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選購合適的三腳架?
個人覺得,三腳架沒有多大必要看Gitzo、FLM、瑞士阿卡、林哈夫等昂貴的產品,專業人士(吃攝影這口飯的),或者有特殊需求的另說~
DPR上搞過幾次三腳架和雲台的測評,國產品牌也取得過不錯的成績~
Travel tripods: 5 carbon fiber kits reviewed,Beyond the table top: 5 mini tripods reviewed,
Travel tripods: Comparing 5 aluminum kits,
Five of the best tripods for under $450,
Battle of the titans: Top ball heads tested
挺多的,可以搜tripods和heads慢慢搜~
文章自己看,看不太懂的直接翻到最後看評分即可~
國內思銳、百諾和精嘉等廠家的質量也都是可以的,在國外的銷量也都很好,有興趣的可以去BH和Adorama上看看~
對攝像用的三腳架了解不多,但國產品牌肯定也能滿足使用了~
有個說法,什麼買過三個腳架之後,你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腳架~
我只想說,這純是敗家,攝影最重要的還是燈以及燈的配件,買任何東西之前,先搞清楚自己想幹什麼,如果連自己想拍什麼都沒想明白,用啥設備估計也難拍好~
普通用戶,凡是不拍風光的,拍風光但沒濾鏡系統的,不拍淘寶的,沒微距鏡頭的,不打鳥的,基本上都用不著買三腳架~即使碳纖維的三腳架,你也不會願意背著到處跑的~
專業人士,還是用Gitzo配RRS的比較多,比如Scott Kelby~
當然,特別高端的攝影師,往往是廠商贊助的,比如Gitzo贊助了Joe McNally,所以他基本就只用曼富圖和Gitzo了~
放一張Joe拍的Gitzo~
三腳架選購基礎(腳架篇)
本文來源於公眾號:相機筆記 歡迎關注
已獲得原作者授權
在選購三腳架時,穩定性與便攜性往往一對不可調和的矛盾——如果有產品兼具穩定性和便攜性,那它的價格一定是不夠親民的。穩定、便攜、價格,是我們討論三腳架的3個基本要素。
材質
一隻三腳架,由腳架、雲台兩部分組成。腳架部分又包括了腳管、連接座及中軸。一般來說,腳架的連接座、鎖扣等部件都是金屬材質。我們常說的金屬(腳管)三腳架、碳纖維(腳管)三腳架其實是省略了「腳管」兩字。
名詞:碳纖維腳管
說明:使用碳纖維材質,便攜↑,價格↑
選購建議:慎重選擇廉價碳纖維三角架(600元或更低)。預算達到800元以上,且有外出攜帶需求,優先考慮碳纖維三腳架。
使用建議:和其他碳纖維製品一樣,碳纖維三腳架也懼怕橫向剪切力。簡單來說,自駕游時最好不要把三腳架放入空曠的後備箱,避免雜物被顛起後砸傷碳纖維腳管(其實所有材質三腳架都適用於此注意事項,ET就曾被同事磕壞過一個三腳架的腳管固定扣)。
腳管節數
目前,主流三腳架多為4節腳管或5節腳管。腳管數量越少,穩定性越強;腳管數量越多,收縮體積越小、攜帶性越強。
名詞:腳管節數
說明:數量少,穩定性↑;數量多,便攜性↑
選購建議:會使用70-200等重量型鏡頭,有長時間曝光需求用戶,或以自駕游為主的拍攝者,建議選擇節數較少的三腳架。反之,希望隨身攜帶,器材重量較輕的拍攝者,可以考慮節數較多的三腳架。
使用建議:腳管直徑逐級下降,穩定性也隨之降低。在低高度使用時,優先伸出較粗的腳管。
尺寸、設計、做工用料決定了一款三腳架的承重能力和穩定性。尺寸大(腳管粗,腳管連接座直徑大)自然可以提高承重能力和穩定性。而在相同的尺寸下,設計(例如腳管和連接座的結構)、做工用料(材質、加工方式)也會讓三腳架的承重能力和穩定性表現出顯著差異。
功能性
反折:傳統三腳架在腳管收攏時,雲台部分是突出來的。採用反折式設計的三腳架,收納時腳管可以180度反折包裹雲台。優點是減少了三腳架的收納長度,提高便攜性;缺點是會限制雲台的尺寸,比如大尺寸低重心雲台會造成反折後無法完全合攏。
分拆獨腳架:一些三腳架的1個腳管可以拆卸下來。給這個腳管連接雲台或手柄,就能轉換為獨腳架或登山杖,實現一物多用。
中軸橫置:中軸原本是與地面垂直的,橫置設計則是讓它與地面平行。作用是降低工作高度,便於調整相機與被攝對象的距離,非常適合爬樓、靜物、微距拍攝。
三腳架行業領導品牌「捷信」(Gitzo)為三腳架命名設定了很好的樣板,以GT1544T為例:
- G代表捷信
- T代表三腳架
- 第1位數字代表尺寸(數字越大,尺寸越大,承重力越高)
- 第2位數字代表材質(5是碳纖維,3或7是合金)
- 第3位數字代表腳管節數
- 第4位數字代表版本(比如GT1544比GT1543新)
- 後綴則表示系列或功能(最常見的T表示反折)
按照上面的標準,再讓我們來看看「馬小路MT-2541T」,就能理解這是一款2號尺寸、碳纖維材質、4節腳管帶反折功能的三腳架。(當然每個品牌對於尺寸的定義不相同)
產品推薦
500元以內,呃,隨便買吧。500元左右,百諾AF18+
便攜型三腳架:Mefoto A0320Q00、Joby GP8(大家可以關注@攝影師李白兔子 老師的團購)、金鐘UT系列
大眾型三腳架:百諾旅遊天使1代(如C1690TB0、C2690TB1)、2代(如C2682TB1、C2692TB1)、曼富圖Befree碳纖維版(MKBFRC4-BH)、馬小路MT-1541T
功能型三腳架:百諾GC268TV2、曼富圖新190系列(MT190CXPRO3或MT190CXPRO4)
穩定型三角架:馬小路MT-2541系列(ET擁有的最高端三腳架)
還不能滿足您?捷信、RRS在向您招手~~
PS.之前介紹過兩款小型三腳架:曼富圖PIXI EVO,網友反饋質量欠佳,穩定性一般,已被列入到不推薦範疇。百諾IS05,寧老師、阿卓老師反饋有若干小瑕疵(雲台鎖緊力低,難以另配快裝板),不適合需要長曝光、高穩定性用戶。簡單來說,三腳架還是買傳統設計的穩妥放心。
首先。合適的定義過於寬泛。題主是機器過重需要穩定支撐呢,還是經常外拍需要便攜呢,還是地方較小需要摺疊收納呢,還是預算有限想要個性價比高的呢,都沒有說清楚。而需求這兩個字才是所謂合適的最佳定義。
其次,說點我自己的想法,只談三腳架,不談分離式雲台。
1.從穩定性來說,節數越少越穩,架子越重越穩,沒有或者不升中軸會穩,有地釘在泥地上更穩。
2.從收納性來說,節數越多越容易收納,反折更好,中軸可升降更佳。
3.從便攜性來說,碳纖維比鐵管鋼管的要輕,節數越多便攜性越好,自帶架子背帶的更方便。
4.從耐用性來說,旋轉開關比卡扣開關要耐用,鐵管鋼管要比碳纖維的耐用。
5.從實用性來說,卡扣開關要比旋轉開關實用,能反折的要比不能反折的實用,能拆成獨腳架的比不能拆的實用,能裝分離式雲台的比固定雲台的實用。
到這兒大家就懂了吧。各個需求實際上是相互矛盾的。你要穩就很難做到很便攜,反過來也一樣。而且,好的三腳架都不便宜。我自己用的四節反折某銳的碳纖維三腳架,用的是卡扣開關,可以拆成單腳架,主要是為了在輕便、展開方便的同時保持一定的穩定性。不過說實話,不是重的架子很難保證其穩定性有多好,平時可以找點重物掛在架子的掛鉤下面增加穩定性。
最後,做點小推薦。那種100多塊錢的自帶雲台的便攜攝像架要比三腳架好用。原因如下:
1.展開快。
2.大多自帶中間橫杆增加穩定性。
3.攝像雲台比球型雲台易於快速操作。
4.只要不是太重的機器和鏡頭,能承載起70%以上的各類相機。
5.因為便宜所以用料不會很好,輕便。
要想選對,搞清楚需求最重要,先問自己幾個問題吧。
有鏡頭超過200mm嗎?
每次帶相機出門願不願意同時帶架子?
體力很好,多個幾公斤負重關係不大?
使用頻率超過5次每年?
有興趣和條件拍星星嗎?
願意花時間精力玩延時攝影嗎?
對於精度要求很高,三腳架鎖緊過程中的輕微位移都不可以接受?
對於調整手感很看重,不能一次調整到位絕不能忍?
拍攝地點經常有風?
曾經為了畫質而使用快門線,遙控或自拍延時嗎?
單反機使用過反光鏡預升功能嗎?
有ND鏡嗎?
。。。
非上述情況,能把上述問題過一遍,估計也對自己要一個什麼樣的架子心中有數了,看看錢包,參照其他高票答案好好選一個,呵呵。
歡迎補充更多問題。
其實 除了常見的那些架子 木頭腳架也不失為一個逼格與穩定共存的上選
在別的評論里寫了一點淺見,就順手來複制一下了。
個人認為三腳架的好壞是按個人需求而議的,所以最好不要單憑別人推薦選擇。
首先,使用最低高度(三角架支架全開但不提升雲台的高度)+雲台高度+相機高度最好等於或略低於使用者視線高度,這樣在最穩和最常用角度的情況下使用者可以不用長時間俯身。
其次,對穩定性的要求。是否需要長時間曝光、在高處或大風環境等等。一般金屬比塑料穩定,粗的比細的穩定,無收縮》三節》四節,還有重量和重心位置等。這些已經有很詳細的答案論述了就不補充了,很多拍風景的老師傅還背不收縮的金屬三腳架就是這個原因。
第三,方便程度。這是與穩定度相取捨的。一般三節的很多背包就裝不進要單獨背了。
第四,質量。一般一分價格一分貨是不會錯的。低質量的磨損度和穩定性都會差點,最大的問題可能會是在需要固定的關節部分可能產生鬆脫。
第五,用途。需不需要豎向拍攝,或其他特殊角度拍攝。需不需要掛鉤等等。
第六,補充一個基本的:就是承載力(包括要考慮鏡頭重量,尤其是大白頭之類可能導致前重後輕的要特別注意)
以上各點都是有相互取捨關係的,排名不分先後。以下是我在2008年左右寫的文字,首次發表是在色影無忌。
主流市場來說,捷信絕對是最好的三腳架品牌!——但是,談三腳架,必稱捷信,這是一個很不好的誤區!一支捷信三腳架,至少是2000多以上,再加上般配的雲台,總投入至少是5000起。試問整個無忌,到底有多大比例的色友在用捷信和2000以上的雲台呢?——俺沒有統計過,但是俺敢說,絕對不超過5%。
是不是所有的影友都在用尼康D3、佳能1DS III?是不是大家手中全是金圈、紅圈鏡頭?既然相機和鏡頭也就大幾千塊、1萬出頭。何苦去追求動輒5千以上的高檔三腳架和雲台呢?既然三腳架非捷信而不能用,那麼先把你們手中的非頂級機身和鏡頭全部扔掉吧!
對於絕大多數影友來說,選購一支合適、夠用的三腳架和雲台,比不切實際的去YY頂級,更實際可行!
三角架,你可能買到第三個才知道前兩個的錢完全是應該省下的。——其實這句話,對於相機、鏡頭、攝影包等等所有的攝影器材,都完全適用!但是饅頭還得一個一個的吃,直接吃第三個,是不現實的!
很欣喜,俺寫的選購三腳架和選購雲台的文章,已經被廣泛轉載了。但是,這兩篇文章一直都沒有寫完,甚至可以說只是寫了一個開頭。
參考了其他幾個長篇的相關文章,俺覺得還是應該寫得再入門一些,再循序漸進一些,所以俺有重新整理了一下思路,準備重寫。
目前寫得是第一部分,面向菜鳥的掃盲版:
說明一:本文不探討三腳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本文的中心思想是探討如何選購三腳架;而且本文著重於攝影發燒友對於三腳架的選擇,家用DV和DC適用的三腳架不在本文討論;本文只探討三腳架——雲台和獨腳架的問題俺會在另外一篇文字里討論。
說明二:本文的目的是給初次選擇三腳架的影友一個概念性的參考,並非市場縱覽和分析,所以文中和回復盡量不涉及具體品牌及具體型號,更不會去比較不同品牌同類產品的優劣,望理解和配合!
本文不探討三腳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本文的中心思想是探討如何選購三腳架;而且本文著重於攝影發燒友對於三腳架的選擇,家用DV和DC適用的三腳架不在本文討論;本文只探討三腳架——雲台和獨腳架的問題俺會在另外一篇文字里討論。
簡單來講,選購三腳架要注意五個方面的因素:價格、穩定性、高度、便攜性和功能。把這5個因素搞清楚了,三腳架的選擇基本就有了方向。
首先是價格,把預算先框一下,明確自己準備花多少錢,備選的品牌和型號基本就縮小範圍了,然後買你能買得起的最好的那一款。對於發燒友而言,一般的預算範圍是:¥500以下;¥500-¥800;¥800-¥1300;¥1300-¥2000;¥2000-¥3000;¥3000-¥4000;¥4000以上。框定了價格區間,基本上品牌和材質就差不離了。一般來說,¥800以下不要考慮進口品牌;¥1000以下別考慮碳纖維的;¥3000以下別考慮捷信的;¥4000以上直接奔捷信去吧。還有一點建議是,三腳架+雲台的投入應該佔到你的相機+鏡頭總投入的10%-15%,即1萬元的相機+鏡頭,至少應該花¥1000來買三腳架和雲台;5萬元的高檔裝備,至少應該花¥5000在支撐系統上。
第二個因素是穩定性。穩定性其實第一位的,如果不是為了穩定,何苦花錢費力去整個三腳架啊!一般來說,各個品牌的三腳架都分為大中小几個號兒。以捷信為例,從小到大分為0#、1#、2#、3#、4#和5#,大小號的區別主要體現在三腳架三條腿的管徑的不同,和整體高度的不同,正常情況下,號兒越大,管徑就越大,高度也越高,穩定性也越強。根據捷信的官方推薦意見,結合網友的實際使用體會,0#三腳架適合於較輕便的單反(如D40X套機)、旁軸相機等;1#三腳架適用於普通單反相機,200mm以下,總重不大於2KG的情況;2#三腳架適用於135專業單反相機,300mm以下;輕型120相機;總重不大於3.5KG;3#三腳架適用專業單反相機,300/2.8鏡頭;或者較重型的120相機;雙軌4×5相機;總重5KG以下;;4#三腳架適用於400/2.8、500/4大炮;8×10相機;總重7KG以下;5#三腳架適用於600/4大炮;重型技術相機以及超大畫幅相機;總重10KG以下。然而其它品牌並非全是按照捷信這樣來排號兒的怎麼辦呢?那就看三腳架的最大管徑:0#=22mm;1#= 25mm;2#= 28mm;3#= 32mm;4#=36mm;5#= 39mm;
另外還要注意的幾個參數是:1、節數:一般的三腳架分為3節和4節;少數針對戶外旅遊特彆強調便攜性的型號會整出5節來;一般的觀念是,節數越多,穩定性越差;2、最細管徑:因為各品牌三腳架的管徑級差是不一樣的,所以即使最大管徑一樣,節數也一樣,可能最細管徑也有不同;末節越細,穩定性越差;3、腳管壁厚:一般的壁厚是1.5mm、1.2mm、1.0mm。同樣材質情況下,管壁越厚,穩定性越強;4、鎖扣形式的區別:現在一般分為套管和扳扣的鎖緊方式。一般來說,套管的鎖緊力更大,穩定性更好,耐久性也更好。套管越長,穩定性也越強;5、材質:一般的材質是碳纖維和鋁合金,還有少量火山石。同一品牌之中,碳纖維和鋁合金的穩定性應該是很接近的;火山石的由於材料和結構原因,穩定性稍差;
第三個要談的因素是高度:對於一支三腳架而言,有三個高度指標,不升中軸的最大高度、升中軸的最大高度和趴下去的最低高度。1、首先我們要關注不升中軸的最大高度,這也是我們常用的工作高度。一般來說,如果是採用眼平取景的話(絕大多數人都是眼平取景),這一高度要=你的身高-10cm(雲台的高度)-10cm(機身底部到取景器的距離)-15cm(你的眼睛到頭頂的距離),然後再考慮到你不可能是雙腿併攏筆直站立,再-5cm——所以一個適合的三腳架不升中軸的最大高度應該=身高-35(或40)cm為宜。而對於腰平取景(哈蘇等120相機)而言,不升中軸的最大高度應該=身高-60cm為宜。2、升中軸的最大高度即是這個三腳架能達到的最大高度,極端情況下有用;3、最低高度,在拍攝低角度和微距等題材是很有用,當然是越低越好。這一高度往往受制於中軸的長度,所以某些三腳架的中軸是兩截的,可以擰下一截以縮短高度;有些三腳架可以更換短中軸(一般另購)以降度高度。
第四個因素是便攜性:其實這個因素跟價格和穩定性同樣重要!太貴了,買不起;不穩的還不如不用;太大太重沒辦法背出去的,也只能丟在家裡當擺設。如果你有車有助理有跟班兒,你盡可以買最大最重最穩定的三腳架;如果你還得親自背,那麼請權衡一下你的體力極限。影響便攜性的指標主要有兩個,收合長度和重量。1、收合長度可能比重要更要緊些,一個過長的三腳架會很難攜帶,攝影包外邊也不好掛,也容易東磕西碰的,上飛機會要求辦託運。一般的三腳架的收合長度在50-60cm之間,如果再加上雲台的高度,攜帶長度就達到了60-70cm;一般來說,三節的要比4節的長8cm左右。前面也說了,節數越少越穩定,所以這是很多發燒友在選擇3節還是4節的時候要撓頭的原因——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啊。目前市面上有少數採用反折設計的旅遊型三腳架,增加了節數(達到4節或5節),把雲台高度隱藏在腳管之間,稍稍降低三腳架的最大高度,從而可以把整體(含雲台)收合長度控制在40cm以內。當然跟傳統三腳架相比,穩定性稍遜,但是便攜性提高很多,這也將是今後的一個熱點。2、重量,當然越重越難帶啊。碳纖維會比鋁合金的輕20%-30%,但是價格要貴一倍多;過輕的自重也可能是減小腳管直徑和壁厚的結果,這對穩定性也是不利的;中軸底部的掛鉤可以加大三腳架的自重,但是實在太細太輕的三腳架,哪怕掛100斤大米在底下,也是不穩的。
最後一個因素是功能。三腳架的功能,無外乎以下幾點:1、中軸橫置或偏轉。這個功能對於拍攝微距或翻拍比較有用。全方位偏轉比簡單的橫置要猛。2、中軸倒裝的功能很簡單,基本上大家都有;3、絞齒中軸:比快速中軸要精確要穩定。4、腳釘:有固定橡膠釘;兩用腳釘;可更換型金屬腳釘,這對於適應不同地麵條件有幫助。5、某些三腳架可以拆出一條腿來當獨腳架,這個功能很有趣兒;6、某些三腳架的雲台承載板可以更換,可換為無中軸承載板或絞齒中軸;
以上說的是幾個參數和指標的選擇,下面再談一下選購三腳架時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1、品牌:
主流市場里排名第一的三腳架品牌無疑是GITZO捷信,享受高品質的同時,也必須接受他的高價格。在一些小眾市場,比如大畫幅領域,木質三腳架比較受歡迎,備選的品牌有德國BERLEBACH巴里貝克、德國WOLF狼牌、美國RIES;如果是重型的金屬制三腳架,曼富圖的要比捷信的品種更多、品質更好。美國RRS也出頂級三腳架,價格比捷信還高,不差錢的朋友可以關注一下。
除了上訴品牌之外,其他品牌基本上在第二檔次了,主要包括大批的中國品牌和幾個日本品牌。
需要特別提醒入門用戶的是:那些所謂的「尼康牌三腳架」、「SONY牌三腳架」、「祿來牌三腳架」,基本上都是國內中、低端工廠代工的。
2、材質:
三腳架的材質有碳纖維、鋁合金、火山石、不鏽鋼、木質、塑料等材質。主要的選擇就是碳纖維和鋁合金,這兩種材質各有利弊,但是最主要的區別在於,碳纖維材質比重更輕;不過由於材質上區別比較複雜,所以不能簡單的去評價碳纖維和鋁合金哪種穩定性更好、更耐用。各品牌之間,同樣標稱為「碳纖維」材質,其內在成分和材料特性也是千差萬別的。
3、指標和參數:
三腳架的指標參數里,只有管徑、高度、長度、自重這幾個指標是屬於「客觀指標」,而諸如「最大承重」就屬於各自為政的「主觀」指標了,因為對於三腳架的最大承重,行業內並沒有形成統一、客觀並通行的檢測流程和標準,簡單來說,就是A品牌標稱的8KG和B品牌標稱的12KG根本沒有可比性!因為他們的測試標準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在選購三腳架時,最好多關注客觀指標,而最好忽略那些主觀指標。
有限資金下的選擇,其實就是在產品品質和更多功能這2點上做選擇
既然是初學者,就把雲台和三腳架一起講吧。
產品品質指的是穩定性,耐用性,承重,自重。這些東西,不管是什麼三腳架,都是素質越高越好。
更多功能是指,比如3軸雲台,倒置,橫置,掛鉤,腳釘,水平儀啊這類。但這些功能都會跟三腳架的品質有關係,功能越多,影響腳架的耐用性穩定性越多。如果不需要某些功能就盡量不要配。
三腳架自重這個其實挺重要的,自己可以測試一下,拿個單肩包裝上相機,再裝個10公斤的東西,出去走幾個小時,看看自己受不受得了。如果自己身體好,不怕重,完全可以選鋁合金但品質更好的腳架,如果覺得太重消耗體力太多,還是老老實實買碳纖維的吧。我試過扛個三腳架上山結果到山頂累得都沒心思拍了。
如果你不差錢,就直接上捷信,你看看人家文案是怎麼寫的
可承受極端使用方式。三腳架很多功能都是你有需求才會想到,拍過才知道自己會用什麼功能。
如何選擇三腳架
選三腳架面對的是什麼問題?
現實的選擇往往是充滿矛盾的,三腳架也不例外,三腳架的三個維度里,我們只能取兩個:
輕巧便攜 - 堅固穩定 - 經濟便宜
1. 要麼選擇:既 輕巧, 又 堅固穩定, 但是價格昂貴的碳纖維三腳架
2. 要麼選擇:價格比較便宜,也比較堅固穩定,但是並不輕便的合金三腳架
3. 或者選擇:價格十分便宜,也非常堅固穩定,但是十分沉重的鋼製三腳架
如果你需要帶三腳架徒步旅行,又預算寬鬆,1是上選。
如果你只是在室內棚拍或者固定位置需要腳架,那麼3可以省下很多錢
如果你既想帶著三腳架旅行又預算有限,那麼只能選2咯
三腳架的好壞比較容易評判,就是既穩又輕,所以對於眾多不差錢的土豪來說,記住一個結論:貴的就是好的就行啦!
我們需要多堅固穩定的腳架?怎麼樣的三腳架更穩固?
三腳架一般都有一個指標就是「最大承重」。一般我們都不會讓三腳架超過負荷的60%運行,承載越重越增加不穩定性,所以一般我們選的時候選擇能承受我們最重器材的總重量(一般包括雲台、相機、快裝板、鏡頭)的1.5-2倍以上作為最大承重。
這裡提到的1.5-2倍以上只是一個範圍,到底選擇多少,還和我們的鏡頭非常有關係,焦距越長的鏡頭,視角越窄,對抖動也就越敏感,所以需要的穩定度也更高,我們可以簡單記住一個結論:200mm的鏡頭,一般至少需要28mm管徑的三腳架。
那麼那些因素影響三腳架的穩定呢?
1. 越重越穩定
所以那種很沉的鋼製三腳架,其實是很穩定的。但是這一般不是太大問題,因為我們可以在碳纖維三腳架下面掛重物來提高穩定性。
2. 三腳架的節數
三腳架一般都是分節的,而關節處就是三腳架的軟肋和瓶頸,節數越多的腳架,越不穩定,但是節數多的一般會縮起來更短,便於攜帶。
一般我們會選擇3-4節的三腳架,根據自己需要的便攜程度來平衡。
3. 附加功能
前
面提到了,三腳架的關節處就是最薄弱的環節。現在市面上有些三腳架提供了拆下一個腳做獨腳架的功能,比如某牌的「旅遊天使"系列。因為能拆下來,所以這個
腳的關節的穩定性肯定不如沒法拆下的腳架,考慮到絕大部分人很少用獨腳架,所以這種以犧牲穩定性為代價的功能不推薦購買。
三腳架的材料和輕便?
一般常見的三腳架有以下三種材料:
鋼製:最沉,非常便宜,非常穩固
鋁合金:有點重,比較便宜,比較穩固
碳纖維:輕便,昂貴,極為穩固抗抖
需要帶著走的買碳纖維和鋁合金,基本固定場所用的買鋼製,預算緊張又要帶著走的買鋁合金。
三腳架應該投資多少比較合適?
這
里的討論僅針對想深入風光攝影的人。因為我們買相機、買鏡頭和其他器材的時候都有一個目的,希望拍出來的相片更為清晰,那麼理性的考慮,花同樣的錢,投資
那個更有效果就應該選哪個,有很多朋友在鏡頭上往往願意買一萬多的鏡頭但是三腳架卻不願意多出一千塊,其實這是非常不理性的,曾經有成熟的風格攝影師提出
三腳架的投資應該不低於總器材的30%,我個人覺得,至少不低於10%-15%。
如何選擇三腳架?
1. 是否需要帶著走
首先確定你是否需要帶著三腳架走,這決定了三腳架的材料。如果不需要,那麼鋼製的絕對價格便宜分量足。
2. 預算
如果1你不用帶著走,那麼直接選鋼製的,穩定又便宜。
如果你要帶著走,那麼就要看你的預算,一般合金的腳架在千元以內左右,而碳素的則以2千開始往上,如果預算低,只能選擇合金了,預算足夠可以選擇碳素。
這裡需要注意的是碳素腳架價格範圍非常大,相差很多倍,當然貴有貴的道理,越貴的越好。不過對大部分普通的攝影愛好者來說,便宜的碳素腳架已經夠用,價格更貴幾倍的,性能是有提升,但是幅度很有限,適合需要商業拍攝,或者不在乎錢的土豪。
3. 高度和大小
將三腳架在地上撐開以後,不升中軸裝上雲台和相機,相機的取景器和人眼差不多高就是合適高度的三腳架。這樣可以讓人不用彎腰或者踮腳就可以取景。
節數越多越不穩定但是更便攜,根據自己可以攜帶最大尺寸,來確定是三節還是四節。
選擇什麼樣的雲台?
常見雲台有兩類,分為球形雲台和三維雲台。
三維雲台定位精確體積大,適合商業建築靜物超長焦還有拍攝視頻等,我們絕大多數攝影愛好者應選擇更為輕便的球形雲台。
球形雲台里有個非常重要的功能是:阻尼。就是雲台可以轉動的時候並不是那麼輕鬆,而是有一定的阻力粘力,這樣可以防止相機一下子側倒撞倒三腳架上,是對相機的保護,特別是使用長焦鏡頭的時候,這個功能非常有用,如果有長焦鏡頭,建議購買可變阻尼的雲台。
談談獨腳架
獨腳架並不能幫助「絕對」穩定,只能幫助「相對」穩定。
獨腳架適用於鏡頭很大很重,焦距很長的情況下,這個時候因為重量的壓力手持很容易大幅抖動,獨腳架可以大幅減弱這個抖動。
所以一般至少是70-200/2.8、80-400或更長的鏡頭,需要在白天移動拍攝,才會考慮獨腳架。
對大部分人來說,其實是用不到獨腳架的。
其他注意事項
三腳架的關節開關分為扳扣和螺旋,扳扣不適合碳纖維,因為扳扣開關需要材料具有長期可變彈性,所以不適合碳素。
三腳架的使用中一般我們都不升中軸,升起中軸將大大降低三腳架的穩定性。即便升起,也盡量減少升起的長度。
三腳架不用的時候,盡量選擇豎直放。因為長期平放三腳架會由重力讓腳管產生細微形變,從而影響穩定性。
總 結
三腳架的好壞比較簡單,所以基本可以認為越貴就是越好的。
根據自己的預算,選擇適合自己身高的,可以攜帶的最大的腳架。
網路上常有人會問,是不是應該一步到位買自己能承受得起的最貴的腳架呢?因為你看很多人最後還是買了貴的腳架。
我不推薦這樣買,除非你的目標就是燒器材。
很
多人買了很貴的腳架,卻沒有帶出去用過幾次,就已經對攝影沒有熱情了。你永遠無法預言明天的想法,買適合自己現在需要的,一般就是最為理性的投資選擇,如
果哪天你需要更貴的腳架了,說明你已經充分使用了現在的腳架,並且你的水平提高不夠用了,這已經體現了這個腳架的價值了,你個人的攝影能力也必定有提升,
這才是最大的價值,而且老的腳架還可以賣掉。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人以為三腳架更新換代極慢,可以用一輩子,其實這種想法也是有問題的。三
腳架是耗材,出去拍風光,經常要碰到海水、沙地、泥地、冰雪等等,越是惡劣的環境往往越出大片,這種嚴酷環境對腳架都是有損耗的,所以別把這東西當成用一
輩子的,腳架買了就是拿來用的!
如何選擇三腳架
最後做下小廣告
王波,網名 一鏡收江南
軟體設計師,熱愛攝影,旅行,美食,生活
微信公眾號id:ilikephoto
http://weixin.qq.com/r/-kPg_O7EBLN7raqb9xbs (二維碼自動識別)
首先,在選購三腳架的過程中,不僅要考慮其牢固程度和重量,同時還要考慮它的架腳是由幾節組成?如何進行調節?打開時是否有斜撐加固?
中心柱的性能也要加以考慮。這幾方面因素決定著三腳架是否容易產生前述的晃動,同時還會影響操作的便捷。遺憾的是,不少三腳架生產廠商似乎都忽視了三腳架的手感。就把三腳架撐開到工作高度而言,可以採用三種不同方法:
鎖住旋轉套管;用緊固螺釘進行固定;用拇指扳緊鎖摯。
不過,廠商所選擇的何種固定三腳架的方式,並不一定能充分反映某種三腳架是否有效。用夾緊的方式鎖定三腳架並不一定比擰螺釘有效。這取決於三腳架在野外是否便於使用。寫過一篇針對天文攝影的三腳架選擇的建議, 原理相通吧。
簡談天文觀測和攝影適合的三腳架選擇和使用(入門愛好者篇)_Yulei_Xiong_新浪博客
閑話不扯那麼遠,先談談攝影使用的三腳架的材質選擇,材質主要體現在強度的支持上,而當前很多攝影愛好者選擇的腳架往往都喜歡跟隨碳纖Carbon的潮流,類似F1,環法比賽也是碳纖材料在主導選擇面,實際上天文觀測和攝影方面的腳架更看重穩定性和強度,不追求腳架的時尚和輕質,通常比起腳架的重量和加工精度,材料在對觀測的影響上意義並不大,所以剛入門口袋多多的愛好者可以選擇質量偏重,市場評價偏好的品牌。
1. 何為穩定性要求?
穩定性體現在承重這個基本出發點上,同時過重的攝影物件對雲台也是一個較大的挑戰。觀測中不光是對腳架的承重說帶來的晃動、振動是一個要求,同時對雲台能否順暢偏轉和固定也是一個要求,在觀測過程中我們經常因為找到天體目標,三腳架出現晃動而使得視場內目標逃離,或者雲台固定時候出現滑動,便是穩定性的不足;以上兩方面是三腳架的一份挑戰。
2. 如何克服穩定性?
首先需要了解您的三腳架的承重極限,很多都是在10kg內,這樣的腳架您最好不要讓上面的物件重量超過60%,過重對腳架的支持也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在選擇三腳架上,需要選擇節數偏小的,通常3節和4節,這種情況盡量選3節。
很多攝影愛好者比較懶伸長3個腳,很多時候迫使望遠鏡的豎直桿升的過高。
3. 那些三腳架比較好?
如果預算不高的攝影愛好者,筆者推薦 百諾A1570FB1腳架,低於¥1000價格也較為實惠, 經濟問題不大的愛好者可以考慮百諾A2570TB2/曼富圖 055系列,這2款腳架載重分別在10kg和7kg, 配合雲台的售價在 ¥1500 內,支撐80cm口徑內的折射鏡 150cm內的反射鏡問題都不大,屬於經濟和實用之選。
預算足夠的朋友,這邊推薦 Berlebach 的木質腳架,因不同的風格,適合攝影的 Berlebach 預算在 3000 左右起步相比Gitzo捷信這種腳架,我個人對 Berlebach 的腳架評價還是頗高的,有德國工程嚴謹的製作風格在裡面。最重要的是看看要承載多重的相機+鏡頭,單反、微單、卡片等的承重要求都不一樣。
然後看自己的主要使用場景和需要,可以決定例如高度、三腳架重量(誰登山都不願意背一個很重的大型腳架)、雲台是球台還是三向、是否快裝、是否需要水平儀等等。一般考慮到這樣就行了。
特別的要求,例如考慮大風、雨水、風沙的影響之類。如果經常風大的,就要穩定一點,在沙漠用,三腳架入沙會卡卡響甚至伸縮有問題,海邊用多的對金屬可能會有腐蝕。
然後就可以看自己的預算,一個品牌一個品牌地選。我只用過捷信的,這方面經驗不多,但幾乎所有攝影器材店都會擺出來讓客戶可以動手試的,現場選就行了。
張樂說占所有裝備投資1/5我不大認同,三腳架的投資總是有限的,但也不能太便宜。相機、鏡頭的投資太多樣了,1/5的原則難以滿足實際操作。
關於三腳架的購買,有一句很出名的話,「買到第三個腳架才知道前兩個都是白買了」。這句話流傳很廣,很多的大蝦在和菜鳥談論三腳架的購買的時候都會搬出這句話,後半句我就不用多說了,「要買腳架就要買捷信」。
然而我在這裡要說,這樣的一個結論,未必是成立的!
作為飛異的技術核心,我可以接觸到各種各樣的專業技術人員,我也可以碰到各種各樣的客戶。我所過手的腳架種類林林總總也有千款左右了,有了一些自己的心得,所以希望大家能夠跟隨我行文的思路,來理順一下自己選購腳架的思路。
在看我這篇文章之前,拋棄掉所有大蝦給你灌輸的理論,也忘掉自己的老闆一個月給你多少薪水,我們來走一次純粹的理性之旅。
第一部分:你真的會成為色友么?
這個問題看起來很愚蠢,這裡看文章的不都是色友么?我的意思其實是,你真的會長期的、執著的愛好攝影么?
這個問題並不像你想像的那樣簡單,因為生命有太多的意外。你可能會突然有了一個孩子然後不得不忙於尿布清洗;你也可能換了工作,忙碌的工作讓你無暇攝影;你還可能突然有了其他更適合你的愛好,比方說玩車。總之在今天熱血沸騰,準備終身熱愛攝影事業的您,可能在某天突然改變了愛好。這個時候你之前的投資可能就變得沒有價值了。
我就是一個例子,我在從事攝影器材的開發和銷售之後,已經逐漸失去對攝影本身的興趣,我現在有5個攝影包,三個腳架,但是我通常只用其中一個最小的攝影包和一個最大的三腳架,其他的基本不用。
所以,先想清楚,你的熱情能有多久?
假如你覺得自己是個5分鐘熱度,那麼選擇腳架的原則就是兩個字:夠用。這個夠用一共有兩個含義,一是可以適應你的拍攝需要,確保腳架不會成為您的拍攝瓶頸,腳架必須可以綽綽有餘的承受相機的重量,並且滿足你的主要攝影用途(什麼,不知道什麼是瓶頸?我打個比方,你去陸家嘴拍夜景,大樓下的大風吹得你的330A亂晃,你不得不使用F2.0確保較短的曝光時間來讓畫面不至於糊掉,這個時候腳架就成為了你的瓶頸。)第二點是不用買太昂貴的腳架,因為當你不再愛好攝影的時候,你會感嘆自己的gitzo捷信只能成為一個精巧的擺設。在這種情況下,大蝦所說的「一步到位,腳架可以用一輩子」的理論對你而言是沒有絲毫意義的。
當然,你也可以培養你的兒子,成為一個真正的攝影愛好者,來挽回你的投資。
從攝影方向和器材看腳架選擇第二部分:確定你的攝影方向
攝影,是一個很大的概念,其實在下面還有很多的分支。我喜歡街頭抓拍,也有人喜歡風景和旅遊;還有人喜歡影棚和人像;更有人喜歡體育攝影。在不同的攝影領域,對腳架的需求也是完全不同的。
喜歡街頭抓拍的,腳架必須便攜,不引人注目,必須能夠快速的進入拍攝狀態。這種情況下你應該需要一個收縮長度較短,重量較輕的腳架。你還幾乎肯定會需要一個獨腳架;
喜歡風景攝影的,腳架的分量不能太重,但也不能太輕以免在野外搖搖晃晃;同時選擇雲台也要注意水平的問題,同時你的腳架可能必須要和你的越野背包相配,這樣你才可以方便的攜帶著腳架翻山涉水。
喜歡影棚和人像的,腳架的穩定性是第一位的,重量的問題不需要考慮太多;雲台的定位速度必須快,抓把式的雲台會是很好的選擇。
喜歡體育攝影的,要明白自己會長時間使用長焦鏡頭。由於長焦鏡頭的分量一般比較重,所以三腳架必須穩固,快裝板必須寬大並且能夠有很強的承重能力;同時,體育攝影的愛好者也幾乎肯定需要一根獨腳架。
以上說的很籠統,具體的在第五部分,我們對三腳架從頭到腳分拆講解的時候,會深入說明。
第三部分:看看你的器材,看看你的腳架
腳架和你的相機是密切相關的。假如你的相機是一台小數碼相機,比方說NIKON 4300,去配一個巨大的腳架,比方說ZH0201就很搞笑了。
事實上,消費級別的數碼相機,由於不存在反光板的震動,機身也比較輕,所以不需要購買重型三角架。只要結構穩固即可。
而一台單反,就必須考慮到機震和機身重量的問題,所以非全金屬的腳架就可以基本不用考慮了,因為塑料結構很容易磨損,特別是塑料的快裝系統會成為你的畫面清晰度的頭號敵人。
假如你使用長焦鏡頭,或者使用120以及座機,則你必須要選擇快裝系統穩固寬大,雲台定位系統完善的腳架。在這種時候,腳架的瓶頸絕對是在上半部分而不是下半部分。
你的力氣也是選擇的關鍵
第四部分:掂量你的力氣,選擇你的腳架
選擇腳架有一點不可以忘記,就是你的負重能力。一般來說,同樣材質和結構工藝,越重的腳架就越穩。但是穩定的同時,也帶來一個大問題,就是你背不背的動?
根據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背一個50kg的心愛的姑娘爬山和背一個50kg的老太太爬山,你的感覺和持久力是絕對不同的。呵呵。所以或許腳架的重量可以比你的一般負重(比方說陪老婆逛街)重一點。
圖片來自ENET
一般重型腳架外形威猛,攝影愛好者都會愛不釋手。但是在愛不釋手的同時,也要看看自己的身材,不要因為一時衝動,買了一塊自己背不動的大腳架回去,這樣就不合算了。畢竟腳架不是擺設,是不是?
我們的建議是,你扛著腳架和您的器材走150米,沒有喘氣的感覺,這個腳架您就是可以選擇的。
從頭到腳看腳架 一第五部分:從頭到腳看腳架
1:快裝系統
這個是一個三腳架最關鍵也是最容易被忽視的部分。我看到很多dc愛好者在選購腳架的時候拚命壓腳,測試負重,卻從來不注意快裝部分是否密合不動。
然而,三腳架的下面就算是紋絲不動,只要快裝板有一點點的晃動,那整個系統的穩定性就毫無保障可言。所以一定要搖一下,看看晃動不。三點支撐的系統一般不會有問題。giottos和phayee飛異的圓盤快裝也都是非常穩固的系統,可以信賴。
快裝板的螺絲固定穩都也很重要。不然的話大鏡頭會擺頭,一定要確保快裝板和相機或者鏡頭卡座緊密連接。有的時候快裝的螺絲會比較長(TANNER泰立,highly)都有這個現象,造成無法緊鎖,這種快裝板絕對不能用。
還有就是快裝板的面積和材質。這涉及到一個吸收振動的問題,軟木比橡膠好很多,面積則是越大越好(對於大的相機而言)。
2:雲台
雲台的選擇可以說對某些朋友不是問題,因為一些低檔的腳架都是包含雲台的。這種時候就要看看這些廉價貨的連接件。比如說銷量驚人的330a,他的雲台連接都是全塑料的,有磨損,所以也就特別容易損壞。一般這樣的腳架的壽命都在半年到一年左右(看使用頻率)。而使用金屬聯接的MIDAS美達斯腳架在這方面就會好很多。
同時,雲台的阻尼感對於一些dv用戶就顯得特別重要了。只有雲太阻尼感順滑,拍攝鏡頭的時候才不會發生抖動,但是這一點對於相機用戶到不是特別重要。
另外,雲台平面一定要可以調節到平整。有的腳架,比方說偉鋒3530和早期不帶中軸的ct-15-8,就存在模具問題,使得雲台永遠是不平的,那也就不能購買了。
至於三維台和球台的選擇,我想很簡單,需要速度快,使用方便的,就選擇球台;需要承重強,構圖嚴饉的,就選擇三維台。另外dv用戶只能選擇三維台,不然的話沒法水平移動鏡頭了。
從頭到腳看腳架 二
3:中軸的尷尬
中軸是妥協的產物。為了讓腳架可以在比較輕和小的狀態下達到一定的高度,於是產生了中軸。同時它也提供了很好的快速高度調整。相當方便。
但是由於中軸的結構特點,造成特很容易成為整個三腳架架構中最不穩定的因素。因為它的固定點相對較短,而本身很長,而且不是三角固定結構,所以在產品公差控制不好的情況下,情況就會變得很糟糕。
選擇腳架的時候,中軸的套管越長越好,這樣可以避免搖晃。而提升方式,可以是抽拉式的,也可以是平齒搖桿,也可以是渦輪搖桿。基本上廉價腳架都選用平齒搖桿,其特點就是在不鎖緊的情況下會因為重力原因自動下滑。
我們建議消費者,盡量不要去提升中軸,因為很多的不穩定因素就產生於中軸。所以選購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中軸不提升的高度到底是多少,這點非常重要。
4:管腳
管腳方面我對於100元以下的腳架就不多說了,因為基本上沒有大的區別,那些腳架的這個部分並不是瓶頸。
我想說的是那些相對專業的腳架,一般來說管腳的參數有兩個,一個是管壁厚度,一個參數是管腳直徑。當然都是數值越大越穩定,但是重量和成本也會隨之上升。
一般腳架的管壁1mm,也有做成1.5mm的。這些都是傳統設計。金鐘和highly則是通過三根加強筋來把1mm的管子做到接近11.5mm管子強度。
而普通的1mm管壁理論上最細腳管不能細於20mm,不然就會很容易彎曲。而gitzo捷信,BENRO百諾則是通過管壁做厚,來做很細直徑的腳管。也是很不錯的設計。
選擇管腳的時候,壓一下看看管腳是不是彎曲外張,就可以了,TANNER泰立這方面就做得很差。同時抽出縮進是否順滑也要測試,這代表了管腳的直度。
從頭到腳看腳架 三5:關節
關節有highly的快速扣緊,也有TANNER泰立的蝶翼旋轉,也有gitzo捷信的膠木圈旋緊。
highly的快速扣緊方便,但是使用一年左右之後就需要重新調緊;蝶翼假如是manfrotto曼富圖就做得很好,TANNER泰立的則要拚命擰緊,不方便;而gitzo捷信的這種氣壓式的可以在萬一疏忽的情況下保護相機,但是速度比較慢。
各有優劣,看自己喜歡了
測試關節,只要抓住中軸頂端,扭動相機即可,看看腳管會不會跟著動。不動就是好的。一般專業的腳架這個問題很少(偉鋒除外)
而100元以下的腳架更要這樣測試,因為這方面個體差異很大,wf330a就是一塌糊塗的。
6:腳
三腳架最下面的部分就是腳。這個腳也有很多中。一般普通的都是橡膠腳,橡膠腳可以適應大多數的情況。
有的時候好一點的三腳架會有馬蹄腳。馬蹄腳同普通橡膠腳不同的地方在於,他和地面的接觸點不是線或者店,而是面,而且其可以自適用調整角度,所以就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外張,尤其是在光滑表面上。
而釘腳則可以在泥濘的地面上插在土地里,而在土坡上也可以插入地里保持平衡,一般旅行者比較需要這個,用影棚的朋友就沒有必要了,不然很容易弄壞背景紙和地板的。
幾個著名的三腳架 偉鋒系列
第六部分:讓我們來看看幾個著名的三腳架
1:偉鋒330a 偉峰單反三腳架系列大全 -點擊了解
是pchome的網友就應該知道330a。這個腳架的銷量之大是難以想像的。為什麼呢?因為他用恨低廉的價錢實現了很多的功能。
330a高度有1米5左右,帶快裝,有水平儀,中軸可以提升。作為一個入門腳架,看上去相當不錯,但是飛異一般不向客戶推薦這個腳架。因為這個腳架有幾個致命的弱點。一個是其塑料件容易磨損,其次是關節做得比較松,用上一段時間就有嘩啦嘩啦的感覺。而且雲台手感很差,談不上阻尼。
這樣的腳架,除非你不經常用,不然你很快就會想要換一個。這樣算起來,便宜的也就沒有什麼意思了。
這個腳架最適合送人,畢竟那麼大一個,還那麼便宜,送給外行還以為是什麼大禮呢。
2:偉鋒3530
3530差不多就是大一號的330a,相對而言多了一個配重勾,高度高了一點,然後有抓手的地方。
但是這個腳架是千萬不可以買的。這個腳架的雲台不平!
類似於這樣的質量問題,是模具造成的,他會讓你永遠無法得到水平,這樣三腳架就沒有意義了。而它的配裝勾完全是擺設,我上次掛了一個l400上去,也就4kg左右,這個鉤子就掉下來了~~~faint
幾個著名的三腳架 美達斯和泰立
3:MIDAS美達斯 pt26n
pt26n這個腳架的好處在於:是黑色的。大家都喜歡黑色的東西,覺得比較專業。當然這不是他僅僅的優點,pt-26n的關節不錯,很緊,而中軸也基本沒有晃動。但是它的問題在於沒有快裝,沒有快裝是很不方便的。本來固定相機只要2秒鐘,沒有快裝就需要花5秒甚至10秒。
所以這個腳架還是有問題。
4:TANNER泰立 623
TANNER泰立 623的重量只有1.7kg,這在專業腳架上面算很不錯的。而且雲台的手感也不錯,應該說對於一些業餘愛好者算是很好的選擇。但是他也有幾個缺點,首先高度比較低,比330a還要低,其次管腳外張厲害,而且腳架中軸接合部固定中軸的地方很容易壞。
他的好處在於可以倒裝雲台,而且快裝和manfrrotto曼富圖可以通用。
幾個著名的三腳架 飛異和百諾
5:phayee飛異 tp711
tp711並不是著名腳架,這個介紹多少有廣告的成分,希望大家理解埃
tp711的前身是zh0201,這個腳架可謂鼎鼎大名,
tp711根據zh0201的幾個設計弱點進行了改進;將中軸改為直接提升的仿捷信設計,而獨腳架通過兩個小支架也可以當成低位三腳架,配合了眾多的配件,包括兩個背包,一根背帶,一個小雲台,可以說對於愛好登山的色友非常實用。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tp711的價格已經下降到500元,可以說很超值了。
6:BENRO百諾 a027 - 百諾碳纖維三腳架
BENRO百諾從任何角度上來講,都是一個仿造者。這點看到它的人都會同意。
BENRO百諾之所以能夠比TANNER泰立更加成功,唯一的原因是他仿造的不是manfrotto曼富圖而是更加牛強的gitzo捷信。manfrotto曼富圖在台灣被稱為「饅頭」,而gitzo捷信則是「肌肉」,怎麼樣肌肉都要比饅頭酷一點吧。
BENRO百諾的腳架填補了一個空白,就是重量輕於2KG的專業腳架。當然重量的降低要付出代價的,A027的最大管徑只有20MM,差不多是人家最細管徑的標準。不過作為補償,它使用的關閉厚度是1.5MM,這樣稍稍加強了一些強度。
但是2.5KG的承重還是很難讓人滿意。不過有錢的消費高端用戶可以考慮它,因為消費機是沒有機會配什麼長鏡頭的。他的PH-18配套雲台實在是很差,連快裝也沒有,千萬不要買。可以考慮帶快裝的phayee飛異 701A雲台,無論在承重和方便性都要強很多。
怎麼說BENRO百諾呢,差不多就是國產精品仿LV吧,離韓版A貨還是有距離的。
幾個著名的三腳架 曼富圖和金鐘
7:manfrotto曼富圖 190PRO+141RC
誰喜歡manfrotto曼富圖?可以肯定的,一定是男人,而且一定是健壯的男人。
不是一個健壯的男人,他就扛不起manfrotto曼富圖這個大饅頭。191PRO除了重量之外,我覺得接近完美,尤其是那個可以橫置的中軸,對於一些商業攝影簡直太方便了。
190PRO的縮緊關節表面上看和TANNER泰立 633沒啥差別,用起來就知道千差萬別。TANNER泰立是怎麼也鎖不好,弄得你精疲力盡;而190PRO是一鎖就緊,這就是真貨和仿貨的區別,看上去差不多,用起來完全不一樣。
141RC是一個很經典的三維台,和gitzo捷信的偏心球台一樣經典。這個檯子從承重來看中規中距,雖然略不及phayee飛異的TP711的0901 ULTRA,但是其阻尼感是遠比0901強太多了。可以說DV使用這個檯子也是可以的。
他配套的快裝板雖然面積不大,但是固定的相當穩,完全可以信賴,而且兩面是對稱的(TANNER泰立的不對稱),使用起來更方便。
但是,他的缺點就是:重。重到我這樣的大個子考慮再三還是沒有買。不過現在有一個特價的190+141RC的套裝,零售830左右就可以拿下,是佛山凱迅行為了打水貨的特價,大家不要錯過了。
8:velbon金鐘 El Carmagne 430
金鐘是這樣一種感覺,他絕對不是最好的,但是它也足夠好了。
一般嫌gitzo捷信貴的人,就會選擇velbon金鐘,可以便宜不少,尤其是碳素系列。雖然說是便宜不少,但是還是不夠便宜。
velbon金鐘的海綿套設計很人性化,冬天抓了手也不冷。而其採用的管腳加強筋技術讓1MM的管子有了1.5MM的強度,結構設計的巧妙讓人驚嘆。扳扣式設計速度很快,不過時間長了會松,這是一個矛盾。El Carmagne 430配套的雲台手感只能說一般,但是快裝板夠大,給人安全感。
velbon金鐘,有一個致命的問題,可能很多愛國青年不會選他,因為它是一個日本品牌。即使在去年的PE上面,有大男人抓住中軸吊在腳架上面的精彩表演,總會有人執意不選擇它,僅僅因為它是日本品牌。
昂貴的捷信與一點建議
9:gitzo捷信 1227 - 沙雀/薩拿FSB-6T 土豪必備 捷信
gitzo捷信的結構非常簡單,但是簡單的確實最穩定的。每個零件最小的公差,結構角度的精心設計,讓gitzo捷信,這家法國製造大炮支架的廠家當之無愧的成為世界第一的腳架製造商。
選擇gitzo捷信往往意味著一步到位,當然一步到位是要付出的代價,那就是昂貴的價格。
gitzo捷信的管腳是通過膠木收緊來鎖緊的,一鎖就緊,的確很方便。而氣壓管的設計號稱可以防止關節鬆脫造成意外。氣壓管的秘訣在於雙層內套和長度。
其它的真的沒有太多可以說,兩個字:穩,貴!
第七部分:一些建議
這是一個很關鍵的部分,我下面將闡述一下我對於三腳架選購的觀點。
首先第一步看看你的機器,假如你是一個小巧的機器,那麼是用一個很大的腳架顯然是很傻的。類似於minolta xt,canon ixus這樣的機型,我的建議是去選擇ct-15-8c這樣的八節銅管腳架。這種三腳架分量比較輕,收起來很小,加一個xt看上去正正好好。
假如你是s602,f717類似的機型用戶,可以考慮100元左右的,和偉鋒330a同樣大小,但是質量好一些的品牌,比方說和高,或者MIDAS美達斯。
假如你有一個數碼單反,資金卻不是很充裕,可以考慮 思銳R2004+G20KX 、 科漫KX3636 、 富圖寶X-4C 、 Somita單反相機三腳架 、 貝陽數碼三腳架這樣的腳架。
假如你很有錢,那麼可以考慮進口的velbon金鐘或者gitzo捷信。
有一點我覺得大家應該要明確,腳架這個東西,和攝影包一樣,完全有可能需要兩個或者三個的。因為一個愛好者可能有很多的機器,也可能有很多的用途。
以我來打比方,我出差的時候會帶上ct-15-8,放進我的公文包差不多正好,不引人注目關鍵時候也能救急;而我城市旅遊的時候用TANNER泰立 623,分量輕,用起來方便,我需要登山涉水旅遊的時候帶tp711,在山下用三角,爬山用獨腳。
所以說想要一個腳架包打天下難度一般是比較大的,而且往往需要更多的投資。
所以我覺得買三腳架的時候,應該是要考慮在某種情況下最最合適的那種。而不是說去考慮各種情況下都勉強可以用的那種。要不然,每次出門的時候你都會想:帶不帶腳架呢?
而當你有好幾個三腳架的時候,你出門的時候會想的是:今天帶哪個最合適呢?
怎麼樣?矛盾吧?這就是生活,這就是樂趣。
謝謝大家這麼稱讚捷信,捷信和曼富圖都很優秀!哈哈哈。
捷信當然是三腳架里的珠穆朗瑪了,2017年已經有100年歷史了,時間是一個產品最好的試金石,能堅守100年仍被用戶信任的品牌,自然不必贅述,只不過確實很貴。
曼富圖也是一個歷史悠久的三腳架品牌,義大利設計和製造,當年的190可謂是風光攝影師的標配,現在也有很多經典好用的系列,比如055、190PRO、Befree Live等等。
前面的幾樓說了很多,各種選購的因素。其實現在三腳架已經沒有太多材質、設計、工藝上的差別,拼的主要還是設計創新和使用體驗。這兩點,不就正是曼富圖和捷信的最大優勢么?
要買三腳架建議還是選個大品牌吧,像曼富圖、富圖寶,百諾,思銳、LVG等都不錯,有條件當然要入捷信,因為架在上面的可是我們的「命根子」啊,雖然有點誇張了,但試問哪個玩單反的不把它當成命根子,相機和鏡頭的價格都比架子貴上幾倍十倍。
很多人會為選擇三腳架的重量和穩定性感到左右為難。經常旅遊的攝影者只能接受妥協,即最大程度地使二者達到平衡。大家在選購前可以參考一下這幾個型號:http://92danfan.lofter.com/post/1d8c776e_8e4ddf8
許多職業攝影師有一個訣竅,這就是在三腳架上弔掛隨處可以找到的重物,以便增加三腳架的重量。為了做到這一點,他們在攝影包里裝上一個小袋子,裡面裝滿石頭或沙子!
三腳架是攝影技術進階部分必買的配件之一,關於如何選擇也是老生常談的話題,很多攝影論壇上面都流傳這樣一句話:你買到的第三個三腳架才是真正的三腳架。這話其實對於買三腳架或者買鏡頭都還算適用,只不過房子是一層一層蓋,直接蓋第三層房子是不現實的。
反吧標配,思銳R2004,不內涵
要買三腳架建議還是選個大品牌吧,像曼富圖、富圖寶,百諾,思銳、LVG等都不錯,有條件當然要入捷信,因為架在上面的可是我們的「命根子」啊,雖然有點誇張了,但試問哪個玩單反的不把它當成命根子,相機和鏡頭的價格都比架子貴上幾倍十倍。大家在選購前可以參考一下這幾個型號:主流攝影單腳架
很多人會為選擇三腳架的重量和穩定性感到左右為難。經常旅遊的攝影者只能接受妥協,即最大程度地使二者達到平衡。
許多職業攝影師有一個訣竅,這就是在三腳架上弔掛隨處可以找到的重物,以便增加三腳架的重量。為了做到這一點,他們在攝影包里裝上一個小袋子,裡面裝滿石頭或沙子!
三腳架是攝影技術進階部分必買的配件之一,關於如何選擇也是老生常談的話題,很多攝影論壇上面都流傳這樣一句話:你買到的第三個三腳架才是真正的三腳架。這話其實對於買三腳架或者買鏡頭都還算適用,只不過房子是一層一層蓋,直接蓋第三層房子是不現實的。
很多人在購買相機時常常認為三腳架是可有可無的配件,然而實際上很多成功的拍攝都離不開三腳架的幫助,三腳架最主要的作用就是穩定照相機,這無論對於業餘用戶還是專業用戶都是十分重要的。一般在長曝光的拍攝中一定要使用三腳架,比如拍攝夜景的時候,曝光時間需要加大,過程中數碼相機不能發生抖動,就需要三腳架的幫助。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選購三腳架時需要關注的一些問題。參考下 :攝影三腳架品牌推薦
- 1、承重能力
一般來說三腳架都有一個最大承重數值,指在保持穩定的前提下承受的器材重量上限。假如我們手上的器材總重5公斤,那就需要選購承重能力5公斤以上的三腳架,否則就會產生不穩定的情況,影響我們的使用。
同時還要注意,三腳架的承重能力包括了腳架承重以及雲台承重兩個部分,例如一個三腳架組合中,腳架承重10公斤,雲台承重8公斤,這個組合的承重能力就是8公斤,腳架承重應該比雲台承重略高,因為雲台本身也有一定重量的。 - 2、腳架高度
三腳架的高度主要取決於腳管的長度、節數以及其他一些設計,一般有三個指標:最高高度、不升中軸高度以及最低高度。最高高度就是三腳架所有腳管都展開並將中軸提升到最高點時能達到的高度上限。一般平地站立拍攝時,三腳架能支撐相機到達肩膀高度即可,沒有必要追求更高的數值;但是提升中軸的時候腳架的穩定性會降低,比較容易出現搖晃震動的情況,所以三腳架不升中軸時可達到的高度也需要注意,一般不升中軸高度會比最高高度低20-30厘米;三腳架最低高度一般是30-40厘米,如果最低高度過高,在一些特別拍攝情況下如微距拍攝、低角度拍攝時相機就不能貼近地面,拍攝效果會受到一定影響。 - 3、腳管節數
一般來說三腳架的腳管都是多節式組成,最常見的是三四節腳管的設計,相同最高高度的腳架,腳管節數越多摺合後總長度就越小,更加便於攜帶。但是節數多的腳架,最下面一節腳管就會變得非常細,導致腳架的強度降低,這時就需要動用更好的材質來彌補強度的損失,因此一般來說節數多的三腳架價格會更加昂貴。 - 4、材質
目前市場上的三腳架一般為鋁合金或者碳纖維材質打造,這兩種材質可以在保證強度的前提下獲得輕量化的效果,相對來說,碳纖維的強度更高,在相同規格會更為輕便,但價格也更高一些。因此在選擇腳架時,如果想要好性能,可以選擇碳纖維材質,想要性價比,建議選擇鋁合金材質 - 5、附加功能
隨著三腳架技術成熟與普及,在基本功能與材質方面各品牌的產品大多沒有很大差異,因此廠家開始通過一些附加功能來吸引用戶。有廠家很早之前就開發出將中軸橫置的裝置,可快速地把縱向布置的中軸轉變成橫向布置,在低角度拍攝時十分有用;部分廠家開發出腳管反向摺疊的功能,腳管可以打開180°,直接翻到另外一邊,這樣的摺合長度比普通的摺合狀態短了很多。一些三腳架可以將一隻腳管拆出來,配合原來的雲台,即可變成一款獨腳架,無需多花什麼成本,就能多出一個產品來使用。
那種八爪魚類型的其實利用率最高
……旅遊最佳,還是這種旅遊最實用,加個快裝雲台,又好裝,專業三腳架旅遊就是用來裝逼的…………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