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會覺得抑鬱症、孤獨症等心理疾病「很酷」?
輕度抑鬱,嘗試過跟周圍的一些人試探性地透露,結果有些人會流露出諸如「wow,cool」或是「這是高級病」的看法,但我卻覺得這是難以忍受的。請問:為什麼有人會覺得抑鬱症、孤獨症等心理疾病「很酷」?
看到papi醬的視頻時,我很害怕,心裡想的是還好我沒有把我的邊緣型人格障礙給別人說,但是我的老師知道,他會不會看了papi醬的視頻,然後覺得我無病呻吟?我陷入了焦慮,非常焦慮,又羞愧又痛苦。即使我知道papi醬說的並不是我。
我是個小時候老師說班級丟了錢自己心裡都會一驚的孩子。我是個長期處於自我譴責也會被不時迸發的自我厭惡擊潰的人。我長久以來就活的很壓抑,不會與別人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
所以,我擔心的是,papi醬的這個視頻,讓本就患有:抑鬱症,邊緣性人格障礙,迴避型人格障礙的人,更沉默了。他們本就害怕別人說他們想太多,那些本無惡意的話也會戳的他們千瘡百孔。
更何況是連挖苦帶諷刺。
你怎麼知道你面前站的不是一個真正的精神病人?不是抑鬱症的他把你當成了一棵救命稻草?他艱難的對你敞開心扉卻被你當做無病呻吟?
我沒有遇見過以病為樂的人,也在地球上活了這些年,到是遇到過雙目無神拉著我的手一言不發而後默默流淚的人,一個人前愛爽朗大笑的女孩子手腕上是一條條割出來的傷痕。
我看這條視頻時,心如刀割。
我笑不出來。
我害怕他們會更沉默。
我了解他們的痛苦。
真的太痛苦了。這鍋得青春傷痛文學來背。
簡單來說就是有些中二病作者在自己中二病的時候紅了,然後把憂鬱啊孤獨啊這些 描述得可高級了。
而且中二讀者還真買這個賬。
你說少年向的讀物,主角拯救地球這種,多難複製啊。
但是一個人不爽的時候就自我暗示人生好孤獨,孤獨是種高級的境界,憂鬱是種高級的氣質,這多容易。
起碼瑪麗蘇少女會自我代入這樣簡單的與眾不同呀。
你們知道為了賣錢,硬生生把嘲諷臉刀子嘴豆腐心的文風擰成堆砌辭藻無病呻吟的文風有多難受嗎???
可是市場買賬啊!
人傻錢多速來購買力強大粉絲凝聚力強一言不合就能和黑子掐個三天三夜的讀者,就愛看這破玩意啊。
他們中二病沒治好的話,依然會覺得這些病很酷啊。
之前激動了。
其實認為這很酷,總比認為我們是怪胎,排斥我們好吧。
實不相瞞,曾經我也崇拜過抑鬱症,也覺得這很有格調,後來真的抑鬱了,覺得自己以前太天真了,真的。
^_^=0=*^O^*-_-#=皿=假裝我是分割線(&>_&<)@_@Y(^_^)Y(╯з╰)
酷你媽賣批!
一個人坐在那兒莫名其妙就哭出來,止都止不住,酷嗎?
吃文拉法辛副作用強烈一分鐘打十個呵欠,眼淚汪汪,酷嗎?
父親醫保卡里的錢從七八千,到現在只剩一兩千,各種葯堆成山,酷嗎?
遺書寫了好幾份,每天都在思考「我死掉和活著哪個對父母傷害大」,酷嗎?
記憶力會減退,反應速度會變慢,注意力無法集中,酷嗎?
初中的男朋友那天在微信上找我,說我初中最好的B得抑鬱症了。我給B的媽媽打電話,電話一打通,她媽媽剛聽說是我,馬上就嚎啕大哭。
你能想像一個接近50的事業極其成功的離異的女強人,在自己女兒17歲的朋友面前哭的話都說不清楚的樣子嗎?
我也問過我爸,
「爸,我有抑鬱症,我說想要自殺的時候,你擔心過嗎?」
他說他不怕,因為他知道這病能治。
但是我爸的煙灰缸里煙頭始終堆成山。買了一堆關於精神病的醫學書籍一點一點閱讀,工作基本上停滯。
酷嗎?我再問你酷不酷?
當然,我有一點很幸運,我不失眠,從來沒有失眠過。雖然我是嗜睡。這算是幸運了吧。
其實真正有抑鬱症的人,都不想讓別人看出來自己的病態。
抑鬱,幾乎讓我失去了獨立生活的能力。
因為他們都不了解心理障礙到底是什麼。
心理障礙(比如抑鬱,焦慮,強迫症這些)和「偏差行為」最大的區別,就是是否在生活中給自身和/或周圍人造成了痛苦,困擾,無法正常生活等種種不良影響。許多時候在心理診斷時,我們發現個體身上有許多符合某類診斷的特質;但是假如這個人樂在其中,還覺得這很酷,很有趣,自己很厲害--就像題主所描述那樣。如果ta沒有對ta的家人朋友造成任何不良影響的話,這個診斷是不會下下去的。換句話說,有意思的「偏差行為」,和痛苦的「心理障礙」,你同一時間只能屬於其中之一。
舉個簡單的例子。一個男性一直有一種想要打扮成女性生活的慾望,他發現自己總是在女性服裝櫥窗前駐足,也逐漸開始覺得生活不像自己想要的那樣。他開始是十分困惑,後來變得自責,煩躁,最後甚至對自己產生懷疑,最痛苦的時刻甚至想要結束生命。他家人對他的變化憂心忡忡,茶飯不思。我們認為他是--
Gender Dysphoria 性別焦慮症
如果另一個男性一直有一種想要打扮成女性生活的慾望,他發現自己總是在女性服裝櫥窗前駐足,也逐漸開始覺得生活不像自己想要的那樣。他覺得自己還挺有個性的,也曾經和朋友或者網上的人開玩笑說過自己的想法,大家也都鼓勵他這麼做,他自己也覺得很有意思老拿來開玩笑。我們認為他是--
socially deviant behavior 社會偏差行為。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強迫症OCD與強迫型人格OCP,Pedophilic Disorder戀童癖障礙和戀童情結,等。只有確定了心理障礙才能確定是否需要治療,而那些真正需要治療的人,大多數都勉強掙扎在現實與痛苦的夾縫裡,試問這種情況怎麼可能會覺得自己的問題很「酷」??
最後鄙視一下那些營銷號和大V們,借心理問題炒話題也不是一天兩天了(我也曾寫過知乎文章反映這種現象),我真心希望你們都能夠做做功課--娛樂至死真的是社會進步的絆腳石。
與身俱來的孤獨、憂鬱氣質,多麼令人嚮往~
一、然而抑鬱症並不只是心理疾病。
什麼導致了抑鬱症?
抑鬱症往往不是單一因素所致,不要靠想當然自己給自己「診斷」、「對症」下藥,請尋求專業的幫助。
醫學界關於抑鬱症的成因的普遍看法是,「抑鬱症有很多可能的起因,包括大腦對於心境的錯誤調節、基因易損性、生活中的壓力事件、藥物以及藥物濫用問題。通常我們認為是這些因素中的部分或全部共同作用導致了抑鬱症。」[4]
首先,抑鬱症的發生與遺傳有密切的關係。親屬同病率遠高於一般人群,並且血緣關係越近發病一致率越高:在抑鬱症患者的調查中發現大約有超過40%的患者有遺傳傾向,如果一個人的一級親屬(父母、子女以及兄弟姐妹)中有重症抑鬱症患者,他會比沒有患抑鬱症親屬的人群提高1.5-3%的患病率。另外擁有5羥色胺轉運體基因,神經生長因子基因等這些與抑鬱相關基因突變體的人也更容易患抑鬱症。[5
其次,體內生化系統(例如激素、神經遞質等)的不平衡——即生化分子的過量或過少分泌也會引發抑鬱症。導致這種不平衡的原因有可能是因為編碼這些分子或者分子受體的基因異常引起的,也可能是外界原因(例如藥物,極度紊亂的作息,強烈長久的壓力反應等)所引發。人體內的化學分子含量變化都有一定的閾值,並且很多相互影響相互制約,構成了一個平衡網路,叫做內穩態(homeostasis)。抑鬱症的很多癥狀更多是因為這種內穩態被破壞所引發,而內穩態一旦被破壞,很難恢復到原來的平衡狀態。通過服用抗抑鬱藥物能夠有效的提高或者降低相應化學分子的水平,但若是內穩態無法得到恢復,停葯之後會很快陷入混亂狀態。內穩態被破壞常常還伴有內分泌系統的失衡。
第三,抑鬱症的發生也和大腦的器質性和功能性變化有關。例如和記憶相關的海馬體的神經元和膠質細胞減少,負責控制高級認知的前額葉區域神經元體積減小,腦區之間的功能性鏈接減弱等,都有關聯。
圖二,靜息態fMRI顯示抑鬱症病人腦中膝下溝回(左圖左),丘腦(左圖中)和前葉楔(左圖右)的功能性連接顯著增加。[7]
第四,抑鬱症作為一種精神類疾病,同樣和社會環境、人格心理等因素密切相關。重大的生活事件,如親人死亡或失戀等情況,可以作為導致抑鬱障礙的直接因素。人的性格也部分決定了對於壓力的不同適應策略——是否有良好的生活習慣,以及對於環境壓力的耐受程度等等,因而對體內內分泌平衡和內穩態也有較大的影響。兒童期的不良經歷,往往會構成成年期發生抑鬱障礙的重要危險因素。成長關鍵期的經歷也對成年後的抑鬱障礙或者抑鬱症發作有著重要影響。
第五,其他的軀體疾病也有可能導致抑鬱症的發生,尤其是慢性中樞神經系統疾病或其他慢性病,例如惡性腫瘤,代謝性疾病和內分泌疾病(例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例如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和風濕性心臟病等),神經系統疾病(例如帕金森病、癲癇等)。
第六,精神活性物質的濫用和依賴都可成為抑鬱障礙的危險因素,這些物質包括鴉片類物質(海洛因、嗎啡)、中樞興奮劑(咖啡因、可卡因)、致幻劑(仙人掌毒素)、酒精、鎮靜催眠藥物等。尤其是酗酒:調查發現,長期飲酒者有50%或以上的個體有抑鬱障礙。羅賓?威廉姆斯的抑鬱症很有可能就是因為酗酒和吸毒引起的。
第七,藥物也會引發抑鬱障礙[3]:某些抗精神病藥物(如氯丙嗪)、抗癲癇藥物(如丙戊酸鈉、苯妥英鈉等)、抗結核藥物(如異煙肼)、某些降壓藥(如可樂定、利血平等)、抗帕金森病藥物(如左旋多巴)、糖皮質激素(如潑尼松)等。這些藥物在使用常規治療量時就可造成部分患者出現抑鬱障礙,或使原有的抑鬱加重。」
來源:http://www.guokr.com/article/439016/
二、讓文藝青年覺得很酷的可不只是抑鬱症。
①梅毒
「我得了梅毒!終於!真的是梅毒!不是不屑一顧的淋病、菜花之類的,是梅毒,弗朗西斯一世就是死於梅毒。雄偉的梅毒,純粹簡單;優美的梅毒……我得了梅毒……我覺得驕傲,去他的布爾喬亞。」
這是莫泊桑剛剛患病時用他寫下的句子,他神經病程度逾越了當代人的想像。19世紀末期,這已是梅毒濫行於歐洲的第4個百年,梅毒除了讓當莫泊桑如此興奮的寫下自己的得後感(得病後的感想),還悄悄地影響著歐亞大陸歷史前進的軌跡。
這只是從千萬梅毒患者中選取的一個例子,這份患病名單上還有其他一些人,他們的名字幾乎等同於歷史本身。
他們是貝多芬、舒伯特、舒曼、波德萊爾、林肯、林肯妻子、福樓拜、莫泊桑、梵高、尼采、王爾德、凱倫·布里森、英國亨利八世、喬伊斯、希特勒……(名單依據卡特賴特《疾病改變歷史》與德博拉·海登《天才、狂人的梅毒之謎》)
來源https://www.15yan.com/story/lTSUgWbM5sk/
②肺結核
蒼白、瘦弱、弱不禁風、咯血連連……這多麼唯美!
消瘦的身體,慘白的面頰,還有優雅的輕聲咳嗽,這些結核病的身體反應在那時候就像高帽、馬靴和拐杖一樣成了一個上層人士必不可少的佩飾。
從拜倫的身上,我們就可以看出當時文藝界對這種病態美的追求。拜倫曾經對他的朋友說自己渴望死於結核病,因為那樣的話,「夫人們都會說:『瞧那個可憐的拜倫,垂死之時也是那麼的好看啊!』」
「當肖邦患結核病之時,正逢健康不再時髦之際。蒼白和消瘦則時興起來……貝吉歐求索公主(Princess Belgiojoso)沿著林蔭道散步……臉色像死人一樣蒼白」。在法國音樂學家卡米爾?聖桑的描述中,藝術家和貴族因為疾病而分享了同一種氣質。
顯然,這樣的氣質對於他們的追隨者來說有著「致命」的誘惑。
在十八、十九世紀,結核病和藝術家之間幾乎可以划上等號。對於這種疾病美的病態追求體現在方方面面。法國詩人代奧菲爾?戈蒂埃曾經這樣說:「身為一個抒情詩人,我難以接受任何體重超過四十五公斤的人」。
一個又一個才華橫溢的藝術家因為結核病死去,不僅是肖邦,十七世紀最重要的英國作曲家亨利?普賽爾,十八世紀著名的義大利作曲家喬凡尼?巴蒂斯塔?佩戈萊西也因肺結核離開了人世。在文學領域,英國的著名詩人濟慈、拜倫,還有奧地利小說家卡夫卡也是因為身患肺結核最終不治。
上面提到的這些人只是因為肺結核而去世的藝術家中很小的一部分。現實生活里的偶像效應,加上文學作品賦予這種疾病的浪漫氣息(回想一下,在那個年代似乎沒有什麼疾病比結核病更適合用來讓主人公優雅而悲傷地死去),使得結核病在各個階層都成了備受追捧的疾病。
來源:http://www.cn-healthcare.com/article/20150403/content-472223.html
③虱子和嗑藥
魏晉玄談之風盛興,魏晉風範,也不是傳說中的那麼迷人。
這幫文人不穿衣服,是因為他們天天煉丹藥,吃丹藥,體溫比常人高、皮膚比常人敏感,當時的紡織物容易磨破皮膚……魏晉上層人物都不愛洗澡,在自己身上養虱子,然後捉來吃……這是當時非常時髦的做法。
那個時候的丹藥富含各種有毒物質,所以大多文人長期處在迷幻狀態中。所謂魏晉風範,什麼裸奔、喝酒、大哭……就是一幫古人,天天嗑藥磕H了頭,跟現在的癮君子沒兩樣。 魯迅曾在一篇《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葯及酒之關係》的文章里提過,那些人吃的叫「五石散」, 是何晏開始吃的。五石散影響了魏晉的衣食住行乃至社會風氣。吃了五石散之後,全身發燒,發燒之後又發冷。因為皮肉發燒,不能穿窄衣。為預防皮膚被衣服擦 傷,就非穿寬大的衣服不可。因皮膚容易磨破。穿鞋不方便,所以不穿鞋襪而穿屐。更因皮膚容易破,不適穿新衣而宜於穿舊衣,衣服不能常洗。因不洗,便多有虱子。
所以在文章上,虱子的地位很高,「捫虱而談」,當時竟傳為美事。
④其他文青的愛好~
覺得抑鬱症高級的,要不要這些都來點?
因為他們沒真的抑鬱過
表示這樣的人估計是想得到大家的關愛理解,也許是給自己找借口。
真得了抑鬱症的人就不是那麼覺得酷了都是苦了。
還尤其是微笑型的抑鬱症和神經型的抑鬱症完全是每天都是活在人群里卻有被淹死的感覺。深深的孤獨感,還看起來那麼開心,不知道心裡在謀劃多少次自殺或者是自己的葬禮。。。。
因為很多藝術家,名人都有。
酷?說心理疾病酷的人我恭喜你,因為你很健康,你要感謝自己還能說出這句話,同時我想甩你一巴掌,因為我在深不見底的漩渦里沉淪掙扎,你在邊上覺得這很好玩……
Papi醬不久前發了一個視頻,開篇第一句話是:「朋友們,這年頭你沒個心理疾病,你好意思出門嗎?好意思上網嗎?好意思自稱Fashion嗎?」
人們喜歡給自己貼標籤是很常見的,但現在這些標籤已經從「我是白羊座,我是O型血」 變成了 「我抑鬱,我焦慮,還強迫加自閉」了。
心理疾病似乎變成了新的流行,像題主所說,似乎變成了一件「很酷」的事情。
為什麼有些人會願意「認領」心理疾病?
1. 將心理問題「浪漫化」(Romanticization)
心理問題的「浪漫化」,即指人們認為有心理問題是迷人又炫酷的體驗。在心理學進入流行文化之後,各類心理疾病與先鋒藝術、文藝創作緊密結合,成為了審美的一部分。
而媒體對於名流、藝術家患精神疾病的報導,也使得不明真相的群眾覺得,是精神疾病讓這些人出類拔萃,能夠書寫、描繪或演繹出不一樣的作品。
小編很多朋友都跟我說過,他們對於心理疾病患者的印象基本來自於《天才在左瘋子在右》這本頗具科幻主義色彩的暢銷書。
也有很多人,包括小編在內都曾被自閉症兒童的天才畫作所感動,認為自閉症兒童內心有一片不受拘束的幻想空間。
在這樣的語境下,人們當然看不到自閉症中2/3的患者無法獨立生活,3/4的患者智力發展遲滯。心理問題背後嚴肅的、代表苦痛的意義被遮掩,且被蒙上想像中美麗的外衣。
異常甚至病態,在很多人眼中變成了「天才」或是獨樹一幟的標誌。人們通過給自己貼上心理問題的標籤,表達著自身對於獨特性的需要。
2. 「我也有」心理疾病(「Me-too」mental illness)
在追求獨特性的同時,人們也在追求認同感。
人類學家認為,人們會選擇用其所處時代所能理解的方式來表達內心的衝突與痛苦。當媒體或專家們將某一心理疾病的癥狀引入公眾視野(包括我們所做的心理科普),人們便會選擇這些癥狀進行自我表達。
Ethan Watters在《像我們一樣瘋狂》關於厭食症的章節中寫道:
在20世紀70年代的美國,去診所求助的厭食症患者大部分已經聽說過這一疾病,知道它的癥狀與常見病因。
他們本身對此心理疾病有符合其典型癥狀的期待,甚至抱著「嘗試看看」的心態去表現出這些癥狀。
換句話說,人們通過「患厭食症」這件事,來彼此競爭或抱團,尋求在群體中得到認同。
給自己貼上心理疾病「標籤」的人們,也許有著相似的訴求:
以當今時代流行文化所能接受的新形式——聲稱自己患上某種心理疾病(甚至真的逐漸發展出相應的癥狀)——來表達自己內心的負面感受,並獲得其在特定文化圈層的認同感與歸屬感。
心理疾病有風險,「認領」需謹慎
比起有心理疾病就被當成「神經病」的年代,如今大眾對於心理疾病的接受程度要高得多。這一部分也要歸功於心理疾病名稱與術語的普及。
研究表明,對於真的患有心理疾病的人們來說,準確地使用心理疾病標籤會鼓勵他們尋求專業幫助。
心理疾病的科普也有助於人們接受「他人有心理問題是可以求助的」這個事實,而不會對此避而不談。
然而凡事矯枉過正則容易跑偏。以隨意的態度聲稱自己患有心理疾病,甚至將心理疾病作為玩笑或談資,可能會帶來危險的後果:
- 心理疾病簡單化
隨意給自己貼心理疾病的標籤,會強化大眾對於心理疾病的浪漫想像,使得人們對於心理疾病的理解過度簡單化(oversimplification)。
比如,人們可能會誤以為抑鬱症只是情緒不好、對很多事情提不起興趣,而沒有認識到真正患抑鬱症的人會有一系列情緒、認知、飲食、睡眠與軀體癥狀,並有較高的自殺風險。
- 應對方式隨意化
隨意給自己貼心理疾病的標籤,也會讓大眾對於真正患有心理疾病的人所應採用的應對方式產生理解偏差。
如果我們濫用「抑鬱症」來自我標籤,當我們發現自己「說振作就真的振作起來了呢」的時候,不免也會想當然地認為,其他稱自己患有抑鬱症的人,也可以通過這樣的方式好起來。
但如果真的對患有抑鬱症的人說「振作起來」,對方很可能會感覺更糟。
此外,我們還想說明的是,通過網上的自測題發現自己在某些心理疾病的量表上得分較高,也並不意味著我們可以做出自我診斷,認定自己患有某種心理疾病。
事實上,自我診斷是非常危險的。心理測試可以幫助我們評估自己的心理健康風險,理解我們的情緒狀態,而只有專業的精神科醫生,才有資格作出診斷。
心理類標籤逐漸成為流行文化的一部分,像是新的星座、血型、各種人格分類一樣。
樂觀來看,流行文化接納心理疾病,意味著人們願意了解它,願意通過這些標籤來了解自身。
但這些標籤代表的是真的疾病,患有心理疾病的人,也實實在在經受著痛苦。這值得且需要我們嚴肅對待。
我們有公眾號喔~
簡單心理(janelee1231)
尋求專業的心理幫助戳:簡單心理
得一個心理疾病,哪怕是:抑鬱症,躁鬱症,強迫症,精神分裂症,自閉症,孤獨症……其中一個,都是讓你和你家人生不如死的疾病,這些病都有致死的情況。很酷嗎?一般得這些疾病的人還伴隨著各種不幸的生活,才會把自己逼到如此地步。
健康不易,且行且珍惜。
一點都不酷好嗎?
你知道抑鬱症帶來的生理影響有多大嗎?反應遲鈍、記憶衰退就是區區八個字而已,問題是這些有關大腦的問題會嚴重影響人的正常生活好嗎?
就上面那一段話我反反覆復編輯了不下八次,我以前是寫過網路小說的,但現在犯病嚴重不僅沒辦法斟酌用詞,前腳用過的詞後腳就忘了還要回去看。
我以前一學期不聽課也沒關係,只需要一個月的時間讓我把書好好看一遍,期末是百分百的優秀。老師給題的話,晚上看一遍睡覺,第二天可以一個字不落的像複製一樣寫到試卷上。現在天天看都記不住,甚至連筆記的題號都要不斷的翻到前面去看是「一」還是「二」,是「1」還是「2」。
這個問題在我首頁飄了好多天了,我一直沒回答。今天為什麼回答了?因為我TM的逛了半天知乎想退出去看看嗶哩嗶哩(好像是嗶哩嗶哩 記不住了),退出去以後面對手機桌面突然不知道想幹什麼,糾結了一會又把知乎打開了。看見知乎首頁的樣子才反應過來我剛關掉!
我剛才,一邊聽著網易雲音樂,一邊跟著唱,一邊順手從手機的後台程序清理裡面把網易雲關掉了。音樂停止之前我都不覺得有什麼不對,直到耳邊忽然安靜才想起來我要關掉的是它旁邊的微信。圖標一紅一綠,我也搞錯了。
再補一個
手機如圖 因為我經常搞錯鬧鐘 所以已經養成了睡前不設置鬧鐘就睡不著的好習慣。然而就在剛才 我神經病一樣的先打開了相冊 茫然了一會退出來又打開了日曆……一邊罵自己蠢貨一邊淡定的打開了設置……沉默幾秒 我好像又可以更新了。
我小時候的文青都是強忍著胃病發作帶來的痛楚喝著熱咖啡看看春上村樹啊不村上春樹的小說啥的,現在的孩子真會玩。就是為了表達「我苦痛但隱忍,我不被人理解,我的感受和精神世界敏感而纖細」,醬紫。
既然題主提到了「孤獨症」,那麼我們可以大膽推測——人們不僅熱衷於有心理疾病,更熱衷於創造一些心理疾病名詞貼在自己身上。同理,還有拖延症、懶癌、直男癌等重症疾病。
這種現象在被理解為「標籤化」。
小紅失戀的第二天,心情很糟糕,感覺無所事事,既不想上課,也不想在寢室。除了和室友王者喝農藥的時候能感覺興奮一點,就是和閨蜜一塊去 校門口狗食館炒菜喝酒。小紅自己很難描述自己現在的狀態,只有「藍瘦香菇」。突然,某一個閨蜜說:「呀,小紅你別得抑鬱症了吧?」這句話讓小紅心裏面眼前一亮,她突然發現,原來抑鬱症這個詞完美的概括了自己現在的一切狀態:壓抑、沒活力、憂鬱。同時,內心中閃出幾個偉岸的形象:林黛玉、張國榮、朴樹、喬任梁、崔永元(啊,這個可以不算……)。
小紅雖然還是很難受,但是她感覺好了一點,因為她可以用一個簡單的詞語(是只有三個字,全部只有,三個, 一...二...三……哦~~~)讓周圍人快速了解自己,並將自己和上述明星歸為一類。這總比小紅叨逼叨叨逼叨變成祥林嫂要好得多。
小黃出生於9月,她降生的同時,也被人貼上了一個詭異的標籤——處女座。據說被貼上這個標籤的人,絕對不能整理自己的生活用品,否則就會被周圍人指著鼻子大喊:「死處女又犯強迫症!」(別問我怎麼知道的這句話……)
這種話讓小黃心裡產生了兩種感覺,第一,她覺得自己不知道該不該繼續整理了;第二,她覺得在這一刻,自己和對方的關係非常近,兩個人之間能夠追逐打鬧哈哈大笑。於是小黃慢慢的開始享受第二種感覺,同時,更加關注那些沒有被整理好的生活用品。小黃感覺,自己越是關注這些東西,就越是想整理,越是整理,周圍人對她的標籤化就越明顯,她就感覺自己跟別人越近。於是在這個循環下,小黃終於成了傳說中的「強迫症」。她也樂於擁有這個疾病,因為她在她的朋友圈中,靠著強迫症這個標籤,被大家認識,建立友誼,她找到了她在群體中的位置。
謝謝 @風凈月 提醒,的確本文容易讓人誤會。我需要再次強烈聲明:那些說自己抑鬱的人,其中的一部分真的有可能是抑鬱症,而另一部分則有可能是錯用了這個名詞。
微信搜索公眾號tianjinpsy即可關注《心理小廚》,根據提示回復關鍵字,專業檢測你有哪些「心理疾病」(檢測工具來自《心情香蕉》)
有人會覺得唐氏綜合征、痴呆症很酷嗎?反正我沒見過。覺得某些心理疾病很酷,多半是因為它具有「天才病」的特質,「好像」很多天才都一定程度上有這些毛病呦~不管是不是事實,但總是有很多故事和報道是這樣寫的,於是誰會拒絕天才呢?誰會不想把自己往天才上靠呢?SO這些病就變得很酷啦~
遇到這樣的人,你就拿出你的藥物,給他說堅持服用一周然後突然停掉,你也可以很酷。
看了一圈。好像沒有我滿意的答案。
嘗試說一下吧。
手機屏幕里的名詞「割耳朵也很酷」「憂鬱」「中二」等看起來輕描淡寫,但病在我身,一切的一切,我都不稀罕,沒意義。
我很累。
本人已經確診,但還是不被家人理解,以至於我懷疑是不是只有自殺才是有效的信息傳遞語言?其它都是虛的?
對呀!弄一張以前的相片,再弄一張面無表情的自拍,附上「我抑鬱了」文字說明,多風淡雲輕的憂鬱呀!誰不會呀?
好沒意義啊,到底什麼才是…腦子卡殼了,不說了。
繼續麻木地躺著。
很酷嗎?
「抑鬱症」三個字很酷。
但文字底下那精神心理意義的含義,只有我知道!
我的內心在咆哮,你們這些該死的裝逼的人,換做是你們嘗試過這種痛苦,哪怕只有我百分之一的痛苦,你們就會自殺!
咦?!
好像腦子又閃過偏激的念頭。算了,不理了。
沒意義。
這樣一想,高冷范的酷,還有我這「懶得理誰」的內心,靜如止水般地看著自己一動不動躺著的身體,這番滋味好受不好受,誰理解?算了。我腦子卡殼。
酷嗎?
發生事時,面無表情,自己都認為自己酷酷的,樣子多像城府極深的人呀,然而抑鬱症做不出來相對應的表情:既然這件事這樣,那麼我應該做出這樣的表情才合理。
我才是影帝!
我其實很累!
這種累不是非常一般的!
沒事!用不著理解!
只要你有一絲疑惑:「這抑鬱症看來真的跟酷掛不上邊」
就行了。
腦子被門夾了唄!
因為他們沒有得這個病,就好象現在很多人動不動就說自己強迫症,讓他得一回試試就知道了。
讓他們自己得一個就知道了。
還有人覺得白化病很酷
很多瑪麗蘇文的作者都把抑鬱當做與眾不同 孤芳自賞的同義詞
真正體驗過的人是不會這麼想的
推薦閱讀:
※如何擺脫輕度抑鬱症癥狀?
※媽媽是家庭主婦,如何幫她重拾自我價值?
※我總是不願意與別人共享知識,被別人知道自己的學習之後感覺痛苦。如何能改變這種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