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你是如何理解 楊絳《老王》這篇文章的?

今天滿朋友圈都在轉發楊絳去世的消息。我在此之前真的對這個名字沒有印象,所以很是驚訝她到底是誰。一問,很多同學說,是誰誰誰,以前還學過老王這篇課文,最可惡的是我居然不知道後面那個字怎麼讀。我覺得自己好沒文化T-T。

於是我去網上搜索了這篇叫做老王的文章。真一點初中讀過的印象都沒有。讀第一遍,前半篇覺得好無聊,像在記流水賬,都到最後才覺得有些複雜的感情。然後回頭又讀了一遍。

得出的結論好像是,大家都趕緊去結婚成家生娃呀,要不然老了就這樣死去。你對待一家人非常好,死前還把財產專門送去給他們,然而他們就讓你自己死了,幾年之後才寫了一篇文章來緬懷一下……感覺好負能量。

不理解為什麼老王對他們家這麼好,香油雞蛋為什麼不留給老李,要送給作者他們一家。我個人的理解是:人家拿東西過來就是覺得自己不行了,想來換點錢處理自己後事,作者居然還不懂意思還問那是拿來免費給我們吃嗎?人家說我不吃就是我要賣給你們換點錢,你接過東西說謝謝不給錢就轉身,人家就慌了說我不是要錢,其實是說你怎麼拿了東西不給我錢。最後終於拿到錢了,才走了。回去買了白布,讓老李幫忙安置一下。不過如果我的回答寫在試卷上,應該會得零分。但我當即卻就是這樣解讀這篇文章的。

不同人有不同的解讀。我做如此解讀,肯定是與我所處的生活成長環境有關。或者我並未能了解作者更多的背景,導致我只是根據文章本身望文生義做出了一些武斷的猜測。

如果你覺得自己讀懂了這篇文章,有一些個人的感受和觀點,請給一個從你的角度出發的解讀,供大家參考。


因為題主的問題,再讀了一次。

2個小細節,我猜,楊絳其實一直在默默的接濟老王。
「開始幾個月他還能扶病到我家來,以後只好托他同院的老李來代他傳話了。」 這個「傳話」,可能也就是「送錢」,但楊絳寫的含蓄。


「我謝了他的好香油,謝了他的大雞蛋,然後轉身進屋去。他趕忙止住我說:「我不是要錢。」
我也趕忙解釋:「我知道,我知道——不過你既然來了,就免得託人捎了。」
他也許覺得我這話有理,站著等我。」

「既然來了,就免得託人捎了」 - 意思就是,之前一直在托老李捎錢。

老王病了之後,估計完全沒有了任何收入,這種手停口停的工作,也當然沒有社保。如果不是楊絳接濟,早餓死了。但楊絳估計手頭也不寬裕,只能買個月給點飯錢,治病的錢,那也超出她能力了。

人快死了,掙扎著上門找恩人辭路,當然也不能空手去,老王的香油雞蛋,或者是好心人施捨的,但也可能是他的為數不多的部分畢生積蓄買的。

老王把楊絳當恩人,楊絳把老王當熟人。中間的不平等,隔膜,令楊絳在若干年後愧怍。

就好比,一個流浪漢把全部擁有的十元錢全部給了你,對比一個富翁給的100元(九牛一毛),哪個更珍貴?

楊絳對於老王給予的這麼隆重的感情,其實除了給錢,並無以為報,因為楊絳並不能給予對等的關係,對於一個如老王這樣的不幸者,我們讀者,也只能一聲嘆息。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如果因為年輕時得了梅毒而瞎了一隻眼,和這種人保持一定的距離,也是人之常情。即便不是梅毒,楊絳這樣的知識分子,也不可能和老王這樣的底層勞動人民有什麼更深的交情了。

老李給楊絳彙報買了幾尺幾尺白布,其實某種程度上,是在交代,老李並沒有把楊絳給的錢私吞。這也是老李對於楊絳這個長期接濟老王的恩公,所做的交代吧。不過老李並沒有把這個當回事,也沒有完事後立刻去彙報,只是過了十幾天路遇順便交代了一下。

但老李顯然對於老王去送雞蛋,拿了錢回來,非常清楚,因為「就是從你那回來第二天就走了」 。老王覺得辭路這個重要的儀式已經完成,就安心的走了。


楊絳先生的作品不敢說讀懂,但絕不同意樓上所說,建議樓上多讀讀第三段最後一句,讀一讀文章的結尾,簡直信口開河,讓我有一種你再侮辱楊絳先生的感覺


推薦閱讀:

怎麼評價楊絳的《走在人生邊上》?
怎麼理解楊絳先生的「你的問題主要是讀書不多而想得太多」?

TAG:楊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