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剪輯很酷炫的電影?

舉個例子,就像保羅沃克主演的電影《奪命槍火》這樣,節奏快,鏡頭走位配合情景以及音樂顯得很犀利,讓人看了很有快感的
持續驚恐-電影


大衛芬奇的所有電影。
大衛芬奇導演的《社交網路》(83屆)和《龍紋身女孩》(84屆)單獨拿了奧斯卡最佳剪輯而沒拿最佳影片,這在奧斯卡歷史中是非常罕見的。通常最佳電影都會拿最佳剪輯獎。

托尼斯科特的大部分電影。
雷德利斯科特的幾乎所有電影。
這哥倆的電影在剪輯方面都非常酷炫,但托尼的風格因為過於偏廣告,酷炫過頭,甚至都有點喧賓奪主了。

如果只說炫的話,邁克爾貝的所有電影。


(電子騎士在他的回答里提到的保羅·格林格拉斯《諜影重重》二、三,也是剪輯酷炫的代表。不過這種風格必須要「帕金森症攝影」+「神經抽搐式剪輯」缺一不可。目前國內這種風格的代表,是丁晟導演。因為他本人就是電影剪輯。)


諜影重重


只說一個必須提的:
保羅·格林格拉斯!代表作《諜影重重》第二部第三部!
已經不能用炫酷來形容了,凌厲乾淨,快速清晰,在商業動作片里非常難得!

再貼一段我其他回答中的話,簡單闡述一下——

其實就用《諜影重重》系列來比就好了。第一部道格·李曼導演的《諜影重重》平均鏡頭時間約4秒,片長119分鐘。這是一部比較典型的商業電影規格,換算得知,鏡頭數應該在1800個左右。通常90分鐘的商業片鏡頭數就在1500個左右——2000個鏡頭的電影都不會太多。

而到了綠草執導的第二部,平均鏡頭時間一下變成了驚人的1.9秒!按第二部108分鐘片長計算,其鏡頭數達到了可怕的3410個!等於兩部普通的90分鐘商業片了!正因如此,第三部《諜影重重》居然在奧斯卡上擊敗眾多電影,在沒有提名最佳影片的情況下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剪輯獎——一般認為,最佳剪輯獎是最佳影片的前哨獎
項,與其有密切關係,很少有未被提名最佳影片的電影贏得最佳剪輯獎的。最近十年中,只有《諜影重重3》和《龍紋身的女孩》是沒入圍最佳影片提名卻拿到最佳剪輯獎的(現在還應該加上《爆裂鼓手》)。


必須是熱血警探啊!!!


今敏的所有電影


我可能要作出一個稍稍冷門的回答了:
《風聲》


《風聲》的鏡頭語言和製作水平,其實是要稍稍高出它的豆瓣評分(8.0 分)的,畢竟是陳國富的作品。它的故事節奏很緊湊,包袱迭出,懸念也設置得沒有破綻。一眾演員(除了黃教主)的演技也是盡職盡責,尤其是王志文。

回到剪輯上,這部電影也是很值得一聊的。

單拎王志文挨個問話的那場戲出來看吧,給每個人安排的應對方式都很貼當,剪得節奏也特別幽默。

先是審軍機處長金生火,一句一切,鏡頭一直在中景、近景、特寫之間來回換,不時插一兩幀王志文的反應,配上英達諂媚的表情和討好的台詞, 把這個人物懦弱膽小的性格刻畫得特別棒。

白副官這段就更可愛了:

和剛剛一樣的玩法,近景中景特寫輪流切,對應上白副官一頓一頓的說話節奏,再加上他賤嗖嗖的氣質,配合得天衣無縫。

周迅演的顧小姐這部分,最有意思了。

你看,是不是有點點不同,開頭連著三個鏡頭,都不直接給周迅。這既是相對前兩人玩個新鮮的,同時也算是一個小小的暗示。

除了這場戲,有一場餐桌衝突的戲,幾個人多對矛盾,鏡頭來回切換,把對峙關係表現得淋漓盡致,也很好看。

另外,這些鏡頭還經常帶著微微的晃動,偶爾還以搖代切,那是高群書的個人愛好,唔,不予置評。


極度推薦「夢之安魂曲」,畫面節奏爽到家了!


諾蘭早期神作:《記憶碎片》

時空穿越經典作:《蝴蝶效應第一部》

經典費腦驚悚片:《恐怖游輪》

《明日邊緣》+《源代碼》

BTW,Instagram號:cutingKing的神剪輯「魔術」也是相當酷炫


買兇拍人 一說剪輯。。就冒出來了。。


更新補充幾部:
a. 韋家輝的《一個字頭的誕生》,比《羅拉快跑》更早一些,拍攝於香港回歸前,靠剪輯完成敘事,並把整個香港面對回歸這個巨變時的心態展現出來。
b. 杜琪峰《槍火》
c. 《無間道》一、二
d. 《夢之安魂曲》好像前面有人提過了。
還有動畫電影的場景轉換算不算剪輯並沒有定論,這裡暫且將它算作剪輯再推薦幾部
e. 《幻想曲》
f. 今敏的作品《紅辣椒》《千年女優》
g. 《迷牆》。居然沒人提到這部?簡直不科學!把搖滾樂拍成了電影。

--------------------------------------------------
1.諾蘭的所有電影,首推《追隨》,第二推《記憶碎片》。剪輯方式也成為了敘事的一部分。
2.大衛·芬奇的所有電影。
3.《諜影重重》一到三。這是我在英國讀電影研究碩士課程時,我們那些以鄙視美國電影為己任的英國教授拿來做剪輯範例的片子。
4. 最近大熱的《王牌特工》,請重點關注教堂里那一場戲,完美的場面調度。
5. 蓋·里奇的所有電影。
6.大衛·林奇的《穆赫蘭道》、《妖夜慌蹤》。
7.韋家輝《一個字頭的誕生》
8.很多人答過的,偽長鏡頭《鳥人》
9.韋斯·安德森的電影。
最先想到的就是這些。


鳥人


《羅拉快跑》,小成本電影,鏡頭切換的速度讓人目不暇接。

老生常談的《戰艦波將金》,蒙太奇的始祖。

默片大神巴斯特基頓的《小私家偵探》,九十多年前用的剪輯手法,直到現在還被許多創意廣告沿用著。

最近看過的電影中,《王牌特工》在大陸被刪掉的那段教堂大亂斗也十分精彩。

最後再補一個反例——《富春山居圖》,想了解最糟糕的蒙太奇長什麼樣子,看這部就明白了~


《bref》
法國泡麵番,不是電影,但是擁有每集一分半鐘就能講清一個完整故事的剪輯。


《瞬步》(微電影)


預告片


《搏擊俱樂部》:電影中多次出現插一幀皮特和諾頓同屏的畫面,這種剪輯很特別!(還有最後結尾處那幀皮特的**圖。。。)
《爆裂鼓手》:讓你全身熱血沸騰,隨著主角一起進入癲狂狀態。
《致命魔術》《盜夢空間》:錯亂的時間線+科幻,諾蘭的大招之一哦。
《消失的愛人》:這不是一部芬奇超水平的作品,但是Amy殺ex時那個高速捕捉鏡頭實在驚艷!
《低俗小說》:當時看完這個,我第一次認識到剪輯是一件多麼酷炫的事情,幾個簡單的故事你換個方式剪在一起,它就能變得如此超凡脫俗!


多圖預警!!!流量黨慎入!!!
像上面提到的《羅拉快跑》當然是很經典的剪輯節奏棒的電影,這也是我們上課時常用來作為剪輯典範的例子,但是說到剪輯很酷炫,我腦子裡首先浮現的是最近的這部片子:

2015第8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剪輯提名:Whiplash 譯名《爆裂鼓手》

它是這屆奧斯卡熱門中我個人最偏愛的一部。撇開酷炫的暗黑系老師不說,來看看它的剪輯:

雖然最後沒有獲獎,但是這部片子的剪輯節奏真的掌握得很棒,能調動觀眾跟著片子節奏走,不讓人齣戲。
我隨便截了一段圖。這是在Andrew第一次被叫去Fletcher的樂隊時大家的第一次排練。

整個過程剪輯節奏非常地快,幾乎全是短鏡頭,而且很多只有2、3幀的長度。

大量特寫、大光圈、變焦的使用讓鏡頭之間的銜接非常具有張力,形成了一種簡單粗暴但是又精緻唯美的敘事風格。
單把每一個鏡頭拿出來看,無論是從構圖、用光、景深控制上都很精緻。

像《鳥人》那樣的長鏡頭確實非常需要導演的駕馭能力,並且風格自成一派,拍攝難度大,而且隱晦含蓄,意味深長,但是像《爆裂鼓手》這樣快節奏、多短鏡頭的電影對於導演對整個故事流程的掌控度以及剪輯師的節奏把握要求也非同一般。
我同樣有非常喜歡的善用長鏡頭的電影,比如賈樟柯的《站台》,但是《爆裂鼓手》這種風格的鏡頭剪輯同樣給了我非凡的觀影體驗。相信很多人在看片的時候也覺得非常燃。而且從故事本身來說,如果你曾經為某種東西瘋狂努力到窒息的體驗,這部片子肯定能讓你感同身受,當然肯定不是每個人都能認同這種方式,這是一道討論剪輯節奏的題目,就不多說啦。
而且西蒙斯太有個人魅力了。。。
以上。


海盜電台


《爆裂鼓手》
看得都要高潮了好嗎!?


我比較俗。。。

我覺得猜火車和兩桿大煙槍都不錯

。。


推薦閱讀:

為什麼在故事框架、元素和分鏡等都類似的情況下,復旦校慶片依然不如東京大學校慶片?技術上的差距在哪?
郭敬明有沒有希望成為黑澤明一樣的導演?

TAG:電影 | 視頻剪輯 | 導演 | 剪輯 | 電影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