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產黨員不應該聽瓦格納嗎?

今天閱村上春樹的《襲擊麵包店》,裡面有一句話叫「共產黨員不應該聽瓦格納」。作為一個音樂小白題主大概了解了一下瓦格納生平,在一段長時間內和尼采是好朋友(認為代表他們的思想相近)。尼采是一個另闢蹊徑的人,讚美酒神崇拜,觀點明顯是反形上的絕對藝術自由。這樣要如何定義瓦格納的思想軌跡?而所謂共產黨員的思想,我想在和瓦格納對比的情況下應該是歸納為反絕對真理反形上,這樣春上春樹想表達的是瓦格納是個真理而形上的人?

補充:看了諸位的答案大概覺得自己的思路有一個錯誤,的確不應該非此即彼地把瓦格納和尼采對立起來這樣定奪他的思想。而關於看到作品直接去了解生平和他的思想的方法可能在音樂領域也不適用?題主中文系同學,可能在解讀作品的思維上有些定式了。總之謝謝大家的回答~


共產黨員當然可以聽瓦格納,任何人都可以。時至今日,依然有意或無意地給瓦格納的音樂添加上許多音樂以外的屬性,可能說明並沒有聽懂瓦格納,且對他的生平缺少了解。至於村上春樹,他在作家群體里是屬於非常了解古典音樂的一類人,還曾經出版過一本與小澤征爾的談話錄(當然,他在談話中也時常表現得十分外行),說他聽不懂瓦格納的音樂我是不相信的。

《襲擊麵包店》是村上春樹的短篇小說,小說自然是虛構的,小說里的句子更不能被看作是作者的觀點。我沒有讀過這篇小說,無從猜測這樣一個論點的語境是什麼樣的,但看題主的意思,似乎是對瓦格納的反猶主義傾向,而不是他與共產主義之間的關係感興趣。

瓦格納是反猶主義者嗎?1850年,37歲的瓦格納在萊比錫的NZM雜誌發表過一篇叫「Das Judenthum in der Musik」的文章,譯為「音樂里的猶太性」或「音樂里的猶太主義」,瓦格納在撰寫此文時特別使用了一個叫「Freigedank」的假名,意思是「自由思想」。在這篇文章里,瓦格納對猶太人的藝術創造,特別是梅耶貝爾與門德爾松等猶太音樂家進行了抨擊,其種族主義傾向在其中是顯露無遺的。

關於這篇文章,有幾個關鍵的信息需要了解:

其一,在瓦格納寫作此文前一年,他因為參與德累斯頓1849年的五月革命,被薩克森政府驅逐出境,不得不開始了流亡生涯。德累斯頓的革命運動是巴庫寧等人發起的,可以被看作是1848年烽煙遍布歐洲的1848年革命的一部分,大體上的訴求是反對君主與貴族統治的。不過,瓦格納參與這次革命運動並不是純粹因為他的政治理念,而是與他的藝術追求有關的。1845年他的《唐豪瑟》在德累斯頓上演後反響平平,這導致他的新作品《漂泊的荷蘭人》被德累斯頓拒絕上演。瓦格納由此認為德國的音樂體制已經嚴重腐朽了,他希望藉助政治運動的力量來改變音樂界。五月革命是以失敗告終的,瓦格納先是逃到了魏瑪,又輾轉逃到巴黎,最後跑到了蘇黎世。

薩克森政府頒發的通緝令如是說,「瓦格納,37到38歲左右年紀,中等身材,棕色頭髮,戴眼鏡。」

第二,瓦格納對德國音樂界的不滿早已有之,而他一直以來最為不滿的就是音樂史上聲明最顯赫的猶太作曲家門德爾松。但瓦格納對門德爾松的不滿最初並不是因為後者是猶太人,而是因為他的音樂太傳統,名氣又太大,因此阻礙了德國音樂在未來發展的可能性。1847年,年僅38歲的門德爾松英年早逝,這幫助瓦格納鼓起了向音樂界傳統勢力開炮的勇氣。在《音樂中的猶太主義》里,瓦格納尖酸刻薄地說猶太人跟德國的音樂傳統之間根本沒有任何聯繫,他們只能寫得出膚淺和矯揉造作的音樂。然而這一論點能證明瓦格納是反猶的嗎?我認為並不見得。一種合理的解釋是,瓦格納因為門德爾松阻斷了德國音樂創新的道路而反感他,而門德爾松是猶太人,因此他選擇了以開地圖炮的形式,通過攻擊猶太人來反對門德爾松。

第三,瓦格納發表《音樂中的猶太主義》一文的雜誌NZM,全名Neue Zeitschrift für Musik(新音樂期刊),是由作曲家羅伯特·舒曼本人發起的著名音樂刊物,正是音樂界所謂「保守勢力」的主要陣地之一。不過,雖然這份刊物地位顯赫,但讀者僅有不到一千多人,因此瓦格納本來希望通過這篇文章引發軒然大波的企圖並沒有得逞,僅有門德爾松的前同事莫舍雷斯(Ignaz Moscheles)以及其它幾個音樂學院的教授寫信給編輯部表示了反對。除了這篇用假名寫作的文章之外,瓦格納幾乎再也沒有公開表達過明確的反猶思想——直到1869年。

1869年,《音樂中的猶太主義》再版,這次瓦格納使用了真名

第四,1869年,瓦格納突然決定再次出版《音樂中的猶太主義》,並且這次使用了真名。在修訂原文時,他明顯將攻擊他人時的語氣減弱了許多;而在新增的一篇幾乎與原文一樣長的後記里,他將自己的反猶主義同這一時期的民眾思潮以及政治發展結合起來,試圖為這種思想的產生給出合理的緣由。以今天的視角來看,瓦格納的解釋是有合理性的:19世紀後半葉,反猶主義傾向幾乎在德國社會各界開始出現,而這是與德意志終於實現統一且國家強盛是密不可分的,這股思潮一直發展到了20世紀初,強大的德國發動了兩次世界大戰,數以千萬計的人們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瓦格納雖然是偉大的音樂家,卻也僅僅是一個個體,在那個時代有反猶主義傾向的德國人並不在少數。事實上,《音樂中的猶太主義》再次出版後雖然輿論嘩然,但公開發表文章支持瓦格納觀點的著名人士相當之多。

從瓦格納的音樂里,我們可以聽出作曲家的反猶傾向嗎?也許有,但這僅僅是人們的猜測與臆想,無法得到真憑實據的證實。比如說《尼伯龍根的指環》里的阿爾貝里希和米梅,《紐倫堡的名歌手》里的貝克梅瑟,《帕西法爾》里的克林索爾。但是把這些人物想像成猶太人並不是這些角色最準確的解讀,至少不會是唯一的解讀。舉例來說,蕭伯納的《完美的瓦格納黨人:尼伯龍根的指環評論》(The Perfect Wagnerite: A Commentary on the Niblung"s Ring)里,作者認為「指環」是一個共產主義寓言,它象徵著資本主義社會必將因其內部矛盾而走向崩塌。蕭伯納還寫到了阿爾貝里希帶領尼伯龍族人打造指環的場景,說這正是工業資本主義社會的場景,就像恩格斯的《英國工人階級的生存狀態》一書里所寫的那樣——這似乎是共產黨員應該聽瓦格納的理論依據?

阿爾貝里希鑄造指環。圖片攝於紐約大都會歌劇院。? Beatriz Schiller 2013我們當然不會因為蕭伯納近乎強詞奪理的解讀就認為瓦格納是共產主義者,正如我們應該更加辯證地看待瓦格納的反猶主義思想,特別是在《音樂中的猶太主義》發表一個半世紀之後的今天。他的反猶傾向以及他的音樂作品誠然曾被希特勒以及納粹政權所利用,但貝多芬、布魯克納與理查·施特勞斯也同樣是被利用的。反猶主義是人類歷史上出現過的最可怕的思想,但我們不能因此就將曾與之發生關聯的所有事物都屏蔽起來,因為瓦格納的音樂中有太多美好的東西,甚至是人類音樂文明最偉大的精華所在。如果僅僅因為他的某種思想就摒棄他的作品,那我們與反猶的人又有什麼區別?


以色列建國後曾經長期禁止瓦格納的音樂在以色列演出。一直到2001年柏林國家管弦樂團在「以色列文化藝術節」的最後一場演出之後,因為觀眾不願退場要求加演,才偷梁換柱的演奏了瓦格納的的作品《特里斯坦和伊索爾德》,打破了這一禁忌。結果當場就有觀眾發出噓聲和敲大門進行抗議。事後更有以色列報紙聲稱這是公然對以色列進行文化強姦。要不是樂隊指揮巴倫波伊姆自個就是阿根廷猶太人的話,估計早就被貼上新納粹分子的標籤了。

以色列人之所以對瓦格納這麼敏感,無非是因為瓦格納是當年希特勒最喜歡的作曲家。元首曾經聲稱:「誰不了解瓦格納的音樂,就不真正了解國家社會主義。」而已。至於說那是因為瓦格納的反猶思想,那就純屬扯淡了。莎士比亞也反猶,在威尼斯商人等作品裡沒少對猶太人進行抨擊諷刺。可是以色列並未禁止莎士比亞的作品在以色列演出。

對了,尼采和叔本華也是希特勒最為喜歡的兩位哲學家。


好糾結,我是不聽瓦格納呢,還是退黨呢。。。。


我是專業古典音樂愛好者的老婆,專業古典音樂愛好者已經遺世獨立不發表見解了,我覺得這樣很不好。所以就說兩句,但是不具有專業性質判斷,是個人欣賞感悟,尚在修行中不要黑我,不然我請專業古典音樂愛好者出山羞辱得你回家找媽媽。

我是堅定的人作分離信仰者,尤其在音樂上,如果說文字可能承載一個人的思想模式,那麼我認為在音樂中這種情況就非常稀薄了。比如貝多芬是非常progressive的人,但是這和他的音樂並無太大關聯,老貝如果硬要貼標籤也就是情緒性大和信息量怡人。但是瓦格納的問題確實特殊一些,因為他最有名的作品是歌劇......歌劇的話就有「劇」的存在了,如果音樂只能稀釋地承載個人思想的話,瓦格納親自捉刀的劇本,可以說是展現了他當時一定的想法的。有趣地吐槽,瓦格納自己對自己寫的劇本非常滿意,而我看各種改編以前的任何歌劇的時候都覺得,劇情和文學性都實在是天雷滾滾的,當然嘍,大家都知道點不在劇上。

我個人看過指環的齊格菲爾德和湯豪舍,其他都是零零散散聽的不算它。我覺得瓦格納個人如果要貼標籤的話是自我中心的大帝國主義(不要狹義理解這個詞),他對極端美學有瘋狂的執念,而且有強烈的表現欲試圖告訴聽眾,不,應該說是試圖「教導」聽眾。我覺得可能從這個角度出發是在共產主義的另一端了。

他和尼采也確實是好朋友,但是更大程度上是尼采對其音樂的膜拜,而任何一個人要膜拜瓦格納是非常自然的事情。瓦格納和香菜很像,喜歡他的人極度喜歡,討厭的人也極度討厭。我個人剛剛聽古典樂的時候覺得他的東西信息量大到像強姦,修行了好多年以後才覺得沒什麼問題了。

而被強姦感是瓦格納音樂非常重要的一個特徵,由於古典音樂的發展過程導致的,瓦格納和布魯克納正好在一個信息量爆髮式發展的一個拐點上。當然也因為他本人超級厲害啦。

這是瓦格納音樂給我的感受,不知道題主能不能感知到我的意思並理解這句話。我個人認為,從瓦格納---尼采---理解這句話的邏輯是不對的,還是直接從瓦格納---共產主義之間找對立關係。畢竟哲學不是二元論,非此即彼本來就不對了,如果當中還有個二傳手再來二元論非此即彼一下,就偏得厲害了。我的意思是你不要找尼采擠在當中做這個二傳手。

我覺得好亂,總之我要表達的是,最好從一個人的作品去了解他的厲害之處,而不要從生平。而對從沒聽過古典樂的孩紙們,我打死都不會推薦瓦格納,這個簡直就像內功都沒有就要練乾坤大挪移,是跳級行為。所以你想花很小的代價理解這句話是不太可能的。要不要來聽古典樂的說?可好玩兒樂!

最後我吐槽一句,說共產黨員不喜歡古典樂的簡直是根本沒聽過任何古典樂。這讓數量巨大的,對現當代音樂產生巨大影響的俄系音樂家身處何地?!


共產黨員結婚要放國際歌步入禮堂嗎嗎,可憐哈哈


誰都可以聽瓦格納
就像誰都可以追求愛和美

好人和壞人都有這個權力

但是聽音樂……
建設不了黨性
改善不了品德
拯救不了智商


希特勒借瓦格納之名去行醜惡之欲
錯的不是瓦格納
錯的不是音樂

藝術和美本身是中性的

極權不是


共產黨員可不可以看《通往奴役之路》之類的書?

可以,當然可以。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不但可以看,有空的話更應該仔細看,對比馬克思主義著作去看,一邊調查原文誕生的時空背景和物質基礎一邊去看,與如今的社會現象聯繫起來看。——總而言之,帶著批判的眼光去看。

連寫成文字的異論都可以看,遑論瓦格納的音樂?

當然,以上討論針對的是共產黨員。

至於8300萬TG成員,就我所接觸到的那一部分而言,他們大都很忙——《太子妃升職記》都追不過來呢,誰還有空去看什麼《通往奴役之路》啊?

什麼?你說瓦格納?那是啥?

(當然啦,「至於8300萬TG成員」云云也可能得怪我自己層次太低、圈子太陋。)


窩覺得可能1瓦格納本身是一個民族主義(甚至有種族主義)+國家主義者,共產主義者恰恰與其相反2從意識形態論角度看,瓦格納的藝術受他的階級影響。


共產黨員也可以駕駛伊爾-2炸了瓦格納的老家。。


——知乎呢,最近發表了一個問題說呢,瓦格納會透過一些渠道去影響、干預共產黨員的世界觀,共產黨員不能聽瓦格納。 你對這個看法有什麼回應呢?

——沒聽到過!

——這是村上春樹說的。

——村上春樹說的就是真的了? 你們知乎用戶千萬要注意了,不要見著風是得雨,拿到一本書,裡面的話本身也要判斷,明白這意思嗎? 假使這些都完全不是作者本意的東西,你再去亂講一遍,你等於——你也有責任吧?!


這其實是一個非常好非常值得討論的問題。

但我建議題主改一下這個問題的題目,改成「瓦格納的音樂是否有其政治特徵」或者「聽瓦格納的音樂是否有所禁忌」這樣的描述可能更加合適一些。

畢竟村上的原文也並沒有下「共產黨員不能聽瓦格納這樣的結論」,只是為了烘托小說中那種「不對勁兒」的感覺,甚至最後還加上了「我不知道這種行為究竟是不是正當。那是我無從判斷的領域裡的東西」這樣的文字。

當然更重要的是,我不希望我辛辛苦苦寫的答案連著這個問題「因不符合知乎內容規範而被刪除」。

好了開始說正話,「共產黨員不能聽瓦格納」這話自然是瞎扯,但對於瓦格納和他的作品,卻也真的很難做到「人作分離」。

因為瓦格納和他的音樂對於一些群體有其天然的敏感性,特別是猶太人。直到今天,瓦格納的音樂在以色列也還是一塊禁區。

瓦格納雞腸小肚、喜怒無常、坑蒙拐騙、淫人妻女……這人的人品有多渣,大家上假藥網一搜索,八卦一堆一堆的,我也就不贅述了。

這些也真的沒什麼,但凡藝術家似乎也沒幾個精神正常私生活檢點的。然而瓦格納卻有另一個身份是絕對迴避不了的,他是一個反猶主義者,甚至還有點兒極端。

「對於你們,唯一能夠救贖你們的方式就是毀滅,你們也許只能夠從毀滅中重生。」

這句話中的「你們」指的是猶太人,出自瓦格納的一本臭名昭著的小冊子,叫做《音樂中的猶太性》。

ok,我知道你要說瓦格納寫的文章是一回事兒,他的音樂又是另一回事兒,那麼他的音樂作品中是否有「他反猶主義的影子」呢?

表現最露骨的無疑是《帕西法爾》了,Amfortas王受到「異教徒(猶太人)」的誘惑,血統墮落;Parsifal意志堅定坐懷不亂保持了種族純凈,拯救了「聖杯騎士(雅利安人)」;還有《指環》中高大的Siegfried與狡詐的Mime和矮小的Alberich的對比是為了象徵什麼?難不成是霍比特人?

好吧,你說我對瓦格納的作品解讀了,《帕西法爾》中Kundry最後不還是被拯救了嗎?《指環》中的設定無非是劇情需要,需要製造對比和衝突……甭管瓦格納人品有多渣但他的作品偉大啊!氣勢磅礴啊!他的音樂好聽到爆啊!

這個我不得不承認,可不巧的是元首也是這麼想的,而且比起我們不知道要狂熱多少倍。所以儘管瓦格納死的時候元首還沒出生呢,還是被元首強大的光環buff了。而且毋庸置疑的是,瓦格納的作品風格恰恰極其符合納粹的審美品位。

@陳如業 提到的「音樂只能稀釋地承載個人思想」這個說法,固然有其道理,也許單靠音樂確實無法精確的傳遞「個人的思想」,但對於瓦格納和他的作品來說,這話確並不怎麼適用。瓦格納從來沒有滿足於只做音樂,他也從來沒說自己寫的是簡單的「歌劇」,他做的可是「樂劇」!是「整合了文學、表演和音樂的綜合的藝術形式」,坑了路德維希「」(我就是要把這傢伙名字中間這個數字加粗加引號,別問我為什麼,我任性。)那麼多銀子修了個拜羅伊特節日劇院,就為了演出自己的作品,去拜羅伊特聽瓦格納那是簡單的聽音樂嗎?那是去朝聖好不好!

豪華莊嚴的排場,強烈的儀式感,其實磅礴的音樂……隨便哪一條都是納粹的最愛啊!也許對於「傳遞個人思想」音樂可能無能為力,但對於「統一眾人思想掀起群眾的情緒」,音樂的作用確是無可替代的。

也許元首和愛娃殉情的時候是不是在聽愛之死已經無從可考,但是瓦格納的音樂被納粹廣為使用這點兒那是毋庸置疑。演說的開場、電視的背景音,甚至押送猶太人去集中營的列車上……

我想這也是以色列禁止瓦格納作品最主要的原因。瓦格納的音樂本身無罪,但當它已經成為一種文化符號時,演奏他就是在揭猶太人心頭上那塊最痛的傷疤。

講到這兒,似乎有點兒政治不正確,因為開頭我的觀點是「共產黨員不能聽瓦格納」這種話是在瞎扯,而在這之前我都是在把瓦格納和他的作品往火坑裡推啊。

恩,馬上就要講到重點了。納粹之所以能夠藉助瓦格納等人音樂達到「洗腦」的效果,其罪並不在「瓦格納」,而在於納粹指定了人們只准聽「規定的音樂」。

無論其思想行為多麼反人類,納粹這個以一個三流畫家為首的政黨在藝術方面還是頗為重視的。他們詳細的規定了哪些藝術作品是「被鼓勵的」,哪些作品是「被禁止的」。這張單子我草草整理了一下大概如下:

被納粹認為是德國英雄的作曲家有:

巴赫

貝多芬

瓦格納

布魯克納

不是德國人但被納粹接受的作曲家有:

李斯特

肖邦(不知道為啥,納粹甚至還為其建過紀念館)

羅西尼

柴可夫斯基

威爾第

普契尼

直接投奔納粹的作曲家有:

理查 施特勞斯(這傢伙作品在以色列的地位與瓦格納是一樣的)

卡爾 奧夫

前期被演奏後期被禁止的作曲家

斯特拉文斯基

巴托克

直接被禁止的作曲家有(但凡你查查那時候有作品的且是猶太人的,基本上都被禁了):

門德爾松

馬勒

勛伯格

好像展的有點兒太開了,回到論點,按照這個題目的陳述,「共產黨員聽瓦格納」,這並沒有啥;但如果「只聽瓦格納」且無腦的認為瓦格納就是電就是光就是啥啥啥的,那就有點兒問題了。

總之,百家爭鳴,百花齊放才是對於藝術應該有的態度。(有人之前說過這個么?我不知道哎~)


真是,全中國沒有幾個不用瓦格納的結婚進行曲作為伴奏吧~
按你這個意思,結婚的時候,婚禮上的共產黨員要把耳膜捅破了???
看來題主也沒大體了解瓦格納吧。。。
以後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永遠記住一句話:在政治居上的社會裡,才會有思想的對立以及對錯的明確分界線。而在生活居上的社會裡,只有利弊沒有對錯。(小孩才分對錯,大人之分利弊)


政治居上的社會隨著文革結束已經結束了,請不要在拿「主義宗教」一類的思想,來思考當今的中國,現在的中國,只看現實,只看利弊。

另,普及知識:
瓦格納的《婚禮進行曲》,它原是三幕傳奇歌劇《羅恩格林》里的一首混聲四部合唱。在歌劇《羅恩格林》里,有兩首婚禮音樂,一首是第二慕里,羅恩格林和愛爾莎到教堂舉行婚禮時的慶典音樂《到明斯特去》;另一首是第三幕第一場開始時,貴婦們引導新人進入新房的混聲合唱。但是,後一首比前一首要流行得多。通常人們提到瓦格納的《婚禮進行曲》,指的就是這後一首。它的旋律優美,速度徐緩,莊重而抒情。


希特勒說,如果要了解納粹主義,就必須要先了解瓦格納。
因為他是瓦格納的鐵杆粉絲,他認為瓦格納的作品深刻的體現了日耳曼民族的民族精神,這也成為納粹主義的思想來源之一。

最後一句本來是想開個玩笑黑一下ZG說共產黨不喜歡古典樂的,但是看了樓上的回答之後我對最後一句扯淡的話表示抱歉並加以修改。但是,不討論格林卡,柴可夫斯基,據我所知,在蘇聯歷史上,蘇共曾經對肖斯塔科維奇,普羅科菲耶夫等蘇聯作曲家進行過多次批判,粗暴干涉音樂家的創作。這也就直接導致了在建國初期,我國在音樂創作領域對於音樂題材的局限,並且我國對於古典音樂的態度基本上是以蘇聯音樂為轉移的,到了60年代就更別說了,只要是古典音樂就必須批判。


瓦格納發明了時光機,穿越到20世紀來參加革命么


共產黨(馬哲)什麼時候反對絕對真理了?
就真理的客觀性而言,任何真理都是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認識,都包含不依賴於人的客觀內容,承認客觀真理,也就必然承認絕對真理;
  (2)就人類認識的本性來說,完全可以正確認識無限發展的客觀世界,每個真理的獲得都是向無限發展著的物質世界的接近,承認世界的可知性,也就必然承認絕對真理;
  (3)從真理的發展來說,無數相對真理的總和構成絕對真理,承認認識發展的無限性,也就必然承認絕對真理。
順便說一句,真理是客觀存在的不以村上春樹的意志而轉移。


我還以為按照蘇共和中共(70年代以前)的風格,應該蠻喜歡瓦氏的宏大飽滿激昂古典呢~總不能說因為「寇愛之」我就不能愛之吧。
至於題主提到的那句么…可能是基於納粹很推崇瓦格納吧


為什麼不能?

文革時期出版的《尼伯龍根指環》中譯本介紹:女共產黨員布倫希爾德受列寧囑託找尋馬克思和燕妮的戒指(革命聖物),並照顧烈士遺孤齊格弗里德。即將成功卻遭到蘇修背叛。最後在毛澤東思想指引下高唱東方紅與帝修反同歸於盡。結尾大合唱被譯為國際歌。

轉自貼吧


我倒是好奇黨員可不可以聽《彌賽亞》


挺諷刺的。蘇德戰前「莫洛托夫--里賓特洛甫」協定生效時,斯大林同志認為大家應該更熱愛法西斯主義者,覺得大家愛得太晚,就應當愛得更深沉,像半老的寡婦愛上隔壁年輕的小夥子一樣,所以在戰前直接命令在大劇院上演《女武神》,由有一半德國血統的艾森施坦因指揮,以示小鬍子和革命導師間的深厚情誼。公演十分隆重,黨和國家領導人及社會各界群眾代表及法西斯公使紛紛來席,評論文章一片讚美,又是藝術戰線上的一次勝利。大家都喜歡瓦格納,因為斯大林喜歡瓦格納…
突然,戰爭爆發了,國家社會主義的瓦格納被從節目單上劃掉了,所有的評論家和音樂家又開始開起嘴炮來。他們說瓦格納交錯了朋友,到錯了地方,做錯了事。誰會喜歡瓦格納?一個純潔的布爾什維克共產黨員是不會玷污自己的,從來沒有過這回事…
呵呵


共產黨員不一定是共產主義者!


推薦閱讀:

著名古典音樂作曲家們本身的演奏水平如何?
在鋼琴演奏中如何強化對複雜作品的閱讀?
每年維也納新年音樂會上,《拉德茨基進行曲》都是作為壓軸返場演奏的作品嗎?這個傳統是從何時開始的?
王西麟算中國的音樂大師嗎?

TAG:音樂 | 歌劇 | 理查德·瓦格納 | 古典音樂 | 尼采Nietzsch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