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古典音樂作曲家們本身的演奏水平如何?

他們演奏自己"世界名曲"是怎樣的感覺,會有人彈得不準的嗎?有作者演奏的音頻流傳下來的嗎


巴洛克,古典,浪漫時期沒有錄音技術,那些我們熟悉的作曲家當然沒有唱片留下來,我們從當時的文字描述中知道,莫扎特的小提琴和古鋼琴演奏技術相當突出,很小就達到演奏家水平給國王演奏,貝多芬的技術應該也不錯,經常給魯道夫大公彈奏自己的新作品,並且教了一些鋼琴學生,最著名的就是車爾尼了。
李斯特和帕格尼尼在當時是以演奏技術聞名於世,他們的一些作品在當時除了自己沒別人會彈會拉。
當時沒有版權保護,純作曲的收入很少,唯一渠道是受人委託寫一些專門的作品,比如說莫扎特寫安魂曲。他們的主要收入還是來自於演出,所以演奏水平應該都不差,除非像舒曼把自己的手練傷了,因此他老丈人才不同意他和克拉拉的婚事,作曲的收入實在沒保障啊。
到了近代終於有錄音技術了,最著名的是拉赫瑪尼諾夫,既是演奏家又是作曲家,拉三是以技術難度著名的,他自己有唱片留下來,既有自己的作品也有其他作品,比如這個歌單:
分享新立村交響樂團首席三角鐵演奏家創建的歌單「拉赫瑪尼諾夫本人錄音」: http://music.163.com/playlist/865893861/363792096/?userid=363792096 (來自@網易雲音樂)

另一個例子是普羅科菲耶夫,下面這張專輯是他自己演奏的第三鋼琴協奏曲和其他自己的作品
分享Sergei Prokofiev的專輯《Great Pianists - Sergei Prokofiev》: http://music.163.com/album/2578265/?userid=363792096 (來自@網易雲音樂)


巴赫的管風琴技術很高。據傳當時有一位管風琴演奏家久聞巴赫之名(是作為演奏家的名聲,巴赫的作品在他生前一直沒有得到應有的評價),來到德累斯頓(感謝@空間端點指正)向其挑戰。比賽的當天上午,巴赫提前到了會兒,便在管風琴上演奏了一小段作為熱身,恰好被挑戰者聽到,一曲結束,挑戰者默默的轉身回家了。
鋼琴發明以後,作曲家一般都會彈,只不過是能不能達到演奏水準的問題。不過柏遼茲是不會彈鋼琴的,只會一點吉他和木管樂器。
海頓童年時在教堂唱詩班唱歌,因為唱的好還差點變成閹伶。
莫扎特的鋼琴和小提琴技巧都很高(以當時的水平),從小就四處表演。
貝多芬的鋼琴技術應該很好。相比於莫扎特,貝多芬極大的加強了鋼琴的力度,他本人在耳朵還好用的時候也會演奏鋼琴,據說很容易激動,經常彈斷弦。
李斯特和肖邦不必多說,那都是頂尖的演奏家。
門德爾松是鋼琴神童,九歲公開演奏,不過肯定沒上面兩位神。
舒曼年輕時立志成為鋼琴家,不過因為過於刻苦導致手指受傷不得不放棄。
勃拉姆斯的鋼琴技術很高,他的第二鋼琴協奏曲首演就是親自演奏的。應該不會小提琴,所以他創作小提琴協奏曲時就獨奏小提琴的技術問題請教過約阿希姆。
老柴曾經給尼古拉.魯賓斯坦彈過自己第一鋼協的鋼琴部分,技術應該不錯,不過他似乎沒有公開演奏過。小提琴應該也是不會,所以他的小協才會那麼變態。
布魯克納曾擔任管風琴師
德彪西鋼琴水平很高
拉赫馬尼諾夫作為鋼琴家是非常有名的,在他的時代是數一數二的,他的演奏以精準見長,錯音在他那個時代算少的,留下的錄音非常多,既有自己的作品也有別人的。


看到這個問題,讓我想到了理查施特勞斯。
學習音樂,無論是器樂還是聲樂,老師每天都要叮囑我們一定要學好譜子上的東西,無論是音符還是表情記號,都要嚴格按照作曲家寫出來的去做,然後要考慮個性化的處理。

然後有一天我聽到了一張理查施特勞斯給自己的藝術歌曲伴奏的錄音…… 我的三觀就全都被顛覆了…… 他完全沒按照自己寫的表情記號去彈,這也就不算什麼了,但歌曲「秘密邀約」的開頭明明是一小節前奏,被他彈成了兩小節,怪不得歌唱家們都喜歡在這裡等兩個小節,原來根源在他自己這裡……

所以我覺得其實作曲家自己演奏水平好不好並不重要,真正的問題是他們到底會不會按自己寫的譜子那麼彈……


說點大家不一定知道的:
比才以歌劇聞名,但鮮為人知的是他的鋼琴技術也十分了得。有一次他和朋友去李斯特家,李斯特彈了一首他的新作——當然了,非常難——並自信滿滿的說:「只有我和彪羅才能把它彈下來」
在朋友的慫恿下,比才坐到鋼琴前,把剛才那首曲子最難的段落重複了一遍。他當時甚至都沒看到譜子,只憑記憶和聽力。
李斯特大為震驚,把譜子拿給他。比才把這首曲子生機勃勃地視奏了下來。李斯特不得不說「現在我們有三個人了。而且我得承認,我們其中最年輕的那位也許是最有才華的。」

未完待續


可以看看這本書
Brahms留下過一段錄音,但是高糊……


拉赫曼尼諾夫的章魚手,引領無數後人追逐?
德彪西的羽毛手,就不是很好理解了。
這裡不列舉各作曲家的技藝,單說德彪西:

在某鋼琴家訪談錄里,德彪西的女兒,
聽了科爾托,彈了德彪西的作品後?

她說:我父親聽得更多?

沒錯,是聽,只有聽得到大自然的脈搏,才能明白音樂流動的韻律?才能彈出象國畫般的意韻 ,筆斷意連,有無形的線,穿著那串音符,牽引延伸?

傅聰,說:「德彪西的曲子永遠沒有開頭,也沒有結束的味兒,是無中生有,又消失於無,像中國畫一樣的,畫一朵花,可以使人看到無窮的花,沒有邊界,是無限的」?

某次用丹拿的新至尊音箱,聽這東芝頭版CD,上面傳聰說過的話,有所感悟?

很難想像如果是德彪西自己彈,又會是怎樣的風景?

"紙卷鋼琴錄音"這種媒介,使我們有機會不用聽炒豆單聲道錄音,可以較淸楚地聽到德彪西彈自己的作品。

紙卷(或稱紙帶)鋼琴長什麼樣?外觀與普通立式鋼琴差不多,關鍵部位見下圖:

這不是某寶上,紙帶八音盒的原型嗎?送過(或收過)這禮物的同學,笑了?

當然,真身結構要複雜許多?一個世紀前,大師們的鍵位、力度、時間、踏板等重要訊息,以打孔的方式記錄在紙卷上:

從下面視頻可看紙卷鋼琴自動演奏的模樣:

這視頻,是一場紙卷鋼琴音樂會,其中一曲是德彪西彈自己的作品"更為緩慢些-圓舞曲"?
百年後,通過紙卷自動演奏鋼琴重放,聲音的清晰度,有如時空穿越,窺探大師的動人風采?

上面這些紙卷,被各唱片公司轉錄成CD,有幾張CD還上過TAS發燒榜?德彪西彈自己作品的錄音有下面一張:

該Dal segno 唱片公司發行的紙卷鋼琴錄音CD,我買過多張,裡面有二十世紀初,多位作曲家彈自己作品的錄音?

分享 Claude Debussy 的專輯《Debussy Plays Debuss...》https://www.xiami.com/album/471615058?_uxid=EED1DE3F4D796294D13E849C558ADC0E (分享自@蝦米音樂)

作曲家彈自己的作品 :
是"寒波澹澹起,百鳥悠悠下"?

境界?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11月13日更:

打算把這話題慢慢更新成:
《紙卷鋼琴錄音里的作曲家》

從自己收藏的唱片庫里,選出有參與紙卷鋼琴錄音的作曲家錄音,拍圖並重聽?

先選出拉赫曼尼諾夫的兩張錄音:

上面橙色封面,是拉赫曼尼諾夫彈自己的作品,聽第三首《野蜂飛舞》,感覺琴弦都要冒火了:

下面綠色封面,是他彈別的作曲家作品?

這錄音TAS上榜,聲音的質感比上面德彪西的那張,要好很多,CD也容易買到?

聽過這CD後,再看這圖:

哦,據說他的手可能與一種名為馬凡氏綜合症(Marfan Syndrome) 的遺傳病有關,患者其中一個徵狀是修長的四肢及手指?

但,手又大、又靈巧,這象有病嗎??

英國鋼琴家塞瑞爾.史密斯在其自傳中記載,謝爾蓋·拉赫曼尼諾夫左手可以彈奏由C、降E、G、C、G等五個音組成的C小調和弦,右手則可同時彈出C、E、G、C、E五個音?

上面他彈的《野蜂飛舞》,聽過之後覺得:
人比人,氣死人?

《時間之窗》都上TAS榜了,是最能代表他的錄音了吧?
未必?同行有時比樂評更了解他,特別是一些同行"黑"他的話語?神准(儘管你未必喜歡聽)?

傳聰在一次訪談里說到拉赫曼尼諾夫:"我覺得他的音樂就像是糖水,加很多的糖,甜、膩、甜俗。受不了?"

上面《時間之窗》的錄音,"得益"於TELARC公司"冷靜、乾淨"的錄音風格,很難聽出傳聰所說的"甜",直到我找到這張:

如果不看內頁,不知它也是紙卷錄音,也很少有人說過?這張較冷門的大K公司錄音,使拉赫曼尼諾夫的"章魚手",開掛了?觸鍵深、力量大,電光火石般的節奏震撼力,使人眩目?這才象"巨手"嘛?
聽這錄音,感覺象我今年年夜飯上開的一支酒:濃郁的花香氣息,與綿密柔滑的灑體相互映襯,香甜絲滑的口感與略帶辛辣、沉厚有勁的宏大架構,互相碰撞?
興奮、陶醉,話題滔滔不絕?

聽第四軌肖邦夜曲,"打蛋器"感覺強烈(儘管這真是肖邦嗎)?

然而興奮過後,我又拿出傳聰彈的肖邦夜曲,一首首地聽?傅聰的夜曲,象在品一壺極品的鐵觀音,使人不想說話,專註地思考?靜靜地回味?

我既愛酒,也愛茶?

待更?感謝悅讀


寫作品的小夥子們。未必知道自己寫的曲子最後成為了世界名曲。
還有。演奏的人 比寫歌的人要。 重要的多


巴赫早年是一位管風琴師,
海頓在宮廷里除了作曲指揮還要訓練樂手莫扎特自小以「神童」著稱,歐洲巡演、為宮廷皇室演奏。
貝多芬以鋼琴家身份打入貴族系統並成功出道。
小天才門德爾松9歲便以鋼琴家身份開音樂會。
舒曼雖然手廢了、但演奏水平還是在鋼琴家之列。
帕格尼尼、肖邦、李斯特就不說了吧...
勃拉姆斯么....應該比他的老師厲害。
格里格的媽媽從小教他鋼琴,考入萊院。
馬勒在15歲時便以優異的鋼琴成績考入維院。
拉赫、普羅都是非常優秀且突出的鋼琴家。
總之,偉大的作曲家對於器樂、即便不入演奏級別也都是非常精通。


說說拉赫吧。

拉赫本人懷疑有巨人症,五大三粗,能橫跨別人無法達到的八度。
「 In the case of Rachmaninov,who was active in the half of twentieth century , he was famous as pianist during his lifetime, and for at least a half century after his death only his piano works saw the light of day. But he was not a composer who wrote only piano works;he was also a composer who achieved a wide range of music comparable or even superior to Liszt. Since performance activities were more prominent than composing, only that part may have become most visible. But even if the recordings remain, the memories of the live performance vanish from people"s mind. Just recently,the works of Rakhmaninov have rightly come to be recognized."
節選自日本樂譜出版社青島宏志著作的《RAKHMANINOV SYMPHONY No.2》簡單來說,就是拉赫在那個年代包括他去世後在鋼琴編曲和演奏方面幾乎可以說是超過李斯特的。但是他的演出太過有名,錄再多的CD也不如寫一首曠世巨作能讓人記住,所以他的評價直到最近才有了正確的認識。


錄音技術是19世紀末才開始出現的,最早能買到的商業錄音大概在188X年,不過這接近於考古,電氣錄音在1930年代的普及使用才使得一系列高質量的錄音能夠傳承下來,而在這之後的古典音樂作曲家最出名的幾個也就拉赫瑪尼諾夫、普羅科菲耶夫、肖斯塔科維奇幾個人(排名不分先後,名單不全)。所以你問的著名古典音樂家演奏的音頻,那確實是沒有。

然後就是所謂的技術好壞的問題,需要糾正的一個觀點是,以前作曲和演奏是一體的,基本上沒有哪個演奏家是只演奏不作曲的,而且很長一段時期的風尚是自己彈自己的曲子,並且也改別人的曲子。理解了這個,也就自然回答了你的問題,貝多芬、肖邦、李斯特、勃拉姆斯這些人演奏自己的曲子當然是毫無問題的,至於一些當時的演奏大師比如塔爾貝格、莫謝萊斯,雖然以演奏聞名但也是優秀的作曲家,到後期安東·魯賓斯坦等巨擎也寫有自己的曲目。

當然,凡事都有例外,也有以下特殊的情況:

1、舒曼:舒曼的手就由於他自己瞎搞癱瘓了,所以他寫的曲子都是他老婆克拉拉舒曼首演的。

2、莫扎特:有沒有發現莫扎特的曲子里很少有三度音跑句?原因很簡單,他彈不出來於是不寫。

3、各個作曲家(兼演奏家)也有讚揚別人演奏水平的情況,比如肖邦李斯特商業互吹,肖邦說他妒忌李斯特演奏他曲目的方式,而李斯特反過來說肖邦演奏的高貴和典雅。

20世紀以來,開始有一批人把前人的曲目奉為經典並神化,認為前人的曲目是神聖不可侵犯的,然後就延續到今天這樣的情況。


有些作曲家因為時代限制,不能展示自己的演奏才華,所以把一腔技術放在了曲譜里。


不知道評論界的評論怎麼樣,至少我是喜歡的-----肖斯塔科維奇演奏自己的第一鋼協。


起碼巴洛克時代頂級作曲家本人就是頂級器樂演奏家,兩個群體基本重合。因為那時樂譜的印刷量小,傳播範圍窄,大部分作曲家自產自銷。鍵盤界的巴赫,D.斯卡拉蒂,亨德爾,拉莫,庫普蘭,弗雷斯科巴爾迪,帕赫貝爾,布克斯特胡德,弦樂界的科雷利,傑米尼亞尼,洛卡泰利,塔蒂尼,比伯,那都是作曲和演奏界的雙料大牛。聲樂不一樣,作曲家很少是歌唱家。當然,那年代是沒有錄音傳下來的了,今天也只能根據文獻記載重建當時的演奏技術。


拉赫本人彈的拉二拉三有錄音,超快,拉三三十分鐘不到就彈完了,雖然錄音質量很差,但依然覺得是最好的版本了。


拉赫瑪尼若夫和李斯特排第一第二,別的除了個別極差的,應該都差不多,肖邦算差的


推薦閱讀:

在鋼琴演奏中如何強化對複雜作品的閱讀?
每年維也納新年音樂會上,《拉德茨基進行曲》都是作為壓軸返場演奏的作品嗎?這個傳統是從何時開始的?
王西麟算中國的音樂大師嗎?

TAG:鋼琴 | 古典音樂 | 作曲家 | 音樂史 | 樂器演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