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保持自己奮鬥的決心和毅力,而不是三分鐘熱度?


我覺得很多人都搞錯了一點。你只是想要做一件事情,而不是決心做一件事情。

當你想要做一件事情的時候,這種「想要」會隨著條件的改變而褪色。但是假如你決心做一件事情,你不會受到過程中任何因素的影響,而只會信奉最後的結果。

——————

有人會問:下定決心很難嗎?

是的,很難。

經歷過失戀的人大概都知道。想要徹底忘記一個人是非常難的。而難的地方恰恰是你不想忘記他。

有很多問過我如何將EX忘掉。我每次都會問一個問題:你是不是已經下定決心要忘掉他了?

而結果無一例外,每一個人的回答都是肯定的。但事實上,每一個人都沒有真正的下定決心,而只是想要忘記對方。因為過上三五天,這些諮詢者就會跑過來再次尋求傾訴,問這問那。

而問題的內容大部分都集中在,有沒有辦法可以將他挽回。

做事情缺乏決心,就像是一隻腳已經踏上了船,另一隻腳卻還在岸上,猶豫著是該上船還是該上岸。結果哪裡也沒有去成,反而用了很大的力氣去支撐這種糾結,還要擔心自己會不會兩邊都沒站穩結果掉進水裡。

——————

什麼才叫做「下定決心」?

去裝一桶水,然後把頭埋進去。看看自己的極限能堅持多久。當你極度渴望要抬頭呼吸的時候,就是你真正下定決心的時候。

請注意,這個短暫的,想要抬頭的過程裡面,你不會找到任何借口,比如:我可以先喝一口水,大不了暈過去。

你不用去催著自己去抬頭呼吸。

最重要的是,你不會去質疑「我要抬頭呼吸」這一決定的正確性。

因為,你的腦海里只有「我要呼吸」這一件事情,任何人的阻止都會導致你找他拚命。其實,決心本身就是一種行動,不需要理由,不需要爭辯,不用去分析,也不用抱怨這有多難,不用擔心別人會怎麼想。只是去做這麼簡單。

如果誰在你下定決心的路上阻礙你,就像有人攔著不讓你抬頭呼吸一樣,我猜你的答案只有一個——幹掉他。

下定決心通常需要很長時間,但很多時候,只是一剎那的念頭。

——————

如何下定決心?

就像我上面說的。很多時候下定決心做一件事情是一剎那的念頭。這種「決心」不需要去催化。因為它本身就是沒有選擇的選擇——你只能這麼做。

而另外一種是需要長時間的思考最後沉澱出來的「決心」。這通常建立在你有選擇的餘地的時候。

就好像你猶豫到底是買iphone6還是買S6edge一樣。或者是你猶豫到底要不要今天晚上就和面前這個男人上床一樣。

你有1000個理由這麼做,也會有1000個理由不這麼做。

但最終,你還是買了Iphone6,你也和那個人上了。回想一下當時是什麼催使你這麼做的吧。

你心裡想的可能是這樣:手機還是Iphone6好,怎麼用都不會卡。三星用久了肯定卡。

或者是這樣的:這個男人還真是不錯,幽默風趣,帥的一比。就算他不負責任,那老娘也絕對不虧。假如不被他上,也是別人被他上。還不如抱著失敗的心態試試呢。

例子還有很多。但原理都是一樣的。當你思考的因素過多的時候,你就沒辦法下定決心了。你會對比每種選擇的優劣性。最後搞亂自己。

你要做的就是把那些不怎麼重要的因素全部省略掉。篩選出對你重要的因素。並且越少越好。最好能只剩下一項。那麼後面的事情就很容易了。

還是拿手機舉例。
Iphone6的好處有很多:牌子大,軟體多,系統快,保值,體驗好等等。
Iphone6的壞處有很多:輸入法坑爹,樣子太丑,不能多線程運行軟體,連鈴聲都不能自定義等等。
三星S6edge的好處有很多:弧面屏喪心病狂,超帥的UI設計,可以多線程運行軟體,人性化的各種體驗等等。
三星S6edge的壞處有很多:卡死你,換新太快,弧面屏不成熟,牌子不如蘋果等等。

這麼比較的話,你是沒辦法做選擇的。

所以,讓我們開始篩選。對於我來說,保值,牌子,UI,更新速度這些都不是主要問題。我的微信信息量極大,所以,運行速度對於我來說一定是排在第一位的。

所以,這樣該選擇iphone6還是s6dege就很容易了。

——————

我這輩子決心做過的一件事情,就是去夜店打工。或許這聽起來和買毒品做傳銷之類的活比起來正經多了。但對於我的生長環境來說,這已經是禁區了。

因為我從小的教育環境非常健康,非常綠色。父母都是教師出生,朋友也都是教工子女。家裡是這一輩唯一的男丁。所以也受到了更多的關注和約束。

但就是在我發現我的條件不錯但毫無社交能力的時候。我做出了這個決定。也就是在朋友建議我去夜店打工的40個小時之後。因為我意識到,父母對我的約束出發點是好的,但未必是對的。事實上,我也不確定我是對的,因為這樣的話,我便不能再去學校上課了,我需要去租房子,住在外面。但是我知道,我不會因為做了這件事情而後悔。

於是我就去了。為此我和家裡吵架,和同學吵架,也放棄了大學一年之久的時光。

那一年我19歲。

——————

有人想要忘掉EX,有人想要通過司法考試,有人想要戒掉遊戲,有人想要拋掉股票,有人想要學習如何搭訕,有人想要成為百萬富翁。

但光光是想要是不夠的。假如你的內心世界都發生不了奇蹟。那麼就更別指望外面的世界會發生奇蹟。所以,假如想要改變現狀,那首先就要改變自己的內心——帶著一個充分的理由。


我大一時參加過一個高強度的輔導班,針對的是插班生考試(類似轉學考試),各所大學僅開放少數冷門專業,錄取比例極小,萬中挑一,優中選優。我報考F大,英語和文綜兩門考試,難度係數大於考研。


僅就英語來說,半年的備考時間,背完六級辭彙、考研辭彙、托福辭彙乃至GRE核心辭彙並且對每一個詞都爛熟於心,刷完三十年的四六級真題、二十餘年的考研真題乃至F大近十年的博士生考題並且對每一道題都費心鑽研。當時,我就過上了圖書館寢室兩點一線的生活,朝七晚十,風雨無阻。


輔導老師每周費盡口舌地打雞血灌雞湯:

「最後成功的人都是有一點天真,但一直抱著執著信念、努力在做的人。」

「結局可能失敗,但這個過程永遠不可能再被複制。所以,笑一笑,繼續朝前走。」

「你後面的糾結來自於你先前的妥協。你現在正在完成的,不是你一輩子不可能完成之重,其實是你必須承受之輕。什麼東西都在放棄,以後你的人生就會給你一個反彈。不想忍受攀登的痛苦,就要忍受心靈的屈辱。」

諸如此類。


不知道是因為老師日復一日的灌輸,還是因為自己在苦修式的生活中自然而然的看淡看透,在之後的堅持里,我其實對當初下定的決心並不再有什麼執念,只是純粹地投入於這個過程,沒有任何硬性規定和強制要求,每有會意,欣然忘食。


回過頭看,下定決心卻在落實的時候大打折扣,是由於內心的浮躁。而浮躁的根本原因,是過分以目標為導向,注重「做到」甚於「去做」。


目標本來就是帶有距離感的,舉例而言,「減肥10公斤」比起「去跑步」難上百倍,後者比前者顯然更具操作性和執行力。又譬如走路,你一定也有這樣的體驗,當我們反覆地提醒自己目的地,總會覺得路途漫長;倘若只是專註於腳下,反而會覺得目的地在不知不覺中逼近。天下事皆然。


然而現實恰恰相反,我們總是一門心思想要做成某事,下定決心的同時就已經在患得患失,所做的一切努力都隸屬於目標,故而無法享受過程中開墾、積累和收穫的樂趣。這是本末倒置。我自己的感受是,當我漸漸放下目標的包袱,全然由好奇和快樂驅使我去背單詞刷題,我才真正地做到極致,而當初設下的目標,不請自來,反倒變成了一樁順便的事情。


影響最大的,其實是輔導老師的另一個看似無關緊要的建議。


「當你覺得心煩氣躁,去慢慢散步二三十分鐘。注意一定要慢,然後你就會覺得釋然。因為那個時候你注重散步的過程,而不是結果。因為你本來散步就沒想得到什麼,你只想做好散步這件事。」

所以什麼是真正地下定決心?


不是日服雞血晝服雞湯自己對自己的逼迫和鼓勵,更不是不達目標誓不罷休自己對自己的賭氣和抬杠。


真正的決心是對目標的先立後破,是對結局的徹底釋懷——不過是選了一條路,路在腳下,闊步朝前,先不要怕,後不要悔。


一件事情,之所以堅持不下去一般有兩種情況:(1)有畏難情緒;(2)看不到希望。
人避免痛苦的動力動力要遠遠大於追求快樂的動力。而當人們在堅持一件事情時情時,痛苦是當前可感的,而堅持的快樂卻遙遙無期。當一個物體或者一種感情在離你很近很近的時候,它給你的感覺就很大很強烈。這就是畏難情緒。它經常使我們徘徊於做與不做之間。不做吧,可惜。做吧,實在痛苦,更要命的是絕大多數時候這種痛苦還會被我們自己放大。哦,天啊!一想到我要做這件事情,就有種頭痛欲裂的感覺,肚子疼,還想吐,好痛苦呀呀呀!!!算了,今天狀態不好,明天再做吧!然後你就知道沒有然後了。要想克服這種情緒,明白這個道理我想你就會有所進步了。對,就是堅持去做沒有這麼痛苦,它通常只是被你放大了。你需要建立一條原則,也就是無論任何情況,當你猶豫要不要做的時候,你的選擇就只有一個,那就是努力迅速去做!當你建立了這樣在任何情況都只有一個選擇的原則時,這種徘徊的痛苦就會大大降低。另外有一點你需要明白,幾乎每個人在堅持一件事情的時候都會有放棄的念頭,這種為難情緒是普遍存在的,並且難免會有被它打敗的時候,所以你也不會例外。因此當這種不幸發生在了你的身上,請不要悲傷,就好好玩玩,好好睡一覺,明天繼續。只要大多數時候你在堅持,你就成功了。另外,堅持之後,必有快感,放大這種快感,仔細品嘗;盡量忽略堅持的痛苦,堅持下去,就終會看到花蕾變成碩果的那天。
做每一件事情的方法都有很多很多種。當你開始在堅持的過程中,會有很多很多的牛人用各種牛叉的辦法以更快更輕鬆的方法完成了這件事情,實在是讓人驚羨。於是你開始嘗試他們的各種先進的方法,只可惜對你來說效果並不明顯。於是你開始懷疑,是不是我天資不行,是不是我沒這個命?一次次的質疑,最終會讓你陷入無限的絕望。你以為你一輩子都幹不成這件事了。然後你放棄了。你以為那些牛人真的就那麼牛么?你以為他們沒經歷那種漆黑漆黑的夜么?不是的。黎明之前,必是黑暗。每個人都無例外。所以你要相信自己,只要有了量的積累,就一定會有質變的發生。而你終會以你自己獨特的方法走完這條路。成為別人眼中的牛人,你的方法也會成為牛叉的方法。
願你快樂的享受生活。


本人曾絕對隸屬三分鐘熱情黨,甚至抱怨過連玩遊戲都缺乏毅力……
現在自認為小有毅力,雖然也沒有奮鬥出個名堂,但至少能讓自己看到希望。
答主的親身體會是:毅力既不該是源自被動迎戰時的忍耐,也不是「戰勝自我」之類的「窩裡斗」——敢問題主有沒有體驗過通過自己主動的努力把周圍人比下去的快感呢?
答主深信,能激發人潛力的方法最有效的還是那些充分利用了人性中「好面子」這點的。而你需要的正是這種「優越感」。說白了,人不怕爛,就怕今不如昔。一旦你體會過人上人的快感,就特別會怕有天可能失去這種感覺,從而發自內心的要主動去保住甚至超越現在的位置——於是就有了你想要的決心和毅力
所以,如果人生像一場項目眾多的運動會——建議題主可以先從一些不夠「入流」的冷門項目去試著找找自信。這樣除了可以培養自己的「毅力」;更重要的是能讓你看清自己擅長的方向。比如,你就先別急著去和旁人比考試和賺錢,誰叫這兩個「熱門項目」裡面高手雲集呢?甚至都不要跟人去比八塊腹肌(答主男)……就先比比每天能否準時睡覺起床,能否喝足2500ml開水、吃兩個水果、記一段流水賬日記……
作為80後男的答主我就是從堅持做這些開始的。正是通過這些小事的信心加成,現在我已能較熟練做到下班後運動健身和自己買菜做飯兩不誤。做飯還須能兼顧營養,每天雷打不動的最少兩菜加肉類再加粗糧……雖然在旁人看來,答主既不會賺錢,更不算事業有成。但我能堅持做的這幾件小事客觀上還確實少有人能做到——當然更是一年前的自己絕不敢想像的。所以,這樣的經歷讓答主意外收穫了實打實的成功優越感(或許別人只是不屑於做,但無論如何我做到了而他們沒有),進而就更願意努力去鞏固自己的「領先」位置而不敢懈怠,然後你就會更有自信去想嘗試更高級別、更大難度的「挑戰項目」,再然後……恐怕你就是身不由己、停不下來、想不堅持、想不奮鬥都難了吧!!!

最後借用句台詞共勉:「千萬不要低估了那些下班後還能像瘋子般衝去菜場買菜,然後回家自己做飯再去健身的男人——他們可什麼事都幹得出來!」


你小時候有被父母批評過缺乏毅力,許多事情三分鐘熱度,沒法堅持嗎?你可能一直自責,但我認為這不是你天生的缺點,這種情況的產生,或許和你與父母關係中情感被忽視有關。

我最近有了一個新的認識角度:堅持意味著你需要承擔一定程度的痛苦、焦慮等情緒,而對自己情緒的疏遠和抗拒,就是阻礙我們堅持的重要障礙。許多關於毅力的探討都是從認知和方法論的角度來談的,但是我認為毅力缺乏本質上還是情緒調節能力的問題,因為當情緒狀態糟糕的時候,任何理性的認知和方法論都會失效。

長跑經驗豐富的人都知道,每次跑步到一個特定的階段,身體會發出各種情緒信號——脆弱、痛苦、無助、絕望、焦慮、恐懼,目的是讓我們停止跑步,避免身體的能量儲備過度損失。但是如果你能夠說服自己扛過這個階段,那麼接下來你將會進入相對輕鬆的狀態並且最終完成整個跑步路線。這個瓶頸被稱為是runner"s block。

許多事情的堅持也是同樣的過程,我們選擇放棄是因為我們開始體驗到了越來越強的不適,各種負面情緒開始充斥我們的意識。每個人都天生具有一定程度的情緒承受和調節能力,這種能力就是所謂的毅力。這能力越強,我們就越能夠說服自己容忍更多堅持所帶來的痛苦。

許多人小時候和父母的關係中,自身的情感是非常受忽視的。有的情況下因為父母自身缺乏安全感和存在感,所以一直通過操控和苛責孩子來滿足自己,而不允許孩子體驗和接納自己的情緒。也有的情況下婚姻關係矛盾重重,父母無暇顧及孩子的情感,甚至要求孩子參與到雙方爭鬥中去。許多這樣環境里長大的孩子,會變得特別善於壓抑或者逃避情緒。

健康的親子關係里,父母通過即時和非批判的情感回應給孩子創造安全的情緒空間,來幫助孩子探索自己的情緒體驗。這樣的探索帶來的是孩子情緒功能的健康發展,孩子可以學會對情緒準確的體驗和識別,坦誠的表達,以及管理和調試的能力。

如果孩子長期經歷情感忽視,會對自己的情感體驗感到陌生,抗拒甚至恐懼。因為糟糕的親子關係會帶來許多痛苦,而為了避免這些痛苦,順從父母,孩子會發展出各種各樣的防禦機制。這些防禦機制雖然屏蔽了痛苦,但副作用是阻礙了毅力的產生。

每當我們體驗到一丁點痛苦時,防禦機制就會被觸發,我們就可能作出各種各樣的行為反應,比如逃避,自我否定,自責,自我麻痹等。結果就是每當我們試圖堅持做些什麼的時候,總會敗在堅持帶來的痛苦面前。

當我們缺乏毅力,無法堅持的時候,許多父母的做法是斥責和打罵,但這恰恰會放大情緒痛苦,也對我們的情緒承受能力沒有任何促進作用,只能讓我們更加想要逃避。父母只看見了當下孩子沒有選擇堅持,卻忽視了堅持的背後需要的是父母通過接納和支持幫助孩子建立起的情緒調節和承受能力。

這個視角是為了讓大家理解這個現象,但並不是要把責任推卸給父母。作為成年人,在面對缺乏毅力的問題上,我們對父母再多的指責也無法改變當下。我認為我們能夠做的是通過各種方式鍛煉自己的情緒承受和調節能力,有意將自己安全地暴露在一定程度的痛苦之下,去慢慢適應這種體驗,並且摸索出自己調節情緒的方式。

許多考驗毅力的運動項目比如長跑,平板支撐,HIIT等等,都是鍛煉情緒承受能力的絕佳機會。接受心理諮詢,在諮詢師的陪伴下去觸碰,感知和直面自己的痛苦也是很有效的提升方式。冥想和瑜伽幫助你覺察身體和內心反應,十分有助於情緒調節能力提升。除此而外,我也鼓勵每個人在生活中發揮你的創造力,尋找各種機會鍛煉情緒承受能力。

你需要相信,一定程度的痛苦對你是有好處的,因為當你在自我訓練的過程中足夠痛苦的話,它就會成為你生活中唯一的痛苦。


謝邀,認真寫的長答案。

呃,這個問題問得答主有些不好意思……因為說實在的,始終保持自己奮鬥的決心和毅力對我而言著實不是一件容易事,我在很多時候也沒能做到堅持到底、善始善終(此處應有愧疚臉)。

雖然在很多方面都做得還不夠好,但是這個問題我的確有認真考慮過,也曾查閱很多資料研究過如何把一件有意義的事堅持下去。這些經驗也或多或少地對我的學習產生過積極作用,特在此把它們分享給那些和我一樣有拖延症且想改變現狀的朋友。


————————梁豆子的分割線————————

嗯,題主的問題是「如何保持自己奮鬥的決心和毅力,而不是三分鐘熱度?」 乍一看,這個問題好像分成了「保持決心」和「保持毅力」兩個部分,但是兩者的核心都在於「保持」二字,所以這歸根結底還是一個關於堅持和毅力培養問題,而我接下來寫的東西也會把重點放在「如何堅持做好一件有意義的事」這個基本問題上。

而一提到「堅持」,也許很多人(除了那些自律性極強的大神)都會有一肚子「苦水」要倒,我們可能都曾經在某時某刻信誓旦旦地揚言自己一定要堅持做某件事,但是最後都無一例外地敗給了殘酷的現實——
你可能曾下定決心要堅持背單詞,可是背了幾天就自然而然地放棄了,於是你說「反正背了也會忘」。
你可能曾下定決心要堅持晨跑,可是跑了幾天就敗給自己的懶惰,於是你說「與其大清早爬起來受凍還不如睡到自然醒」。
你可能曾下定決心要堅持減肥,可是最終還是管不住自己的嘴,於是你說「做一個萌萌的胖胖的吃貨也挺好的」。
你可能曾下定決心要堅持練字,可是最後堅持了一周後就不了了之,於是你說「模仿別人不如保持個性」。
…………
以上的「你」,有些是我的親身經歷,有些則來自身邊朋友的經歷,但是它們也代表了很多意志力不夠堅定的人的觀點。
而分析以上這些案例,我們可以發現一個關於決心和毅力的非常有趣的循環:
受刺激→豪言壯語→堅持了一段時間→因為某些「意外」而打亂計劃→帶有「愧疚感」地短暫放棄→為自己找理由開脫→長時間放棄→一段時間後→再次受刺激→重新豪言壯語……
而生活中類似的情況也更是不勝枚舉、比比皆是,我們很可能會在有意無意之間為自己的偷懶找借口,最後卻常常淪落成「言語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

那我們究竟怎樣才能堅持做好一件有意義的事,而不是三分鐘熱度呢? 以我的個人經驗而言,我覺得這世界上幾乎所有的有意義的較長久的「堅持」,其核心動力基本都是相似的,要麼是源於對所做之事的「熱愛」,要麼是將其變成一種「習慣」。

我這麼說可能顯得有些抽象,舉個例子也許能說的更清楚一些。
我們在這裡就以「背單詞」為例。
「背單詞」對於很多人來說著實是一件頭疼的事情,而辭彙量的積累又是一個漫長而又艱苦的過程。
而倘若把「單詞量」的積累當做是一個「堅持」的過程,再以某一個時間段當做考察周期(假設是每天背100個單詞,堅持一年),到最後我們會發現堅持到最後的往往只有兩類人。

第一類人是那種對於英語學習本身有著超乎尋常的熱忱,他們不把「背單詞」當做是負擔,反而樂在其中。
這種情況是最理想化並且是最令人羨慕的,也就是我在前文中所說的「源於熱愛」。
興趣永遠是最好的老師,也是在堅持過程中最根本的動力源泉,當然我說的絕不局限於「背單詞」。

第二類人則是那種通過努力把「背單詞」變成習慣的人。這類人也許對「學習英語」並無太多深沉的愛(但是也並不厭惡),有時甚至只是迫於形勢不得不去做,但是他們採用了一些有效的方法把「背單詞」變成了一種習慣,從而出色地完成了任務。

誠然,從做事的結果上看,以上這兩類人本質上並無高低優劣之分。
可是僅從過程而言,把「熱愛」當成核心動力的人往往能在堅持中獲得更多的樂趣,其過程也不會顯得枯燥無味,所以說「興趣」應當是使自己堅持努力的首選途徑。 而從普遍程度上看,以「習慣」作為核心動力的人相對而言更占多數,畢竟「興趣」是難得的,天才也終究是少數,剩下的絕大部分普通人都會選擇第二種方法,即把所做之事變成一種「習慣」。

而談到「習慣」的養成,有個流傳已久的說法是「堅持21天形成習慣」,這個說法源於美國的一位整容醫生麥斯威爾?莫爾茨(Maxwell Maltz)的作品《心理控制術》(1960),書裡面寫到,莫爾茨觀察整容後的人,發現他們平均需要21天來習慣他們的新臉孔,而截肢病人具有的「幻肢」體驗往往需要21天才消退。
但需要注意的是,習慣某物與形成一個習慣是不一樣的,也許這兩個概念在傳播的過程中發生了混淆,才有了今天的這個說法。
很不幸,心理學研究發現,習慣形成所需要的時間也許遠遠多於21天。

那從現代心理學研究而言,養成一個「習慣」究竟需要多久呢?
倫敦大學的健康心理學家費莉帕?勒理(Phillippa Lally)及其團隊曾經為此做了一項研究,旨在找出一個習慣的養成到底需要多長時間,她們的研究發表在《歐洲社會心理學雜誌》中。
她們對96位參與者的習慣進行了12周的調查。參與者每人選擇一個新習慣,持續時長12周。參與者要報告每天是否堅持這個習慣並報告行為自動化的程度。
有些人選擇的習慣特別簡單,如午餐喝瓶水。也有人選擇比較難的任務,如晚餐前跑步15分鐘。12周結束後,研究者分析數據得出了養成新習慣所需要的時間。
研究發現,堅持到最後的參與者都呈現出了相似的模式:行為的早期重複貢獻了更大程度的自動化分數,隨著行為的不斷重複,自動化的增加程度不斷遞減,直到達到穩定,則認為習慣已經形成。平均而言,全部參與者需要66天的時間來形成這些習慣。
而仔細分析每一位參與者的習慣養成的時間跨度,又能明顯的發現差異:有一位參與者只用了18天就達到了自動化,而有一些參與者到了第84天還沒有成功,根據統計推斷,他們可能需要在第254天才能達到自動化。
除此之外,行為本身的難度也會影響習慣形成的時間。比如早餐後散步10分鐘成比早餐前先做50個仰卧起坐更容易成為習慣,也許有些行為本身就是更容易自動化,而另一些則需要我們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實現。
總而言之,從這項研究可以得出一個推論:養成一個新習慣所需時間範圍大致在18——254天(因人、環境以及習慣本身的不同而產生差異)。換句話說,當你準備養成一個新習慣時,事實上需要2到8個月,而很可能不止21天。 所以說,如果你堅持了幾個星期還沒養成一個好習慣(即無法控制一個行為),千萬不要因此自責,或許再多堅持一天就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出現。

看到這裡你可能會問:假如我根本不喜歡「背單詞」,更談不上「熱愛」,加上自我感覺沒這個恆心毅力堅持那麼久使之變成「習慣」,那我該怎麼辦呢?
嘿,這個問題正是我在文末最想說的,也是我之前最困惑的地方。因為像我這麼懶的人要純粹地憑藉恆心毅力把一件事變成「習慣」真的太困難了,並且很多事情根本就談不上「興趣愛好」(畢竟誰這麼愛背單詞啊←_←),這個時候用方法儘可能地延長堅持的時間就顯得格外重要了。
我在這裡要著重介紹的方法是「反饋法」。 所謂「反饋法」,就是指有意識地採取一種方式獲得反饋,再通過源源不斷的反饋達到「堅持」的效果,最終使之變成一種「習慣」,或者成為一種「興趣愛好」。
這樣說難免不夠直觀,我將用例子加以說明。
假如你想要堅持背單詞,光是對著單詞本或者單詞軟體死記硬背是遠遠不夠的,你可以通過記錄每天學習的單詞量(或單詞軟體打卡),每完成一階段的任務就給自己一些物質過精神上的獎勵——自我激勵是一種「反饋」。
假如你想要堅持減肥,光是喊口號立下雄心壯志是不夠的,你可以在每天早上稱體重並且加以記錄——數據的變化是一種「反饋」。
假如你想要堅持寫作,光是閉門造車奮筆疾書還不夠,你可以把自己的文章或者小說放在網上進行連載,並且注意網友們的或正或負的評論——別人的評價也是一種「反饋」。
…………
生活中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這些「反饋」或正面或負面,或來自他人或源於自身,但是無一例外都對我們的「堅持」起到某種刺激作用,我們從「反饋」中獲得成就感,從而延長堅持的時間,使之逐漸變成一種可以持續保持的習慣。 而換個角度看,題主所說的「毅力」不過是「堅持時間長短」的直觀體現,它決定了我們可以容忍多久的反饋周期。

當然,「反饋法」絕不僅僅局限於以上所說的學習和鍛煉中,它還體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里。
比如情感和戀愛中需要「反饋」,一味單方面的奉獻或者索取都是不靠譜的,其感情也必然不能長久。
比如遊戲設置中也需要「反饋」,等級裝備的提升以及配套角色屬性的提高都可以對玩家進行一定程度上的刺激,從而延長堅持的時間,賦予更持久的遊戲體驗。
再比如知乎的問答機制里也包含了一套「反饋法則」,知友們的每一個贊同、感謝以及關注都能極大地刺激回答者的答題慾望,使之能夠持續地輸出高質量的回答。
「反饋法」的作用還有很多,在此不再一一列舉,但是答主需要在文末強調的是:倘若我們能把上述的「反饋法」科學地運用在工作和學習中,自然能夠提高我們堅持做事的時間和效率,從而做到題主所說的「保持奮鬥的決心和毅力」,而不至於僅僅只是「三分鐘熱度」了。


一切別人的建議和成功學都幫不了你。直接一點一滴踏踏實實堅持才有希望。能夠做到不達目的不罷休有以下情況:
1、從小就很努力踏實,就像與生俱來,做什麼事都很有韌勁。
2、本來浪子一個,生活遭受巨大變故,奮發圖強,一口氣打出神裝。
3、循序漸進,有意識地培養。從小事開始堅持,慢慢地就會好起來。比如,別說我做做多大的事兒,先無論上不上班都堅持6點起床然後跑步;下一步堅持每天看看一小時書,做到這兩件事兒,在做其他的事就容易了。

註:巨大的目標容易產生無力感,把大目標分成小步驟,小步驟分成你馬上能做的就會接的容易點,才能堅持。如果你要掙一個億,就別老想著一個億,就先把手上的工作做好,掙個十萬再說。


最後,能不能堅持最後就看自己的悟性了,這才是主席同志和村長同志的本質區別。反正關於堅持目標不動搖,我還沒有參透,但正在努力。


很簡單的方式就是,被逼著,而你已經沒有退路。當然不可能每個人都有這樣的機會。
相對於一般朋友的情況,回答你這個問題之前,先假設,你已經找到了自己的奮鬥目標(無論是長期還是短期)。
然後,1:給自己堅持奮鬥下去的理由,這些理由必須是實打實的,你在乎的(比如:我必須要努力賺錢,才能把父母從繁重的勞動中解放出來,堅持下去才有希望...這個機會錯過了,我5年內都不會再有同樣的機會...),這是內部的驅動力,用你最在乎的理由說服自己堅持吧,只要理由足夠大,就沒有其他理由讓你放棄讓你退縮。
2:高度的自律和執行力, 現在我們所處的環境誘惑太多了,可能這個奮鬥目標就是因為某些誘惑而設定的,反過來,三分鐘熱度產生的原因可能是,堅持下去有太多的不自由,太多的煎熬和苦難,我們受不了輕鬆愜意的生活狀態的誘惑(溫暖的被窩),抑或受不了另外一種看似捷徑的奮鬥方向的誘惑(另外一個看起來更好的工作崗位,更有發展潛力的項目)等等。
慎重的選擇你的奮鬥目標,並不是所有的事都值得我們去奮鬥並一直堅持的,所以一旦確定了方向,不要再被其他誘惑了,制定計劃,嚴格實施,大目標分割成多個小目標,每日計劃,smart法則,Alphen時間管理, whatever你所擅長的,管好自己。

最後,堅持一件事情是很難的,因為能夠一直堅持的人,都已經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堅持的過程中可能要克服各種根深蒂固的壞習慣,可能要抵擋各種誘惑,祝好運!


題主,在下決心作一件事情的時候,不要搞得自己很熱血,比如,你發誓這學期要過英語六級,然後今晚睡覺前就告訴自己,明天我他喵的要6點起床,超過那群 low嗶,但是事實往往是你丫堅持不了三天就重回low嗶們的懷抱了。正確的姿勢是,明天不管你幾點起床,你都去圖書館看一早上的英語,即使你是10點鐘起床,而圖書館11點30關門。聽著不太難吧?相信我,你只要這樣堅持下去,你就已經超過80%的人了,而過六級也就不在話下了。

說了這麼多,就是想告訴你,不要一開始就是挑戰高難度的堅持(每天六點起床),先從低難度的堅持做起(起床後必須去圖書館)。然後,只是這低級別的堅持就已經能讓你與眾不同了。加油!


我覺得,最重要的一點,是核心價值觀的問題。什麼東西對你最重要?
比如你工作很久很苦逼,想換工作,現在有一個創業機會給你選擇,但是前途未卜,辭職的話,女朋友因為你沒有穩定收入,要馬上與你分手(或者其他類似的原因)~
SO,無論你選擇了什麼,你都會失去一些其他的東西,奮鬥的決心和毅力在於,你能不能對失去的那些的東西表示淡然。
不過還有一句話叫:代價,只有你付出了以後才知道是什麼。


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

題主說得是這個意思吧
沒長性是天性
人的本能就是趨利避害。而任何一個生物體在學習或者工作的過程中都是一個痛苦的塑造過程。
所以大家才會表現出來懶惰、散漫、隨性
個人覺得,個人目的是和個人利益直接相關的。
如果不是損害到個人利益,很多人是不會選擇站出來(指正別人、指證自己)

在德國,起初他們追殺共產主義者,我沒有說話—— 因為我不是共產主義者;
接著他們追殺猶太人,我沒有說話——因為我不是猶太人;
後來他們追殺工會成員,我沒有說話——因為我不是工會成員;
此後他們追殺天主教徒,我沒有說話—— 因為我是新教教徒;
最後他們奔我而來,卻再也沒有人站起來為我說話了。

扯的有點遠,意思就是:沒有切膚之痛,不會有立定之心
所以請盡情的將自己在乎的事情當作籌碼去打賭,赴約。


前兩天剛好和女朋友聊到這個事,她問我怎麼能堅持每天都在背單詞的。我說其實我也沒什麼方法,有時候我就是想看看我能不能再多堅持一天,每天都是抱著這個心態把這事堅持做下去的。

之前我有過一段時間的減肥經歷,每天晚飯就是一杯脫脂奶,跑步5公里左右,天天如此,堅持了比較長的一段時間(半年多,之後達到目標體重就沒繼續了)。現在讓我想想是怎麼做到的,大道理我也說不出來,就是抱著我能不能再多堅持一天的想法。這個想法看著好懶惰,也不是什麼高大上的技能,應該算是患有懶癌的人堅持的一種方法吧。

說服自己要堅持,堅持到XXX天以後我就能怎樣怎樣,這樣的方法對我不合適,目標看著太遙遠了,反而沒有奮鬥的力氣了。

所以我的方法就是:每天和自己打個小賭,看看我能不能再多堅持一天,只要每天都戰勝眼前的自己就行,時間一久當這種狀態轉變為一種習慣,你會覺得輕鬆了很多。回頭再看,你會發現自己走過了很不可思議的一段路程。不過這個方法有個缺陷,就是沒什麼計劃性,等於走一步算一步的類型。如果說要奮鬥的話,應該還需要一個比較明確的計劃。


記得某個什麼「牛男勵志視頻」里,有句話好像是:「你有多渴望成功?當你渴望成功,就好像溺水者渴望空氣的時候……」

雖說這種勵志視頻看多了也沒什麼用處,但是這句話卻可以說明一些問題。

對成功的渴望,「奮鬥的決心和毅力」,本身也是自己想要獲得什麼的「慾望」。與此同時,其他的事情,比如吃好東西,睡懶覺,出去玩,去泡妞,去滾床單,去玩遊戲,本質上也都是其他的一些慾望。當你想要成功的慾望,徹底大於其他的這些七七八八的慾望時,你就會忽然發現,想要克服其他事情,其實根本不困難,那幾乎變成了本能……


當你被困於水中,想要呼吸的時候,你會想著我先玩盤LOL么?當你困於水中,想要呼吸的時候,你會想著,我好餓我要再吃點零食么?當你困於水中,想要呼吸的時候,你會想著,讓我再睡一會等下再去呼吸么?當你困於水中,想要呼吸的時候,你會想著,我先刷下微博、朋友圈么?

你不會的,你只會一心想著要呼吸,因為呼吸的慾望,大於了一切……

你現在還做不到,只是因為……你對那件事的慾望,還不夠大而已。


同意@源靖 的回答

富堅義博的《全職獵人》里有這樣一個劇情

裡面有個蟻王,是個boss級人物,幾乎沒有什麼技能是他不會的,而且都是頂尖級的。
他獨孤求敗,沒有人能在某個方面打敗他。
於是他召集了這個國家的所有下棋高手,各種棋,沒有一個高手能下贏蟻王。

直到遇見最後一位,一個小女孩,是個盲人。也是世界級的軍儀高手。她叫小麥。

他們對戰了幾個回合,下了好幾天。蟻王一局都沒贏。他心裡很佩服小麥,因為她下棋時心裡很平靜,呼吸節奏一直如一,王能感受到。但是他不甘心,他的手下也不甘心。我們的王啊!怎麼會被一個小女孩打敗!

王深知擾亂人的呼吸之物(他自己不是人類),乃慾望與恐懼,慾望令人迷眼,恐懼使人止步。一旦有了慾望或者恐懼,呼吸就會被打亂。於是他對小麥下了賭注,這局誰輸了就砍掉一隻手臂。

小麥拒絕了,王以為她害怕了

小麥說,「能不能用我常用的賭注」

「什麼賭注?」王很好奇

「我的性命」

王大驚。

「我什麼都不會,只會下棋,我就是為軍儀而活的。家裡非常窮,窮的連飯都吃不上,於是我就去參加國家比賽,國家賽是淘汰制的,所以一次失敗都不允許,一旦我輸了,就成為家裡最沒用的人了。第一次比賽的時候我就告訴自己,必須要贏,如果我輸了,我就去死,後來我的性命就成為了我自己的賭注。」

王明白了,「哈哈哈,原來沒覺悟的是朕」

便折斷了自己的手臂

完。


那是因為還沒奮鬥這件事情還不是你的必需,沒到生死攸關的地步。
換句話說,在一定程度上,至少你自己認為你還不需要奮鬥。


我們每每下決心去做一些提升自我價值的事情,卻因為耗費我們過多精力而堅持不下來,又或者面對種種誘惑而放棄,那麼如何才能保持自己奮鬥的決心和毅力呢?我總結出了下面6個維度,讓我們遠離三分鐘熱度。

1、我們得明確時間的價值

時間有什麼價值呢?

要知道一年的價值,去問期末未及格的學生!
要知道一個月的價值,去問生了早產兒的母親!
要知道一周的價值,去問周報的記者!
要知道一小時的價值,去問等待見面的戀人!
要知道一分鐘的價值,去問誤了火車,汽車,飛機的人!
要知道一秒鐘的價值,去問大難不死的人!
要知道一毫秒的價值,去問獲得奧林匹克銀牌的人!

與其仰天長嘆,不如根據自身情況,找出你的時間價值。

比如你打算兩年後年薪二十萬,那麼從現在開始提升你的工作技能吧。

時不待人,珍惜你擁有的每一刻!

時間的價值基本上分兩種,一種叫做無形的價值,另一種叫做有形的價值。

無形價值

時間的無形價值是把時間投資於你的工作、家庭、社交的功能方面,建立工作關係、家庭關係、人際關係等。你為此花掉時間,但它帶給你的收穫可能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這叫做無形的價值。

有形價值

時間的有形價值是指你所苦心開拓的許多家庭關係、社會關係,會在以後帶來有形的報酬。例如你是一名銷售人員,拜訪客戶,跟客戶建立關係,最後與客戶達成交易,你定會有報酬。

2、賦予做事的多維度意義。

比如我們健身跑步,雖然很累,前期很難堅持。但我們轉念一想,堅持跑步,我們可以身體健康,一天活力滿滿,做事充滿衝勁,身材苗條勻稱,讓我們看起來更年輕……每天提醒自己,健身有這麼多優點,我們還捨得放棄嗎?

又比如我們做銷售,如果只知道去跑業務,不精進自己,很快就會發現身體很容易被掏空。如果我們工作之餘抽空學習心理學,溝通技巧。

然後有一天我們發現我們的業績上去了,工資翻倍了,和領導共同無障礙了,和同事可以和諧相處了。

更重要的是,我們變得心平氣和了,可以很輕鬆的協調家庭關係了。

學習讓我們生活如此美好,我們還會虛度光陰嗎?

根據自身情況明白了時間價值,把時間花在有價值的事情上,減少我們抗拒的因素。

3、建立價值時間的清單,減少思考的時間,立即執行

寫下自己的一頁紙清單,包括當日事件清單、未來事件清單、精進事件清單。並準備隨時增添調整自己計劃。

當日事件清單:當天你要做的時間,短期事件。
未來事件清單:未來一個月之內,然後按周作為一個範圍要做的事情。
精進事件清單:完全沒有時間範圍的,對你未來升值加薪,成為自由職業者或者創業做準備。

接下來的日子裡,打造自己的訂製版清單,做到隨時隨地每時每刻有事可做。

4、創造出自己的獨處時間塊,養成習慣的維持或建立。

時間塊:

早起的時間

通勤的時間

午休的時間

工作之餘下班後的時間

你晚上睡覺之前的時間

每個時間塊安排2件以內的事件清單,維持習慣。

比如:

嘗試做主題分享

將自己職場所得,健身經驗等,在微信社群中做分享,找到志同道合的人,相互扶持成長

觀察對標榜樣

找到你所仰望的人,模仿他的優缺點,嘗試學習他的做事方法,激勵自己。

主動連接大咖

寫一段自帶營銷屬性的自我介紹,想好你連接大咖的目的,準備好相關資料,

在大咖的帶領下精進自己,讓自己更有動力,明確自己的未來發展方向。

優秀是一種習慣,每天進步一點點,擁抱更美好的自己。

5、用好習慣替代壞習慣

追劇,刷微博,微信佔據了我們大多數時間,我們每天都被這些娛樂信息充斥著,開心炫耀之餘我們還留下什麼?

要改變這種現狀,我們要用好習慣代替這種壞習慣。

首先,規定時間才能玩微信微博,比如茶餘飯後可以玩20分鐘,每天只能看一小時的劇,前提必須是完成正職工作,到時間必須關閉。

當其他時間想再刷微博時,提醒自己隨時隨地做清單上的事情,或者培養一些自己的興趣愛好,比如繪畫,練字,學樂器,唱歌……減少手機對我們的侵擾。

當我們追劇時,思索自己如果是劇中人,會如何應對?看完劇好,寫下自己的感想。給自己追劇賦予學習的意義。

6、總結與計劃

每天早晨重新看看自己三個維度的三類事件清單,傍晚簡單總結一下。找出今天做的最好的,今天想要改善的,想想今天執行力有沒有比昨天更強,隨時鞭策自己。

關於時間管理,我整理了相關時間管理類的工具與筆記,還有書籍,關注我的個人公眾號——「點滴心路分享」,回復「時間管理」,就可以得到。期待和你一起學習進步。祝你從中找到適合自己的時間管理,保持自己奮鬥的決心與毅力。


關於毅力所傳達的真實的意思,最好的方式還得從最原始的象形文字來考察,剛查了下「毅」的象形,先來感受下「毅」:

至於裡面的勇敢無畏,屬於後人的解釋,而最直觀的感受還是象形文字所傳達給我們的感受:
遠古的某個時代,一個人為了生存,拿著尖刀和一頭野豬搏鬥。有沒有感覺那種充斥著野性的感受,那種面對極度危險時充斥著腎上腺素的感受,不是你死就是我活,這就是「毅」

那麼問題就來了,是什麼產生了「毅力」,從毅力本身的原始意義來看,個人認為是以下幾種原因的組合:
1 為了更好的活下去,即生存的壓力,你不殺野豬,你被野豬殺死,你餓死,你全家人今晚都要挨餓,洞里還有一窩嗷嗷待哺的小崽子,你的後代會餓死,所以安逸更容易滋生懶惰不是沒有道理的。
2 聲望,名譽,性,即成就帶來的超級獎勵,敢於跟野豬搏鬥,會給其帶來更高的社交地位,以及更多的性資源,更利於基因的傳播。
3 還有一種是不屈,不甘於現狀,廣義來講屬於第一種,這時其行為已經不需要毅力,而是執念。

本人曾經歷第二種情況,初中時一直是班級前幾名,由於地域教育較差,所以高一入學是班級中游,但是怕丟人,拚命學了半年,別人學,我學,別人玩,我學,然後期末考試重返班級前幾名。

那如何有毅力?只限安逸比較久的人
1 首先毅力的培養是循序漸進的過程,如果想一口氣吃個胖子請出門左轉。
2 我把情緒管理放到第二位,原因在於培養任何習慣或者行為的初始階段,我們會不斷的碰到各種情緒,痛苦,失落,煩躁,自暴自棄,喜悅,自信,自大,自滿,驕傲等等,情緒管理的重心在於碰到會阻礙毅力培養的的情緒,我們如何去安置,我這裡用安置,而不是控制,因為情緒的爆發和走向不按你的意志為轉移,越控制反而導致筋疲力盡。管理情緒可最大限度的縮短毅力的培養時間。
3 這也是很多大家常用的方法,就是用生存的壓力和名望,聲譽,性的信息不斷的刺激自己前進,方法:
(1)想想你過去沒有毅力導致的痛苦的經歷
(2)想想未來,如果沒有毅力導致的可能的痛苦的經歷
(3)想想現在,如果擁有毅力帶來的聲望,名譽和性,生活的美好。

然後重複,每天重複(這個只需要養成習慣就好,個人認為習慣不同於毅力,毅力要做的任務更複雜,更繁重)


奮鬥決心,毅力,或者說積極進取的狀態。這其實是一系列習慣的綜合體。

很多人寫的文章,雞湯勵志勸誡什麼的,都很容易把一項綜合的工程,作為一個小項目。就像告訴你蓋房子就是不停地壘磚,你說錯嗎?好像沒錯。但你如果照做,幾乎不可能成功。

你自己達到的什麼狀態,想像一下在這之後,能夠實現的哪些習慣,一一羅列出來,然後一個個去攻破。哈佛《幸福課》說一個月改兩個習慣,是相對容易實現的。

比如第一個月,你就改兩個習慣,堅持長跑,每天堅持一個小時的充電。其他的壞習慣,就縱容自己了,我就先攻克這兩個。集中精力攻克敵人。你可以先易後難,也可以先難後易,隨你的風格。你可以給自己加壓,把一個月縮短到兩周。也可以放鬆點,一個月延遲到三個月。第四個月再攻克下一批敵人。這個根據個人的情況。

這個月結束了,陣地鞏固了,革命根據地建立起來了,再繼續下一個陣地。

每個月去按照計划走。一步一步攻克。就像長跑,一步一步地去跑。

這樣看起來很慢,很娘炮,不是那種雄心壯志,舊貌換新顏,日月翻新篇,浪子回頭,瞬間改頭換面的感覺。但其實是最靠譜的方法。

靠著雄心壯志,忽而打雞血,忽而睡懶覺,每天不是在懊悔,就是在拖延。反而無端耗費能量。而按照計劃來一步步改習慣,你用不著耗費多餘能量。讓能量細水長流。

就像當年紅軍,一開始左傾,希望瞬間就攻破大城市要害,馬上奪取政權,結果輸地很慘。要一步一步來。由淺入深。有些頑固的壞習慣,就像當年的大城市,攻不下來,咱就繞著走,往農村去走,從可以改的習慣入手。等農村包圍城市了,就是你整個人的心態提升上來了,原來難以攻破的,就變得容易瓦解了。


這個問題,我來說吧。

決心和毅力,首先需要身體支持。

其次,除非目標是你的興趣所在,不然決心和毅力散得比煙還快。

所以,我和他人不一樣,我一點都不給自己雞湯,我只給自己現實的獎勵和放浪。

每次就是在罪惡和奮鬥之間輪迴。

每一次都去放浪,瘋玩,浪費時間,自己尋找罪惡感。

這種底層的情緒足以壓倒懶惰,然後好好做人。

然後懈怠了,覺得無聊了 ,繼續去浪。

尋找罪惡感,羞恥感。

然後誰都不要來鼓勵,自己就知道該幹事了!

周而復始。

所以有時總覺得愚蠢的人類一輩子走不出刻在基因里的閥限。

我的命真是硬啊。

但是目標通常能實現。


背個房貸


推薦閱讀:

大學畢業了的前輩們,大學裡學的知識在社會中能用到多少?
正確的握筆姿勢是怎麼樣的?想練一手好字要從哪些方面開始
怎樣的大學生活狀態才是好的?
如何提高跨界能力?

TAG:學習 | 經驗 | 奮鬥 | 決心 | 三分鐘熱度式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