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姜夔的詞如今不大受讀者歡迎?
看到還是有人關注,所以忍不住來介紹一下白石,先對他這個人有了一定的了解,然後就可以比較容易解釋他的詞為何如今不大受歡迎了。
先來白石的一首名作:
自作新詞韻最嬌,小紅低唱我吹簫。
曲終過盡松陵路,回首煙波十四橋。
1.江湖清客的身份。
姜夔,字堯章,號白石道人,饒州鄱陽人。少年孤貧,一生漂泊,居無定所。年輕時屢試不第,後來依附於蕭德藻和張鑒,但更多時候是羈旅而清貧的生活,靠賣字畫和友人幫助來養活自己和家人。他一生輾轉於鄱陽、漢陽、長沙、揚州、湖州、蘇州、杭州、合肥、金陵、南昌等地。晚年杭州城遭遇大火,白石大半家產被燒毀,生活也就更加貧困,甚至去世時靠朋友吳潛等人捐資,才勉強葬於杭州錢塘門外的西馬塍。
白石的詞中,一大半都涉及自己的漂泊和羈旅生活。同時南宋已偏安多年,國勢衰微,戰爭的痕迹依然隨處可見,白石目極傷心,卻身處江湖只能委婉地流露。因此白石極為敬佩全節使金的范成大和有志北伐的辛棄疾。這也導致他的詞風和後來的夢窗、草窗、玉田等人一樣,清冷、壓抑。白石21歲著名的自度曲《揚州慢》就是極其明顯的體現:
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葯,年年知為誰生?
用他自己的話說:
文章信美知何用,漫贏得、天涯羈旅。
平生最識江湖味,聽得秋聲憶故鄉。
另一個也是因為其「江湖詩人」的身份。
江湖詩派_百度百科
當時書商陳起與江湖詩人相友善,於是刊售《江湖集》、《續集》、《後集》等書,後人以《江湖集》內詩氣味皆相似,故稱之為江湖詩派。《江湖集》中所錄詩人大部分或為布衣,或為下層官吏,身分卑微,以江湖習氣標榜。江湖詩人時時抒發欣羨隱逸、鄙棄仕途的情緒,也經常指斥時弊,譏諷朝政,表達不與當朝者為伍的意願。江湖詩人中成就較著的是戴復古和劉克莊。
白石輩分較大,和大多數江湖詩人並沒有直接關係,也不如這些人憤世嫉俗。但是其身份卻有相近之處,創作手法和風格為其他人所借鑒,因此被視為精神領袖。
白石的情詞其實也是和他江湖清客的身份分不開的。他因為困頓潦倒,長年忙於生計,無法長久地見到他在合肥的愛人,聚少離多。但即便是這樣,他從來沒有改變過對她的思念,這導致了他的情詞如《蒹葭》一般,可望而不可即。名作有《暗香》《一萼紅》《踏莎行》《琵琶仙》《長亭怨慢》等。
如《鷓鴣天》:
花滿市,月侵衣。少年情事老來悲。
許多年前的往事,即便早已斷絕,直到老了仍然無法忘懷。他的情詞佔了其作品的很大一部分,最重要的是他只給那麼一個人寫過情詞,而且一寫就是一輩子,其痴情遠在柳永、小山、蘇軾以至於納蘭容若之上,兩宋之間的文人也只有陸遊可以比肩。
又如名作《暗香》,在梅花中深深地寄託了自己的愛人,既是對往昔愛情生活的一種追憶,也表達了詞人沉重的身世之感:舊時月色,算幾番照我,梅邊吹笛?喚起玉人,不管清寒與攀摘。何遜而今漸老,都忘卻春風詞筆。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瑤席。
江國,正寂寂,嘆寄與路遙,夜雪初積。翠尊易泣,紅萼無言耿相憶。長記曾攜手處,千樹壓、西湖寒碧。又片片、吹盡也,幾時見得?
近代詞學大家夏承燾先生算是白石千年以來的第一個「知己」。因為沒有記載,詞中也沒有具體說明,此前的人只能朦朦朧朧地感受得到這麼一位女子的存在。而夏承燾第一個考證出「合肥姐妹花」的存在,才終於讓白石的愛人形象變得具體。
夏承燾這樣評論白石:
在唐宋情詞中最為突出。
這裡繼續貼一首白石戀情詞的名作。其風格是以健筆寫柔情、清冷,尤其體現在最後一句。實際上打破了以前宋詞中戀情詞纏綿悱惻、低沉婉轉的風格,就是縱觀中國文學史也不多見。
《踏莎行》
燕燕輕盈,鶯鶯嬌軟。分明又向華胥見。夜長爭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
別後書辭,別時針線。離魂暗逐郎行遠。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歸去無人管。
2.雅
雅是白石詞的最大特點。就連不喜歡白石的王國維也不得不承認:
古今詞人格調之高,無如白石。
白石的大粉絲張炎評論為:
不惟清空,又且騷雅,讀之使人神觀飛越。
換句話說,一般人是「下里巴人」,普通詞人們是「陽陵採薇」,白石則是「陽春白雪」。用現代人的話說,就是逼格頂尖。
例如,同樣是表達對情人的愛意,柳三變是這麼寫的:
願奶奶、蘭心蕙性,枕前言下,表余心意。為盟誓。今生斷不孤鴛被。
用現代的話說,就是:我美麗的女神啊,讓我在你的枕前發下誓言,今生今世再也不讓你一個人孤單地睡了~
而白石:
念唯有、夜來皓月,照伊自睡。
用現代的話說,則是:我多麼想見你,然而只有那夜裡沉沉的明月,照著你靜靜睡去。
類似的例子比比皆是。同樣的內容,雅與俗的區別,可見一斑。白石一生求雅,其格調非凡的《暗香》《疏影》自不必提,縱觀其詩詞,幾乎找不到不雅的地方,也使得他很少像蘇辛那般直抒胸臆。這在所有詞人中,當是沒有人能比得過的,這是白石的追求,也是為當世諸名家所稱道的地方。倒是有幾個吹毛求疵的,如周濟之流,非要挑出點刺來,這裡就不提了。
當然雅,也是和其人品密切相關的。如范成大的評論:
翰墨人品酷肖魏晉間人物。
白石曾被蕭德藻介紹給楊萬里,又被楊萬里介紹給范成大,都是當時鼎鼎大名的人物。當時的名流士大夫也都爭相與他結交,大學士朱熹對他青眼相加,還曾和辛棄疾填詞互相酬唱(白石本身也算是辛棄疾的粉絲)。
如果說過雅在流傳中的缺點,就是和大眾讀者有些疏離,不如柳永蘇軾那般雅俗共賞。
白石是南宋最重要的音樂家。這裡引用《姜白石詞箋注》(中華書局版,陳書良著):
白石的詩歌、音樂、書法等諸方面成就頗豐,尤其音樂方面無論理論,抑或演奏,在有宋一代都臻一流,白石的名字在《宋史》未列《文苑》卻載《樂志》即可說明,但若較之其詞作,則都是難以企及的。
姜夔曾向朝廷獻《大樂議》、《琴瑟考古圖》,但朝廷沒有重視。兩年之後,姜夔再次向朝廷獻上《聖宋鐃歌鼓吹十二章》,受到朱熹、京鏜的重視,朝廷下詔允許他破格到禮部參加進士考試,但他仍舊落選。
當時的詞都是唱出來的,一般是先有曲子,然後填詞。但是大多數人並不太懂音律,所以只能照著前人的格律依樣畫葫蘆。久而久之,格律也愈發不受重視,歌唱者們不得不以音來協詞,導致唱出來也愈發不好聽。比如蘇軾的名作《念奴嬌·大江東去》就多處破韻,而被李清照嘲笑為「句讀不葺之詩」。有人大概是強迫症,將「浪淘盡」改為「浪聲沉」,「談笑間」作「談笑處」等,方才合律。
但詞在當時終究是以唱的形式流傳的,這種情況下就有了格律派,追求音樂與詞的和諧完美。周邦彥是這一派的創始人,其名作《蘭陵王·柳》就是因為他極其喜愛北齊蘭陵王高長恭的《入陣曲》,於是根據《入陣曲》填出的詞。無論語言和音律都極美:
蘭陵王·柳_百度百科
白石作為音樂天才,和周邦彥一樣,喜歡自度曲,如《暗香》《疏影》《長亭怨慢》等都是自度曲,他還填古曲《霓裳羽衣曲》的片段為《霓裳中序第一》,改仄調《滿江紅》為平聲。
可惜的是自從蒙古的鐵蹄踏遍南方以後,詞的唱法就漸漸失傳了,導致詞在今天只能讀。《白石道人歌曲》因此也成了無比珍貴的音樂古籍,無愧於南宋最負盛名的音樂家身份。
現在在一些音樂軟體里搜索,仍然可以聽到現代人根據古譜進行的演奏。當然,和古音應該還是相差甚遠的。著名古箏演奏家常靜演繹的《杏花天影》(強烈推薦):網易雲音樂 聽見好時光
《白石道人歌曲》全集:網易雲音樂 聽見好時光
《續書譜》仿效孫過庭《書譜》而撰寫,但並非《書譜》之續。全卷分總論、真書、用筆、草書、用筆、用墨、行書、臨摹、方圓、向背、位置、疏密、風神、遲速、筆勢、情性、血脈、書丹等十八則,所論書法藝術的各個方面,實自抒其心得之語。是南宋書論中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學術著作。
現存《跋王獻之保母帖》清逸出塵,可謂字如其人。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4.瀟洒
這也是我極其欣賞他的重要原因。他的大粉絲張炎評價:
如野雲孤飛,去留無跡。
明人張羽《白石道人傳》評價他:
體貌清瑩,望之若神仙中人。
性孤僻,嘗遇溪山清絕處,縱情深諧,人莫知其所入;或夜深星月滿垂,朗吟獨步,每寒濤朔吹凜凜迫人,夷尤自若也。
白石有著「竹林七賢」那樣的魏晉風度,同時他並沒有官務的壓力,大多數時候都在漂泊。雖然生活清苦,但他並不介意,常常給人瀟洒自如的感覺。
《慶宮春·雙槳蒓波》:
呼我盟鷗,翩翩欲下,背人還過木末。
采香徑里春寒,老子婆娑,自歌誰答?垂虹西望,飄然引去,此興平生難遏。
晚年的白石心態更加淡然而超脫,《漢宮春·一顧傾吳》:
大夫仙去,笑人間、千古須臾。
只今倚闌一笑,然則非歟。小叢解唱,倩松風、為我吹竽。
白石無論在哪裡,都常常吹著笛子和簫,或者彈著琴。《霓裳中序第一》:
沉思年少浪跡,笛里關山,柳下坊陌。
《齊天樂》:
寫入琴絲,一聲聲更苦。
《角招》:
寫入吳絲自奏。問誰識,曲中心、花前友。
而他的愛人也是同樣的形象。如《解連環·玉鞍重倚》:
為大喬能撥春風,小喬妙移箏,雁啼秋水。
《暗香》:
舊時月色,算幾番照我,梅邊吹笛?喚起玉人,不管清寒與攀摘。
真的是一對神仙伴侶啊!可惜卻只能「美人如花隔雲端」,成為詞人一生的悲劇。
5.總評
白石作為最重要的四大詞家之一(其他三位是蘇軾、辛棄疾、周邦彥,如果再加兩人則是柳永、李清照),其地位是不論他是否受歡迎都不可改變的。
且不論詞作如何,白石完成了南宋前期豪放派到中期格律派的重要轉變,同時一改剪紅刻翠、纏綿悱惻的婉約詞為清冷硬瘦,同時代的史達祖、高觀國都是其羽翼,吳文英對聲韻和雅的追求與他一脈相承,宋末四家周密、張炎、王沂孫、蔣捷無一不是繼承他的創作。而後,經過了元、明兩朝的低迷,清初的朱彝尊開創的浙西詞派再次把姜夔捧為頂峰的詞人,由於浙西詞派前期的統治地位,「家白石而戶玉田」的盛況,一直延續至乾隆中葉。即便後來常州詞派出現,其中的陳廷焯等人也仍然推崇白石。這種情況,直到晚清的時代巨變後,驟然改變了。儘管白石不再那麼受大眾歡迎,也仍然有不小的影響力。
大概就介紹到這裡。白石和當時的江湖文人一樣,在宋史中沒有傳,現存的大都是同時代人的片段,記載並不多。對白石詞有興趣的,建議看看《姜白石詞箋注》(中華書局版,陳書良著),如果想詳細了解白石的生平,再加一本《姜白石詞編年箋校》(上海古籍版,夏承燾著,已絕版)。
以下是先前的答案,也是正題的回答:
---------------------------------------------------------------------------------------------------------------
作為白石的腦殘粉,還是忍不住仔細答一下,原因很多,很複雜,其中最重要的是時代因素。
1.政治及革命需要
什麼是政治?就是在民國到抗日年間再到新中國來的幾十年,硬是把古代都沒幾個人關注過的岳飛《滿江紅》捧為神作(不黑)。當然,大多數人普遍想要反抗壓迫的心理也佔了很大作用。在這種情況下,蘇辛,以至於陸遊的豪放詞地位提高了太多太多。
而李清照雖然內容及範圍並不超過周邦彥秦觀等人,但是有人說了句「女人能頂半邊天」,民國至建國以來,女性地位的大幅提高,一定程度上捧紅了李清照和現在為數眾多的「女文青」。
而白石,夢窗,清真這種事不關己的,還是先靠邊站吧,不被批判就不錯了。這從一些較舊的文學史教材上都看得到明顯的痕迹。
2.近現代評論家的打壓
王國維的《人間詞話》的火爆眾所周知,再就是葉嘉瑩,讀宋詞的恐怕不知道葉先生的很少,這兩人以及諸如吳世昌這樣其他一些人的推波助瀾,導致白石詞地位下降不可避免。即使也有唐圭璋,夏承燾這樣的大家為其鳴不平,但王及葉的名氣畢竟遠在其他人之上。
這一點其他人也有提及,就不多說了。
3.晦澀難懂
蘇辛的詞基本上懂中文的人就能看懂,沒有障礙,並且想表達什麼都是一看就明白的。而課本主要作用為啟蒙,自然選取較多。
白石的詞,如《暗香》,單以戀情詞論還是很好理解的。而《疏影》,千年以來其主旨眾說紛紜。相比之下,同是詠梅,陸遊的《卜運算元》因為政治正確,又通俗易懂,自然經過熱炒。而在古代,《暗香》《疏影》這樣的風格則更符合當時的審美。
又如「今何許。憑闌懷古,殘柳參差舞。」這一名句,我當時讀到時,腦子裡回想起南宋當時的衰微情景和詞人空對西風的無奈,歷史的深沉之感一下子湧上心頭,真有陳廷焯所言「弔古傷今,不能自止」的感傷。而更多人並不太懂歷史,也不會有這種感覺,讀起來就無感。
4.現代人古文水平普遍不高
這一條算是接上一條說的。現代人主要學數理化外語,古文水平甚至遠遠不能和幾十年前比了。比如你弄一首周邦彥的名作《蘭陵王》給周圍人看,估計很多人都看不懂,只會想到電視劇。而周邦彥和吳文英以及宋末諸詞人普遍用語奇葩(褒義)。這樣的情況下,課本只好選了他最好懂的《蘇幕遮·燎沉香》,然而這首詞恐怕還算不上清真集中的頂尖。
蘇辛且不論,早期的後主,小山,永叔,柳永,秦觀,易安等人,後來的納蘭容若,普遍詞較通俗易懂,現代人能讀懂這些就不錯了,因此更容易受到追捧。
5.戀情詞的「霧裡看花」
白石詞中的戀情詞,是其詞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佔了差不多四分之一。但由於白石的身世流傳幾乎沒有,詞中也沒有怎麼說明,所以後人大都並不清楚。不像蘇軾「十年生死兩茫茫」就引來一堆「考證」,白石最多不過是諸如「長記曾攜手處」這般。一千年來,讀者們都只能憑空猜測,感覺到有這麼個女子。因為並不太理解,導致了相對的疏遠,而他的第一位「知音」夏承燾先生考證出合肥女子的存在,不過是幾十年前的事了。
6.時代風貌
目前中國還處在改革開放後的上升期,雖然遠不及盛世,但大多數人普遍還是處於向上發展的心態的,這與北宋初期也有些相似。正能量更多的充斥著社會。
而白石等南宋中後期詞人,受到國力逐漸衰微,自身懷才不遇的影響,不像蘇辛等人快意高歌過著發發牢騷,也不像晏殊張先等人,可以自在的遊山玩水,流連光景。這些人普遍過著較為窮困的江湖清客的日子,因此其詞風也是相當壓抑的。至於宋末的玉田,竹山等人就字字是血了。這導致現代的一般人不太容易接受這些詞人。
縱觀歷史,也很能說明這一點。白石詞在漢人地位高,國力強盛的明朝幾乎被無視,而在社會極度動蕩,漢人受到滿人壓制的明清之交,由於朱尊彝等人的推崇,在清前中期,幾乎一躍成為詞中第一。這也是符合當時文人們普遍壓抑的心理的。
7.現代音律的更替
白石作為南宋最負盛名的音樂家,曾兩次將自己的重要音樂著作獻給朝廷,可惜未受到重視。宋史沒有傳,沒有列為文藝家,卻列在了音樂家一欄也很能說明問題。《白石道人歌曲》更是在古代音樂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當時的詞都是唱出來的,他曾多次創調,從古樂中尋找創作靈感。因此,他的詞,讀起來都有種獨特的美感,這是格律派以外詞人難以做到的。
然而現代以來韻律的變化,宋朝尚雅風氣的缺失以及古樂的不傳使得沒有多少人再關心這樣了,也沒有幾個人知道蘇軾的神作《念奴嬌》多處破韻,長久以來為人所詬病。但如今,如果你反覆地讀《暗香》《疏影》,清真的《蘭陵王》那種音律的美感還是很容易感受得到。
本來一個基本上脫離知乎了的人熬夜寫這麼多並不容易,也當給白石做宣傳了~
希望大家多點贊=^_^=
豈止是白石。在人間詞話被王國維點草過的幾個詞人,哪一個不是明珠蒙塵至今。另外再加上開國的時候有個操蛋的左派文人叫胡云翼一個勁的鼓吹白話的好,通俗的妙,指蘇辛為詞中正流,周姜為逆流。甚至還寫進了文學史,這對當下的語文教材不能說是沒有影響的。
於是造成的結果就是外行最熟悉的詩詞主要有以下三類組成:教科書上出現過的,文藝青年推廣過的,毛澤東的。
三個戴錶:「應是綠肥紅瘦」、「人生若只如初見」、「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主要是名字起的不好。
文藝青年吐酸水旁徵博引的時候連這個字都不會寫,你讓他怎麼火的起來?
你用個白石吧?文青們的受眾一看,畫蝦的老藝術家什麼時候還會寫詩了。
納蘭容若,倉央嘉措,村上春樹,夏目漱石,東野圭吾,馬爾克斯,哇,名字都跟成語一樣,境界肯定不知道比姜夔高到哪裡去了呢,用他們好了。
以上純屬胡說八道。
以下純屬個人觀點。
其實我覺得姜夔明珠蒙塵是真,但跟王先生的點草沒多大關係。
人間詞話是我很喜歡的作品,裡面提及的詞人不是很多,或者說,有資格被提及的人不是很多。
就像你不能因為丘處機在射鵰後期慘遭吊打就說他是個三流角色,因為郭靖都快到五絕水平了。
況且,王先生並非覺得姜夔一無是處,王先生認為詞重意境,他贊姜夔有格而無情,且格調高無出其右者,只是不肯在意境上下功夫,帶的感情是惋惜而不是藐視。所以說到底還是流派不同導致的看法不同,而不是單純的貶低當炮灰。
姜夔的詞廣為人知的就是那一首入選語文課本的揚州慢,帶點故國之思,作教材再好不過。
但其實姜夔很多好詞都是偏騷雅高曠的風格,暗香,疏影,鬧紅一舸,吳興荷花,都有自己獨特的味道,雖然驚艷絕句不多,但用詞工整,對飄忽的思維有著靈性的捕捉和聯覺的表達。
但至於為什麼在今天不受歡迎,除了語文課本入選次數少,大概是因為詞的精髓不符合當朝主流的詩詞審美觀。
時隔這麼多年,鳳歌笑孔丘的楚狂騷人,白頭搔更短的少陵野老,煙雨任平生的密州太守,帶月荷鋤歸的五柳隱士,都憑藉著婦孺皆知的名句,顯而易辨的詞風,規範著我們對正統詩詞的認知,誰願意去探究小杜青樓薄倖的揚州夢,小李遠別啼難喚的惘然,就連王維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曠世五言都曾被嘲作是與林叟的搞基之旅。所以門檻偏高的橋邊紅葯,就只剩無人問津的寂寞了吧。
最後貼首個人最喜歡的姜夔的作品
鷓鴣天·元夕有所夢
肥水東流無盡期,當初不合種相思。夢中未比丹青見,暗裡忽驚山鳥啼。
春未綠,鬢先絲,人間別久不成悲。誰教歲歲紅蓮夜,兩處沉吟各自知。
「人間別久不成悲,兩處沉吟各自知」這個反調唱的很微妙,你說呢?
其實我就是單純想來懟這個問題的,不知題主是何用意。
感謝樓上諸位大偶的回答。
我是讀者,姜夔的詞很受我的歡迎。ok。受歡迎到我特意為了這個問題下載了知乎。
反對一下上面有說我白名字不好聽的,我覺得姜夔很好聽的啊,雖然我一直稱呼「我白」。
啊,對了,我是姜夔腦殘粉。
感覺姜夔挺受歡迎的了……至少沒見過幾個文藝青年黑他。
隨便說幾個出名的詞人是怎麼被文藝青年黑的吧。
蘇軾:不通音律,雖有文采,畢竟不是當行家數;
辛棄疾:筆力雄健,然措辭野蠻生硬,讀之令人生厭;
李清照:寫得太少,徒有虛名;
周邦彥:玩弄詞藻,匠氣過重;
吳文英:樓台炫目,碎拆下來,不成片段;
納蘭性德:呸,他寫的也能算詞,清朝方文山(郭敬明)……
他們談到姜夔時,說的卻都是「精通音律」「格調高絕」「讀之口齒生香」,語罷,半晌,他們多半還會再補一句「可惜現在懂得欣賞的人少了,居然都去喜歡什麼納蘭容若」。
不知道是哪個腦殘提出的這個偽問題。你可以把姜夔這二字換成任意其他名字。
這個提問,需要一個前提:在過去,姜夔的詞,很受讀者歡迎。
然而,這恐怕不是事實。歡迎乃至追慕,乃是專業作家、評論家對姜夔的態度。在普通讀者的層面,姜夔從來就沒有像蘇、辛,乃至柳永、李清照那樣大受歡迎。周邦彥、吳文英、張炎,都是一樣,根本不用等到《人間詞話》。
看到有人說姜夔長調多所以不被人愛。也覺得並不精確。姜夔確實暗香疏影長調寫得多,但是我也覺得他的幾首鷓鴣天寫的真是天下無敵。
我倒是覺得,他不出名,因為他這個人本身並不是大家會感興趣的精彩人。
蘇軾多麼招人愛,有趣風流,有朋友有愛妾,有起有伏,會吃會玩。李清照是驚才絕艷的貴族少女以及錦口綉心的貴族少婦。辛大人更是不用說了,左手筆右手劍,胸中是天下。連周邦彥、朱淑真、柳永、秦觀,誰不是有的是津津樂道的花邊新聞和傳說軼事。
大眾的愛好永遠和這個相關,至於對於作品的審美,那不是大眾應該擔負的責任。
姜夔的一生,從未精彩過,一個庸庸碌碌的幕僚,最愛的女人永遠的錯失,生平的得意事是一首詞贏來的愛妾。詩詞也大多是行旅男女,於家國山河的總是少些。
可是他有情,是那種淡極之下的深情。王國維覺得他隔。但是姜白石的深情和涼薄,是我們每一個平凡人的深情和涼薄。
「春未綠,鬢先絲,人間別久不成悲。誰教歲歲紅蓮夜,兩處沉吟各自知。」我最愛這句,還有那句少年情事老來悲。並不痛哭流涕,只是很久之後的深夜,忽然年少的伊人入夢,仍然是舊時的容顏,可是為什麼我已經如此的老邁?
那一剎那,並不痛苦,只是覺得悵惘吧。這世間哪有長久的大悲大喜呢,這句人間別久不成悲。寫的涼薄,但是深情。就像是我們每個怯懦的普通人,即使失去,即使從未春風得意馬蹄疾,可是我們還是會這樣的活下去呢。
我愛他,雖然我也愛蘇大大,崇拜辛大人。可是我愛姜夔是一種親切而同情的愛法,我年少時候也不愛他。可是過了二十五歲,我也懂的那句人間別久不成悲後面的珍珠一般的深情了。
可能姜夔的詞不古風。
因為鑒賞門檻太高…
姜白石的詞太雅緻了,對於有文學素養的人,想要欣賞白石詞中清空騷雅的韻味都不容易,更別說普通大眾了…依我看來,第一個是建國以來一直鼓吹所謂豪放詞,愛國詞。像姜夔這種雖然有幾首愛國詞,但顯然達不到我黨要的標準。唯一入選的揚州慢還是選修課本。
其次,姜夔的門檻略高,不太符合「淺顯易懂」,很多人沒讀過也不愛讀。白石詞需要再三吟詠,仔細體悟箇中滋味,才能見其高明。
名字確實也是稍坑,但是清真,夢窗名字也好認啊,依舊無用。
其實我個人覺得,姜夔的事如果真有寫言情的blabla,把合肥情事講講,說不定能讓一群文藝青年高潮一回~
姜詞意象繁複,長調居多,風格偏婉約。
想想我們從小到大語文課上推崇的是啥...明白如話,自豪放派起詞的境界就大了,至於長調,除了水調歌頭和沒幾個畢業多年之後的非文青記得老辛的永遇樂,語文書上還選過幾首長調?別說姜了,就是辛詞這種政治正確的豪放派,除了聽取蛙聲一片,能有幾個讀過他那幾首金縷曲/賀新郎的?
姜被選在課本里的那一首,本身就長,而且不是特別上口,再說念橋邊紅葯年年知為誰生的家國之悲也不是小屁孩們能感同身受的,怎麼比得上人生若只如初見那麼戳中少男少女們的心情。因為姜夔是作曲家,從技術上說喜歡玩長調。
另外姜夔是文人詞,從感情上說喜歡玩內斂。
最後姜夔這種人,追求的是詞的整體雅緻,不追求一名句遮全篇。
所以當然敵不過【感情裸露】【豪邁狂暴】【名句打眼】的其他人了。
首先,大多數人對於詞的認知僅限於教科書和考卷。這樣的情況下,蘇辛、大小晏、李後主等人的作品也就較多人熟悉。
此外,由於某些原因王國維被捧上神壇,一家之言的人間詞話也成了大多數人學詞的基礎讀物。(此處沒有貶低王國維的意思,但是不應將其神化將其言論標準化,尤其新學詩詞,竊以為不宜早讀人間詞話,以其審美為己審美)
再有就是現在的文化趨向普遍快餐化,對於很多人而言,長調就會因為篇幅過長、詰屈聱牙而不那麼適合閱讀。
說得不友善一點,很多人讀詩讀詞是為了裝逼,那麼跟著潮流走,念幾句「人生若只如初見」,念幾句「不負如來不負卿」就已經是別眼中的文藝青年了,何必去讀大多數人沒聽過的「飄零久,而今何意,醉卧酒壚側」、「念橋邊紅葯,年年知為誰生」呢。
順便,大多數人是不通古韻的,而姜白石的詞偏有不少押的入聲韻,於他們而言,怕是句句不入韻,更嫌麻煩了。
其實也不只是姜夔,吳文英、周密又何嘗不是這等遭遇?周邦彥要不是在教科書上出現過,恐怕也有不少文青是不認識他的。
大部分人只對少部分詞有感覺
因為姜夔的詞句里少有"名言名句」…類似人生若只如初見、不負如來不負卿這種。
所以文藝青年不喜歡。
正因為少有這種格言式的名句,姜夔的詞才不負格調清高之譽。
所以不符合廣大人民群眾的審美。
噫,題主的結論是從哪裡得出的呢,別的不說,光是下面這首詞傳頌率就不低啊,也被選進人教版語文選修課本了,我不信你沒背過(?д??)
《揚州慢·淮左名都》
姜夔
淳熙丙申至日,予過維揚。夜雪初霽,薺麥彌望。入其城,則四顧蕭條,寒水自碧,暮色漸起,戍角悲吟。予懷愴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為有「黍離」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初程。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自胡馬窺江去後,廢池喬木,猶厭言兵。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葯,年年知為誰生。
歪個題,近日收拾舊書翻到高中的語文課本,真心覺得裡面選的古詩文都好棒啊⊙ω⊙
配套的語文讀本要是當年都有認真讀現在沒準就在隔壁中文系了(捂臉),不管是史籍摘錄文藝鑒賞國內外文學作品還是理工科科普類選取的作品都很精心啊~吼吼~當年最喜歡的是有選入台灣「雙子星座」(余光中與洛夫)的散文(那個浪漫的年紀咳咳)。這幾天重新看印象最深的卻是當年略過去的帕烏斯托夫斯基的一篇《珍貴的塵土》,很有意思,推薦大家去看~
反正我又不是中文系的,不專業你來打我呀~~~~~~~~~~~~~~~~~
~~~反正你都打不著了,快跟我講講我哪裡說得不對,我改了沒準還能讓你打我一下(*′ω`*)
。
。
。
。
。
。
你尊的忍心打咩(?д??)
我覺得還好
常提起的詞人就那麼幾個,姜夔怎麼也算一個了。青山溪水獨山人啜飲,又怎堪世人嘈。 白石之雅如淡如素。自會有好之者,覓深處而尋。又何求眾人之群歡。
以前吶,喜歡柳永,李煜,李清照等大家朗朗上口的。
後來開始喜歡姜夔,賀鑄,周邦彥,張炎,都準備要精讀一番。
現在正在精讀姜夔張炎的詞,有些十分喜歡的甚至會背誦下來。前段時間偶爾去了一趟舊書店,喜歡上了陸士衡~準備讀完里爾克再來讀陸士衡。。。
其實姜夔在知乎擁有讀者不少,可能我比較關注他吧,關於他或者提及他的問題回答還不少。
我認為大家閱讀這些詩詞歌賦是循序漸進的,先從教科書里,書店(包括網上)里,接觸流傳較廣的詩人詞人,後面漸漸不再滿足於這些,開始接觸一些偏冷門而自己感興趣的詩人,詞人。喜歡傳統的詩詞歌賦的人,閱讀的作品多了後,又怎能越過姜夔呢。等以後隊伍壯大,喜歡姜夔的人終歸會越來越多,金子總會發光的。
其實有些詩人詞人作品很棒,但是知名度不高,圈子又比較封閉,所以很多詩人在國內知名度確實不高,我看大家在此問題下都沒有提及張炎的。國外的里爾克,蘭波等國內讀的人就更少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