霹靂布袋戲這種幾乎每個一二線人物都有一首文曲一首武曲的這種標配形式是如何形成的?


-

置入行銷。

一、

自古(也就是70年代)以來,台灣的電視布袋戲(正式名稱是「金光戲」),
一直就是捆著各種主題曲在賺錢。

最早的一首,叫「苦海女神龍」,(「雲州大儒俠」主題曲)。

那幾乎是台灣人人都會唱的名曲。

現在網上能找到的mv版,大多是「李翊君」唱的。
其實它的原唱是「西卿」,西卿,就是黃俊雄的老婆。
而黃俊雄,就是台灣電視布袋戲(金光戲)的發明人。

二、

說起「台灣電視布袋戲」的歷史,是一個非常有趣的題目。

按近代戲劇史的教學,金光戲不是布袋戲,它是自有自足的特殊品類。
(表演方法完全不同,偶的結構也不同,是從日據時代就開始有的變革。)
也是中華民族戲曲史上最年輕,也最新的一個分支。

上面這段話,在傳統戲曲史上,是被定入史冊的。

比金光戲早一些,史上第二年輕的新劇種,是(源於宜蘭的)歌仔戲。
兩者都是因為台灣島的特殊背景,而在近一兩百年產生的新劇種。
(台灣人求新求變,不墨守成規的傳統,其實可以從歌仔戲和金光戲的發明,看到一二。)

因細節太多,題目太大,這裡只說配樂問題,所以略去不表。

三、

結合前述兩點,我們可以輕易發現,霹靂布袋戲的前身,是金光戲。
而金光戲發明者的老婆,是唱主題曲聞名於世的西卿。
也是因此,霹靂布袋戲傳承這樣的固定風格,也是順理成章。

以前金光戲在廟口演出時,就是第一波用上唱盤、唱片,把電影音樂拿來配偶劇的先驅者,
所以,黃氏家族四代人對於「音樂捆綁偶劇」是有執念的。
因為有成功的先例,而且,這個成功的先例,還是威力持續超過五十年不止。

(誰叫「西卿」是霹靂布袋戲發明人「黃文擇」,以及「黃強華」兩兄弟的後媽呢?)
(黃強華還娶了後媽的妹妹……這個這個,那個那個……。)

至於「霹靂布袋戲」「天宇布袋戲」和「金光戲」的種種瓜葛……,四代人的糾纏。
說來,又是另個大題目了,也只能略去不表。

四、

下面聽歌,看看歌詞寫的多好呀,正是黃俊雄手筆。
一個沒受過高等教育的偶劇演員,可以看到他的歌詞寫來有多雅俗、又有多肅穆。叫人咋舌。
(另,若我沒記錯,這首歌還曾經被日本人翻唱?若真記憶無誤,可算是台語歌之光了。)

視頻封面苦海女神龍—李翊君—音樂—優酷網,視頻高清在線觀看視頻

要聽「西卿」版的,請點擊: QQ音樂-音樂你的生活!

-


這個問題是的把知乎的布袋戲迷都給炸出來了吧!

我的看法是,
有背景音樂可以賣CD
有刀劍可以賣周邊

要是只租dvd我真的懷疑在大陸市場,霹靂或者金光得多久以後才能賺到錢。畢竟大家都習慣盜版了(霹靂現在算是可以在愛奇藝看正版了)

而那些附加產品,價格很貴(貴到我承受不起),但某些土豪粉絲因瘋狂的熱愛,(可能也有賣腎買周邊的粉絲吧!)從而大量購買周邊產品。
我覺得這其實就相當於支付了很多一直看盜版的那部分人應當支付的費用了。

再有情懷,人家也要有收入才能做的下去。公司得運行的下去,我們才有戲看。


說簡單。

傳統延續下來的。

傳統布袋戲劇本來就有配樂,開場的時候有開場的配樂,特定主角或劇情重點時有配樂等等。 傳統的戲班本來就會有幾個樂師。

所以"登場樂" 這個概念是傳統布袋戲就已經存在的。 但最早通常是有一定的制度,例如生就是有某種,旦是某種等等。這概念其實跟近代的日本動漫也有相當程度的不謀而合。

武曲也是,武戲配樂也是以前就有,因為不可能整場武戲都是旁白,所以常常旁白講一點然後就奏樂然後配音的就以吆喝為主搭配。

當然近代金光戲的變化就開始越來越多了。 也不在受制於傳統的音樂與樂師,有的可以先錄製 (以前都只能現場奏樂) 。 而且也有明顯的商業利益可圖。 (熱門的曲子可以賣錢) 所以霹靂早年電視的腳色配樂還常常根本是盜版日本或其他音樂來配,大約到風起雲湧左右的階段之後就是全部自己生產了。 而布袋戲也給了不少台語歌手發揮的舞台,畢竟台語歌比較不是最主流的,尤其是對年輕人。 但透過這種布袋戲歌反而就很多年輕人聽眾了,也比較不再單純是以前那種抄襲日式演歌的歌曲,開始有了更多自己的變化與生命。


揭示性格和人物命運吧,也算是布袋戲的特色之一。另外,不知道這個人物詞和紅樓夢裡面十二釵的判詞有沒有一定的借鑒關係。


根本沒有這回事!
只有極其有限的角色才有文武戲配樂。


這個應該是從布袋戲的傳統形式逐漸演變過來的吧。

布袋戲_百度百科

布袋戲又稱布袋木偶戲、手操傀儡戲、手袋傀儡戲、掌中戲、小籠、指花戲,是一種起源於17世紀中國福建泉州或漳州(大部分學者都認定布袋戲起源為泉州);主要在福建泉州、漳州、廣東潮汕與台灣等地區流傳的用布偶來表演的漢族地方戲劇劇種。布偶的頭是用木頭雕刻成中空的人頭,除出偶頭、戲偶手掌與人偶足部外,布袋戲偶身之軀幹與四肢都是用布料做出的服裝;演出時,將手套入戲偶的服裝中進行操偶表演。而正因為早期此類型演出的戲偶偶身極像「用布料所做的袋子」,因此有了布袋戲之通稱。早期許多的迎神廟會場合里,布袋戲是最常看到的漢族民間戲曲表演之一。


(出場詩)
通常,布袋戲每位要角出場時都會有自己的四念白,而這四念白即是所謂的出場詩或定場詩;而之所以稱為四念白,是因為該出場詩通常由「四句」五言或七言古詩所組成的閩語「念白」。
就戲劇表演方面,出場詩實為布袋戲演出的極大特色。事實上,拉長語音、注重語調旋律該出場詩,不但讓戲劇角色自報身分,讓觀眾容易了解外,其文言式的用字遣詞更常常代表了戲偶之角色、身份與性格。舉例來說,布袋戲演出中,觀音菩薩角色的經典出場詩為:「南海普陀自在,說法三千世界;佛法無邊無量,凡人難到蓮台」、老生出場詩可為:「月過十五光明少,人到中年萬事休。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作馬牛。老漢姓維,名基。」而店家小二的龍套出場詩則可為:「茶(酒,菜)迎三島客,湯送五湖賓,不將可口味,難近使錢人。小A是賣茶(酒,菜)的。」一般而言,布袋戲演出使用拉長語音,介於口白與唱腔的念白式表演,除花旦外,僅出現於定場詩為多。也就是說除了出場詩之外,布袋戲語調多以說書式的口白為主。
於台灣的布袋戲戲劇發展上,稱為四念白的出場詩傳統於1980年代雖有所大幅度改變,但仍保留一定的對仗、平仄。例如於台灣相當流行的霹靂布袋戲戲劇中之知名角色劍君十二恨,就擁有改編自清代文學家張潮幽夢影的「十二恨」出場詩。而事實上,自1990年以來,台灣電視布袋戲除出場詩之外,每個角色更將其出場詩延伸發展成獨特的個人配樂甚至主打歌曲,讓觀眾聽其配樂演奏即知道為即將出現的是那位角色,此種型態亦可稱為出場詩的延伸模式。


(音樂與念白)
除了定場詩與操偶演出,與前後場最有關聯尚有音樂伴奏與口白。除了木偶或操偶表演外,後場人員的配樂、口技表演、與前場文武劇情相配合,作出快板慢板演出,是一個布袋戲團的功力所在,布袋戲有句行話這麼說:「三分前場,七分後場」正說明了後場對於音樂或口白對於表現布袋戲精髓的重要性。
在後場配樂方面,傳統布袋戲的伴奏有北管及南管兩種音樂風格。後場根據樂器的不同可以分為文場和武場,武場指只有節奏而無音高的打擊樂器,文場指有音高變化的拉弦、彈撥、吹管樂器的演奏。
若再詳加細分:武場樂器包括了鑼、小鑼、小鼓、通鼓、鈔、鈸、拍板、等,而文場則包括二胡、嗩吶、拍板、月琴及笛子。而此配樂型態上可依劇種再細分為生旦戲、審場戲、武打戲、連台戲、折子戲以及拳打戲。到了20世紀中期以後,後台配樂逐漸有了一些變化,例如引進了京劇的後台音樂,使用西方樂器和音樂、以歌手現場演唱歌曲,或以錄音帶播放電子音樂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最早期的霹靂布袋戲,音樂並非原創:

早期知識產權不發達時,設有灰姑娘音樂工作室,專司選用各種罐頭音樂與現成的音樂名家作品進行配樂。高福順先生即為當時著名的配樂師。隨著知識產權的發達與時代進步,霹靂從1998年之後成立無非文化、2002年之後亦與動脈音樂合作,製作布袋戲配樂並發行各種原聲帶。


就跟詩號一樣,是人物的象徵,霹靂的整個環節都非常的職業化,一個偶,從造型到道具,再到構建角色,故事,角色曲。霹靂除了故事比較亂以外,其他的做的還是不錯的。

這種音樂除了可以識別人物以外,還可以起到烘托氣氛的作用,比如某大餅怒搶一波BGM你在燃的時候同時也會產生勝負已定的感覺。

有些角色曲是循環利用的,比如燕歸人和六禍蒼龍的那一戰。

雖然個人覺得霹靂現在的水準遠不如金光,但是作曲和道具這種需要底蘊的事情還是甩了金光好幾條街的。

嘛,今天更新了

-----------------------------------------------歪個題-----------------------------------------------------

因為寫得比較多,覺得直接放在這比較好。
kitsuki shin
「霹靂現在的水準遠不如金光」,你用的這個遠字比較過分了。你說的現在不知道是哪個階段,就目前看除了你說的作曲道具,其實還有布景文筆口白特效攝像壓制宣傳其實都是不如的,金光做的比霹靂好的地方有:分鏡剪輯和武戲設計,決戰12——墨武16的編劇水平,都是比較當代風格的那種。另外說句題外話,金光對自己的短板似乎並沒有想要改進的意圖而是在一直解釋,想必你看了今年的金光幕後比較紅,他們的道具組只有兩個人,布景的樹都是工作人員自己去山上折的,霹靂金光霹靂眼的樹都比金光的樹多。同時他們對決戰畫質高於九龍變以後的劇,劍影中間出現虛焦,圖像莫名其妙有兩道黑框,圖像壓制抽絲部分反交錯,都是一個態度,不正面解釋。我相信金光已經認識到了,但是你為什麼不改呢,你真的可以更專業一點的,請不要一直把自己放在創業公司的位置上。

我同意@kitsuki shin 的說法。

口白被我忽略了,或許黃大真的老了,或許是配音風格不同,我現在已經慢慢聽不慣了...而大俠雖然沒有黃大那麼穩健的高水準,但是多了偶爾的一絲驚喜,能成為情緒渲染的一個爆點。不過金光的口白太過白水文,沒辦法和霹靂相提並論的,這也是底蘊之一。大俠不像他的兄長們那樣對文字有一定的功底,三弦也不擅長潤色,導致金光在情緒上充沛的同時少了不只一點半點的優雅。以至於史艷文不再是史艷文,智者的台詞太過中二,某些詩號也糟糕的一塌糊塗。

金光缺點明顯,我說道具的時候也把場景默默算在了裡面。看霹靂的江山艷刀再看金光的九尾風華簡直是不忍直視.....場景被吐槽的也很多,比如藏鏡人的鏡子...已經被多少反派BOSS當了座椅。

還有設備和後期,這些金光完全沒辦法和霹靂去比。發行時間的更改導致無論哪方面金光都沒辦法像決戰時刻那樣把細節做好,還是兩個原因,一個是窮,一個是缺人...終歸還是要把這些歸於窮。

至於說霹靂遠不如金光嘛,當然是同時期相比。老劇什麼的我就是看霹靂入坑的,所以對刀龍之前的劇都表示很贊很經典。但是作為一個看了快10年的老人,看布袋戲已經沒有對偶對武戲的新鮮感,也不會去粉水偶,更加專註在劇情,我覺得霹靂現在只是從一個怪圈陷入另一個怪圈,從草率的劇情,到各個編劇為了搞個「大新聞」而不斷從武力或者智力上去襯托新角色,到現在不停拉老人物出來贊人氣,我只能說,霹靂的產業非常完善,但是似乎整個劇情的方向已經走偏了。

現在看金光,我會被劇情一直帶著走,舉個栗子。地門到底是怎麼洗腦的?俏如來你們不要被洗腦了啊!卧槽你果然被洗腦了啊!常欣你個木頭!玄狐不要死啊!嗷嗷娘娘你的石像好醜啊!啊,常欣你怎麼被兩個變態醬油給捅了啊!金光的醬油專門找愛慕主角的人捅嗎?(春桃,常欣)九算你們就剩三個了還扎堆裝逼啊!我好想看你們繼續裝逼啊!

這就是這幾集看金光的感受....

反觀霹靂....

三鮮還是打打醬油吧,破格太快了啊!!

卧槽慈郎你回來了啊!你是輔助啊!不要破格太快被虐的太慘啊!

卧槽狂刀!!卧槽狂刀狂拽酷霸炫!狂刀不要破格啊!

卧槽!傲笑!!矮馬那是號崑崙嗎?傲笑你太極學成歸來了啊?想想之前的衛青風吧....傲笑你不要破格太快啊!!!

嘛,所以對於我來說,金光的確遠勝現在的霹靂。

但是以前的霹靂在我心裡一直是經典。但是隨著香獨秀的離開,我也離開了。也是為了保留心中的經典。


金光今天更新,哈哈


不是每個角色都有角色曲的。
另外,文曲、武曲之分……咱沒什麼感覺,應該沒有那麼嚴格吧,根據故事背景不同,曲子肯定也不同,畢竟素還真在琉璃仙境和基友談情說愛不能放一個超燃的戰鬥風格曲子吧
最後加一句——
大琴主的《伏羲神天響》好棒好棒好棒!
已經加入來電鈴聲^-^


我是豆瓣音樂電台上聽到霹靂的配樂好奇才找來看,一看就掉到坑裡爬不出來了。。。配樂這塊兒可以算是霹靂的一大亮點了。文戲武戲配樂也是為了配合劇情吧。


不是全部都一文一武的吧;
配一文一武的肯定都是比較重視的角色,但有些在隨後的劇情修改中也會失去重視性,記得近期的某個角色就是好幾個配樂,但其實並不怎麼是大咖……
另外的可能是,創作團隊創作的幾個音樂正好比較適合某個角色,就都用上了


看完所有的答案感覺都有點答非所問

其實原因很簡單,布袋戲的演員都是木雕的偶

偶是做不出表情的

在電視電影里,我們可以通過演員的表情,眼神這些微小的細節來感受

而布袋戲除了通過偶的各種肢體動作和口白外,背景音樂是很好的表達方式

不同的人物有不同的定位,也就需要不同的音樂來渲染

舉個栗子

三鮮的背景音樂算略多的那種

宮燈幃的背景是雨夜,那時的背景音樂【宮燈幃】就有一串叮叮咚咚咚的脆響聲

劍子的音樂很正氣,一聽就是先天先天先先天的那種

佛劍大師的往生咒一響,觀眾立刻知道有人要被佛碟愛了

就是這樣


無衣師尹的曲子是我的手機鈴聲!符合工作環境! 師尹品香焚香 我也是!

靖滄浪的鯤塵千古是我的鬧鐘鈴!因為大早上只有二舅才能叫醒我!別問為啥。本來想用素素的曲子 但是怕自己大早上聽見素素的曲子在床上犯花痴(*/?\*)晚了上課

素素的日月無雙 日月爭輝 天問三誓等等~被我珍藏!每日必刷!!!

書大的的曲子!那可是我的雞血!!分分鐘滾去學習好不好!∠( ? 」∠)_不想學習上課的我想到書大充滿『愛意』的眼神!書大:不去學習??一氣動山河!!如是我斬!!!(?_?)

在宿舍和舍友打鬧的時候!腦補的就是槐破夢的忽雷破夢!!感覺自己分分鐘上天!問我為什麼不找殊十二的?因為十二是小天使~破夢就是熊孩子好不啦!!!
( ̄ε(# ̄)☆╰╮o( ̄▽ ̄///)

寫方案做策劃的時候就是九輪異譜op叱詫風雲!!!外加浪逐千秋峰啊!!!還有還有!墨痕八舞!!!天問三誓!!反正什麼嗨來什麼!!!反正寫策劃需要腦海風暴嘛~(ˉ﹃ˉ)

其實,還有很多曲子讓我感覺很悲傷很悲壯。 比如擊珊瑚的風雪情天 、妖應封光的女兒行令、 殢無傷的飄零的雪花、 擎海潮退場曲、 凈無幻的逝水流情 、斷滅闡提和他化闡提的百夫軍歌, 還有中陰界麻家小妹的雨中蝶也是主題曲。等等還有很多很多

曲子代表不同情景下他們的情緒,既貼合他們又不會讓我們忘了他們
每當我聽到百夫軍歌我就會想起斷滅闡提對他化闡提說:兄長,若有來世,願再做兄長手足,並肩而戰,不棄不悔!!他化對斷滅說:斷滅,只要你一世平安, 為兄我,雖死猶生!!
聽到逝水流情就想到凈無幻
凈無幻心語:「斷滅闡提,今生你已先吾而去,來生,吾絕不放你獨行!若有輪迴,定要再與你相遇相識,不負情心」。
無幻笛,寄情遠送。
幻想中的斷滅闡提:「斷滅闡提,承情而來」。
大舅退場的時候我哭的哇哇的!!!還有斷滅闡提退場凈無幻退場哭的不行,那一瞬間真的心疼!如果沒有這些精彩的曲子,這種滋味就少了幾分!

——————————分界線

我最愛是素素 所以素素壓陣


最愛御不凡夜雨寄北!!超愛吞佛!超愛凱旋侯!!
真正的原因應該是……人物長的都很像,除了服飾總要有點東西再進行區別。


這個是霹靂的傳統吧!

除了妖道角以外幾乎每一個角色都有專門的配樂,。 三線及以下的通常只有一首撐死兩首(多了個武曲或者情景曲)
二線角色通常是兩首以上包括角色曲武戲曲情景曲抒情曲等等~
一線角色包括三台柱(素還真葉小釵一頁書)則擁有三首以上配樂,其中三台柱出場至今所用過的個人配樂則分別都高達十幾首以上吧,包括個人角色曲(換造型則更換角色曲)武戲曲(不同武戲不同曲風)氣勢曲(分不同氣勢曲也各不相同)
另外地名/組織也有各自的配樂,組織有兩首以上配樂(如天閻魔城具有場景曲出場曲氣勢曲三首以上配樂)


因為有錢!!
因為有錢!!
因為有錢!!
早期沒錢的時候,沒這麼多講究,就只是配樂,音樂還是到處用的別人家的。
文戲武戲曲也不是標配。
之後賣偶賣周邊變身土豪了,想著總得搞點動靜出來吧,然後就開始弄配樂,每個人出場來個個人曲,狂霸酷拽叼昨天啊有木有!!打架的時候來個武戲曲,光有武戲曲不過癮,快被打死的時候再來個悲壯曲屌不屌!!這年頭一個偶沒個十來首角色曲都不好意思說是一線人物有木有!!!連個不知名的妖道角都有個人曲情景曲有木有!
然後就變成了好像個人曲就像標配一樣,其實還是有很多角色沒有個人曲的。
就像之前金光剛起來的時候,黃大俠都打算賣車子了,個人配樂都是後來慢慢有點錢的時候一點點加上去的。
所以最後還是因為錢,有錢了才去搞這麼些。


作為才從《狂刀》爬坑到《九皇座》的老劇迷,壓根就沒聽過文曲武曲的說法,也沒聽出來……

印象流歪樓補充:早期的霹靂配樂大都是四處借用,有借日本歌曲,有借中國古樂。照世明燈的出場音樂就是來自日本歌曲《海貓》,而談無欲的配樂是《漁舟唱晚》(跟天氣預報配樂一樣的)……從《風起雲湧》原生創作的配樂質量一下高起來鳥,《風雨無情》、《你的名我的命》都是很高的歌曲,順便讓我認識了阿輪、荒山亮、黃妃這些歌手。


金光今天更新+1,哈哈哈


我聽過一種說法就是早期布袋戲還是廟會表演的時候,由於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那時候是小偶,觀眾離的遠。廟會時間有限),當角色上場的時候就通過詩號讓大家快速了解登場人物。我想角色的個人曲子的原因也應該和這個差不多吧


這種標配其實是為了襯托角色用的


裝逼啊


並沒有,比如我ID這位,好歹也是當過BOSS的人呢,角色曲、武戲曲都沒有。


首先是為了身份認知。
其次是為了豐富角色。


推薦閱讀:

梅艷芳的唱腔有什麼特點,唱功如何評價?
有沒有那種讓人一聽之後就再也不想睡覺必須馬上從床上爬起來一分鐘都不能忍的鬧鐘鈴聲?
如何評價網易雲音樂?
如何評價《我是歌手》第四季總決賽中張信哲的《天空之城》?
為什麼那麼多人喜歡《匆匆那年》歌詞里的「我們要互相虧欠,我們要藕斷絲連」?

TAG:音樂 | 霹靂布袋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