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能在清末大放異彩說明個人手段非常高,但為什麼看不清局勢而選擇稱帝?
大概分幾個部分把……
1民國建立了,但他一個大總統卻控制有限,軍閥割據還有孫中山等,作為一個清末民初梟雄來說是難以接受的,因而他有希望通過稱帝這個強化集權手段來增強控制力。這裡具體說明一下。袁世凱可以扣一堆帽子比如投機分子比如陰謀家比如……但有一點不能否認,他是真的有心,不管私心還是公心,讓中國強盛一些的,有心讓中國結束混亂的。那麼這種情況下,建立強大的中央政府無論任何角度看都是中國唯一出路,那麼他作為中國最有權勢的人物,當然會進行嘗試。而當時制度,無非是共和和帝制(包括專制和立憲,他其實是進行了中和的),共和既然試了不行,那麼選擇帝制,意料之中。
2那麼他怎麼知道稱帝能增強控制力呢?首先很多保守派軍閥甚至包括閻錫山這樣的軍閥也口頭支持袁世凱稱帝,於是袁世凱錯誤地認為自己稱帝不會引起巨大反彈,認為可以獲得廣泛支持,可以如願以償建立強大的中央政府,鞏固政權。
3再看看當時的北京乃至全國,頑固派和立憲派力量仍然很強大,他們對於袁世凱稱帝也起到了鼓吹和支持的作用,讓袁世凱認為自己稱帝是順應潮流的。同時他在與共和派的鬥爭中不僅不是劣勢而且佔據上風,共和思想當時實際上也就是很少一部分人了解關注而已,大多數人,其實就是投機活命或「怎麼都是過「。
4還有當時中國情況,無論如何千年帝制後絕大多數人還是更信奉帝制而非新的共和的,加上袁世凱自己本來就是帝制下的舊官僚,傾向於帝制也是意料之中。同時他也是國內聲望最高的人物,能力也過人,面對這種情況稱帝也很正常。對了,袁世凱並不是要恢復封建專制,而是有很多立憲色彩的。具體可以看他當時頒布的政令。
5還有個著名的老外古德諾……此君是非常非常厲害的人物,行政學市政學世界先驅,當時世界上最出色的行政法學者之一,他也是很認真地用自己的思維方式解讀了中國。但是……他真的沒讀懂中國,只看到了中國一盤散沙共和並為深入人心,只看到需要建立強固政府,只看到中國上下帝制基礎濃厚,但是,他就是沒看到各地軍閥的真實想法,沒想到共和雖然沒人懂但說難聽點至少不用下跪了,沒想到袁世凱民主共和了小皇帝再稱帝是兩頭不討好……只能說,他真的害了袁世凱。
補充:說到他的兒子,的確很坑爹。但話又說回來,袁世凱這樣的人物,他兒子的坑只是一部分,是他兒子和一大群人無意中聯手坑死了袁世凱,不然就一個不肖的兒子或周圍幾個人,我相信以袁世凱的能力根本不會有問題。但無奈是幾乎全國人民都在直接間接坑他。
責任感太強。
貼一個之前在別的問題里回答的答案吧
不管是清朝的立憲,還是後來的共和,在當時都不算成功的。不管是黨派,還是政治主張,還是所謂的民意,可謂一年三變。
並且早期共和體制不夠完善,參政人員對共和體制理解偏移,各個黨派之爭,借款困難等等,導致國家行政效率極其低下,同時地方軍政過於強勢,中央政府不管是推行政策還是收繳稅款都困難重重,美國公使芮恩施說:中央稅款不及1912年前清政府的十分之一。(沒錢又不能借款,輿論害死人啊,所以沒文化不僅害死人也能決定國運)
那麼,忽略黨派之爭、地方軍閥、國家財政和民眾基礎而夸夸其談的共和真的那麼好?很多人說共和深入人心,就算確定了共和政體,開動現在這樣規模的宣傳機器,沒有幾十年教育的普及,要推行到地方各個階層這都是不可能達成任務。即使現在國家調整一個制度,從上到下都要多少年的積累和宣傳,別說改變一個政體的難度了,真以為當時中國一窮二白,從零開始呢,上來一句共和深入人心,全國上下說話辦事就會運用新制度的方式了?
對於不夠熟悉和完善的政體和各種所謂響應民意的嘗試後,還有什麼能夠像前清一樣有完整又熟悉,推行成本低,行政效率又高效的政體呢?而且在當時君主立憲並不比高喊共和的口號小,日本和英國又有現成的事例,總不能又把剛推翻的清朝又復辟了吧。並且不管是軍閥,外國領事,報紙當時所造成的輿論大多都是贊成老袁稱帝的,而這3類代表了當時能夠左右中國進程的地主階層,國外勢力和精英階層,看起來很美好,可以大展宏圖了吧。
稱帝沒有那麼不堪,也許是最適合當時中國的政體,畢竟從新建立一整套秩序規則對中國造成的影響太大太遠。可是為什麼老袁會失敗呢?不是這個政體不適合當時的中國,而是這個政體動了大多數人的乳酪,雖然很多人在之前表面上是贊同袁世凱稱帝的。可是大家剛反清成功有了政治資本走上管理國家的行政崗位,你老袁又上來當皇帝,這能忍?這不僅是職位上你上我下的問題,也不僅僅是選擇那個政體更好的問題,而是有可能很多革命黨派的黨章都得改了才能避免再次革命,黨章的根本都更改了,黨還是黨么。
你看老孫就聰明,就堅定不移的走共和路線,這下大家都沒話說了吧,皇帝都沒了,走個P君主立憲啊。自己當總統就用總統制,政府成員由總統任命並領導只對選民負責,當時啥是選民?別人當總統就用內閣制,內閣首相由在議會中占多數席位的政黨或政黨聯盟的領袖擔當,擔任反正自己有最大黨。這叫助力革命,推翻清朝,發展實業,坐擁軍隊走實業救國路線的老袁能忍?自己沒幹翻你老孫就不錯了,搞得連現在的政治權利都沒了,這叫什麼共和?
於是老袁不可避免的走上了失敗的道路。不立憲不僅丟掉權力而且也不能繼承清朝的行政體系,不繼承清朝的行政體系,中央政府就沒有完整又熟悉的行政機構,從而也極大的影響了政府的權威和效率,而不當皇帝就沒法完成立憲,也不能繼承清朝的行政體系。總不能復辟清朝吧,於是袁世凱稱帝在當時的環境下是不可避免的一種選擇。
老袁的失敗在於一心想再造中國,抵禦外敵(認不認同無所謂,反正老袁實業改革對抗外敵的成果大家都查的著),卻受制於不同政見的黨派之爭而權力受限,同時受家族年齡限制,過於急於求成,最後登帝不符合大多數人的利益,包括跟隨自己多年的北洋軍各位將領一致反對。哎,他不知,從推翻清朝那一刻起,中國就只能被迫走共和制了,還老想著力挽狂瀾強大中國就是中國華盛頓,卻忽略了兄弟利益、其他黨派和精英階層的支持,這根本就不會成功嘛。
不過,等他們做到了老袁的位置,共和還叫共和,卻不是他們之前提的那個共和了。
-------------------7.22更--------------
說老袁為一己之私稱帝的,這是不準確的。一個官場沉浸多年的政治老手和農民起義軍是不一樣的,農民起義軍當皇帝只是當前的理想目標,少有皇帝夢之後的長遠規劃,這是團體的意識和素質所決定。而老袁不同,就像現在的競選總統一樣,不管競選失敗還是成功,雙方都是具體的政治主張和經濟發展計劃,這是競選之前就已經準備好的。任何有點政治素養或基本管理能力的人都不會在上位之前不做規劃吧,做官、經商、打工皆是如此。老袁做皇帝肯定是有私心的,別樂,誰陞官都美著呢,人之常情,何況是中國幾千年的權力象徵的名號,但反過來說老袁為了一己之私而稱帝就可笑了,有了解過老袁的政治抱負和經濟計劃嘛?不管是當皇帝,當總統還是當主席,這些名號對於民眾有任何區別嘛?大家不過是看你掌握權力之後,是否實現了當時的諾言,是否國泰民安。拋除政體之爭,糾結於稱帝不如去考慮稱帝後的作為。
再說民意!民意從來都不是自主的,而是盲目的,為政治服務的。沒有政治素養的民意就是被綁架的民意,尤其是打著道德旗號的。為了政治主張,打著反帝反封的旗號綁架民意,綁架國家不能借款,殺人放火阻礙修路。把一個落敗的國家綁了手腳,孤立於世界,這樣的國家能爬起來就不錯,還想不挨打?連隊伍都沒得占!
如果說共和成功不易,而後那四分五裂的100年的中國,算不算為了共和而付出的代價呢?其他的政體真的不適合中國?歷史沒有如果,但是其後那四分五裂的100年,這個代價值不值得?沉不沉重?對於現在的我們無足輕重,也不會影響我們現在的生活,但對於以後的選擇會推動我們更多的思考,僅此而已。因為情懷。
其實我一直覺得袁世凱是真的怕自己活不過六十才選擇的稱帝。
整個老袁家到袁世凱祖祖輩輩四代人,沒一個男丁活的過六十。然後袁克定說唯有稱帝,真龍天子,才能躲這一劫。這樣的說法,到了五十七八的歲數,說完全不信,幾乎是沒有可能的事。
四代人沒人活過六十!就算放在今天來看,除了天數,好像也沒有其他的解釋。在稱帝與不稱帝兩可之間時,這個看起來不大不小的籌碼,確實可以成為任何一個人下最終決心的原因。
再偉大的歷史人物,在他的每一個瞬間里,也只是一個普通人,歸根結底,也離不開人性里的脆弱、荒謬、投機、僥倖。
1、主要還是自己想當皇帝。開國皇帝啊,家天下啊,皇太祖啊,這些誘惑都太大。當時選年號的時候,讓楊度非常謹慎選了「洪憲」,「洪」是用了朱元璋當年的「洪武」,既表示開國皇帝,又意味漢人又重奪天下。「憲」自然還是有所忌憚,表決心用的,告訴天下即使當了皇帝,也還是要走憲政這條路的。
2、有個坑爹的兒子。如此坑爹的兒子即使當了皇帝也過不了兩代,要是袁世凱想當皇帝還有所忌憚,兒子想當太子的心就是司馬昭之心了。拚命造輿論搞得袁世凱覺得全國擁護,不當就是上逆蒼天,下逆百姓。
3、大總統當得不爽。孫大炮當總統的時候,搞的是總統制,一個人說了算。讓位給袁世凱的時候,變成了內閣制,啥事情都要內閣審批。而且還讓宋教仁搞了個《臨時約法》,對總統權力多加約束。
4、這種心態就像賭徒,贏了一輩子最後all in的時候卻輸了。決定權還在自己,但那時自己未必就能聽進去自己的話了。
給你舉個栗子,清末,帝制,袁世凱以一山東巡撫之職,彈壓山東義和團甚易,民國建立,其以民國大總統之尊,鎮壓白朗起義極不順利,原因何在?知道了原因,就知道他為何要稱帝了
近代史上著名的坑爹。
畢竟讀書太少,沒有學過馬克思列寧主義,沒有形成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袁世凱強忍著,露出笑容:「我明白你說的,民主,我也渴望民主,可民主是個過程,總得先集中權力,把國家先搞好嘛,然後……」
「然後就『吾皇萬歲萬萬歲』了是吧?」
「你還年輕,你不懂啊!」袁世凱再次指著報紙上的孫中山像,「不是只有他才真想救國。三十年前,我像他一樣,也在尋找救國藥方。」
「大總統找到了嗎?」
「戰亂,飢餓,愚昧,受洋人欺負,這個國家積重難返,經不起折騰,也急不得,所以我需要的不是激進主義,而是保守主義政策!……告訴你,我可以控制這個國家!也許沒有控制好,但足以造福人民,也包括你!我希望你們記者讓公眾了解,他們的總統有能力帶領他們渡過難關。」
「蔡鍔將軍已經起兵,南方各省已經響應。大總統,這難關你渡的過去嗎?」
「我要是輸了,那就誰也贏不了!」
當時世界上,強國英德俄日意奧都是帝制,僅有法國和美國是共和,在發現共和體制並不給力後,大頭君想轉向帝制也很正常。
奈何手下這幫將領已經嘗到了甜頭,一個個眼巴巴的看著總統大位,誰服你那隻會坑爹的腦殘兒子啊→_→
不能拿現在的眼光去看過去的人,事實上,獨裁以集中力量辦大事是當時的共識。
沒看到袁世凱作死的同時,孫中山也在日本毀黨建黨嗎?
孫中山要求黨內要無條件擁護黨魁(就是他本人了),黨中所有的高級幹部不由選舉產生,而是由黨魁直接指派;黨員也分成三個級別,即「首義黨員、協助黨員和普通黨員」;所有的黨員必須立下誓約,並加蓋指模(即按手印)。這樣赤裸裸的搞個人獨裁,不免令同盟會的一些元老級人物感到寒心,黃興、李烈鈞、柏文蔚、吳稚暉、蔡元培、鈕永建等人都紛紛翻臉。
人家本來就是立憲派,看看清末搞立憲的過程,老袁絕對是骨幹啊。民國後大炮各種使壞,議員們各種杯葛,老袁各種不適應,幹事的玩不過扯淡的,怒了。再加上身邊人慫恿,終於走上了不歸路。還是那句話,最後一個王朝由異族統治,是中華民族最大的悲哀。
稱帝前袁對政局的掌控還是比較成功的,袁已作到終身大總統,皇帝什麼的其實主要都是虛名了,袁搞帝制只能說是傳統思維給自己打的慾望死結,絕對不是一個成熟政治家所當為,對比曹操,就可見袁有多不清醒,跟他老祖宗袁術一個衰樣啊。
關鍵還是實力,各路軍閥沒平定你就稱帝不是作死,共和大家還能爭爭位子,搞帝制父辭子繼兄終弟及軍閥們沒得玩了,跟民心人民觀念有毛關係?你如果像拿破崙那樣大權在握共和或者稱帝都沒有問題。
裡面存在一個誤區,袁稱帝不是復辟,而是建立一種君主立憲的制度,恢復封建帝制才是復辟,當時君主立憲還是適合當時國情的,當時的政治制度還不適合搞民主共和政治,當時段祺瑞和黎元洪的附院之爭就是案例,中央指揮不動地方,各省都督盤踞一方,需要一個強室的政府來掌控大局,當時袁搞君主立憲是各省都督簽名同意的,之後突然反目發動反袁暴動,最典型就是雲南蔡鍔,袁難道不知道恢復封建帝制會不得人心嗎,再說一遍是君主立憲制度,用憲法來制約君主行為和權利,袁還是很有能力和手段的人,最早建立中國現代陸軍,最早建成中國警察制度等,英國公使朱爾典贊其是穩定和和平的象徵,非武力推翻滿清政府也是一大歷史功績,還有所謂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也是背了歷史一大黑鍋,下回分解
袁世凱之所以稱帝,是因為他想!
袁世凱當時手握北洋重兵,又掌控大半江山,又有財政在手,這是他權利的巔峰!是他認為最有可能稱帝成功的時候!
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民眾的民主思想也會越來越清晰!對手也會越來越強大!對他稱帝會越來越不利!
他的手下出於各種目的也想袁世凱稱帝,甚至對袁世凱進行蠱惑。所以袁世凱認為時機到了,才會稱帝!
尤其第一的答案居然會說為了中央集權!!!我竟無言以對。。。
那麼希特勒也是為了國家強大啊!你們為啥要罵他?木索里尼也是啊,日本軍方巨頭呢?
再再說,華盛頓想稱帝是多麼的容易!當時美國多需要一個強大的中央集權知道嗎?題主的提問恰恰證明了哪怕是經過馬原和近代史綱的教育後,你還是沒能看懂近代史的形式。袁世凱恰恰就是在毛澤東之前最能看清形勢的,當時的中國國情,民主共和是救不了中國的,需要的是強大的集權專制政府才可以集中力量解放和發展,只不過袁世凱想走的是君主立憲制向共和過度,毛澤東是更先進的人民民主專政。
今日孤不稱帝 不知這天下幾人稱帝 幾人稱王
1、袁世凱出身清朝遺老,熟悉封建專制那一套。當時民主政治在中國剛剛萌芽,各種黑暗買票熱血國會,袁大頭治國各種不給力,給袁大頭新式民主在中國水土不服,只有稱帝專制才是一統中華的正道的錯覺;
2、他兒子想當皇帝,總統的兒子不一定是總統;
3、當時軍閥勢力複雜,大家都等著袁大頭去點那個爆竹,好聽個響;
4、袁自我膨脹,感覺自己當皇帝萌萌嗒~
我倒是記得像 拿破崙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