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何鬧中取靜?

比如嘈雜環境內閱讀、周邊喧鬧卻也不覺心煩?

外在或內在的方法都可以


謝邀。其實我現在在日本就是研究相關話題:auditory distraction,令人分心的聲音。而我覺得這個問題值得我一生去研究。

一般鬧中取靜的方法是去掉或降低聲音。其實這在學術上是個很重要的問題,因為當我們年老之後,聽覺衰退帶來最大的問題,就是當我們在吵鬧的環境中時,無法聽清楚別人的聲音。這個問題在學術上叫雞尾酒效應。而更現實的問題是,使用助聽器和人工耳蝸的人,相比於正常聽覺的人,也很難在嘈雜環境中聽清楚。面對這些問題,解決方案似乎非常明確——去除或降低噪音,這也確實是我們長久以來的研究方向。但其實,噪音對於聽覺系統來說非常重要,它其中蘊含了很多關於我們身處的環境的重要信息。這些信息可能對我們手上的工作,想聽清楚的對話,並不相關,但對於生存(快速注意到危險)異常重要。其實如果你仔細觀察,你最佳工作的環境,並不是完全安靜、完全沒有聲音的。最佳的聲音環境,是稍微有些有規律的聲音。譬如說雨聲、風聲、森林中的鳥叫聲,或是風扇旋轉的聲音,偶爾有人在旁邊走動,或是翻書的聲音。
即使當你不注意,大腦也會自動地不斷地通過聽覺來監視身邊的環境,這是聽覺系統的一個基本功能,是身體中的最快的全天候警報系統("early warning system")。而上面列出的這些聲音,都反應了你身邊的環境是穩定、沒有危險的。
所以在鬧中取靜,並非簡單地將聲音隔絕,因為當你進入一個完全沒有聲音的區域時,可能會感到不安。

但在這裡,我們想取靜是為了做一些高認知工作,所以會很需要集中注意力。那減少噪音是必不可少的。這個沒有太多選擇,請投資一副除噪耳機。
我對耳機無感,但隨著更多了解了聽覺系統,現在越來越覺得為自己的聽覺投資一點小錢是值得的。在師兄們的安利下,剛剛下決心買了一副除噪的頭戴式耳機(BOSE QuietComfort 35,我看到另外一個答案也提到這款。對於我這種自己買耳機從沒有超過99軟妹幣的人來說,這簡直是在燒錢。但單單是我們實驗室就有4個人都用這款耳機,我們一致認為它還是不錯的。)
選擇什麼耳機,你可以自己去選擇,但如果你是為了除噪、並且是為了能夠專心做其他工作,舒適度非常重要,請盡量選擇頭戴式的耳機。

這裡要提到一個很常被問到的問題,工作時聽音樂到底好不好?
我和導師專門討論過這個問題,結合我們所知道的研究來看,我們認為是不好的(但還沒想出好的實驗來測試)。雖然我們都有經驗感覺聽音樂對集中注意力有用,但有可能只是我們的主觀感知,而非真實情況。音樂是很複雜的一個聽覺信號,它具有很強的結構性,內容複雜、會引起情緒反應,因為這些性質,音樂非常容易吸引注意力,它可能讓你忽視了噪音,但也有可能把你應該放在工作上的注意力浪費了。
如果你在做一個需要注意力很低,重複性高的工作,同時身邊噪音很大很擾亂心情,那麼聽音樂是不錯的主意;但如果你要做一個高度集中注意力,不想犯錯的工作,那麼聽音樂可能會讓你覺得你做的很好,但其實不是。這算是一種反直覺的情況。(相關討論見評論區)

除了降低噪音,給自己創造一個較為個人、不被打擾的空間甚為重要。譬如說在辦公室和飛機上,我一定會帶上頭戴式耳機。以前我的頭戴式耳機都是沒有除噪功能的,我也不聽音樂,所以我戴上耳機只是想給別人一個「我在聽音樂,不要打擾我」的印象。這方面心理學的朋友來解釋肯定會更好。
如果是經濟艙和超級經濟艙,我一定會選擇第一排或是最後一排的窗邊。這樣我能將「我可能會被旁人打擾的可能性」減少到最少。換句話說,我會盡量給自己製造安全感,給大腦打一劑安慰劑。
當然,如果能坐商務艙和頭等艙最好了,因為有隔板。

培養熟悉感,也是一個辦法。這不僅僅是去一個環境待著這麼簡單。
在環境的喜好上我和 @Patrick Zhang 完全相反。公共區域如商店和車站中,我看書、學習、準備presentation都沒有問題。因為我每天都需要去國王十字火車站等車回家,說實話我還非常喜歡在車站中學習和工作。我會去一個固定的凳子,連上wifi,記上鬧鐘,這樣我可以一直工作到鬧鐘鈴響,不需要張望找時間。

相反,我非常討厭坐飛機,而且平均每兩個月我都要乘坐長途飛機,非常痛苦。因為引擎所產生的白噪音非常非常吵,問題是即使是喝酒、吃安眠藥我都無法在飛機上睡著。照理來說,聽覺系統的適應能力非常強,這樣的噪音在幾分鐘後就可以被適應。和導師分析,推測可能本人有一定的幽閉恐懼症,或是我這人就是折騰。

我想這算是鬧中取靜的最佳測試狀態了吧?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除了帶耳機(但不播放音樂),提前告知空姐不要打擾我,我還會提前將整個飛行過程按小時安排好所有工作。我需要用 必須要做完、消耗時間、同時需要注意力的工作來佔據我的注意力。注意,我不會將10個小時都用在一種工作上,而會是45分鐘1個內容,譬如說看教材、寫文章、回復郵件(打草稿,這樣下飛機就可以回復)等等。(註:其中,我認為看教材是最困難的,因為需要大量的記憶,而且很難有成就感,很難刺激大腦的獎勵系統鼓勵自己繼續工作。所以在鬧中選擇怎樣的工作也是很重要的。)

注意力是大腦的貨幣。我們做任何的工作,都需要佔用認知資源,而注意力便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種資源。
當你將注意力都放在一個事情上,其實噪音自然就沒有那麼令人煩惱了。這看起來似乎邏輯有問題,似乎我要先不煩惱,才能將注意力集中。但我們通過研究聽覺注意力就發現,其實正常的聽覺系統在抗分心的聲音上非常厲害(這裡我需要引用我自己未發表的論文 :P )。如果你容易因為聲音而分心,從實用地角度來說,可能是你手上的工作任務所佔的認知資源不夠。
死線是第一生產力。當你倍感壓力,便會強迫自己將注意力集中在一個認知任務上。這點上,的確,每個人的能力也是不同的,但我認為這是可以訓練的。

另外,情緒也是很大的問題。從神經科學淺談,可以試試盯著一個節拍器,並聽非常有規律的聲音(類似木魚敲擊聲)。我上周四才聽到日本同事剛做了一個關於冥想和聲音節奏的實驗,他們有提到呼吸節奏對心跳,進而對情緒有重要的影響。他們的論文剛剛提交,還沒有發表,就不好多談。但你可以通過控制呼吸節奏,可能會對平靜心情有一定幫助。
從個人經驗來講,如果你不要把煩躁的情緒當成障礙,而把它當成目標,在努力工作學習的過程中,也就沒有精力去煩躁了。

總而言之,我認為,鬧中取靜應該有這五步:除噪、製造安全穩定的環境、分配需要高強度注意力的工作、製造壓力和控制情緒。

——————
這裡只是隨便談談我結合自己在神經科學(聽覺和注意力)對「鬧中取靜」的經驗,也沒有專門去查神經科學、心理學方面的文獻,所以大而化之,請別介意。這裡我把「靜」的目的設為「學習和工作」。如果「靜」是靜謐的「心境」,這個太主觀了,不討論。
希望對你有幫助。

————————

我的新書《大腦使用指南》上市啦,各大電商平台都有售:噹噹、亞馬遜、文軒、京東、淘寶、天貓 等等。當然,你也可以在各大城市的實體書店看到它~ 最近新書做活動,客觀喜歡就別猶豫!麻利兒的!


這樣看在什麼樣的環境了。
我在飛機上一般都喜歡要安全門靠窗的位置。圖的就是相對寬敞,可以打開筆記本做事或者閱讀。雖然飛機上吵得很,但還是能做事,甚至能推導複雜公式和求解答案。
不過,我唯一的要求是:環境溫度要略低,並且有微風。這些在飛機上恰好都能滿足。同時,飛機上還有耳機可以聽音樂。我最喜歡聽神秘園和班得瑞,讓人感到特別的舒適和安定。

但如果在地面上,例如商店和地鐵站,則完全不行。
08年奧運會期間,由於我是北京地鐵近百個車站低壓配電室的主設,因此奧運期間必須每晚都到若干個地鐵巡視值班,有時就在地鐵車站的監控室內做事情,但很難專心。
雖然地鐵值班室內有空調,但車輛來來往往,人員進進出出,總是不能把心思定下來。
我看過一本書,講得是中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先生,他年輕時因為家計而輟學,不得不在雜貨鋪中學完了高中和大學的課程。我覺得這就是一種本事,要是我肯定做不到。
那麼是不是人員噪雜讓人分心呢?這也不一定的。
在青藏鐵路施工時,由於變電站必須最先建立,而鐵路連影子都還沒有,因此每一座變電站周邊都是無人區。晚上在無人區看書做事,總是憂心忡忡,生怕感冒引起高原反應,好像整個人都提心弔膽似的。在這種情況下,根本就不可能專心做事。

有時想想將來去火星的宇航員,路上據說要三個月到半年。關在這麼狹窄的飛船艙內,又如此孤獨,要是我非瘋掉不可。這些宇航員真的很了不起。
看來,更重要的是人的心態。
有次我在北京出差,住在二環王府井附近的翠明庄酒店,附近是北京著名的小吃一條街。晚上回酒店前先到小吃一條街吃飯,突然接到電話要緊急修改設計方案,結果我居然就在小吃一條街如此噪雜的環境中定下心來修改了設計,還寫了完整的設計方案說明,自己都覺得十分驚訝。

看起來,鬧中取靜也罷,靜中取安也罷,其實就是人對外界的適應而已。真的到了那份上,即使在耳邊敲鑼打鼓也能不為所動的。


Bose QC35


集中注意力的情況下,我個人可以很自然的不受外界干擾,不管是工作還是閱讀,完全進入自我的世界,聽不見聞不到,別人叫我也沒反應。。等狀態消失,又會回到正常環境中,聽的到看的到。

上述情況的發生,從生理角度來講,類似於睡眠前期的五官選擇性關閉。
即人在深度睡眠時,聽不到看不到聞不到碰了沒感覺,五官自然關閉。
所以理論上,每個人都可以做到五官關閉。

而我在白天選擇性關閉聽覺嗅覺,是因為視覺帶來的刺激,或者動作所需要的專註程度,佔用了其他器官的資源。

其他器官由於「虛擬內存」不足暫時關閉了。我覺得和電腦內存不足,程序開不起來一樣吧。

題主想找一個人為關閉五官的辦法,還要做事情的情況下,我覺得除了發自內心的認為這件事情重要而投入全部精力以外,可以先從集中注意力的相關訓練開始。

前期用耳機聽一些輕的交響樂,從音波抵消的方式對抗外界聲音的干擾。
中期通過呼吸法和注意力訓練,加強意志力的集中程度。
後期通過繪畫等藝術方面的訓練,體會進入到「專註」的自我境界的感覺。

以上禁止轉載。by林菲 2014.05.22


謝邀。私人微信andylee2017,歡迎神交???

舉個我自己的小例子吧。

上個周末,來到一座期待已久的古城,在忙完白天的工作,回到酒店後,最喜歡的就是先到泳池放鬆半小時。

5個來回遊完感覺胸大肌炒雞大

然後是另一個固定「動作」,到酒店大堂吧閱讀和寫作。

每次遠行,我會根據出門時間的長短隨身帶幾本書。

但原先有個不好的行為模式——在飛機上閱讀效率很高,一落地忙工作就沒有心思靜下來讀書了。

就算晚上回到酒店房間,孤單單一個人,習慣性打開電視放出聲音,然後洗澡睡覺。

偶然一次,和我同房間有兩個人,為了不影響別人休息,我帶著書到大堂吧閱讀,結果效率非常高。

酒店大堂雖然人來人往,但這些人與我並沒有任何關聯,自然也不用擔心被打擾。

倒是給自己營造了一個需要鬧中取靜的絕好環境。

這個小發現,後來被我運用在上海本地閱讀和寫作的時候。

我選擇早晚地鐵出行(這次去機場因為沒有什麼行李,我就不讓司機送了,一個半小時的車程正好讀完一本書),還有下午在咖啡廳或圖書館度過。也許這類方式會增加一些支出,但在我看來,是值得的。因為我花小錢(30、40元咖啡飲料錢)買來了高效的時間。

人是一個害怕孤獨的動物,過於安靜的環境,反而令人不知所措。

對了,我知道有些手機軟體可以模擬類似的「噪音」,但那種聲音畢竟是有規律可循的,聽多無益。

想集中精力閱讀,學會找幾個真實的地方鬧中取靜,把它們變成自己的修鍊聖地,經常過去「買」時間。

文末,來一組酒店的照片,我很喜歡這裡的裝飾和燈光。為了避免廣告嫌疑,我就不上酒店名稱啦~~


從小到大每當我想這個問題時,總有人跟我說毛澤東還能在菜市場讀書呢。


我個人認為鬧中取靜是自然的,最討厭的是安靜中的竊竊私語,什麼叫鬧,比如足球場觀眾的歡呼,草地音樂節等等,如果這種算是你所定義的「鬧」的話,我認為經過一定訓練做到安靜並不難——我指的是心靜。而往往是在相對分貝低或者很低的情況下 「不和諧的」聲音 @趙思家 我不懂科學 是不是頻率啥的跟總的環境不一樣我自己的理解稱之為不和諧? @趙思家 這樣的不和諧更惱人!


鬧中取靜

鬧的是環境,取靜的是心境

說人話就是看集中注意力到什麼地步了

進一步說人話就是:想要鬧中取靜,取決於「取靜」之後要乾的事兒是否非在此時此刻做不可

當年還在管公司信息系統的時候,有一年過年回家,和朋友晚上擼串的時候,公司來電話說生產系統故障了,立馬一邊手機拉電話會議糾集全國各地過年的團隊哥們兒,一邊借了店老闆的電腦遠程登陸

什麼時候散場的我都不知道,一抬頭人家都打樣了,店老闆很敬仰的問我是不是黑客……putty大黑框開著噼里啪啦打字,帶著耳機說著一般人聽不懂的話……我覺得老闆還是挺有見識的哈^_^

所謂鬧中取靜,活到現在也就這一次,其他的時候,啥事不能緩緩再干啊,非得這時候?


最近發現一個地方。

地鐵站換乘大廳的長椅。

以武漢為例,1號線是高架線,和地下線換乘都是修了一個高架的大廳連接了原先高架站廳和換乘扶梯(大智路、循禮門、宗關)。大廳因為相對空曠,所以設置了一些長椅。


坐在這些長椅上,每隔幾分鐘,就會有大量換乘人流互相穿梭,然後逐漸稀少然後再次爆發……

形形色色的人從你面前經過,人聲嘈雜,但是你卻根本聽不出他們在說什麼,這只是一片白噪音,不會影響你的思考。而經過的人也只會把你當背景,不會注意到你。


外在的辦法是:耳塞加一個降噪耳機(如Bose品牌)。直接物理屏蔽掉絕大部分噪音。
內在的方法很難,這個需要看人在某一個吵鬧的環境注意力的集中程度,真正的集中不是做不到,只是普通人真的很難做到。


Sony wm1a + Sony 1000X


買個降噪耳機。QC20不錯,新出的QC35,QC30也很好。

by一個受不了秒針嘀噠聲的人。


看書。
看得入迷,就聽不見外界的聲音了。


降噪耳機


降噪耳機


心如止水則得清靜。


蹲在角落裡,嚴重人群恐懼症,人一多找個地一躲發獃,最美好了。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或者直接問他@陶淵明


推薦閱讀:

你有哪些令人想不到的過去?
有哪些古詩詞讓你一眼就覺得孤獨?
臉盲症應如何生活在這個殘酷的世界?
如何看待李尋歡為了所謂兄弟情而離開林詩音?
看起來比真實年紀小是什麼體驗?

TAG:生活 | 噪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