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美聯儲「量化寬鬆」的內涵和意義?

哪位知友能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解釋一下么。。。。


量化寬鬆要和背景結合起來。

量化寬鬆是有原因的,最早實行量化寬鬆的國家是日本,為什麼?因為日本常年通縮,貨幣流速很慢。

費雪方程中MV=PT,在商品數量和商品價格大致不變的情況下,貨幣乘數降低,就需要更多的貨幣供應。

日本企業不借貸,不投資,還有大量負債,貨幣流速很慢,為了保證低利率和經濟活力,日本大量投放貨幣,提高M,這是量化寬鬆出來的歷史。

而美國採用這個辦法也是類似的背景,美國是全世界經濟最發達活躍的國家,經濟效率極高,貨幣流速極快,在經濟活躍的時候,貨幣乘數往往能達到9左右。

但是經濟危機來的時候,所有人都擠向一個安全出口,瘋狂拋售規避風險,在經濟危機最嚴重的時候,貨幣幾乎不流動,大家不投資,不貸款,不消費,貨幣乘數降低到極致。

如果美國經濟危機最嚴重的時候貨幣流速降低到4,那麼按照費雪方程式,要保證PT,商品價格和數量不崩潰,貨幣供應量要提高到正常供應量的2倍。

2009年9月後,美國的貨幣乘數下降至1959年來的歷史最低值4.63倍。自1959年來,美國的貨幣乘數最高值為1985年3月的12.44倍,自1959年來美國貨幣乘數的平均值為9.74倍。

所以量化寬鬆本身是有其合理性和必要的。

而經濟危機之後,雖然貨幣流速已經大幅回升,但距離美國經濟活躍時期的流速仍然遠遠不如。
為了保證商品價格和數量的正常維繫,保持正常貨幣供應量的倍數是有合理性的。


一位很喜歡的老師在課堂上講到過相關內容,撿一些相關的並且混雜自己的感受寫下。


其他答主已經談到了,美聯儲量化寬鬆其實就是利用貨幣政策向市場注入流動性。
穩定信貸市場,刺激經濟。

在經濟學上有一個公式,是弗里德曼的:
M2增長率=GDP增長率+CPI增長率
廣義的貨幣發行量通常可以代表這個國家貨幣信貸規模。
意思就是說,如果M2增長10%,那麼最理想的狀態就是M2(10%)=GDP(10%)+CPI(0%)
這種情況說明投放的貨幣全部全部變成了財富,保持了物價的穩定。

2009年8月是中國貨幣發行最瘋狂的時候,M2增長了28.5%,而CPI是負的1.2,而GDP增長是8%.與上面縮寫的公式大大不符。於是我們有了「中國貨幣消失之謎」。現在叫「貨幣空轉」。。。。
鈔票是個很特殊的東西,它不像我們吃的食物,吃進肚子里就消失了。只有鈔票,央行印出來就無法再回去。沒有變成GDP的票子去哪兒了呢?我想,它變成了通脹,注意,中國的CPI沒有計入房產價格。而貨幣供應如果沒有被實體經濟完全吸收的話,資產價格就會上漲。也許,房產價格更能反映中國的通脹程度。
中國的M2已經接近全球的四分之一,是美國的1.5倍。9月末中國M2佔GDP的比例高達188%.同期美國M2與GDP的比例才63%.這說明投一塊錢下去能回來一塊五的財富,經濟運行效率非常之高。而我們國民經濟運行的效率太低。更何況美元流向全世界。

我們常常聽到這樣的說法:消費拉動經濟增長。
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消費本身是不能拉動經濟增長的。經濟增長的本質含義是一個經濟體生產可能性邊界的擴張,而消費是對這個經濟體產出的消耗,只有投資才能推升經濟體的生產可能性邊界。
但是投資對經濟增長的拉動是有前提的。只有有效投資才能拉動經濟增長,而無效的投資,即沒有獲得足夠投資回報率的投資,只能形成過剩的產能。就像如今的中國。
-------------------------------------------------------我是分隔線---------------------------------------------------------------------
額。。寫完回頭一看,發現好像偏題了。。。
最後,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歡迎指正。


從利率的角度很好理解

利率是所有融資、投資決策的決定因素

大幅度刺激經濟必須降低利率

利率有期限利差和信用利差

央行的普通貨幣政策只能調整短期無風險利率

而實際上決定經濟運行的是長期利率(國債)和信用利差(信用債)

如果短期利率已經調到零了 那麼只能直接調整後兩種利率

調整方法是直接購買長期國債和金融企業信用債等,債券價格高了,利率就下降


其結果是使得市場利率整體下降,比如各種貸款利率真正實現了下降,因為長期利率和信用利差都下降了,這可以大大刺激企業融資、居民耐用品消費、房地產投資等等。


愚見。


淺顯易懂地講

假設一個經濟體是人體,那麼貨幣便是一個經濟體運行的血液。央行是供給血液的心臟。而銀行、房貸機構等其他信貸機構是其他造血器官。

在次貸危機發生後,造血器官出現了故障,部分器官(實體經濟)出現壞死,逐漸演變為08年的全球金融海嘯。

美聯儲責無旁貸,必須通過資產購買,增加負債端的基礎貨幣,將血液傳導到各個器官。同時,由於資產購買,原資產購買者可以通過變現擺脫資產減值的困境,從而增加實體經濟的貨幣流通。

然而,這個過程並不是那麼一帆風順的。

首先,銀行由於危機極度厭惡風險,在放貸端十分謹慎,因此所謂通過擴大基礎貨幣,撬動房貸,並沒有立刻發生。

其次,10年期國債利率是許多美國長期貸款利率,包括房貸、車貸的利率錨,而這一利率是在2011年下半年才真正降至2.5%以下的。之前長期利率事實上居高不下。

最重要的,失業率奇高,在零利率的情況下,失業率用了近5年時間才掉下7%的高水平。

------分割線,以上其實已經回答了問題----------------------------------------------

原因是什麼?我認為辜博士解釋清楚了這點

1. 私人部門(個人、企業)都是在減少負債和支出,而非利潤最大化的利用零利率環境。原因很簡單,因為金融危機所導致的 「資產負債表損壞」 不是暫時的,而是一個毀滅性的的打擊,許多家庭、公司的資產負債表幾乎到了慘不忍睹的地步。就相當於一個人受了心肌梗塞,健康無法馬上恢復一樣。
2. 由於各個私人部門都在減少負債,這相當於抵消了美聯儲資產購買的努力。銀行不借,企業不貸,居民增加存款,這都會抵消努力。
3.最重要的原因是。資產購買-原資產持有者套現-實體經濟的這一閉環出現了問題。因為即便資產持有者套現了,由於原本購買該資產的目的是投資,資產持有者僅會將這一部分套現得來的現金投入其他非實業、虛擬經濟資產。從經濟學的角度,這一動作不會創造任何價值。

因此復甦的關鍵是企業應當在低利率環境下繼續借錢、投資,這樣才能使實體經濟復甦


輕度經濟學愛好者胡亂說說,不知對否:

1、08年美國金融危機後為了向市場注入信心和流動性而推出的手段。當時金融危機爆發後市場一度出現流動性枯竭現象,不是市場真沒錢了,而是手裡拽著錢的資本家們不敢把錢拿出來投資了。這個時候政府必須承擔起責任來,給予市場信心,同時增加現金來促進市場的運轉。由此世界各主要經濟體都響應採用這個方法,連金融環境基本健康的中國也腦殘跟進推了個四萬億......本質上,這應該是凱恩斯主義的進化。

2、另一方面,美國一面量化寬鬆,一面執行低利率政策,另一面又逼迫中國rmb升值,實際就是把那些增發的美元推到中國來,目的是推高中國的資產泡沫,想再搞一次和日本一樣的「廣場協議」。

3、同時這個量化寬鬆在一定程度上是飲鴆止渴的辦法,它並沒有解決根本性的經濟問題——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的末期,沒有新的產業革命,冗餘資本必然炒作金融資產直到崩潰的必然經濟規律。實際上,它反而增加了一個國家的整體債務規模,尤其象美國這種本身債務規模已經極其龐大。到了第一次量化寬鬆結束的時候,中國非但沒有崩潰,反而看起來更壯了,而他自己如果不繼續發債發鈔,政府就沒有辦法維持下去了,所以就有幾次國會爭吵要求增加國債上限和最近這次政府停擺的事情發聲。

4、所以呢,我個人覺得,到現在為止,美國的量化寬鬆,一定程度上是以金融危機造成流動性枯竭為借口,向市場大量注入流動性,實際是要推高中國為首的新興經濟體的資產泡沫的進攻手段,而中國是將計就計你來多少我收多少,努力把肚皮撐大裝下,看誰挺的更久。美國手裡的牌是他強大的貨幣話語權、全球性的軍事覆蓋能力、經濟總量和質量的領先;中國手裡的牌是飛速成長的經濟、可以隨意調度的政府資源、勤勞且超級忍耐力的人民。兩家比的是誰先撐不下去。
從這個角度去看中國急於推進人民幣國際化、中美在中東、南海、釣魚島的斗局暗流,都大致可以摸出一個脈絡,這些都是整個金融戰的衍伸。


 很久以前的問題了,就轉一下盧麒元先生的文章來解答吧


QE作為一種准政府(央行)的金融操作,遮蔽了它的財政本質。當央行藉助其貨幣發行權和貨幣管理權扭曲貨幣的市場價格的時候,央行也就同時扭曲了資產和商品的市場價格。價格扭曲過程也是攫取並轉移利益的過程。就本質而言,QE相當於非政府稅賦。由於央行不具備財政職能,其攫取的利益不能直接轉化為政府財政收益。所以,央行將所攫取的利益讓渡給特殊利益群體。在美國,被讓渡者,就是價格扭曲的受益者,實際上是金融資本的終極持有者。大家仔細觀察美聯儲扭曲操作後財富流動的方向,就可以明白其中的奧妙了。


  QE的本質是資本家向勞動者徵收的特種稅賦。


  在全球化的格局下,QE的稅賦征繳範疇是全球性的。如今,勞動者最集中的聚集地,是一個叫中國的世界工廠,QE的主要徵收對象就是那裡工作的近十億的勞動者。為什麼所有發達國家都在QE?為什麼伯南克無限期QE?只要那個世界工廠的工人不拒絕繳稅,西方金融資本沒有理由放棄徵稅啊

  QE的本質簡單、淺顯而清晰。熟悉馬克思剩餘價值理論的人一看便知其內涵:通過不斷貶損勞動的價值,通過不斷地抬高資產的價格,將勞動所得轉變成為資本利得,這就是西方央行一再玩弄的、卑鄙的QE伎倆。很顯然,QE無助於就業,如此無恥的QE,不過是美聯儲跨國徵收稅賦的安排。QE已經演化為當代資本主義隱蔽而巧妙的金融殖民模式。可惜。我國的行政、教育、學術、傳媒各界均處於極端愚昧之中,他們集體漠視既得利益者裡應外合配合美國QE在華的實施。你能不震驚嗎?QE3剛剛推出,中國立刻有人去安排出口退稅了。以致於,伯南克自信心爆棚,他竟然宣布無限制地QE下去了。


剛好我在另一個帖子的回答轉過來~ 希望有幫助, 以下:

由於經濟學金融學有很多專有名詞,和複雜的概念難以一時了解。

我來試著給大家通俗解釋一下。

假設,我是一個統治者,底下有10個子民,除了基本的衣食住行。我給每個子民1個金子。
相應的,每個子民,都可以拿這1個金子換 1台手機,或者1次旅遊,或者1本書。或者其他我們國度還沒有的東西(可以理解為創新科研產品等)。

由於經濟不景氣,大家滿足了基本的衣食住行,都不願意去用那唯一的一個金子去換一台手機,或者旅遊,或者一本書,因為那些沒有那麼必須。

這樣,我的國度經濟沒有增長點,群眾沒有創新性,不進則退。人們的效率和潛力就大大的被限制了。如此會進入惡性循環。

而總有那麼幾個人,想改變現狀,但是他也只有1個金子,並不能做太多事情。

於是,作為統治者,我決定多發些金子給我的10個子民。讓他們去嘗試過剩的/潛在的物品,雖然我本可以輕而易舉的變出無數的金子,但是金子本身其實毫無意義。

於是,我決定拿出10個金子,可以提供給幾個想用這個金子做事情的人。當然,我不可能白白的把金子給誰,每個借金子的人必須在一年以後還給我1個金子(不考慮利息)。

這樣,終於有第一個膽子大的人來借金子了。他向我借走了5個金子,簽了協議,一年以後還給我5個金子。

於是,這個人借走了5個金子,他現在有6個金子了。其他9個人,還是每人1個金子。市場上的所有產品價格目前也沒有變,還是1個金子一個。但其實,現在有15個金子,在那個人借到5個金子的一剎那,你也可以理解為,金子暫時不值錢了。 接下來發生什麼就很重要了...

如果那個人,用借來的5 個金子買了5本書。通過學習,學會了怎麼製造手機,並且提升了手機性能,做了廣告。而且更重要的是,手機的成本也大幅下降,變成了0.8個金子一個。由於手機性能提升,廣告做的好,那麼,其他早就想擁有手機蠢蠢欲動的9個人,終於都下決心每人買個手機。畢竟,他們每人還能剩0.2個金子。

那麼,那個借錢的人現在就有了0.8*9=7.2個金子。一年很快就過去了,這個人順利的還上了5個金子,自己也擁有了做手機賺到的 2.2 個金子,還有原來的1個金子,共3.2個金子。

現在讓我們來看一下我的子民們的整體情況。他們總共有9台手機。 9個人每人0.2金子(9*0.2) +1 個人3.2 金子 = 1.8 + 3.2 = 5 個金子。

我的子民們的5個金子看似少了,但是9個人都多了1台手機。這一年,什麼都沒變,金子本身也沒有任何意義。但是去年的這個時候,達到這些需要9*1個金子(手機原價)+ 9*0.2 金子 (9人剩餘)+2.2金子(1個人的利潤)=13 個金子。這個數字已經大於去年所有人的金子總和(10金子),所以,由於那1個人的創業成功,他為社會創造了財富。


當然,這裡還有很多省去的錯綜複雜的關係,還有衍生出來的問題。例如(富者越富,窮者越窮)(其他人受到啟示也可能借金子去創業),這裡不深入討論。這也是為什麼經濟學極度複雜,無法準確預測的原因。


下面再來看另外一種情況:
還是那個借了5個金子的人,他決定,拿著這5個金子去旅遊,去5個國家。他認為在旅遊的過程中,自己一定可以學到新的技術,把手機的成本降到很低很低。

可是,時運不濟,判斷失誤,他出去轉了一圈,什麼都沒學到,空手而歸...

一年很快就過去了,我決定收回我1年前借給那個人的5個金子。可是,正如你們所知,他卻只有1個金子(原本就有的)。 好在,剩餘的9個人當中,有4個好心人。把自己的金子給了他,我最終也收回了外借的5個金子。

現在我們再來看一下我的子民的情況,10個人總共有5個金子,除了那個借債的人出去玩了5圈,大家手上沒有一台手機。

這是另外一種極端的情況。面對這種情況,其實也不是世界的盡頭,還有很多接下來的政策去接著刺激經濟。

最後,量化寬鬆的概念(通俗版)就出來了,即 —— 用沒有實際價值的貨幣,去刺激、創造有實際價值和需求的經濟,從而發展。


希望我的回答能讓大家更通俗的理解這個過程。


對所有的貨幣機構公開市場操作,我們必須首先搞清楚貨幣機構的職能。目前各國央行的主要職能有:1 維護物價穩定 2 協助就業率處在一個溫和水平 3 幫助經濟的可持續性發展。

內涵:量化寬鬆,不管它有多麼的非常規,都是形式上的,其實本質上它就是一種疊加式的貨幣公開市場操作。手段不複雜,就是央行以購債的名義擴大本國的基礎貨幣投放,從而降低金融系統和宏觀經濟的流動性風險。

意義:通過購買國債(長短配) 讓財政部可以開動印鈔機向公共部門撒錢擴大公共支出保護一部分就業以及大眾對公共部門的信心。同時央行購買公司債,金融債等固定收益類產品配合以降低聯邦利率,再貸款向金融部門提供流動性從而降低借貸成本,使得短期到中期內市場的揮發性波動維持在可接受的範圍之內,從側面來說可以降低私營部門對長期借貸成本的期望旨在提震製造業和服務業,帶動產出。


開源節流。


量化寬鬆,你從字面理解,quantitative easing,就是放寬貨幣的數量。經濟學有專業術語,叫貨幣供應量,包括廣義貨幣供應量和狹義貨幣供應量。貨幣供應量由基礎貨幣和貨幣乘數決定。而貨幣政策有三架馬車,公開市場操作,同業拆借率和存款準備金率。通過這三者的改變可以改變貨幣供應量。量化寬鬆其實主要是通過這三者的結合擴大貨幣供應量的。


推薦閱讀:

如何為一家留學中介做業務拓展?
如果全球網路通信中斷24小時,在你的行業領域和周圍世界會發生什麼?
備考 CPA 的,有哪些經驗可推薦?
有哪些有趣的 IPO 失敗的例子?
你在實習期間有過怎樣令你難以忘懷的有趣經歷呢?

TAG:經濟 | 經濟學 | 量化寬鬆 | 金融 | 美國聯邦儲備系統美聯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