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空城計那一出,為什麼司馬懿要看著諸葛亮撫琴焚香,幹嘛不把他一箭射下來?


想必是曹丞相記著諸葛亮在赤壁借了曹營那麼多箭,心裡老盤算著這筆賬,所以特地跟司馬懿交代過「日後見著諸葛這老村夫,決不可再給他一弩一箭!」


這個問題我很久以前就想過。

空城計諸葛亮當然是沒用過的,是《三國演義》的杜撰,這一點已成了史學界的定論。所以我覺得在討論這個問題時,不是討論空城計究竟發沒發生過,而是討論這個「劇本」的劇情創作究竟合不合理。

首先,諸葛亮是處於攻勢。他出祁山,攻北魏,但不想被馬謖失了街亭,不得已退兵。在司馬懿攻到西城時,諸葛亮身邊只有兩千餘人的兵力,而司馬引兵十五萬。
《三國演義》在這裡的描寫是」卻說司馬懿前軍哨到城下,見了如此模樣,皆不敢進,急報與司馬懿「,我覺得非常好,這句話點明了魏軍與蜀軍交戰時的心裡狀態。
諸葛亮初攻北魏,勢如破竹,一路斬殺魏將,攻陷城池,魏軍累敗於蜀,人心惶惶,北魏朝野上下都對諸葛亮兇猛的攻勢感到恐懼。
戰陣沙場的魏國士兵當然更恐懼。
沒想到的是,街亭一戰,魏國一舉扭轉戰局,守勢轉為攻勢,蜀軍不得不從戰場撤退。戰場正逐漸朝著向魏國有利的方向發展,指揮官們都堅信不疑。
但士兵們又不懂這些。
現在真的是在勝利嗎?
好像看起來是的。
但前段時間還高歌猛進的蜀國人,真的就這麼敗了嗎?
形勢扭轉太快,好像做夢一樣。
所以,當魏國士兵衝到西城城下, 看見坐在城頭撫琴的蜀軍統帥諸葛亮,他們心裡會怎麼想?
我操!玩什麼呢這是?
肯定是計!諸葛亮在這一定埋伏下了重兵,我們今天都要葬送在這裡了!
怎麼辦?還打不打?
魏國士兵對這種怪異的場面惶恐不安,不知所措,於是只好報告了司馬懿。

其次,司馬懿的心理。
面對一向小心謹慎步步為營的諸葛亮,司馬懿不得不同樣小心。
率軍對陣諸葛,司馬充分發揮了大腦的運轉速度。謀劃戰局,調遣部隊,揣測對方下一步的行動。每一次對陣,都像在參加一場有了今天沒明天的對弈。坐在棋桌對面的孔明,羽扇綸巾,笑吟吟的看著司馬懿,你能奈我何?
棋逢對手,最了解對手的那個人,反而是對手。
終於,司馬懿抓住了蜀軍的弱點。馬謖,街亭,將這兩個名字連接起來,司馬懿立刻認識到,這將是諸葛亮的死穴,是他畢生最大的失誤。懿笑曰:「徒有虛名,乃庸才耳!孔明用如此人物,如何不誤事!」
街亭毫無懸念的勝利了。
戰場的主角換成了魏軍。蜀軍節節敗退,魏軍乘勝追擊。司馬懿為自己出色的謀略感到開心,斷定諸葛不過爾爾,不值一提。
然後,到了西城。
司馬懿聽到了步卒的報告,諸葛亮正在城頭彈琴。懿笑而不信。怎麼可能?!
但他還是止住三軍,策馬遠望。只見孔明乃披鶴氅,戴綸巾,引二小童攜琴一張,於城上敵樓前,憑欄而坐,焚香操琴。
司馬懿感到一陣眩暈。
孔明這是在幹什麼?
他的下一步棋是什麼?
如何揣測?
示威?
不可能,他很謹慎,他不會這麼大膽。
對!謹慎!亮平生謹慎,不曾弄險。他這樣做一定有原因!
他一定是故意這樣做!一定是想讓我以為城內無戒備,讓我放心攻城!
他這麼想讓我攻城,就說明……
城內一定有玄機!重兵,肯定就埋伏在城內的各個角落!
我在街亭扭轉了戰局,不代表諸葛亮不可以在西城扭轉戰局!
他想要一口吞掉我!
呵呵,怎麼可能!孔明,你太小瞧我了!
司馬懿想明白了。
他即刻調轉回軍,命令後軍作前軍,前軍作後軍,望北山路而退。他出了一身冷汗,並為自己頭腦的迅速清醒感到慶幸,為沒有遭到全軍覆沒的結局感到慶幸。
兒子司馬昭前來質詢:「莫非諸葛亮無軍,故作此態?父親何故便退兵?」
「汝輩豈知?」

最後,諸葛亮的想法。
街亭,敗了。這是自己的錯,無論如何,這個錯誤都不能推卻。
但眼下有更緊迫的事情要做。
司馬懿破了街亭,正奔西城而來。
如何處之?
先教軍馬準備行裝,做好撤退準備;其次修理劍閣,以便撤退時路途通暢;但眼下的率軍十五萬的司馬懿,如何可破?
我與此人已交手數合了。我深知他的秉性,他也了解我的性格。此人多疑,善慮,對戰局,總是優先謀劃最壞的結果。
可以利用!
在西城城頭,看著塵土遮天而來的魏軍,孔明定下了計策。
「傳令下去,將旌旗盡皆隱匿;諸軍各守城鋪,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語者,斬之!大開四門,每一門用二十軍士,扮作百姓,洒掃街道。如魏兵到時,不可擅動,吾自有計。」
眾人立刻按吩咐去做。
然後,他們看見了最詭異的一幕:
丞相身披鶴氅,頭戴綸巾,令兩個書童攜琴一張,到城頭彈琴去了!
我操!

最後的結局。
魏軍,徐徐後撤。剛剛見識的那一幕,讓他們感到既怪異又恐懼。從上到下每個人都在琢磨。怎麼回事?
為什麼慌忙命令撤退?
一定是有詐!蜀國人一定在算計我們!
是啊是啊,諸葛亮那麼牛逼的人,之前把我們打的落花流水。
嗯,不要多說,快走,趕緊離開這個是非之地,保命要緊。
這支行進在山野間的部隊充滿了狐疑和緊張。
忽然,山坡後喊殺連天,鼓聲震地。蜀國人來了!
魏軍慌了,急了。我操,果然中計了!
只見大路上一軍殺來,旗上大書「右護衛使虎冀將軍張苞」。
魏兵皆棄甲拋戈而走。
行不到一程,山谷中喊聲震地,鼓角喧天,前面一桿大旗,上書「左護衛使龍驤將軍關興」。
山谷應聲,不知蜀兵多少;更兼魏軍心疑,不敢久停,只得盡棄輜重而去。
司馬懿回顧二子曰:「吾若不走,必中諸葛亮之計矣。」
眾人深以為然。
而蜀軍,負責擔任疑兵的張苞、關興,謹遵丞相教誨,不敢追襲,得軍器糧草而歸。

完!

(累死我啦!)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司馬懿對自己的處境也很清楚,一旦諸葛亮死了。他又能活多久那?


不是不用,而是不能用。之前樓上說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是非常有道理的。為什麼你想想司馬懿之前被曹睿閑置,蜀國小小的離間計就把司馬懿和曹睿給離間了。如果沒有諸葛亮,司馬懿也不能活。因為一旦用不到司馬懿了,司馬懿就危險了。為什麼諸葛亮要活著,因為三國裡面諸葛亮智謀最強啊,魏國人人害怕。天下無人不驚嘆諸葛丞相的智謀。所以司馬懿知道這一點,所以他不殺諸葛亮也不能抓,為了讓自己羽翼豐滿。而諸葛亮出此下策其實就是為了讓司馬懿知道,如果你把我殺了,你自己能活么?空城計其實並不是真正的空城,而是倆個偉大政治家的內心的對話。倆者如此了解對方,所以司馬懿退兵其實是政治家真正聰明的地方。也為什麼司馬家能得天下。


第一、諸葛亮的空城計確實不是真實的事件,俗話說要維護一個謊言必須要用更多的謊言,這本就是一個虛構的故事,不必糾結那麼多細節,只要理解戲中作者要表達的意思是司馬懿很多疑,再者對上諸葛亮的時候很心虛就ok了。就像有人問草船借箭的時候曹操為什麼不用火箭順便照亮江面一樣,或者孫悟空為什麼翻不出如來的手一樣。
第二、古代軍隊攻城的時,在發起進攻之前,停軍位置必定要在守城軍射程範圍以外的。本身守城軍佔有高度優勢,相同弓弩射程比攻城軍要遠得多。再加上城牆上部署的弓弩是守城專用重型弓弩(我在一個四川某市古城遺址見過模型),威力大射程遠,但是不便於移動或者步兵攜帶。如果位置過於靠近,城牆突然萬箭齊發,下面的部隊發現沒有閃。作為常識來講司馬懿停軍位置應當是只能遠遠看諸葛老兒談笑風生,但是射不到他的地方。


事實上,沒有空城計,當然這個是三國志。
你要問《三國演義》中這個情節的合理性的話,我只能說,按照書中的記載,可以推測蜀國的軍械由於有諸葛亮這個奇才,要略強於魏國,所以弓箭的射程至少不會比魏國近。那麼在這種情況下,你覺得是從城上往下射容易,還是從城下往上射容易呢?換句話說,如果快速派出一個神箭手要一箭射死諸葛亮,那射箭的那個人也會暴露在蜀軍的射程中……被射死的可能性更大。如果是齊射,也就是一群人想要用亂箭把諸葛亮射死的話,那麼必然是要有一定的準備時間的。而諸葛亮並非是在一個毫無隱蔽可能的情況下彈琴的。比如一旦魏軍進入到射程範圍內,諸葛亮就可以讓他手下搞幾個大的盾牌過來,把他遮住,這不是分分鐘的事么?他沒有遮,而讓司馬懿看到他,不過是為了故示淡定,加強空城計效果,但是若魏軍真的能威脅到他的生命了,軍中主帥被射死,這也太動搖軍心了吧?一定是有防範措施的呀。


首先,空城計在三國的歷史上並不存在,屬於小說虛構的情節,因此僅討論情節設置的合理性。我的觀點是:

「空城計」是兩人默契演出的一台戲

原因如下:

1、司馬懿在西城的表現與他的水平不符

在整篇三國演義中,司馬懿一直與諸葛亮鬥智斗勇,與其他魏國的大將被大的落荒而逃相比,其智謀不遜於諸葛亮。在十五萬大軍兵臨一個小城「西城」下的時候,城門大開,諸葛亮城上撫琴,甚至不派人打探虛實的情況下就倉促退兵。連他的兒子司馬昭都能看的出來,彈丸小城即使有伏兵也不多,司馬懿卻以「亮平生謹慎,不曾弄險。」為由,堅持退兵。

2、諸葛亮深知司馬懿退兵原因

言訖,拍手大笑,曰:「吾若為司馬懿,必不便退也。」

諸葛亮在司馬懿退兵時說了上面這樣一句話,其中「便」表示「立即」的意思,翻譯過來就是「我如果是司馬懿,一定不會立即撤退」。這恰恰說明了在當時的情況下,按照他們的用兵之道,立即撤退是一種不合理的選擇。

另外,這句話還有一層含義:諸葛亮和司馬懿擁有著不同的人生追求,所以他們會作出相反的選擇諸葛亮追求的是名節,所以他即使知道蜀國國力遠不如魏,得勝希望渺茫的情況下,仍然會遵先帝遺囑,六出祁山不斷的襲擾魏國,諸葛亮為的是報答先帝的知遇之恩,繼續為先帝的「討曹賊,興漢室」的目標而奮鬥。司馬懿追求的是利益,所以他明知這是生擒諸葛亮的最好機會,也故意裝作自己中了「空城計」,倉皇退兵,他深知一旦諸葛亮被幹掉,曹真等宗親就會重掌兵權,而他自己會受到排擠甚至被幹掉。司馬懿自己吃過很多次這樣的虧,能成為大都督也是因為曹真屢戰屢敗(在之前三國演義的情節里),他很清楚「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所以他才會估計裝作中計,和諸葛亮配合演了一齣戲給魏國上下看。

所以說,「空城計」其實是諸葛亮和司馬懿通過完美的默契,合演了一齣戲給天下看,既成就了諸葛亮的名,也成就了司馬懿的利。這個情節很好的反映了兩人的大智慧,所以在小說中是具有合理性的。


曹睿即位後,司馬懿被閑置。後來諸葛亮北伐,才重新啟用司馬,所以司馬還需要諸葛活著使自己繼續掌握兵權收買人心,來慢慢積蓄自己的力量


因為這麼寫畫面很美....你想想,當世最優秀的兩名政治家、軍事家率軍交鋒,一個在城頭焚香撫琴,另一個是唯一一個能聽懂這琴聲的人,周圍的大軍彷彿都不存在了,在戰爭片里這麼美的畫面一共能有機會遇到幾次啊,你還不珍惜....這邊統兵武將要是個粗人,一箭射下來是最簡單粗暴現實的,但要追求符合現實幹啥還去看文學作品呢。


其實,在七擒孟獲的時候諸葛亮已經使用了地雷,你覺得司馬懿射死諸葛亮的概率和諸葛亮炸死司馬懿的概率哪個更大呢


敵國破,謀臣亡。


四個字:兵不厭詐。
演義我不熟啊,彷彿記得這出是在馬謖失街亭以後的事,演義那邊不可考,從馬謖死算公元228年(太和二年)。
這一年,司馬懿是什麼身份?
226年曹丕剛駕崩,司馬懿,曹真,陳群,曹休四人成為曹魏的四大輔政大臣,輔佐太子曹睿新登大寶。
其中司馬懿陳群又是老牌的曹丕心腹太子四友成員。
曹丕對司馬懿那是擱哪兒哪兒放心的人。
魏明帝繼位,司馬懿為舞陽侯。
司馬懿駐紮宛城,加督荊、豫二州諸軍事。那是猶如國家軍委主席開著賓利出門打仗是一樣一樣的。這樣一個狡詐的老狐狸,看見諸葛亮分分鐘他不敢射!?科學嗎?
而羅貫中又為何要寫空城計這一出呢?
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成都武侯祠里有一塊匾額上書:
名垂宇宙。
絕大部分人以為這是為了稱讚諸葛武侯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事實上卻沒人知道,這四個字背後掩藏了諸葛亮並非自然人而是超能人的事實。
在國學大師呂思勉三國史話一書中曾經提到過東漢時期整體科技文化水平是當今社會所不能比擬的。然而,諸葛武侯在當時的飲食水平下不但發明了饅頭這種利用酵母發酵麵粉的食物,還發明了諸葛烤魚(在這裡我要譴責某些無良商家把諸葛烤魚私自更名為村夫烤魚這一厚顏無恥的行為!他們必將接受整個社會的譴責和道德的批判!)更別說諸葛連弩這麼逆天的連發武器在三國殺戰局裡讓當今少年們能一次次憋著勁連射死主公。

我們大可以想像一下,司馬懿看到諸葛亮在城牆上撫琴一曲的時候,呵呵一笑,命人搭弓架箭……
嗖地一聲。

我們可以預判到這時候會出現三種情況。
一,沒射中。諸葛亮怒火max,高達出現,司馬懿團滅。
二,射中,諸葛亮沒死,諸葛亮怒火max,扎古和高達出現,司馬懿團滅。
三,射中,諸葛亮死了。司馬懿勝利統一地球以及太陽系聯邦。
可見,如果諸葛亮死了,司馬懿的回報面很大。
但是此處諸葛亮死的幾率只有33.333333%,而諸葛亮召喚高達軍團團滅他的幾率卻高達67.7%
了解三國志的朋友都知道,司馬懿此人對於預判非常拿手,他成功預判可孟達要造反,曹爽要搞他,甚至是在五丈原以逸待勞就能成功。
這廝甚至揚言:(諸葛)亮志大而不見機,多謀而少決,好兵而無權。
你想啊,魏延一次次建議子午谷走許都,都被諸葛亮以各種不靠譜否決了;可見諸葛丞相是一個深謀遠慮到不甘願冒絲毫風險的現實主義者。
如果這次空城計,不是諸葛亮開了金手指,那必然是背後有千千萬萬台高達,他才能坐那兒氣定神閑撫琴。
和諸葛亮不同,歷史上的司馬懿是一個投機的行動派,除非這次行動會給他帶來巨大的損失。
這一次
司馬懿必須被諸葛亮唬住啊……
如果說這是計謀,諸葛亮又怎麼會行事如此大膽?就像一個青春期少年一樣如此莽撞?司馬懿騎在馬上撫心暗嘆:完蛋,難道我司馬仲達今天就要交待在這了?
是啊,換你要是看見曹操站城上跳小蘋果你也得嚇岔氣啊……
司馬懿摸不清楚諸葛亮這是玩哪出啊!

大家都是出來打仗的,你認真一點好不好?
你以為是下雨天巧克力和音樂更配嗎?

但,你以為只有你諸葛亮會玩嗎?
讓人萬萬沒想到的是,司馬懿就這樣毅然決然地聽話撤軍了。
經歷了這一次戰略撤退以後,諸葛亮捏著一把手汗扶牆下了城樓……
還好用琴聲輔助精神催眠這一招成功了。
根據司馬懿腦波特殊定製的音波指令發揮了功效,而諸葛亮本身也具有精神控制他人的能力,這,就是在一千年多年後在漫威X戰警里出現的黑科技。也就是X教授的心靈控制能力,你以為諸葛亮為什麼後來坐著輪椅出現在五丈原?你以為X教授為什麼叫X?X射線知道嗎?X——光=亮=明,所以諸葛亮字孔明號卧龍,他的另一個身份是X教授。


恩,這就是小說為了大賣的基本邏輯;一本正經胡說八道就可以了,只要讀者信了就可以,讀者會自發地為不合理情節腦補合理的邏輯因果,而讀者受眾們的這種行為,我們稱之為:腦補……


把老子的義大利炮拉過來!


丞相神機妙算,早就想到了一百種自己可能被射下來的情況,做好了防範措施。題主多慮了。


情懷!懂嗎,情懷!


就算是三國演義的故事,其實也不合理的,退一萬步說,就算司馬懿不用射箭的,以十五萬兵力之眾,派個兩三百人探虛實,探一探就知深淺了。兩三百人進城後安然無恙,大軍隨機開進,就算最壞的結果,也就那兩三百人入虎口無辜喪命,對曹軍一點損害都沒,除非司馬懿大仁大義,又不敢射箭,又不肯枉送部下姓名,那倒真是仁者無敵了。


等到了能用一箭就能射下諸葛的距離,你以為諸葛沒有應對的辦法?司馬懿會蠢到以為到了那個距離後諸葛會呆坐不動?另外如果司馬懿疑其有詐的話,自然不會靠近到一箭就能射中對方的距離,因為這時候你也處在對方射程之內,況且若是真的有詐的話,進入了那麼範圍差不多就是中計了。而且這個計策還是發生在那個地方那種時候的,誰知道諸葛不會聲東擊西做出什麼事情來,《三國演義》中諸葛坑司馬類似的事情少嗎?誰會冒這個險?
至於有些人說司馬懿可以派個小隊上去一試,呵呵,紙上談兵莫過於此。


司馬懿一生謹慎多疑,而諸葛亮又從不用險。所以諸葛亮才敢擺空城,也料定司馬一定不會射(攻城),否則若是對面是張飛之類莽夫,那麼諸葛亮早就撤了。
說什麼天時地利人和,諸葛丞相早已算透人心。


感覺是因為夠不著。
假設魏蜀武器大致威力相當,弓箭的射程也相近。
司馬在城下,諸葛在城上,很明顯司馬辣么謹慎是絕不會在蜀軍射程之內的。所以弓箭手要射諸葛的話,需要往前跑一大段,會先被城上的蜀軍射成篩子好么。
更何況經過諸葛的多年加持,蜀軍的武器還是蠻高級的。
弓兵還是挺貴的啦,魏國家業大也不是這麼敗的法嘛^_^


按照常理來推斷,停軍地方至少在重型弓弩射程之外,這段距離不好揣測,但是很簡單一個道理,近視眼看不清怎麼辦?誰能告訴我三國時期沒有近視眼?


推薦閱讀:

不鳥你?
在《三國演義》與《三國志》中 諸葛亮的記載有什麼不同?
如果諸葛亮和崔永元辯論結果如何?
如果你是諸葛亮,在擺空城計的時候你會唱什麼歌?
劉備死前對諸葛亮說的一段話代表什麼意思?

TAG:諸葛亮 | 三國演義書籍 | 司馬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