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實中《亂世佳人》(《飄》)中斯嘉麗明明被很多人反感,在書評和影評中得到卻又多是正面評價?

《亂世佳人》的原著和電影我都看過。之前看影評和書評寫的多是斯嘉麗多麼多麼自立自強,為了幸福不惜一切代價。她的手腕和事迹大家是有目共睹的。在豆瓣的書評和影評上一片讚揚之聲。即便是偶有批評,下面的評論多為反對之聲。
然而,我問過很多看了《亂世佳人》的朋友,無論是中國人還是美國人,斯嘉麗幾乎就沒人說好的。中國人多半上來直接就給貼上綠茶婊的標籤;美國人雖然不知道何為綠茶,也是直接給出「You Deserved」(活該),對斯嘉麗最後的悲慘結局表示大快人心。
不知道這個問題放到知乎上會得到什麼答案。

放上我讀《飄》的時候的一些原文摘錄,不知道諸位看完以後是否會改變立場呢?(見下面有道雲筆記鏈接)
有道雲筆記

隨便摘一段,白瑞德對斯嘉麗的肺腑之言,全是大實話。

是的,你對我忠實,因為艾希禮不想要你。不過,該死的,我才不會妒嫉艾希禮佔有你的肉體呢?我知道肉體沒多大意思–-尤其是女人的肉體。但是,對於他佔有你的感情和你那可愛的、冷酷的、不如廉恥的、頑固的心,我倒的確有些妒嫉。他並不要你的心,那傻瓜,可我也不要你的肉體。我不用花多少錢就能買到女人。不過,我的確想要你的情感和心,可是我卻永遠得不到它們,就像永遠得不到艾希禮的心一樣。這就是我為你難過的地方。」儘管她覺得害怕和困惑不解,但他的譏諷仍刺痛了她。   「難過–-為我?」   「是的,因為你真像個孩子,思嘉。一個孩子哭喊著要月亮,可是假如他果真有了月亮,他拿它來幹什麼用呢?同樣,你拿艾希禮來幹什麼用呢?是的,我為你難過–-看到你雙手把幸福拋掉,同時又伸出手去追求某種永遠也不會使你快樂的東西。我為你難過,因為你是這樣一個傻瓜,竟不懂得除了彼此相似的配偶覺得高興是永遠不會還有什麼別的幸福了。如果我死了,如果媚蘭死了,你得到了你那個寶貴的體面的情人,你以為你跟他在一起就會快樂了?呸,不會的!你會永遠不了解他,永遠不了解他心裡在想些什麼,永遠不懂得他的為人,猶如你不懂音樂、詩歌、書籍或除了金錢以外的任何東西一樣。而我們呢,我親愛的知心的妻子,我們卻可能過得十分愉快。我們倆都是無賴,想要什麼就能得到什麼。我們本來可以快快活活的過日子,因為我愛你,也了解你,思嘉,徹頭徹尾地了解,這決不是艾希禮所能做的。而他呢,如果他真正了解你,就會看不起你了。……可是不,你卻偏要一輩子痴心夢想地追求一個你不了解的男人。至於我,親愛的,我會繼續追求婊子。而且,我敢說,我們倆可以結成世界上少有的一對幸福配偶呢。」

這其實和斯嘉麗老爹開篇的評價前後呼應

「你唯一要的是艾希禮,可是卻得不到他。而且即使他要和你結婚,我也未必就樂意應許,無論我同約翰?威爾克斯有多好的交情。」這時他看到她驚惶的神色,便接著說:「我要讓我的女兒幸福,可你同他在一起是不會幸福的。」「啊,我會的,我會的!」「女兒,你不會的。只有同一類型的人兩相匹配,才有幸福可言。」思嘉忽然心裡起了種惡意,想大聲喊出來:「可你不是一直很幸福呀,儘管你和媽並不是同類的人,」不過她把這念頭壓下去了,生怕他容忍不了這種鹵莽行為,給她媽一耳光。 "
"你對艾希禮根本無理解可言。我喜歡他,可是對於他所說的那些東西,我幾乎全都摸不著頭腦。好了,姑娘,老實告訴我,你理解他關於書本、詩歌、音樂、油畫以及諸如此類的傻事所說的那些廢話嗎?」

以及下面是經典的監獄借錢的橋段

「我是不是你要玩弄這把戲的唯一對象?」
「這跟你有什麼關係呢?」
「比你所意識到的關係要大得多。你的釣絲上還有沒有別的男人?告訴我!」「沒有。」「這不可信。我不能想像你就沒有五六個後備對象保留在那裡。一定有人會站出來接受你這個有趣的提議。我對這一點很有把握,因此要給你一個小小的忠告。「
「我不需要你的忠告。」
「可我還是要給你。目前我能給你的大概也只有忠告了"
"聽著,因為這是個好的忠告。當你想從一個男人身上得到什麼的時候,可萬萬不要像對我這樣直統統地說出來。要裝得巧妙一些,要帶誘惑性一些,那會產生更好的效果。你自己是懂得這一著的,並且很精通,但就在剛才,當你把你的–-你借錢的–-抵–-押–-品提供給我時,你卻顯得像鐵釘一樣生硬。我曾經在距我二十步遠的決鬥手槍上方看見過像你這樣的眼睛,那可不是令人舒服的景象。它激不起男人胸中的熱情。這玩意不能用來控制男人,親愛的。看來你快要把早年受的訓練忘得一乾二淨了。」
「我的行為不用你來教訓。」她說,一面疲憊地戴上帽子。 "


之前看書時開過一個腦洞,認為巴特勒這個人從始至終是不存在的,他是活在女主思嘉心中的另一個具有誘惑性的聲音,思嘉貧窮時他富裕,思嘉虛榮時他勢利,思嘉從小被灌輸的道德優越感在他面前輕易土崩瓦解,而他一直在關鍵節點上被當做思嘉內心話語的呈現去引導她走向庸眾的對立面,當她依次經歷過富裕、貧窮、傲慢、謙卑,終於成長到大徹大悟時,他恰巧帶著功成身退的意味消失了。

既然說了是腦洞,當然是經不起推敲的,僅當作一個解讀視角而已。

接著我又覺得,這本書是思嘉一個人的心靈史,關於一個小女孩怎麼在不斷的犯錯後逐漸學會生活。她結過三次婚,沒有一次是為了愛情(包括第三次),她的男人過盡千帆皆不是,半生傾情艾希禮的原因竟是因為得不到,其中蘊含著生活莫大的諷刺。

很多人是像極了思嘉的,不同的是他們面對愛恨抉擇沒有足夠的勇氣,犯錯後也從來遇不到巴特勒。所以小說只能是小說。

思嘉是個什麼樣的人,用原著中的話來評價就是

「一個只從實際出發看問題而不多談什麼道德來掩飾問題實質的女人。

」我們都是叛教者,親愛的,都是自私自利的無賴。要是整個世界都歸於毀滅,我們兩人都會一點不在乎的,只要我們自己安全舒適就行了。」

顯而易見,這僅是思嘉的內心表現,而在表面上,她總是缺乏與道德對抗到底的毅力。至少她守寡時,巴特勒請她跳舞,儘管她樂意之至,起先卻是猶豫的。

她從小在母親艾倫的教導下生活,而艾倫是個非常舊中國式的女人,階級觀念嚴重,看重倫理綱常,開口就是「上等人家的姑娘」如何如何。

看的仔細一點會發現,她和她母親之間完全是對比著寫的。思嘉的前半生簡直是和艾倫在同一個模子里刻出來的,出身不凡,有個戀慕對象,求之不得,因愛生報復心,找個人草草結婚。

思嘉遇到巴特勒前,根本就是照著艾倫的生活軌跡重走了一遍。艾倫最後的下場,就是那個只存在於假如中的,拒絕與巴特勒跳舞的那個思嘉的下場。

當然,思嘉的性格決定了她不會走艾倫的老路。要說以人物性格推動小說故事進展的例子,這兒可以算一個。

思嘉和巴特勒才是同一種人。整個故事中,形形色色的人,卻只有他能明白她,也只有她能明白他。

我有時候會帶著點壞心思想,這個世界上聰明人就該只和聰明人在一起,王子就該般配公主,而且能夠活的倍兒棒倍兒開心倍兒理直氣壯,讓盧瑟們在身後喊「這世界多麼不公平」好了。

思嘉的壞、嬌媚、自私、勇敢,都應該因為真實立體而被寵愛。這一點,只有巴特勒能配得上她。

巴特勒沒猜到思嘉的應該只有一點,就是她對家園的愛。他搞不懂,這個自私而精明的女人,為什麼會為了幾噸棉花把自己操勞成那個樣子。他不明白思嘉心裡的那個南方種植園,在仲夏天氣,午後的天空藍湛湛的,她昏昏欲睡地躺在塔拉草地上濃密的苜蓿里,仰望飄浮的朵朵白雲,吸著白色花叢中的縷縷清香,靜聽著蜜蜂愉快而忙碌地在耳旁嗡嗡不已。午後的寂靜和遠處那些從紅土地里歸來的大車的聲音,更使人悠然神往。

正如同思嘉也不明白,為何在明知必敗的前提下,巴特勒會義無反顧的選擇參軍。有趣的是,這兩件事幾乎是同時進行的,兩人在馬車上分別後,一個去了軍隊,一個回了家鄉,各自奔著內心最後的原則而去。

他們再次相遇時,滄海桑田。此前兩人應該無數次設想過重逢的場景,但都不該是這樣荒誕而凄涼的。思嘉穿著用窗帘改出來的衣服,裝作貴婦,到獄中去騙巴特勒的錢。

她收拾餘生,到這個男人面前待價而沽,像苔絲到遠方攀親,像白流蘇約見范柳原。其中滋味,恐怕是冰炭結於五髒的。

因此我之前說,《飄》寫女人的無奈,獨立,成長史,都很極致了。

東野圭吾寫過一本《幻夜》,有向《飄》致敬的意思,但是新海美冬比起思嘉來說還是顯單薄。

亦舒更是寫了無數獨立女性和鑽石王老五的故事,深度寬度上也是比不了《飄》的。

至於罵思嘉是綠茶婊的,就和書中罵巴特勒人渣的人是差不多的吧。屬於高高在上的輿論勝利者。

要知道,《飄》這本書本來就是反輿論反鄉愿的,男主女主都是遵從內心生活,藐視世俗禮法,沒一個是道德楷模。

還拿著帽子亂扣,只能說你開心就好啦。


好比謝耳朵是你現實中的室友,你可能會打死他。


我看到一個特別喜歡的答案來自 @木魚

小時候看飄,我是真心不喜歡斯嘉麗也不喜歡媚蘭妮,一個特別自私一個特別聖母都讓我覺得沒有美感,然而在看了亂世佳人之後,斯嘉麗眼睛一亮把窗帘布改成了綠色的裙子只是為了監獄去哄瑞德幫忙,我就心裡一動了。

她可真美啊,美的那麼自由有目的。

後來再看到斯嘉麗殺完了人傻眼了卻是媚蘭妮鎮定的善後然後誇讚她做的很棒,那一刻我也喜歡媚蘭妮,我意識到她才是真正強大而不刻意外露。

她倆領先同齡的阿希里太多了,在她們面前,希里簡直就像一個依賴的小男孩,以為斯嘉麗只有強悍和精明,以為媚蘭妮只有溫柔和諒解,卻從來沒有甚至於思考過,這兩個女人其實是一種女人,只是表現形式不同而已。

他誰也不配得到,他誰也不懂。
可是她們都愛他都包容他。

而至於白瑞德,這麼有趣這麼有味兒也這麼有智慧的男人,所以在看穿了斯嘉麗知道她的本性就是如此永遠不會改變之後還是離開了她,作為斯嘉麗的對手他的確勢均力敵,但我竊以為,他不如媚蘭妮。

斯嘉麗是因為一直看不透阿希里所以一直愛著他。而媚蘭妮是看透了阿希里的自私軟弱甚至於無力之後,仍然包容,又或者,是真摯的愛著他即便不堪不專心的樣子。

她比白瑞德更自信更強悍更有智慧。

所以我覺得@木魚 答案好棒啊,這兩個男人都配不上這兩個女人。讓媚蘭妮收了斯嘉麗吧,她才是真正的理解她。


斯嘉麗並不是有些人說得那樣自私,其實她也有善良的一面,甚至說,很多時候她的自私都是有底線的,如果不是生活所迫,她也不會做的那麼絕。
具體的細節我不說太多,就單說給梅蘭妮接生:這個時候裝作一不小心搞死梅蘭妮多容易啊,貼身丫鬟又是那麼不靠譜的傢伙,完全把責任推給她,甚至必要時候殺了她都行;艾希禮回來的時候只要痛哭流涕不斷認錯,可能連下跪都不需要,就能被原諒。可是斯嘉麗怎麼做的?自己親自看護梅蘭妮,不斷在她身邊打扇,給她擦汗,用自己為數不多的生產經驗來鼓勵她,還逼迫丫鬟去找醫生(這裡是不是全電影唯一一次打她不太記得,有空核實),找不到醫生就自己準備一切需要用的器具,親自動手接生,還為自己的失誤真誠地向梅蘭妮道歉。這個時候的斯嘉麗哪裡像是面對情敵的樣子,說是照顧自己的親姐妹都不過分。平心而論,你們誰能對情敵做到這個程度?尤其是在這種她死了你就有希望上位了的情況下~也許這個時候她自己平時埋在心底不肯承認的對梅蘭妮的喜愛和敬佩都表露無遺了。這大概也是很多人喜歡斯嘉麗的原因之一吧。
再說梅蘭妮,她也不是唯唯諾諾窩窩囊囊的老好人,她是真正有母性光環的人,堅強,勇敢,知道自己要什麼。前面很多答案都說過了,斯嘉麗打死北方士兵後,自己都慌了,是梅蘭妮出來穩住了斯嘉麗的情緒,收拾了現場。梅蘭妮總是說羨慕斯嘉麗身上的活力,但是其實她的生命力也相當頑強,不然也不能在那樣的戰火中剛生完孩子就風塵顛簸,還堅持著平安活下來,她的孩子也不會順利在缺衣少食幾乎沒藥的環境中活下來。梅蘭妮只是太遵守規則,太信奉那些淑女道德,並且在嚴格地踐行中封印了自己的活力(就比如,在仙俠小說和遊戲中,封印了力量的角色可能是個戰五渣,但是你想打死他/她基本沒可能)。
梅蘭妮是個理想主義的人,並且願意為了理想承擔相應的代價。而斯嘉麗是個現實主義的人,也願意為了現實的利益不擇手段。同時,這兩個女人都是智慧的,勇敢的,有擔當的,遇到危難時刻總能爆發出力量。就如 @明珠一顆孫小美 的答案說的那樣,這兩個女人其實骨子裡是一種,只不過不同的追求讓她們成了不同的樣子。
所以我也支持她們倆百合,這兩人實在是太適合在一起了。
題主列出的父親的警告最後變成了丈夫的忠告,反而讓斯嘉麗這個角色更貼近讀者,誰年輕時候沒二過沒倔強過呢?誰沒有驕傲地拒絕了長輩的建議以至於多吃了十年苦頭才意識到長輩的正確性?如果一開始斯嘉麗就乖乖聽從父親的話選擇合適的人,那還能有這個故事嗎?再說我們的感情又豈是說收回就收回的?就算斯嘉麗覺得父親說的大有道理,也架不住「看得破忍不過」啊~這件事情能讓多少不再中二的人想起當年的自己,又怎麼會因為這個改變立場呢?

至於為什麼現實中斯嘉麗不受歡迎,大概是因為面對這種對手你基本上沒什麼獲勝的希望吧~能戰勝她的是梅蘭妮,但是我們又都做不成梅蘭妮。我遇上了這種主兒也得退開十步然後默默圍觀學習,絕對不敢正面攖其鋒芒的。玫瑰花兒好看,有刺扎手啊~


首先,在大部分時候,書本會給你更多的時間思考,而電影給你的是當下的感受。
(不好意思習慣用傅東華先生翻譯《飄》時候的名字,郝思嘉Scarlett O"Hara和白瑞德Rhett Butler,這的確是給我影響最大也是最早的一本美國小說,很多脈絡都是在美國南方居住了一段時間之後更加深有體會。另外百度百科的解釋實在是和原著大相徑庭,就不要拿來當參照了。

Gone with wind本身發生的時間地點,整個故事根本無法跟這個背景脫離開,單從故事本身去理解,也無法去體會《飄》怎麼能成為世界名著的原因。故事發生在南北戰爭(1861-1865)和緊接著的美國重建時期(1865-1877)美國南方喬治亞州的一個叫"Tara"的莊園。女主郝思嘉的父親是一個愛爾蘭移民後代,母親是一個法國貴族移民後代,這裡大家要知道早期愛爾蘭移民在美國的地位是非常低的,大家認為愛爾蘭移民粗俗/懶/笨/教育程度低下等等,娶到這麼一個貴族的媳婦,當然是家庭地位非常不平等。如此一個家庭里,體會一下父母相互之間的地位,再體會一下郝思嘉後來坎坷的婚姻之路,非常能說明道理。

- 為什麼郝思嘉最開始會想嫁給衛希里?因為在她的家庭環境下在她的眼中這樣的男人才應該是她的白馬王子,衛希里順從聽話是大家喜聞樂見的「走正道」的乖孩子,門當戶對,彬彬有禮,一個16歲的姑娘迷戀這樣一個男子是再正常不過的了。

- 為什麼郝思嘉看不上最開始的白瑞德,認為他就是一個混混?因為他叛逆,並不走貴族這條道路,跟自己在南卡查爾斯頓的家族莊園決裂,被大家認為是"black sheep",也就是所謂的害群之羊,他不想過貴族的生活,所以他也「根本不配給衛希里擦鞋」。

- 為什麼郝思嘉突然要嫁給韓媚蘭他弟?韓媚蘭他弟就是一個無存在感的替身,唯一能夠和衛希里相提並論的就是家世,所謂人類共有的原罪是「驕傲」,郝思嘉一個莊園大小姐,攢足勇氣表白居然被衛希里無情的拒絕了,而且還立馬娶了別的女人,這種羞辱怎麼受得了,不找一個自己可以俯視可以給自己無限好感的老公怎麼行,也得讓衛希里看看自己也是嫁得出去的。那麼這時候他弟就是一個絕佳的選擇,而又很巧也很不巧的,他弟就這麼無存在感的去世了,十幾歲的郝思嘉變成了小寡婦。

- 為什麼第二次郝思嘉還是不嫁給白瑞德?大家貌似都可以原諒郝思嘉的第一次婚姻,但是不能原諒第二次。南北戰爭時期,所有能參軍的男人都參軍了,其中包括衛希里,莊園里異常的慘淡,現在能做點兒事的年輕人都是女的,一個是郝思嘉,一個是韓媚蘭。韓媚蘭是當年成為郝思嘉夢中情人的老婆,簡單說就是郝思嘉的情敵,被所有人認為是溫柔可人善解人意的聖母,儘管郝思嘉內心對情敵非常仇恨,但是韓媚蘭待她跟親姐妹一樣,在這種情況下兩個人也只能相依為命。現在莊園里沒有錢了,又需要交稅,不交稅大家都沒地方住,也錢吃喝。那麼這個時候是誰在奔波在折騰,找方法籌錢讓大家活下去?是郝思嘉,不是那個老好人聖母韓媚蘭,她是很nice很sweet但是在混亂時期真的並無卵用。這個時候戰爭剛剛結束,郝思嘉才20歲,20歲的郝思嘉去查爾斯頓找白瑞德,白瑞德當時在獄中。於是20歲的郝思嘉找到了另外一個能幫她幫莊園付稅的人,兩周之後就嫁給他。這樣老好人聖母韓媚蘭和孩子和大家不用愁沒地方住沒吃沒喝。我不明白為什麼會有人覺得這是郝思嘉碧池和虛榮的表現,問問你自己20歲的時候能不能犧牲自己的幸福,兩周之內決定要嫁給一個根本不愛不了解的人,只為了承擔起整個家庭的重擔,我覺得八成的答案肯定是做不到。說她拜金和自私的觀點,真的是完全無法認同。
* 這裡插一句,這個她第二次結婚的金主Frank先生,因為深受美國南方文化和傳統的熏陶,對黑人有很強的種族歧視,這也難免,大家都是用黑奴長大的,戰爭剛剛結束,怎麼可能瞬間扭轉一個成人的三觀。於是所謂的negro(黑鬼)因為報複種族歧視而搶劫了他們,郝思嘉親眼目睹Frank被槍打死了,於是20出頭的郝思嘉又一次成了寡婦。
* 有人質疑她此處搶了妹妹的未婚夫,這確實是故事裡面存在,但是一個因為認識兩周就可以跟郝思嘉結婚的男人,我並不認為是多麼的愛她妹妹,當然也並沒有多麼的愛郝思嘉。況且郝思嘉的舉動並不是為了搶妹夫,她是為了對付「北方佬的地稅」,她妹妹並沒有想要對整個莊園和她負責任,而是單純的想自己過上等的生活,所以她當務之急能保留住莊園的途徑就是要跟Frank結婚。

- 為什麼郝思嘉最終會嫁給白瑞德?這是個好問題,為什麼他又嫁給白瑞德了呢?好吧好吧,你們肯定會說這個反覆無常的碧池。郝思嘉在變兩回寡婦之後很崩潰,這也難免,再堅強的姑娘也想最後有一個美滿的家庭,她忙活了這麼半天,結果成了兩次寡婦。受了槍擊的驚嚇以後,郝思嘉就開始喝酒開始哭。這時候白瑞德歷盡千辛回來了,郝思嘉說"I think I"ll die and go to hell",白瑞德說"I always intended having you, one way or another",是是是,白瑞德很心疼很深情,一直等她一直愛她。郝思嘉明確的說我不愛你,而且我也不想再結婚了。白瑞德就用了無數男生用來感動女生心的方法,強吻她,長吻她。然後他倆就終於結婚了。 當然這也是大家為什麼喜歡白瑞德的原因。

- 為什麼這麼愛這麼愛郝思嘉的白瑞德最終會離開?這又是一個好問題,很多人說No Zuo No Die啊。首先,郝思嘉早說了不愛你白瑞德,人家死了兩回丈夫,從來沒嫁給過自己愛的人,等所有的事情平息以後,大家在戰後都成為平等的人了,為什麼衛希里和老好人聖母韓媚蘭還能幸福的生活。我郝思嘉自強自立,我郝思嘉犧牲了自己保護莊園,最後換來的是你們幸福的生活。於是郝思嘉去找衛希里聊天,郝思嘉在戰爭時期所做的事情,讓衛希里也認為她是一個有魅力的人,於是兩人就相談甚歡。那白瑞德就吃醋啦,一來二去,郝思嘉和白瑞德其實有十分相似的性格,從堅強的個性到痴情到驕傲,兩個人矛盾就一發不可收拾,說了一堆狠話侮辱對方。最後倆人只能靠女兒維繫感情,小姑娘跟郝思嘉小時候一樣可愛,白瑞德就玩兒命對女兒好,結果不巧的是,女兒跟白瑞德玩兒的時候意外摔斷脖子死掉了,白瑞德無法忍受這種痛苦,也沒辦法再跟郝思嘉生活下去,就選擇了離開。

- 故事的結局。經歷了如此的戰亂與戰後重建,從16歲開始,郝思嘉死了兩個丈夫,死了一個女兒,第三個丈夫離她而去,所有所有的事情,她都自己消化了,坦然面對了。最初的驕傲也打破了,衝破了只能跟門當戶對的貴族在一起的舊習俗,也承認了自己對白瑞德的眷戀,在故事的結尾她毅然決定踏上尋找白瑞德的道路,說了這樣一句話「Tomorrow is another day.」 我想說,第一次看到這句話的時候,我不可抑制地看哭了。

我不知道真正看過《飄》完整故事,了解裡面所有背景的人為什麼會討厭郝思嘉,為什麼會覺得郝思嘉deserve it。我真的很想反問一句,如果你的命運如是,你能做怎樣的選擇呢?所有的錯誤我並不覺得證明了郝思嘉的人品和三觀有問題,反而真的是證明她作為一個身份地位低的女性(美國是先解放黑奴,再有女權運動的),在和命運掙扎的過程中有多麼堅強,有多麼不屈不撓。對,她不願意穿寡婦的一身素,她願意社交跳舞吸引男人,她懷孕還跑出去談生意,如果這些都是錯的,她應該天天在家歇著做老好人韓媚蘭,那大家都一起喝西北風好了。《飄》整個的故事,告訴我們的是戰爭對每一個人的命運的影響有多大,人的生命也是脆弱的,我們需要怎樣的意志才能正常的活下來,這裡個人很感恩這個相對和平的年代。我知道很多續集寫郝思嘉和白瑞德最後沒有在一起,不過我衷心希望如果真實世界裡有郝思嘉這個人,她一定能和白瑞德在一起。

最後回到主題吧,電影只是放大了郝思嘉的感情生活,你們討厭她,也許是因為沒看到故事的全貌。看《飄》這麼多遍,這麼喜歡,終於寫了這一篇。


有一種東西叫人格魅力。喜歡郝思嘉,喜歡白瑞德,都是因為他們身上散發出的真實生命氣息。書里的描寫讓你看到的是全面的人物,生活里你卻看不到一個人的全部,只能看到與你有關的一小部分,太多主觀看待,除非一個人非常出眾,否則難以看出人格魅力來。
除此之外,你會反覆看一本書,卻不會反覆經過一個人。文學中的體驗與生活中的體驗是難以對等的。
除此之外,我一點不覺得郝思嘉的結局是悲慘的。她看透了她與衛希禮不合適,她看到白瑞德不堪重負離她而去。但她心中希望的火焰從未熄滅,她心中想的是,明天,如何好好經營她的家,如何想法贏回白瑞德的心,明天又是新的開始。這個結局絕不是失敗,而是個嶄新的起點,就像她當初憑自己的執著重建了塔拉。


謝邀。

這是因為情感代入,將主角與自己同一化了。

斯嘉麗-奧哈拉的設定里,優點與缺點一樣多。美麗,自私;倔強,不擇手段;當機立斷,愛虛榮;性情剛烈,忠實於自己的慾望。
但是,對只粗粗看過電影的人而言,費雯麗那麼美,演得又有魅力,多好啊。這就夠了。
對讀過小說的人而言,他們不是從他人視角去看費雯麗的,而是從主角視角去的。他們沉浸於斯嘉麗的世界觀里,他們是為斯嘉麗考慮的,自然會覺得她的一切都可以原諒。
如果能從小說中抽離出來,自然找得出她的缺點,但許多人做不到。

實際上,不只是斯嘉麗如此。

許多主角,都有著非常糟糕的個人缺點——我不一一列了,懂的人自然懂——但只要是主角,有一些閃光點,就會被代入情感,就會被讀者覺得「哎呀他是多麼不容易,所以他做什麼壞事都是合理的」。
甚至主角們的缺點,也會成為他們的魅力。讀者的這種心態是這樣的:「他和我好像啊,他的缺點我也有,我也希望大家可以認同我啊」。

所以,一個善良但懦弱的婦人之仁的主角,讀者可以代入為「他是多善良啊,軟弱也是因為他善良」。
一個一意孤行狹隘剛愎的主角,讀者可以代入為「他是多麼執著啊,只有偏執者才能成功」。
一個性格剛直自私刻薄的主角,讀者可以代入為「別人都虛偽,這是真性情好嗎!」

因為性格亮點而喜歡上——代入主角視角——將主角與個人感情混一——催起共鳴——連缺點也一起維護——「你知道主角是多麼不容易嗎?」(通常會忽視其他人都不容易,因為沒法子,一個人只能代入一個視角)

就是這麼一個心路歷程。


思嘉身上有一種母狼式的拓荒精神。。。算了,不答了。

有一萬個理由可以回答此題。但問題表述本身漏洞之多之典型,都可以當gre作文的argue題了。。

"為什麼現實中《亂世佳人》(《飄》)中斯嘉麗明明被很多人反感,..."

這個「明明」是怎麼出來的呢?被題主統計過的人,是不是都長得不太好看?

思嘉這麼大膽潑辣,率性而為,不畏人言,穿過戰火殺過人,裹上窗帘兒敢出門的姑娘。。。?!生平最煩貼標籤,但忍不住說一句,「你要是屌絲,看誰都是綠茶婊。」


因為她能燃起人們內心深處的熱情,至少是我的。


很久以前看《泰坦尼克號》的時候,有一幕印象深刻。傑克和露絲感情迅猛升溫的階段,露絲說:「我需要一個能點燃我生命激情的人!而你就是,傑克。」(抱歉我想不起英語原文是什麼了。)當時我大四臨近畢業,拉著閨蜜去看重映版,看完之後心潮澎湃了好久。就是因為這句話。


我們總是需要一個能點燃我們生命激情的人或事物。他可以是身邊的人,可以是你的偶像,可以是屏幕形象,可以是一款新遊戲,也可以是身邊的寵物,或是我們養在陽台的一盆花。在生命的不同時期,人生的不同境遇里我們的需求可能會有所不同,有所改變。但我們總是渴求有這樣一個人或者事物存在,以他/她/它為介質點燃自己心中對這個世界的熱愛。這是太過美好而有意義的一件事。因為我們終歸就是要憑藉對這個世界很多很多的摯愛和好奇而活下去的。


斯嘉麗身上有哪些激起我對生命之愛的特質呢?太多。堅強、勇敢、倔強、性感、善良。這些都是我們嚮往的特質。但與此同時,她又不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好人。她的慾望讓人感到可怕,她不擇手段地去爭取自己想要的一切。這或許是我們都嚮往卻又怯於去表達的特質。她的性格里融合了我們渴望擁有卻又強力在人前壓制的特質。她的身上有我們自己。美好與邪惡並存,是放大版的美與壞,張揚得灼人內心。她的美,我們渴望而達不到。她的壞,我們讚歎卻不敢做。總之,她是我們渴望卻沒能實現的一個自我。所以,我們愛她。就像愛著大概永遠都不會實現的一個自己,就像愛著未來或是過去的自己。


這份愛,讓我們覺得生命重新被點燃。世界如此艱難而美好,那我們,總該去做點什麼。就像斯嘉麗一樣。


斯佳麗不是一個容易招人喜歡的女主角,尤其還有近乎完人的梅蘭妮作為對比。她「良心富於彈性,自私又不屑於加以掩飾」,精明算計又沒文化,但同時,斯佳麗的閃光點也很動人,自信,堅強,熱情,美麗……
作為《飄》的書迷,打動大家的一定是斯佳麗的閃光點,所以評價斯佳麗時會自然而然地放大她的閃光點,尤其在豆瓣論壇這類的公共社交平台,在平台上寫評價會帶著「找共鳴」和「推薦給更多人」的心態,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何書評影評正面評價較多。
從我自己的角度說,若是私下裡跟朋友認真地討論,我坦然面對斯佳麗的優點缺點,對,沒錯,她有些時候確實不道德,自私自利,爭強好勝,但我還是喜歡她啊。
(就是沒文化這點實在是太痛心=_=)


斯佳麗?奧哈拉(又譯 郝思嘉)——出自《飄》(又稱《亂世佳人》),美國女作家瑪格麗特?米切爾(1900—1949)十年磨一劍的作品,也是惟一的作品。《飄》稱得上有史以來最經典的愛情巨著之一。由費雯麗和克拉克?蓋博主演的影片亦成為影史上「不可逾越的」的最著名的愛情片經典。《飄》既是一首人類愛情的絕唱,又是一幅反映社會政治、經濟、道德諸多方面巨大而深刻變化的宏大歷史畫卷。

在所有關於愛情的故事中,《飄》的愛情恐怕是最與眾不同的。一個家喻戶曉的品德敗壞的女子,一個聲名狼藉的無賴浪蕩子,這兩個在世人眼裡極不受歡迎的男女,演繹了一曲別具一格的深情戀歌。男主角是那樣的放蕩不羈,開妓院,與交際花同居,發國難財,戰爭中到處宣揚失敗論還與敵人稱兄道弟。就是這樣一個人,偷偷地愛上了斯佳麗。這個美國南方莊園主的漂亮千金,視婚姻為兒戲,嗜錢如命,良心淡漠,心狠手辣,自私自利。斯佳麗有無數個情人,但卻無可救藥的愛上鄰居阿希禮。為了錢以及放縱的快樂她在死了2任丈夫後嫁給男主角瑞特?巴特勒,可她卻不知道在她眼裡僅是個有錢的無賴的瑞特竟然深愛她十多年

每一個被斯佳麗傾倒的男子都不了解她,瑞特是唯一看清斯佳麗蛇蠍般真面目後依然愛她的男子。只是一輩子爭強好勝的斯佳麗明白這一點太晚了。《飄》對全世界女性都有著深刻的啟迪。第一,作為女子,並不是生來就是男人的附屬品,婚姻和孩子都不是你追求理想的絆腳石。第二,女人想要什麼,都要靠自己去爭取,你可以無所不用其極,但心中的信念是你唯一的依靠。指望親人或丈夫來改變命運是不可能的,自己想要的必須自己爭取。第三,大難來時,哭哭啼啼沒有用,女人有的是需要照顧的小鳥,有的卻可以做遮天蔽日的蒼鷹,願意做哪一種自己選。第四,女人要在外表有女人味,要美麗,這是一種致命的武器。但在內心,要有比男人還堅硬的靈魂。第五,不要為了迷戀虛幻的情人而看不清真正愛你懂你理解你的愛人。很多時候,和你臭味相投知道你一切陰暗面的藍顏知己是你真正的愛人。


豆瓣的影評是建立在對愛情、精神這種浪漫化到了極致的描述。而她的結尾並不悲劇。她有能力得到自己想要的所有東西。包括瑞德。畢竟,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人們喜歡她,是因為她能喜歡一個喜歡的人、做所有她想做的事情。而人們大多做不到,也沒有這種勇氣。

更重要的是,她漂亮。因為她漂亮,我前幾天把這片子又看了一遍。


書里的瑞德感情一直很隱忍克制,嫉妒難過和愛意都沒有電影中明顯,讀者認為他結婚是因為浪蕩子忽然心歸一處。愛上的是自己的同類,一樣的自私無恥不管不顧,於金錢和權位中謀求安全感。他和斯嘉麗的悲劇結局,可以說是責任各有一半。

而電影中強化了衝突,斯嘉麗每一次明裡暗裡給艾希禮送秋波都被瑞德親眼撞見惱羞成怒,瑞德的大男子主義和尊嚴讓他不可能作為求愛者低三下四。他寧可諷刺嘲笑冷眼都不願意好好說話,他先拋出釘子,斯嘉麗反唇相譏。

且電影中瑞德表白心意的次數及真誠度要遠多於書中,旁觀者自然認為是斯嘉麗不識好歹,他們雖然陪伴彼此很多年,但能心平氣和談情說愛的機會卻寥寥無幾,斯嘉麗彷彿是被瑞德騙進一個又一個的坑,她無處可躲。從自己的野蠻心事被瑞德偷聽,到窮困潦倒與過去告別,到終於有了錢但仍舊沒有愛情庇佑,試想哪個獵物會愛上獵人?

無拘無束的女主還包括歌劇里的吉普賽女郎卡門,日劇晝顏里的上戶彩飾演的出軌主婦,或者東京女子圖鑑里不顧一切向上爬的女主,或者蝸居里受宋思明青睞的郭海藻.....

貌似暴露了什麼不良癖好,我欣賞所有不怕輸的人,玫蘭代表著聖母和博愛,我是男人也會想娶玫蘭。正如娶妻娶賢,納妾納色,斯嘉麗的爸爸說相似的人才會在一起。

玫蘭和艾希禮可以說是傳統守節,但艾希禮正因為一直沉迷於舊時代南方的禮節,所以不曾真正拒絕如花似玉的斯嘉麗。佳人誤卿卿一生,就如戲中唱的,薄情沒有擔當的小生。艾希禮代表的是斯嘉麗少女時代的幻夢和被寵溺,所以斯嘉麗不願意同過去甜蜜告別。

而自相識起,瑞德就知道這個女孩莽撞勇敢掩蓋下的自私驕傲和虛偽。他們都是世俗的反叛者,抱著欣賞的態度被吸引。第一眼我就知道,你是我的。

書里的瑞德最初說,我要等你成熟一點再來愛你;當這個姑娘經歷了生死戰亂無助窮困,她能夠自強自立或者嫁給自己不愛的人,斯嘉麗遠遠超出了瑞德的想像和控制範圍。斯嘉麗讓他不安,這也是一種吸引力。

最後瑞德的離開是因為發現自己的真實不羈並不受人青睞,他可以為了邦尼日後的人際關係去和周邊貴婦搭訕求教,他可以給斯嘉麗留有私人空間。回首處發現對方無動於衷,瑞德經歷了一個世俗化的過程,為她改變反而更迷失。

從16歲糾纏到28歲,書中說瑞德比她大20多歲,也就是懵懂的斯嘉麗遇到正是壯年得志的瑞德。

而28歲時斯嘉麗經歷了生子流產女兒夭折,少時幻夢破碎,唯一好友離世,才真的成熟,知道了她愛瑞德。此時的瑞德48歲,中年的末期,對於很多事有著強撐的面子和話語權,敏感不允許別人踐踏自己的自尊心。

看完的感受么?費雯麗的表情真的很棒,她在我心裡永遠16歲。純真活潑堅強,比優雅的赫本小姐更討喜豐滿呢,赫本小姐符合奢侈品或者珠寶的立足點,而費雯麗代表了一種不羈的美,見過就戒不掉。

另外就是,她都花了12年才變成熟,那我這種愚蠢的人類還要掙扎多久啊。隨著斯嘉麗哭哭笑笑,也曾掛在別人身上哭,把鼻涕蹭在對方T恤上被嘲笑;也曾不懂事的索求或者無理取鬧,偶爾裝一下矜持。可他心裡我哪有什麼矜持可言,他知道我也知道。

很多回憶湧來,就像他也曾說,問題就是你太小啦,不確定性太多;某日也曾沮喪認為,我喜歡的無非是個幻想,我認為的他是怎樣而不是真實的他是怎樣; 吵過鬧過回頭處還是喜歡。無解。

栗子栗子栗子栗子:如何評價電影《重慶森林》? 分享電影重慶森林,王家衛導演,金城武王菲梁朝偉林青霞,慢節奏和快餐愛情,你會在其中看到自己的影子的。


作者最初寫《飄》的時候,塑造的男一號和女一號就是不完美的完美
斯嘉麗是有很多缺點的,同時有她堅韌和拼搏
瑞德是有很多缺點的,但是有他的魅力和奉獻

男二和女二一反傳統的設立了相對完美的標杆,反而又似乎不完美
梅蘭妮的包容和大度,像個聖母一樣的愛所有人,甚至包括「不完美的斯嘉麗,還有不完美的妓女」,但是她不是那麼完全的聖母。當她知道斯嘉麗殺死了一個北方士兵的時候,她幫忙掩飾而且稱讚,而不是像斯嘉麗的妹妹那樣大吵大叫
阿希禮也是如此,他有南方紳士的謙恭和優雅,卻因為迂腐和奇怪的固執幾乎葬送了前程,甚至其實他還是史上臭名昭著的3K黨(弗蘭克也是,就是那個死因事件),他還因為舊制讓木材廠一直虧本。

在一個動蕩的年代,一個舊的文明(其實是愚昧的蓄奴制度)消亡的過程中,有的人雖然不討人喜歡,但是他們堅持的奮進接受了改變,他們就是斯嘉麗那一類
還有一些,披著舊日鎧甲的人,要被消亡的人(阿希禮最後拉著斯嘉麗的手說過的舊日的懷念那些話)。

作者是站在南方農場主的角度,寫了一個美麗的畫卷,但是現實與畫卷其實是相左的。
所以所謂的書中正面美好的人,在現實中是被消亡的。而書中不完美的人,是能被歷史留下的。

當然了,據說原作者想突出的是梅蘭妮,讓她做女一號,後來被人建議還是用比較有爭議的斯嘉麗更好,才成就了現在的經典。


先看的費雯麗的電影,然後看的原著,還看過由其他人的續作《郝思嘉》(個人感覺作品質量上來說,排列的順序也是這樣)。


首先,題主問了一個為什麼,而不是是不是的問題。畢竟每個人對於一個角色的看法都是不同的,所謂一千個人眼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在這裡,我就不說你耍流氓啦→_→


然後不認同之前包括@張佳瑋 張公子在內關於角色代入的說法。雖然的確是有不少姑娘覺得自己跟郝思嘉很像。不過我還是想說,文學小說之所以引人入勝的原因之一,有時候就在於各種塑造成功的複雜人物。高大全的人物也有,可統統都是高大全,不覺得很單調嗎?八個樣板戲,全是高大全,裡邊的阿慶嫂滴水不漏,民間不也還有偷偷加演的阿慶哥戲份嗎?→_→


郝思嘉自私、為達目的不擇手段,這是她的黑點,可是作為一個真正的人,怎麼可能只有光明的一面?《安娜卡列尼娜》描述的就是一段婚外情,福爾摩斯是個癮君子,《雙城記》里的西德尼卡頓是個無賴律師、酒鬼,中國很多傳統故事中,女主角都並非出生良家,但這並不能成為阻礙我們喜歡這些文學作品以及這些人物的原因,有的時候,正是因為人物的複雜,才使得這個人物和故事深刻。

題主說周圍的人對郝思嘉的看法跟書評還有影評中不一樣,可能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周圍的人可能並不是十分用心地去了解不論是電影還是原著這樣相關的作品以及人物。畢竟原著和電影都是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產物,因為其經典,所以使得郝思嘉作為女主角足夠有名,但真正去看作品的人,其實可能並不多了。舉個不恰當的例子,就像林徽因,有些人了解她可能就是從金岳霖之類的痴情故事中開始的,標籤一旦貼起來,作為一個活生生存在的人也好,一個生動經典的角色也好,形象就會變得很單一。就如同大眾普遍對《三國演義》的看法,關羽就是「忠」,曹操就是「奸」,而跳進三國這個大坑的人(比如我→_→),對人物的態度就絕對不會那麼片面。

其次,我想說說郝思嘉這個人物。當然,我無意為她洗白。不過我是覺得,單方面的談論一個人物的品行,不將其放在其所在的環境中,是很片面的。郝思嘉打動我的,是她那種生生不息的慾望,是她的頑固和堅韌,是她那種小宇宙一樣的爆發力和能量。


在家園被毀之前,她是大莊園主的女兒,生活無憂無慮,父母的溺愛和家庭的富裕,縱容了她性格中的那種固執的激情,此刻她的主題就是戀愛,盲目又義無反顧地深愛Ashley。她有多喜歡他?喜歡到他跟別人結婚了之後,在戰亂中還願意為了對方,照看對方正準備臨盆的妻子。你可以說這個人沒有純粹的地方嗎?當然那個死去的炮灰丈夫真的連讓她哀悼一下不去跳舞的資格都沒有,的確可憐。不過這就是愛恨分明的郝思嘉,她愛Ashley,為他照看妻子,又恨他不愛自己,把自己的婚姻當成兒戲作為對Ashley的一個報復,但其實這段關係的輸家永遠是郝思嘉,她根本就不知道自己不愛Ashley,但她不管不顧,因為有些人生命中的激情,就像那場亞特蘭大的大火,一旦引燃就不可收拾,她偏要讓這火將一切燃燒,直至灰燼。


可是大火燒過之後就此熄滅嗎?你不得不承認有些人體內有著核能一樣的動力。


站在家園廢墟上的郝思嘉手裡攥著幾個挖出來的土豆,憤恨地對殘陽如血的南方發誓,自己永不挨餓。家破人亡之後的郝思嘉,她的主題是生存。戰敗的現實永遠打破了南方那種優雅的生活方式,在其他人依然在猶豫,依舊對廢墟一樣的過去抱殘守缺的時候,郝思嘉像個男人一樣砍木頭、擠牛奶、採摘棉花,她的內心還留有溫柔的一角,留給包含她所有過去美好生活象徵的Ashley,除此之外,全是堅韌和頑固,為了保住土地不惜一切,犧牲掉了妹妹的愛情,又嫁給了一個炮灰男人,可她保住了土地,她做起了自己的生意,她在戰敗後的南方崛起,養活了一大家子人。


這樣來說,郝思嘉其實跟船長是一樣的人,永遠有那麼一股爆發的小宇宙,不拘泥於世俗的條框,背著難聽的名聲,卻做著最實實在在的事情。也就只有他們彼此,能夠制住對方,看他們的爭鋒相對,簡直是一種享受。


不過可惜的是,郝思嘉沒有文化。她一切的智慧和工計於心,都來源於自己生活的經驗和慾望,她活得太接地氣,太過於現實,而船長卻是那種,從開戰前就理性地知道南方沒戲,可到了最後南方確實要投降的時候,他感情衝動地跑去參軍,為最後的南方做點什麼,這樣的人。這就必然導致兩個人的鴻溝,郝思嘉不懂得愛情,等她懂的時候,船長已經走了。


船長會回來嗎?有多少人看到最後,被那句明天又是新的一天感動過,或許就有多少人希望船長回來。

利益相關:老媽是郝思嘉的死忠粉,曾經想給我取一樣的名字→_→


最愛的書之一,讀了十幾遍不止。因為太愛這本書,反而詞窮從來不敢開口評價這本書。
狗尾續貂的《斯佳麗》也忍不住讀了好多遍。

佔個位置,也許有一天我能清楚表達出來自己對這本書的感受,再來回答


並不覺得她使很多人反感,她是一個很有魅力的人。


旁觀了很久,還是決定自己答一記。
首先關於「很多人反感」,我其實不太明白題主的這個印象是怎麼來的……在我的印象中,大多數人實際上極其羨慕思嘉的奔放自由,敢於挑戰傳統以至於一切守舊秩序的勇氣——99%的人都無法像她那樣生存,卻又極其渴望她的那種生存方式。某種程度上,麥姐(當娜)和思嘉很像……
至於綠茶婊什麼的我就只能呵呵了。什麼樣的綠茶婊可以在挨凍受餓的時候親自下田種棉花,在面對逃兵的時候拿起槍來自衛,為了家人的生存不惜出賣自己換取金錢?
固然思嘉的結局是她應得的,但對於她來說,那又怎麼樣?即使白不在了,思嘉也仍舊可以一個人(幫助全家)生存下去。堅強如她必定可以找到自己的道路。每一次她都可以面對災厄而生存下來,鑽石之所以閃光,就是歷經千萬年的重壓而來的。


我曾經很喜歡飄/亂世佳人,先看了電影,被震撼了,然後我在小鎮上,剛剛能上網的時候,就瘋狂的搜集了亂世佳人的信息,那個時候我初一,我被那種對家園的歸屬和自我認知的誤區吸引,後來我把攢了大半年的錢買了40元兩本的精裝書,說真的,看書,沒有那麼好看,因為有很多風景描寫,那是我第一次看的時候的感受。

我貌似是第二遍沒有看完吧,這本書的意義沒有電影的意義大,但是斯嘉麗教會那個時候的我如何自私,如何自我,如何尋找精神家園,如何把握愛情,如何擦亮眼睛,雖然我大學後才用上了。

斯嘉麗讓我覺得最搞笑的的是,這麼聰明有手段的女人,竟然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男人?竟然隨隨便便嫁一個自己不喜歡的男人?竟然眼睜睜不做掉自己內心真愛但又不肯認識到的男人?所以我認為她這方面足夠蠢,甚至和她的精明不相符合,有點假吧,當然聰明一世糊塗一時的女人多了,所以我表示理解。
因為這部電影影響很大, 確實也是好萊塢黃金時代經典,所以我看了四五遍,後來我們學美國文學的時候,整個美國文學史竟然一點都沒有提到這本書,我有點奇怪,但能理解,畢竟我都沒有心思看第二遍書,而且我從初一查的資料就告訴我,這本書主要是被電影成就,書本身是屬於流行文化,沒有進入美國文學史冊,是可以理解的。

但我當時買的一本裝幀精美的初中生級別的世界文學名著導讀是有飄的,所以我心裡當飄是一本名著。

後來終於有一個女生忍不住問老師,為什麼美國文學史沒有提到飄?飄算不算名著?
老師一看就是這個問題聽多了,鎮定了一下,大聲的說,飄這本書在中國名氣大,在學生中很有聲望,但是這本書主要是滿足了作者對於南方老文化的懷戀,在整個美國都在思考和批判奴隸制和南方莊園文化的語境下,比如以福克納這樣代表的批判南方病態貴族文化的大家之作時,還有瑪格麗特這樣的作家死心不改,一心恢復老南方榮光,為舊的時代唱輓歌,這樣的思想境界就不夠,至少比起其他描寫南方文化的書,差得遠了。

老師的話話糙理不糙,瞬間就明白了飄的局限性,或者我沒有反覆看的原因之一,因為這本書確實是流行文化書籍,看一遍即可,看很多遍不至於,電影可以好多遍,但是書不至於。而且如果飄可以進入美國文學史史冊,那肯定還能擠進去很多書。至少當時在本科階段學習美國文學課的每本書,每一本都是大家之作,從文筆到立意到社會深度都是杠杠的。

我還記得很久以前查飄的背景,還有書的序言介紹過,瑪格麗特生長在亞特蘭大,內戰當時的主戰場就有亞特蘭大,所以幾十年過去了,整個亞特蘭大的社會,包括貴族,普通人,甚至黑奴都津津樂道,南方的榮耀和衰退,戰爭的盛況,美好生活的逝去,瑪格麗特從小耳濡目染,打算寫一本關於以自己家鄉亞特蘭大和更廣大的南方為主題的書。

屁股決定腦袋,作為南方人,作者周圍的人肯定更多是哀嘆家園的逝去和戰敗的不利。在飄裡面,前半截對南方極具讚美和懷戀,在戰爭進行過程中,也完全是希望南方勝利,格蘭特將軍的神勇,戰爭的突然失利,某個北方士兵的貪婪,也就是斯嘉麗和梅蘭妮打死的北方士兵,還有明著說是斯嘉麗經過棚戶區被欺負了,暗著不就是KKK黨對黑人的報復嗎?這一點我真的覺得沒法洗地,可能中國讀者覺得斯嘉麗二號老公真是神勇,我剛開始看的時候就覺得不對勁,為老婆報仇雪恥就要殺了那些黑人?電影里沒有具體描述,但書里好像也沒有說被強姦啊,貌似被摸了,被玷污了一下,我記不得了,但斯嘉麗不聽勸阻非要經過棚戶區,經歷危險區被調戲然後就有一幫白人拿著槍去棚戶區屠殺?確定不是美化歷史?南方白妞被玷污,南方爺們就拿著槍去干黑人,被逮捕了這一塊導師沒有怎麼渲染,不敢吐槽不公。但凡了解美國內戰歷史,尤其是戰後南方部分白人至上主義對黑人的暗殺和打擊,都不會覺得事情這麼簡單。

最重要的是斯嘉麗一直還念的家園tara,其實本質是瑪格麗特抒發出,以亞特蘭大人為代表的南方人對於舊有的老南方秩序的眷戀和堅持。但是南方社會在福克納和其他作者的筆下,所暴露出來的病態和腐朽是更被美國社會看中的。

對於好的文學作品的評價,肯定是看看作者的寫作立意。感覺國外小說很看重深度,批判度,社會揭露,人性展現。所以,這樣看來,斯嘉麗是一個非常符號化的女性,她的堅韌,自私,尤其是後面她還在用黑奴賺錢,當時才讀初一的我都覺得不該,雖然這樣能說明斯嘉麗這個女人心眼黑,能幹大事,但往深了說,代表了南方人的態度,代表了對落後的思想堅持,飄這本書寫在1938年,還在美化舊的落後的秩序,並且唱讚歌,學了美國歷史,看著那些鮮活的歷史記錄,就覺得飄這書洗的一手好地,唱得好一首大清國復興之歌。

從某個角度來說,瑪格麗特的書很重要,她的這本書展現了南方一部分的態度,對於南北戰爭的看法。她沒有完全美化南方,但她肯定有站在南方的立場寫悲歌,並且流露出老南方最後的驕傲和自,這在福克納的書里,被描寫成,戰後的南方貴族和奴隸們,還沉浸在過去的社會,無法自拔,一種病態,只是沒落的貴族,還要強撐,就跟阿什利似的。

這麼一比較,飄的立意是低了很多,社會批判力量小了很多,更容易算作是一個love story。用南北戰爭這麼宏大的背景進行了一場懷舊式的老南方愛情故事,跟顯得諷刺了。

當時我們學了福克納還有另外一個南方作家的作品,尤其是A Rose for Emily還是精讀了,雖然是短片小說,但是震撼感特別大,文筆和立意都高了好多。
------
客觀講,飄幫了我很多,斯嘉麗也幫了我很多,不是說我一定要成為斯嘉麗那樣的人(其實一度有這麼自私自我過,但和斯嘉麗也沒有必然關係,是我自己的選擇), 而是斯嘉麗幫助我認識自己,某些方面活成了斯嘉麗,比如大膽潑辣,敢愛敢恨,女權,自我,打破常規,打破男權,但某些方面堅決抵製成為斯嘉麗這樣的女人。

斯嘉麗這樣的女人,是一個很人物形象比較豐滿也比較接近很多女性甚至男性訴求的人物,很容易成為有慾望想獲得就要捨得手段的人的楷模,但是不是每個人最終都選擇成為的這樣的人,就見仁見智了

但是,斯嘉麗這個模型有一個很大的不可複製性,她太漂亮了,我們普通的人把世界上這麼漂亮的女性的經歷想拿來複制,太難 orz
看這種愛情故事或者網文爽文,最大的問題是基本我們複製不了他們的臉
而他們很多的經歷都是基於他們在看臉的世界有一張硬通貨

所以那些把斯嘉麗當做楷模的人一定要醒過來認清自己啊,可以借鑒,但不要全盤模仿啊
斯嘉麗某些方面真的很作,真的很蠢啊233


看了電影和小說的人來強答這一題。
其實斯嘉麗是有閃光點的,像喜歡艾希禮這件事上,可以看出如果她認定喜歡一個人,那麼會全心全意對她好。她很坦白,從不掩飾對他的喜歡。也不掩飾慾望。想要得到什麼會用自己的力量去得到。在經歷戰爭之後,顯然她是被大環境給改變了。但是就像瑞德說的那句,小姐,你可不是什麼淑女。是的,她不是媚蘭那樣讓人從骨子裡敬佩的好女人,也不是對誰都溫柔有禮的人。也有做的特別過份的時候,像木材廠里對待黑人時,她對管教黑人虐待黑人的領頭睜隻眼閉隻眼,也是因為窮怕了。餓怕了。站在勞工的位置上,斯嘉麗絕對是個蛇蠍心腸為了錢不顧別人死活的女人。但是她在農場一個人撐起一個家。殺死入室搶劫的小偷時,除了媚蘭,她身邊有任何人可以依靠嗎。她一旦倒下,整個家也就差不多垮了 。
堅強,在逆境中生存下來,養活一大家子人。這樣的內心強大的女人。大概也是不需要大家認同的。她自己也表明了這點。對於最後的結局。我不覺得有什麼慘痛的。當她說出,不管怎樣,明天又是嶄新的一天時。我倒是很願意相信瑞德會回來。跟命運對抗的人,永遠會贏得生活的青睞。至於她勾引妹妹未婚夫啊,嫁給不喜歡的人。當然也是她自私自利的表現,但是正是因為這些缺點,讓她變得更加富有真實性。真小人永遠比偽君子可愛。她可不是什麼瑪麗蘇女主角,不是斯嘉麗。她本身就是一個富有生命力的人。比起狡猾且有能力的斯嘉麗,艾希禮這樣的懦弱生活在過去不能適應時代改變的人更讓人覺得可悲吧。
是的,我是斯嘉麗死忠粉。


推薦閱讀:

TAG:影視評論 | 書籍評價 | 亂世佳人電影 | 飄書籍 | 亂世佳人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