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人看完白夜行會給男女主洗白?
這些人三觀真的沒問題嘛?聖母?我看完最多只是覺的他們命運很可悲 但他們的罪行絕對是不可饒恕的 但是為什麼還有很多人給他倆洗白?
天天看明星八卦,沉浸在撕逼戰隊中,才喜歡用「洗白」這麼難聽的詞評價文學作品。好吧,雖然在文青眼裡《白夜行》逼格實在不高。
東野圭吾擅長寫的是惡人的天真,韌性和美,以及犯罪背後複雜的人性。不能用單純的好或壞一概而論。
文學作品不能用簡單的三觀衡量,否則連四大名著在你眼裡都可以去死了。宋美齡宋慶齡當年是第三者插足,在你眼裡就該千刀萬剮萬人唾棄了?
男女主觸犯法律當然要受到法律制裁。可白夜行主人公的經歷和感情背後確是值得深思的,不僅僅是一句「男女主殺人償命死不足惜」。閱讀文學作品的很重要一個作用是使讀者更深刻地理解社會和人性,和故事塑造的人物是否正面無關。這就是不能說文學作品三觀不正的關鍵原因。
有魅力的人
壞也壞的那麼出彩
看了這個問題後會心一笑,很巧,我看完白夜行之後寫了篇文章,按題主的標準算是「洗白」,先把文章搬出來。
想在白天走路 文/留影L
東野圭吾的《白夜行》,披著懸疑的外衣,藏著一顆講愛情的心。 年少的桐原亮司,目睹父親強暴一個女孩——唐澤雪穗。有著像貓一樣美麗的眼睛,在圖書館看他剪紙的她。那一瞬間,亮司被悲傷和憎惡支配,用剪刀殺死了父親。為了掩蓋罪行,兩人從此用盡各種手段把自己的親人、朋友除掉。 世上多得是陰暗的、羞恥的、痛苦的、見不得人的,我們看不到,就像有些繁華,無緣相識。豐衣足食的人,永遠不會知道吃不飽的滋味。他們餓一頓的感覺,跟真正含著絕望的飢餓,相距甚遠。見證不堪的一瞬,亮司開始了償還的追逐,雪穗開始了奪取的執念。
曾經不過是抱著《飄》,在老舊公寓生活的女孩,後來卻變得異常優雅美麗。在卑微和陰暗中成長的人,長大後會把自己塑造成相反的形象。母親粗鄙貧窮,她便高貴脫俗的像個真正的名媛。有時候,裝著裝著就成了真,就算並未成真,真亦假時假亦真,誰又能說清。然而優雅之外,是眼神里一抹刺眼的光,一種隨時全神戒備、嚴密防範的感覺。被母親逼迫出賣身體的那刻,掩飾的路便無法回頭,真正的自己早在奔襲的路上,被丟掉了。這個女人再毫不留情再殘忍,也不過是因為不甘。滿身創傷的人,如何躲避夜深人靜的時刻,如何不幻想,本該靜好的日子裡幸福的自己。她愛讀《飄》,怎麼會看不到,白瑞德說,」我不能耐心的拾起一片碎片,把它們湊合在一起。然後對自己說這個修補好了的東西跟新的完全一樣.。一件東西破碎了就是破碎了。」她終生看著那些破碎了的地方,無法修補,只能奪取,奪取尊重和愛甚至是嫉妒。
桐原亮司用剪刀給雪穗剪紙 ,用剪刀殺死了自己的父親,最後用剪刀自殺。這個陰沉冷靜的少年,從在黑暗的通風管道中爬行起,就從未見過陽光。除掉她身邊所有的妨礙,幫她奪取想要的東西,即使她站在明亮的地方供人瞻仰,而他在黑暗裡謀划行事。說一不二的個性、令人震懾的氣場、玩轉電腦軟體的頭腦,如果不被罪惡沾染,他也會是站在塔尖上的人。但惡的種子只能結出惡的果實,被黑暗籠罩著,除了變得更黑暗無法生存。 跟蹤他的偵探暗嘆,」這個人這麼孤獨,怎麼活下去?
「 因為抹不掉那雙眼睛,就只能,這麼活下去。」
一個在地獄遊盪過的人,不該找流連人間的人,不該企望天堂的人,而應該找一個能把天堂都變成地獄的人。唐澤雪穗該和桐原亮司在一起,因為他能看穿她殘忍背後的脆弱無助,他知道她早已失去靈魂。可是後來,她活成了不沾染黑暗的樣子,費力爭取來的純潔的樣子,怎麼捨得打破。可笑的是,生命已經無可奈何的糾葛,自始至終卻沒有一句他們的對白。
「 我的人生就像是在白夜裡走路。」我想在白天走路,想和你牽手漫步在陽光下。那些痛苦和罪孽,你承受不了,就讓我來背負;那些陰暗、沾滿鮮血的事,就讓我來做。 畢竟無論如何,還是希望你那裡,亮一些。 好了,下面回答問題。 同意樓上部分觀點,總結一下。
一,文學作品裡的三觀,用現實中的法律規則去對應,不是不可以,只是點不對,作者更想讓你感受的是人性和社會的複雜深刻。 二,如果我們擁有上帝視角,就會發現每一種惡都有跡可尋,每一種行為背後都有其深層次的原因。
三,好的作品讓人產生代入感,人易傷懷,最易悲憫的便是自己。作者又刻意營造凄美和絕望的氛圍,有指向作用。
四,題主有沒有發現,這幾年層出不窮的暗黑系作品吸引了一大批粉絲。無論故事中心是復仇還是爭權奪利,無論主角是自私還是手段毒辣,無論是不是摻雜著血腥和屠殺,都擁有一大批忠實的蹙擁。甚至血腥的動漫也有很多狂熱追逐者。大部分看這些作品的人,現實中不要說蓄意殺人,就是誤傷了別人,也會愧疚好一陣子。(當然黑暗作品的不良影響很大,但不在討論範圍內)我想說的是,擁有陰暗經歷和悲傷回憶的人,在三觀不正的故事裡,用另一種癲狂撫慰了自己。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洗白的不是他們,是自己。
所謂"洗白",這個詞本身就帶有貶義,而很多讀者為什麼像題主說的那樣,明明男女主都罪大惡極還要給他們洗白,我想這與他們讀完整個故事之後的"感受"有關吧。一部優秀的作品讓人能有強烈的代入感,想像自己若經歷主人公的黑暗還能不能潔身自好,我想很多人可能心裡想,如果那樣可能我也會殺人或者他們都經歷了這種黑暗的時光,難免會這樣云云,而且這種想法的可能性遠比即使經歷再黑暗也不會傷害他人要大。所以大家內心深處更傾向你所說的"洗白"吧,畢竟他們真正原諒的是設身處地下也有可能殺人的自己。
而我一直認為一個人對事情的判斷和感受,又往往與其人生閱歷和一些看起來微乎其微的潛移默化有關。這世界上無論多麼匪夷所思的惡行和我們所看到一個人多麼令人咋舌的巨變都有跡可循,只是我們無法用看小說的上帝視角如此細微地察覺每個人的心理路程罷了。
就像一位答主說的,東野的作品更多的是想通過每一個案件讓我們思索一些人性的問題。
不知道題主是否看過他的另一部作品,媒體宣傳的是所謂一個人純粹對另一個人的惡意,而且小說體現的貌似也是這樣,主人公不爽童年"友人"在自己的夢想領域取得巨大成功,然後在得知自己不久於人世之後密謀殺人,而這部作品不同以往的是,主人公整個策劃所要隱藏的是自己卑劣的殺人動機,推薦題主看看(如果你沒看)。但是最讓我有感觸和我認為全文的點睛之筆在於,文末提到男主討厭友人與其母親時常不自覺流露出對鄰里的輕蔑有關。
剛讀幾本東野的小說,體會可能與題主有些許出入,如果題主也曾讀過一些讓自己印象深刻的作品,歡迎推薦。
長答預警。手機打字,或有贅述之處,望包涵。
==============================
我的回答從給題主的一個與正題關聯不甚直接的建議開始,也算長答的前提,可以略過。
「洗白」「三觀」「聖母」這樣的字眼,常是抱著指點江山唯吾正確的心理或潛在心理與人爭鬥或嘲諷他人時使用的辭彙,事實上判定標準曖昧且非常主觀,建議不要經常使用,思維會潛移默化被綁架的。
以「三觀」為例。首先,永恆正確的「三觀」極有可能並不存在:想想看以往人類文明經歷過的社會形態中,等級觀念、底層的人命如草芥等等都曾是廣為大眾接受的正確三觀;而人類社會仍在發展,當下的正確三觀未必不會淪為日後的「三觀不正」(不過我並不認為亮雪所為會有「轉正」的餘地)。而階段性的「三觀正」視情況也未必都存在,或者說,相當多情況下一件事都可以從不止一個視角觀察(畢竟人是如此複雜的社會性動物),比如不堪暴力而殺死施暴者的事件或為了拯救更多人而對少數人施行不義的行為,都包含具有正當性的一面和罪惡的一面。法律通常會兼對事件的兩面進行考量並做出量化的判決,但作為自由的個體,更愛從哪一個視角觀之則隨各人,因為每個人經歷不同、理性/感性程度不同,若別人並未採取什麼危險的、極端的或有害的行為,強行要求別人與自己視角一致、進一步把與己相異者都打上「洗白」「聖母」等等標籤,才是比較有問題的做法。
我個人認為,能在何種程度上理解世界的是多維的,並寬於看人嚴於律己地應對社會的多樣性,也算一個人「理性上有多成熟」的體現。
==============================
接下來聊正題。
鑒於題主並沒有定義「洗白者」究竟是如何洗白的,那我們且作個分類。分類從統一觀點開始:
亮雪所為是否有罪?
——我想絕大多數,幾乎全部的人,都會回答「是」。在此問答「否」的人,至少法治觀念有缺失。如果這樣的人是題主所言的「洗白者」,那問題大概是他們的。
亮雪所犯之罪惡劣嗎?
大部分人,應該會認同「惡劣」。包括我。鑒於受害者的數量與受害形式之多,在此問答「否」的人,同樣對法治觀念應有缺失。如果這樣的人是題主所言的「洗白者」,那問題大概還是他們的。
亮雪的過去是否存在其自身無罪卻被強加的痛苦?
自然看過小說的人都知道,「有」。尤其是雪穗。在此問答「否」的人,我比較無力評價。一定要說的話,大概是缺乏了作為人的某些比較基本的東西。不過這樣的人估計不會去「洗白」亮雪,所以不談了。
這些痛苦是否構成同情or寬容他們的理由?
在這個問題上,比較有爭議的「洗白」才會出現。
在法律的角度,是不能的。針對他倆的具體情況,我認為也不該能。
在讀者的角度呢?在此問答「能」的人又如何看待呢?
讀者不是法律,沒有去做那桿公正的天秤和「正義之劍」的義務,「同情」和「寬容」的概念對於不同讀者這些單獨的主體則也個人化了。個人的情況下,人們對角色抱有不同的看法和不同程度的惻隱之心,並發表自己的觀點,是沒有什麼問題的,也沒有一個絕對的標準衡量誰是標答誰是異端。雖然從結果上看,人們的觀點,或者說同情和憎惡的比例分配情況,往往會有一個多數人居於其中的區間,然而是否居於此區間與其觀點是否應當被奉為標準並沒有因果關係。所以無論人持多數派的觀點還是少數派的觀點,在「如何看待一本小說中的某幾個人物」這種主觀又判定曖昧的情境中,斷然定義另一方就是「洗白」or「抹黑」,本身就站不住腳。
此外,這裡還涉及了最重要的觀點,即那些因同情亮雪的遭遇而對角色態度更溫和的人(也即是此處的所謂「洗白者」),是否就是在鼓倡亮雪的行為是正當的。「事出有因的(隱含著有外界因素起了決定性作用的意味)」和「正當的(包含合乎法律的要求)」並不是一回事,強調亮雪的犯罪是「事出有因的」,不代表就鼓吹他們的犯罪是「正當的」。換句話說,開始的兩個問題,前者的核心觀點下會得到「有」和「惡劣」的答案,後者並不。如我前文所說,人是複雜的生物,不是可以像定義「我家桌子是白的你家的則是黃的」一樣百分百定義善惡好壞美醜的事物。亮雪身上存在著令人痛心的遭遇,與他們犯下惡行的事實是共存的;而憎惡他們罪行的態度,與同情他們遭遇的態度,也是可以共存的。題主回憶一下,被你定義為「洗白」的那些人,他們的核心觀點究竟是鼓吹亮雪的犯罪是正當的(或者可以視為具有正當性的),還是他們走上歧途事出有因因而有值得被同情or寬容的餘地?
若是前者,歸於開始前兩問所給答案的對立答案分析。若是後者,那其實他們的核心觀點和題主並不矛盾,只是在次觀點上與你不同罷了。而這個部分,老實說,比較私人,畢竟只要不害人,別人愛對角色抱有怎樣的態度是別人的自由,即使在你眼中是過剩的善意。
綜上,前兩種「洗白者」,我以為是有一定的法盲成分在作怪。後一種,並不算得上是「洗白」。
==============================
最後,放點私貨,兼為結語。
我以為,美這種東西是中性的,或者說,雙性的。它會出現在善中,也會出現在惡中。我們的社會生活需要人們儘可能向善來維持,但人對美的雙向感知力並沒有消失。我們中不乏人能從美艷的惡女或英俊的反派身上感受到美,從精心鋪設的劇場型犯罪中感受到美,從血腥暴力中感受到令人戰慄的美。不適宜被現實化的惡之美於是往往出現在藝術作品中,作為對世界尤其是精神世界的多維化的一種補充。而人們對同一藝術作品持有形形色色的理解而不是服從於某種觀念而強行統一,我想,才是比較健康的狀態。形形色色必生相異,時常還會生出極端,這在茫茫人群中太過正常,比如題主這個狀況。然天下人不可能皆想我所想,不值得因此激憤,也沒必要總想著「糾正」他人。
越往深處思考,越發現主人公的罪實質上來源於每個人都可能懷有的惡。人性相通,經歷不同造成了性格不同,人生道路不同,歸根結底解決之道是什麼?誰造成了惡?
洗白不是支持,而是更理性的看待問題。況且世人都有言論自由,思想自由。黑白是非需要在無數人口中反覆辯駁,才會越來越清晰明了的。
如果沒有那些罪惡,這該是多麼美麗的羈絆。——在題主眼中我們這些所謂洗白者的想法僅此而已
文學裡,沒有洗白一詞
人類社會就是這樣,不管你命運如何,如果你違反了社會的規則,你就得被排斥,被除掉。對大多數人來說,沒人關心你為什麼變成這樣,只關心你現在什麼樣。但你真覺得不論你遇到什麼事情,你的選擇都能起主導作用么?就像你一樣,自己的想法和別人不一樣,你就自然而然的攻擊,扣帽子,為什麼別人受到更大的傷害就不能選擇攻擊呢。這根本不是洗不洗白的問題,因為什麼是黑,什麼是白,哪是那麼容易劃清的。
最後一個善意的建議,討論問題為了是讓自己有收穫,不要輕易的使用攻擊性的話,這對討論沒有好處。還有就是如果有不理解的事情,多數是因為自己的無知,見識越多的人不能理解的事情就越少。
反正我看完白夜行是被雪穗噁心到了,不管她有什麼樣的過去,她做的一切都太可惡。
說其他都是虛的。因為女主是個偽裝的很深的綠茶。可以滿足很多女性的幻想。裝完逼還能跑,多爽。有男主背鍋。
因為他們看到的是男女主角之間深刻的愛情。這種青梅竹馬愛得深沉的羅曼蒂克情節很容易讓一些讀者被感動,尤其是它披上一層罪惡的外衣以後顯得尤為決絕凄美。加上這本書的介紹一直附帶著「我的世界沒有太陽,但有別的東西替代了它」之類的小言風句子。然而我真的覺得整本書沒有非常反映這句話。
以上我都是基於桐原亮司對唐澤雪穗的感情。我相信亮司是愛唐澤雪穗的,但是反過來我覺得唐澤雪穗並沒有真愛亮司。整本書就是一個女的在利用、操縱一個高智商痴情男為自己往上爬鋪路。最後她對夜晚的感嘆有種「老娘終於登頂辣」的感覺。
但是我的一些小夥伴與我持不同意見。她堅信男女主角是有真愛的,因為她覺得電影里看起來確實是有愛的…也許電影是為了迎合大眾的口味…
個人看法,見仁見智,反正我不喜歡男女主角,尤其是女主角,因為不論她對男主是什麼心態,她對他人懷有滿滿的惡意是無需質疑的,並且毀掉了許多人本該美好幸福的人生。
有的人或是有的人的有些階段中不願意承認自己被骯髒低微的東西所動容。
這裡打一個淺顯的比方:
小明年幼無知的時候發現了一支名叫地下絲絨的樂隊,於是愛不釋手,成天與音樂播放器度日。
然後,小明發現除情歌之外歌詞多半不是毒品就是性。小明很失望,這和自己有理想有抱負有品德有三觀的面貌完全不符啊!但是,每每聽到人家那如醉如夢的音樂又割捨不下。於是便開始了自我安慰式的解讀:吸毒是為了與神對話,淫亂是在孤獨中尋找愛的影子~~~~~
最終有一天,小明認了!歌詞寫的啥就是啥!有些人就是才華橫溢和下流的結合體。。。原來一直以來他們的音樂喚醒的是我心中的惡魔啊!原來能打動人的作品可以無關意義無關天良可以無關忠孝仁義(小明內心的廢話)!
當然這只是個極端的比方。關於給亮和雪穗洗白,比以上故事情結要微妙的多但道理差不多。。
其實,一直不大喜歡白夜行,雖然文筆很好,但我總覺得男女主的三觀是不正的。
他們本身悲慘的命運是可悲可憐,但他們給別人命運帶去的傷害難道就可因此饒恕了嗎?
反大眾價值觀的想法能引來更多的關注。
因為他們沒看過小說直接看的電視劇或者電影
明明是看完《幻夜》才給《白夜行》男女主洗白了
他們童年被這個世界拋棄了,那時候他們的三觀就不正常了,之後的行為的確自私自利,但是沒有人能保護他們,只能用極端的方式,而且我不覺得她們有錯,應該說法律上有錯。但是站在她們角度考慮,一點錯都沒有,人們活著總要搶奪別人的,道義上的偽善很噁心,你每天吃一頓飯就得有生命為你犧牲,按那些人得邏輯他們不吃飯得了,男主和女主只是為了她們更好的活著,她們沒有人去保護她們,只能自己保護,很多人站著說話不腰疼,你要是她們你們也會那麼做的放心!
其實吧,如果不必付出代價的話,傷害別人本身是一件很爽的事
能理解男主的做法,但女主要強姦江川子的行為真的只有負面情緒,至於男主,他只是在為了自己活著的理由在奮鬥而已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