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喜歡《百年孤獨》,卻讀不下《霍亂時期的愛情》?

是不是後者鋪墊太長了,感覺看了好久都沒找到馬爾克斯的點。


也有人喜歡讀霍亂時期的愛情而不喜歡百年孤獨啊
百年孤獨我讀的好辛苦,到150頁之後才開始搞清楚脈絡和那些名字,人物
而霍亂時期的愛情一開始就讀的很通暢,一點難度也沒有
不過兩個我都喜歡
第一遍我更喜歡霍亂時期的愛情,第二遍我更喜歡百年孤獨
霍亂時期的愛情對我來說是一個娓娓道來的關於愛情,時間,生活和衰老的溫婉故事,是秋日午後陽光里的下午茶,慢悠悠的時光,品一本好書。
百年孤獨對我來說則是一場酣暢淋漓的暴風雨,是一個暢快,神起,瑰麗的魔幻故事,帶著傳奇和神秘的色彩。
對我來說,馬爾克斯的文字都很吸引我,沒有讀不下去的。
而霍亂時期的愛情帶給我的閱讀體驗在最開始真的比百年孤獨好很多。
但讀完霍亂時期的愛情時,我感覺是長舒了一口氣,故事的主人公終於找到一種與時間抗衡的愛情。
而百年孤獨則是在結局時讓我意猶未盡,有一種史詩巨著,傳奇故事突然結尾的遺憾感,心中久久不能平靜。
不過,總的來說,兩者我都很喜歡。
另外,看書本來就是個人的感受,所以喜不喜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體會。


為啥我和你恰恰相反 霍亂時期的愛情看了幾遍 但是百年孤獨我前幾章我都看不下去 名字太多太長了


《霍亂時期的愛情》是我最愛的一部小說,可能是想慢慢品味其中感情,所以十分投入,雖然讀的細緻但也非常輕鬆。反倒是《百年孤獨》里的人物名字太過混亂,而且一家好幾代都一個名,要時常需要翻閱前文才能讀的下去。
估計你是先讀的《百年孤獨》吧,先入為主,所以不適應《霍亂》的慢節奏。


為什麼我剛剛相反


關於馬爾克斯的作品,很多人讀不下去,當然很多名著都很難讀進去。原因有二,
第一,時代不同,感受不同。也就是時間和空間的問題。這裡又可以分為兩點,1,出生的年代地域不同,難理解作者的修辭比喻等。2,年齡不同,也許你讀它的時候20歲,而作者寫作的心境是30歲。
第二,閱讀基礎問題。這裡也分兩點,1,知識儲備夠不夠,有些作品偉大之處是映射當時的社會環境和現狀,如果知識不夠自然不能理解。2,生活閱歷不夠。有些影射的現象,或者作者希望表述的感想,不能被理解。

以上是我的感受,但並不是說,看名著就一定要高學歷、高學識,開卷有益,能看多少是多少,能看什麼看什麼,想看什麼看什麼,不要為了看書而看書。生活這個科目,即使是開卷考試,我們依然都是錯誤連篇,但是同樣也沒有所謂的正確答案。


謝堯。
其實這個問題比較普遍,非題主個例。反過來也是。僅試著從文本談談個人想法。

《百》講述的是一個家族的百年歷史,《霍》講述的是一對初戀情人歷經半個多世紀時代變遷的愛情故事。暫且拋開題材不談,僅從小說的容量上來看,兩者的篇幅相當,或者說《霍》的篇幅比《百》更長,但前者建立在現實之上的文學想像幾乎是爆炸式的,其所描繪出的景象不僅豐富多彩,而且龐大複雜,就像一鍋用猛料烹飪出來的大雜燴。

在《百》中,作者運用熟練的小說技巧,先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再配以無與倫比的想像力,將諸多神奇古怪的事件場景及人物匪夷所思的種種經歷自由自在地匯聚成一個完美的整體,內容豐富,情節飽滿。

更重的要是,小說的敘事幾乎都是概括式的,其敘事節奏之快似行雲流水一般,一個場景接著一個場景,性格迥異的人物走馬燈似的一個接著一個,晃晃悠悠晃晃悠悠出現了又消失。加之小說的語言既誇張又絢麗,充滿了神奇和張力。

這種全方位轟炸式的想像幾乎貫穿整部小說,不僅極大給予了我們閱讀快感,而且也極大滿足了我們的審美和好奇心,進而激發我們自身的想像,使得我們在閱讀過程中精神一直處於某種亢奮狀態,而這種亢奮狀態的維持自是成倍增加了我們閱讀的愉悅感。

而後者在上述所有方面都要收斂許多,更像是一道清澈的溪流,語言平實細膩,故事情節簡單。小說幾乎放棄了之前所有神奇絢麗的想像及小說技巧,嚴格遵循線性時間將發生在三個人物之間和所處時代一點一滴的事情不厭其煩地娓娓道來。

尤其是時代的變化,老馬寫得非常詳細,小說中可以明顯地看到電報、馬車及航海工具等逐漸被取代的過程。這些描寫其實都與故事主線沒有多大關係的,也就使得整個故事的過程顯得無比漫長,節奏無比緩慢,簡直令人懷疑兩部小說是否出自同一個人手筆。

如果你大愛《百》那種神奇荒誕的故事,喜歡其奔涌式的敘事節奏,綺麗的想像力,那毫無故事性可言,敘事節奏又極其緩慢的《霍》肯定是看不下去的,甚至看的過程中還會感到一陣陣難受。

但這並不是說《霍》寫得不夠好,相反我一直認為《霍》是我讀過的最偉大的描寫愛情的小說(注意是描寫愛情的小說,不是愛情小說)。

此外,但凡只要看過老馬除《百》之外的小說,就會發現老馬的小說除了《百》,其他的小說大多仍是傳統意義上的現實主義,而非魔幻現實主義。


把所有喜歡《霍亂時期的愛情》看不進去《百年孤獨》的答案點了一遍!
《霍》的人名也超級長,看了三分之二才記住。
但是故事情節深入我心。
《百》真是…故事人名一個也沒記住…
應該是我太淺薄了……捂臉…


兩本書都讀過。

有兩種可能性,
一.《百年孤獨》名氣大,為了撐面子死也要讀完。當初我就這樣讀完的,讀完後沒什麼感覺。
二.《百年孤獨》的小故事很吸引人,它一段一段的小故事是特好玩的。而《霍亂》的故事都是情情愛愛,而且阿里薩一直求不得讓人很揪心。

而且讀《霍亂時期的愛情》讀到最後一句,我才愛上這本書。他前面那麼多那麼多求不得,積攢到最後一句的時候爆發了。

阿里薩早在五十三年七個月零十一個日日夜夜之前就準備好了答案。


「永生永世!」他說。


我看了一遍霍亂到現在只記得女主是顏控男主寡婦控最喜歡的醫生夠鸚鵡死了
然而百年孤獨看過三遍 第一次看完渾身顫抖心裡失落難過好幾天 第二遍看完就畫了個家譜
第三遍看完知道還會有第四遍第五遍


我與題主恰恰相反,百年孤獨我拿起來三次才讀完,而霍亂愛情卻是一口氣讀完的。我認為二者的不同在於前者是一部家族史詩,後者是愛情史詩,題主之所以認為後者讀不下去可能是個人感興趣的側重點不同。對於我,之所以更能潛心讀後者絕不僅僅是因為後者的人物名稱更加簡單。霍亂愛情對我的啟示是任何時候做你愛的事,愛你愛的人都為時不晚。高中時喜歡翹課去上網,老爸講等你考上大學有的是時間上網,我最喜歡用來反駁他的觀點就是「在錯過的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永遠都找不回當初的感覺」,而讀了霍亂愛情之後我最深的體會就是放手去做,愛情永遠不會遲到,即使年已耄耋,愛情的感覺一直不會變。在此也希望大家在正確的時間做做最迫切需要的事,你所愛的,一直在那裡等你,總會遇到


我覺得閱讀是件私人的事,題主為什麼看得下《百年孤獨》為什麼看不下《霍亂時期的愛情》只有題主自己去找原因了……
當然我也知道題主把問題發上知乎是想看看其他人的想法尋找認同感,於是我只能說…不好意思我兩本都讀得下,同樣不知道為什麼…


喜歡姐姐,就一定要喜歡妹妹嗎?


儘管都是馬老爺子的書,但《百年孤獨》與《霍亂時期的愛情》是有諸多不同之處的。

首先,兩本書的情感基調完全不同。《百年孤獨》從頭到尾都瀰漫著濃濃的悲劇氛圍。從一開始第一代因為失手殺人,良心不安而遷居以來,百年之中,馬孔多所有美好的事物都毀於一旦:家族成員少有善終,內戰紛亂人心惶惶、近代化與小鎮格格不入、辛苦積累的家業被大雨和黃沙吞噬殆盡……最後一代人在龍捲風之中消亡可以說是十分震撼人心的結尾了。
反觀《霍亂時期的愛情》,情感基調可以說是非常溫和了;大半個世紀以來,儘管物是人非,但是愛情卻始終如一。如果題主是被百年孤獨的悲劇氣質所吸引的話,那麼平淡和諧的《霍愛》可能不大和題主的口味。

其次,相比於《百年孤獨》享譽於世的魔幻現實主義,《霍亂時期的愛情》在情節和寫作手法上是非常現實主義的。書中沒有怪力亂神的情節,例如失眠病或者下十年雨這樣明顯的不可能發生的事情,而是表現了主角二人半個多世紀十分正常的人生經歷(除去男主角非常誇張的種馬能力……)如果題主是因為《百年孤獨》充滿神秘氣氛的誇張故事所吸引的話,那麼相對平淡和略顯無趣的《霍愛》可能就不對答主的口了。(雖然就馬老爺子自己說的而言,百年孤獨發生的故事大多是自己或親友親身經歷的事情,只是稍加誇張。文化隔閡也應該考慮在內,百年孤獨的事情發生在相對偏遠地區,習俗、生活習慣相比發生在近現代主流南美城市的〈霍愛〉而言更神秘,閱讀起來也更有新奇感)

主題上,《百年孤獨》通篇都是對「孤獨」的批判,以及由此引申出的、對人類抗爭孤獨這一命題的深切人文關懷,格局外擴;而《霍亂時期的愛情》針對愛情為何物展開故事情節,格局向內,這也可能是導致題主對《霍愛》不對口的原因。

還有一點要說的是,《百年孤獨》因其複雜的人物關係給不少讀者造成了很大困擾,算是一個閱讀壁壘。而越過這個壁壘之後帶來的成就感也很振奮人繼續讀下去(比如終於畫出家族族譜之後興奮的對照閱讀)。相比而言,《霍愛》的情節簡單,故事基本發生在三個人中間,閱讀障礙幾乎為零,那麼經歷過《百年孤獨》的刺激之後可能就對《霍愛》難以滿意了。

PS:我可沒黑《霍亂時期的愛情》啊……我也很喜歡這部小說,只是還沒有《百年孤獨》看的次數多,不能總結出很多優點來……如果哪位更理解《霍愛》的話,歡迎討論,我也再多讀幾遍。


看了霍亂時期的愛情的電影。不喜歡男女主。在我看來,女主還是挺愛慕虛榮的,而男主愛情觀我真的是不敢恭維


我認為,百年孤獨是一本隨便翻開一頁都可以一直看下去的書,而霍亂時期的愛情就不一樣。
就我個人來看,還是百年孤獨更吸引人一些。可能是因為人物眾多並且每個人物都被描寫的活靈活現吧,而霍亂中的人物顯然就沒那麼多,而且主線明顯,支線不多。
當然,這兩本書都是相當精彩的。百年孤獨我看了八遍,其中頭三遍是從頭到尾完整的閱讀,第一遍比較吃力,讀到奧雷里亞諾上校的兒子奧雷里亞諾●何塞時就放棄了(笑),過了一個月又來了興緻,一氣呵成。第二遍就已經能獨立寫出布恩迪亞的家譜了。後五遍是像我前頭說的,隨手翻來一頁開始讀,一直讀完,再從頭讀到開始的地方。霍亂我看了三遍,對所有情節的印象不像對百年那樣深。初讀百年讀不下去的同學,可以先讀霍亂,熟悉熟悉作者的敘事風格,再讀百年。


就像在斯皮爾 伯格拍過的很多電影中,我不喜歡獲贊無數的大白鯊,甚至都不想看,但是我特別喜歡人工智慧,看到差點流淚。
所以每一個作者可以有很多種風格的作品,即使同一種風格的作品也有好幾種故事。「霍亂」講的是愛情,「百年」更像是一本魔幻的匪夷所思的史詩,他們題材完全不同,寫作手法很不一樣,所以給你讀起來的感覺也不同。但是,他們又都是出自一個偉大的作家之手,又都試圖去剖析人生,尋找信仰,也都充斥著不可訴說的內心的孤獨,因此他們又像是同源共祖的遠方血親。
而對於我們———讀者來說,我們本身的喜好就不同;閱歷、學識也不同,那麼我們的欣賞水平、三觀就更不同了。我們萬不能勉強自己去迎合別人,逼自己一定要讀、要理解什麼著名著作,我們還是要聽從自己的心,感受到什麼就是什麼。畢竟人生短短几十年,事與願違的事已太多,何必要再在讀書這件事上讓自己不開心呢?
讀不下去就不看,反正又不會拿他考試,反正還有那麼多好書等著你發掘;再美妙的東西也有人不喜歡,反之亦然。
讀書是為了充實和快樂,不是為了裝x、顯擺,那麼當然要怎麼高興就怎麼來!
不過你也有可能在多年之後的某個下午,當你的人生境遇和現在已經完全不同的時候會再次想起這本當年讀不下去的書里的男女,然後忽然會如醍醐灌頂般開悟,想要捧起那本書讀到天昏地暗。


同題主。


這兩本書我都是一開始讀不下去,多看一點之後就停不下來了。《霍亂時期的愛情》和《百年孤獨》是主題和寫作手法不完全一樣的兩本書。
《霍》一直在用插敘和倒敘的方法,看起來有點費勁,因為總是要理清時間關係。前面的其實都是鋪墊,把各種原因都講清楚,主要為了突出最後弗洛倫蒂諾和費爾明娜之間的愛情。所以前面講述他們各自的經歷看起來有點枯燥,或者是匪夷所思。比如第一章,我第一次看後完了之後,想的全都是什麼鬼,赫雷米亞自殺和烏爾比諾神奇的死亡原因和愛情有什麼關係。
《百》是按著時間線走的,雖然人特別容易記混。我個人覺得它更注重一個整體的效果,所以看起來比較有意思。而且它的情節更誇張,比《霍》要更脫離現實,比較有吸引力。
其實這兩本書我看了好幾遍,還都挺暈的,有說的不對的歡迎糾正。


我不知道是什麼原因
可能是個人經歷和性格的原因
我讀得進去 霍亂時期的愛情 卻看不進 百年孤獨


我跟你反著,家裡放著《百年孤獨》還沒看完。更厚的《霍亂時期的愛情》倒是看完了。


推薦閱讀:

梅爾維爾的《白鯨》的悲劇性在哪裡?
如何評價丹尼斯·勒翰的小說《夜色人生》(live by night)?
中文本科四年應該具備怎樣的功底?
魔戒(中土神話系列)是否寄託了托爾金的復古情懷?

TAG:小說 | 外國文學 | 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GabrielGarcíaMárquez | 百年孤獨書籍 | 霍亂時期的愛情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