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的畫畫為什麼畫風都一樣?
總是在朋友圈看到親戚的孩子或者其某某某參加畫畫比賽,我以前不以為然,隨著投票多了發展小孩子的畫風都是一樣(都給人一樣的視覺感),這個有什麼科學解釋嗎?下圖為參考。
孩子畫畫都一樣這代表了目前藝術啟蒙教育的尷尬現狀,當然並不是所有孩子都是這樣的,我們可以先看一下曾經的孩子是怎樣畫畫的。
這兩張是畢加索9歲時畫的
在這張畫里,小小的畢加索已經試著用圍欄的折線(左側)來建立畫面縱深與整體空間關係,並分出了前景與後景,筆觸輕鬆又不失細節。
前景與後景的人物也故意處理了虛實的關係。
所有人物的動態,形象都畫得很生動,沒有一個概念化的人物。
牛的動態也很精彩,這是動態記憶力與歸納能力訓練的結果。
只有細心觀察,才會將所見所感運用到繪畫中去。
你發現了什麼,才會畫出什麼,這是繪畫之道。
上面的幾個鴿子描繪得很細膩,動態各異,這是年輕的畢加索在尋找身邊事物微妙的不同,哪怕是幾個如此相似的鴿子。
在他腦海里,沒有概念化的形象,他已經沉浸在發現的樂趣之中。
鬥牛士騎的馬,一條抬起的後腿,我們能體會到畢加索的觀察能力了吧。
觀察能力是需要培養的,每個人都在看一匹馬,但看到的卻大不相同。
14歲畫的是這樣的
這已經進入了職業藝術家的嚴格訓練規範。
還有這樣的。
這也是畢加索14歲畫的。
從畢加索這幾張畫我們粗略地看到了一個孩子學習藝術的成長過程。
栗子很多,再來幾個大師。
這是克利4-6歲畫的。
這是達利畫的,10歲左右。
這些大師背後,都有最良好的藝術啟蒙。
其實,孩子學習繪畫包含兩個很重要的部分。
第一,是讓孩子學會觀察的方法,進而逐漸發展為自己的一項基本技能。並由從身邊的形狀觀察轉換為對身邊事物變化規律的發現。所以我經常會和大家談到,一個真正受過良好藝術培養的孩子,長大了除了畫畫以外,仍然能夠勝任更多的具有創造性的工作,並且,他們的思路完全超乎我們想像。
第二,是讓孩子學會更多豐富的藝術表達方法,因為在孩子自由繪畫的過程中,他們的筆觸和線條都是最原始的狀態,他們自由,生動,充滿了運動感。但是,繪畫就只有這樣一種形式嗎?
我們從很多原始藝術中可以發現,孩子的畫法和幾千年以前的原始繪畫有多麼的相似。
寧夏賀蘭山岩畫,這是遠古人類3000—10000年前的繪畫記載,在幾千年的人類進化過程中,繪畫的原始形態風格很接近。
這兩張也是寧夏賀蘭山的岩畫,是不是和我們孩子自由的繪畫風格很相似吧。
幾千年過去了,為什麼今天的孩子仍舊在用這種和古人完全相似的方式在作畫?
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最原始的繪畫本能,不需要任何人教授的。
我們再看下面一個例子。
這一組岩畫是在雲南滄源縣境內的,距離寧夏賀蘭山3000公里,這麼遙遠的距離,他們之間的畫為什麼卻如此接近呢?
幾千年前這兩幫人肯定沒有見過面或者有過任何繪畫技術上的交流,但畫面如此相似,這說明了什麼問題呢?
其實在人類文明出現以前,繪畫不是藝術或者娛樂,更多的是一種儀式。當時的所謂畫家(或巫師)完全憑本能,對身邊世界進行描繪。畫家是在沒有經過任何指導的情況下做畫,以滿足他們的自然崇拜與部族歷史記錄。
這種作畫方式是不是和孩子的自由發揮以及與生俱來的所謂天賦有關?
如果孩子一直這樣畫下去的結果是什麼?歷史已經給了我們明確的答案,畫的都會一樣,形式完全雷同,然後,對繪畫失去發現與創造的樂趣。
孩子學畫畫的科學指導是什麼呢?
就是在孩子自由發揮的過程里,保持住孩子繪畫的原始衝動與熱情,根據孩子的年齡階段,逐漸灌輸繪畫藝術豐富的表現方法。
這是文明時代帶給我們全人類的藝術財富,學著讓孩子在一個寬鬆的環境里學會各種豐富的藝術表現方法,進而學會自己去創造新的繪畫語言。
繪畫是這樣,學其它藝術也是這樣。
只有畫成某種模式,才能得獎被你看到,畫的個性的都得不了獎所以看不到。
小孩子的顯卡驅動版本低,處理不了3D圖像
謝邀!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兒童畫,這種畫不講「畫理」,也沒有透視構圖等常規因素,甚至不按實際比例,是在自己直觀感受的支配下進行的。
屬於一種畫派,所以應該理解,同一種畫派的作品,風格自然相近。
兒童的認知具有局限性,帶有明顯的理想主義色彩,充滿想像力,甚至還有一絲神秘色彩。絕大多數兒童的內心世界都是美好的,內心決定作品氣質。
他們的色彩感受力很強,不遵循色彩搭配,因此十分的艷麗,加上兒童能掌握的工具大多都是蠟筆水彩筆和彩色鉛筆,用自己特殊的處理方式進行創作,有的時候反而能夠出其不意,讓人眼前一亮。
每個人繪畫的時候都是根據自己生理特徵來進行創作的,這就解釋了,為什麼很多人畫肖像的時候,都會有些像自己。
所以兒童畫的人物頭大,眼睛大。
兒童沒有任何藝術美學修養,他們的畫作都是根據自己的內心進行創作的,飽滿豐富,雖然風格相近,但是每個人的內心卻相差巨大。那些孩子總能給你解釋清楚他們畫的是什麼。
天馬行空,有時也會讓你啼笑皆非。
但是別笑,兒童的情感世界太神秘,我們可以好好研究。
其實很多不懂畫的人都會覺得兒童畫不過是小孩子塗鴉,但是追其本質,卻是一個人內心情感世界的外在表現。通過畫作,能夠知道這個孩子究竟在想什麼。
好好欣賞,真的挺美的。
所以究竟為什麼呢?
美的事物大多共通,但丑的事物卻千奇百怪。小孩子的認知水平都差不多那個樣子。
其實仔細觀察下會發現挺不一樣的…
謝邀,我覺得原因大概有三個。
1,模仿,小孩子(大概七歲以下)能接觸到的繪本、漫畫里人物的畫風大概一致,所以在繪畫時會不知不覺地進行模仿,至於複雜的因為對他們來說難度太大,所以能夠模仿的大概就是這個畫風。
身邊的小孩也是這種畫風,所以會模仿身邊小孩
2,工具以及使用方法單調。小孩子們不會素描,所以鉛筆一般負責描邊,然後是蠟筆上色,因為蠟筆的顏色大概也就這些,一種物體基本上只能對應一種蠟筆顏色,所以顏色上就會類似。
3,解析度低。呃,我的意思是孩子的畫技沒能成熟,所以即使有自己的畫風,別人也很難看出來,舉個例子的話應該是紅白機的坦克大戰里的坦克雖然有差別,但是看上去差不多,而當他們成熟並把風格深入化,就是WOT里的各種坦克了
謝邀。因為都很簡單。都是簡化後的大輪廓
既然是參加畫畫比賽,實在懷疑是被老師教殘了。
貌似很多老師教畫畫都是,「你照著畫就行了」。於是呢?基本上就人肉複印機了。嗯。。。真覺得小孩子的思維能力能達到「化腐朽為神奇」的程度么。。。
怎麼說呢,從更深層次角度來講,可能這也和大部分人對作品好壞的評判標準有關?仔細想想,評判一副畫的好壞,像不像,整不整齊什麼的,有那麼重要麼?
但是,沒了這些通俗易懂標準,難道要讓一般人都具備從抽象作品裡提煉更抽象的概念的能力?而且是要讓小孩去碰無心插柳的運氣?
於是在這個矛盾下,大家傾向於要有通俗的標準。於是美術老師也功利了,就是這樣。
功利的可能還有兒童動畫/漫畫/圖書作者以及填色本供圖者。
那麼,兒童繪畫比賽作品感覺差不多,可能也還算正常?
正好我前幾天翻到了我幼兒園時期的畫。
這幅是照著畫的↓
這兩幅是自己畫的↓
我居然還很清楚地記得這張雞的圖是怎麼畫出來的。
那是我一件毛衣上的圖案(我找了很久,並沒有穿那件毛衣照過相)。毛衣上一大兩小三隻雞的毛都是黃的。就是由圓形組成的圖案。
那天下午,我在家沒事,想畫畫,但又不知畫什麼。就像平常一樣,畫了個墳(劃掉)山,畫了個地窖(劃掉)房子。
我覺得山就是這樣的,一大坨;房子就是這樣的,我的圖畫書上就這麼畫的。
然後我一低頭,看見了毛衣胸前的圖案。雞!!我要畫雞!!
然後就在畫上添了幾隻雞。
畫完了覺得好像是不是下面還可以畫點什麼……
就畫了水波浪……
然後,添了幾條魚。
填上色,就畫完了。
我因為把水波浪畫成紅的,還哭了一頓。
不是思維僵化…7歲以後的兒童繪畫開始進入「樣式化期」,這一時期兒童的作品幾乎都有樣式化的特徵,比如男生穿褲子,女生穿裙子,樹都是麵包樹,小鳥張著嘴橫空路過,太陽公公哈哈笑。
(? ̄ ?  ̄?)眼熟嗎
在這個時期小盆友畫的東西都以概念化的幾何形狀來呈現,比如畫人時不會比較誰臉大誰鼻子高,臉就是個圓,長方形是身體。他們還會用一些固定的色彩來描繪特定物體,表現物體在最永恆狀態下所呈現的固有色,藍天白雲,紅花綠草。 小朋友樂於將他所發現的邏輯關係與其他人分享,也從真誠的實踐中與外界環境建立起具體的關係。只要是他們認真的創作,不管美感表現的多麼貧乏,都應該獲得大人的重視。這個年齡畫畫的目的應該只有一個,玩的開心就好啦
因為老師都是那樣教的。畫的有個性的會被修改過來,然後畫風就統一了。
作為一名兒童美術行業內的從教人員,我可以回答你這個問題。
這個問題的根本原因跟教師的教學有關。
至今為止,全國很多美術機構都仍舊使用「簡筆范畫」這一傳統教學模式。什麼是簡筆范畫,就是成人所提煉出來的物體的簡筆造型,然後由老師在黑板上作為示範,教授給學生,結果可想而知,教學成果自然就是流水線作品了。
簡筆范畫 圖示 (簡直辣眼睛)
有沒有一種很熟悉的感覺?是不是印象中兒童畫都是這種模式?這種死板的、毫無生命力的教學方式,教出了一批批呆板的繪畫作品。這毫無創作力可言,全都是模仿。
當然,現在有些大機構開始改革了,走創意繪畫路線,即手工與繪畫結合,一幅畫運用各種綜合材料,繪製加手作而成。但是,一般而言,參加比賽的多是純繪畫,就純繪畫而言,學生很少有原創性的發揮,都是模仿居多,能脫離簡筆畫味道的作品真是少之又少。受傳統教學思想的影響,早已令很多人認為兒童繪畫就是簡筆畫。這麼一來,便有了題主這樣的想法。
創意繪畫作品 圖示
比上面的簡筆畫舒服多了對不對,這是兒童美術教學的一次進步。但實際上,還是挺流水線的。這種教學會把課程設計的很華麗,材料多樣,能使教學很出效果,但實際上沒什麼營養,不過可以提高兒童興趣倒是真的。所以這類課程一般只安排在六歲以下兒童,針對大齡孩子是不能這樣玩的。
嗯,這裡揭露一點內幕。國內的很多兒童獲獎作品,你知道是怎麼來的嗎?交錢就行。一個機構,只要網上刊登過你機構信息,就會有人聯繫你,讓你拿學生作品去參賽,一幅作品30元,滿30幅,指導老師就可以得優秀指導教師牌匾,學生作品可拿獎牌,根本就是花錢買證書。而且,學生拿去參賽的獲獎作品多半都有老師手筆。
好的兒童教學,應是激發學生創作力,引導他們自己去觀察物體,自己去創作圖形,而不是單純的依樣畫葫蘆。一堂優秀的課,學生的作品應是每幅都各不同,都帶有孩子自身的個人特點。
一直以來,我認為學生學美術很重要,後來,我覺得創意美術更重要,到至今,我認為孩子在學美術的過程中,能提升自身的審美意識,認識到何為美,怎麼尋找美,這才是我等美術教師最該做的。
用我其中一次教學主題——《樹》,學生作品結束此回答。課堂無范畫,以各種樹的實物圖和視頻講解樹的造型特點,並給欣賞各大師所畫大樹的優秀作品
《彩色白樺樹》
六歲七個月
《被大風吹的樹》
六歲一個月
《被鳥啄了個洞的樹》
六歲五個月別問我為啥只有三幅作品,因為這個課只有三個學生,我是小班教學。
最先開始五歲的時候我畫的東西都還是陽光草地各種動物快樂的生活,很普遍的那種兒童畫。但是我覺得因為父母喜怒無常,以及頻繁地家暴我畫的東西就開始黑化了。往後好多年都受這種兒時就紮根的負面情緒影響。
最明顯的就是不再喜歡用水彩筆,只用單色的鉛筆和圓珠筆。
還記得我七歲寫作業的時候,用圓珠筆在課本上,畫過一個被釘子釘在牆上的男孩,被我爸發現打了我一頓還把我書撕了。
我記得那時候有時候畫東西很狂暴,喜歡在紙上不停來去畫好幾個龍捲風,或者面部模糊的人臉,課桌上書本上到處都是,喜歡畫面部表情僵硬的聖誕老人頭,喜歡畫黑袍子的死神。。。總之經常和天真童趣完全不沾邊,
那時候的東西因為頻繁地搬家都找不到了,但是初中畫的幾個還保留著兒時的遺風
當然,小時候我更多時候還是喜歡畫百變小櫻啦。。。
這部分孩子專業技能訓練不夠。其實你會發現,沒有經過訓練的成年人作畫也是類似的畫風。
因為教材規定你畫成這樣
很久之前有在一期講審美視頻里看到過,雖然只是提及,但也說的很清楚了
鏈接如下,有興趣的可以看看 46分鐘左右開始
11.16-基礎的核心-《創作中的審美恆常性誤區》-ART+三名制
不知道從哪裡看到過,兒童畫是一個專門的類別。因為小孩的平衡感空間感和色彩能力沒發育完全,所以畫不了筆直的線,配色的感覺也不同。這是孩子獨特的風格。
首先,並不都是一樣,但是會被選出來展覽的有共同性。
我打小就經常被老師精彩拎出來展覽畫作。
比起其它小朋友優越在哪?
不是比他們更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儘管有,但更多的是我比他們模仿得更好,內容更豐富飽滿,更接近成人繪畫。
小孩子畫畫都是老師教一種東西的畫法就畫一種(我小時候學畫畫就是老師找一張畫讓你照著畫下來),因此他們不會自己發明一種畫法的,畫風也會差不多。
我小時候就會感覺我畫的小人就該是老師教的那種,其他的我都不會畫或者不應該是我這個年紀畫的。
我倒是不認為這樣有特別不好或是抑制想像力什麼的,因為一開始學習,就要基礎地掌握花怎麼畫的什麼的,但是還是應該讓教學靈活一點。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