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王羲之、王獻之、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蘇東坡、黃庭堅、趙孟頫投稿,能入選今年11屆書法國展嗎?

假如王羲之拿《蘭亭序》、王獻之拿《中秋貼》、歐陽詢拿《九成宮》、顏真卿拿《祭侄稿》、柳公權拿《神策軍》、蘇東坡拿《黃州寒食貼》、黃庭堅拿《松風閣》、趙孟頫拿《三門記》投稿,能入選今年11屆書法國展嗎?反過來,當今國展獲獎作品和國展評委們的作品拿回古代,會有什麼樣評價?


這個問題很有趣。

1、古人的作品送到國展如何。

王羲之拿《蘭亭序》、王獻之拿《中秋貼》、歐陽詢拿《九成宮》、顏真卿拿《祭侄稿》、柳公權拿《神策軍》、蘇東坡拿《黃州寒食貼》,趙孟頫拿《三門記》,全部死翹翹。唯一有希望的是黃庭堅的《松風閣》。

書法作品的字是越寫越大的。書法在這個過程中從實用走向了實用兼審美。早期造紙不易,大家用的都是小信箋寫小字,唐宋後開始有捲軸,大約到了明,把書法作品掛上牆作為裝潢才普遍流行。而當代書法,都是大字,都是要掛起來的。從這個角度出發,唯有黃庭堅的《松風閣》可以一掛。

2、國展的作品拿到古代如何。

篆隸書嚇死古人,他們的古文字認識不如今人。行草書團滅,不是說今人寫不出好的行草書,只是到了國展的場合,大家都在拼個性,走向了書法美術化的傾向,不是把字寫得秀雅好看,而是碑學之後,又混雜了很多當代美術的風格,而且故作丑書大行其道,這種審美取向是會被古人拍死的。


放到現在的國展里,

羲獻能不能入選,那是玄學問題,誰也不知道。

歐陽詢夠嗆,因為初唐書法有太多不可知因素,而用現在眼光看歐陽詢現存的作品,其創作也有點保守。

顏真卿和柳公權我相信是一定能入選的,畢竟他們的書法都很接近現代意義上的大字了,顏真卿變化萬端,說不準就變出一種流行書風來,而柳公權那老辣的筆力也不容小覷。

蘇東坡八成入選不了,丫自己寫著玩,偃筆太多,技術面太窄,參展的話,如果不是寒食帖那種級別的東西,視覺上不佔便宜。不過坡仙么,八成已經在其他領域出名了,然後得個書協的頭銜當特邀嘉賓參展了。

黃庭堅一定會入選。黃的書法意識很現代,神采奕奕,怎麼寫都能跳出來。

趙孟頫也八成會入選,因為現在的學帖的書風,筆法源頭八成都在趙那裡,還是屬於沒有學好的那種。趙孟頫參展是老祖宗出馬,焉能不贏?趙孟頫書法,貌似平和,實則縱橫之氣甚盛,而且傳說其寫字巨快,號稱一日萬字,現場觀摩其揮毫的話絕對過癮。

————————————————————————————————

其實元代還有一個絕對能入選的:楊維楨。但是元末明初那個時代剩下的人我估計就撲街了,宋克能不能入選都不好說。

明代,台閣體書法家集體撲街,李東陽大概有幾成幾率入選,但是能有幾成幾率,那是玄學問題(但是積水潭李某某好歹一代文學大師,混個書協領導頭銜沒問題的吧)。吳門我估計除了祝允明和王寵以外都會撲街,但是文徵明也許會主動尋找符合評委風格的作品參選。徐渭有合現代人口味的東西,但是以他的脾氣,絕對會把大部分評委臭跑,入選困難。董其昌書法有現代人喜歡的也有現代人不喜歡的,但是以董那個老狐狸的狡猾勁和書風變化幅度,肯定會找到對評委口味的作品入選,說不好就又名勝大振,再次引領書風了呢。邢侗和米萬鍾八成會撲街。王鐸和倪元璐絕對會入選。但是黃道周張瑞圖他們倆,估計得碰運氣了。

清代,學董其昌的清初書法家集體撲街。學明末大字的書法家有一半幾率能入選。傅山也許會入選,但是他想不想參展還是個問題。劉墉書法太內斂,估計不好入選。王文治入選的幾率都比劉墉要大。但是我估計鐵保和成親王八成會撲街,除非現在還是清朝。翁方綱和梁同書不用問,絕對會撲街。至於後面那些碑學時代興起的書法家能不能入選,除了何紹基、翁同龢、趙之謙以外,我看都是玄學問題。至於這三位呢,趙和翁的幾率比何似乎略大。


祭侄稿、中秋帖、寒食帖直接扔出去;
蘭亭序看了看也被扔出去;
松風閣勉強入圍,第一輪就被淘汰;
三門記無名次,評委建議去少兒組;
九成宮和神策軍獲鼓勵獎,理由是「書寫工整,然拘泥無變化,殊為可惜」;
一等獎是某軍人神作:一師是個好學校。理由是「拙中藏變,氣勢磅礴,橫行霸氣,直曲相生相變,寥寥幾字竟藏深厚歷史底蘊,非大家不能為也」。


我看未必。且不說很多展覽的「內幕」,就是從展廳這種形式而言,也註定了其對「視覺衝擊力」的追求,超過了對於書法傳承、書法技法的研究。這是因為:在空曠的展廳裡面,只有一下子就能將人們的注意力吸引過去的作品,才最有可能在展廳中被更多的人觀看。

因此,為了提高「視覺衝擊力」,有些人採取了如下的幾種做法:

一是長篇巨制,靠「大」取勝。

傳統的小行草,特別是古人的手札、手卷、扇面等小幅格式,拿在手中欣賞起來的時候饒有情趣;可如果懸掛展廳里,由於視覺上比較遠,字也就不太容易看得清楚,因此也就不太會引起人們的注意。

近年來,進入展廳的書法作品越來越大,八尺整張的作品、丈二的作品早已司空見慣,有的甚至一搞就是幾十米。雖然這其中也不乏精品,但大多數是在靠大取勝,實際水平卻不敢恭維。對比一下王鐸的墨跡,我們就能清楚地感受到現代人的差距。

當然,也有不少書家把二三幅作品拼接在一起形成巨制,形制雖大但作品書法式樣卻相對較小,這樣既有宏大氣象,又不失之精微,既有視角效果,又有耐看的地方。這種拼接方式,很值得借鑒。

二是將字形極力誇張,放大。

為了追求視覺衝擊力,單字達到一尺見方甚至更大的作品比比皆是。要知道,即使在漢代的摩崖石刻(如《石門頌》)中,單字也遠遠沒有這樣大的規模。和普通的小字作品相比,大字更顯氣勢,更容易在參展過程中贏得更多關注。

三是用行草書創作。

和整齊內斂的篆隸楷相比,行草線條更為豐富,大小、方圓、濃淡、枯濕、長短、欹正等對比更為強烈,很容易吸引觀眾的興趣。因此,很多展覽中的行草書數量遠遠超過了其他書體,大塊的墨團、誇張的線條、扭曲的字形等等也都在不知不覺中粉墨登場,遠遠望去,頗有些「群魔亂舞」的感覺。為了不得罪人,咱們再看一幅王鐸,看看人家是怎麼處理筆墨關係的,再回憶一下展覽上的作品,是非曲直大家自行對比就能明白了。呵呵。

四是製作痕迹越來越明顯。現在,參展書法越來越像是在定製工藝品。為了參展,有的則根據評委喜好來創作,今天評委是「現代派」的,就用漲墨、宿墨、枯筆寫行草;明天評委是搞古文字的,就用小板刷寫大篆、甲骨;而更有甚者,採用了工藝美術的裝潢以及西畫的包裝形式,將一幅作品搞成了花花綠綠的「打補丁」等等。

上述這些方法之所以出現和產生,實際上是和書法功能的發展變化分不開的。時至今日,毋庸諱言,書法早已從傳統的手札為主的文人墨戲和朋友交流,變成了某種意義上的以裝飾為主的裝修建材。在這種情況下,隨著書法的實用性的削弱以及書寫動機的改變,出現某些投機取巧的方法是必然的。

實際上,很多書家都是把自己的日常作品和「展品」分得很清的。「展品」是專為展覽而設計的,在創作方法、字形、墨法以及後期的裝裱上,都和日常書寫的作品有天壤之別。

在古代社會,書法是科舉的「敲門磚」,讀書人沒有一天能離得開毛筆,自然會對書法的美醜有著較強的辨析能力。但隨著時代的發展,毛筆早已淡出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人們對書法的審美能力和古人相差已經太遠。不是專業人士,幾乎很難懂得什麼是書法的節奏之美、中和之美等等,這也是很多醜亂狂怪之作之所以敢粉墨登場的原因。

因此,對於各種展覽,應該辯證地去看待、去學習。既要知其長,也要知其短,尤其是,不要為了參展而忘記自己學書法的初心。

(如您想了解更多的書法知識,請關注本人主頁,或者關注本人知乎專欄:董敬民寫字的地方)


如果是你說的這幾個人,拿到現在秒殺全天下。
而且不會有質疑聲音。
你要能寫到這些人的程度,到日本去日本人會跪著迎接你。
為設什麼說的這麼肯定,很簡單,筆力。
說具體點就是筆畫質量。這是硬功夫。吹不出來。
今天仍然有許多傳統書家,還是看得出來的。
另外題主說的這幾個貼。經過了千多年無數人頂禮膜拜。是中華文明的精華。


現在國展情況:
一,篇幅取向。基本篇幅要大,字數要多。
二,書體取向。篆隸我沒看,因為不寫,看不懂……楷書是魏碑佔百分之八十,褚佔百分之五,各路小楷佔百分之十五;行草書是二王、孫、米、蘇等等,很少有黃。行書和楷書有很多寫得還真的蠻可愛的,不是貶義,反正我私心有喜歡的……

然後我們依據這個來評斷一下……
王羲之拿《蘭亭序》,稍微寫大一點可以,絕對可以,文字雙美,篇幅也夠。

王獻之拿《中秋貼》,這個夠嗆,太短了,如果寫十二個到十六個拼到一起,絕對可以。

歐陽詢拿《九成宮》,不好說,這幾年規整的字很不吃香。

顏真卿拿《祭侄稿》,寫大一點可以,絕對可以。

柳公權拿《神策軍》,不好說,這種字這幾年不吃香。

蘇東坡拿《黃州寒食貼》,有點短,寫成大尺幅絕對可以。

黃庭堅拿《松風閣》,這個,不好說,黃庭堅挺複雜的,不好學,還不好脫……

趙孟頫拿《三門記》,這個也不好說,這幾年這種字不吃香。

反過來,當今國展獲獎作品和國展評委們的作品拿回古代,會有什麼樣評價?
答:不太了解古代具體情況……但是敢說,篆隸拿回去能甩古人十幾條街,楷書不好說,行草拿回古代,最起碼是一個片區「有書名」的人吧……咱們現代眼界真的寬很多了……


「這幾幅字臨摹的水平很高啊!連紙張的做舊和印章的位置都極為考究,不錯不錯。但就是臨摹的太刻板,毫無自己的創作,得其法而不得其髓啊。相信幾位再堅持、刻苦用功,還是有前途的。下次再來吧。」

「what are you 弄啥捏?」


這幾位還真不好說。

不過張旭一定沒問題。


這個問題,我可以理解為,今人能否勝過古人么?

我認為能。因為書法是前進的,不是倒退的。否則早就被歷史淘汰了。

王羲之是書法的巨人,是開山鼻祖,我們理應尊重。但抱歉,各行各業的鼻祖們,都是要被後來的徒子徒孫們超越的。

因為你踏出了一條路,會有無數後來人跟著踏來,這條路肯定越來越寬,不會越來越窄。

我們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站在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人的肩膀上,像疊羅漢一樣,怎麼會比巨人矮?

書法的資料越豐富,我們對書法的研究就越深入,對書法的認識也越深刻。

尤其是當今的互聯網時代,我們可以在網上買到任意一本我們想要的字帖,搜到任何一篇前人的書法論著。這在古代是不敢想像的。古人學書,哪有這麼多參照和選擇?

當今,書法甚至走進了大學,開設了相關專業。有一大批職業的研究者,探索者。你認為他們都是吃乾飯的么?

我是不相信書法會退步的。我也相信今人的水平要勝過古人。

書法的藝術化,本來就是書法進步的產物。

當然,由於藝術沒有統一的標準,會有很多投機取巧者,濫竽充數者,故弄玄虛者。這是任何一個藝術領域都存在的問題。

題主說的國展,確實有些亂象。但不能一棒子打死。跳樑小丑是成不了氣候的。

有些在你看來是丑書,也許真的是皇帝的新裝,也有可能問題出在觀賞者你的身上。

隨著你學書的深入,你對書法的審美也會不斷的被刷新。現在你眼裡的丑書,多年後或許感到驚艷。

當然,也或許不會。

以上是我個人的理解,歡迎討論。


如果不是官員身份問題的話,入展基本上都可以。因為現在流行書風的審美大都源於古代名家經典,所以入展沒什麼問題,但獲獎卻不那麼容易,一是現在很重視形式,比如說紙張色彩等花哨的東西,二是現在的評議可能會把這些名作挑出一大堆硬傷,因為這世上本來就不存在真正完美的作品。三是,現在書壇也有些不正之風,山頭林立,你懂的。


首先現代人很少學書法的。其次,即便會書法的人也很少有像古人那樣重視這項能力,大部分人都難以投入如同古人一樣的精力。而人口基數和平均努力程度是產出現優秀人才的基本條件。

另一個問題是,究竟多大的基數里才能出現一位天才?藝術行業是存在天才這個物種的,但即便在大基數的條件下,天才也是鳳毛麟角。

就如文藝復興時期, 藝術家地位尊崇,無論是基數還是生存條件至今都難以超越,所以才出了一大批牛人。而像米開朗基羅這種絕世天才的作品是自帶神跡光環的,他的作品會讓人產生不可思議的完美感,這絕對是無法僅靠努力就能達到的的巔峰。

樓主拿出的這幾個人,是在書法這個行業最輝煌,最被尊崇,人口基數也最多的年代中產生的,其中有些人真的是可以封神的。

藝術在某種維度上來說確實是有極限的,天才便是站在藝術伸展出的無數觸角中,某一根小觸鬚頂端的人。有些人,古往今來,最多只能談持平,卻永遠無法被超越。

在某個藝術領域內浸淫多年後,你會發現一個現象,隨著時間的推移,你曾經膜拜的很多作品都已在心中退下神壇,但總有那麼幾個人,幾件東西,對你來說將永遠如同神跡。


今人心不靜,本末倒置,寫字本來就是寫字。好字的價值(美學或文化或經濟)是字的附屬品,煉心才是古人寫字的本意。


可以入選,但是未必能拿獎,你懂的。


其實簡單看了一眼其他答案,都說什麼古人書法高度跟今人書法審美之類的。
但是坦白的說,根本不用談那些,咱們就拿蘭亭序為例,如果參賽,初選就扔出去了,何故?
首先,蘭亭序有好幾處的塗抹,修改,比如崇山峻岭那裡。光憑這一條就完犢子了。
其次,王羲之投稿的蘭亭序原稿,通篇肯定一枚印章都沒有,包括落款。(王羲之那時候還不興這玩意兒,現在那些都是後人蓋的。)。按照現在的規範看,這連基本的規矩都不懂,如何參賽?怎麼也要引首章,落款章,名章,閑章一頓蓋吧?
其三(存疑),怏然自足,還是快然自足,錯別字都上來了,是吧,各種低級錯誤,直接就進垃圾桶了。


且不論其他,《蘭亭序》天下第一行書並非徒有虛名,通篇氣息連貫,布局嚴謹,線條優美,可遇不可求的而是寫帖是微醉的意境,都足以成說。且今人書法不必古人,現在的書法大師日常生活中還是使用硬筆,而古人則是日夜鑽研,固有差距。故上列諸位,入選應當。


我覺得排除一切「潛」的東西,他們絕對是排名靠前的。還有一點,就是這些大書法家的傳世之作,都不是為了參與什麼攀比。就像王羲之的《蘭亭集序》,之後再也寫不出同樣的手感;顏真卿再也沒有那種聽到侄兒陣亡的悲愴,蘇軾再也沒有那種「死灰吹不起」的心苦。。。時代變了,可書法的意義我覺得沒變多少。他作為藝術,正是用來審美的。至於審美層面之外的東西,都是人們有意無意附加的。


能,不是名門望族就是大官。


天壤之別,沒有什麼可以比較的


蘭亭序、祭侄稿,估計光憑錯字塗抹就入不了吧?沒看過國展,國展有過錯字塗抹作品嘛?

當然這一切的前提是:評委完全沒有見過任何有關這些作品風格的東西。不過,這完全不可能,尤其是蘭亭對書法史影響有多大,不可估量,如果沒有蘭亭,誰知道現在流行的行書是個什麼樣子?


為什麼不提米芾《蜀素帖》,學米的我要哭啦(?_?)不好意思跑題了 我的書法老師烏峰教授告訴我們米芾的筆法相對而言是最有變化的,但是如果參展的話可能不太理想,聽說一等獎二等獎都是有背景噠(?˙ー˙?)只是聽說哦,不要查我水表


推薦閱讀:

有哪些書法理論書籍值得推薦?
硬筆書法靈飛經練字記錄?

TAG:書法 | 藝術欣賞 | 書法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