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後來兩人都成了劉備的軍師,但最後劉備並沒得天下,那麼羅貫中為什麼要這樣寫?

個人疑惑:為了給劉備後面的三顧茅廬做鋪墊?
為了突出劉備在人和方面的優勢?為了強調天時地利人和不能獨存?能不能從作者的寫作意圖上來分析一下,我只想知道作者想要告訴我們什麼?


「廣告文案,一定要有煽動性」——三國著名營銷專家水鏡先生


因為龍鳳成翔


必要非充分條件


預言中只說『卧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沒有說「得了兩個,更加能夠安天下」,「得了兩個,更加能夠安天下」是後人自己的腦補,原文沒有列出這個條件,更沒有說「一個不得,就不能安天下」。所以這也只是個充分條件。
而事實上皇叔得了兩個,不是「得一」,所以沒得天下,預言也沒說錯。
這是個預言,也是個讖語。


得一可安天下是有條件的。因為得了卧龍、鳳雛併合理任用,皇叔才可由新野之敗得隴望蜀,終成一方土財主。皇叔晚年因二爺之死執意向東吳問罪,丞相是強烈反對過又安排了種種計策,可惜皇叔不聽,終至火燒連營七百里,在白帝城鬱鬱而終。皇叔死後,太子的表現就更差了。所以得一可安天下是在賢主的帶領下,你把一坨卧龍一坨鳳雛扔給漢獻帝,他只信宦官你能如何?
——以上根據《三國演義》,歷史派勿擾。


卧龍其心不小,鳳雛知其心而以死相退。水鏡先生慧極,隱匿了司馬這隻巨龍,使天下盡提防龍鳳。看三國演義,不是歷史劇,是一部模型化的鬥爭史。知乎上知道具體指什麼的也沒發現多少,算了,隨口答,不喜摺疊


為後面劉備如何在川地立足埋下伏筆。
得一可以安天下,意味著聽取一個人的戰略就可以安天下。
孔明是要先取荊州後得益州,龐統激進,勸劉備先取益州。劉備對孔明有猜忌,又瞻前顧後,導致先失龐統,後丟荊州,只能據守西川,孔明的隆中對失去作用。

這句話是水鏡跟他倆認識才這麼講,但那會能安天下的多了。
他就那麼一說,推薦給劉皇叔這個天下皆知的著名串門兒愛好者。
水鏡是個隱士,隱士是幹嘛的,你們玩你們打你們的,我跟邊兒上磕瓜子看熱鬧。
唯恐天下不亂,越鬧越high。


從數學角度上來說就是負負得正……


安天下和得天下,還是兩碼事的。
至少諸葛亮的出現,幫助劉備建立了一個三足鼎立的機會。而三足鼎立,比起群雄紛爭的時期還是要安穩不少~


這句話本身就是個悖論。

要是劉備得了卧龍,曹操或孫權得了鳳雛怎麼辦。
這天下到底歸誰?


「可安天下」只是說這個人有沒有安定天下的才能,至於最後真正能否安定天下也要看天時、地利、人和。如上面所說,劉備被火燒連營七百里使他喪失了一統天下的本錢,而他的兒子,不是能一統天下的人。


魏有荀,司馬等家族,王佐之才。吳有周魯呂陸各可保三十年無虞。
所以龍鳳這兩樽大神固然經天緯地,可是面對兩國雄厚的物質積累和不差的智囊團,也無法佔得絕對優勢。換做誰面臨魏吳兩座大山,都只能先入川捏劉璋軟柿子吧。
此二君能把流浪軍劉備帶到最後三分天下,已經可以算是神操作了。


1諸葛 = 天下
1諸葛 + 1鳳雛 = 1/3 天下


劉備的江湖班底太弱了,曹操攜曹和夏侯雙倍大氏族,孫權繼承軍伍班底,都比他靠譜。


一個和尚挑水吃,兩個和尚抬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


可 = may

表示可能性,而非必然性。

卧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 = Either Wolong or Fengchu may help his Lord to win the world.


名氣而已。「卧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只能說明這兩個人牛X,正如倚天屠龍之二十四字箴言。


補藥自來。

三國期間立flag的典範。另一個是魏延的誰敢殺我。


鳳雛掛了啊,然後諸葛亮入川,關羽水淹七軍,大意失荊州,如果不丟掉荊州,鹿死誰手還不知道呢


安天下非奪天下


推薦閱讀:

TAG:劉備 | 三國演義書籍 | 羅貫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