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愛情符合熵增原理嗎?

自然狀態下,兩人之間無需任何糾葛、期盼,是一種鬆散無序的人際關係;而當一旦成為戀人,就形成了一種相對穩定的人際關係結構,根據熵增原理,它有著從有序向無序變遷的自然趨勢(從相濡以沫到相忘江湖、「人生若只如初見」)。

為維持乃至優化這一結構(「真愛是一輩子的」),就必須持續從外界輸入信息和能量,而這個輸入是需要消耗能量和精力的(「為你寫詩、為你做不可能的事」「累覺不愛」),那麼這個輸入的動力又是什麼?

是預置的理想與現實間的梯度?還是大腦的獎勵系統?還是只是為了繁殖的無奈之舉?


真是一個有趣的問題。
熵增原理是一個普適性極強的物理規律。愛情為什麼不可以呢?

可是,你為什麼會認為愛情是一個更加有序的狀態?

是因為變乾淨了的錢包么?
是因為搓衣板印在膝蓋上那些整齊的條紋么?

啊不,愛情在它發生的那一瞬間,你的熵就劇烈增加了。

你的所有軌道都消失了,你的所有計劃都亂套了。
你不再是你。
你是原先的你再直乘上一個複雜的他/她
相空間維度變成了原來的平方。
自由度和狀態數都呈幾何指數增長。

啊不,事實上根本不可以是直接直乘,你們之間糾纏那麼多,相互作用那麼大。勾肩搭背,眉來眼去,怎麼看都不像是獨立的子系統吧?
為什麼你變得面目全非?
因為愛情是強關聯的。
為什麼開始一件很小的事情,最後卻弄得一發不可收拾?
因為愛情是非線性的。
為什麼你半年前喝醉喊出前女友名字的舊賬又一次被翻出來?
因為愛情是非馬爾科夫的。

你看,非微擾強關聯,非線性混沌,非馬爾科夫。凡是讓物理學家抓腦袋的東西全部出現了。

系統的不可預測性達到了如此顯著的程度。
以至於你絕不指望可以用E=MC^2一樣的公式就把整個故事講完了。
不過這樣也好。

一個讓你的熵增加的如此劇烈的過程,一個讓你再也不可預測的過程。也只有在這樣的過程裡面
才會讓你的生活發生點本來不會發生的事吧?


愛情不僅符合熵增原理,還符合楞次定律。


愛情是否符合熵增原理?

物理學中說,熵增原理是普遍適用自然界的,那麼感情中是否適用呢?
熵增過程是一個自發的由有序向無序發展的過程,早在1947年薛定鄂就曾指出生命體系之中也體現了熵增原理。他認為人體是一個巨大的化學反應庫,生命的代謝過程建立在生物化學反應的基礎上。從某種角度來講,生命的意義就在於具有抵抗自身熵增的能力(就好比我們討厭改變的發生),即具有熵減的能力。在人體的生化學活動中,自發和非自發過程同時存在,相互依存,因為熵增的必然性,生命體不斷地由有序走回無序,最終不可逆地走向老化死亡。
感情是一種很微妙的東西,我可以肯定的說,它的確在表現著熵的變化。對於熵增它更符合熵減。熵減可以簡單的理解為從外界吸收了物質或者能量之後,使系統的熵降低了,變得更加有序了。
在感情中,原來的兩個人就如同兩個無序混亂不斷四處亂撞的粒子。正是因為那一個人,對你存在「萬有引力」的吸引,你開始渴望擁有有序的情感,(這可能就像薛定諤說的那樣生命體本身就在不斷地抵抗著熵增過程,所以對熵減擁有一種渴望)所以我們需要不斷地向愛情中輸入「能量」來降低愛情中的熵,就像《小王子》中狐狸對小王子說的「正因為你為你的玫瑰花費的時光,才使得你的玫瑰變得如此重要。所以對你馴養過的東西,你永遠都有責任」。
如果我們想要維持穩定的感情輸入是必不可少的,比如責任,時間,包容,理解……等等。我們本就生活在這個不斷熵增的宇宙中,一點點外界的輸入彷彿都會讓你的這顆感情粒子由基態轉換成激發態,感情中的熵就會不斷地增加,最後關係破裂。
或許你會覺得麻煩……但是你要知道,你正在努力的談一段感情,在宏觀意義上來講「你也是一位正在為生命的本質不停地在和掌握著自然法則的神而戰鬥的戰士」,這也是你在偉大的自然面前,所能做到為數不多的抵抗。而最終的勝利會給你最浪漫的獎勵——你最愛的人會陪你到老,陪你經歷過無數的春夏秋冬。
相反如果你不願意輸入能量,就像物理學中的所說的那樣「我們本就生活在這個不斷熵增的宇宙中」,一點點外界的輸入彷彿都會讓你的這顆「感情粒子」由基態轉換成激發態,感情中的熵就會不斷地增加,最後關係破裂。那時縱使愛情這碗湯再好喝,隨便落進來一隻蒼蠅你就會把這碗湯倒掉——雖然可能你會覺得可惜,也回味無窮。
我聽過很多人都在抱怨,已經失去了愛能能力,找不到愛的人。
其實與其說是你失去了愛的能力,不如說你的情感熵太高了。不僅是愛情,所有的感情好像都這表現著這個定律。譬如親情,正是因為血緣關係,孩子做的再過份父母也會不離不棄。也可以把婚姻當成是愛情的強行紐帶。
也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在幾千年以前還沒有科學的發現的時候,老子和釋迦摩尼彷彿已經發現了生命的這個規律,所以不斷地向世人傳播禪學,來不斷的降低生命中的熵。我想這也是為什麼佛教道教可以流傳千年如今魅力不減的原因之一。


首先,熵增原理的前提是孤立系統,絕熱,不能有物質交換。

其次,愛情很難很難做到孤立。(當然,你要限定最後的男人和最後的女人在某星球上開創人類社會新紀元就當我沒說。。)

所以,前提錯誤。不符合。


剛好最近看過一個類似的講座,題目是如何在愛情婚姻中保持長久的激情…講師認為人的兩種基本矛盾需求:安全感,永久感,穩定需要,vs刺激,獵奇,好奇心,新鮮感需求決定了愛情由你儂我儂到累覺不愛,七年之癢等。並且就像兩個分子在相對較大的距離下就引力大於斥力反之亦然,人和人的時空距離也是如此。想像力是愛情持久的推動力之一,有距離才有想像力。當然你說最後的維持下去的動力我認為就是二人的覺悟和選擇維持。


請先找出愛情的卡諾循環吧。


以下正文是在參考此文其他知友觀點以及結合自己深刻的體會寫的。

———————————————————————————————————————————

最近我的《大學通識教育28講》看到了第九章——「熵定律/耗散結構論」,煥然一悟,不僅是因為比利時物理化學家,布魯塞爾學派的領袖伊利亞·普里高津發現了對抗熵增的耗散結構,更是因為知解了熵定律也適用於社會科學領域的方方面面......愛情也不例外。


愛情的產生是一件神奇的事,它能讓自然狀態下兩個毫無瓜葛的人聯繫起來,從「物理學」的角度來看,這是「人際關係」的一種熵減現象。一旦人與人相互成為戀人,就意味著兩人形成了一種相對穩定的人際關係結構,從相遇、相識、相知、相戀,再到相愛,猶如一股湧泉流過我們心髓,但愛情還有一個最重要也是最考驗人的環節——相守。

之所以重要,是因為我要的是真愛,而不是「開心就好,累則不愛」。有一首歌《為愛相守》是這樣唱的:「你說一份愛可以融化憂愁,孤獨中我們用心的交流,你說一生需要你默默的陪伴,風雨路途揚起生命的風帆。」這首歌讚美了「為愛相守」,同時也隱喻出了愛因相守而美。同時愛的專一是無需理由的,如果愛人對自己的愛不專一,那麼他們之間的感情就不是真愛,情侶雙方也不能最徹底地感受愛的幸福。如果要享受真正愛情所帶來的幸福,那就必須相守,要知道愛情不只是為了獲得幸福,同時也是要讓愛人幸福的,這是需要付出的。


愛情也是考驗人的,如果說相遇、相識、相知、相戀,相愛是愛情的第一階段,那麼相守也就是愛情的第二階段,也是最考驗人的階段。用熵定律來劃分的話,第一階段是熵減的,因為它讓鬆散的人與人的關係達到一種相對穩定有序的狀態,而相守則是一個趨於熵增當我們又努力抵制的階段。

在相守階段,如果我們不採取有效的措施,它將從有序變得無序。納蘭性德曾說「人生若只如初見」。意思是說「事物的結果並不像人們最初想像的那樣美好,在發展的過程中往往會變化得超出人們最初的理解,沒有了剛剛認識的時候的美好、淡然。那麼一切停留在初次的感覺多麼美妙,當時的無所掛礙,無所牽絆,一切又是那麼自然。初見時的美好,結局的超乎想像,勾繪的人生,總有那麼幾許淡淡的遺憾和哀傷問問。


既然熵定律適用於愛情,那麼耗散結構論當然也適用,為了抵制愛情的衰亡,為維持乃至優化這一結構——「真愛是一輩子的」,就必須持續從外界輸入信息和能量,而這個輸入是需要消耗能量和精力的,如「為你寫詩「、」和你做永遠嘗試不完的事」,那麼這個輸入的動力又是什麼?


有一位知呼的網友答到「楞次定律」,用一句話解釋就是「一件事情發生的效果總是反抗引起它發生的原因」。這種解釋或多或少有種「悖論的即視感」,但何嘗又不是呢?


但「楞次定律」還有其他更具決定性的內容「——這種反抗能減緩事情的發生,但無法讓其不發生。這就像是對人類愛情命運的一種預言。現在的狀況能很好地用一句源自莊子的典故來反映——「從相濡以沫到相忘江湖」(原話: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意思是原本泉水乾涸,魚兒困在陸地相互依偎,以唾沫相互濕潤求得生存,而此時此境,我們卻彼此不相識,各自暢遊於江湖之中。「泉水乾涸」代表的是限制(社會道德責任)的愛情環境,而「江湖」代表的是自由的愛情環境。傳統的價值觀認為相守是緣分,守得住是情分;堅守不棄是本分,常守心安是福分。而現代,尤其是發達國家,卻有很多人對這些傳統的價值觀感到不解,但他們也無法解釋為何愛情沒能讓他們的迷茫釋懷。


好比在美國,人們的價值觀意味著他們極力追求自由,每個人都很害怕包袱,怕自己活在一個象牙塔里,政府對離婚也採取非常寬鬆的政策。物極必反,「自由戀愛」(同大信息時代,繁雜的信息讓人不禁感慨現在是一個需要做減法的時代)又能給他們帶來多少快感?帶來的只有「找不到真愛」的怨聲。其實很少人懂得這潛在的機制,他們不知道正是有了「限制」才讓愛情熵減,一把什麼鑰匙都能開的鎖不是一把好鎖,頻繁地更換情侶並不能改變他們的厭倦,這一切仍是在熵增,是走向衰亡的一種表現,他們慢慢失去擁有真愛的能力。就算更換情侶是一種符合耗散結構論的做法,那也是最低級的;而「為你寫詩「、」和你做永遠嘗試不完的事」才是高級的。


縱觀歷史,就像楞次定律一樣,也許人們意識到某些(愛情)問題的存在,也只能是稍微掙扎一下,慢慢便會習慣事實。這不禁讓人有幾分淡淡的遺憾和哀傷問問。


人這個物種的由來本身就逆熵——而且我個人認為的愛情分為 愛 和 欲 的合集 不能把心跳加快當成 愛 而是愛情


人類社會的組織確實是由混亂無序向有秩序井然在發展。無序程度降低了。
人類社會不是一個孤立絕熱系統。社會組織有序了,應該是有其他方面的無序程度在增加。
麥克斯韋妖能讓系統熵減,據說是因為它有智能,能處理信息。人類或是有相同的能力,使得社會組織更有序。


熵是描述系統混亂度的語言。或者說你要描述的是一個系統,這個系統的點是人。那麼系統什麼時候混亂度最小呢?就是所有人都是等價的時候,或者說是每個人都對周圍的異性產生同樣數學結構的描述的吸引力的時候(表述不太好,這麼說吧,舉個栗子,就像鹽晶體中Na離子和Cl離子的互相吸引形成的結構一樣的結構),那麼,愛情,就會對這種結構產生破壞,用熵的語言看呢?就是混亂度增高了,就是熵增。
如果考慮的是單個人的內心系統,其實差不多,混亂度最低的情形就是對所有人的感受都是一樣的時候,那麼情感,或者說最極端的最不可理喻的情感,愛情,就是對這個結構造成最大破缺的因素。同樣,愛情帶來的是熵增。


不符合,熵增只適用於孤立的系統


五樣佔全,女人願意為你死


五樣佔四樣,女人為你瘋狂,為你放棄原則

五樣佔三樣,女人會愛你


五樣佔兩樣,女人覺得嫁給你不算吃虧


五樣佔一樣,女人可能嘗試把你當備胎
這五維度,就好像人的五個手指頭


潘是拇指,最有用;驢是食指,最常用;鄧是中指,最高大;小是無名指,雖然沒有,但是卻用來佩戴婚介;閑是小指,有和沒有,沒什麼區別


所以驢最常用,但是在五個指頭裡面不算突出。


五樣的說白了,就是帥、武器強大、有錢、有情調、有時間


這個是水滸傳裡面王婆說的


西門慶五樣佔全


搞了潘金蓮,潘金蓮願意為他死


什麼都不佔的男人,可以從「小」和「閑」入手

有情調,有時間


女人覺得嫁給你,不算享福,但也不算虧


只佔一個鄧,光有錢,女人也不會愛你的


光有錢,長得丑,沒情調,沒時間,不能幹,女人不愛你


你長得丑,但是有錢有時間,會浪漫,也行


熵增原理僅適合於孤立體系。實際上,絕對的聯繫和相對的孤立的綜合,才是事物運動的本質。雖然從處理方法上講,假定自然界存在孤立過程是可以的。但是從本質上講,把某一事物從自然界中孤立出來是帶有主觀色彩的。當系統不再人為地被孤立的時候,它就不再是只有熵增,而是既有熵增,又有熵減了[摘自百度百科]

———————————————————————————————————————————

愛情之中的快感,也不過只是多巴胺的短時間釋放。熵增熵減這種有著嚴格條件限定的規也能運用於狹窄的化學器皿中吧。。。

———————————————————————————————————————————

對於「從相濡以沫到相忘江湖、人生若只如初見」

最開始的開始,必有外貌或者聲音或者任何別的的因素,也許僅僅是因為想有人陪、僅僅是只是想談戀愛、僅僅是多巴胺的釋放和下半身的悸動。。。於是戀愛開始了。且不談相處的方式,「交朋友也好,談戀愛也好。最根本的,不是大家的愛好都一樣,而是人生價值觀一致。[引用 野孩子 答案]」。三觀不一,註定就是失敗。就算一方有多麼愛另一方,就算一見多麼鍾情,就算日久生了千千萬萬的情。註定是要分開。

熵增,作為化學研究之時發現的規律,是依存於化學的。連最開始的多巴胺都靠不住,難道簡單粗暴的熵增定理能靠得住?


熵增原理的前提是沒有外界干擾(輸入能量或進行熱傳遞)。大腦控制的行為當然不是自然行為,熵增不再成立。

就比如一缸氣體擱這,氣體分子在熱運動,這時候你往缸裡頭插了一個檔板,熵當然降低了。這是認為控制啊 。


大環境下來看是符合能量守恆定律的,少數特定環境才會符合熵增原理吧


比它複雜


你這不是扯么?估計你也就是模糊知道熵增加這麼個事兒吧。熵是能計算的,通過焓。愛情?你能給個公式嗎?


推薦閱讀:

是不是過於天真和單純的人根本在這個世界上無法生存?
難道胖子沒有愛嗎,胖就是硬傷嗎?
如何放下一個人?被回憶折磨的痛苦不堪。?
如何走進一個人心裡?
如何挽回摩羯女生?

TAG:戀愛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