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什麼時候開始,中國人變的向錢看了?

現在的人,追金錢,追功利,都說窮著幸福,有錢人,人就變了,為什麼呢,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單位領導隨手轉發了一條關於幫助職工樹立正確的崇尚財富的價值觀的通知,一邊跟我們說,你們這些年輕人呀,就是太貪,只知道跟單位要待遇,我們當年...
然後我們這些一年收入抵不上房價首付零頭的屌絲們一臉愧疚的看著名下七八套房子的耿直領導。


這問題就是新時代的何不食肉糜啊……
我的理想是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沒有極品領導沒奇葩同事天天讀讀閑書看看電影聽聽音樂追一追喜歡的話劇歌舞劇音樂劇每天買一束鮮花擺家裡沒事找個咖啡館聊天或找個茶樓聽聽相聲碰到喜歡的藝術品隨手就買下來隨時可以說走就走的旅行………可不向錢看,誰為這些個情懷買單……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我估計是秦始皇滅六國的時候吧。


從1978年以後,也就是我們自稱的改革開放以後,中國人變的向錢看了。
古代或傳統中國,講義利觀,重義輕利。朱熹曾說:「義利之說,乃儒者第一義」,如孔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荀子也提出:「先義而後利者榮,先利而後義者辱」。逐利是人的本能,不學而會,而義的教化則平衡了對利的追逐。
五四新文化運動、新中國成立以及文化大革命之後,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連同糟粕一起被毀滅得差不多了,而社會主義文化又不夠成熟,且脫離群眾、不接地氣,金錢成了中國人唯一的信仰。
新中國成立後,先是以階級鬥爭為綱,舉國搞政治,文革之後,又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全民搞經濟,中間搞了10年文化,不過是文化破壞,而非文化重建。
沒有了義的教化作為平衡,再加上一切向錢看(老百姓對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通俗解讀),於是,縱觀整個中國歷史,空前絕後的拜金主義便盛行了。


如果是說當前的話,有兩個比較模糊的起點。
一是溫飽思淫慾的客觀規律,國家經濟發展向好,全民溫飽解決的時候。
二是不再強調「吃苦在前,享受在後」的黨員作風,以「瑕不掩瑜」的貓論選拔幹部的時候。
同時,國企改制的私有化風潮又與這兩個時間點重合,以效益為主,以錢論成敗的一系列規則開始實施。
一時間國人無比迷茫,但很快醒悟:國家已經放棄與工人階級的契約,唯金錢的價值不變。由是,新的文化,新的價值觀,新的社會構成開始發展。


我覺得是畫了幾個圈以後。


首先我是持反對意見,並且看了知乎的很多回答,發現這些年人變得太圓滑了。
他們不倡導也不反對,只是說有錢挺好。
錢真的好么?錢究竟是什麼,我認為錢本身僅僅有流通屬性,所有的錢全部流通起來理論上社會會發展的更好。但現實是錢成了權利的工具。人變得越來越像動物。錢只是為了物質的滿足以及吸引異性。
人性是很複雜的東西,慾望永遠沒有止境,脫去錢的偽裝後還剩什麼,精神上無盡的空虛只能用一些東西刺激麻木。這也是為什麼越上流的社會越下流。現在社會需要正確的輿論導向,精神領袖,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目標。不然幸福只是天方夜譚。


大約從商朝開始吧,那時就有貝殼作為貨幣了。


從有錢幣開始,首先金錢是被使用,唯有流通才有價值,但是絕大多數人從來沒有明白過這個觀點。所以你的錢就是錢而我的是資本


有錢人告訴你要追求幸福,所以一定要加班給人性福,千萬不要談加班工資,傷感情。


教育產業化

教育怎麼能作為產業?產業說白了是要產生收益的,是以盈利為目的的,而作為國家頭等大事的教育產業化,帶來的後果大家都看到了。我們最自豪的清華北大在國際排名多少?大家可以去網路上查詢,研究生對導師的稱謂是什麼?是老闆!不免讓人寒心。
從前管老師叫先生,先生也兢兢業業,對學生體貼照顧,對學業傾盡心血;而現在,雖不是所有,很多人民教師收著紅包拿著卡開著小灶收補課費。
學生在中學階段只以考大學為目標,至於所謂綜合素質完全看不到。一個個帶著厚厚的眼鏡彎腰駝背趴在永遠寫不完的題海中,這階段的各種習題是多麼龐大的產出,就不提補課費之類了。
上了大學,究竟有多少人是在認真學習,教授們也不管不問,到了考試劃個重點,你們交了學費就行,考試前突襲,考試後皆大歡喜,錄取率越來越高學生素質越來越低。
研究生能學到什麼全看自己本事,有不少研究生天天在幫他們的老闆做項目,到時間老闆給個論文題目幫幫忙,你做的研究有多少是自己真正所想,當然不是全部,但這種現象存在並很嚴重。
教育產業化,民族的未來作為賺錢的工具,個人認為十分不合理,急需修正。也怪不了成天要將孩子送往國外接受教育的家長們,確是是中國教育讓人憂心啊!連教育都向錢看了,還有什麼不向錢看的?我只盼一天中國向前看!


中國人什麼時候不向錢看


一直都是啊


大了的時候。


這問題問的,太拿衣服
應該跟沒錢的談錢,跟有錢人談理想
才脫貧幾年啊就要談理想了?
是不是想搞個大新聞啊??


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從個人角度來講通過自身的努力獲取更多的物質財富是完全沒有錯的。
讓人反感的應該是為了利益不擇手段吧,這就要從「白貓黑貓」說起了…


不追求錢題主在北上廣深給我全款買套位置不偏僻的房子?
中國大多數人都活得很不容易,先追求好安穩的生活再提別的吧


什麼時候都是向錢看 錢歸根結底還是物質的一種符號而已 獵人打獵 漁夫捕魚 農夫種田 不都是為了錢嗎 只不過古代生產力低下 絕大多數人沒有什麼物質積累(也可以說是攢不到錢) 至於某些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文化人 絕大多數是不為金錢發愁的 ps 有錢不一定有權 但有權可以變得有錢 在中國絕大多數時候


從禹的兒子建立夏開始


話說人們最初的(原始部落甚至更早)階級分化就是用錢來區分。


推薦閱讀:

是不幸使人早熟,幸福使人晚熟嗎?分享一下你的經歷?
我們生活在中國幸福嗎?
30歲以上女性是湊合呢?還是不停尋找自己真正另一半?
身處在幸福之中,卻總害怕失去這種幸福,這是一種怎樣的心理?
讀完羅素的「幸福之路」一書,給你的最大的啟發是什麼?

TAG:歷史 | 人性 | 幸福 | 現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