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為什麼選擇自己為格力代言?
今天朋友圈一條董小姐的廣告,整個朋友圈炸鍋了。這個背後讓我想到了這個問題。
記得很多年前格力也是請過成龍大哥來代言的,那時候的:「好空調格力造,格力掌握核心科技」真是深入人心,一度認為格力空調就是最好的空調。
之後就是各家老闆為自己的公司代言,包括聚美的陳歐,這是否未來會成為另外一種新的代言模式,企業負責人為自己公司代言。網上有一種說法:
對其中原因,業界有兩個猜測,一是作為國際巨星的成龍,受到格力「世界名牌」等負面消息的拖累,不願意再因此影響自己「大哥」的形象;二是格力自爆的「節約成本」說,董明珠親口表示「動輒花幾千萬元請一個明星代言是一種浪費」。到底是真的為了省錢,還是格力空調業務增長到了真正的瓶頸區?
她是在努力保住格力電器免於動蕩,頹敗,乃至毀滅。
——我沒有危言聳聽。
你有沒有見過,本地政府,國/資/委一門心思想把國有中國企業賣給外國競爭企業,縱使是以一個中國優秀企業隕落,一個民族品牌的被雪藏為結果也在所不惜?
你有沒有見過,為了獲得絕對控制,政/府官員和企業家爭鬥多年,不惜以企業失控為代價,導致企業一片混亂奄奄一息?
你有沒有見過,一個風光無限優秀企業家,身陷囹圄,鋃鐺入獄?
不管你見沒見過,這都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企業史上從不缺少的戲碼,在案例名單上,隨意可以列出長長的一串:小護士,大寶,南孚電池,中華牙膏,健力寶,褚時健,李經緯……
這些劫難,格力都經歷或者險些經歷過。
首先,我們要講清楚格力的股權結構(見下圖),我們所熟悉的那個格力,那個造出了千家萬戶的格力空調的格力,龍頭老大的格力,成就了董明珠的格力,是指處於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的格力,請一定要注意格力後面的「電器」二字,和處在股權結構上面那個格力集團公司,珠海格力房產,都沒有什麼關係。
以上是2015年的股權結構,在06的格力年報上,股權結構是這樣的。
簡單點
珠海格力集團,前身為「珠海特區經濟發展總公司」,從這個名字就可以知道,這是一個帶有濃厚行政色彩,為了應付「政企分開」政策設立的外企業,內衙門的行政性企業,其歷任董事長除朱江洪(原格力電器董事長)外,都是由珠海市國資局幹部調任。自94年左右,格力走入正軌以來,其利潤的90%都由格力電器貢獻。
從1991年(格力電器創始之年,前身為一空調小廠海利,年產空調2萬台。)到2003年,在朱江洪與董明珠管理下的格力電器從一個不起眼的空調小廠,成為營收過百億的國內空調行業龍頭老大,並牢牢佔據這個龍頭老大位置至今。
兒子出息了,本是好事。但是爹的心眼太多,慾壑難填,「父子之爭」在所難免,家裡永無寧日。同樣在這段時間裡,作為上級母公司的格力集團,進行無序的多元化,投資房地產和諸多子公司。有些子公司,如格力小家電,和格力電器指向同樣目標客戶群體,不但白白使用格力電器打出來的格力品牌,更與格力電器存在著潛在競爭關係。通俗地說,大兒子開了買賣賺錢了,把利潤孝敬老子,老子四處亂花也就算了,還讓其他的兒子亂開鋪子,拿著大兒子打出來的字型大小開字型大小李鬼裝李逵,擱在誰心裡都發堵。
珠海格力集團
為此,「父子」雙方進行著多年來的爭奪,朱江洪多次向集團提出收縮格力品牌使用,由格力電器收購格力小家電等多元化企業屢遭拒絕。到2003年,這「父子反目」到了劍拔弩張的地步,代表著「格力集團」立場的財經記者公開發文,炮轟格力電器集團董事長朱江洪是褚時健式的人物,而彼時,褚時健正在鐵窗里度過第四個年頭。父子之爭已經鬧成」通電全國「之勢,那個不惟命是從,俯首帖耳的大兒子,再不聽話,鐵窗生涯不是不可能的!
新華網廣東頻道
這篇在國內財經新聞界(包括新華網)上公開轉載的文章毫不避諱,公開寫到:
「了解內幕的人都知道,格力集團內部歷來存在著最高領導權力之爭。」
在這種拔刀相見的情況下,朱江洪在身陷囹圄的威脅和對道德品質潑髒水襲擊面前,以高風亮節和頑強毅力頂住了壓力,終究是保住了格力電器的獨立自主。
兒子既然管教不了,那就賣,格力集團依仗著控股一半的絕對大股東身份,決定將格力電器賣給美國開利,儘管已經有無數的前車之鑒,賣給國外企業的優秀民族企業,沒有一個有好下場,這仍然改變不了國資委,格力集團出賣格力電器給外資企業的決心。
"開利收購格力計劃"流產的內幕
對於開利收購,格力電器行了強烈抗爭,朱江洪多次,公開表達反對意見,然並卵
「2005年7月底,躊躇滿志的開利集團準備進駐珠海格力電器,展開收購前的盡職調查。「直至此時市政府才把相關收購方案透露給格力電器管理層,後者的震驚和抵觸其實可想而知。」
真正拯救格力免於被出賣外邦,肢解雪藏命運的是證監會一紙關於股權分置,實行「全流通」的股改意見——儘管這個意見並非針對格力而發。
就這樣意外地,格力電器被保住了。
2006年,經過艱難的博弈,朱江洪任格力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總裁,給格力電器撐起了一個保護傘,成為董明珠的堅強後盾,免去她的後顧之憂,讓她能夠專心去對付市場上敵人。然而此時,朱江洪已經60歲高齡,無論他多麼願意堅守這個陣地,留給他的時間,不多了。
2012年,在格力集團橋頭堡堅持了6年的朱江洪退休,由於朱董配時代打下的堅強基礎,董明珠接下了朱江洪的接力棒,但是,她只獲任格力集團的董事長,珠海市國資委,仍然控制著副董事長,總裁,黨委書記的關鍵人事安排,並立即空降了周少強任格力集團總裁、黨委書記。
國資委空降董事人選遭否決 格力中小股東完勝
周少強被撤職 格力集團控制力或削弱
隨著朱江洪的離去,格力電器原生管理團隊對企業控制權的穩定性,已經出現裂痕。無論如何,即使沒有意外,隨著時間的推移,董女士日益增長的年齡,增加的是國資委手頭的籌碼——時間在她的對手一邊。
2012年,也就是僅僅三年前,隨著朱江洪卸任,圍繞著集團總裁人員,和格力董事席位的爭奪的這一幕表明,這20年來的「父子之爭」,直到今天也沒有,且在可見的將來,也很難有徹底解決的一天。硝煙從未遠去,大戰隨時可能再開。
作為僅持股0.73%的董明珠,即使加上毫無疑問會支持他的朱江洪,一共持股也不過1.5%,如果算上河北京海擔保投資有限公司(格力電器第二大股東,由格力核心經銷商聯合組建,應該也是董系)9.09%,一共也剛過第一大股東格力集團18.22%的一半(另外格力地產還有1%)。
和朱江洪不同的是,董明珠是更加徹底的企業家,她沒有朱原本具有的國資委幹部身份,永遠無緣與格力集團黨委書記這個體制內角色,當然也不可能像朱一樣的擁有體制內關係網,同時,在格力的資歷和職位,她又略遜一籌。那個德高望重的元老無奈離去了,原來兩個人頂的壓力,只有董女士一個人扛了。
這一切資源的欠缺,董小姐只能在市場上補足。為了防備國資委隨時可能進行的反撲,董明珠必須高調代言,必須有知名度和曝光率,必須對代表格力電器,必須和格力電器捆綁在一起,才能讓蠢蠢欲動行政權力投鼠忌器,才能在必要的控制權爭奪中,獲得足夠的第三方的支持,才能在必要情況下,召喚白衣騎士的到來。
中國企業家,尤其是國有體制背景下的中國企業家所面臨的局面之惡劣,往往外人是很難想像的。吳曉波的《激蕩三十年》,看到歷史用沉重的事實,印證了「(國有企業)做得越好,(企業領導)死得越快」的定律。在市場競爭無情淘汰中,企業治理必須遵循市場規律,按照現代企業管理理念和制度行事,越是優秀的企業越是如此,而這恰恰與國有管理體制的行政邏輯,形成不可調和的矛盾。而這不可調和的矛盾,最終往往是以企業的頹滅,又或者以企業家的前途和自由為代價收場。
我相信很多揶揄董小姐的笨拙代言的朋友,可能忽略了或者從未意識到過,中國具有國資背景的企業家們,面臨的是怎樣惡劣的生存環境,他們的一切決策,都是在複雜的夾縫中所掙扎做出的。如果脫離了具體的社會情境和背景去對企業這些企業家們的決策進行評價,這評價肯定必然流於表面,不得要領。
歷史沒有如果,但我以我的經驗和判斷相信:
過去:如果沒有朱、董兩位的以強人政治在更強勢的國資委面前的堅守,現在的了不起的格力電器根本不存在!
將來:如果董明珠喪失了對格力電器的控制,而由珠海國資委,格力集團的官僚控制格力電器,格力的下場可能就是下一個健力寶!
所以,我支持董明珠代言格力。我每一次看到廣告上的格力,都不禁會想到,董明珠女士是在以一種外人很難理解的方式,去為必將到來的戰鬥做著準備。
硝煙從未散去,喪鐘隨時可以為汝而鳴!
她是在努力保住格力電器免於動蕩,頹敗,乃至毀滅。
向不容易的中國企業家致敬!
------------------------------------
後記:自從去年和格力開始業務往來以來,就不停聽到年輕同事們對董大姐及其格力種種做法有頗多揶揄之語。這件事在派賣格力手機時候達到高潮(見下圖)。
作為吳曉波的忠實粉絲,我對朱江洪董明珠及格力電氣一路走來不容易。是有所了解的,有些做法,看似突兀,其實無奈。為了平復一些同事的誤解,我曾私下和幾位同事講過格力的歷史淵源,也以此為案例,給同事們講解過,企業經營之難,簡單問題背後錯綜複雜的關係。說到底,企業治理最後的問題,都是人的問題。這個人,並不是指某個具體的人,而是所有人,及所有人身上的人性,管中窺豹。從格力代言這件事上,可見一斑。
在知乎無意看到關於格力的疑問,見下面的答案大多不得要領,惜中國優秀企業家之被誤解,嘲笑。故而提筆做此答案。
這篇文章是獨立寫出的,其中,也引用了大量網路資料,作為公眾公司,格力電器透明度極高,大量新聞,從06年以來的年報,都是公開可查的。這也方便了我們進行引用,對象包括虎嗅網,觀察家報,新華網轉載等多篇文章等,但是,對於文章整體構思,寫作,引用文獻搜索,提煉,濃縮,使其能夠更清晰地服務於我提筆協作的本來初衷,這些工作都是我當仁不讓地獨立完成的,從昨晚11時寫到凌晨2點半。驅動著我一口氣寫罷的驅動力,就是和我所喜歡的吳曉波一樣的:
對中國企業家的深深敬意
————————————————————
參考及推薦閱讀文章:
董明珠前門拒「狼」22年,當心「野蠻人」偷襲後院兒
珠海格力集團
"開利收購格力計劃"流產的內幕
國資委空降董事人選遭否決 格力中小股東完勝
周少強被撤職 格力集團控制力或削弱
格力電器2014年年報
格力電器2012年年報
格力2006年報_圖文
激蕩三十年(上) (豆瓣)
第一,格力那個一千四百億是市值,(這個有評論提到說搞錯了我去看了一下格力電器的財報,更正一下是營業額,利潤是157億,但是格力前三個季度營業額還是三位數,第四個季度到底發生了什麼!)格力的廣告費參考的基數不是這個,去年格力的廣告投放並沒有到15%,也就是8%左右,去年格力的營業計劃是超前一年50億,達沒達到我沒得到具體數據,但以我跟他們打交道的感受來說,應該實體方面是沒完成任務的,所以今年的媒體預算比去年砍了一半,你們在這個基數上算,然後再除半再往下減,基本就是今年的費用了,所以與成龍解約太正常了,一筆就省五千萬呢。
這個廣告額的下調,不僅僅是有內部原因,主要還是大環境的影響,實體經濟的下滑,多接觸幾個格力的經銷商,比格力旗艦直營店的信息量會大很多,這兩年經銷商意見其實是蠻大的。
第二,格力做手機這事,如果你們見過真機,就會明白這個1599的定價簡直不可思議。這款手機的魯大師跑分是一萬七八吧,同等配置的競品應該是紅米,你們去跑跑看對比一下,我不太懂這個跑分的奧妙,但我用朋友的幾款安卓跑了跑,好像目前都在3萬以上。
我的判斷是(這個是猜測的),董明珠其實是調整了一條生產線做手機硬體,因為手機後殼材料真的太像格力那款旗艦的鍋爐款空調了,但是系統估計是找了個外包,然後這個外包業務應該是被誆了,所以在內部試賣不太好的情況下,董才明白賣手機跟空調不一樣,低端手機市場不太敏感工業感,更在意手機系統的用戶體驗。所以今年據說她要開發自己的手機系統,我認為很有可能,也像她吃了虧得再打回去的作風,估計策略要麼是直接收購個手機系統品牌,或者重新組一個團隊,我個人傾向於董不如買了iuni算了,那個手機只要把製冷做下去,沒準真能成為國產蘋果呢哈哈哈。
至於董和雷軍的關係,我始終覺得很微妙的,因為我最近看了小米的產品線,竟然跟格力的智能家電有大量重合!(小米盒子里還有個專門板塊是智能家電,然後你們去小米商城裡匹配的對照一下格力旗艦店裡的產品)你們感受一下,他們到底是相愛還是相殺。
第三,說到宣傳計劃,每年的媒介投放大方向肯定是年初定的,例如砍預算,調整總案,砍掉所有的區級電視媒體,只投央視衛視,轉移預算到線下和新媒體等等。但也只是個方向,具體炒作環節,還是根據實際情況。例如去年提出的格力電影年概念,做各種線下首映,例如今年的中國造概念,其實也是跟換了代言有關。至於董總經常的語出驚人,推广部應該也很頭疼吧,因為變化就會增加工作量啊,破壞全面方案啊,所以啊,大家也沒必要把媒體投放運作推廣看的多麼的玄乎,很多時候,還真是運氣因素。
至於第三,我也不知道我哥為什麼買格力的股票!煩人,虧了好多個包包了!
總之我同意董總在中國這個市場規則下的絕對遊刃有餘這個觀點,但真的沒必要魔化或者神話,她的國產智能家電理念真的值得鼓掌,但進軍地產我就是不看好,至於做手機的確還沒入門,而砍預算砍得太狠太快都是淚。至於那個新的盤頭,可能就是頭髮長長了吧,但我個人感覺今年的財報情況未必比去年好,感覺她的面相變化越來越冷峻陡峭,是壓力太大的原因嗎。
為什麼我一個明明應該好好度假的人卻在這裡哈皮的寫這麼硬的東西,好了,我去享福了,(最後據說取消問題關注再重關一次有推送,我試試看,你們不要砍我好嗎,我打那麼長呢哈哈哈)
——————
作為與格力打了好幾年交道的媒介之一,
第一,格力從2014年起,媒體預算相比之前大幅度縮減,投放類型從電視媒體轉到新媒體和線下活動,代言人從成龍換到董明珠自己,她本人的意思就是節約預算成本。董總作風強勢,心直口快,大多數她肯講的,還真就是她心裡想的。
第二,格力在智能家電市場的佔有率的確是遙遙領先,但主要是得益於非常完善的經銷商渠道,以及集中制的管理。之前成龍廣告效果的影響力只是補充,而且實際上,格力對於廣告內容的傾向,更喜歡功能篇,而不是形象篇。董總本人對技術流有偏好。
第三,董明珠和雷軍的對賭是央視的提前策劃,雷軍的營銷敏感度更強,所以爬坡上了,最後不了了之。格力經銷商這兩年的營銷壓力的確很大,一方面主要是產品類型推出了大量的高端系列,價格甩競品好幾條街,銷售門檻變高了。另一方面資金流都轉到了房地產,所以媒體預算做減法也是必然之路。
董明珠自己代言格力是與她打造「中國造」這個概念匹配的,雖然董總看起來高調,但還沒少女這種矯情,企劃部拿出的這個方案方向沒問題,我其實很贊同,玩壞自己老闆這事格力也不是第一家,但是,那個廣告和平面是哪一家出的,你出來我絕對打你,太糟心了。整個訴求弱化了「中國造」的品質,槽點太多,太容易被攻擊。
慘不忍睹的甩圖,(我去吐槽一下知乎你ipad的客戶端沒有圖片上傳?難用)只好換成手機,我好敬業給自己鼓個掌,嗚O__O"…
格力新品發布傳統媒體只選擇了報紙,但投放了所有勢頭正勁的新媒體app(微信朋友圈澎湃新聞等),推广部倒很精準,但這個平面內容,紅瞎了我的眼,當天我的朋友圈,大家集體在廣告下面唱,董小姐,你不是一個沒有故事的女同學。
另,它們打造的另外一個平面系列我倒是挺喜歡,是和其他品牌以及合作媒體共同運作朋友圈等(越來越節約成本了呦)
不能再答下去了,以免有廣告之嫌,說點我的個人看法,我買過台式櫃式新款那個圓滾滾的中央式各種款,品質和售後都沒問題,唯一的不滿就是太貴了,但我同意國產品質也值得這個價格的觀念塑造。董總的智能家電戰略我很欣賞,如果你去過格力的旗艦店,會發現裡面有很多東西充滿了當年看日貨家電的質感和驚艷感,但是——
其一,推廣太單薄,其他產品的存在感太弱,智能家電全家福的品牌塑造完全沒有成型。這就是這兩年格力對於產品類型化包裝和推廣方面的最大缺點,沒能完產品線形象整體提升。
其二,希望格力進軍房地產不會影響到智能家電技術投資,我個人極度不看好這個決策,甚至影響了我對格力品牌的喜好,當然,我這麼理智的人也就是說一說我的嫌棄而已。
最後曬一下我見過的格力手機真機哈哈哈,並沒有傳說中的刪不了壁紙,想來又是媒體斷章取義的炒作,但是,這張只有第一次開機才出現的董小姐歡迎你壁紙也是!良辰必有重謝好嗎!
你們順便感受一下這個工業設計,真的好像空調的小弟,據說可以用三年,我內心就慌張了,董總你還是跟雷軍再聊一聊吧,安卓的款哪一個不是做出來盡量使用一年就壞?如果不壞就是設計故障!你做的那麼結實是為了當遙控器嗎!嘿,董小姐,前半生就這樣吧,還有明天。
看了諸多答案後,有發泄情緒的、按自身從業經歷解讀的、也有格力前員工現身說法的。綜合來看,局限性太強,有些是行業了解不足,有的是格力歷史不了解,僅靠在近幾年的格力表現,就表面來評價。說實在的,1400億的銷售額,也算是世界五百強,某些人憑隻言片語略知皮毛就酸言醋語地妄自評價。不忍說閑話幾句。
本人不才,試圖站在格力立場上解讀,給各位一個新的視角。
一、董姐做事風格,在必成之事前,大聲說出來。對於外人來看,董小姐大放闕詞,坐等看笑話,結果董明珠早將前期工作做完了,水到成渠達到了自己諾言。所以外人看來:董明珠,敢大聲說,又能做到!牛! —— 其實,其他同水平的企業家中也能夠做到類似業績,但大家的風格都是【悶聲發大財】(沒辦法,大陸國情如此),大多數企業家的低調反而襯托出董姐敢大聲說敢做的風格。多年如此,公眾一提起董明珠,自然和格力畫上等號,反而忽略格力其他高層。
可以看出,董明珠選擇自己代言,是有多年的廣告媒體基礎的。尤其是多數的中小企業家很多視董明珠為事業偶像的。
二、說起格力能有今天,並不是格力有多厲害,真如郭德綱語錄:「不是我有多麼優秀,同行們的襯托」。試想國慶去商場買電器,身為混知乎的,買電器也買高品質的產品。電視,外資還是國產?外資三星、夏普、索尼,國產海信TCL創維,想想還是外資吧。冰箱,外資三星、西門子,國產海爾容聲美的?還是選外資。洗衣機呢,還是選外資。
那麼空調呢,外資三菱電機、松下、大金,國產格力、美的、海爾,你會選哪個,大多顧客為選哪個?無論產品品質顧客口碑,還是商場單品類佔比數據,格力唯一是遠超外資品牌的。
可以看出,格力使用「中國造」的宣傳詞,在市場終端、顧客心目中,也是有基礎的。
三、格力多品類的發展。格力、晶弘、大松,三品牌同時運行。格力:家用空調、商用空調、空氣能熱水器、凈水機。晶弘:冰箱、冷櫃。大松:生活電器、櫥櫃。以及格力手機。
格力早些年宣傳自我標榜,單品類銷量第一,專業做空調。隨著銷售額增加,各地廠房新建,投入的成本是非常高,從企業經營看,同樣廠房下,多生產一種品類,付出的邊際成本幾乎可以忽略。目前格力國內工廠:珠海、合肥、武漢、鄭州、重慶。而格力多品類發展也是非常克制的,先從商用空調、空氣能熱水器開始逐步擴張,到10年收購晶弘工廠,及將格力小家電基礎上引入大松生活電器概念。
晶弘冰箱經過廠房新建、生產線更新換代、引入格力製冷技術和質量控制標準體系,晶弘產品品質提升的很快,擁有優秀品質,才是企業家的信心。晶弘冰箱開始大量、超快的進入格力渠道體系,對於外行人來看,覺得非常突兀,「格力空調專賣店賣什麼晶弘牌冰箱?」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格力監製、與董明珠的晶弘冰箱廣告,開始投入市場。
可以看出,董明珠的廣告,從晶弘冰箱就開始了,已是13、14年的事。反而董明珠給自己家格力做廣告,並不是新鮮事。http://img.ea3w.com/273/272474.jpg
說句題外話,董明珠早年就給其他品牌做廣百了。金蝶的廣告。http://pic13.nipic.com/20110304/5947049_091302386316_2.jpg
實際上,公眾對董明珠的接受度,已經牢牢和格力掛鉤了。當時很多人奇怪,董明珠為何不給自己家做廣告呢? 現在做了,又有人問,為何董明珠給自己家做廣告呢?
格力的渠道,專賣店發展必然是多品類的,一個店鋪月租2、3萬,只靠單空調品類養活嗎?受季節影響太大,高鋪租的價格必然分攤到消費者身上,正常價格上加五六百,能有多少人買賬?
多品牌的發展,需要時間,最有效地方法,就靠一個強有力的人物為新品牌背書,於是應運而生了大家所見的廣告。
從上面三點,說了「董明珠和格力關係密不可分」、廣告詞「格力,中國造」、多品牌需要,這三個要素已經回答題主問題、廣告詞。
四、說點其他
1、成龍廣告。選擇成龍,符合國家促銷政策的「節能惠民、家電下鄉」政策的,讓更多四五級市場選擇格力,成龍是個好選擇。時過境遷,雙方好聚好散,也是不錯選擇。只是如今成龍選擇了志高空調,廣告詞:志高,掌握智能雲核心科技 http://m.img.sdmy168.com/img/aHR0cDovL3AwLnNvLnFoaW1nLmNvbS9zZHIvXzI0MF8vdDAxMzYxNDdlOGYwYzZjOGE1YS5qcGc=.jpg
當年成龍給格力代言時,格力掌握核心科技。
2、格力手機,多品類發展,智能家電概念普及,小米手機已經開始試水。所以目前的格力手機,已經將格力空調綁定。這只是第一步。
剛剛出生,卻否定一生。這種思維的局限性,真的很好嗎,其中還有很多大v
3、小米雷軍對賭。董明珠代表傳統企業,雷軍代表互聯網新貴,也擁有互聯網的新消費者。他們對賭演戲,吸引了相互的粉絲關注,等於交換粉絲關注,對雷軍是好事,他能與董明珠對賭,把自己身價提升了,董明珠表現了自己與格力品牌,也吸引了年輕的粉絲。yolfilm老師已經解釋
4、「隨意把一個商業行為,憑自己好惡,說成一文不值。」絕對是一件蠢事。 借用@yolfilm
5、家電行業,多是土鱉老闆,不高學歷的本地人做經理人。這個行業容易起規模,但利潤極低,優秀一流人才都離開了。經理人只關心不被考核多撈錢,經銷商老闆更關心自己一畝三分地,缺乏長遠眼光和魄力,充斥了小農、市儈思維,局限性強、慣性強。想要改變思維和利益模式,才是這個行業的出路,是非常需要有前瞻性、和強執行力的團隊。 商業思維:對利益的最大化。政治思維:妥協雙方達成共識。董明珠的功績也在於此,建立銷售公司,政策統一包裝,區域盈利模式。撤出國美,然後在與國美合作,成為國美之中少數幾個的先款後貨模式。 說實在的,這些模式也非董明珠原創,但非是董這種強硬性格,讓模式堅持執行下去,而事後證明,經銷商、國美、格力都獲得銷量與利潤。 非要說類似的,萬達、萬科,都是這種類似軍隊的強勢風格。
這也是國人本性,一個普通的領導,下面做事的人內鬥相互扯皮;一個優秀強勢的領導,反而執行力最高。諸位玩DotA、LoL的,逆風相互指責嘲諷的,遇到一個超厲害的選手代節奏,其他人就馬上媚俗抱大腿。
董明珠能從一個小地方的業務員做到今天這個地位這個級別……
她不傻。而且事實證明她腦子很好使。
她每天要面對的,要研究的,要決定的,可能比某些人一輩子要面對的都複雜。
她手底下的能人拿幾百萬年薪的人也是有腦子的。
高調宣傳這個事,肯定有背後的謀略和考慮。
還輪不到某些人跟著瞎操心。
退一萬步講,格力的質量再好,好過蘋果,某些人買嗎?還是不會。就比如說那些整容鬼嘚瑟狂錐子臉,格力再好也不會買,因為裝不了bigger啊。
董明珠要操心的是這些人嗎?肯定不是。
不管怎麼說,格力手機現在有了關注度了,一招一式都被眾人等著看。
關注度上去了還怕沒銷量? 等過幾天出來一個新聞,格力跑分第一什麼的,真正想用手機的人會不買?
還有某些抨擊董明珠的,真是不知道出於什麼心理。
雷軍,羅永浩各個齷齪,粉絲還捧得不得了。人至賤則無敵這話說得確實對。對了還有馬化騰。
董明珠干過什麼傷天害理的事?就因為她是大嬸?
董明珠要是男的,不知道今天會被捧到多高,可她是一位女性。
女性那又怎樣?
一個人能經歷的巔峰,她都做到了,更何況是在這樣一個社會環境之下。
著實佩服。看過某些大v的答案,就說2事:
10多年前,我還在格力上班時,董小姐正跟顛峰國美撕逼,n個億銷量說斬就斬,無數專家說:格力跟時代脫節啦,跟不上大連鎖時代,諸如此類(正如某些大v的調調)
當時央視還為董小姐拍了套電視劇《行棋無悔》,還是董小姐唱的主題曲(真心業餘水平),她的回憶錄,經我手就送出無數本。
現在搞個手機,玩玩代言算個鳥。
論到吹牛、撕逼,董小姐真可對整個知乎說一句:
在座統統都是垃圾!
------------------增加線------------------------------------------------------------------------------------
看了「王哲」的答案再補充幾點:
1、當年國企MBO流行的時候,朱董都曾經考慮過,後來朗顧之爭後算是錯失時機了。
2、開利收購的事曾經鬧得很厲害,有次開年會(珠海市府的人也在)董當場演講明確不歡迎開利入主好吧這個問題要來答一下。
利益相關:格力前員工。
之前就這個問題也問過宣傳部(內部正式名稱叫市場部)的朋友,得到的答案一般就是:董姐個人膨脹了。
對於大部分格力員工來說這樣一句吐槽的話是很常見很自然的,畢竟在朱總下台董姐上位後,內部員工都能感受到這一點。再加上企業內大家紛紛自覺不自覺地唯董姐馬首是瞻的氛圍,哪怕是為了拍馬屁有人提出董姐親自出面做代言人的建議,也並不稀奇。
不過這絕不是答案的全部,讓董姐出面做代言絕不是一個草率荒誕的決定。
回顧一下,2008年前後,那時董姐還只是總裁,不是大當家。但那時她就因為省內政府採購的黑幕問題,跟時任省委書記拍過桌子,還喊出要讓政府賠償損失,留給媒體一個心直口快敢於炮轟的形象。通過這件事,其話題爭議性可見一斑。
至於後來的話題更是太多了,什麼抨擊一晚一度電,抨擊假無氟,再到如今大家耳熟能詳的跟雷軍對賭,賣一億台手機,派人打來挖牆腳的「友商」HR,一步步地從一個企業家蛻變成為一個近乎於全民娛樂話題人物,幾乎人人都知道董明珠,也知道董明珠身後的格力,而這種什麼都敢說的性格,也讓人們不自覺地把董明珠和格力捆綁在一起。
所以現在格力辨識度最高的特徵,已經不是什麼好空調格力造,也不是什麼掌握核心科技,而就是董明珠,連我八十多歲的姥爺都常指著電視里廣告說這是你們老闆云云。所以你看,這麼一整,格力的廣告就從一個大家未必非常注意的普通的空調廣告,變成了大家口中的話題,關注度的提高不止一星半點。
更重要的是,董明珠這個形象並不僅僅是為了推廣格力這個品牌,更是將先前收購的不知名冰箱品牌「晶宏」以及萬年老大難小家電品牌「大松(tosot)」,通過統一的代言形象與格力這個優勢品牌進行了捆綁,逐漸地大家就會明白晶宏和大松就是格力旗下的牌子,而這,正是格力一直試圖向大家普及的事情。
還有一點,從大概2011年起,董姐就開始不斷提中國創造這個概念,當年的掌握核心科技想傳達的也是這麼個意思。逐漸地董姐開始被包裝成中國創造的代表性企業家,有興趣的可以去搜下董姐這幾年在人代會上的發言,基本都是圍繞這個核心點展開的。一旦在大眾心中,她的形象與中國創造完成了有機融合,那麼她就可以很自然地將這種關聯轉化到格力身上,那麼格力也就順理成章地能夠成為「中國造」的代表。這也就是為什麼9月22日格力罕見地大張旗鼓搞了一場發布會,而這場發布會的核心主題就叫「讓世界愛上中國造」,在未來,格力會不斷圍繞這個做文章,以期成為大眾心中那個堅守工業精神,為中國造正明的代表性企業。而代表企業發聲的最合適人選,自然是董明珠。
明白了以上的這些,也就很自然能理解為什麼董明珠要為自己企業做代言了,應該說從理論上來講,這還是一步很具策略性的好棋。
當然了,可能還是會有人不太認可,覺得董姐太張揚太喜歡放空炮,這種捆綁策略反而對企業形象會有負面影響…
嗯………我只想說………
你真的覺得自信滿滿的董姐會在意這個?陳歐袋鹽的時候怎麼沒這麼多問題?
這看臉的社會。
求不點贊,抖個機靈而已,點開小紅點看到自己的答案都覺得丟的慌。看來過去確實是閑的不行。
如果說格力所有有員工組成一串項鏈,那必定是鑽石項鏈,鑽石是誰,董小姐。
董明珠的名氣不亞於一般的准一線明星,至於氣場,超強霸道總裁級別。她代言格力,至少並無不妥。
把董明珠代言與老乾媽對比的人,且不論你們的狐狸吃不著葡萄心態。格力的這次宣傳,其實已經在你們腦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是答不出為什麼,但是,我還是希望各家廠商的CEO們都能給自己產品代言,一是省點錢給我們把產品做好點,二是產品做的爛的時候,我也知道該罵誰
我腦洞比較大,大家可以想想雷軍剛開始賣小米手機的時候,手機論壇上幾乎都在噴,噴到最後擴散到任何論壇都可以發現噴小米的,但是現在又有多少人敢說小米很糟糕?而對於格力,現在就處於連知乎都有大量用戶噴格力了的階段。並且多數人都不噴格力的質量,而是各自虛的東西,比如手機開機界面啥的,完全脫離了產品而演變成了娛樂話題。這幾年劉強東也學這種套路,結果董明珠也跟上了。所以我覺得董明珠非常了不起,60多歲的人了,這種營銷方式學的還真快。非常趕時髦(好像她的座駕是一輛紅色特斯拉電動車),簡直不可思議。這種營銷方式其實是有科學依據的,負面營銷一段時間內確實會給公司形象造成損失,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大眾會漸漸遺忘掉這家公司的噴點,而牢牢記住這家公司的存在。
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喬納?伯格(Jonah Berger)、斯坦福大學阿蘭?索倫森(Alan T. Sorensen)和斯科特?拉斯穆森(Scott J. Rasmussen)聯手探究了這個問題。
《紐約時報》書評對銷售量的影響
研究者搜集了2001年到2003年間出版且被《紐約時報》作過針對性評論的244部精裝小說,並從尼爾森圖書調查機構分別獲取了每本書在《紐約時報》書評刊登前後的書籍銷售數據,從而分析書評刊登後的一周內,被評論書籍的銷售數據相比之前的有怎樣的變化。
由
於《紐約時報》的書評體系並不會像影評那樣提供總體評分(星級評分或「贊/彈」標記),因此為了區分每篇評論的總體正負性評價傾向,研究者另外採用一種客
觀的方式來判定——評論性句子中表揚性和批評性句子的比例。研究者同樣考慮原書作者知名度(Well-known)的影響,因此按照書籍出版前的作品數將
作者分為三類:新晉作家(0~1本)、普通作家(2~9本)、著名作家(10本或以上)。
經過系統分析,研究者發現《紐約時報》上刊登的正面評
論,能夠有效地促進書籍的銷量,無論著書者知名度如何;而刊登的負面評論,會使知名作家的書籍銷量大幅下降,對於新晉作家書籍的銷量,反而有促進的作用。
比如Fierce People(2005年同名電影《一生愛永遠》)就是當時新晉作家德克?威特恩博恩(Dirk
Wittenborn)的著作,《紐約時報》給予絕對的負面評價(批評如「人物性格不夠鮮明」等),但是在書評刊登後一周內,這本書的銷量翻了四倍。
時間延誤帶來的遺忘效應
為什麼明明知道別人給了「差評」,人們還是會去買這本書或者付錢看這場電影呢?
實
際上,很少有人會在看完報紙評論之後剛好立刻去逛書店或者看電影,也就是說在人們閱讀完評論和購買行為實施之間有一段時間延誤,一切微妙變化都有可能在這
段時間內發生。研究者認為,對於人們不熟悉的產品,所讀書評評價態度的正負性很容易被遺忘,只有作品的名稱給讀者留下了印象,使得無論正面評價還是負面評
價最終都帶來相似的結果——作品知曉度(Awareness)的提高。
至於格力手機嘛,我估計董明珠根本就沒當回事,從報表上推測,格力根本就沒花多大精力搞手機。我看過一個格力手機試用貼,試用者說格力手機沒有任何預裝軟體,只有格力自帶的APP而已。。。這麼看格力完全沒想過要靠手機賺錢嘛。按理說格力現在立即用幾百億收購一家手機公司,每年再燒個幾百億完全沒難度,但這種嘗試是挺危險的,因為現在全球手機市場上能賺大錢的廠家已經只剩蘋果,三星(三星又差蘋果一截)這2家了,其他的廠家都是吃點殘羹剩飯而已。雖然董明珠在媒體上天天口出狂言,經常看到什麼秒殺小米趕超蘋果這種雷人的標題,可實際上她並沒有頭腦發熱,對待手機業務的規劃還是挺現實的。
其實格力現在重點是要轉向多元化,既然要多元化,格力就必須被更廣大的群眾所知曉,更需要有新的產品來打開更廣闊的市場。日本過去的家電綜合企業諸如松下,索尼,東芝,夏普,三洋,三菱,日立等等,哪一家現在現在還主營家電?而日本家電9家加一起的利潤總額還不如三星一家!三星,LG的主營業務也早已不是家電。當然格力能轉型成為三星這種綜合性企業是最樂觀的局面,若轉型失敗也要保證格力空調的霸主地位不被撼動,像日本的大金至今仍舊靠主營製冷相關的產品活的很好。未來格力可以走的路很多,我發現格力早已開始布局光伏,核電冷卻,中央空調,航天發動機冷卻,機器人等等可以給自己帶來超高利潤的產品。這麼看來,單單一個手機項目的成敗根本無足輕重。中國競爭激烈得無以復加的經濟環境決定了很多傳統行業且里出來的強人都是董明珠這樣的暴君,執行力極強,把人當驢使,絕對的冷酷無情,而她往年在傳統行業的成功也導致了她更加的自信甚至囂張跋扈,即使在新貴雷軍面前,她也不需要求雷軍什麼,鬧革命的豪情壯志上來了,想噴就噴。
所以她自己敢做代言人並不是很難理解的事情,她在接受採訪時說得很清楚了,在她的想法中,我董明珠是一個超級成功的企業家,我這張臉就是格力信譽的保證,我在手機開機畫面里出現是表示我要為您服務,做手機是我的戰略我怎麼就沒資格代言我自己造的手機了?至於她有沒有想到自己顏值會造成的傷害,我猜想這並不是她考慮的問題,作為一個幾十年來操控幾十億上百億盤子不知道被身邊多少人跪舔過的位高權重的企業家,她是沒什麼可能自卑的。說白了她還是代表老一代企業家的想法,沒有雷軍等互聯網出身的創業者竭力討好年輕人的意識,所以關於用戶體驗什麼的沒那麼敏感。
換位思考就能看得比較清楚了,這裡並不是為她辯解,她的格力手機下場必然是悲劇,雖然做手機導入智能家居的思路是對的,但是由她掌權的格力沒有互聯網基因,跟時代脫節了的人就不要跑出來弄潮了。上面有知友也揭示了這個現象:格力電器銷售業績的斷崖式下跌,網路上的反映大多是董明珠不行了。小米的銷量下滑了,同樣迎來的是雷軍不行了的評價。甚至人們很快地聯想到,華為雖然如日中天,但任正非已經七十多了,如果華為沒有了任正非,那會怎麼樣?
大家有沒有意識到,我們在獲知這些企業出現問題時的直接聯想是什麼?就是他們的領袖不行了。這是可喜又可悲的。可喜的是,這些企業的企業明星打造是成功的;他們的領袖的個人魅力為品牌的傳播增加了不少分。可悲的是,這些企業過度地將個人品牌與企業品牌聯繫在一起,因此一旦企業有問題,馬上會聯想到個人的問題。成為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事。
我來解釋一下,為什麼中國的企業公司品牌很容易地與個人品牌、老闆品牌聯繫在一起呢?
一、中國的幾千年的家長制文化,我們習慣於將成功歸屬於企業的家長上,並隨著企業的成功而逐步走向個人崇拜。
推動這種家長制文化的人,有來自於企業內部的君臣文化;企業老闆是君,高管是臣子,員工是民。大家唯君是從。對企業的忠誠實際上是對老闆的忠誠。並且中國企業出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是:一旦老闆是有好幾個人,並且勢均力敵,那麼這個企業的企業政治就十分的複雜,內部消耗十分嚴重。出現群魔亂舞,或者「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的現象。
二、政府的榜樣文化,也是企業品牌個人化的重要推手。
中國各級政府都習慣於培育榜樣。抓典型,樹標兵一直是我們傳統的發展法寶。而我們的典型向來是人物,而非品牌。大家是不是經常碰到這種現象:如果一個企業業績做的很棒,那各種大紅花都會彙集到這個企業的老闆身上。如果一個表彰大會老闆不來接光榮榜,那後果往往會不堪設想。除非他的政治地位已經超越授給他光榮榜的地方政府。
三、來自於公眾的心理也是企業品牌個人化的一大推手。
中國人的遺傳基因裡面已經深深地烙上了個人崇拜的影子。我們雖然都會說:對事不對人。但也正是這種對對事不對人的強調,反映出現實中我們的困境是:經常是對人不對事。我們習慣於對人敏感,對事不敏感。或者對事的研究興趣大大低於對人的興趣。因此即使在今天崇尚自由平等,去中心化的互聯網時代,我們中國民眾的心理還是習慣於對人不對事。我們還是較少地去關心分析格力、小米、華為,而是更加熱衷於傳播董明珠、雷軍和任正非。
如果以事的角度去分析格力問題,可以有很多方面的挖掘。不過我今天仍然從文化角度去挖掘。
格力的業績下滑,主要原因是格力傳統的發展模式遇到挑戰,由於路徑依賴,發展文化的變革困難所致。
過去的幾十年,格力的發展都是依託其產品技術創新帶來的產品力的增長。而這些技術往往與產品直接功能相關,比如空調的聲音更小,耗電更省等等。但是在互聯網發展的今天,建立在產品性能價格比基礎上的技術成長空間,遭遇了天花板,技術的創新更需要與建立在人文關懷基礎上的智能化、電子化的研發技術相融合,同時營銷上品牌化能力的成長也成為企業競爭的重要手段。而智能化技術、品牌營銷技術不是格力老團隊所具備的能力,格力需要培育這個新的能力,這樣就需要新的團隊、新的人才,新的價值理念。
但是在一個發展了數十年的團隊要脫胎換骨,建立新理念,培養新能力,其實是十分十分困難的。而融合新人的過程,又會碰到中國的企業政治。就像前面說到的中國人強於關注人弱於關注事的習慣思維也是會阻礙新人融入。於是企業的轉型成長就成為一件十分困難的事。
董明珠高調代言的事件營銷,都正好說明了格力的困境。不僅是老業務的困境,也是新業務的困境,企業發展的困境,品牌營銷上的困境。遙想當年,高唱【力拔山兮氣蓋世】的項羽,先全殲王離軍20萬,後坑殺章邯軍20萬,又火燒阿房宮,再自封西楚霸王,曰:我只為自己代言,最終自刎於烏江邊。
謝謝,抖機靈,說什麼老乾媽、黑整容、握大權久了就容易犯傻,不懂營銷就不要強答了,顯得自己很沒腦子,沒有思考,好好的大V形象都要被毀了。
前面有人提了怪誕心理學,另外也想補充一下,雙品牌策略。
以下正文(待修):
董小姐將自己作為企業形象代表推出去,這個行為本身也有不少人做過,但是從她本人的長相(無惡意)、暴露在公眾面前的被節選過的發言以及顯得很low的廣告形象,無一不為人們提供了極大的槽點,自傳播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以至於我不看朋友圈,沒收到這個廣告都會被人問是否看到,之後展示給我看。
我們再回過頭來看一下,格力的用戶人群以及銷售。
從銷售來說,格力現階段的家用電器產品已經有了極強的線下渠道,能夠幫助他們的產品促成好的銷量。但是線上渠道方面,基本上所有大型家用電器公司都暫時難以形成強大的自有渠道平台,還需要依託於天貓、京東等(只談官方),線下產品更新慢、不具備互聯網基因也是一大阻力。
在這樣的情況下,董小姐的這個廣告以及之前的一系列行為就顯得很有意思。和雷軍打賭,小米和格力的雙贏,只是小米贏得更多一些,但格力從此也算是和互聯網掛上鉤了。
格力手機出世,董小姐第一次出了槽點,開機屏!並且因為洋蔥新聞的假新聞被媒體當作真新聞傳播而掀起軒然大波,互聯網基因進一步加深,在互聯網活躍人群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另外,如果是純粹自傳播,那是很厲害。但如果是策劃,洋蔥新聞和第一家門戶的發布是人為操作,我只能跪下,牛逼!傳播不好做啊)
之後朋友圈強推,一系列媒體和戶外的中國造,完成了傳播任務,同時將之前所有行為畫上句點,互聯網活躍用戶的各位,哪位不記得「中國造」,這麼大的一個口號,被她佔了!(如果哪天再有強烈的反日情緒或者反傾銷,格力會不會拿出國貨中國造這個口號呢)
很可能後期格力還是要繼續做董小姐的品牌,更可能藉助這些事打開互聯網銷售的大門。
關於政治因素方面,個人不是很清楚,大家可以參考其他答案。
最後一句:沒有新聞是壞新聞。
【以上純屬出於個人從業經驗的理解,歡迎討論】估計他們認為老乾媽好賣,是因為老乾媽把自己印在瓶子上面?
1.新產品推廣首先要獲取曝光和關注!網路營銷喜歡各種爆點,實現病毒傳播,董明珠的做法很成功博取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關注。目前看過關於格力手機董明珠代言、自己作為開機界面頭像各種門戶網站,微博朋友圈不論吐槽還是支持,很成功博取了關注!哦,對了,知乎現在這問題不就是。推廣成功從一對多轉成成為了多點自行傳播(Who cares吐槽還是支持),不論你樂不樂意,你已經被迫接收這些信息,甚至捲入這場推廣活動中,比如我現在在寫答案。
2.在被罵和被遺忘,哪個公司會選擇後者?被遺忘意味著消費者流失,市場份額下滑。腦白金、恆源祥廣告一直被罵惡俗,我們不是依然記住,甚至被某種情感脅迫去消費?不論他們廣告被評為十大惡俗,十大最差之流,產品銷售卻依然是最好的證明。家電行業美的和格力的激烈競爭,多少排名第三、第四、第五苦於空有突圍之心而不能。曝光、關注決定佔據消費中頭腦。我爸並不太常用網路,就微信、QQ,今年家裡買空調也就格力和美的做出選擇,還有海爾、奧克斯、惠而浦?除了他聽過,剩下的呢?而且對他而言,海爾買冰箱!格力買空調!
3.互聯網讓小米、魅族崛起,傳統製造業感受到了不再成為媒體寵兒的落寞滋味,同時還有離年輕消費者越來越遠。董明珠營銷出身,更明白品牌關注!品牌關注!品牌關注!是怎麼回事,對她而言重返輿論與名利場,比起格力手機的跨界成功應該更為重要,畢竟其主營業務和現金牛並不是手機,也不指望手機會成功,智能手機的白熱化競爭其戰略團隊也不是看不出。
4.小米成功之後往智能家居邁進,格力是否已經焦慮?手機不正是格力智能家居重要一步?
5.陳歐代言聚美大家沒意見,董阿姨不就代言自家手機,開機界面換成吳彥祖估計大家都沒意見。看臉世界,顏即正義。讓我到牆角冷靜下!
結合最近「董明珠自媒體」上線的事,內內來說說我的看法。
請明星代言是為了什麼?塑造品牌形象,提升品牌知名度。從這兩點上,董明珠都比成龍要更合適。
首先董明珠和格力已經融為一體,作為格力電器董事長,她是格力最好的代言人,就像雷軍代表小米,馬雲代表阿里,陳歐代表聚美優品一樣。
另外,霸氣十足的大姐董明珠,從來不缺媒體關注度。一周前的三八節,董姐高調的開了個發布會宣布「董明珠自媒體」上線,分別在微博、微信和今日頭條三大平台上開通賬號。
董明珠有很多企業家缺乏的「搶頭條」的勇氣和能力。
從和雷軍的「10億巨賭」到「格力開機畫面」等等事件,回想下近兩年,尤其是替代成龍正式成為格力代言人之後,董明珠就像開了掛似的,製造話題,搶佔頭條,這位「霸道女總裁」可謂深諳營銷之道,其中的亮點和槽點,也帶著鏗鏘有力的董氏風格。
成為格力代言人
「請代言人費用超千萬,寧願把省下的錢花在製作成本上。」2014年3月,董明珠接替成龍成為格力的代言人,並且攜手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共同出鏡格力新廣告片。畢竟不花錢,況且比起成龍大哥的一句「好空調格力造」,可以讓董明珠在廣告片之外自由發揮的餘地更大。
今年兩會,董明珠重提代言這個事,同時不忘把成龍大哥帶上,給話題增加了槽點和娛樂性,不得不說董小姐太心機婊。
10億巨賭
早在2013年12月,第十四屆中國經濟年度人物評選頒獎現場,小米董事長雷軍與董明珠發生激烈交鋒。雙方打賭,稱五年之後小米的營業額能否超過格力集團,輸的一方將給對方10億元。
」10億巨賭」無疑成為當年頒獎典禮的最大亮點,而且在爭辯過程中,董明珠還巧妙地將馬雲和王健林也拉進了「賭局」。幾位大佬難得齊聚一堂,對賭事件不僅使董明珠輕鬆上頭條,並引發了一場關於傳統產業與互聯網新經濟之間的爭論。
「破格行動」
2014年,董明珠幾乎是伴隨著媒體「和雷軍誰贏誰輸」的提問走過來的。但在年底的時候話題有了轉變,董明珠幾句話就把國內其他6大主流空調品牌美的、志高、海爾、海信、奧克斯、長虹全部得罪了,加小蘇寧和小米一下就是8家企業。結果2014年12月29日,蘇寧聯手國內其他6大主流空調品牌發起聲勢浩大的「破格行動」,把矛頭直指格力。各種形式的調侃,立即引發了國內所有媒體的聚焦,在世界廣告史如此能拉仇恨引發媒體廣泛關注的代言人,也是絕無僅有。
#開機畫面必須是我#
到了2015年,董明珠開始不遺餘力宣傳格力手機。網友曝出格力手機的開機畫面,竟是格力董事長董明珠的問候語。更神奇的是,除了這個「驚喜」,還有董明珠的頭像和親筆簽名。
當網友們聽到董明珠稱「格力手機開機畫面必須是我」的時候,紛紛忍不住吐槽:簡直嚇死寶寶了,可竟有種一本正經胡說八道的喜感。後來#預設99張照片不能刪# ,雖然不是真的,卻激發了網友們吐槽功底。
#讓世界愛上中國造#
去年9月,董小姐和劉強東「合體」廣告「讓世界愛上中國造」驚現朋友圈和央視黃金時段。要知道,自從騰訊開放朋友圈廣告投放以來,在裡面砸推廣的品牌其實是蠻多的。但格力愣是靠這樣一個「畫面醉人」的H5在朋友圈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大家熱情高漲地截圖轉發和UGC。
老搭檔萬科也過來鼎力支持,這次董阿姨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雖經歷無數的流言蜚語,但不管外界如何評論,董小姐面不改色,並且很好地完成了製造話題的「KPI」,從「傳統企業大佬"的形象脫胎為「會玩,充滿個性」的social新星。
再回頭來看董小姐今年高調的自媒體行動,無疑是想用個人品牌來驅動企業發展。從表現內容上來看,也是經過了精心的籌劃。而「讓世界愛上中國造」的民族旗號,無疑能夠拉攏一大幫中國企業家一起站台。
內內在之前的文章也說過,未來的企業都應當是媒體公司,不能發聲就意味著「失聲」。董小姐作為格力的靈魂,六十多歲能夠豁出去站台,值得每一個企業人思考。從某種程度上,一個優秀的企業領導人站台,要比花大把費用請明星有效得多。實際上,如今的董小姐已經自帶明星效應了。
更多話題歡迎來微信公眾號一品內容官(ID:content-officer)勾搭,專註於內容營銷的自媒體。
高票的幾個答案力證了 知乎改名酸乎的必要性
真心話,看這個問題的答案覺得知乎許多人答題太隨便了,逗的機靈都排前,人家認真寫的專業答案卻寥寥幾個贊同。看不少人都是帶著自身感情並不太客觀地嘲諷,且都還獲贊頗多,於是想強答兩句。
首先:這是個品牌形象廣告,意不在直接推銷產品,而在樹立品牌形象。
由此,他文案中用「五百強」「中國造」「致力於」「世界愛上」等詞語給受眾以積極的心理暗示,讓人們潛在認定這是個好品牌,且是世界級的好品牌,隱含的條件就是產品是國際品質的產品。同時利用民族感情來表現企業的社會責任感,一箭雙鵰。
同時,用董明珠自己代言,這是體現一種品牌的自信,強化自己是一種技術型企業的形象,雖說被許多人嘲諷為「董小姐,你不是一個沒有故事的女人」,但事實上,對絕大多數受眾,尤其是主要消費者而已,其強勢的形象和其海報宣傳的配合其實會很令人信服。
也很貼合格力硬朗質良的品牌形象。
然後:廣告最重要的是對其所想要面對的受眾產生積極效益。
就像以上而言,這個廣告對其主要消費受眾是成功的,知乎和微博上的這點小打小鬧根本不要緊。不信請將廣告呈上家中的父母輩的中老年人,他們對此廣告的印象反饋肯定是正面的。
最後:廣告亦是營銷。
能夠掀起一次話題討論,無疑也是一次成功的營銷,雖然多數並非正面,但話題的槍靶對準的都是董明珠本人,而並未對格力品牌造成不良影響,但格力的話題效應出來了,跟著董小姐火了一把,讓人記住了格力,沒人提海爾提美的。
總之,在主要消費人群那裡做了廣告,在潛在消費人群那裡做了營銷,董小姐自己當靶子做了企業的營銷宣傳,你還說這個廣告不好,真是~上台拿衣服啊!!!沒事放放嘴炮,讓大家笑一個侃幾句,又不吃虧,還能博個熱度,你笑手機和撕逼,她賣空調,悶聲大發財。不然,娛樂圈紀委書記是真閑得每天和人撕逼上熱門?
嗯,補充兩句,格力的東西確實是好——手機除外,並不看好傳統製造業思維造出來的手機,三年不換機,殺了我吧,當然~他若是出個什麼黑科技,搞個三防機,說不定老一輩的會喜歡~本來也不要求配置,也不圖新鮮,就想要個智能機里的諾基亞呢(笑
——————————分割線——————————————
傻瓜,還不為了你能在這裡提出這個問題,讓更多人知道,哦,原來格力是個大品牌,大佬叫董明珠!
推薦閱讀:
※國際知名品牌標誌色彩分布在某些段特別集中(藍、紅、黃),某些段特別少(綠、紫、紫紅),為什麼?
※互聯網時代,消費者的品牌忠誠度會下降嗎?會轉向渠道忠誠嗎?
※華為有沒有可能收購小米?
※如何評價姜Gary自創的品牌halyang?
※比較便宜大眾的適合年輕人的男裝品牌有哪些?
TAG:品牌 | 商業 | 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 | 董明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