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秦時明月漢時關,有考究的夥伴么??
《雜曲歌辭·蓋羅縫》
唐代,佚名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徵人尚未還。
但願龍庭神將在,不教胡馬渡陰山。
音書杜絕白狼西,桃李無顏黃鳥啼。
寒鳥春深歸去盡,出門腸斷草萋萋。王昌齡《出塞》
百度「秦時明月漢時關」,搜出的只是第一首而不是王昌齡的,有專業考究的回答么??
先說結論吧。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未還」兩句詩,著作權沒有任何爭議,就是屬於王昌齡的!
至於所謂的《雜曲歌辭·蓋羅縫》的出現,純粹是因為度娘太水了!至於同樣收了這首「詩」的古詩文網,雖是良心網站,但嚴謹性仍有所欠缺。
下面具體解釋一下。
首先要知道什麼是「蓋羅縫」。
明代胡震亨的《唐音統簽》中有如下記載:
以上大小曲一百七十九曲,有年代題義可攷(考),畧(略)著其說,如右
袚褉曲 歎疆場【宮調】 濮陽女【羽調】 回紇【商調】 柘枝引【羽調】 柘枝大麴 團亂旋【三曲互見舞曲內】 戎渾 塞姑鎮西樂 鎮西子
蓋羅縫【蓋一作合】 雙帶子 崑崙子金殿樂 牆頭花 戰勝樂 劍南臣 征步郎
這就明白了,「蓋羅縫」或者「合羅縫」是樂曲的名字。
元末明初學者陶宗儀所編撰的《說郛》,也記錄了「合羅縫」的曲名。
那麼,曲名怎麼就變成詩歌名了呢?熟悉中國古代詩歌史的朋友應該都知道,中國古代詩歌和音樂一直是緊密相關的,《詩經》里的詩都是可以配樂演唱的。《薤露》《蒿里》既是歌曲名,又是詩名。
唐詩,我們今天是用來念的,當時都是可以配樂當流行歌曲唱的。大詩人王之渙同志,就曾沖一娛樂部門妹子宣誓:「這妹子今天不唱一首我的詩,我就再也不聊寫詩這回事了!」
郎廷槐所著《師友詩傳錄》記載了很多關於詩歌的問答,其中就有這樣一番對話:
問:「六朝清平調,本是樂府,而諸選皆選七言絶句,何也?」
答:「如右丞《渭城朝雨》亦絶句也。當時名士之詩,多取作樂府歌之中。晚間如《伊州》、《石州》、《涼州》、《楊柳枝》、《蓋羅縫》、《穆護砂》等,亦皆絶句耳。」
這裡就很清楚了,古代詩人就好這口,拿樂曲名當詩歌名,《蓋羅縫》就是絕句。
那這就不對了,絕句都是四句啊,這《蓋羅縫》怎麼八句?
要不怎麼說度娘水呢,怎麼也是號稱「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丟人都丟到北京周口店了!
《全唐詩》的第二十七卷是「雜曲歌辭」,在這一卷里,收了兩首《蓋羅縫》,沒記作者。
蓋羅縫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徵人尚未還。但願龍庭神將在,不教胡馬渡隂山。
音書杜絶白狼西,桃李無顔黃鳥嗁。寒鴈春深歸去盡,出門腸斷草萋萋。
這八句是連著的,中間沒再加題目。後來一直處於「就這樣的」狀態。
王昌齡的詩流傳出去,傳著傳著在歌妓那裡可能就會傳錯兩句,編全唐詩的時候,可能為了不漏下,就一股腦收進去了。
好像度娘還很有理。但是……
《四庫全書·集部·御定全唐詩卷一百四十三》作者記得清清楚楚啊!
春怨
【樂府近代曲載蓋羅縫二首,前一曲乃王昌齡《出塞》第一首,第二曲即此詩也,不著作者姓名】
音書杜絶白狼西,桃李無顔黃鳥啼。寒雁春深歸去盡,出門腸斷草萋萋。
這都告訴我們了,這是兩首詩,前一首是王昌齡的《出塞》,後一首是王昌齡《春怨》!
所謂的《雜曲歌辭·蓋羅縫》,就是傳誦中出現了訛誤的《出塞》和《春怨》!
所以說,幹活不仔細,誤人子弟啊!
這個問題前面那位已經說得十分清楚,這裡想引申繼續探討下這首詩的異文異名情況。
題主所謂的這首《雜曲歌辭·蓋羅縫》的出現,應當是《全唐詩》編纂過程中,工作失誤,沒記作者,而後不斷以訛傳訛,實際上這一問題在《全唐詩》編纂後不久的《四庫全書》中就指出並解決了。這一首詩是王昌齡兩首詩作,前四句即《出塞》,後四句為《春怨》,這是毫無疑義的。
首先,《出塞》異名。所謂《出塞》這個名字並不是唐代就出現的,而是宋代出現,明代定型,在唐人編纂的《才調集》中王昌齡的這首詩叫做《塞上行》,宋初的《文苑英華》稱這首詩為《塞上曲》,洪邁《萬首唐人絕句》中作《從軍行》,唯王安石的《唐百家詩選》稱其為《出塞》,同時郭茂倩《樂府詩集》給了這首詩兩個名字,一個《出塞》,一個叫《蓋羅縫》。需要注意的是,唐宋兩代並沒有王昌齡個人的集子流傳下來,直到明代有了王昌齡詩歌的幾個輯本,並廣泛刻印,這首詩才逐漸定名為《出塞》。
至於說拿《蓋羅縫》當這首詩的名字,本身是有問題的,因為《蓋羅縫》是樂曲名,類似於詞牌,並不能做詩歌的名字,但是郭茂倩既然用了,後人也並未指出,甚至沿用下來,比如《全唐詩》,直到乾隆四庫館臣才真正指出這一問題。
其次,《出塞》異文。「秦時明月漢時關」這句沒什麼問題,「萬里長徵人未還」是有異文的,在郭茂倩《樂府詩集》中作「萬里徵人尚未還」,《全唐詩》則另注指出,還有「萬里征夫尚未還」的寫法。「但使龍城飛將在」,有兩種異文,一個是「但願龍庭神將在」,一個是「但使盧城飛將在」,其中「盧城」近年來引起頗大爭議,實際上其詞恐訛,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沈德潛《唐詩別裁集》時,在校勘記中提到這一問題 「《文苑英華》卷一九七 ,《樂府詩集》卷二一 ,《萬首唐人絕句》七言卷一七 ,《唐詩品彙》卷四七 ,《唐人萬首絕句選》卷三,《全唐詩》均作`龍城" , 而《唐百家詩選》卷五作`盧城" , 疑出臆改」,可見歷代皆作「龍城」,而且「龍城」在漢唐之間,是詩文的常見意象。另外「度」也有「度」和「渡」兩種寫法。
第一個明顯是兩首詩啊,押的韻都不一樣。
先說結論,這首詩的作者毫無疑問是王昌齡。
前四句為《出塞》後四句為《春怨》
其實這個問題,是一個挺普遍的現象。
唐世樂府,多取當時名人之詩唱之,而音調名題各異。杜公此詩,在樂府為入破第二疊。王維「秦川一半夕陽開」,在樂府名《相府蓮》,訛為《想夫憐》;「秋風明月獨離居」為《伊州歌》;岑參「四去輪台萬餘」為《蔟拍六州》;盛小叢「雁門山上雁初飛」為《突厥三台》;王昌齡「秦時明月漢時關」為《蓋羅縫》
——《升庵詩話》
唐朝的樂府,不管是樂官,還是歌姬。
大多數都是取自當時名人的詩詞譜曲來歌唱的。
比如王摩詰的「秦川一半夕陽開」在樂府叫做《相府蓮》,後來以訛傳訛成了《想夫憐》
王昌齡這首「秦時明月漢時關」就叫做了《蓋羅縫》
說起這個,更想起來王昌齡和王之渙的故事。
開元中,詩人王昌齡、高適、王之渙齊名。
時風塵未偶,而游處略同。一是,天寒微雪,三詩人共詣旗亭貰酒小飲。忽有梨園伶官十數人登樓會宴。三詩人因避席,隈映擁爐火以觀焉。俄有妙妓四輩,尋續而至,奢華艷曳,都冶頗極。旋則奏樂,皆當時之名部也。
昌齡等私相約曰:我輩各擅詩名,每不自定其甲乙。今者可以密觀諸伶所謳,若詩入歌詞之多者則為優矣。俄而一伶拊節而唱,乃曰『寒雨連江夜入吳……』。
昌齡則引手畫壁曰一絕句。尋又一伶謳曰:『開篋淚沾衣,見君前日書。夜台何寂寞,猶是子云居』。適則引手畫壁曰一絕句。尋又一伶謳曰:『奉帚平明金殿開……』。昌齡則又引手畫壁曰二絕句。
之渙自以得名已久,因謂諸人曰:『此輩皆潦倒樂官,所唱皆巴人下俚之詞耳,豈陽春白雪之曲,俗物敢近哉?』因指諸妓之中最佳者曰:『待此子所唱,如非我詩,吾即終身不敢與子爭論矣。脫是吾詩,子等當須列拜床下,奉吾為師。』因歡笑而俟之。須臾次至雙鬟發聲,則曰『黃河直上白雲間……』。
之渙即揶揄二子曰:『田舍奴,我豈妄哉?』因大諧笑。諸伶不喻其故,皆起身曰:『不知諸郎君何此歡噱?』昌齡等因話其事。諸伶競拜曰:『俗眼不識神仙,乞降清重,俯就筵席。』三子從之,飲醉竟日。」
唐玄宗開元年間,詩人王昌齡、高適、王之渙齊名,無奈他們命運都不太順暢,仕途艱難,而生活的經歷又頗多相似之處。
有一天,冷風颼颼,微雪飄飄。三位詩人一起到酒樓去,賒酒小飲。忽然有梨園掌管樂曲的官員率十餘子弟登樓宴飲。三位詩人迴避,躲在黑暗的角落裡,圍著小火爐,且看她們表演節目。一會兒又有四位漂亮而妖媚的梨園女子,珠裹玉飾,搖曳生姿,登上樓來。隨即樂曲奏起,演奏的都是當時有名的曲子。王昌齡等私下相約定:「我們三個在詩壇上都算是有名的人物了,可是一直未能分個高低。今天算是有個機會兒,可以悄悄地聽這些歌女們唱歌,誰的詩入歌詞多,誰就最優秀。」
一位歌女首先唱道:「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王昌齡就用手指在牆壁上畫一道:「我的一首絕句。」隨後一歌女唱道:「開篋淚沾臆,見君前日書。夜台何寂寞,猶是子云居。」高適伸手畫壁:「我的一首絕句。」又一歌女出場:「奉帚平明金殿開,強將團扇共徘徊。玉顏不及寒鴉色,猶帶昭陽日影來。」王昌齡又伸手畫壁,說道:「兩首絕句。」
王之渙自以為出名很久,可是歌女們竟然沒有唱他的詩作,面子上似乎有點下不來。就對王、高二位說:「這幾個唱曲的,都是不出名的丫頭片子,所唱不過是『巴人下里』之類不入流的歌曲,那『陽春白雪』之類的高雅之曲,哪是她們唱得了的呢!」於是用手指著幾位歌女中最漂亮、最出色的一個說:「到這個小妮子唱的時候,如果不是我的詩,我這輩子就不和你們爭高下了;果然是唱我的詩的話,甭客氣,二位就拜倒於座前,尊我為師好了。」三位詩人說笑著等待著。
一會兒,輪到那個梳著雙髻的最漂亮的姑娘唱了,她唱道:「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王之渙得意至極,揶揄王昌齡和高適說:「怎麼樣,土包子,我說的沒錯吧!」三位詩人開懷大笑。
那些歌手們聽到笑聲,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紛紛走了過來:「請問幾位大人,在笑什麼呢?」王昌齡就把比詩的緣由告訴她們。歌女們施禮下拜:「請原諒我們俗眼不識神仙,恭請諸位大人赴宴。」三位詩人應了她們的邀請,歡宴一天。
這故事印出來一個成語,便是「旗亭畫壁」
王之渙這首涼州詞。放在樂府裡面就叫做《 梁州歌 》
所以,若是在書中看見王之渙的《梁州歌》,切莫以為是弄了錯別字。
只是當年以這首詩做歌詞寫的歌,這名字也是對的。
推薦閱讀:
※為什麼「馮」是房戎切在古文里還是讀ping?
※有沒有寫水又不帶水字的古文?
※為什麼古代會向潘安投水果?
※學古文有什麼用?