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在歷史方面有沒有可能超越汗青這樣的知乎用戶?

從小特別喜歡歷史,書也確實看了那麼幾本,自詡對中國歷史了解一二,但是來到知乎見到了汗青大人,馬親王這樣的許多大神,考據仔細,邏輯嚴密,經驗豐富,真是五體投地,我雖然學的理,但是一直想從事歷史或者考古方面的事,雖然現在不太可能,但一直是個心愿,可現在我發現跟專業人士真是雲泥之別,雖然我喜歡歷史,但是放在這方面的精力不會太多,因為馬上畢業參加工作,前途未卜,這麼說來我今生是不是都達不到汗青大人的高度?是不是永遠都是業餘之業餘?


慚愧,我實在不能擔當起標杆這麼重要的作用,這個不是客氣,是真話。

和大家一起討論下學習吧(是不是覺得哪裡有點不對……),說說我知識積累的來源。

我之前在知乎上有次回答問題時,曾經說,我因為從事了十多年的出版工作,直接的後果就是無論我愛不愛看,都得一個字一個字認認真真看完一本出版稿件,因此看了相當之多的人文社科類以及文學類的出版物稿件,有很多知識以及觀點,還有思維方式等等,都是在這個過程中積累下來的。所以我的工作本身,就給了我很大的直接知識積累及其他有益的各種積累,使我的年平均閱讀量肯定遠大於絕大多數正常人群,這麼多年累積下來,應該還是比較可觀的。這是我的一個有利條件。

舉個具體的例子,顧誠先生(北師大歷史系教授,《南明史》《明末農民戰爭史》作者)去世後,因我一直景仰顧先生,所以想給他出版全集,因此與顧夫人及先生的一些學生還有同事進行了幾年努力,從圖書館及顧夫人處搜集、整理、閱讀完了他全部作品,包括文革時期他發表在報紙上的短文都一篇不漏,並進行了勘誤,雖然最後因各種原因當時未能馬上實現這一願望,但我卻因此可以很不謙虛地說,和我一樣把先生所有作品都認真看完並反覆看了很多遍的,全國也沒多少人吧。

再譬如周緯先生的《亞洲地區古兵器圖說》再版出版工作,也是我做的。第一版是80年代出,這次的再版,我重新調整了注釋方式,把原本的章節附註全改為腳註,而圖版的說明和在文中位置也全部重新排版和調整,並進行了一些勘誤。僅僅只這個過程,就需要把原著反覆地來回看很多遍。

還有如多年前,大陸只有曾氏給清廷及公開刊刻散發的李秀成供詞抄錄版本,沒有曾國藩家傳的李秀成親筆供詞,其間差異比較大,尤其是有些史實的描述,兩者存在很大差異。後來我得知台灣的曾氏後裔將供詞捐獻出版後,就試圖引進,遂從海外朋友處獲取了台灣影印版,後來因故耽擱(所幸有次在飯局上與楊小洲先生聊天說起,這個工作最終是由他推動完成的,此書得以出版)。但這個版本的李秀成親供稿,我應該算是很早就獲取並閱讀了的人之一。

工作給我的另一好處,則是因此認識並擁有了很多朋友,他們都是一些非常專業乃至是某個領域的專家權威,如毛佩琦老師就給過我很多幫助,我有些文章就是先請他把關給意見修整之後再發表的,這個過程本身就獲益非淺。而一些好友,如精通明清文學的外經貿大學中文系孫勇進教授、
精通明代服飾的擷芳主人等等 ,都可說是良師益友,也都是某一領域內的專業人士和行家。和這些師友們進行的交往互動及討論,其最大的好處是可以快速提升自己,更新知識修正觀點。有時候速度甚至能超過單純的閱讀積累。

再一個,大概是因為我有收藏古兵器的愛好。收藏本來就是個很耗時間及精力的愛好。不過當你非常喜歡一件事時,你就會在這個事情上異常熱情高漲並心甘情願地進行各種投入。譬如我可以為搞明白某個時代的兵器特徵和性能,因而按當時的式樣去造出個冶煉爐和鍛造爐,並使用當時能得到的燃料和礦石,復原當時的冶煉、鍛造過程,最後用當時的熱處理技術,復原出一件兵器,從而得到第一手的資料,以便幫助判斷我現在手上這件文物的出處、來歷、性能等等。甚至會因此整出一個能自行進行冶煉、鍛造等各種冶金實驗的作坊。

然後,我還必須熟悉各時代冷兵器的形制及變遷等等,不然我會上當收進假貨——於是我需要大量搜集和掌握所有我能找到的各種文獻資料及其他史料。譬如為了搞清楚29軍砍刀到底有幾種形制,除了一些必須做的功課,像尋找29軍的軍史資料,及從人物身上著手外(譬如刀術大師馬鳳圖先生的生平資料),還會去圖書館泡N天,把民國時喜峰口戰役及盧溝橋事變前後的各種報紙上有關29軍的新聞照片全都找出來,從中獲取資料,以掌握那會的29軍大砍到底長什麼樣,有什麼特徵,有無演變等等知識點。結果就是我現在可以很輕易地從一堆模樣非常相似的大砍刀里一眼分辨出29軍大砍刀來(當然,收藏最重要的一環依然是上手多少,這不是靠文獻掌握度能解決的,就不在這話題里說了)。

因此說白了,任何人都可以靠時間的增長來不斷積累,只要你願意積累,就一定可以成為某方面的行家。

所以,這其實是個非常主觀的事——只要你真的想這樣,那麼你一定可以做到。


我能理解樓主的恐慌,忍不住要寫個長篇回答了。

除非你從事相關工作,不然歷史知識儲備趕上汗青是不可能的,趕上馬伯庸還是可能的,親王主要是針對一兩個話題上反覆下功夫,在一兩個專題上達到很高的水準,以中國古代的星座論來說,我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看到過好幾次他關於這個主題的論述,一次比一次材料豐富,一次比一次信息量大,從對古代星宿有概念,到最後文章越來越豐富,到最終終於成為專家,前後相隔有一兩年時間,想必這一兩年時間內他都在持續不斷的收集學習整理這方面的資料。達到馬伯庸這樣集中在個別個問題上有很深入的研究,作為業餘人士是可能的。
史學方面知識儲備太重要了,絲毫沒有捷徑可走。汗青大大的答案很好,很好的解釋了專業和業餘的區別, 不過這樣的回答肯定對題主沒有幫助。
我以前和你有一樣的恐慌,我一樣看過很多歷史書,我倒並不是想當史學專家,當時是以一個有水準的作家為目標做知識儲備,本科讀的也是理科,後來為了賺錢從事了很現實的工作,20歲出頭的時候,我對自己的閱讀量是很有自信的,當然不能和我年長的人比,和同齡人比,80後作家紅的儘是些韓寒郭敬明之類的玩意兒,他們有什麼知識儲備,有什麼閱讀量,想想都是個笑話。工作後閱讀量停滯了,而互聯網越來越發達,才發現大神比比皆是,即使是同齡人,文筆好見識廣知識儲備足的人滿地都是,水平一點也不比馬伯庸差的70~80年代的業餘非業餘寫手到處都是,我就在嘴邊的就有一大串,就算是長一輩的人,也有很多默默無聞的牛逼著,偶爾寫一兩篇文章水準高的讓你讀的時候倒抽一口冷氣,覺得自己過去的努力都白費了,跑了這麼久,一抬頭,卻發現別人早甩的你影子都看不到了。
發現這個事實以後我痛苦了很久,幾乎喪失活下去的自信,後來終於把自己說服了。我的想法可以供你參考一下----我當初寫小說,也不是為了當什麼偉大的文學家,偉大的小說家,就是因為自己喜歡而已,在寫字的過程中能找到自我,能感到充實,能感到活下去的意義。我想樓主也一樣,喜歡歷史肯定不是羨慕歷史專家的生活狀態,而是知識整理和收集本身就是一種樂趣,就好像喜歡蘇東坡,肯定不是因為東坡肉肥而不膩。
這個世界上有很多音樂愛好者,他們很喜歡唱歌,但是一點也不會覺得自己因為作詞作曲不如周杰倫強而感到恐慌。有很多體育愛好者,一點也不會因為游泳比菲爾普斯慢感到緊張,有很多遊戲愛好者,他們也沒因為沒達到boxer /激動/moon 的水平而感到惆悵。
那麼為什麼,你要為自己讀史水平不如別人而感到惆悵呢?難道因為有人達到了你暫時或者很長時間達不到的高度,你就因此而失去了讀史的樂趣了嗎?一個麥霸,一個野籃球場上的野球霸,都可以找到生活的樂趣,都可以得到周圍朋友同事羨慕的眼光,作一個業餘史霸-----除了屎霸這個名稱念起來不夠響亮以外,我覺得史霸的生活樂趣應該是完爆球霸麥霸的,因為你有個顯而易見的優勢,當是屎霸這件事是不受身體條件限制的,在未來,你很可能在某一方面或者全面的超越你現在所仰慕的親王,汗青,你所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堅持自己本來就喜歡的東西而已。
莫言曾經在義大利諾尼諾國際文學獎 的獲獎感言里說道,他當作家的初衷,就是聽說當作家在城裡一天能吃三頓餃子,他當時和你差不多大,正在高密的麥子地里割麥子累慘,想吃餃子想的不行,這樣的心態都能最後堅持成職業拿到諾貝爾文學獎,你還有什麼可惆悵的。

----------------------------- 300贊更新-----------------------------------------
發現知乎很多韓寒支持者說我黑韓寒,我解釋一下,我根本沒有黑韓寒意思。
有人問為什麼我認為我能去評判韓寒知識儲備,
我可以解釋下:通過大量閱讀韓寒的作品發現的。
作為一個魔術師,看到韓寒對完全不懂的魔術行業發表意見的時候心裡是哭笑不得的。當然他肯定沒看過《魔術腦》《錯誤引導的藝術》《魔術師的演員特質》這些專業書籍。
作為一個政治思想歷史愛好者,看到韓寒拋出一個非常幼稚的政治觀點的時候,我可以肯定韓寒沒有看過《通向奴役之路》 《開放社會及其敵人》《烏合之眾》 這些書。
作為一個對小說閱讀興趣很廣泛的閱讀者,在他抖出一個他自己都很滿意的機靈的時候,我就可以發現有很多經典小說他沒有看過,這方面的例子太多了我就不舉例了。
有時候還能看到韓寒」悟出「了一個很基礎的經濟學道理並覺得自己很聰明。。。
再多例子說下去就真變成黑了。

長期關注和閱讀韓寒,讓我發現他的知識儲備總體而言和我有10個郭敬明以上的差距。當然,我也敢打包票說韓寒有些方面的知識儲備我甩100個郭敬明,比方說賽車方面。
但是我在黑韓寒嗎? 顯然不是,不然我也不會像個腦殘粉一樣把他絕大多數書都看了一遍,我還買過好幾本韓寒的正版書。我在知乎還寫了很長的韓寒電影的影評,(如何評價電影《後會無期》??)雖然我不喜歡對他的作品做過多的解讀,也認為這電影水準不夠高,但是這是以很高的逼格來要求他的,並且認為韓寒明天會更好。他的雜文固然在知識方面顯得很業餘,但是他很好的提供了業餘人士普通百姓的視角(咦,怎麼還是像在黑?)

知識儲備不是也不應該是評價一個人的最高標準,信息量更不是一個文藝作品的評價標準。
不過很多人對什麼是讀書多的人沒概念,不知道深度閱讀愛好者閱讀量有多麼可怕,我自己閱讀量,soso,年紀小的時候讀書在同齡人理算多,後來讀書不算多了,
但是我可以舉個學霸的例子,7-8年前,我看過一本書叫《魯迅讀書記》,裡面歸納了從魯迅的作品裡可以看的出的魯迅在什麼階段讀過什麼書,列出來長長的書單讓人看了就想下跪,根本站不下來,而且裡面絕大多數是古籍我沒看過,當時就有絕望感---媽的就你這樣沒皮沒臉的人當初也敢有作家夢? 而魯迅在民國作家裡並不是以讀書多著稱的,並且還有很多他作品裡體現不出來的閱讀,我認為說韓寒閱讀量偏小一點問題都沒。
------------------------------------9.1 再次更新針對評論的回答-------------------------------------------
這個問題太大了,而且很好,其實你可以單獨在知乎提問然後@我 回答嘛。 關於這個問題的延伸問題我不再回答了,覺得有感而發有好的問題請單獨提問。
要是能引出其他的大牛回答就更好了。
下面部分針對評論里的周康生的問題
閱讀量真的有那麼重要?為什麼要以閱讀量來衡量一個人?有創造力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都不喜歡讀太多書,喜歡直面這個世界的本質,簡簡單單地寫出自己對這個世界的見解。閱讀量和知識儲備量真能拿來衡量一個優秀的作家?


:閱讀量很重要,你要在某些方面發表意見,閱讀量是過不去的坎,不然你其實是沒資格發表意見,而你自己不自知。比如說韓寒對魔術發表意見,魔術師是看不下去的。
閱讀量體現在創作里的作用,包含在一個更大的概念里,叫做眼界。
知乎很多大牛的文章很好可以直接引用,知乎大牛王路的專欄里說了一個很悲傷的故事,不要告訴一個玩藝術的老頭這些 - 王路的粽子鋪 - 知乎專欄
你沒有足夠的閱讀量,沒有足夠的眼界,悶頭創作練習,沒有吸納足夠的知識,"獨立思考「是沒有意義的。 你」獨立思考「很久的東西,在很多有見識有眼界的人眼裡,其實是沒有價值的。
當然,韓寒閱讀量不夠,但是綜合來說,他的眼界還是比一般人高的多,他是中國頂級的賽車手,參加過頂級競技賽事,他去過的地方,他體會過的心態,他有過的迷惘,他交往過的大牛,恐怕是大部分老百姓一輩子也體驗不到的,他在很多地方的思考和表達是有價值的。
而且就從你的問題來說」大量閱讀「和」獨立思考「是不矛盾的,大量閱讀並且獨立思考的人多的很嘛,我就是。
另外別叫我楊老,受不起,我是個和韓寒年齡差不多大的美少年。


每年堅持看3/40本某專業領域的書,最好是原始檔案,比較偏門的那種,再寫好讀書筆記,幾年之後你就能成為某一領域的大神。要知道一般的博士生在專業上都未必有你這麼大的閱讀量。——至於幽默感,那可不好培養,7分天註定,3分靠打拚咧。


要是把問題換成「我在數學方面是不是永遠無法超越陶哲軒這樣的大神?」估計雞湯就會少很多。。。


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說難也不難,認真接受幾年專業訓練就好了。

合格的專業歷史學研究者和非專業歷史愛好者(民科)之間的不同,這個回答我認為是最好的——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1838429/answer/65162648


  1. 怕什麼真理無窮,進一寸有進一寸的歡喜——胡適
  2. 歷史是個廣闊的海洋,每個方向都經得起無限的探索。多向幾個大師學習,多思考,多交流,除了學習大師專長外沿著自己的興趣探索,1000小時(每天2小時,周六日4小時的話也就1年)後你覺得能不能知道 @汗青老師都不知道的知識?5000小時後你覺得能不能讓汗青老師願意和你坐而論道?

題主啊!我非常非常理解你的感受。我還是個大學生,雖然沒能學習歷史相關專業,但是我一直熱愛歷史而且也總是以我那半罐子的歷史知識沾沾自喜。可是有一天我來到了一個叫知乎的地方,之後就是一陣子長時間的沮喪和不甘蔓延開來。知乎中我最喜歡的回答是 小時候不好好學習 長大就只能給人點贊。直到有一天我忽然想到那些大神們到底是神馬樣的人物呢?他們在神馬年齡段啊?然後搜索下那些大神的資料,我的那種挫敗感就一掃而空了。我比他們年輕!我比他們年輕!我比他們年輕!!!啦啦啦~ 哪怕他們在山腰我在山腳,我年輕腿腳好!我爬得快!反正這座山也沒有頂,你怎麼能知道誰爬得高?再者說沒頂的山你能拿什麼來衡量爬山之人的素質呢?路程?時間?高度?方向性?。。。
況且一座看不到山頂的山,即使爬得再高,也不過五十步笑百步嘛!三多說了「俺覺得沒意義」


唉,知乎跪舔大神越來越沒節操了,還有這樣赤裸裸的問題。

言歸正傳,史家須有史才,史學與史識三者缺一不可

史才,即「辭章之學」,也就是文風,文采。是三者中最容易達到的一項。吾觀汗青,文采上雖算不上出類拔萃但也算是平易近人,化複雜為淺顯,也算是造福廣大讀者。

史學,這一點是汗青的最大優勢,按他自己所說也就是一種積累。是一種靠時間和專研精神的成果。在知乎,只要你有「史學」這個才能,便可加封「大神」稱號。畢竟知乎文史板塊深度還不夠,多是非專業的人士在看。像汗青這樣的知識體系自然是「一覽眾山小」。「大神」也算是符合知乎的標準。不過,看了一些汗青的回答。似乎他對正統史學的體系還是有所欠缺,他的「史學」還是比較集中在古代軍事這一塊。

史識,即從歷史中得出自己的觀點,科學的結論。這一點是史才、史學、史識三者中最重要的一點。真正的歷史大家,如陳寅恪、呂思勉、錢穆、顧頡剛等都是已經有了自成體系的歷史觀。他們不再追求歷史知識的廣度,而是歷史方法的深度。從這一點上來說,汗青遠遠達不到。當然,這一點對每個史家都非常難,但又是必須做到的。

也許用專業的標準來要求他太高了,作為業餘愛好者,汗青已經做的足夠出色了。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


呵呵,如果汗青老濕這種「天上地下,唯我獨尊」「順我者孺子可教,逆我者民科洗地」的霸道總裁范是你所追求的,我覺得提問的知友你確實要學習一個。
不過既然你誠心誠意的發問了,那我就大發慈悲地傳授你奪命三招,3分鐘提升你的姿勢水平。

1.我不生產論文,我只是論文的搬運工。
在知乎上,給鏈接,談期刊,說論文一向是裝逼的不二法寶,你不需要知道多少,你只要知道誰知道多少就足夠了,安全、符合基本法、符合裝逼的法。比如一說明清問題,先隨便談一點淺見,然後說,「XX老師和XXX老師在這方面也有一些獨到的見解,我還是比較認可的,建議大家去看看。」

這一招只需你在答題前百度一下誰寫過相關論文,然後ctrl+cv二連,簡潔明快,輕鬆舒適,雖然沒有什麼自己的見解,但勝在安全,被打臉說一句我也是受了蒙蔽也就沒事了,持之以恆必然會收穫一票像知友你這樣天真無邪不明覺厲的粉絲。

但是有一點你要時刻記得:你自己本身只是一個業餘選手,不要強行裝逼。強行裝逼,最為致命!

這位汗青老濕顯然就是忘了自己的本份,被捧得飄飄然,竟然開始自己答題了,結果寫的牛頭不對馬嘴。我截圖他一個專欄給你看看什麼叫雷得外焦里嫩。

說實話,看到這段我當場震驚地說不出一句話了。袁崇煥為了迫使毛文龍向他的議和策略屈服,自崇禎元年十月到了二年四月,東江已經七月未收到糧草,袁崇煥自己不從寧遠運糧,下令登萊片板不許下海送糧。而東江自朝鮮屯田丟失之後,所耗糧食多靠登州和天津海運,再從朝鮮的上貢與大明的回賜里做文章,將其改道寧遠。東江糧草突然斷絕之下,餓殍遍野,各島吃人已是慣常。後金二月獲知東江缺糧的情形之後,派出幾批軍隊攻略東江沿海據點,東江的形勢更加惡化。
隨便放點記載當時情況的史料。

議仍登、萊之海禁、東江錢糧器用,俱從關門運起,至覺華登舟。即津運糧料,俱由靜海、灤、樂以及覺華,必經臣衙門挂號始許往東。自茲一禁,不許一船私相往來,即往東官船,不許迫近南岸。登、萊自協營水兵之外,不許一舟出海等因。 (兵部行《申飾東江運道》稿)

又嚴海禁以窘之。……臣改貢道於寧遠者,欲藉此為間,皆所以圖文龍。也賴皇上大縱神武,一一許臣。自去年十二月,臣安排已定,文龍有死無生矣。(袁崇煥《薊遼督師袁崇煥題本》)

先是,毛文龍駐皮島以牽敵,二年三月,袁崇煥奏設東江餉司於寧遠,令東江自覺華島轉餉,禁登萊商船入市。自是島中京餉,俱著關寧經略驗過,始解朝鮮貢道往寧遠,不許過皮島,商賈不通,島中大飢取野菜為糧。(《明季北略·袁崇煥謀殺毛文龍》)

「據副將王重堯報稱:奴酋姦細回稱:天朝關上寧遠米糧至貴,三個月缺餉,兵俱餓死,又說禁止登州海路運船,東江少糧,餓死多命,目今二王子已統精兵三萬餘,各帶乾糧出門,沿邊一帶牧馬,要來犯搶等情。本日又據都司毛永良等報稱:奴酋聽得東江各島絕糧,地上又無野菜,兵丁餓死,趁此發兵……(《東江疏揭塘報節 抄》崇禎二年二月二十五日)


然各島兵丁,正月早已絕粒,賒借客糧,尋挑野菜度日……隨來男婦萬餘,跪哭震天,雲非我等不忠不義,實是各要逃活性命」(《東江疏揭塘報節抄》崇禎二年三月十三日具奏)

據此自去年十月至今,七月無糧矣,草根樹皮,遍山淘盡,奴知我飢,乘機相犯……(《東江疏揭塘報節抄》崇禎二年四月初六日)

「且忽出禁海一疏,運糧不至八月,竟無顆粒之頒……」(《東江疏揭塘報節抄》崇禎二年閏四月十八日)

「文龍既誅,島中需米甚急,請令登、萊道府,速運接濟。」(《崇禎長編》卷二十五)
(那麼文龍沒死的時候,本應歸他的而被袁嘟嘟扣下來的那些米去哪裡了呢?為什麼又要重新要米?這,是個問題)

「且手書相慰。糧米之外,犒其夷丁千金、豬羊、酒面。稱之臨發舟。仍為其請餉。凡此皆愚之也,文龍果墮彀中。」(《薊遼督師袁崇煥題本》)


海島上人吃人在那黑暗的幾個月都不是什麼新聞了,不知道有多少人乘船跑到山東當難民。遼東系的東江鎮個個和袁崇煥都有血海深仇,在袁崇煥擅殺毛文龍後更是達到一個高峰,朝廷凌遲袁嘟嘟後怨氣稍有宣洩,但崇禎為了自己的面子問題又拒絕為毛文龍正式平反,頑固的為袁崇煥擅殺行為政治背書,僅僅只是把毛安葬西湖發了個信號。

加上東江鎮在毛文龍死後沒人為他們說話,在山東當客軍過的又是飽受排擠的苦日子,逐漸把對袁崇煥的怒氣撒到整個山東,整個大明身上,悍然在登州叛亂。最後竟然投降了老仇家滿清,然後一群無恥文人不問前因後果,直接一頂頂大帽子扣下來,我就想說:
連人吃人的倫理慘劇都沒經歷過,磚家叫獸們你們哪裡來的自信指摘東江軍?

所以,袁崇煥和遼東軍有關係嗎?有!殺了袁崇煥才是東江軍在多年怨氣積累下在毛文龍枉死後沒有立即叛亂,反而繼續忍氣吞聲的原因。這位汗青老濕,我就笑笑不說話,免得不友善。

2.「你是何人」和「你可知我是何人」
發生類似上述被打臉的事情後一定不能慌,沉著冷靜尋找突破口。
分析如下:史料太多還都是明朝的,拿明史出去只能被人把臉打腫;說史料是假的或者網上摘抄的又太容易被揭穿;最妙的還是人身攻擊吧!

反擊如下:「你算什麼東西?我搞歷史的時候你還穿開襠褲呢,我讀過的史料比你吃過的米還多,連XX老師的文章都沒讀過你有什麼資格質疑我?」(yolfirm式擺資歷反擊法)

「美國有個紐約時報識得唔識得,我同他們談笑風生,他們都要約我寫專欄。你們這些人啊還是naive,提的問題都too simple,還是要提高一下你們自己的姿勢水平。」(膜法)

「凡是是歷史書上寫的都是對的,凡是你從網文那裡看來的觀點都是錯的,所以我是對的,你是錯的!」(兩個凡是法)

「你給XXX洗地,是不是有什麼企圖?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目的?受誰的指使?答不上來吧,那就跟我們走一趟,我們也是依法抓人的!什麼?真沒什麼人?你說你哪裡畢業的?民科的是吧?網路小說能信嗎,稍微煽動一下你就信?難怪你考不上大學!」(「蓋帽子戲法」)

3.精神勝利法
這倆招一般就只能騙騙意志不堅定的純潔知友,碰上我這種堅持一個中心不動搖的窮追猛打的不友善的打臉知友,就有點不靈光了。

不過,奪命三招最後一式,就是專門為我這類知友準備的。

操作起來很簡單,先在評論區義hú正shuō詞bā嚴dào地斥責我一番,然後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禁言,造成一種你將對方駁斥的啞口無言的假象,你粉絲多嘛,這麼不明真相的群眾湧入你的評論區,發現偶像正義的教育之下光輝普照,
鬼魅魍魎紛紛退避,自然對你的敬仰之情如滔滔江水,不可斷絕。

奪命三招終極奧義:爭是不爭,不爭是爭。

你拉黑人家容易,但是架不住人家在問題下面實名反對艾特你啊,這時候,你不佔主場優勢了,乾脆就不要說話了,說的越多暴露的越多,只要「呵呵」、不予評論就好,你的腦殘粉自然會為你代勞的,他們會重複交替使用奪命三招,轟炸敵方評論區,雖然他們自己也說不出什麼所以然,但是開口閉嘴的「汗青老濕說過」也顯得十分高大上的樣子,也著實能騙不少圍觀群眾。

話就說到這裡,這位發問的知友,你,學到了嗎?


汗青同學不僅僅是按照他說的閱讀量大,而且他對待事務特別認真,這點也是比較難得的。

要說超越誰啊什麼的,我覺得沒必要,汗青想在寫程序上超過我估計要10年以後了,我要想在古兵器上超過他估計沒戲了。

找准自己的方向,做好自己,這也是汗青教我們的。

利益相關:DOGN friends。


重要的不是知識儲備量,而是轉化知識的能力。


閣下

班上的女生通常都羨慕妒忌同年級的漂亮女生,不會嫉妒林志玲,雖然後者超出不知道多少倍。
對她們來說,林志玲太遙遠了。
打開網頁,點贊發言,用戶互動,有一種近在咫尺的感覺,或者說,錯覺。
嗯,你以為你們同班了。
互聯網的魅力。
女生可以跟班上的女生比,但跟模特比,就是為難自己,人家是專業的。
認清自己有多困難,我們參照外物,而外物斗轉星移。
那些女生是不是永遠都漂亮不過志玲了?
客觀說,是的,很多人都是的。
閣下的歷史造詣是不是永遠都無法達到汗青的水平?
客觀說,是的,很多人都是的。
鄙人的身材塑造是不是永遠都比不過年輕時的前州長了?
客觀說,是的,很多人都是的。
人家是專業的,輸了不丟人。
女朋友的老同學要帶她男朋友來家裡吃飯,這個時候,不能輸。
我說明白了么?
所以,調整心態。

前輩說,勿忘初心,當初學史亦不為爭個高低。因為總有爭不過的,別因此失落。

不多說了,過些日子老同學真帶男朋友來吃飯,跑步去,最近胖了。

鄙人


這取決於你想不想


每次用新的觀點、角度審視舊事,都讓貧僧很滿足,感覺世界又大了一點。

題主難道不覺得讀歷史是很興奮,令人高興的事嗎,何必要超越,快樂足以。


別的方面不好說,但是就「老子天下第一,反對我就拉黑」這一點,確實無人能左。。。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題主真想向大神們看齊,不妨少上知乎多讀書。


汗青寫了這麼多,不就在告訴大家「你們這些凡人一輩子都不要想超過我」

他自己的那些回答常識性錯誤爆棚,然而一旦發私信告訴他馬上就被拉黑,這種人有什麼好超過的,隨便一個歷史學教授,隨便一本專業點的書都比他回答靠譜

各位可以去隔壁「如何評價汗青」逛逛。


他了解我的歷史嗎?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郭淮?
如何評價《秦時明月》中的劉邦形象?
這首詞網上搜不到解析,是什麼意思?
想了解秦昭王到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歷史,應該讀什麼書?

TAG:歷史 | 歷史人物 | 歷史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