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美國為什麼敢在中途島和日軍決戰?

當時的狀況,珍珠港被炸,日本的聯合艦隊無論在裝備,數量還是人員水平上都大大超越了美國的太平洋艦隊,即使當時美軍有完整的情報,但日本要滅掉整個太平洋艦隊也是很輕鬆的。日軍盼望的就是要和你的艦隊決戰從而滅掉你,反而擔心你不出戰或者兵力分散,但美軍怎麼敢集中兵力來打這個中途島戰役呢?

我如果是太平洋艦隊司令,寧可被人罵是懦夫膽小鬼都不會打的。自己犧牲沒關係,整個太平洋艦隊如果全軍覆沒的話,夏威夷就等於白送的,日軍就可以在太平洋橫著走甚至整個美國西海岸都會遭到日軍的轟炸。我會選擇把中途島拱手讓出,我的艦隊繼續潛伏,讓日軍摸不到從而不敢放手進攻。而日軍即使得到中途島,小兵力肯定守不住,駐軍太多首先補給就是大問題,其次大軍駐島的話,因為離夏威夷太近,也怕被美國的陸基飛機轟炸。而美軍只要以小股艦隊的騷擾就可以拖很長時間從而爭取到自己的主動。

其實最後的結果也表明美國贏的太幸運。打這個中途島戰役美軍是不是太冒險了?感覺這是一個大將不負責任的表現


日軍盼望的決戰是一場日美海軍的總決戰,但是因為一開始的偷襲珍珠港導致日本海軍策划了多年的九段邀擊作戰幾乎成了廢紙。
舊日本海軍腦海中的艦隊決戰,其實指的是主力艦決戰,也就是像日德蘭大海戰那樣日本和美國的戰列艦出來打一場海戰,並且這場海戰基本可以決定整場戰爭的勝負。
這種決戰日本最開始有過想打的念頭,但美國沒有讓日本如願以償;後來美國的戰列艦編隊羽翼豐滿後,粟田又突然轉向了。
所以舊日本海軍夢了十幾年的日美主力艦決戰,從來就沒有打過。

圖中紅框的位置就是中途島,中途島是當時美國最靠近日本的海軍基地,作為前進基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且後方直接就是美國在太平洋上最重要的基地夏威夷。
中途島如果拱手讓給日本,按照1942年日美海軍的情況,如果日本海軍設置錨地把國內的第一和第二艦隊主力調過來,配合航空兵,夏威夷直接會受到攻擊,而且西南的馬紹爾群島也非常危險,進一步威脅澳大利亞,夏威夷守不住的結果是美國海軍只能從西海岸出發,而且日本海軍肯定回來騷擾美國本土,這個後果有多嚴重可以自行想像一下。

所以說,中途島絕對不能拱手相讓
讓給日本的結果就是直接暴露了夏威夷,埃塞克斯速度再快也要到1943年年初服役,形成戰鬥群至少再等半年,這中間海軍航母有6-12個月的空白期,美國在7月前只有3艘約克城級(其中一艘重創),7月之後可以調過來薩拉托加和胡蜂,突擊者還必須留在大西洋,不然大西洋上美國海軍實力太空虛。
日本方面則是一二五航戰俱全,至少半年內實力不輸美國海軍。
能不能守住的問題主要是兩個,一個是補給,一個是制空權。瓜島的困難是因為有亨德森機場,直接交出去中途島日軍也會在中途島修機場,駐紮防空兵。而美國海軍攻擊中途島補給線是越線作戰,同樣會面對來自日佔中途島的攻擊,怎麼看交出去都是對美國不好。


既然不能拱手相讓,那就只能打了,但是千萬不要以為美國海軍贏得很輕鬆。

美國海軍的當時的處境真的是異常艱難,手裡比較完善的航母只有兩艘約克城級的企業和大黃蜂號,突擊者和胡蜂都在大西洋,薩拉托加剛在西海岸修好也不可能馬上回來。
而珊瑚海海戰當時噸位最大的列剋星敦油氣爆炸沉沒,列剋星敦是很好的航母,約載機量接近100架,速度也可以穩定在33節,而約克城被重創,不僅漏油進水,艦艏下沉導致螺旋槳都會時不時露出海面,龍骨也因為近失彈受到了影響,而且最要命的是約克城上的艦載機在珊瑚海海戰損耗大半,怎麼看都是無法作戰。
而舊日本海軍的四艘航空母艦倒是全須全尾,沒有損失。

不過列剋星敦和約克城的努力沒有白費,珊瑚海一戰後翔鶴被重創,瑞鶴的航空機隊也基本被打殘,都不能參加中途島海戰。
約克城上的損失的航空隊用了薩拉托加去本土維修時留在中途島的飛機和其他搜刮來的艦載機做了補充,從27日下午到30日上午這段時間所有1400名干船塢的工人都在拚命修理約克城,尼米茲本人都去看了約克城的受損情況。

為什麼尼米茲覺得中途島有的打?

首先是約克城的修理情況非常好,所有人全部拚命的結果就是約克城三天內差不多屬於可以有效作戰的狀態,這個時間是平常時間的1/30,美國海軍為了修理約克城可以說是什麼方法都用上了,然後又給約克城上裝滿了工程師和修理材料,一路邊走邊修(趕在日本潛艇的偵聽之前離開中途島,而中途島還要製造航母都在港內的假象),這樣雙方的航母數量就是4:3,約克城級的載機量大,綜合下來看差距並不大,而中途島本身還有一個機場,可以使用陸航,這是一個很好的優勢,所以日美兩方在可以使用的飛機數量上看,美國是略佔優勢的,不過日本海航的飛行員素質要更好。
另一個就是在珍珠港偷襲的時候南雲部隊沒有特別認真的攻擊美國海軍的巡洋艦,中途島的時候美國海軍投入了足夠巡洋艦,雖然總數量不如日本派出的多,但日本的巡洋艦大部分不在航母機動部隊,可以認為航母作戰中尚可接受。而且這個時候美國的第一代CLAA已經形成戰鬥力:

中途島海戰中為大黃蜂號CV-8所在的TF提供護航的防空巡洋艦亞特蘭大號CL-51,裝備的8組5"/38 Mk.12DP可以提供接近(美國)戰列艦級別的防空火力,左側遠處的是新奧爾良號CA-32。

//植入式硬廣:這三艘船戰艦少女官網-戰艦少女中都有……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是美國海軍已經知道日本海軍要打中途島,也知道大概的配置(美國海軍已經可以大致破譯JN-25),而日本不知道美國已經知道這一點,也不知道其實美國海軍還有一艘約克城可以用,並且自己的計劃問題太多,非把艦隊分成兩個部分,並且山本的意思也沒有完全傳給前線的指揮官,如果直接聯合艦隊打登陸戰按照美國海軍當時的情況美國那邊的難度非常大,至少不會是日本方面的完敗。
而美國海軍也沒有全部在賭博,雙方航空兵實力差距不大,贏了固然好,輸了至少也是珊瑚海那種兩敗俱傷的局面,比起直接交出去要好太多。

但很多的機會都是依靠美國人自己努力爭取的,比如AF的確定,約克城的搶修,比如陸航海航飛行員的犧牲換來的機會。
說美國海軍不擔心艦艇的損失,在後期大體可以,但是這裡不可以。
約克城級三姐妹少了任何一艘中途島根本沒法打,一二航戰的艦載機數量接近中途島陸基機場的飛機加上企業和大黃蜂全部數量,而中途島機場的飛機還有很多是老型號,飛行員的素質也不如,如果輸了還要面臨航母的空窗期,要知道兩鶴這個時候還沒沉。

敵雖眾,可使無斗。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計,候之而知動靜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餘不足之處。故形兵之極,至於無形。無形則深間不能窺,智者不能謀。因形而措勝於眾,眾不能知。


當時美國的主要目的就一個:拖延、牽制、消耗日軍航母機動部隊,為海軍大暴兵爭取時間,為了這個目的,其實不管航母還是中途島本身都是可供消耗的。
當時美日可用兵力的對比,差距還沒大到美國航母必須長期潛伏、當存在艦隊的程度,何況就算是存在艦隊也要通過打擊敵人來顯示存在,游擊的目的不是游而是擊,保存下航母機動部隊的意義就在於可以伺機而動打擊敵人。而且從蘭開斯特方程的角度,以及當時流行的七成軍力論來看,即使日本當時沒有犯分兵的錯誤,美國依然有足夠的力量在防禦作戰中重創日本航母主力
具體到中途島的情況下,因為佔據天時(戰略大勢、戰役情報、珊瑚海消耗)地利(依託中途島,航母與陸基航空兵聯合作戰)人和(約克城的神速修復、日本海軍派系內耗),因此是個打擊消耗日本航母機動部隊的極好機會。雖然也存在著慘敗(己重創而敵損傷輕微)的可能性,但是這種可能性已經控制在很低的範圍,其風險是可以接受的
而一旦重創日本航母機動部隊,那麽不管己方是否損失慘重,都可以讓日本人消停一段時間,扭轉日攻美受的被動局面,因為防禦可以依託岸基航空兵,而進攻必須有足夠的航母。
所以在這個時間點上,航母對日本比對美國重要得多,所以即使可能傷敵八百自損一千,中途島依然非常值得打
而且米帝也非常清楚這個時間點之後,雙方國力的巨大差距就可以形成碾壓之勢,更不必過於在乎這一場戰役的消耗。
大家經常講中途島如何如何是轉折點,懂得多一些的人會提出沒有珊瑚海就沒有中途島,不過在我看來,中途島也好珊瑚海也好,和之前的諸多戰役都是對日本海軍機動力量的牽制、消耗的一部分,中途島一役是量變積累成質變的轉折點,而不是古典意義上的「決戰」轉折點。
日本一直抱著古典決戰的迷夢,結果在一場總體戰中被消磨殆盡


一句話,美國人沒想著在中途島和日本人決戰
同樣的,在珊瑚海和瓜島也都沒有。其實,美國人根本就不像日本人那樣:追求決戰。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北大西洋的反潛戰---根本就沒有一個可以算作「決戰」的大規模戰鬥。

美國人之所以在中途島下重兵,主要是因為要守衛夏威夷,並且知道日軍主力集結,而且算過有勝算(美軍參戰飛機比日軍多)。
還有,美國的工業能力比日本人強得多,即使美國在中途島三艦全滅,日本人也未必能在43年的航母餃子下水之前拿下夏威夷。而且以史實來看,日本人連瓜島都拿不下,還想拿下必須死守的夏威夷?日本人有多少飛機能和夏威夷的陸基機群打消耗戰?


美軍為什麼不敢在中途島與日軍決戰?
背靠機場,路基航空兵的補充使得美軍大大彌補乃至超越了日軍的兵力優勢,就算艦隊決戰失敗了,中途島本身的防禦能力仍然能抵抗元氣大傷的日軍相當長一段時間。但是如果放棄中途島,那麼對於美軍的戰略打擊將是毀滅性的,雖說美國最後還是會贏得戰爭,但是這樣一來不光把夏威夷和西海岸暴露在日軍的進攻範圍下,南太平洋乃至澳大利亞及紐西蘭也會岌岌可危。再者,對於盟軍商船隊來說將不得不冒著非常大的風險來活動,而日軍運輸船隊會因此而受到極大的保護。
綜次上述,在戰術上均勢的情況下美軍沒必要去犧牲自己的戰略力量。


「日本雖託名東亞共榮,實為世界之賊。美國以神武雄才,仗資本餘波,據有北美,油鋼充足,正當橫行天下,為世界除殘去暴,奈何不打?且IJN今此來,多犯兵家之忌:珊瑚海海戰雖平,然翔鶴中破,瑞鶴少員,一忌也;吾等與英合作破解JN—25密碼,得知AF為中途島,敵方不自知,二忌也;偷襲珍珠港後,IJN目中無人,自以為天下無敵,三忌也:IJN兵犯此數忌,雖多必敗。總統破冰,正在今日。尼米茲請得精兵數千,進屯中途島,為總統破之。」


被傳統觀點給迷惑了,美國在中途島根本不是以弱勝強,而是以強勝強:
1、小鬼子密碼被破,這個最要命,整個戰術意圖及兵力被對方偵知,單向透明,已經輸了一多半;
2、中途島有路基機場,整個飛機量大概相當於兩艘航母,大大增強了美軍的偵察和攻擊力量,給南雲造成了巨大的麻煩!
3、大黃蜂航母的絕大部分飛機撲向了一個不存在航母的空區,否則飛龍根本沒有還手之力!
4、扯淡的命運五分鐘,再有半個小時日本人也無法起飛機群!
5、嗯,大概是兩天和薩拉托加號就達到了珍珠港,也就是說,如果戰役推遲幾天美國就會有四艘航母參戰,加上路基飛機,對南雲是碾壓形態!
中途島美國人緊張是前期一系列軍事形態不利的結果,但是中途島真正美軍實力要優於南雲,而去密碼被破是致命的硬傷!
小鬼子最終被破門是看似偶然其實必然!


因為原因很簡單:

中途島是可以丟的,CVTF也是可以損失的——如果他們給日軍造成了足夠的損傷的話

中途島本身是個珊瑚島,不具備自然生存條件,這意味著日軍即使佔領了中途島,也要費很大的力氣來維持島上部隊的運作,從AF代碼事件就可以看出來。另外中途島本身處於B-17作戰半徑內,轟炸南雲的B-17就是從瓦胡島起飛,因此中途島即使失守,美軍也有足夠的能力使其無法運作。

至於CV TF的損失問題,美軍在中途島戰役中有足夠的後手:1、科羅拉多和3艘新墨西哥已經移師珍珠港,4條老戰艦在絕對優勢的空中力量掩護下打防守還是不成問題的;2、薩拉托加可以作為機動掩護兵力在外海機動巡邏,與瓦胡島形成互相支持之勢;3、瓦胡島本身的防禦力量已經大大加強,足以擊敗任何準備登陸的日本陸軍。這三條因素加起來,加上B-17可以使中途島喪失運作能力,決定了美軍可以放手一搏。

二戰後有人問Spruence:「中途島之戰的時候,你是不是專門等到日本飛機回去加油的時候才發起進攻?」

Spruence回答:「沒有,我接到日本艦隊的方位之後就下令飛機起飛了,根本沒有考慮其他的。」

假如Spruence沒有說謊的話,很明顯中途島之戰里發生的那些戲劇性事件只是單純的巧合,美軍也沒有對於取勝做什麼有心計的安排。由此可見中途島之戰對於美軍來說是一次「可以一打,輸了也不怕」的戰鬥。


咱門先看看中途島的位置

有沒有發現它正好在美國和日本的中間?所以才叫中途島嘛(大霧。中途島距舊金山和橫濱均為2800海里,而二戰時美日海軍續航距離都在6000-10000海里左右。因為艦隊需要整體移動,而且往返距離還要除二,所以美日海軍艦隊作戰半徑都不可超過3000海里。那麼,中途島就成太平洋上一枚跳板,控制中途島就控制了整個太平洋海域。所以當日軍威脅到中途島時,美軍已避無可避,必須全力一戰。
從雙方實力對比來看,日本是傳統海軍強國,各型軍艦共236艘,總噸位119萬噸,實力確實可怕。然而日本海軍有一個致命的缺陷,那就是生產能力低下。1941年以後,日本總共只製造出17艘航母,2艘戰列艦,9艘巡洋艦,驅逐艦63艘,潛艇147艘。而美國海軍雖然在戰爭初期與日本實力相若(345艘143萬噸),但在珍珠港之後,美國這個新興工業國家進入了全力運轉模式,源源不斷地生產出131艘航母(!),10艘戰列艦,48艘巡洋艦,355艘驅逐艦(!),498艘護衛艦(!),203艘潛艇,遠遠超過日本海軍。尤其是代表新時代海戰的核心——航母及戰鬥群配套艦船(驅逐艦、護衛艦),直接在數量級上碾壓了日軍。這標誌美國已徹底從億萬炮塔億萬榮光的傳統海戰指導思維跨入了現代海戰的航母戰鬥群戰術。因此,在1942年,認識到工業化大生產和航母戰鬥群優勢的美國,是完全不虛日本的。
除了以上兩個主要原因,美國敢在中途島與日本決戰的原因還有:
1、珍珠港事件是美國國恥,如果不能儘快一戰雪恥,民意壓力下,美國總統和議會前途難測;
2、珍珠港事件中奇蹟般地保全美國全部航空母艦,僅主力艦僅損失8艘,5艘戰列艦被擊沉,3艘大破。更特么奇蹟的是,這8艘里居然有6艘被小德戰復拉起來了(大霧。天命昭昭,神佑美國,古人誠不欺我哉。從整體上來說,美國海軍實力沒有受到根本性的損失;
3、美國破譯了日軍密碼。天才譯電員羅徹福特破譯了日本海軍密碼,中途島之戰時,日軍作戰計劃、艦艇部署和指揮調動均在美國監視之下。這也是戰術層面上,最終引領美軍獲得勝利的最重要原因。
4、日本經過多年石油、橡膠禁運,海軍艦艇和艦載機的戰鬥力遭嚴重掣肘。而美國源源不斷地從世界各地進口各類戰略資源,軍隊始終保持著良好的戰鬥狀態。
因此,中途島一戰可謂傳統炮塔流海軍戰術的掘墓之戰,美軍的勝利,標誌著航母戰鬥群為核心的現代海戰模式正式登上歷史舞台。而日軍的失敗,則是億萬炮塔億萬榮光遭時代拋棄的必然。


對於日本來說,必須有一場對美國太平洋艦隊海上決戰才能保證戰爭的順利進行,如果失敗將一敗塗地!

因為日本也明白,對於美國這種幅員遼闊、又有著極其強大工業的國家來說,你無法一下捏死他,更無法耗死他,以日本的綜合國力最後肯定會被美國的體重活活壓死

但是日本的打算是,在一場決戰中一舉殲滅美軍太平洋全部主力,為已經納入囊中的中國大陸豐富礦產和土地,以及馬來亞的橡膠、爪哇的油田贏得安全的空間和時間,再配合日本本土以及已經超過日本本土有著更大潛力的東北三省,建立一個比美國還要大第一大工業強國也不是不可能的,或者說這是日本的終極目標!

對於這個宏大目標,並不是日本的痴心妄想,他也是經過縝密計算的,因為美國的主力造船廠全部在東部,從東部到太平洋只有2條路

1、穿越巴拿馬運河
2、繞行合恩角

繞行合恩角就不說了,時間、路程實在是太長
而巴拿馬運河因為太窄,主力艦隻會因為太寬而無法通行,只得繞行合恩角

日本人當時為什麼傾盡全力製造昂貴又無用的大和(耗費了1.3萬噸黃金的價值),就是想利用自身不需要通過巴拿馬運河優勢,不需要控制艦隻寬度優勢,從而可以裝備460甚至480的超級火炮,形成艦隻優勢和火炮的優勢一舉殲滅美國太平洋主力,給自己的佔領區創造幾年的喘息時間,同化和奴役佔領區為己所用,從能源上自給自足完善自己的工業體系,並結合自己不差的工業與美國分庭抗禮,創造一個史無前例的大帝國,在這點上,對日本人來說,並不是天方夜譚而是概率非常大。

當然美國也肯定明白到日本的打算,所以只要太平洋艦隊沒有消耗殆盡,盡量的拖、盡量的消耗、甚至打垮日軍是成為主要目標。

無論是拖還是打垮日軍對美國都有利,為本土的暴兵暴船贏得時間。

大家都了解美國的德行,你打沉我一艘我就造三艘,但是這一切都需要時間。

而此時的美軍實力,雖然看似與日軍相比懸殊,但是細算並不完全一邊倒,有些是非常有優勢

1、燃料優勢,補給依靠珍珠港和中途島。戰後南雲中一的驅逐艦都沒油了,如果南雲不主動後撤,就要面對讓驅逐艦自生自滅的結果。
2、中途島陸基航空兵優勢,雖然質量劣勢,但是事實證明沒有前期的牽制也不會有後來的勝利
3、美艦船的防空優勢(不記得近炸引信是不是在中途島就用了)
4、美國航母優勢,美國航母總艦載機量不比日本少多少
5、情報優勢,密碼被破譯,方向和目標已經被猜的八九不離十,原來是偷襲反倒是被伏擊

當然,美國人贏的非常艱難和幸運,這是肯定的,但是對於美國來說,這仗必須要打,而打的結果無非有三個

1、大敗,美軍主力被全殲,日本損失極小,損失中途島和夏威夷,退縮西海岸
2、打平,美日雙方互沉主力艦,美軍依然控制中途島和夏威夷
3、大勝,美軍損失1-2艘主力艦,日本主力被全殲

對於美國來說,打平就是勝利,日本妄想建立的超級帝國沒有4-5年是不可能完全運作,此時沉一艘就少一艘,打平就為日後強大美國工業暴兵暴船贏取了時間。

至於大敗,結合剛才說的美國5種優勢概率不大,而且即便大敗又能怎樣?

這隻會增加日本早日被原子彈甚至氫彈轟炸的機會和數量,對於整個戰局無補。

當時中國人面對日本這種逆天的敵人的無奈同樣發生在日本人身上,日本人自己面對美國人也是很無奈的,哪怕日本人面對的不是美國人,而是可愛的意呆利,法國人甚至英國人,日本這種建立超級大帝國的可能真是非常高概率的事。

最後說一次,感謝原子彈降臨在當時地球最強大、最富饒、最民主的美國

不然,當今世界不是說德語就是說日語了

因為自從核武器誕生以來,人類是第一次獲得了可以非常「簡單」的將全球施行單民族的機會,或者是滅亡全球其他民族的機會


  當時是太平洋戰爭一期結束,原先設定的攻擊目標全部順利拿下,馬來亞的橡膠、爪哇的油田和鋁土資源全部落入日本人手中。保護這些資源的外圍屏障已經形成。

  日本人正處於一個迷惑階段,不清楚下一步到底要打哪裡。當時有過不少爭議,到底是向西打,攻擊印度去中東和德國人會師。

  至於澳大利亞,不是日本人考慮的範疇,當時澳大利亞沒有日本急需的石油等資源。日本人的策略是通過強勢海軍,把麥克阿瑟封閉在澳大利亞。

  但要攻擊印度也有不少問題,當時日本南方軍的兵力已經擴張到了極限,如果要進攻印度的話,至少需要再整6個師團出來。勢必要從關東軍和中國派遣軍中抽調,可關東軍要防備蘇聯,動不了,中國戰場陷入泥潭抽不出人。

  另一方面,運輸是最大的短板,日本當時所擁有的船舶總噸位在650萬噸左右,維持日常工業的最低底線是300萬噸

  如果要進攻印度的話,這點噸位根本不夠用(你可以看一下歷史,歷史上就是因為船舶問題,進攻菲律賓的部隊不得不給進攻馬來亞的部隊讓路)

  所以說,進攻印度和澳大利亞是不可能的,是忽視後勤的紙上談兵方案


中路被人家推了一個塔了,你還能忍么,二塔一定得保住,不然上高地了。
我方可是黃金V,對方只是白銀V, 干不幹?


看了半天好像是。老美金錢無上限,可以不斷暴兵。在哪打都行。反正會贏。


1,中途島是伏擊戰,美軍破譯了密碼,以暗對明,之前珊瑚海正面肛也打得可以,打個埋伏當然有信心了;而且戰局不利允許航母撤退,並不會全送給日軍,這麼好的條件為什麼不打;
2,威克島這麼懸殊的條件都抵抗了,中途島要是放棄,羅斯福不得被罵死;
3,中途島海戰有點像馬來海戰,只不過雙方掉換了角色,全力以赴的對陣驕傲自大的.中途島海戰的勝利是美軍拼來的,約克城號"不拋棄不放棄"的精神是美軍當時的代表,


日本人有很濃的日俄對馬海戰情節,大批海軍將領有戰列艦情節,一部分優秀將領主張航空母艦才是主力。日軍一直非常想和美國打一場戰列艦為主力的決戰,二戰前就一直在研究。中途島海戰計劃就是這種主力艦決戰的思想產物,美軍的情報工作太傑出,破譯密碼,所以日軍決戰夢想破滅。戰爭中後期,美國海軍擁有絕對的海軍航空兵力優勢,美軍連戰列艦都裝備火炮雷達,夜戰能力極強,戰列艦性能都優於日軍了。


中途島,美軍是局部兵力優勢。
南雲1航戰2航戰一共才261架飛機,算上山本總隊和登陸部隊的鳳翔瑞鳳也就300架。
美帝光中途島就有100架左右,還有大量的卡特琳娜和B17可以遠程偵查。

南雲本來就飛機不夠用,還得分兵偵查和襲擊中途島。
至於命運5分鐘,樓上有人已經回答了。

其實馬里亞納海戰斯普魯恩斯面臨的問題和南雲差不多,又要打機動部隊又要支援登陸,只是第5艦隊實力BUG。


等所有條件都具備才去行動這種思維模式做不了艦隊司令,連中G都明白沒有條件創造條件這種方式


不得不打、珊瑚海又一次鋪墊了空軍的海戰技術、戰前信息獲取,這些都決定了美國人要打這一仗。對日本來說,南雲這性格從偷襲珍珠港就看出來不合適了,太優柔寡斷。如果當時順帶手炸了美軍的油料庫,美軍想打可能也沒油了。


打dota嘛,醬油塔下反殺對面大哥。賺了。。就算醬油死了,塔丟了,把對面大哥打回家泡溫泉。等對面大哥再參戰的時候,發現我方已經有10個醬油了。。。


很大程度上,這對於日軍是一場決戰——為了消滅足夠多美國太平洋艦隊有生力量——贏了,美國有可能退出日本換的一線生機,敗了,但求速死(海軍看來)。
但是對於美軍來說,除了某位海軍司令,大概這還算不上生死攸關。。。
講真,輸了中途島的美軍遠沒有丟掉東南亞的日軍蛋疼


美軍確實是兵行險招。
因為美軍賭的就是你日本人情報不足的短板
一開始日本人就輸了一半,再加驕傲自大,日本人一直認為美軍只有兩艘航母可以參戰。

眾所周知的是美軍提前就知道了「AF」就是中途島,但其實根據史料記載,美國在開戰前夕就完全破譯了日軍電報密碼,連小到日軍艦隊各船長的名字以及方位都清楚了。

而且開戰以後,日本人計劃是全軍衝擊中途島,吸引出美軍航母,再一舉殲滅。但是當他們把全部注意力集中在中途島上時,偵察機始終沒有找到美軍航母位置。直到開戰後兩小時才發現美軍航母艦隊。

美軍後趁著日本戰機無法起飛的空當,打了日軍一個措手不及,引爆了甲板的戰機魚雷和炸彈。

日軍的巡洋艦也沒派上什麼用場,本來是準備登島支援的,結果在大霧裡撞了。還被美軍飛機找到後打沉一艘,重傷一艘


推薦閱讀:

TAG:軍事 | 戰爭 | 美國海軍 | 太平洋戰爭 | 舊日本帝國海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