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留學生回國都去留學機構當老師了?

自己也是準備去國外讀書的人,但看到這麼多留學機構的老師都聲稱自己是某國外名牌大學畢業的,自己有點噁心了。我要是國外畢業後也混成這樣,我學的技術不是白學了。


不記得誰邀請的

==就是這些破事==

沒出過國 土鱉一枚

升學指導一名

誰說畢業就一定做和自己專業相關的工作?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

而且培訓留學行業比很多工作薪資高很多 讓很多人在某些城市可以有能力買房

很多專業出來就業確實很不好

==名校畢業==

雖然是做這個行業的,真心遇到很多偽造學歷的人。。。

還有,什麼算是名校?很多所謂名校的項目都不是那麼Selective的


原因一:出國考試老師工資高

出國考試產品本身價格就高,相對來說老師工資更加給得上價。有名校畢業的光環 + 學生反饋好,那簡直就是拿錢拿到手軟,一個暑假賺一輛奧迪A4不是夢(2010年以前)。近幾年由於歸國人數累積過多 + 機構紛紛流行小班教學降低了課時費,一個暑假雖然一輛A4是不行了,但在二線城市一個月平均1~2萬塊還是很普通的,一線城市再加個1~2萬吧。缺點當然也多得是,你們隨意搜一個出國機構老師的吐槽帖就好,我就說一個只有業內老師才有切身體會的:容易產生報復性消費,反而攢不下錢。

原因二:相對來說門檻不明顯,容易跨行業上手

好老師的門檻雖然很高,但不是學歷的高,而是素質、意識和風格的高。但是對於這種無法量化的事情,機構是沒法在招聘時候就過濾出來的,只能先用著看看。教育行業老師一直處於稀缺狀態,壞老師和一般老師都不夠用(雖然工資低),哪裡還有心情去把看起來可能會成為好老師的人拒之門外?因此,留學生、名校畢業或者某方面優秀的人,教育行業一般都願意給其機會來嘗試做老師。管你什麼專業,只要你英語OK,長相優於潘長江,普通話好於郭達,基本都給實習機會。名校畢業更不用提了,重點培養。淘汰率當然很高,這是後話。至少,容易進場。

原因三:小機構缺啥補啥

大機構一般不需要過分打老師牌,與其包裝出一個然後目送其自己單幹,還不如通過品牌/教材體系/課程結構等等非教師因素來凸顯價值,這也是大機構現在的趨勢;而小機構就不一樣了,要名氣沒有,要規模沒有,要逼格也沒有,那最簡便的吹牛姿勢就是「我們有XX名師」了。這個XX可以是十年經驗,可以是大機構頭牌,當然也可以是名校畢業。

原因四:就業形式不佳

08年以前名校畢業生的夢想大都是四大或者投行,根本看不上教育行業,那薪水完全不是一個級別。但是08之後金融業全線收縮,雖然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多了,但已經明顯消化不掉那麼多名校校友,那麼,除了去創業套期權,來教育行業也成了看起來不是那麼遙遠的選擇。

原因五:其實,各個行業的留學生都很多

在我曾經就職的某國企,一個科室裡面7個人,5個是留學生。不是留學生的那兩個,是領導。那是在2012年。現在,恐怕只會更多。你看看每年恐怖的留學生人數,高薪行業被這些人充滿是很正常的事情。

最後,對於題主對於留學機構老師的些許不屑和對自己在學校所學技術的使命感,自然有社會來教你做人,我就不代勞展開了。


遊戲里這叫做老玩家帶新人打怪練級。

既然自己的路總會走進瓶頸,何妨帶新人走走原來的地圖。

我看回答里有說什麼高薪,情懷。高薪的事多著呢,有的是比這行性價比更好的活兒,情懷的事太假,騙騙自己就好,不必拿出來忽悠賣錢。


等你混回來就知道了


出國補習的時候,我可是滿世界的找牛逼的老師。國外名校雖然不能代表什麼,但起碼不至於太差。


同問


推薦閱讀:

推薦信的客觀性有保證嗎?在外國的教育體制中推薦信的作用有多大?
學電影的出國留學回來都在做什麼?
留學 墨爾本的迷茫?
為什麼中介都說我能去東大?我可是學渣
如何自己準備一套申請留學的景觀作品集?

TAG:留學 | 留學中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