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舟的指揮到底是什麼水平?


合作過,被他指揮過,曲目:瑤族舞曲,匈牙利五號,拉德斯基,卡門序曲,隨便哪個樂團?這幾首曲子貌似都不需要指揮,我們排練的時候指揮說:周周來指揮的時候,最後為了保險不出問題,聽定音鼓的,五拍收掉!然後周周來了以後,他在第三拍收掉了!還說我們不看指揮不停他的,我們一看,呀,會起拍,會收拍,嗯,那就開頭看一下,結束看一下,中間首席動作大一點看首席~然後愉快的演出了幾首曲子~~還有一個比較好玩兒的 我們缺了一個巴松,那個曲子的配器要三個,我們團只有兩個,然後周周不高興了,非要三個,後來哄了一會兒,哄好了繼續排練~
指揮都不會,更何況指揮家這種頭銜不搭邊,但他是被炒作的,所以會讓圈外的人們覺得這是一個傻子,但是他是指揮天才!
周周的演出還想是紅十字會的人帶著去的,周周的媽媽好像走的比較早,中間有一個環節,應該也是套路了,指揮了兩首曲子之後採訪周周,先是說怎麼慘,多麼的艱辛,一路走來父子倆不容易巴拉巴拉一串,然後自導自演的那主持人眼眶都濕了,當時樂團都在台上坐著,我就在主持人旁邊,我感受到了深深的虛假和做作,然後主持人問周周想不想在天堂的媽媽,周周說:想!主持人說:那你為媽媽唱一首世上只有媽媽好 好嗎,周周說不想唱~
這個時候~主持人把話筒拿下來了,回頭表情很猙獰又嚴肅說在呵斥周周,就像訓一個犯了錯誤的孩子一樣,大概內容就是不唱晚上回去就受處罰!
後來周周唱了一遍世上只有媽媽好

其實他也挺可憐,現在這個社會,這種人是被人利用來炒作的,要不一個先天性智力缺陷的人怎麼能有這種成就,那麼多樂團給你指揮,百度百科還指揮過美國什麼什麼團體,被評價為啥啥啥~~~這不是瞎扯么?幕後的人也利用他掙了不少,說實話就是炒作的一個工具


周舟最多就是對音樂的記憶力強一點,可以記住某些音樂,然後有點能力跟著音樂一起舞動手臂而已。總體來說就是一種表演。其實他「指揮」的樂團的演奏,排練都是別的專業指揮去完成的。別的指揮把樂團排練熟了以後,演出再交給周舟去「表演」指揮。(我都被我老師叫去排練過周舟樂團這事我會亂說?排完了演出再交給周舟去「指揮」演出。)周舟指揮的時候,樂團根本沒人看他的。有時候他發現樂團不看他,他還會朝樂團發火,說要扣你們工資。蛤蛤蛤蛤。

所以樓主你說他水平怎麼樣?


我就直說了吧,他根本不懂指揮。

不光是他沒有指揮的資格,而是他根本沒有指揮的能力。一個樂團為什麼需要指揮?指揮為什麼如此不可或缺?一個好的指揮真正出色的地方不在於他的台前演出,演出前的排練才是關鍵。樂團的處理、聲部的排演、音色強弱的變化,許許多多的問題,甚至細小到一個對不上的附點節奏,都是指揮發揮作用的地方。不說體現自己的風格、演出非常好的水準,樂團能把一首曲子排下來,都需要指揮和樂手們用上許許多多的時間和耐心,一點一點磨合。這些事情,對於舟舟來說,是做不到的。只會在台上根據音樂的律動揮動雙手的人,不叫指揮,也根本不發揮指揮的作用。

然後,指揮需要掌握的東西,遠遠超出這位先天愚型患者所能掌握的範圍。我的指揮系的同學,每天跟著我們作曲系學四大件,學音樂史,一周上兩次理論專業課,四場樂團排練,並且指揮系必須修鋼琴專業課程。當然,可能並不是每一個指揮都必須全部掌握,但是好的指揮只會更博學、更涵廣,不懂這些的,真心是少數。

寫下這個答案,除了想認真解釋一下以外,還想對得票最高的答案表明一下態度。身為一個正在修行的、對音樂有志向的學生,我對這種通過炒作和嘩眾取寵的「天才指揮家」表示不齒,因為它用一種異常屈辱的方式恥笑了所有熱愛指揮、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在這一領域有所成就的人們。憤怒,不是因為「他是個智障價值卻比我們高」,而是他獲得價值的方式,誤導了許多對這個行業並不了解的人,利用了不知情的人們的同情心。
而且,我也想詰問一句,所謂的美好、平等和自由,是把許多真正有資格也有能力的人拒之門外,而把一個什麼都不懂的智障兒童捧上樂團的中央嗎?


沒有水平。舟舟不會指揮。
但是在谷歌或百度等任何地方搜到的報導,多把舟舟塑造成一個天才指揮家。
這種誤導大眾的失實的報導(或說炒作),是不值得讚揚的,這和炒作本身是否能激勵別人沒有任何關係。
相反,如果因為當事人患有某種疾病,就要為失實的炒作正名,表達同情、憐憫,我認為這才真的在心底懷了分別心。
如果一個正常人,藉著炒作讓別人誤以為他是天才指揮家,你會認為他在激勵其他人嗎?「你看,即使你很普通,炒作還是可以成功,讓更多人關注類似你這樣的人的境遇,你也可以的,要對自己有信心!」你還會這樣想嗎?你會覺得這是正能量嗎?
那,為什麼把「普通」換成某種疾病、某種階級、某種可憐的遭遇,反倒成了正能量了?這真的是在表達尊重嗎?
舟舟當然可以追求幸福、名、利,樂團願意配合他一起玩,也無可厚非。
只是,媒體在報導的時候,如果不尊重事實,只是追求眼球、噱頭,以及所謂的「正能量」,我認為,這是媒體的不道德,這就是無良的炒作。
面對這樣的炒作,我們應該努力還原事實,而不是強調「這也是有意義的」。
「這也是有意義的」這種邏輯,在本質上,又和「成功是作惡的遮羞布」有什麼分別?


他那不叫指揮,可以算伴舞。


「舟舟,原名胡一舟,1978年4月1日,出生在中國的武漢,這一天正是愚人節。他是個先天性愚型兒。智力只相當於幾歲的小孩子。舟舟從小偏愛指揮,當音樂響起時,舟舟就會拿起指揮棒,揮動短短的手臂,真正的指揮一樣,直到曲終。」這個來自百度百科名片。原來如此。


大學時候我們校業餘管樂團陪舟舟玩過。
我們選了兩首曲調昂揚、節奏簡單曲子,排練到沒有指揮也能演的程度就可以了。
在演出之前我們都沒有見過這位「指揮」,可以算是一段奇妙的經歷,有位單簧管的學長還被他的超大幅度的起拍動作小小地驚嚇到了。

排第一的答案我很能理解,即便我只是一名受過准專業培訓的業餘人士。
演出結束後我的一位室友表達了對舟舟的佩服,抒發了些上帝關門開窗之類的感慨。我方才驚覺媒體對舟舟的誇張報道對大部分人產生的誤導之深,於是我向她解釋了關於「二一三體綜合症」患者無法真正指揮樂團的原因。

然並卵——她說我歧視殘疾人。_(:з」∠)_


他就是在玩
樂隊成員陪他玩而已

以上出自某本雜誌里某樂隊成員的口


大家都說的七七八八了,我來講個段子吧:
幾年前,某中央大報採訪一位牛指(目測國內Top3的水平),過程清湯寡水。
最後一問曰:「您認為國內最優秀的指揮有哪幾位?
牛指略囧,本著不得罪人的原則,把國內諸位都提及了一番
不放心,還把海外華人也來了一遍
依舊不放心,又誇了青年指揮若干
最後寄語未來之星云云。
語畢,常舒一口氣,啜茶。
將咽未咽之際,記者來了句:
您難道不認為周周是中國最優秀的指揮之一么?

最後嘮叨幾句
1, 周周的成(chao)功(zuo),是對所有指揮的侮辱,如果我們為了讓人更多的了解某種疾病,而讓人更多的誤解某種職業;為了減少對患者偏見卻增加了對從業者的偏見,那以後被叫弱智的,不會只有周周,也不會只是唐氏綜合症患者,而是從事指揮的所有人。
2, 對排名第一的說法,尤其是最後更新的部分,我真心無法贊同,私以為,指揮這個行業還是太小眾,不如包裝成傳世名醫啦,氣功大師啦更有噱頭。我不知道近200票的贊同是為了什麼,所有的贊同者,無論你從事什麼行業,請把這句您難道不認為周周是中國最優秀的XX之一么?自動套入所在領域,除非您有唾面自乾的心胸,否則,請把這碗雞湯,和開頭牛指的那口茶一樣。吐在地上,或者端出雞湯的那個人臉上。

以上。


大眾對音樂的無知是無可厚非的,但媒體的引導是卑鄙無恥的。都說這是藝術的恥辱,難道不覺得這其實最是中國新聞人的恥辱嗎?

再者,家長願意這樣公開消費自己的孩子也是讓人大跌眼鏡了。

這整件事就是社會畸形的寫照。


鄉愿,德之賊也
按我這不客氣的說法,一個連總譜都看不懂的殘疾人被捧為天才,是對那些真正艱苦排練、認真付出的指揮的羞辱。大眾真是可怕。
反過來想想,是誰「製造」了「指揮舟舟」,毫無下限地利用國人對交響音樂的陌生,不去普及而利用藝術,是不是很low?


舟舟的指揮沒有水平。

因為他不能識譜,不能理解作品,更不熟悉每個樂器的表現力和特點,無法組織一個樂隊排練某個曲目。

指揮的作用都在台下,上台時候已經排練好了給你們表演一下,雖然上了台的樂隊也還需要指揮,但很大程度上已經不需要了。

舟舟所指揮的演出,都是其他指揮家排練好了之後讓他出去伴舞的。

以前跟人說舟舟是伴舞的時候,朋友認為我說得不對。我講了一件事——

我孩子小時候學過樂器,還參加過一個音樂老師組織的小樂團,樂團的主要目的是陪這些孩子練琴,不是商業演出,孩子自己在家練琴會很枯燥,跟一堆小朋友一起練就會有興趣。

這個樂團某年要組織一個消夏晚會,練了兩個曲子,一個是梁祝,一個是北京喜訊傳邊寨,排練的時候我經常在場。老師自任指揮,要不厭其煩地把各樂區的人分別叫在一起單獨排練他們負責的部分,要專門指導一個跟不上的,要配器(為了配器齊全,還專門請來兩個高中生,樂團里沒有巴松和法國號),要給大家講某個樂句的感情以及用什麼節奏來表現這種感情,還要反覆叮囑那個敲雲板的:我的手指向你,你要敲響,而不是指向你了你才把槌子揚起來!

舟舟懂這些?

開玩笑!我陪孩子連了四年琴我都不懂,他一個沒上過一天音樂課的先天二一三能懂?


我被舟舟「指揮」過。

剛上大學那會,在未名交響樂團,在某次學校文藝演出活動中和殘聯有合作,我們樂團和舟舟共同出一個節目。

曲目是之前一直由學校的馬老師領著大家已經完全排練好的,演出前和舟舟同學有過一兩次的合練。曲子不大,樂團按照既定的節奏、強弱演奏,舟舟在藝術指導老師的幫助下跟著比劃,范兒還是很足的,挺有觀賞性。有個別演奏不和諧的地方他還是能察覺的,也確實像 @圭多達萊佐 說的,他會發飆:「扣你工資」。

所以討論他的指揮水平的,都是基於對指揮這個工作的不了解。


一個成語:濫竽充數。現代對濫竽充數最經典的釋義之一、


商業以及媒體運作的產物.他的存在是對指揮行業的侮辱 是對堅持多年艱苦訓練才獲得指揮能力的指揮家們尊嚴的踐踏.他那叫音樂指揮操 和 廣播體操 一個道理.


是不是對殘疾人的質疑就是道德不正確?
應該說當我們面對一個弱者時從心底泛起的同情和憐憫是一種美德,甚至很大意義上決定著一個社會的溫度,可是這種善良不應該被利用更不應該被裹脅。有的人讓舟舟頻繁登台實際上是對大家進行道德綁架,你看了演出必須說好,不說好你就是冷漠就是沒有同情心!
指揮是一個樂團中的靈魂,他要做的不僅僅是站在那裡胡亂的揮舞指揮棒那麼簡單,要做一個優秀的指揮家更是需要深厚的藝術積累和敏銳的音樂洞察力,不是所謂的僅僅靠天賦就可以的。舟舟作為一個殘疾人本身不懂指揮這應該是一個常識,大家出於同情不忍戳穿舟舟,這也沒有錯,可你要知道舟舟畢竟不是一個樂隊指揮,大家逗逗他開心就可以了,你真讓他去指揮樂隊,甚至登上專業的舞台去指揮樂隊,這不是***么

不知多少好少年,跟我一樣,高中寫作文時也用過舟舟的例子(會不會暴露年齡?_?),「身殘志堅」「胸懷理想」這些不正是閱卷老師最愛的正能量么。不過第一次看到舟舟本人後,我心中一萬個確定,舟舟跟這八個字完全沒關係。(如果有時間,繼續往下看,沒時間的可以點贊後關頁面)
工作後的第一年,某天單位下了個通知,每個科室出一名代表,下班後去市劇院觀看"某藝術團"的演出,由於整個科室只有我沒結婚,既不需要下班接孩子,也不需要回家陪媳婦,這種陶冶情操的「好事」自然落在我身上了。憑心講作為我等這種和尚單位,有機會去培養一下身上的藝術細菌順便看看漂亮小姑娘,心裡還是感覺美美的。

事實證明,新人啊,還是太naive,進場之前遠遠的看見一個橫幅「預祝**殘疾人藝術團演出圓滿成功」,橫幅下面政治處主任拿著小本正在那考勤,見到這副場面我就心知不好。果然,有的演出需要查票,而有的演出需要考勤,整場演出一種草台班子的即視感,部分節目有:
1、獨腿大哥騎單車
2、輪椅大姐講述自己悲慘身世(附贈開場東北英語show)
3、輪椅大姐和獨腿大哥共同朗誦(感恩。。。感恩。。。感謝)
4、、、、
然後,第五個節目舟舟出場了,身披燕尾服,手拿指揮棒,主持人開始報幕:下面請欣賞舟舟給大家帶來的指~揮~表~演!然後舟舟舉起了指揮棒!音樂響起!當時一股涼氣從我的菊花直衝我的腦門,難道只有我一個人看不到樂團在哪?!!
好吧,讓舟舟指揮喇叭放音樂這種事你們也真幹得出來!
(「樂隊指揮具有多方面的作用,其中最主要的是通過指揮來組織和訓練樂隊,控制演奏速度,保持作品結構與形式的統一,使樂隊能夠正確、統一地演奏作品。」-百度知道)
指揮個毛線啊!那是錄音帶啊拜託!
一曲終了,主持人:「大家說舟舟指揮的棒不棒!大家再用掌聲給舟舟加油好不好!」
好!你!妹!啊!當我們瞎是么
然後在大家稀稀拉拉的掌聲中,主持人一把拉過舟舟
「舟舟,今天開心不開心啊」
「開心」
「為什麼開心啊」
「??JFIF``?9?0?糆」(見諒,確實沒聽清)
「咱們舟舟可聰明了,來舟舟,告訴大家這是哪裡啊」
「嗯·····」
「大聲說」
"淄博!"
這時候觀眾的臉是醬色的

(俺們這是LY好不好)
這時候主持人的反應真的是嚇我們一個大跳
「胡說!!你再說一遍這是哪!!」(原諒我加兩個嘆號,因為語氣確實如此)
「說!這是哪!」
最後舟舟也沒說出來這到底是哪,反而被嚇壞了,站在台上手足無措。此時我的心裡卻已經是五味雜陳。自始至終不管是觀眾還是這個主持人,亦或是舟舟身後運作的團隊,大家從沒有把他當成音樂神童或是指揮家來看待,他只是一個在音樂面前手舞足蹈的殘疾人,有的人出於功利把他推到前台,有的人出於好奇對他進行圍觀,更多的人出於同情及害怕道德審判的複雜情感不願意表達自己的觀點。種種的因果讓舟舟走向更大舞台的過程中沒有受到阻攔。不過任何時候都不能改變的事實是:這是一出荒誕劇,而荒誕和理智,永遠是一對天敵


我的簡書:無所念 - 文集
--------------------------

一,水平

首先回答,周周的指揮到底是什麼水平?答案是,沒有水平。

我大學的時候,我的指揮是學校最厲害的一個指揮,兼任學校最好的合唱隊和最好的樂隊指揮。在我心目中他是非常智慧聰明的一個人,我非常尊敬他,覺得他的才華非普通人所能及,更不是一個智商低於平均的人能做到的。

如果把指揮的工作必做廚師,那麼指揮的工作就像廚師把幾百種原料處理好,幾十種作料搭配在一起,處理的每步操作都要控制,還要根據客戶的需求調整口味。指揮的工作最重要的部分不在於台上拿著小棍子的表演,而是台下的排練,所謂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但公眾並不能看到這一點。就好比大家都看得到廚師做完菜端出來,卻看不到廚師在後台的努力一樣。

而據我所知,周周只是在潛移默化中模仿了指揮指揮樂隊的手勢和動作,並不會幕後的排練。換句話說,一定要說水平,大概就是把菜端出來的水平。他的樂隊真正的指揮必定另有其人,只是最後表演的時候,讓周周把菜端出去而已。

@王一兵 提到:

周周的成(chao)功(zuo),是對所有指揮的侮辱,如果我們為了讓人更多的了解某種疾病,而讓人更多的誤解某種職業;為了減少對患者偏見卻增加了對從業者的偏見,那以後被叫弱智的,不會只有周周,也不會只是唐氏綜合症患者,而是從事指揮的所有人。

其實人們不是因為周周而誤解指揮職業的,人們是因為本來就對指揮職業的認知較少,很多人以為指揮就是拿著小棍子揮舞兩下就可以了,才會誤解周周。


二,錯覺

很多人有」周周雖然是智障但是是音樂天才「的錯覺。但這個錯覺不是周周本人導致的,也不是他身邊的人導致的,他的監護人很明白地說了,周周就是個唐氏兒,是樂團的人陪他玩的。

導致這個錯覺的是媒體。什麼天才指揮之類的,應該都是從媒體上聽說的吧。

可是,嘩眾取寵是媒體的本性,因為群眾就是需求這種東西,不這樣做就沒人喜歡,賣不出收視率,媒體就要倒閉,能存活下來的媒體都是一樣。

打個比方說,前幾年有個十幾歲的小姑娘參加中國達人秀,模仿周立波做脫口秀,一下子就紅了,受人喜歡。其實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脫口秀需要極強的語言功底和人生智慧,不是十幾歲的小姑娘能承擔的,肯定是有人替她寫好了稿子,讓她上台背出來的。但是如果評委真的這麼說了,如果評委不通過小姑娘,想必達人秀也沒人看了。

因為群眾就是喜歡這種「看起來沒能力的人(比如小孩子,殘障人士,賣菜大媽)發揮自己的潛在能力,打入了上層社會,做出了不起的事」的套路,所有的選秀節目都是為了這種套路而生的。也因此出現很多選手明明是長期酒吧駐唱,卻要假稱高中生素人的情況。為什麼這種套路長久不衰?為什麼選秀節目層出不窮?一句話,因為滿足了人民群眾的需要。

三,成功?

周周是不是應該為殘疾人樂隊指揮?或者說,他該不該出名,該不該到處表演,被炒作,被捧紅?這問題我有很多話要說,寫了幾天,刪了幾千字,最後還是決定寫一點出來。

我覺得,智障的人首先是一個人,和我們每個人一樣,也有喜怒哀樂,也喜歡吃香的喝辣的,開跑車泡妹子,也有權利追求其他人追求的一切東西。普通人喜歡追求錢權,周周當然也有權利追求名利。這個世界上成功的,出名的人,哪個人是永遠實誠,從不炒作,從不表演的?

我不認同@易偉「拿一個弱智拚命炒作,他的監護人很卑鄙」的觀點。周周自己是喜歡錶演的,表現欲很強,也很享受別人的掌聲和關注,作為他的父母,當然也和其他人一樣,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獲得肯定和掌聲,體會到自己活著的意義和存在的價值。而且更現實一些來說,可能也希望他能有自己養活自己的方式。周周的母親07年已經過世,所以這也算是很現實的問題。

四,利弊

周周的演出,被炒作,被出名,對這個社會起到了什麼作用?我覺得,這個社會對於殘障人士還是有很多歧視和偏見的,不說別的,只要看看這個問題的諸多回答就可知一二了。歧視和偏見,很多情況下來自於不理解。這個樓里那麼多人「弱智弱智」地叫,還有很多人說他的臉很特別,多少人知道他那張特別的臉是典型的唐氏綜合症臉,有多少人知道唐氏綜合症是什麼病呢。

弱智不等於沒有智力,更不意味著他什麼都不懂,什麼都不會,什麼都感受不到。很多智力有缺陷的人,還是可以在某些方面學習到一定的技能的,在國外,唐氏綜合症的人已經有考上大學的了。可是有更多的人,因為一個「弱智」的標籤,他們可能生來就沒有平等地對待過,沒有給予平等的權利和機會。

舉個例子來說,一個普通的孩子如果數學不好,家長會給予更多的耐心來教他,給他上家教,可是如果一個智障的孩子數學不好,家長會覺得」本來就是白痴,當然學不會「,因此根本就不會督促他學習,也因此他可能從來就沒有和別的孩子平等的權利。

也許,因為周周的出名,能讓更多的人了解唐氏綜合症群體,下一次有個唐氏綜合症患者想要工作或者學習技能的時候,周圍的人不會像@溫小晚那樣,甩一句 「就一弱智,能幹?」 而拒絕他們。也許他們會想「好像有個叫周周的唐氏綜合症的人做了指揮,到處表演,看起來也挺成功的,那要不我也給我的孩子/親人一些機會,說不定他們也能找到自己的能力。」 這就是周周成名的貢獻和意義。

五,善意

放一個國外的節目,叫WWYD(你會怎麼做?) 裡面有一集專門講唐氏綜合症患者所受的歧視的。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2PwXXT--BUQ/ (感謝@黃繼新 提供國內鏈接)

裡面的唐氏綜合症患者(演員)在超市工作(全美有很多很多這樣的殘障人士在各個超市工作,政府補貼給超市錢),另一個演員嘲諷他,說他們不應該在這裡工作,給大家添麻煩,然後看路人的反應。

他們在超市工作,為超市帶來的收入並不足以彌補他們在此工作的成本。作為裝袋工(把買好的東西放到塑料袋裡),比大家自己放東西還要慢。超市其實沒有裝袋工也無妨的,大家自己裝或者收銀員裝就是了,說到底就是政府補貼的一個多出來的職位。

我們是不是不知道他們的「工作」其實並沒有真的產生價值呢?不是的,但我們都願意接受這個善意的謊言,提供他們一個理由,讓他們獲得自食其力,有尊嚴地活下去的方式,也讓他們能像正常人一樣獲得肯定,獲得價值感。這時有一個人(演員)跑出來,和這個問題下很多人一樣,「弱智弱智」地叫,指出事情的「真相」:他們其實什麼都不會,所謂的「工作」其實是「謊言」,他給我們添麻煩了。大多數美國人的反應是指責那個演員,覺得那很不善良,有的甚至跟演員吵起來,趕他出超市。

你覺得,是不是美國人都雞湯喝多了?

而周周的表演,給我們添麻煩了嗎?還是你心裡想著「擦,一個弱智都能比我成功,比我賺錢多,這肯定是騙子。」 說到底,和「有錢人的錢都是髒的,女神不要我卻選擇別人肯定是因為錢」 的思想一樣,你要他們怎樣接受自己的價值和能力不如別人的事實呢。

六,雞湯

每次認真地寫下肺腑之言的時候,總有人說「壯士,幹了這碗雞湯!」 很傷人的呀…… 我覺得,如果你覺得我寫的是雞湯的話,也許因為你從來沒有遇到過人性中美好的一部分,所以你無法相信,我所仰望的人類的美德,平等和自由,也許是存在的。


我曾在小學和中學的樂隊中打過幾年醬油,說說自己的看法。
台前幕後有著很大的區別,指揮最大的作用是在幕後的。
首先大家要搞清楚指揮到底是做什麼的,只在台上以自己獨特的風格揮舞一下指揮棒的指揮不能稱之為指揮。指揮最大的作用是在後台排練時將樂隊要演出的曲目調整和諧,突出音樂想表達的情感,協調各個樂器之間的關係,控制樂曲進行的速度,強調樂曲的主次。排練也分成很多種形式,合排,細排,個別練習等等,都需要指揮來協調控制。
在真正演出的時候,指揮在台上的作用其實已經不太大了,只是控制一下樂曲的進行。當然,也有一部分是出於對指揮的尊重。演奏的時候樂手大部分精力都在看樂譜,只是用餘光看一下指揮而已。
所以我覺得舟舟不能稱之為「指揮」,他的指揮只是聽到音樂後產生的生理反應,就像大家聽到鼓點強烈的音樂會跟著打拍子晃腦袋一樣。
另外,樂隊的指揮需要對樂曲的總譜非常熟悉,有著一目十行的本領,這算是基礎技能。一般而言,樂隊指揮都已經將樂曲「語化」了,一次性的看到很多行五線譜時就可以在大腦中形成不同的聲部、音樂。我很難相信舟舟有這樣的本事。


難以理解這種政治正確的對(根據回復,修改為政治正確的)智力障礙者的寬容是什麼輿論導向。如某答案所說,愛樂樂團成員親口在採訪時說過,就是陪舟舟玩罷了,本來就是文化工作者對同事孩子的善意而已。非要把一個智障的孩子拔高到天才的程度去吹捧去宣傳,這是朱軍+倪萍都難以企及的鄉愿高度。無論指揮也好舞蹈也好,不要說他是天才,即使說他是有任何天分都是對辛辛苦苦追求藝術的工作者的侮辱和蔑視。


來點我和舟舟從小的事情吧,記得我在上小學3年級的時候,那個時候我住在武漢歌舞劇院,恰巧他的爸爸媽媽也是歌舞劇院的工作人員,以前我只聽我爸說他有點痴呆,年齡很大了,但是智商仍為小學生水平,所以歌舞劇院的大院的孩子們都不願意和他玩,每每到夏天夜晚,我們家都會放一個涼床在家門口(我家一樓),大人們聊天,我看著月亮吃西瓜,他總是一個人,於是我爸總是給他西瓜吃,慢慢的就混熟了,偶爾會在歌舞劇院的大院子的草坪上玩,那個時候小不懂事,經常會發生口角什麼的,就會和舟舟打起來,雖然他年齡比我大多了,但是力氣沒有我大,沒有我靈活,經常打不過我,然後不高興的回家,就這樣,突然有一天晚上,我躺在涼床上,卻看著他在我旁邊空手揮著節拍指揮,也不知道是什麼時候開始他開始學了這個,雖然那個時候我不懂,但是動作極不合拍,雖然我爸和他家當時只是點頭之交,但在他火後我從小於他經常打架的事情卻成為家裡人的談資,紀念搬家後就經常在報紙上看到他的事情,看報紙大肆宣傳身殘志堅之類的,我不知道為什麼卻一點感觸都沒有。


推薦閱讀:

TAG:媒體 | 音樂 | 交響樂 | 指揮家 | 唐氏綜合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