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選擇電視紀錄片製片人還是繼續追求電影攝影夢想?
題主男,影視北漂,30歲,已經成家。從事影視行業6.7年,在央視、搜狐紀錄片做編導多年,主要在2011年到2014年,播出紀錄片達20餘集。15年為了追求當年的電影夢,開始轉行攝影,本人高中學習繪畫,大學又有基礎,所以很快入行,現在是獨立攝影師,作為攝影師拍過不少紀錄片,宣傳片,電影作為攝影曾參與某偶像作家製作的大製作玄幻電影。
2017年新的一天,我又開始迷茫了。主要是職業選擇問題。面前兩條路:
1,繼續專研攝影,一面苦逼的幹些小而且累(主要是體力累)不掙錢的攝影,一面煎熬一面期待有朝一日成為電影攝影師。
2,投簡歷,繼續回傳統電視台或者網路視頻,爭取做到紀錄片製片人(上班起碼收入穩當,本人也喜歡紀錄片)曾在電視紀錄片里摸爬滾打多年,還認識一些紀錄片大佬。
面前兩條路應該怎樣選擇,請過來人給這些意見,小弟感激不盡。
最後也祝大家新年快樂,2017年行好運。為了理想繼續奮鬥。
@輕微失焦 @陳八冬 @張小北 @羅登 @餘思@尋找風景的人
我認識或聽說過的電影攝影師,都是電影學院攝影系畢業的。
不是沒有例外,但肯定極少極少。
所以,如果你的目標是想當電影攝影指導,肯定會比其他人要難一些。
而且一般來說,電影攝影師都要35-40這個階段才出活兒,之前多年都要耐心學習和練習。這個階段是必不可少的。
一家之言供參考吧。毫無疑問,網路時代的你應該看到,中國電影還屬於農耕時代。
反正攝影牛逼了都要做導演,你既然已經是了,何必從頭再來?
如果沒有成為ASC的夢想,還是別幹了。
後輩斗膽說幾句不中聽的話。
· 您有養家顧慮,選擇穩妥保障生活的工作無疑最為優化,這一點沒什麼為人不齒的。兩個行業並無高低之分,只是電影攝影所帶來的藝術成就感相對更能滿足自我價值需求。從您所處現狀出發,我更支持您在紀錄片領域持續創作,甚至於開拓院線紀錄片市場。
· 要想在電影攝影領域有所作為,對自己要有良性評估。自身的文化素養、藝術修養何如,生活閱歷何如,創作激情和天賦何如。如今數字時代看似人人都可拍攝電影,也惡性培養了電影圈邊緣人物自我能力誤認的自負感。
· 誠然,不否認『大器晚成』,但是成器之前需要架構知識體系,需要時間經驗閱歷。您若是有破釜沉舟之勢,出國留學、考取北電、跟隨高規格劇組都是可取的。而一味地做著無成就感無創作空間的機械性重複工作的小活並安慰自己這是走向電影大師途中必經的苦行之旅,那麼十年八載過去,即便您所接拍的項目規格越來越高,您的職業水準審美追求依然是無法匹配電影攝影師的稱號的。更何況,比之剛畢業不多久的科班人士,您雖然多的是十年閱歷,可是這也意味著您已經少了十載的可塑空間。
· 作為局外人,從您的描述和評論中我讀解到的是一種搖擺不定而又渴求業界意見領袖安慰的心態。您在題目中涉及的已經是兩個全然不同的行當(攝影師/製片人),在評論中卻又表明自己想要導演低成本文藝片。我確信有能夠勝任多種電影製作職位的多面手,但在此我難免生疑:多面是否意味著不夠精專?而恰恰,電影攝影尤為要求『精專』。
我有幾位坐電影攝影師的朋友,我就說說我看到的吧。
攝影助理,大概也是30出頭吧,助理一般做的事搬機器,架好機器,跟焦工作,我問他這樣的助理還需要做幾年?看師傅願不願意給他機會上手,第二是有沒有作品捨得讓他上手,言下之意,就是需要相當長一段時間,慢慢往上走。
攝影師認識兩位,家裡有孩子,每次一有電影要拍,自然就「離家出走」,一走走幾個月,有一位已經相當厲害大了,但是跟我一起調色的時候,私下也是跟我說,有時候真相脫離這工作,轉行,因為經常離家,回家孩子對自己很陌生,跟妻子相處時間也比較少,感覺對妻子有很多虧欠。但是多年的攝影,自己年紀也大了,70後,想轉行,說說可以,但是要做,太難了。也太晚了。
另外一位攝影師,自己拍戲拍很多了,現在想走製片導演的路子,說攝影太苦,幸好自己身材魁梧,不然真撐不來那麼久,所以也擔心自己上年紀之後就幹不了粗活了,所以趕緊現在就開始想辦法,脫離純攝影師的職位。
綜合我這三位朋友的說法,可能當一個人熱愛自己的夢想的時候,需要停下來考慮一下這個事情是否自己想像地那麼好,畢竟不是一個好活,希望你想得稍微全面一點,周全一點,家庭事業都很重要。
現在短視頻很火,互聯網發展迅速,有點生意頭腦的人都會扎身到這個領域去里,這是個很好大發展勢頭,電影是一個很傳統的行業,現今每一個職業的行規還是師傅帶徒弟,所以傳統必有他的弊端。
當然,最終決定還是在於你自己,希望你工作幸福快樂!
題主好!不請自來
剛才在微信上看到篇推送:
-
正常人類,做事都遵循這樣一個流程:
分析——思考——行動!
大多數人都是這樣,先分析現狀:嗯,我身體發胖了,是因為我吃得太多,缺乏運動,趕緊行動起來,運動減肥。
又或是,我賺的錢太少,情商不足,那就努力提升情商,和有影響力的人搞好關係,賺多多的錢。
再或者,我的孩子不乖,叛逆,不聽話,不好好學習,我要以身做則,幫助孩子,引導孩子,讓他成為一個優秀的人。
應該說,整個人類的思維,都是這麼個流程。
但卡爾·波普爾告訴索羅斯:所有遵循這個流程的人,都會死得很難看。
因為人性,不是這樣運作的。
分析——思考——行動模式,忽略了人性的矛盾之處。
人性中有跟你自己對抗的因子,你越是想幹什麼,就越是幹不成什麼。
越想減肥,越是反彈。越想賺錢,越賺不到。越想讓孩子聰明成熟,孩子就越是蠢萌無極限。
分析——思考——行動模式,是典型的單因素考量,以為肥胖只是吃得多,以為賺不到錢是能力不足,以為孩子不乖是懶惰惡習所致。
而實際上,人性與世界本身,是多種矛盾因素複合運作的結果。任何強化單一要素的努力,都可能被對抗因素化解抵消。
人性如狗,要牽著走。
上善若水,循道而行。
要順著人性來。
4.
人性的法則,實際是這樣子的:
看見——動心——行動!
人,實際上是環境的動物。
比如說,大盆的食物,比之於小碟子小碗,更易於刺激人的食慾。盤子越大,食物越多,就越是感覺到飢餓。如果改一枚拇指甲大小的碟子,進食量就會銳減。
環境與內心中固有的一切,叫路徑依賴。
就是你心裡的想法,日常的行為,身邊每一件飾物的擺放,出門走路的姿式,友人和同事對你的觀感和態度,已經將你固化成一個確定的模式。
你感覺自己情商低,賺不到錢,那是你生活中的所有細節,與外界的認知合力,強行把你弄成這麼個樣子。你的孩子不乖,那是生活中的一切,都沒法讓他乖下去。
索羅斯師從卡爾·波普爾,最大收穫是,發現這世上的多數所謂成功者,不過是路徑依賴的偶然。
比如說,一個學習成績好的孩子,很有可能是他入學的第一天,首次測試得分較高,受到老師的表揚。於是這孩子嘗到了甜頭,繼續偷偷努力,就形成了越學成績越好,成績越好獎勵越多的良性機制,就成為了一個好孩子。
而另一個孩子,可能入學首次測試,答得也蠻好,可是得分卻不高,此後繼續努力,但運氣不好,連續努力也沒效果,最終氣沮的放棄了,結果就成了所謂的學渣。
人性就是這樣,一切不過偶然。
索羅斯就是認識到這一點,所以他拒絕成為天性的奴隸,熱情擁抱矛盾的世界,讓自己也成為一個矛盾之人。
之所以矛盾,就是要摧毀一切依賴,只認可變化。
原文鏈接:http://mp.weixin.qq.com/s/PV8okEXzhZEB7sPvdlt2cA
侵刪
看喜歡,反正二者我更喜歡紀錄片
喜歡就去嘗試吧。前提是這行業你要抱著養家糊口的前提去做,不太靠譜。
【現在網路電影環境如同十年前的中國院線電影,大門敞開,你以前就算拍婚禮的,現在也能掛個攝影師或者攝影指導了,一口吃個胖子不太可能】
你需要的是一部有份量的作品,建議你17年集自己入行這麼多年來所有的資源,干一部自己真正想表達的片子。
樓主的境遇和我驚人的相像,本人27北漂5年,已成家。當初來北京就是抱著要拍電影做一名電影攝影師來的,可是陰差陽錯進入了電視圈 這兩年也拍了很多專題紀錄片,因為內心一直希望能朝著做一名出色的攝影努力,所以過的跟掙扎!一直想尋求改變不想以這樣的狀態下去!最近利用休假的時間 進劇組給一個網大做攝影。算是做出改變的第一步!希望能明白未來到底該怎麼走吧!
感覺經驗和經歷更重要一些 還是繼續拍紀錄片吧 邊拍邊學
不請自來。
我不懂你們這行
我只知道在可能得情況下,選擇自己喜歡的。繼續做個小攝影,前途未知,風險壓力劇增,你不知道自己有沒有那個運氣碰到貴人。
回歸紀錄片製作,穩定收入,壓力略小,而且我個人也喜歡看紀錄片。
實際上你在提問的時候,心裡已經有個數了,問別人只是想讓別人堅定你得目標,如果別人回答與你相左,你也可能試圖強辯,所以建議你還是列出兩條路得利弊,好好斟酌,少聽別人胡咧咧
有基礎的情況下沒有大毅力是無法再次起步的。慎選!
推薦閱讀:
※為自己拍攝一部紀錄片是怎樣的體驗?
※如何做一名合格的紀錄片場記?
※有沒有適合冬天看的電視劇(最好日劇)、電影,還有聽的歌?能想像冬日早晨起來,外面已經累積了厚厚的雪?
※如何看待柴靜《穹頂之下》紀錄片在傳播後,有人罵她公知,並且說有美國勢力支持、她開大排量汽車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