普遍偏低只是暫時性的,在非當下時代,尊老是沒有錯的。

以下摘自我另一個問題:為什麼我和父親溝通的時候,他跟我講現實,賺錢是硬道理,我跟他講人生意義,他就說我還年輕不懂?下的回答,如果大家感興趣,歡迎移步該提問閱讀我的回答。

「所以我們從來就沒有比父輩更高明,我們只是比他們更幸運,幸運在我們趕上了一個更好的時代以及在這個更好的時代里秉持了一套匹配的價值體系,而父輩們,還沒來得及更新,也許再也沒有能力去更新他們的價值體系,時代早已滾滾向前,甩出他們好幾條街去。可是會不會有那麼一天,當我們還在自鳴得意的時候,時代也會用它的車輪將我們一番碾軋棄我們而去?但願是我想多了…

中國從來沒有過變遷如此劇烈的時代,過去幾千年沒不曾有過,未來達到發達國家水平之後也不會再有。過去的時代里,價值體系更新緩慢,代際之間的觀念高度兼容,長輩的生活經驗和人生信條對晚輩來說是一筆寶貴的財富,那是真正的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放眼未來,當社會發展到相對更文明的階段,價值體系必然趨於穩定,也許我們還能回到家有一老的和諧狀態。只是在這個由落後向文明快速進發的短短的一段時期里,父輩、我輩、之後的兩三輩?三四輩?我們這幾代人必然要經歷時代快速變遷所帶來的驚喜和迷茫、成長與陣痛、踏實或浮躁…這就相當於把過去比作低速的勻速運動,未來比作高速的勻速運動,我們這幾代人正好趕上了時代的加速度,而且還是灰常大的加速度,你說我們怎麼可能不驚慌?我們怎麼可能不眩暈?」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轉載


幾十年前,年輕人在廣場上跳迪斯科, 不顧老年人的感受! 現在,老年人在廣場上跳廣場舞, 不顧年輕人的感受! 幾十年前,年輕的紅衛兵打砸搶、訛人、坑人 ! 禍害了一幫老年人! 現在,一些老年人碰瓷、訛人,自己摔倒就坑人! 禍害了一幫年輕人! 仔細想想, 其實不是老年人變壞了! 而是,那撥壞人變老了, 整了半天還是原班人馬!


是的。
那次我和我媽去辦護照。
最後一步是交表,交表的排好幾個隊。
我們隊旁邊的那一隊隊頭,是五六個老年人和一個非常討人厭的小女孩,扯別人褲子玩(專扯男生………)。
當時,十五分鐘過去了,我們這隊結束了四五個人,可是老頭痴女隊動都沒動。
果然發生了爭執,就是因為腦殘熊孩隊隊長百年汗臭表示我們先來的,這個女孩子爸媽沒來有的手續沒法做,等他們。副隊長烈焰紅唇大媽表示我們先來的就是要這樣等不可能讓你們先。
我記得後來直到其他隊的人全部做完的時候,腦子有病隊仍然在等智障隊員,期間過了三四小時。
結局就是去死去死隊最後完成手續。該隊隊委書記獅子王泡麵頭老太婆在門口堅定聲稱現在的年輕人(髒話)真是沒素質(連續兩個髒話),不懂尊老愛幼,諸位母親都(長達一分鐘的謎之髒話),現在的幹部都是(方言加密版髒話combo)………
那是我第一次意識到文革遺老腦子裡屎的含量多麼驚人簡直可以填滿淋逼。

寫一遍都很憤怒。請摺疊我


2014.9.1更新,更改了原文中太過感性的敘述,試圖能夠在說明自己觀點的前提下,回答題主的問題。
老人們說世風不古、禮崩樂壞、一代不如一代的時候,可能是因為他們還不夠老。年輕人說老頑固、老封建、老而不死是為賊的時候,則可能是因為他們還太年輕。
按照年齡段來劃分人群的素質修養或者道德水平,是非常不科學、不嚴謹和耍流氓的。這句話怎麼聽著這麼耳熟?哦,想起來了。倒回去幾年,全世界都說八零後九零後」垮掉的一代「的時候,貌似年輕人們就是這麼予以還擊的。
幾年前,「九零後都是腦殘」是因為六零七零後把持著大眾傳媒話語權;現在,八零九零後剛翻身農奴,就開始」中老年都是紅衛兵餘孽」了?
所有隻看到了身邊很小範圍內存在的人和發生的事,就可以在諸如「全民道德修養」、「一代人的素質」這種大命題上大言不慚地說「普遍」、「大概」、「基本」、「全都」的,「普遍」、「大概」、「基本」、「全都」是耍流氓。連扒著井沿往外看一眼的心思都欠奉,就開始代表誰指責誰的行為,知乎上有一個名詞,貌似叫道德綁架?
人們習慣性的把別人按照不同的標準分類,為了偷懶,出生年代成為了一個最為直觀和簡易的分類方法。在討論這些粗暴的分類產物時,我們可以說時代早就了群眾,不同的時代背景早就了不同的人群特質。且不說現在的「中老年」和「青少年」之間的差別,「三歲一代溝」的現象更加凸顯了,在時代飛速發展的情況下,不同的社會背景對於每一代人的巨大影響。
時代是不斷變化著的,這讓後出生的人們在成熟之後,基於現時的特點,產生了對於之前出生的人們天然的優越感。這種優越感來源於對於新時代的適應和「大部分」解讀權。
但是時代是不是不斷進步的呢?掌握話語權的人們不一定會這麼認為。因為上述優越感同樣適用於他們對於後輩的指責和否定。一如「上一個時代」,當時的「掌權者」們對於「垮掉的一代」的生生指責,也如這個時代的「掌權者」們對於「零零後」迫不及待的「蓋棺定論」。
但是我不認為這種「特色」或者「優越感」應當上升為對「道德水平」或者「素質」的指責。
我們只不過是站在了時代的一方,卻並不一定是站在了真理的一方。生理上處於巔峰的人們,同樣成為了社會上站在巔峰的人群。但這些不過是一種規律的給予,而不是自己努力打拚所得,自然而來,也會自然而去,所以不值得驕傲,也沒必要自矜,更無所謂自以為是。我們現在能夠鄙視我們所鄙視的人,可能只是因為我們屬於「大多數」。
總結起來,我之所以不同意題主的表述的原因,大概可以歸納為兩點:
1.對於「別人」的行為,人們一向更善於記住和強化缺陷,「中老年」群體的個別缺點經過媒體、風傳以及自我大腦的不斷強化,事實上是被擴大了的。給予這種印象就說他們的道德和素質「普遍」底下,我認為是不嚴謹的。
2.道德水平和素質是不同時代的產物。我們站在現在的道德標準上去指責另一個時代下成長起來的人們「道德水平和素質普遍低下」,是不嚴謹的也不客觀的。
由此,我覺得對於中老年人的指責無非出自兩種心理。
其一是對於「給子及造成困惑的一小部分中老年」的指責,用身邊的一點個例去評判普遍性的現象,起碼是「自以為是」的表現。
其二是對於「那個時代」的指責,這一點見仁見智。但是站在自己的時代立場,基於對一個時代的不滿,把怨氣發泄在一個人群的身上,我認為這對他們並不公平。

另:實名反對排名第一的答案。在答主的論證邏輯中,我並不認為可以說明「尊老愛幼」是一種糟粕。

尊老愛幼,指尊敬長輩,愛護晚輩,形容人的品德良好。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有助於促進家庭和睦,社會和諧,也是現代中國人的基本修養。

按照答主的思路,把「尊」和「愛」的對象再做一次替換。如果認為尊重「受年代受教育程度限制的思想」不對,那麼尊重「受年齡限制,且還沒來得及接受充足教育」的孩子的思想就顯得有些可笑了。如果覺得對兒童的溺愛不對,那麼對應的,有更多思想獨立性的老人更容易固執,對他們的溺愛會更加可怕。所有行為都是有限度的,尊老時,就解釋為單方面的順從,尊幼時,卻解釋為相互間人格獨立的尊重;愛老時,就解釋為關愛關懷,愛幼時,卻解釋為溺愛過愛。本來沒問題的話通過同義詞置換就歪曲了原意,這種嘩眾取寵,是對傳統智慧的侮辱。


因為他們成長的那個時代未被社會溫柔以待。

爸爸今年65歲了,家中獨子,奶奶生了十幾個,只養活了他一個,他是老二。

生他的時候,爺爺在監獄中,作為一個小學校長當成臭老九被批。上中學通知書被村幹部卡下不發,所以爸爸只上了小學畢業。

結婚因為成份問題被對方拒絕。
後面與我媽結婚,生了四個孩子,兩個超生,被罰款,還好沒重罰。
好不容易兒子大學畢業,老婆又癌症,在農村沒有醫保,耗盡全家,負債纍纍,還是人去了,爸爸那年53了。

想續弦,又迫於社會壓力,家庭阻力,不成。幾場鬧劇下來,65歲了。

還好子女都算髮展尚可,但是代溝讓他們很難在一起生活。

如果道德有絕對標準,他不是一個討人喜歡的老人:
愛抽煙,有咽炎,吐口水不分場合,討人嫌是不是?
固執,小氣,學不會調電視機,平時愛撿垃圾。
有段時間上冼手間不關門,總是改不了。
一肚子橫跨幾個時代攢下的委屈憤懣,相信宿命論,缺乏同理心,甚至有時候對弱者說話惡毒。
如果他是個不相干的老人,我會嫌棄他。
但是他是我的父親,我身上有他1/2的血液,他曾經說過砸鍋賣鐵也會送我上學,無論考到哪裡的學校。
他擱優渥的家庭里是一個素質不高的老人,可他為這生活從來是全力以赴,種田交了幾十年農業稅,摸爬滾打培養了四個納稅人,連老婆重病都未享受一分錢醫保。
生活從來不公平,道德是強者的鎧甲,弱者的奢侈品。


老年人要看別人經歷過什麼啊!

要是當初的紅衛兵,那自然就比較那個了。

三年看老啊。青少年時期的摧殘毀壞了他們的價值觀。

總體上來說,下一代的老年人總體應該還是靠譜的。


不管哪個時代的老年人不都是道德比年輕人低下嗎?受到道德約束最厲害的就是青年人,其次是中年。小孩還沒形成完整的道德觀,老年普遍會看破紅塵(典型現象就是不講道德)。那句話怎麼說來著?只有小孩注重對錯,成年人只考慮利弊。越成年越限於利弊問題?


就像羅永浩曾說,自己的父母可不可能是混蛋?當然可能。世界上有沒有混蛋?混蛋能不能生育?
沒什麼不可能的,壞人和好人永遠那麼多,有的年輕,有的年老。年輕人年輕的時候混蛋,老了變成老混蛋,但不妨礙新的年輕混蛋出現。
所以這種問題,就是廢話。


社會一定是在進步的,這個規律普遍存在。進步包括物質的進步,也包括思想的進步。思想的載體是人,新思想的載體是新一代人。所以整體看來,新一代人的思想總是優於舊一代人的。(除非存在重大的社會倒退。)越是發展迅速的地方,越是如此。

外表如同短裙,思想如同內褲,不脫掉短裙,是看不出內褲的優劣的。所以,正常生活中,沒有尖銳矛盾的社會氛圍下,兩代人的思想高下不會過於明顯。


題主所說的整體道德水平和素質方面,並不能說年輕人就比中老年人高,甚至不能說哪個人群就一定高,道德二字就是太大的範疇,包涵的內容也很多。
非要比出高下,可以說,當前中國年輕人比中老年人具備更多的是「現代社會禮儀常識」。外延包括比如排隊、讓座、女士優先、不問女士年齡、不過問他人隱私、不隨地吐痰、愛護公務、使用文明用語……等等等等,這些只是社會禮儀,不適合上升到道德素質,舉個栗子,比如一個退休老教師,資助了10個山區孩子上大學,可她就是喜歡問你工資,問你啥時候結婚,啥時候要孩子……你能說她的道德素質低下嗎?只能說她不懂現代通行的社會禮儀。
至於根源,也很明白,就是成長環境和教育的差異,不需要贅述。
開個不是地圖炮的炮,個人覺得,中國內地在社會禮儀做得最好的是1981-1989年出生的接受過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的在三線以上城市生活有固定收入來源的人,純屬個人感覺哈!


1。教育問題。。年輕一輩的文化水平平均要比之前的一代高些。
2。人老了,臉皮會越來越厚。很多時候對外人的看法要少在意一些。有些本來素質就不高的,會更加潑辣。
3。壞事比較容易出新聞。
最後,借一句流行的話 「不是老了變流氓了,而是流氓變老了。」


沒有統計數據,很難得出準確的結論。不過個人觀感是,不管年輕人還是老人,素質低的都有很多。不管是過去的那種讓人除了變成道德淪喪毫無人性的人之外就無法活下去的那種教育。還是現在沒有任何品德教育的課堂。在中國對於素質教育以及思想品德輕視的社會風尚下,低道德的人總歸是會很多的。
昨天就聽說身邊發生了一件事,有人拿著鐵棍毆打路過的行人,好幾個人都被打傷了。一個老人去和他搏鬥,周圍一群年輕精壯的大學生們圍觀著說說笑笑拍照發微博。作為年輕人群中應該是最優秀的大學生群體就都是這個表現,整個年輕人群體是什麼樣的就可想而知了,那麼還和老年人群體比較什麼呢?……那個麥當勞事件也是如此,知乎的高票幾乎清一色的都是明哲保身好,見義勇為愚蠢,圍觀光榮之類的話語,真是冷漠的令人髮指,對於壞人連用一塊磚頭一塊石頭去砸他們的勇氣都沒有,這樣的年輕人,這樣的所謂高素質的網站的網民們,還和老年人比較什麼呢?……


是的 在這個問題提出的時間段裡面
中老年人的功德和素質,確切的說是「禮儀」,就是比年輕人差
原因就是「沒有受到良好的教育」

你們扯什麼尊老愛幼啊,什麼以偏概全啊,什麼年老永遠覺得年輕差啊,那都不是不沾邊的事情,做題之前先審題行么?


通常來說,只有能夠測量和統計的東西,比較高低才有意義,否則都是空口白話忽必烈而已。再說了,「道德」和「素質」完全不是一個層面的東西。彬彬有禮卻坑蒙拐騙的人,善良淳樸卻隨地吐痰的人,我們不是每天都會遇到嗎?
我覺得題主談的東西里很大一部分其實是「manners」,比如吃飯不吧唧嘴、地鐵先下後上、扶梯靠右站立、室內不要抽煙之類。這些所謂「文明社會」的規範,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更高階級用來有意無意地壓迫和排擠更低階級的工具而已。反正自己能做到,把不能做到的那些人趕走,自己獨佔本來為全民所有的公共資源,何樂而不為呢。
常凱申搞過一場轟轟烈烈的「新生活運動」,執行起來就發現它和道德水平一分錢關係都沒有,起到的效果無非是把窮人圈禁在貧民窟里不許上大街進廳堂,把乞丐趕出大城市使其淪為餓殍。這樣實現的良好市容,不要也罷。這些問題當然要解決,但解決方式絕逼不是給這些人貼個沒素質的標籤就趕走完事。對待任何個體,別歧視,也別兩少一寬,就行了,老人小孩,黑人白人,漢族維族,哪兒有那麼大區別啊。
不過,倒是確實有不少人在刻意強調人與人之間的區別,有的叫納粹,有的叫3K黨,有的叫Al-Qaeda。這些人是道德水平低呢,還是素質低?才不是,這些人心裡都裝滿了光榮與夢想,想要宣判「還是原班人馬」的「那撥壞人」,建立一個純潔有序的世界。
——————————————————————————————————————
一句題外話:這麼多人全都搬運同一個段子過來,真的還覺得它好笑嗎?


抗洪救災的時候,第一天去的地方,附近站滿了附近村子裡的大人,以父輩和老人輩居多,還有留守兒童,他們非但不幫我們,不給我們送吃的,還把我們帶來的火腿麵包都給順走了。
第二天,我們去的另外一個地方,可能附近有大學吧,有大學生自發組織的志願隊,沿途站滿了志願者,每個人都不厭其煩的給我們送吃的喝的,嘴裡不停的說著謝謝我們。
他們還參與到救援當中。
年輕人是祖國的希望。


推薦閱讀:

《死亡筆記》中的體現的價值觀是什麼?
是否該向男友坦白自己的約炮史?
如何看待 【小伙給外公守靈只顧玩手機 被表哥揍】?
醫生是否應該有權利結束一個無法醫治的病人的生命?

TAG:道德 | 社會學 | 年齡代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