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唱歌和說話聲音不同,哪種發聲方式是正確的呢?

如題,注意到有些人說話聲音和唱歌聲音很像,有些人卻截然不同。
如果說唱歌應該從丹田發音,那很多歌手唱歌和說話聲音相對來說比較一致,所以應該也不是錯誤的吧。
這個跟先天條件和發聲方式哪個更有關係呢?


蟹腰,值得一答的問題。

現在最受認同的理念是:唱歌的音色本就應該與說話一樣,唱歌是說話的升華而不是再造一個聲音。

大家可以留意一下,那些高音歌手說話的聲音一定是音調比較高的,低音炮歌手平時說話的音色常是較為低沉的,小清新歌手說話的聲音是很年輕的,唱味道的歌手說話的聲音則往往是成熟滄桑的。

周杰倫唱歌和說話的一致性是再好不過的例子,從音色到發聲到咬字吐字,完全如出一轍;汪峰唱歌當然也是延續自己說話的音色,滄桑感沙啞感和爆發力,他不可能去唱周杰倫的聲音,周杰倫也不可能唱汪峰的聲音,因為那違反自然,違反自己的條件。

我們再把眼界擴大一下,湖南是民歌大省,為什麼?原因有二,一是湖南人的口音本身就在往民歌嗓的位置飄,他們唱民歌可謂得天獨厚,天生更有民族感。二是湖南作為與紅色革命分不開的省,因為各種原因,對民歌的創作熱情經久不息。

廣西同樣,中國民歌節就開在南寧,廣西民歌的特點也和當地人說話的方式分不開,不區分平翹舌,不區分前後鼻(藍瘦,香菇……),不標準的普通話習慣反而讓廣西人的嗓子習慣於發出薄,尖,亮的聲音,廣西民歌的發展與此分不開。

義大利為何把美聲唱法發展到如此地步?義大利語一是沒有翹舌(大舌音不算),二是每個音節都有飽滿的母音,意語中幾乎始終只會出現aeiou這五個最傳統最好發音的母音,義大利人說話的方式也總偏向於高位置,吐字往「面罩」里吐,他們長此以往自然而然發現了歌唱的科學位置與共鳴。

所以人的發聲是應該與說話的聲音一致的,只是唱歌時聲音更為升華了,經過科學的處理,更動聽了,這時歌手的歌聲是自然,健康,美並且可持續的,而如果一個人聲帶型號本來就是低音炮,平時說話也很低沉,他卻要硬練一副高音歌喉,唱出來的音色跟他平時完全不一樣,那這根本是硬造一副嗓音,聲音是假裝出來的,聽起來不會自然,美感上也必然有欠缺,即使美感上過得去,也是無法持續發展的,因為他在違背自己的先天條件。

附上楊先森的見解,作為中國聲樂家協會執行主席,這樣的實戰派先鋒人物,當然比我深刻太多了。


要想正確的發聲,我們先來看一下歌唱中常見的那些錯誤的發聲方法吧。

1 喉 音

首先我們來講一講喉音
 

喉音這種錯誤發聲多見於學習美聲的同學或是自行在網上看教材胡亂學習的同學。

由於壓喉頭追求大音量、結實的聲音、渾厚深沉的音色而造成的,聲音卡在喉嚨里,感覺是壓著喉腔或喉咽腔唱歌唱,聲音聽起來獃滯無泛音、悶而空,特別沉重。它的主要表現為聲音緊而不自然、僵理、音色不統一,是高音也上不去低音也下不來,缺乏音色的變化、及聲音的靈巧性。
形成喉音的原因其實主要是由於喉頭刻意的上提或下壓,喉頭前伸或是後縮,使喉頭受壓或喉頭的位置不正確,阻礙了聲音的傳播及與氣息的暢通,影響了聲帶進行正常發聲。

糾正喉音首先要注意喉頭的位置及穩定性,建立正確的發聲姿勢,使處於喉頭內的聲帶在發聲中處於非常自然的振動狀態,控制好吸氣速度和喉咽腔的放鬆,確保共鳴貫通。其次注意氣息的深度,保持呼吸支點,克服依靠擠壓喉部肌肉來控制發聲的不良習慣。

2 鼻 音

我們歌唱中還有一個很大的毛病——鼻音

鼻音是一種常見錯誤的發聲方式,其聲音晦澀、混濁、發悶,缺乏力度,聲音出不來也換不遠,就像悶在鼻子里一樣,咬字含混不清,缺少透亮的聲音色彩。產生原因往往是因為軟齶控制不佳下垂,由於舌根和咽喉部緊閉,堵塞了通向口腔的氣流和音波,其被迫從鼻腔出來的聲音。由於初學者往往容易把鼻音與所謂鼻腔共鳴混為一談,主觀上感覺聲音很「立體」,甚至故意去尋求這種鼻音的感覺,忽視了聲音的自然性,對聲音的鑒賞觀念誤入歧途,因此這也是一種比較難改的錯誤發聲法。

如若想糾正鼻音,首先就要區別鼻音與鼻腔、頭腔共鳴之間的差異,在發聲過程中,軟齶要積極穩定的控制,在內口自然形成一個弧度,可以打哈欠時上牙積極打開的狀態來糾正,體會打哈欠充分打開咽腔和牙關,使氣息從口腔傳送出來。要特別注意發聲力點,使氣息集中的從口腔送出口外,以便糾正鼻音。還有部分鼻炎患者也可就醫通過鼻腔局部治療進行治癒,如有鼻息肉、鼻腔腫瘤等應及時手術治療。如有齶裂等疾病也可通過手術進行修補。

3 漏 氣

再說到漏氣

漏氣也是一種常見的錯誤發聲,漏氣的親們經常不能完整地演唱一首歌,一句歌詞唱到一半還沒到換氣口便已感覺氣不夠用,換氣時十分費勁費勁、消耗大,控制聲音困難,聲音黯淡、無力,聲音沒有質、不集中,缺乏力度與亮度,沒有表現力、漏氣,沒有音色。其原因主要還是由於聲帶閉合不嚴,聲帶及呼吸肌肉群軟弱無力,氣息控制較差。

其實改變漏氣、聲帶無力的聲音很簡單。

在練習中體會聲帶的閉合,阻擋氣流的感覺,積極打開口腔使得音波衝擊在上口蓋從而聲音集中,並且不要盲目追求音量。尋求呼吸肌肉群正確的呼吸方式和聲帶的閉合力以及兩者之間的有機配合,加強呼吸肌肉群及聲帶的力量。

4 顫 音

顫聲雖然是聲音的一種表現形式,運用不當也是一種錯誤的發聲方式
 

顫音是通過有效的氣息控制與鬆弛的喉部以及舌部的肌肉有規律的震動引起的音高震動。顫音是我們歌唱中的一種表現形式,常出現於長音的字尾。但我們在這裡說到的錯誤的發聲方式顫音是聲音無規則的顫動,很多親們似懂非懂的理解為顫音是整個喉嚨抖動,其喉頭位置不穩定而動搖、束緊喉嚨發聲,用壓力強迫咽喉肌肉抖震,各發聲器官的肌肉處於失控狀態。喉部震動不是口/唇的震動,對聲帶的傷害極其嚴重。
糾正喉音首先要控制好喉頭位置,統一的發聲點。糾正喉音要求正確、科學的發聲,加強正確的發聲觀念和發聲動作的穩定性。由於顫聲屬於習慣性動作,少唱歌多練聲,在練習中穩固地養成良好的發聲習慣。

5 白 音

還有一種錯誤的發聲——白聲

白聲又俗稱羊聲,就是發聲不能集中、聲音發直、缺乏共鳴及音質,聲音聽起來單薄、浮泛散漫、扁尖刺耳。這種聲音不圓潤,極其不悅耳。這多半是由於口形不正,共鳴不當、咽腔內部積極度沒有掌握好所導致的。喉口、舌根與軟齶沒有在內口形成一個通暢的聲音通道,影響了共鳴腔的形成,所以無法取得悅耳的共鳴效果,發不出立體有質感的聲音這種徑直發出的聲音極為刺耳、尖銳,尤以高音更加明顯。
糾正白音,要先從咽腔空間共鳴的貫通開始做起,發聲時嚴格要求內口腔體的積極性,舌根自如穩定,口腔內打開形成一個利於聲音共鳴的空間。要去除這種錯誤的習慣需短時間內停止練習如「i」之類的閉口音練習,可做哼鳴練習,尋求聲音的共鳴,使之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錯誤的發聲還有很多種,小獅就不在此一一解說了。這些錯誤的發聲無論是從聲音的美感上還是從對我們發聲器官的健康影響都是極其大的,但是由於我們歌唱時自身的聽覺存在主觀性幾盲目性從而使得我們當局者迷,不能夠正視到自己錯誤的聲音。

為能最大限度地避免上述錯誤的發聲,我們必須尋求最為正確、科學的發聲方式,糾正錯誤的發聲,克服發聲上的不良習慣。

科學的發聲方法能夠使各發聲器官動作協調,還能使我們的聲帶、呼吸肌肉群等發聲器官形成一個整體,協調運作。這樣我們的歌聲不止優美動聽,更重要的是能使我們的嗓音能相對地保持青春,延長其壽命。而錯誤的發聲,由於各發聲器官配合不當,不僅導致歌聲不自然,缺乏美感及藝術性。長期使用錯誤的發聲,使得發聲器官長期處於不正常、不符合生理規律的狀態,發聲器官長期局部或大部分的緊張與僵化,還會造成嗓音嘶啞、炎症、息肉、小結等病變。

正在看文章的你是否已意識到正確發聲的重要性啦?錯誤的發聲方法應及早進行糾正,使自己的發聲方法更加準確、科學,才能使自己的聲音更加優美動聽。

怎麼才能具體掌握科學的發聲方式,徹底改掉這一系列的錯誤發聲呢?

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加微信iyamusic888哦。我將會上一節直播課,專門講述找到原本屬於你自然的好聲音。


因為以下不同因素導致讓人覺得歌唱聲音和說話聲音不一樣:

1.生理層面:

聲帶狀態:由於歌唱的音域比說話的音域更寬,聲帶的張合大小、張合頻率的範圍遠大於說話時的聲帶狀態。

空氣流動:歌唱時需要的氣壓比說話時的更強。

身體支持:歌唱時的橫膈膜的升降,肋骨的擴張收縮動作幅度都比說話時的要大。


發聲機制的問題:大多數人說話用的發聲機製為M0(氣泡音)→M1(胸聲),歌唱時用的更多的是M1(胸聲)→M2(頭聲)。

2.語音學層面:

歌手共振峰:歌唱時,歌手會在2800Hz左右產生一條共振峰,由聲道進行共振,影響歌唱音色音質,而說話時並不會產生。

母音共振峰:當歌唱的母音頻率(音高)高於系統的共振峰基頻,該語音共振峰的特質流失(說話的感覺)。

語氣:歌唱時的語氣由於音階排列的關係以及大腦無意識對說話與歌唱進行區分,導致歌唱音色與說話時不一樣。

正確與否?自己判斷吧。


謝邀!

絕大部分人唱歌的聲音和講話的聲音不太一樣,有些很明顯,有些則不太明顯,但是仔細聽還是能聽出來的,因為氣息運用和共鳴是不一樣的。
--我甚至碰到過打電話和說話聲音音色都不一樣的人呢。

當然不排除有些人天生條件極佳,天然說話狀態的氣息和共鳴,跟唱歌的時候完全一樣。


聲樂追求的是首先是無硬性卡頓 然後是整體的平衡性 直到這一階段 都是和自然說話很像的
之後是根據作品來改變音色和處理

但總體說 你說話也有輕聲 正常 情緒激動的大聲

歸根結底 只是合理的把各種情緒 自然合理的發出來

發聲結構複雜 每一個位置改變必然改變音色

糾結像不像 只是表面 要看本質呀


因為狀態不一樣。


當唱歌成為一種習慣,有些人已發現不出它的獨特之處,所以唱歌好的人還真不一定就對唱歌發聲就有認識深刻。


記得網易雲有一期陳奕迅的採訪,陳奕迅說自己一開始高音上不去,練了很久,一直在找那種「感覺」,打開自己的感覺,在感情與發音上的共同追求,才能唱好歌。

樓上有說,講話和唱歌發聲方式不同,一種是斷字斷句一種氣息纏流,是這點我比較認同。
講話時共鳴點(胸/腹)與唱歌的共鳴點(腹)不同。
個人有一個很好的體驗方式:張大嘴巴,發「啊~~~」的音,連續不斷的出聲,保證氣流緩緩從口腔里流出來;
然後慢慢的轉變為發「ao」這個音,慢慢體會這個轉變的過程,可以感受到聲音從嗓子到胸部的過程;
將「ao」這個音繼續延伸可以感受聲音到腹部的過程,記住那個發聲的位置,然後去講話或者唱歌,自己錄出來聽,就可以發現區別了。

關於唱歌:說一個氣短小技巧,唱歌有人說要張大嘴巴,這對於發聲方式不正確的人來說簡直是個災難比如我,聲音會幹癟無力且氣息短,可以叼著煙然後唱歌(俗稱:開內嗓),多錄自己的聲音聽,一個漸變的過程。

關於講話:聲音是可以訓練的,在我的理解里,沒有哪個聲音不好聽,只是你的講話方式,語流速度,感情代入決定了你講話是否動人,而這些像健身一樣,都可以訓練得來。


。。。。。


唱歌和說話的聲音本來就應該不同
那種方式對應原本的領域都正確
說話就應該對應說話的發聲方式
唱歌就應該對應唱歌的發聲方式

比方說我們走路有個姿勢,對應說話,跑步一個姿勢對應唱歌

用跑步的姿勢走路,或者用走路的姿勢跑步,彆扭嗎?非常彆扭


說話是以字、斷句和意群為單位劃分的
唱歌則是要在唱句間(根據樂譜節奏)氣息不斷連續順暢強勁地發聲,對聲帶負荷很大

另外請題主列舉「很多歌手唱歌和說話聲音也是一樣的」的情況,再進行討論


共鳴腔不同
說話是胸腔或口腔共鳴
而高音則多是頭腔共鳴


自己平常說話都能改變聲音,更別說唱歌了。


推薦閱讀:

如何更快地打開胸腔,產生共鳴?
有哪些歌一唱就容易齣戲味?
什麼叫唱功?
你怎樣理解清唱劇《彌賽亞》中的 If God Be for Us?

TAG:音樂 | 聲音 | 唱歌 | 聲樂 | 聲音訓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